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先进的动态模型3D CAD技术引领“协同产品设计”新趋势

以先进的动态模型3D CAD技术引领“协同产品设计”新趋势

一、以先进的动态模型3D CAD技术领导“协同产品设计”的新潮流(论文文献综述)

朱梓菲[1](2018)在《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施工单位开始追求利润最大化,但是成本与质量之间的权衡工作还不够到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够保证优质的工程质量成为施工单位关注的重中之重。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尤其在施工阶段,成本消耗大,现场材料浪费严重等现象,更加凸显出成本控制的意义。国内建筑市场的繁荣衍生了很多施工企业,对于综合实力较弱的施工企业,想要在建筑市场立足,必须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成本实施控制,从而积累经验增强实力。BIM技术是多维模型的信息集成技术,其参数化和信息共享的特点对成本控制工作有重要作用,熟练的将BIM技术运用到工程实际当中不但能够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成本,而且还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工作效率。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在施工成本控制和BIM技术研究的现状,总结BIM技术的优点,结合目前我国在控制施工成本方面的特点,将BIM技术运用于传统的管理方法当中,优化传统管理模式,更好地控制工程造价。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阐述BIM技术的特点,以及工程项目管理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用BIM技术的情况,从而展现BIM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优越性。(2)通过引入成本控制理论,研究了项目成本控制的六项内容、成本控制方法以及成本控制的四个方面的措施,为实际工程的成本控制提供理论参考。(3)建立了基于BIM5D的工程成本控制动态模型,对比分析传统模式的弊端,从而展现出BIM技术控制项目成本的优势。(4)结合工程实际,从前期准备、现场施工、竣工验收三个阶段分析BIM技术在控制施工成本中的效果。

李双双[2](2017)在《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快速成长,建筑业也进入了变革的新阶段。建筑业工业化的发展,是我国建筑业“十三五”期间重要战略之一。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其中再次明确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广建造方式创新,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这种建造方式有利于降低损耗,缩短工期,它完全符合“四节一环保”的标准,满足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的要求,促进建筑业健康完善发展,已经成为建筑业成长的领头羊。BIM是一种新型理念及相关联的方法、技术、平台和软件等。2017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此文明确指出加快BIM技术的应用。BIM技术既是设计与施工的革新,又是生产与效率的提升,大大促进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的发展。本文把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探索BIM技术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应用的方式方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对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进行了叙述,通过分析装配式建筑和BIM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对BIM技术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进行了可行性和价值分析。(2)以百子湾公租房为例,将BIM技术应用在EPC管理模式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分析它在设计阶段、构件生产阶段及施工阶段的有效性,总结过程中的不足,进一步优化;并详细介绍预制墙体的施工过程,可供其他相关工程参考与借鉴。(3)对本工程应用BIM技术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BIM技术可为EPC管理模式下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阶段、构件生产阶段及施工阶段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保障。将BIM技术应用于装配式建筑可为其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高伟娜[3](2017)在《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得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因为建筑项目工程的施工时间长,投资大,有多方参与,且组织关系较为复杂,同时我国现行的工程造价管理方法相对滞后,对造价的风险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使得工程造价大幅增加,“三超”现象普遍存在,进而使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失控。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主要是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资金情况、管理能力和造价风险管理等情况,制定出使用何种策略来尽量规避或者降低造价损失,详细比较每个策略的成本和效果,找出最佳的策略组合,通过最少的投入得到最大化的收效,不但要达到既定的工程造价目标,而且还要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收益。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近年来出现在建筑界中的一项新的技术,它通过软件建立数字信息模型,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实现对建设工程进行设计、建造及运营管理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方便各参与方的横向信息掌控和纵向信息交流,使得项目的各参与方实现在各个阶段的数据共享、更好的进行协作和沟通交流。同时BIM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使风险管理的集成化程度提高,从而提高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效率、有效的控制影响项目造价目标实现的各种不可预见因素,有利于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全面、系统、高效地开展,为建筑企业带来效益。本文将BIM技术同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探析了把BIM技术在工程建设造价风险管理中应用的适宜性。以工程造价识别风险为基点,阐述了BIM技术对于造价风险体系的优势和特点。分析了在项目实施各阶段工程造价的风险及其产生原因,并提出了利用BIM技术后对工程项目每个时期造价风险进行相应的控制,并结合各个时间段造价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比较完善的使用BIM技术控制工程造价风险的对策,有着较强的实际意义。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国内在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中应用BIM技术可能遇到的困难、阻碍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毕振波[4](2015)在《基于云计算的BIM关键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指出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是建筑业今后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和重点已形成业内共识。然而在建筑业信息化过程中,基于BIM的应用是以本地应用模式为主,该模式不足主要表现为:建筑生命周期中不同地域的各参与方的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受到了限制,形成严重的信息孤岛和信息断层;应用系统升级或更新容易受到既有IT基础设施及成本的限制;系统维护耗费了大量人力及物力。从BIM的内涵看,BIM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表现能力、计算能力和沟通能力等三方面,而传统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BIM本地应用模式无法充分发挥BIM的价值,会造成上述各种弊端的产生。考虑到云计算技术在这三方面潜在的强大支持作用,还有国家对云计算在建筑领域的战略布局,本文认为基于云计算的BIM关键技术应用研究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大量文献调查和其它方式调研,通过系统归纳总结,针对BIM内涵和技术特征,结合当前建筑领域BIM应用现状及不足,首先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体系架构,提出了该架构实施的关键技术;然后分别针对这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对BIM环境下古建筑保护文档管理原型系统进行了构建,旨在作为本文上述方面研究成果的应用及验证。取得了以下一些主要成果:(1)综合BIM技术、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标准及相关标准、云计算和其它有关研究成果,构建了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体系架构,面向该架构提出了该架构实施的关键技术:建筑领域本体论技术、BIM应用中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技术以及BIM Web服务建模方法等。(2)建筑领域本体是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体系架构应用层实现的语义基础。以古建筑保护领域为例,探讨了本体论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提出了该领域本体的结构和基于该领域本体的知识管理逻辑模型,构建了基于该本体的知识管理系统框架;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是本体论技术的核心,针对古建筑保护领域本体非形式化构建存在的缺点和难以工程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概念格(Concept Lattice Theory,CLT)和软件工程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保证了领域本体构建的质量;IFDLibrary是在国际标准框架下对建筑工程中术语、属性集的标准化描述,IFC和IFDLibrary是一种引用关系,而后者并不适合中文环境,鉴于建筑领域本体与其具有某种相似性,提出了基于领域本体的IFDLibrary内容的构建方法,为构建中国的IFDLibrary做出了有益尝试。(3)数据组织和管理是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体系架构实施的数据管理层的核心。通过对BIM应用领域数据特性进行分析,在明确领域内BIM模型数据、非结构数据并存的事实上,综述了当前该领域内这些不同类型数据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领域大数据背景的特征,探讨了与领域数据管理有关的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然后针对BIM模型数据,在分析对比各种数据库存储性能的基础上,选择对象-关系型数据库(Object-Relation Database,O-RDB)对IFC数据的存储方法进行了研究,考虑到云环境下一些IFC数据文件需要转换成数据库存储方式,同时对“文件-数据库”转换问题进行了研究,某种程度上解决了BIM应用中的结构化数据的数据库存储问题;与BIM模型数据有关的非结构化数据没有统一的数据模式,为使其有效存储并适应其大数据应用,提出了采用四面体数据模型并结合NOSQL数据库技术进行存储组织管理能适应领域BIM应用和其它大数据需求;为确保各类数据的有效统一访问,最后对基于领域本体的中间件模型的数据集成方法进行了探讨,为解决不同类型数据的集成和统一提出了解决思路。(4)BIM Web服务建模是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体系架构应用层的开发基础。针对BIM应用未来服务发展方向的趋势,探讨了基于SOA的BIM应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和面向服务的BIM软件系统的构建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流程为中心构建BIM应用系统的方法,对流程设计、建筑领域集成流程的标准机制和基于IDM/MDV的BIM应用系统构建等进行了研究,这对面向云计算的BIM应用系统的快速而准确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以古建筑保护中的文档管理为例,构建了BIM环境下古建筑保护文档管理原型系统,在该系统中实现了文档和BIM模型的有效集成管理,该系统是对前面研究成果的应用及验证。

王雅俊[5](2011)在《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970年代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催生出了新产业革命,也使人类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信息与知识成为了现代工业生产的关键性生产要素,发达国家制造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一体化的产业链形态逐步转变成为以模块为基础的产业链分工。制造业内部的服务功能也逐渐强大,独立并形成了新兴的生产者服务业,并成为现代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发达国家的先进制造业基本取代了传统制造业,工业化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这个巨大的变革,亟待从新的视角来研究现代工业化的典型特征及其运行机制。本文根据马克思的工业化理论与现代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历史与逻辑分析相结合、规范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从模块化分工视角来考察当代世界工业化特征与趋势,围绕有关工业化的三大主体——企业、产业及产业链的生产方式及运行方式的变革来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了服务型工业化的新的理论范畴。本文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对相关文献和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探寻理论研究的突破口,并对现代工业化的发展趋势进行理论层面上的概括。其次,分析当今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揭示新时代生产模式所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据此提出服务型工业化命题。再次,对服务型工业化命题进行论证,剖析服务型工业化的微观基础、运行机理和实现机制,运用经验实证和数理方法来验证理论模型。最后,在对现代工业化进行理论探索及实践总结的基础上,为正确判断当今全球工业化新运行模式提出科学依据及相关建议。本文研究的结论主要如下:一、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发达国家主导着世界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并进入了服务型工业化的全新时期。二、服务型工业化以知识创新与模块化分工为基础,以模块化产业价值链为组织形式,突出了按客户需求进行定制的服务型生产方式,进而在产业层面上先进制造业成为了现代工业化及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力量。三、制造业服务化是服务型工业化的突出特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潮流。

杨舟[6](2007)在《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和环境保护观念的深入人心,铁路建设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来源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铁路绿色选线的理论体系及决策支持技术的研究”(50578160),运用系统分析和多目标决策的理论和方法,以GIS为主要技术支撑,以DSS为核心理论,并引入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从铁路线路方案的环境影响问题出发,结合其特点,对基于环保理念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技术进行了研究,完成了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初步实现,并重点完成了系统中模型库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论文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和方法,研究了铁路绿色选线基本理论和目标,综合分析铁路绿色选线的内涵,剖析绿色选线的影响因素,从而归纳总结其特点和复杂性,为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技术的选取提供依据。2.论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决策支持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本系统的特点,以Visual Basic.Net为开发平台,结合组件式GIS的开发方式,使得系统具有更强的兼容性,完成了系统的总体初步设计。3.针对目前常用的模型库系统中,模型的共享性和灵活性都不高,而且一些基于静态函数库的系统往往可扩充性较差等问题,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模型库系统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根据GIS的特点,采用关系数据库与文件库联合的方式实现模型的组织与存储;同时从提高模型的重用性和系统的动态可扩充性的角度出发,将组件技术引入模型库的设计与实现中,并开发了模型库管理系统,实现模型的有效管理,提高GIS的辅助决策能力。4.全面收集大量的环评报告书和文献资料,研究了铁路各环境要素的现状、特点及发展方向,总结了铁路绿色选线环境影响评价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方法、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等,提出了本系统采用的针对各个要素的预测方法,并在系统中完成各模型的程序实现,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通过本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完善了现有铁路选线过程中环境问题的考虑方式,通过建立的模型和环境数据库,不但为设计及决策人员提供环境方面的参考信息,对铁路环评中遇到的问题加以处理,而且实现了决策的可视化,也为以后的铁路绿色选线方面软件的开发和发展方向提供了借鉴。

骆磊[7](2007)在《工业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理论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形态设计是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产品形态不仅是保证产品功能的载体,也是决定产品人机性能的关键因素。在产品形态设计中,基于产品信息空间分析形态影响的人机性能,是解决产品计算机辅助形态设计的有效策略。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较深入的研究:1.形态人机设计信息空间构架通过对产品形态设计的人机交互分析,将产品的形态分为人机形态和技术形态。研究了基于数据信息的产品形态设计的内部过程和外部过程,分析了两者的构成和特征。针对涉及人机性能的形态设计,提出了人机性能加入形态设计的方法。根据产品设计信息空间结构,构建了以抽象程度和编码程度为变量的形态人机设计信息空间,用于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的详细规划。2.信息驱动的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研究了信息驱动的产品形态人机设计方法,依据产品人机交互的过程及目标,给出了产品人机交互环节的人机性能要求。提取与人机性能有关的产品形态要素,分析其约束条件,设计了手机形态人机设计过程的参数化表达式。分析产品人机交互的过程和性能评价、人体形态与姿态参数,研究了实例产品使用过程中的两个关键动作:持握和按键。应用遗传算法提出形态人机设计的求解算法,将产品形态人机设计归结为若干优化求解问题,解决了实例产品形态设计任务中设计目标多、约束条件多的矛盾。3.形态人机设计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基于感性工学的形态设计评价方法,从影响产品形态人机交互的角度,将产品的形态性能分解为人机因子和形态因子,选取了形态评价的指标因子。通过分析产品形态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影响,确定了评判产品形态优劣的形态要素及方法。选取手机样本并分析手机形态要素,创建了手机形态要素描述表,给出了手机静态要素和动态要素的组成。依据手机形态要素描述表,对手机样本的造型要素进行了编码。4.形态人机设计的评价模型通过调查问卷方式获取产品实例样本评价结果,以手机样本造型要素编码表中的类目取值为自变量,建立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得到的手机产品的类目得分。建立了两种产品形态人机设计评价模型:基于数量化Ⅰ类理论对产品形态人机设计进行线性评价;基于GA-PSO混合规划算法实现了对形态人机设计的非线性评价。对两种评价模型进行了比较,基于GA-PSO混合规划算法的非线性评价模型优于基于数量化Ⅰ类理论的线性评价模型,更接近产品市场的实际情况。5.产品形态人机设计原型系统提出了基于Solidworks平台的产品形态人机设计解决方案。以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理论方法为基础,兼顾产品整体形态和细节部件,开发了产品形态人机设计原型系统。以项目背景为依托对原型系统进行应用验证,初步证明了基于产品信息空间的形态人机设计理论方法是一种符合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模式的设计方法。

毛海军[8](2006)在《MIS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计算机技术软硬件水平、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存储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不断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来采集、存储、分析管理、处理和查询施工项目管理中所设计的大量数据、表格、指令和图形等信息已成为当今施工建设项目管理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建筑业持续的,跨越式的发展,国家建设部制定并颁发了《2003-2008年全国建筑业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筑业属于传统产业,用信息化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是传统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施工企业信息化目标“围绕核心业务,实现整体管理过程的信息化,逐步建立和完善网络平台和应用体系。重点建设‘一个平台(网络平台)、二大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和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到2008年,各类施工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达到或接近国际上一流施工企业的应用和管理水平。研究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有很强的理论及应用意义。 本文主要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分析方法,系统地阐述了MIS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实施的技术方法;在分析了施工管理的特点以及信息化施工的基础上,论述了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接着探讨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组成的基础上,对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施工管理信息系统框架图;最后,对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给出了解决意见,并对P3软件及EPC模式企业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开发构架流程和该系统开发的主要目标设定和相关信息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具体阐述了该系统下“二控三管”子系统的具体开发内容和开发流程,针对一般的工民建项目分析了各子系统的具体内容和各子系统的运行后的审核评判指标。探讨了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目标实现的评判指标和评判方法。 本文研究成果对于信息化施工管理建设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对进一步的系统开发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侯涛[9](2006)在《三维仿真场景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 ——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大数据量场景的实时仿真既是进行数字地球应用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地理信息系统向三维立体分析纵深发展所需解决的重要命题之一。随着三维场景数据量的日益增大以及专为图形渲染设计的GPU的普及,在不明显降低图形质量和复杂程度的前提下,研究并采用一些可以应用在通用计算机平台上的高效数据处理方法与图形绘制算法,以提高图形绘制速度,解决大数据量仿真场景在速度、质量及场景复杂度之间越来越突出的矛盾,正成为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向。 本论文主要依托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奥运环境遥感动态监测”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科技奥运项目“奥运主场馆区工程环境高分辨率遥感监测与虚拟仿真研究”,进行了大数据量场景中模型的自动简化、视点相关的有选择性实时细化以及GPU支持下的优化处理等相关理论与算法等方面研究,完成了奥林匹克公园仿真系统三维场景网络发布与浏览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实现了面向互联网的三维场景显示、模型操作和属性数据查询等功能。 本文研究工作与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 1) 研制出三维模型自动简化预处理模块,能有效降低人工简化编辑大数据量三维场景的作业强度。在二次误差度量算法的基础上,考虑边界约束条件和法向量限制,扩展了算法的应用范围。此种方法在尽量保持模型外观前提下,达到减少模型三角形数量,从而生成场景中不同细节层次模型的目标。同时能根据网络上发布三维场景的要求,缩减原始模型的文件尺寸到合适的大小。从三维成像效果上看,与普通二次型度量简化方法相比,改进算法得到的结果在外观显示上与原始模型能保持更高的相似性,有较好的显示质量。 2) 实现了视觉相关的实时有选择性细化算法,进一步提高了场景渲染速度。应用递进网格表示方法高效的存储了网格信息,支持多细节层次场景的自动生成和光滑过渡,能获得快速可视化效果。为进一步加速渲染,实现了视点相关的有选择性格网,能显着提高目标区域细节,同时减少对最终图像贡献少或没有贡献区域的细节,有效降低了图形流水线的渲染负担。使用界定面概念为引入的递进

陈宏伟[10](2005)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房消费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之一,住宅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成长型产业。然而,由于历史及其它一些原因,我国住宅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传统生产方式,落后管理模式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已严重制约了住宅产业的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提升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与住宅产业技术升级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 本文在大量相关文献和实际调研的基础上,运用信息论、系统论、管理学、价值链管理、产业融合、CIMS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充分借鉴和融合制造业领域中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采用比较分析、系统结构化分析、定性分析为主的研究方法,对住宅产业企业CIMS可行性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试图建立住宅产业CIMS应用方案。全文着眼于整个住宅产业的信息化、网络化、集成化发展,站在不同的角度研究基于CIMS模式的住宅产业集成化管理。 首先,在介绍CIMS的内涵及其理论发展、推广和应用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住宅产业中引入CIMS的初步设想。其次,分析了我国住宅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指出了其目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住宅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问题,确认CIMS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接着,在分析目前住宅产业信息化管理状况的基础上,参考制造业中的CIMS系统,作者提出了住宅产业CIMS应用方案,其中重点探讨了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建立了其功能模型及信息模型,用一体化集成理论定义了产业化住宅是典型的一体化产品,指出产业化住宅的技术核心是系统集成,研究了该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构成原理和系统集成的框架。最后,指出了有效实施住宅产业集成化管理的基本条件与措施,并得出了研究结论。 本文落脚点是CIMS在住宅产业领域应用研究,作者构建了住宅产业企业CIMS的总体框架和系统模型,为住宅产业相关企业的CIMS应用提供了实施参考。

二、以先进的动态模型3D CAD技术领导“协同产品设计”的新潮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以先进的动态模型3D CAD技术领导“协同产品设计”的新潮流(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2章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概述
    2.1 BIM的基本理论
    2.2 BIM的相关软件
    2.3 BIM在项目中的应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施工成本控制理论
    3.1 施工成本控制的内涵
    3.2 施工成本控制的内容
    3.3 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
    3.4 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4.1 传统成本控制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
    4.2 BIM在成本控制中的优势和价值
    4.3 BIM5D动态成本控制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BIM在施工成本控制中的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基于BIM的施工阶段成本控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1.2.1 研究意义
        1.2.2 研究目的
    1.3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3.1 国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1.3.2 国内发展及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BIM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阐述
    2.1 BIM技术
        2.1.1 BIM的概念与构成
        2.1.2 BIM的特点
    2.2 装配式建筑的简介
        2.2.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2.2.2 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意义
    2.3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分析
        2.3.1 可行性分析
        2.3.2 价值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实例分析
    3.1 工程概况
    3.2 百子湾公租房项目BIM技术的可行性分析
    3.3 设计阶段应用与分析
        3.3.1 多专业协同设计
        3.3.2 多阶段协同深化
    3.4 生产阶段应用与探索
    3.5 施工阶段实践与总结
        3.5.1 场地布置
        3.5.2 施工模拟
        3.5.3 预制外墙施工过程
        3.5.4 施工管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4.2 社会效益
    4.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3)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BIM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研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造价风险管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
第2章 BIM技术的相关理论
    2.1 BIM概念
    2.2 BIM技术的优点
    2.3 使用BIM技术的主要因素
        2.3.1 硬件条件因素
        2.3.2 软件条件因素
        2.3.3 专业人才因素
        2.3.4 协同因素
    2.4 BIM技术的价值及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3.1 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概念
        3.1.1 风险管理含义
        3.1.2 建筑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特点
    3.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3.2.1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辨识及分析
        3.2.2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3.2.3 造价风险管理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3.3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
        3.3.1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辨识及分析
        3.3.2 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估升和相应的对策
        3.3.3 招投标中应用风险管理
    3.4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辨识及分析
        3.4.1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分析
        3.4.2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估计及应对措施
        3.4.3 造价风险管理在施工阶段的应用
    3.5 竣工验收阶段造价风险管理
        3.5.1 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风险辨识及分析
        3.5.2 竣工验收后工程造价风险估计及应对措施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
    4.1 传统建设项目造价风险管理遇到的问题
        4.1.1 以往造价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4.1.2 产生缺陷问题的原因
    4.2 基于BIM技术建设项目各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分析
        4.2.1 基于BIM技术的设计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4.2.2 基于BIM技术的招投标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4.2.3 基于BIM技术的施工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4.2.4 基于BIM技术的竣工验收阶段工程造价风险管理应用分析
    4.3 BIM技术对造价风险管理的影响
        4.3.1 基于BIM基础上的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应用前景
        4.3.2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风险管理中的应用问题
        4.3.3 基于BIM技术的造价风险管理的优点
        4.3.4 BIM技术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的技术要点
    4.4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的对策
        4.4.1 转变思维模式
        4.4.2 加强研发国产BIM技术产品
        4.4.3 政府加强推广BIM,制定行业BIM标准
        4.4.4 增加BIM技术的研究力量
        4.4.5 提倡“政府支持+业主倡导”的BIM应用模式
        4.4.6 改善BIM技术及软件,促进BIM技术及软件的本土化
        4.4.7 加强基于BIM的造价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4.4.8 探索IPD模式的应用,制定并完善BIM实施法律制度
        4.4.9 完善工作方式与组织架构研究
        4.4.10 建立基于BIM技术的工作流程
        4.4.11 解决经济费用问题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BIM的建设项目造价风险分析实例
    5.1 项目工程的概况
    5.2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分析
    5.3 BIM技术在招投标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分析
    5.4 BIM技术在施工建造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分析
        5.4.1 工程量计算
        5.4.2 施工组织
        5.4.3 工程变更
        5.4.4 支付工程进度款
        5.4.5 资金使用计划及分析偏差
    5.5 竣工移交阶段的应用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云计算的BIM关键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
        1.3.2 建筑领域本体论技术
        1.3.3 BIM应用中的数据组织和管理技术
        1.3.4 BIM Web服务建模
        1.3.5 面向互联网的古建筑保护信息系统
        1.3.6 相关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体系架构研究
    2.1 当前BIM技术在建筑领域应用中的障碍
    2.2 BIM的内涵分析
        2.2.1 BIM的内涵
        2.2.2 BIM的技术特征
        2.2.3 BIM的技术体系
    2.3 基于云计算的BIM的应用分析
        2.3.1 云计算
        2.3.2 BIM与云计算结合的优势分析
        2.3.3 Cloud&BIM的服务层次
        2.3.4 企业对Cloud&BIM的选择
    2.4 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的架构构建
        2.4.1 BIM应用系统体系架构的演化
        2.4.2 BIM应用系统架构类型的考量
        2.4.3 基于云计算的BIM应用体系架构
        2.4.4 架构实施的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建筑领域本体论技术研究
    3.1 本体论技术
        3.1.1 本体论概述
        3.1.2 本体的组成及分类
        3.1.3 本体构建的方法
        3.1.4 建筑领域本体
    3.2 本体论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3.2.1 古建筑保护与本体论
        3.2.2 本体论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
        3.2.3 本体论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状况
    3.3 古建筑保护领域本体及其知识管理系统架构
        3.3.1 古建筑保护领域本体
        3.3.2 古建筑保护本体结构
        3.3.3 基于古建筑保护领域本体的知识管理逻辑模型
        3.3.4 古建筑保护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3.4 古建筑保护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
        3.4.1 CLT有关定义
        3.4.2 基于软件工程和CLT的古建筑保护领域本体构建模型
        3.4.3 一个传统建筑屋顶本体构建的实例
    3.5 基于领域本体的IFDLibrary的内容构建
        3.5.1 IFDLibrary
        3.5.2 IFDLibrary与IFC和建筑领域本体的关系
        3.5.3 基于建领域本体构建IFDLibrary
    3.6 小结
4 BIM应用中的数据管理技术研究
    4.1 BIM应用领域的数据特性分析
    4.2 当前BIM应用中数据的存储方法
        4.2.1 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方法
        4.2.2 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方法
    4.3 领域数据管理中的大数据技术及其应用
        4.3.1 BIM应用中的大数据内涵
        4.3.2 Cloud&BIM中的大数据技术
        4.3.3 大数据技术在领域的应用
    4.4 云模式下的BIM模型数据的存储
        4.4.1 数据库存储分析
        4.4.2 BIM模型数据的存储
        4.4.3 IFC文件向数据库存储的转换
    4.5 云模式下的非结构数据的存储
        4.5.1 非结构化数据模型
        4.5.2 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
    4.6 BIM应用中数据集成
        4.6.1 基于本体的数据集成
        4.6.2 数据集成模型的体系架构
        4.6.3 架构实施的关键技术
    4.7 本章小结
5 BIMWeb服务建模方法研究
    5.1 BIM应用走服务发展方向的必要性
    5.2 基于SOA的BIM应用分析
        5.2.1 SOA架构下BIM应用
        5.2.2 BIM服务类型
        5.2.3 BIMWeb服务体系及其应用集成
        5.2.4 BIMWeb服务的层次
    5.3 面向服务的BIM软件系统构建方法
        5.3.1 BIMWeb服务的设计原则
        5.3.2 BIMWeb服务的粒度设计
        5.3.3 面向服务开发过程
        5.3.4 BIM应用系统构建的关键阶段
    5.4 面向流程的BIM应用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5.4.1 面向BIM应用域的流程
        5.4.2 建筑领域集成流程机制
        5.4.3 基于IDM/MDV的BIM应用构建
    5.5 小结
6 BIM环境下古建筑保护文档管理原型系统的构建
    6.1 古建筑保护文档管理现状分析
    6.2 古建筑信息模型的构建
    6.3 基于BIM的古建筑保护文档管理的需求分析
        6.3.1 古建筑保护中的文档特征
        6.3.2 系统的需求定义
    6.4 文档管理系统的设计
        6.4.1 系统的功能设计
        6.4.2 Web服务设计
        6.4.3 系统的架构体系
        6.4.4 系统数据库设计
    6.5 系统的实现
        6.5.1 应用系统开发环境
        6.5.2 面向古建筑保护的文档与BIM集成
        6.5.3 古建筑保护文档的归类
        6.5.4 古建筑保护文档的查询
        6.5.5 系统其它功能
    6.6 系统的运行测试应用
    6.7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5)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 分析思路与主要内容
        1.2.1 分析思路与篇章结构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创新
        1.3.1 研究的方法
        1.3.2 可能的创新
2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及述评
    2.1 模块化理论
        2.1.1 模块与模块化概念
        2.1.2 模块化原理在经济层面上的应用
        2.1.4 关于模块化研究的简要评论
    2.2 工业化理论
        2.2.1 马克思工业化思想及简评
        2.2.2 西方工业化理论综述及简评
        2.2.3 现代工业化理论研究及述评
    2.3 产业价值链理论
    2.4 制造业服务化理论
    2.5 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2.5.1 工业化
        2.5.2 服务化
        2.5.3 产业价值链
3 世界工业化新模式:从生产型到服务型的转变
    3.1 世界工业化转型的历史前提与时代需求
        3.1.1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变革
        3.1.2 知识创新与模块化分工
        3.1.3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新趋势
        3.1.4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趋势
    3.2 服务型工业化的界定
        3.2.1 工业化形态转型时代背景的理论层面分析
        3.2.2 服务型工业化命题的提出
        3.2.3 服务型工业化的理论模型
        3.2.4 服务型工业化的特征
    3.3 服务型工业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立原则及意义
        3.3.2 评价指标的解释与说明
    3.4 本章小结
4 大规模定制:服务型工业化的微观基础
    4.1 新时代生产方式的物质基础:信息与知识
        4.1.1 信息与知识的内涵及联系
        4.1.2 信息与知识在新时代生产方式中的应用
    4.2 模块化视角下生产方式及其制约因素
        4.2.1 模块化视角下的大规模定制
        4.2.2 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制约因素
    4.3 模块化生产方式与规模报酬递增
        4.3.1 制造企业模块化分工中服务模块发展的特征
        4.3.2 制造企业模块分工与报酬递增
    4.4 本章小结
5 产业价值链的解构与重构:服务型工业化的运行机理
    5.1 模块分工在工业领域的发展三阶段
        5.1.1 在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
        5.1.2 在产品方面的应用
        5.1.3 在产业领域中的应用
    5.2 产业价值链模块的延伸与重组
        5.2.1 产业价值链演进三形态
        5.2.2 产业链模块化在价值层面上的延伸
        5.2.3 产业链模块化在价值层面上重组
        5.2.4 产业价值链模块延伸及重组效应的综合分析
    5.3 服务型工业化的内在形成机制
        5.3.1 产业价值链模块的解构与重构
        5.3.2 网络状产业链的形成及效应
        5.3.3 服务型工业化的内部系统的演化趋势
    5.4 本章小结
6 制造与服务的融合:服务型工业化的实现机制
    6.1 服务型工业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
    6.2 服务型工业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型
        6.2.1 封闭系统内产业融合模型的设计
        6.2.2 开放系统内产业融合模型的设计
    6.3 经验实证与计量检验
        6.3.1 来自美国的实证
        6.3.2 来自日本的验证
    6.4 本章小结
7 本文的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后记

(6)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绿色选线研究发展现状
        1.2.2 GIS与DSS研究发展现状
        1.2.3 DSS模型库研究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1.3.1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功能设计
    2.1 铁路绿色选线概述
        2.1.1 铁路绿色选线产生背景
        2.1.2 铁路绿色选线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2.1.3 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
    2.2 决策支持系统(DSS)概述
        2.2.1 决策支持系统(DSS)的形成与发展
        2.2.2 DSS的功能
        2.2.3 DSS的结构
    2.3 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系统(GRASDSS)的总体设计
        2.3.1 系统的总体设计目标、原则
        2.3.2 系统的功能
        2.3.3 系统设计的特点
        2.3.4 系统的软硬件要求
        2.3.5 系统的总体结构
        2.3.6 基本功能模块设计
第三章 基于组件技术的GRASDSS模型库系统研究
    3.1 概述
    3.2 模型库系统——DSS的核心
        3.2.1 模型
        3.2.2 模型库
        3.2.3 模型库管理系统
    3.3 组件技术
        3.3.1 组件的定义和分类
        3.3.2 组件的技术标准
        3.3.3 组件的接口
        3.3.4 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
        3.3.5 组件技术与GIS
    3.4 基于组件技术的GRASDSS模型库系统的设计开发
        3.4.1 系统设计原则
        3.4.2 模型的设计
        3.4.3 模型库的设计
        3.4.4 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
第四章 铁路绿色选线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模型研究
    4.1 铁路声环境预测评价模型研究
        4.1.1 铁路声环境评价分析
        4.1.2 铁路声环境预测评价模型
    4.2 铁路大气环境预测评价模型研究
        4.2.1 铁路大气环境评价分析
        4.2.2 铁路大气环境预测评价模型
    4.3 铁路水环境预测评价模型研究
        4.3.1 铁路水环境评价分析
        4.3.2 铁路水环境预测评价模型
    4.4 铁路噪声环境预测评价模型研究
        4.4.1 铁路生态环境评价分析
        4.4.2 铁路生态环境预测评价模型
    4.5 铁路固体废弃物环境预测评价模型研究
        4.5.1 铁路固体废弃物环境评价分析
        4.5.2 铁路固体废弃物环境预测评价模型分析
    4.6 铁路方案综合分析评价模型
        4.6.1 层次分析模型
        4.6.2 基于GIS的改进图形叠置分析模型
        4.6.3 模糊综合评价分析模型
第五章 GRASDSS部分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5.1 系统主界面及总体功能设计
        5.1.1 系统登陆界面
        5.1.2 系统主界面
    5.2 模型库子系统的的程序实现及界面开发
        5.2.1 模型库
        5.2.2 模型管理子系统
    5.3 铁路绿色选线环境预测评价模型子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5.3.1 铁路声环境预测评价
        5.3.2 铁路大气环境预测评价
        5.3.3 铁路水环境预测评价
        5.3.4 铁路生态环境预测评价
        5.3.5 铁路固体废弃物环境预测评价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对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及科研情况

(7)工业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理论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概述
        1.1.1 产品形态
        1.1.2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
    1.2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研究现状
        1.2.1 人体测量学
        1.2.2 虚拟人
        1.2.3 人机交互
        1.2.3.1 人机界面
        1.2.3.2 人机接触
        1.2.4 容错设计
        1.2.5 人机工程学的应用
        1.2.5.1 飞机驾驶舱的人机设计
        1.2.5.2 汽车驾驶室的人机设计
        1.2.6 人机设计软件系统
    1.3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发展趋势
    1.4 人机CAID发展趋势
        1.4.1 人机CAID的辅助对象
        1.4.2 人机CAID的辅助过程
        1.4.3 人机CAID的辅助方法
    1.5 项目背景
    1.6 论文内容结构
第二章 形态人机设计的信息空间
    2.1 产品形态设计的人机信息
        2.1.1 产品的形态的作用
        2.1.2 产品形态的人机交互通道
        2.1.3 产品的人机形态与技术形态
    2.2 基于数据信息的产品形态设计过程
        2.2.1 产品形态产生的内部过程
        2.2.1.1 内部过程的构成
        2.2.1.2 内部过程的特征
        2.2.2 产品形态演化的外部过程
        2.2.2.1 外部过程的构成
        2.2.2.2 外部过程的特征
        2.2.3 设计信息对设计过程的推动
    2.3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信息空间
        2.3.1 产品设计信息空间的结构
        2.3.2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信息空间的结构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驱动的产品形态人机设计
    3.1 研究实例的选择
    3.2 形态人机交互任务分析
        3.2.1 产品形态的人机设计目标
        3.2.2 产品的人机交互过程
    3.3 形态设计要素的操作方式与约束分析
        3.3.1 形态设计要素的操作方式
        3.3.2 形态设计要素的约束分析
    3.4 人机交互过程分析与人机性能评价
        3.4.1 人机交互过程的分析评价方法
        3.4.2 人体形态与姿态参数
        3.4.3 手机人机交互分析及评价
        3.4.3.1 持握动作的人机交互分析及评价
        3.4.3.2 按键动作的人机交互分析及评价
    3.5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方案的求解
        3.5.1 求解过程和特点
        3.5.2 遗传算法原理及其在设计求解中的应用
        3.5.3 基于遗传算法的人机形态求解过程
        3.5.3.1 求解方案
        3.5.3.2 求解算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
    4.1 形态设计评价方法概述
        4.1.1 形态评价在形态设计中的作用和地位
        4.1.2 形态评价相关研究概述
        4.1.3 基于感性工学的产品形态评价方法
    4.2 形态设计评价指标因子的选取
        4.2.1 产品的形态性能
        4.2.2 形态设计评价指标
    4.3 产品形态要素分析
        4.3.1 产品形态对顾客消费行为的影响
        4.3.2 产品形态要素选取与分类
    4.4 手机形态要素描述
        4.4.1 手机样本选取
        4.4.2 手机形态要素分类
        4.4.3 手机样本形态要素编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的评价模型
    5.1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调查
        5.1.1 调查用户的选取
        5.1.2 调查问卷设计及统计
    5.2 基于用户认知的形态评价模型
        5.2.1 产品形态设计评价模型
        5.2.2 形态指标因子定义及计算
        5.2.2.1 数量化I类理论
        5.2.2.2 手机评价模型的计算
        5.2.3 手机形态评价模型的检验
    5.3 基于GA-PSO混合规划算法的形态评价模型
        5.3.1 GA-PSO混合规划算法
        5.3.1.1 解的描述
        5.3.1.2 GA规划算法
        5.3.1.3 GA-PSO规划算法
        5.3.2 基于GA-PSO棍合算法的非线性评价模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原型系统开发及应用
    6.1 产品形态抽象化处理
    6.2 人手模型建模
    6.3 产品形态人机设计原型系统
        6.3.1 形态人机设计
        6.3.2 形态细节设计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7.1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7.2 主要创新点
    7.3 结论
    7.4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工作及成果
致谢
附录: 附表1

(8)MIS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及其发展概况
    1.3 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概况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第二章 MIS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2.1 概述
    2.2 MIS的结构模型及特性
    2.3 MIS的层次结构
    2.4 MIS的开发
    2.5 MIS开发实施的技术和方法
    2.6 工程中MIS采用的分析和建模方法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MIS在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3.1 施工管理信息化建设
    3.2 施工管理信息系统组成及实现
    3.3 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存在的问题
    3.4 EPC模式企业的MIS建设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构架与各子系统开发
    4.1 系统总体构架
    4.2 系统功能和程序设计
    4.3 系统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9)三维仿真场景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 ——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本文的基本出发点与研究内容
    1.3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大数据量场景加速绘制基本原理与方法
    2.1 可见性剔除
    2.2 多分辨率模型简化技术
        2.2.1 顶点聚类
        2.2.2 简化封套
        2.2.3 保持外观简化
        2.2.4 图像驱动的简化
        2.2.5 几何元素删除方法
        2.2.6 小波分解
        2.2.7 球面调和变换
        2.2.8 动态简化方法
    2.3 纹理优化
    2.4 基于图像的绘制与加速技术
        2.4.1 基于图像的绘制和建模技术
        2.4.2 基于图像的加速技术
    2.5 基于GPU绘制加速
    2.6 数据组织与动态调度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约束条件下二次误差度量简化方法
    3.1 引言
    3.2 简化技术相关工作
    3.3 二次误差度量基本原理与方法
    3.4 受约束二次误差度量方法
        3.4.1 最小值求解
        3.4.2 约束条件算法描述
        3.4.3 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视点相关的实时选择性细化
    4.1 动态简化方法的相关工作
    4.2 动态简化格网建立
        4.2.1 递进格网表示方法
        4.2.2 视觉平滑过渡
        4.2.3 递进格网构建
    4.3 视点相关的实时选择性格网细化
        4.3.1 视点相关算法特点
        4.3.2 视点相关细化准则
        4.3.3 选择性细化先决条件
        4.3.4 递进格网过渡空间
        4.3.5 有选择性细化算法描述
        4.3.6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GPU的优化处理
    5.1 引言
        5.1.1 GPU发展历史
        5.1.2 GPU特点
        5.1.3 GPU支持下的图形渲染流程
    5.2 上帧信息提取
    5.3 针对GPU的纹理优化处理
    5.4 针对GPU的几何数据优化处理
        5.4.1 足够的三角形数量供给
        5.4.2 模型格网布局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三维场景网络发布应用
    6.1 引言
    6.2 系统功能与特点
    6.3 性能设计
    6.4 系统结构设计
        6.4.1 基于分布式网络架构的系统结构设计
        6.4.2 数据服务层设计
        6.4.3 应用中间层设计
        6.4.4 表示层设计
    6.5 应用实现与分析
        6.5.1 技术路线
        6.5.2 关键技术解决
        6.5.3 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束语
    7.1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7.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
致谢

(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的住宅产业化推进工作
        1.1.2 信息技术对建筑业的贡献和影响
        1.1.3 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技术瓶颈
    1.2 课题的提出
    1.3 相关课题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工作
第2章 CIMS基本理论及应用现状
    2.1 CIMS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简述
        2.1.1 CIMS相关概念
        2.1.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产生的背景
        2.1.3 典型的CIMS系统构成
        2.1.4 CIMS现状与发展趋势
    2.2 我国863/CIMS主题的相关介绍
        2.2.1 我国863/CIMS计划的提出与研发部署
        2.2.2 863/CIMS主题的研究和开发进展
        2.2.3 我国CIMS应用的特点
第3章 住宅产业中发展CIMS的可行性分析
    3.1 在住宅产业化领域引入CIMS的理论基础
    3.2 住宅产业化现状及其发展
        3.2.1 住宅产业和住宅产业化
        3.2.2 国内外住宅产业化发展情况
    3.3 制造业现代化进程的启示
    3.4 在住宅产业实现集成化管理的要求
        3.4.1 宏观环境及运行机制的集成化
        3.4.2 住宅产业链管理及其集成化
        3.4.3 住宅产业企业信息化
        3.4.4 住宅建筑体系及部品体系集成化
第4章 CIMS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应用方案
    4.1 产业化住宅企业集团CIMS总体设计
        4.1.1 产业化住宅企业集团CIMS设计内容和设计过程
        4.1.2 产业化住宅企业集团CIMS总体设计方法
        4.1.3 产业化住宅企业集团CIMS总体框架
    4.2 集团企业管理信息分系统
    4.3 产业化住宅规划与设计分系统
    4.4 产业化住宅生产分系统
    4.5 产业化住宅质量保证分系统
    4.6 计算机支撑(数据库、计算机网络)分系统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以先进的动态模型3D CAD技术领导“协同产品设计”的新潮流(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的工程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研究[D]. 朱梓菲. 长江大学, 2018(12)
  • [2]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探究[D]. 李双双. 河北工程大学, 2017(04)
  • [3]基于BIM技术的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研究[D]. 高伟娜. 吉林建筑大学, 2017(09)
  • [4]基于云计算的BIM关键技术应用研究[D]. 毕振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02)
  • [5]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 王雅俊. 暨南大学, 2011(09)
  • [6]基于GIS的铁路绿色选线决策支持系统 ——模型库系统研究[D]. 杨舟. 中南大学, 2007(06)
  • [7]工业产品形态人机设计理论方法研究[D]. 骆磊.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3)
  • [8]MIS在施工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毛海军. 浙江大学, 2006(08)
  • [9]三维仿真场景优化理论与算法研究 ——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为例[D]. 侯涛.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6(12)
  • [10]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在住宅产业化领域的应用研究[D]. 陈宏伟. 武汉理工大学, 2005(03)

标签:;  ;  ;  ;  ;  

以先进的动态模型3D CAD技术引领“协同产品设计”新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