云南马铃薯病毒种及脱毒苗种筛选技术体系

云南马铃薯病毒种及脱毒苗种筛选技术体系

一、云南马铃薯病毒种类及脱病毒种苗筛选技术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蔡时可,李静宇,梅瑜,顾艳,徐世强,孙铭阳,王继华[1](2021)在《中草药脱毒技术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中草药是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优良种苗是中草药标准化生产和高效种植的基础,也是中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草药农业生产上,病原菌或病毒的侵染是导致中药材产量和品质降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无性繁殖的中草药品种,在自然环境中长期经受各种病菌或病毒的重复传染而影响光合作用效率导致种苗的生长势变弱,种性退化,种植效益降低。而使用植物脱毒技术培育的种苗可有效避免病菌或病毒的传播积累,获得健康种苗,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商业前景。植物脱毒技术是一项现代生物技术,大多是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脱毒技术的利用,促进了果树、作物良种的推广,给农业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利用植物脱毒技术培育健康中草药种苗,达到提纯复壮,增强中草药种苗的抗性,也促进中药材种业的发展。综述了植物脱毒的技术方法及其在中草药种苗上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现状,同时对利用植物脱毒技术开展中草药健康种苗的标准化生产进行探讨,以期为中草药种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杜霞,吴阔,刘霞,张丽珍,苏晓霞,张宏瑞,张仲凯,胡先奇,董家红,杨艳丽,高玉林[2](2020)在《云南省马铃薯病毒及蓟马优势种发生趋势》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明确云南省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及马铃薯新病毒的发生变化,为马铃薯种苗、种薯的生产提供早期预警监测,并为防止新的病毒病害暴发流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从云南马铃薯春作区和冬作区的不同田块采集各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叶片,共采集到510份植株叶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中的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和间接ELISA(I-ELISA)两种方法进行病毒检测。进行蓟马采集时,同样采用随机五点取样法,从云南马铃薯春作区和冬作区采集各地主栽马铃薯品种的花和叶片,将样品放入采集罐后带回实验室,对罐中的蓟马进行整理,共采集到8 953头蓟马。将蓟马制作为临时玻片标本,参考中国蓟马属蓟马检索表及Oz Thrips(http://www.ozthrips.org/),通过形态学特征对蓟马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510份马铃薯样品中,共检测出6种常见病毒和2种新兴病毒。马铃薯病毒的优势种为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检出率高达63.53%,其次是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和马铃薯卷叶病毒(Potato leafroll virus,PLRV);检测出2种新兴病毒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和番茄环纹斑点病毒(Tomato zonate spot virus,TZSV),检出率分别为5.10%和15.10%。本次调查共鉴定了3科,5属,13种蓟马。蓟马科(Thripidae)共鉴定出3个属11个种,分别为蓟马属(Thrips)的八节黄蓟马(T.flavidulus)、黄蓟马(T.flavus)、棕榈蓟马(T.palmi)、烟蓟马(T.tabaci)、黄胸蓟马(T.hawaiiensis)、色蓟马(T.coloratus)、暗足蓟马(T.obscuripes)和葱韭蓟马(T.alliorum);花蓟马属(Frankliniella)的西花蓟马(F.occidentalis)、花蓟马(F.intonsa);带蓟马属(Taeniothrips)的大带蓟马(Ta.major);管蓟马科(Phlaeothripidae)简管蓟马属(Haplothrips)的简管蓟马(Haplothrips sp.)和纹蓟马科(Aeolothripidae)纹蓟马属(Aeolothrips)的纹蓟马(Aeolothrips sp.)。检测出的8种病毒中TSWV和TZSV是蓟马传播的病毒,其中,西花蓟马是潜在传毒蓟马群体中的优势种,占潜在传毒蓟马群体总数的69.47%。【结论】目前,PVS是云南马铃薯主要病毒优势种,2种侵染马铃薯的新兴病毒的发生率也在增加。西花蓟马是潜在传毒蓟马群体中的优势种。

张彧[3](2020)在《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创制及血清学检测技术》文中研究指明马铃薯是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但其病毒病严重危害马铃薯作物,并构成重大的产量和经济损失。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和马铃薯A病毒(Potato virus A,PVA)是两种重要的马铃薯病毒。目前主要是通过种植脱毒苗和无病毒种薯来防控马铃薯病毒病,而生产脱毒苗和无毒种薯必须要建立快速简便、高效灵敏的病毒检测方法。为此,本论文分别制备出PVM和PVA的单克隆抗体,并以单抗为核心构建了三种血清学检测方法,从而为PVM和PVA检测、脱毒种薯种苗的生产及科学防控体系构建提供技术支持。(1)PV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应用:用提纯的PVM病毒粒子免疫BALB/c小鼠,使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4株能稳定分泌抗PVM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E1、2A5、8A1和17G8)。这4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单抗腹水的间接ELISA效价均达到10-7。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4株单抗腹水都与PVM外壳蛋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以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PVM的三种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血清学方法,即ACP-ELISA、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ACP-ELISA和dot-ELISA方法检测感染PVM不同分离株的马铃薯叶片均呈特异性阳性反应,而检测感染其他病毒马铃薯叶片和健康马铃薯叶片呈阴性反应。dot-ELISA方法检测马铃薯块茎和Tissue print-ELISA方法检测马铃薯块茎和马铃薯植物茎时也就有上述相同的特异性结果。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说明ACP-ELISA和dot-ELISA检测马铃薯病叶的灵敏度最高分别达到1:163,840和1:10,240倍稀释(w/v,g/mL)。利用建立的血清学方法对在2017-2018年从云南和黑龙江省采集的田间疑似发病的50个马铃薯植株进行检测,发现有12个为PVM感病样品。通过RT-PCR检测和DNA测序及核酸序列比对验证了3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PVA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检测应用:用提纯的PVA病毒粒子免疫BALB/c小鼠,经杂交瘤技术获得4株能分泌抗PV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2D4、8E11、14A6和16H10)。这4株杂交瘤细胞产生的腹水单抗的间接ELISA效价均达到10-9。Western blot分析发现,4株单抗都与PVA外壳蛋白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用制备的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PVA的三种特异性好和灵敏度高的血清学方法,即ACP-ELISA、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ACP-ELISA和dot-ELISA方法检测感染PVA不同分离株的马铃薯叶片均呈特异性阳性反应,而检测感染其他病毒马铃薯叶片和健康马铃薯叶片呈阴性反应。dot-ELISA方法检测马铃薯块茎和Tissue print-ELISA方法检测马铃薯块茎和马铃薯植物茎时也就有上述相同的特异性结果。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ACP-ELISA和dot-ELISA检测马铃薯病叶的灵敏度分别达到1:327,680和1:10,240倍稀释(w/v,g/mL)。利用建立的血清学方法对2019年从云南省和浙江省马铃薯田间采集疑似发病的22个马铃薯样品进行检测,发现有3个样品感染PVA。通过RT-PCR检测和DNA测序及核酸序列比对验证了3种血清学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秦亚南[4](2018)在《呼和浩特周边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分子鉴定》文中指出马铃薯属于茄科茄属作物,是重要的农作物。在田间,马铃薯容易受到病毒的侵染,从而影响其产量。本论文研究了七种病毒PVX(Potato virus X)、PVY(Potato virus Y)、PLRV(Potato leaf roll virus)、PVA(Potato virus A)、PVS(Potato virus S)、PVM(Potato virus M)、PMTV(Potato mop-top virus Y)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周边6个旗县(清水河县、察右中旗、四子王旗、和林县、卓资县、武川县)马铃薯种植区的感染情况。从6个区域共采集了418份具有典型病毒表型的马铃薯叶片,提取总RNA,对其中的125份样品合成其c DNA,通过PCR实验检测了上述7种马铃薯病毒的感染情况。结果显示:6个地区的病叶样品中均能检测到PVY,且检出率较高,为85.6%。PVX、PLRV总检出率为4.8%和26.4%。PVA、PVM和、PVS总检出率分别为12%、1.6%和24.8%。PMTV在六个地区的样品检出率为0。从区域分布来看,察右中旗和卓资县的病叶样品的带毒率最高,其次是武川县,而样品带毒率最低的样地是清水河县。可见7种马铃薯病毒在不同旗县的发病程度有所不同。125份病叶样品能检测到马铃薯病毒RNA的有114份,感染类型分析结果表明:有49份样品是单独感染1种病毒,检出率为43.75%。有40份样品同时感染两种病毒,总检出率为35.09%。同时感染3种病毒的样品有24份,检出率为21.05%。只有1份样品混合感染四种病毒(PVY+PLRV+PVA+PVS),检出率仅为0.09%。可见样品中两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总检出率较高,四种病毒混合感染的检出率较低。对混合感染病毒的65份样品进行了具体分析,数据显示:65份混合感染的样品中有18份感染了PVY+PVS,复合侵染比例最高,为27.69%。混合感染两种病毒比例较小的是PVY+PVA,仅有5份样品感染,占比7.69%。感染PVY+PLRV+PVA的样品有14份,检出率为21.54%。数据表明7种马铃薯病毒不仅仅单独侵染马铃薯叶片,而是几种病毒混合感染。为了验证田间收集的马铃薯病叶中病毒的感染性,用带毒的马铃薯病叶对本氏烟草和马铃薯幼苗进行侵染。结果表明,被侵染后的叶片出现了典型的病毒症状,且也可以通过PCR检测到相应病毒RNA在受试植物中的的存在。上述实验从表型和分子检测两方面验证了马铃薯病毒在呼和浩特周边地区马铃薯种植区的感染情况,并且显示病叶表型与相应病毒间的相关性。

姜立慧[5](2016)在《四川省6种主要马铃薯病毒的发生及其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它属于一年生茄科茄属作物,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使用价值。马铃薯极易感染病毒,已经报道的可以侵染马铃薯的病毒超过35种,对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危害最严重的有6种病毒,主要是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A病毒(PVA)、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M病毒(PVM)。研究表明,这6种马铃薯病毒不仅可以单一侵染植株,还常常伴有复合侵染,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四川省自2006年至今没有再次对四川省马铃薯6种主要病毒的分布进行普查,为了解这6种病毒在四川省的分布,本试验应用血清学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对采自四川省不同海拔地区500m以下、500-1000m以及1000m以上的16个县(市)的1003份田间马铃薯样品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6种主要马铃薯病毒在四川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病,PVA的发病率为10.87%,PVM的发病率为5.68%,PLRV的发病率为5.38%,PVY的发病率为19.44%,PVS的发病率为26.44%,PVX的发病率为18.74%。2006年,四川省对马铃薯病毒的分布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PVA、PVM、PLRV、PVY、PVS和PVX的发病率分别为16,41%、9.58%、3.58%、7.14%、61.77%和17.74%,与2015年调查结果相比较可看出,PVS病毒的发病率降低近35%,PVA的发病率下降5%左右,PVY的发病率增加近12%,其余三种病毒的发病率变化不大,总体来说,除了PVY以外,其余5种病毒的发病情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这与近些年马铃薯脱毒种薯的种植有很大的关系。不同海拔高度的发病情况也不相同,整体来说海拔在500m以下和500-1000m发病率较高,1000m以上发病率相对较低;每种病毒在不同海拔的发病情况存在差异,PVA和PVY在海拔500m以下地区的发病率较高,PLRV、PVM和PVS在海拔500-1000m地区发病率较高,PVX在海拔1000m以上地区发病率较高;PVM和PLRV病毒在不同海拔地区和不同季节发病率最低,说明不同海拔对马铃薯6种主要病毒的发病情况有一定的影响,但季节对其影响不大。2014-2015年,对四川省25个公司的4793份脱毒种薯样品进行DAS-ELISA检测,检测结果显示,PVS的检出率最高,达到5.3%,其次是PVM和PVY,检出率分别为2.09%和2.04%,PVA、PVX和PLRV的检出率在1%以下;四川省脱毒种薯的生产主要采用基础苗、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四代种薯繁育体系,检测的样品中基础苗的合格率为96.75%,原原种合格率为99.53%,原种合格率为83.74%,生产种合格率52.24%,虽然基础苗、原原种的合格率都相对较高,但并未达到纯度100%的要求,因此,要从源头上提高脱毒种薯种苗质量,生产中要做到及时防控,降低病毒的发生目前,DAS-ELISA是检测马铃薯病毒的主要方法,但因其存在成本高、灵敏度不足等缺点,近几年,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已经广泛应用到马铃薯病毒的检测中。本试验研究并建立适合同时检测PVA、PVM、PLRV、PVY、PVS和PVX6种主要马铃薯病毒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6种病毒(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对反应过程中的Taq酶浓度、dNTPs浓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25ul的体系中Taq酶的终浓度为0.03U/ul、dNTPs的终浓度为0.16mmol/L,反应程序中退火温度为54℃,循环次数为35次时,能同时检测出6种病毒,条带清晰明亮;测序后,6种病毒的序列经过NCBI BLAST比对,与已报道的相应病毒序列的同源性达到97%以上,证明6种病毒的扩增产物准确无误;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能检测到的最低浓度为10-3倍组织量;利用建立的多重RT-PCR反应体系对16份田间样品进行检测验证,建立的多重RT-PCR反应体系可以快速、准确、灵敏地同时检测单一或者复合侵染的6种马铃薯病毒。

陈晓艳,齐恩芳,贾小霞,张武[6](2015)在《马铃薯主要病毒及检测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常因病毒侵染而造成病毒在植株体内累积,造成种性退化,品质和产量下降。基于此,讲述了马铃薯的几种常见病毒病,并对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进行评价。为保证马铃薯种薯质量,促进马铃薯主粮化、优化农业结构提供技术指导。

范国权,白艳菊,高艳玲,申宇,张威,张抒,邱彩铃,宿飞飞,马纪,李学湛[7](2015)在《马铃薯种苗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初步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面积及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随着马铃薯主粮化及深加工业的推广,马铃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市场对马铃薯种薯需求越来越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每年大约需要3亿株马铃薯种苗用于生产原原种,从而保证种薯市场的供应。但是,由于种苗的质量参差不齐,由此延续到原原种和各级种薯的质量差异随代数的增加在产业中被加倍放大。种薯质量是当前影响马铃薯生产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而马铃薯种苗作为

张丽珍,董家红,郑宽瑜,吴阔,苏晓霞,方琦,张仲凯[8](2015)在《云南省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和微型薯病毒检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病毒病是制约马铃薯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微型薯是生产脱毒种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于20102013年对收集自云南省的试管苗274个、微型薯356个,共计630个样品。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采用DAS-ELISA检测了8种病毒:马铃薯S病毒、马铃薯卷叶病毒、马铃薯Y病毒、马铃薯X病毒、马铃薯A病毒、马铃薯M病毒、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发现试管苗和微型薯中马铃薯S病毒检出率最高(21.27%),其次是PLRV(5.71%);还检测到了新出现的侵染马铃薯的番茄斑萎病毒和烟草环斑病毒。研究结果为马铃薯种薯生产过程中病毒病的检测防控提供了参考。

罗文彬,李华伟,汤浩,邱思鑫,纪荣昌,许泳清,刘中华,邱永祥[9](2015)在《马铃薯5种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多重RT-PCR方法,建立可同时检测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A病毒(PVA)和马铃薯S病毒(PVS)的方法。根据Gen Bank中PVX、PVM、PVY、PVA及PVS(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对多重RT-PCR退火温度、循环次数、延伸温度、引物组合浓度进行优化,建立了能同时检测5种马铃薯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能同时扩增出PVX、PVM、PVY、PVA及PVS特异片段,其大小分别是138、213、369、468和657 bp。测序结果表明,5种病毒的序列与相应参考序列相似性达到97%以上。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多重RT-PCR方法能够检测植物组织量为10-3 mg。应用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对田间样品和组培苗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准确、快速、灵敏地同时检测单一或复合侵染的5种马铃薯病毒。

刘玲玲,韩黎明,张尚智,禹娟红[10](2013)在《马铃薯病毒的常用检测方法》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常用马铃薯病毒检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寄主生物学检测法、抗血清检测法、电子显微镜检测法、酶联免疫检测法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法。重点讨论了分子生物学方法中的各种RT-PCR方法。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并总结出将传统生物学检测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相结合必将成为检测植物病毒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二、云南马铃薯病毒种类及脱病毒种苗筛选技术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云南马铃薯病毒种类及脱病毒种苗筛选技术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草药脱毒技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草药脱毒方法
    1.1 组织培养脱毒法
        1.1.1 茎尖与珠芽培养脱毒法
        1.1.2 愈伤组织诱导脱毒法
    1.2 物理脱毒法
        1.2.1 热处理脱毒法
        1.2.2 超低温处理脱毒法
    1.3 化学物质脱毒法
    1.4 病毒检测技术
2 中草药种传病源
    2.1 中草药种传病源
    2.2 种传病源危害现状
3 脱毒技术在中草药上的应用
    3.1 脱毒种苗的表现
        3.1.1 对生长的影响
        3.1.2 对产量的影响
        3.1.3 对药效分成含量的影响
    3.2 脱毒种苗的现状
        3.2.1 健康种苗生产现状
        3.2.2 脱毒种苗的产业发展现状
4 展望

(2)云南省马铃薯病毒及蓟马优势种发生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主要试剂
    1.3 试验方法
        1.3.1 马铃薯叶片和蓟马的采集方法
        1.3.2 马铃薯病毒检测方法
        1.3.3 马铃薯蓟马玻片标本制作和种类鉴定
2 结果
    2.1 云南省马铃薯主要病毒种类及优势种
        2.1.1 云南省马铃薯主要病毒的发生情况
        2.1.2 云南省不同区域马铃薯上主要病毒病发生情况
        2.1.3 云南8种马铃薯病毒在不同马铃薯品种上的发生情况
        2.1.4 春作区与冬作区马铃薯病毒种类的差异
    2.2 云南省马铃薯蓟马的种类及优势种
    2.3 云南马铃薯春作区不同品种上蓟马的分布情况
    2.4 云南马铃薯冬作区不同品种上蓟马的分布情况
    2.5 新兴病毒与传毒蓟马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云南马铃薯主要病毒种类及优势种变化
    3.2 云南马铃薯蓟马混合群体的调查
    3.3 云南马铃薯斑萎病发生流行的风险
4 结论

(3)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创制及血清学检测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马铃薯M病毒的研究进展
        1.1.1 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和侵染症状
        1.1.2 马铃薯M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和基因组结构特征
        1.1.3 马铃薯M病毒的检测技术
        1.1.3.1 生物学鉴定和症状观察
        1.1.3.2 电子显微镜观察
        1.1.3.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1.3.4 血清学检测方法
        1.1.4 马铃薯M病毒的防治策略
        1.1.4.1 种植马铃薯无毒种苗种薯
        1.1.4.2 化学药剂防治
        1.1.4.3 抗病品种的选育
        1.1.4.4 农业防治
    1.2 马铃薯A病毒的研究进展
        1.2.1 寄主范围、传播途径及侵染症状
        1.2.2 马铃薯A病毒的株系划分
        1.2.3 马铃薯A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和基因组结构
        1.2.4 马铃薯A病毒的检测技术
        1.2.4.1 指示植物的鉴定
        1.2.4.2 电子显微镜观察
        1.2.4.3 分子生物学方法
        1.2.4.4 血清学检测方法
        1.2.5 马铃薯A病毒的防治策略
    1.3 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在植物病毒学中的应用
        1.3.1 抗体的结构及其特性
        1.3.2 单克隆抗体技术
        1.3.2.1 杂交瘤细胞技术的基本原理
        1.3.2.2 兔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发展
        1.3.2.3 单克隆抗体在植物病毒学中的应用
    1.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马铃薯M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创制及其检测应用
    2.1 材料和方法
        2.1.1 病毒材料、试剂以及田间样品
        2.1.2 马铃薯M病毒的提纯
        2.1.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2.1.3.1 动物的免疫
        2.1.3.2 细胞的融合与培养
        2.1.3.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克隆及扩增
        2.1.3.4 杂交瘤细胞的冻存和复苏
        2.1.3.5 单抗腹水的制备及纯化
        2.1.3.6 单克隆抗体效价测定、类型及亚类鉴定
        2.1.4 PVM单抗特异性的Western blot分析
        2.1.5 血清学方法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
        2.1.5.1 ACP-ELISA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和应用
        2.1.5.2 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的建立及其应用
        2.1.6 检测PVM的RT-PCR方法
        2.1.6.1 提取总RNA
        2.1.6.2 RT-PCR反应
    2.2 实验结果和分析
        2.2.1 马铃薯M病毒的提纯及抗原制备
        2.2.2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筛选和克隆
        2.2.3 单抗腹水制备、效价测定和抗体类型及亚类鉴定
        2.2.4 Western blot分析PVM单抗的特异性
        2.2.5 ACP-ELISA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和应用
        2.2.5.1 检测马铃薯样品中PVM的ACP-ELISA方法的建立
        2.2.5.2 ACP-ELISA方法及PVM单抗的特异性
        2.2.5.3 ACP-ELISA方法和PVM单抗的灵敏度
        2.2.5.4 ACP-ELISA方法对田间样品的检测应用
        2.2.6 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和应用
        2.2.6.1 检测马铃薯样品中PVM的dot-ELISA和Tissueprint-ELISA方法的建立
        2.2.6.2 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方法的特异性
        2.2.6.3 dot-ELISA方法的灵敏度
        2.2.6.4 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方法田间样品的检测应用
    2.3 讨论
3 马铃薯A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创制及其检测应用
    3.1 材料和方法
        3.1.1 病毒材料、试剂以及田间样品
        3.1.2 马铃薯A病毒的提纯
        3.1.3 杂交瘤细胞的制备
        3.1.4 单抗腹水的制备及纯化
        3.1.5 单克隆抗体效价测定、类型及亚类鉴定
        3.1.6 Western blot分析PVA单抗的特异性
        3.1.7 血清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
        3.1.7.1 ACP-ELISA的方法及单抗的特异性
        3.1.7.2 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3.1.8 建立的血清学方法的田间检测应用
        3.1.9 检测PVA的RT-PCR方法
    3.2 实验结果和分析
        3.2.1 马铃薯A病毒的提纯及抗原制备
        3.2.2 杂交瘤细胞的融合、筛选和克隆
        3.2.3 单抗腹水制备、效价测定和抗体类型及亚类鉴定
        3.2.4 Western blot分析PVM单抗特异性
        3.2.5 ACP-ELISA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和应用
        3.2.5.1 检测马铃薯样品中PVA的ACP-ELISA方法的建立
        3.2.5.2 ACP-ELISA方法及PVA单抗的特异性
        3.2.5.3 ACP-ELISA方法及PVA单抗的检测灵敏度
        3.2.5.4 ACP-ELISA方法田间检测应用
        3.2.6 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的建立及其特性分析和应用
        3.2.6.1 检测马铃薯样品中PVA的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方法的建立
        3.2.6.2 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方法的特异性
        3.2.6.3 dot-ELISA方法的检测灵敏度
        3.2.6.4 dot-ELISA和Tissue print-ELISA方法的田间检测应用
    3.3 讨论
4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本论文中所用病毒缩写及中英文对照
附录Ⅱ 常用生化和分子生物学试剂与仪器
附录Ⅲ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配方

(4)呼和浩特周边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分子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引言
    1.1 马铃薯的概述
    1.2 马铃薯病毒病
        1.2.1 马铃薯病毒简介
        1.2.2 病毒病引起马铃薯病变的原因
    1.3 主要的马铃薯病毒简介
        1.3.1 马铃薯X病毒(PVX)
        1.3.2 马铃薯Y病毒(PVY)
        1.3.3 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
        1.3.4 马铃薯A病毒(PVA)
        1.3.5 马铃薯S病毒(PVS)
        1.3.6 马铃薯M病毒(PVM)
        1.3.7 马铃薯类病毒(PMTV)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二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材料
        2.1.2 样品采集
        2.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2.2 方法
        2.2.1 技术流程
        2.2.2 马铃薯病毒引物及内参基因的设计与合成
        2.2.3 总RNA提取及纯化
        2.2.4 总RNA完整性的检测
        2.2.5 cDNA的合成
        2.2.6 目的基因的扩增
        2.2.7 马铃薯病毒侵染本氏烟草实验
        2.2.8 马铃薯病毒侵染马铃薯幼苗实验
三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 呼和浩特周边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田间症状
    3.2 马铃薯样品总RNA的提取及其分子检测
        3.2.1 总RNA的质量检测
        3.2.2 cDNA的质量检测
    3.3 不同种马铃薯病毒的PCR检测结果
        3.3.1 PVY的PCR检测结果
        3.3.2 PLRV的PCR检测结果
        3.3.3 PVX、PVS、PVA、PVM的PCR检测结果
        3.3.4 马铃薯病毒病的田间调查结果
        3.3.5 马铃薯病毒单独和复合侵染类型及比例分析
    3.4 马铃薯病叶的本氏烟草侵染实验验证
        3.4.1 PVX、PVY及其混合病毒感染叶片侵染烟草的实验结果
        3.4.2 PVS、PVA、PVM感染叶片侵染烟草的实验结果
    3.5 马铃薯病叶的马铃薯幼苗侵染实验验证
        3.5.1 PVX、PVY及其混合病毒感染叶片侵染马铃薯幼苗的结果
        3.5.2 PVS、PVA、PVM感染叶片侵染马铃薯幼苗的实验结果
        3.5.3 呼和浩特周边6个旗县马铃薯病毒病的回访调查结果
四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四川省6种主要马铃薯病毒的发生及其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前言
    1.1 马铃薯概述
    1.2 马铃薯病毒病概述
        1.2.1 马铃薯病毒病
        1.2.2 病毒病导致马铃薯退化的原因
        1.2.3 我国主要的马铃蓄病毒病种类简介
        1.2.3.1 马铃薯X病毒
        1.2.3.2 马铃薯Y病毒
        1.2.3.3 马铃薯A病毒
        1.2.3.4 马铃薯S病毒
        1.2.3.5 马铃薯M病毒
        1.2.3.6 马铃薯卷叶病毒
    1.3 马铃薯病毒防治方法
        1.3.1 马铃薯脱毒种属的生产
        1.3.2 培育抗病品种
        1.3.3 利用蚜虫防治控制病毒传播
        1.3.4 建立无病留种基地
        1.3.5 改进栽培措施
    1.4 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1.4.1 传统生物学方法
        1.4.1.1 指示植物法
        1.4.1.2 电镜技术
        1.4.2 血清学技术
        1.4.3 IG指示试纸法
        1.4.4 核酸介导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1.4.4.1 PCR检测技术
        1.4.4.2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1.5 试验的目的及意义
    1.6 试验技术路线
二 试验材料和方法
    2.1 四川省马铃薯病毒种类及其分布
        2.1.1 样品采集
        2.1.2 检测方法
        2.1.3 DAS-ELISA检测流程
    2.2 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病毒检测
        2.2.1 试验材料
        2.2.2 检测方法
        2.2.3 检测流程
    2.3 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2.3.1 试验样品来源
        2.3.2 植物总RNA的提取
        2.3.3 cDNA的合成
        2.3.4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2.3.5 单一PCR检测
        2.3.5.1 单一PCR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2.3.5.2 引物对的适用性检测
        2.3.6 多重PCR检测体系的优化和建立
        2.3.6.1 PCR程序中退火温度的优化
        2.3.6.2 PCR程序中dNTPs浓度的优化
        2.3.6.3 PCR程序中Taq酶浓度的优化
        2.3.6.4 PCR程序中循环次数的优化
        2.3.7 灵敏度检测
        2.3.8 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
        2.3.9 测序
        2.3.10 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验证
    2.4 马铃薯病毒田间发病规律(春、秋两季马铃薯)
        2.4.1 田间实验设计
        2.4.2 样品采集、系统检测和调查
三 结果与分析
    3.1 四川省6种马铃薯病毒分布情况
        3.1.1 6种马铃薯病毒总体分布情况
        3.1.2 6种马铃薯病毒在不同海拔地区的分布情况
        3.1.3 6种马铃薯病毒在春、秋两季的检测结果
    3.2 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检测结果
        3.2.1 马铃薯脱毒种薯总体检测结果
        3.2.2 各级种薯6种病毒检测结果
        3.2.3 各级种薯病毒单独和复合侵染情况分析
        3.2.4 2014年与2015年脱毒种薯病毒检测结果比较
    3.3 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3.3.1 引物特异性检测和引物对适用性检测
        3.3.2 六种病毒扩增产物的测序及同源性比较
        3.3.3 多重RT-PCR检测体系初建
        3.3.4 退火温度的优化
        3.3.5 dNTPs浓度的优化
        3.3.6 Taq酶浓度的优化
        3.3.7 循环次数的优化
        3.3.8 灵敏度检测
        3.3.8.1 单重PCR灵敏度检测
        3.3.8.2 多重RT-PCR反应灵敏度检测
        3.3.9 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体系验证
    3.4 马铃薯病毒田间发病规律的研究
四 讨论
    4.1 四川省6种主要马铃薯病毒的分布
    4.2 四川省马铃薯脱毒种薯检测结果
    4.3 DAS-ELISA与RT-PCR检测方法的对比
    4.4 多重RT-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4.5 体系验证
    4.6 一步法多重PCR与两步法多重PCR的比较
    4.7 马铃薯病毒的发病规律
参考文献
致谢

(6)马铃薯主要病毒及检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影响马铃薯的主要病毒类型
    1.1 马铃薯X病毒 (Potato Virus X, PVX)
    1.2 马铃薯Y病毒 (Potato Virus Y, PVY)
    1.3 马铃薯S病毒 (Potato Virus S, PVS)
    1.4 马铃薯卷叶病毒 (Potato Leaf Roll Virus, PLRV)
    1.5 马铃薯A病毒 (Potato Virus A, PVA)
    1.6 马铃薯皱缩花叶病毒 (Potato Virus M, PVM)
    1.7 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 PSTV)
2 马铃薯病毒检测的方法
    2.1 指示植物法
    2.2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
    2.3 酶联免疫检测法 (Enzyme-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 ELISA)
3 结论

(8)云南省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和微型薯病毒检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1.2 方 法
        1.2.1 电子显微镜负染色方法
        1.2.2 ELISA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镜观察结果与分析
    2.2 ELISA 检测结果与分析
3 讨 论

(9)马铃薯5种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其 c DNA 合成
    1.2 引物设计
    1.3 单一 RT-PCR 检测
    1.4 多重 RT-PCR 检测体系优化和建立
    1.5 PCR 产物电泳分析
    1.6 灵敏度检测
    1.7 PCR 产物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筛选及单一 RT-PCR 检测结果
    2.2 多重 RT-PCR 反应体系优化
    2.3 多重 RT-PCR 反应体系确立
    2.4 灵敏度检测
    2.5 田间样品症状及样品检测
3 讨论

(10)马铃薯病毒的常用检测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寄主生物学检测法
    1.1 直观检测法
    1.2 指示植物检测法
2 抗血清检测法
3 电镜检测法
4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
5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5.1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法
    5.2 指示分子NASBA检测法
    5.3 核酸杂交检测技术
6 结论

四、云南马铃薯病毒种类及脱病毒种苗筛选技术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草药脱毒技术研究进展[J]. 蔡时可,李静宇,梅瑜,顾艳,徐世强,孙铭阳,王继华. 广东农业科学, 2021
  • [2]云南省马铃薯病毒及蓟马优势种发生趋势[J]. 杜霞,吴阔,刘霞,张丽珍,苏晓霞,张宏瑞,张仲凯,胡先奇,董家红,杨艳丽,高玉林. 中国农业科学, 2020(03)
  • [3]马铃薯M病毒和马铃薯A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创制及血清学检测技术[D]. 张彧. 浙江大学, 2020(01)
  • [4]呼和浩特周边地区马铃薯病毒病的田间调查及分子鉴定[D]. 秦亚南. 内蒙古大学, 2018(12)
  • [5]四川省6种主要马铃薯病毒的发生及其多重RT-PCR检测体系的建立[D]. 姜立慧.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4)
  • [6]马铃薯主要病毒及检测研究进展[J]. 陈晓艳,齐恩芳,贾小霞,张武. 南方农业, 2015(27)
  • [7]马铃薯种苗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的初步探讨[A]. 范国权,白艳菊,高艳玲,申宇,张威,张抒,邱彩铃,宿飞飞,马纪,李学湛. 马铃薯产业与现代可持续农业(2015), 2015
  • [8]云南省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和微型薯病毒检测与分析[J]. 张丽珍,董家红,郑宽瑜,吴阔,苏晓霞,方琦,张仲凯. 中国马铃薯, 2015(01)
  • [9]马铃薯5种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应用[J]. 罗文彬,李华伟,汤浩,邱思鑫,纪荣昌,许泳清,刘中华,邱永祥. 园艺学报, 2015(02)
  • [10]马铃薯病毒的常用检测方法[J]. 刘玲玲,韩黎明,张尚智,禹娟红. 中国马铃薯, 2013(04)

标签:;  ;  ;  ;  ;  

云南马铃薯病毒种及脱毒苗种筛选技术体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