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治疗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治疗

一、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罗杨兴[1](2019)在《DSA技术在腹部及盆腔损伤诊治中的应用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影响DSA技术在多发伤腹部及盆腔区检查中检出率的因素分析,从而提高DSA阳性率,更准确判定DSA的适应症,为临床诊疗过程做出参考。方法:检索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因多发伤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在介入科检查及治疗的患者,收集符合要求患者相关数据资料。数据以IBM SPSS 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变量采用率,连续性变量采用均数±标准差(x?±s),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作为结果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的标准。结果:共检索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符合要求的DSA患者47人。经过卡方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各因素后发现年龄、性别、受伤至入院时间、受伤至介入时间、DSA前输FFP量、凝血功能、ISS评分、AIS评分与DSA阳性无显着相关性(P>0.05),而DSA前输CRBC量与DSA结果阳性有显着相关性(P<0.05)。解剖区域(腹膜间位和腹膜内位与腹膜后)与DSA结果阴阳性显着相关(P<0.05),非腹膜后出血(腹腔内及腹膜间位器官出血)的DSA结果阳性率为88.20%。骨盆骨折造成骨盆区出血的阳性检出率为18.75%。结论:DSA前输CRBC量可作为多发伤中腹腔盆腔区DSA检测阳性的预判指标,可作为持续性出血存在可能的推断指标。腹腔内及腹膜间位出血较腹膜后出血的DSA检出率高。骨盆骨折所致的骨盆区出血检出率低。

庄杨帆[2](2019)在《选择性颈动脉介入栓塞治疗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选择性颈动脉介入栓塞法治疗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其经济效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27例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5例采用后鼻腔填塞法和12例选择性颈动脉介入栓塞法治疗。评估分析两组的术前、术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白蛋白、凝血功能变化,统计术后并发症、48h内输血量、72h内再出血情况、住院时长及治疗费用。结果27例患者均随访3月。(1)介入组与填塞组术前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白蛋白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介入组术后24h、48h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变化同填塞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白蛋白变化同填塞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2)介入组术后24h、48h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白蛋白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3)、介入组患者术后白细胞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凝血功能逐渐恢复正常;(4)、介入组患者在并发症发生率、48h内输血量、72h内再出血发生率、住院时长及治疗费用同填塞组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鼻腔填塞法相比,选择性颈动脉介入栓塞法治疗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具有疗效迅速、可靠安全、止血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且并不增加患者住院时长和治疗费用等优点,成为救治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的另一项有效措施。

李爽[3](2019)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介入治疗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介入治疗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2月本院收治的72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依照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6)与试验组(n=36),对照组施以常规介入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临床总治愈率为88.89%,明显较高;其并发症发生率为5.56%,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介入治疗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具有显着效果,能够有效提升临床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易成腊,罗杨兴[4](2018)在《血管造影及栓塞术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腹膜后血肿因其解剖特点和症状不典型,具有确诊率低、治疗困难、病死率高等特点,腹膜后血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开腹手术。非手术治疗观察时间长,不确定因素多,中途转开腹也比较常见,而开腹手术存在止血困难、易感染、创伤较大等棘手问题。近年来随着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技术快速发展,对于出血严重的腹膜后血肿,可以通过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技术明确出血源、出血速度,同时给予相应栓塞治疗,较传统手术方式有创伤小、效率高、风险低的特点,为患者赢得了时间,降低了病死率。

黄每芹,廖煜,高建凯,朱明辉,连鸿凯[5](2016)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紧急救治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紧急救治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资料,总结致伤原因及诊断治疗经验。结果手术治疗50例,保守治疗48例;死亡16例,病死率为16.3%。结论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是一种严重而复杂的腹部外伤,合并腹腔脏器及大血管损伤而使伤情危重多样,严格掌握紧急救治方法 ,抓住抢救时机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高建凯,廖煜,黄每芹,连鸿凯[6](2016)在《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介入治疗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介入治疗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观察。方法对18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复习。结果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介入治疗,均找到罪犯血管及栓塞,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辅助下介入治疗创伤性动脉源性腹膜后血肿效果良好,甚至可以作为手术失败的补救方法。

张洪毅,陈绪勇,杨小进,冯杰雄[7](2016)在《儿童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创伤导致的儿童胸腹主动脉损伤的诊疗方法,以增加大家对这种临床罕见病的认识。方法报道1例4岁女孩的创伤性胸主动脉瘤的诊断及治疗,并通过PubMed检索Medline数据库、检索Springer Link和Google Scholar等检索平台、及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对儿童创伤性胸腹主动脉损伤的中英文文献进行系统性的综述。结果一共43例年龄在14岁以下的创伤性胸腹主动脉损伤的患儿纳入本研究。交通伤26例是最常见的致伤机制。7例(16.3%)患儿伤后未及时诊断或初诊时漏诊。6例患儿随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动脉损伤以假性动脉瘤(20例)最常见,其次为内膜剥离(7例)及主动脉夹层(7例)。27例患儿行开放主动脉修复术,7例行血管内治疗,7例患儿保守治疗,2例患儿行急诊手术,并在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血流动力学不稳或主动脉完全破裂的患儿需要急诊手术。而主动脉内膜环形剥离患儿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需要限期手术。没有明显症状的内膜部分剥离或是迟发型假性动脉瘤的患儿可以保守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如果假性动脉瘤进展,则需要手术。

童富云,黎可,徐金明,黄聪,张超[8](2016)在《腹膜后血肿73例诊断与治疗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2013年6月在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腹膜后血肿患者73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18例;年龄2070岁,平均年龄45岁。42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16例行非手术治疗,15例行介入手术。结果 73例病例中,治愈70例,死亡3例。结论在治疗合并脏器损伤的同时积极处理腹膜后血肿可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介入手术在腹膜后血肿的治疗中也愈来愈受到重视。

王占龙[9](2016)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收治的92例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3%,其中1例死亡,死亡率为2.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14%,其中3例死亡,死亡率为6.5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对照组为19.57%,两组相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早期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腹穿、B超、CT、X线;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进行对症治疗效果显着,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王灿[10](2016)在《CT对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价值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CT对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创伤性腹膜后血肿患者55例,回顾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行CT诊断,与手术探查进行对比,分析CT在腹膜后血肿中的诊断价值。结果与手术探查对比,CT诊断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符合率为96.4%。结论对腹膜后血肿采取CT诊断,可提高急症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二、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DSA技术在腹部及盆腔损伤诊治中的应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收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方法
结果与结论
    2.1 一般情况
    2.2 具体结果(表 2)及结论
    2.3 总体结论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管造影及栓塞技术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诊疗中的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英文缩略词
    附录2 AIS-90评分(简明损伤评分)与ISS评分(创伤严重程度评分)
致谢

(2)选择性颈动脉介入栓塞治疗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摘要
Abstract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治疗方法
    三、术后处理及评价
    四、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4)血管造影及栓塞术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腹膜后血肿传统诊疗手段与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对比
2 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操作方法
3 腹膜后的解剖特点与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注意事项
4 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适应证
5 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并发症
6 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优缺点
7 血管造影及介入栓塞展望

(8)腹膜后血肿73例诊断与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2诊断与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9)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2.2 不良反应
3 讨论

(10)CT对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DSA技术在腹部及盆腔损伤诊治中的应用分析[D]. 罗杨兴.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2]选择性颈动脉介入栓塞治疗颅底骨折合并口鼻腔大出血[D]. 庄杨帆.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3]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介入治疗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效果研究[J]. 李爽.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02)
  • [4]血管造影及栓塞术在创伤性腹膜后血肿中的应用[J]. 易成腊,罗杨兴. 创伤外科杂志, 2018(07)
  • [5]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紧急救治临床研究[J]. 黄每芹,廖煜,高建凯,朱明辉,连鸿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7)
  • [6]限制性液体复苏联合介入治疗对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临床观察[J]. 高建凯,廖煜,黄每芹,连鸿凯.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67)
  • [7]儿童创伤性胸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 张洪毅,陈绪勇,杨小进,冯杰雄.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16(06)
  • [8]腹膜后血肿73例诊断与治疗分析[J]. 童富云,黎可,徐金明,黄聪,张超. 创伤外科杂志, 2016(03)
  • [9]创伤性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与治疗分析[J]. 王占龙. 中外医疗, 2016(02)
  • [10]CT对腹膜后血肿的诊断价值分析[J]. 王灿. 基层医学论坛, 2016(05)

标签:;  ;  ;  ;  ;  

外伤性腹膜后血肿的外科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