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谈 以色列接受美国提议,巴基斯坦将坚持一贯立场

和谈 以色列接受美国提议,巴基斯坦将坚持一贯立场

一、和谈 以色列接受美国建议 巴方将坚持一贯立场(论文文献综述)

毕健康[1](2021)在《背叛抑或弃守?——埃以和谈中埃、以、美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三方博弈》文中研究指明埃以和平在埃及国内和阿拉伯国家激起强烈争议,反对者指责萨达特背叛巴勒斯坦人民事业。本文认为,萨达特弃守而非背叛巴勒斯坦人民事业;贝京政府控制巴勒斯坦的谈判底线不容动摇;地位脆弱的卡特政府不能迫使以色列让步;萨达特维护巴勒斯坦事业立场不坚定,埃及内部存在重大分歧,最终无奈弃守巴勒斯坦。

唐诗[2](2019)在《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文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经走过70个年头,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经历了国内国际形势的重重考验,已经成为地区性和世界性大国,并稳步向世界强国迈进。新时代的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在经历了不同阶段的继承、总结、发展、探索和创新后,形成了成熟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系,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作为其精髓也不断发展完善,与中国外交的总体目标和任务相配合,与中国外交同步迈向新阶段。自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就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定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1953年周恩来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继承和发展这一外交智慧,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环境做出不懈努力。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和国际格局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六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中国外交政策第一次被明确地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写入党代会报告。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正确选择,也是和平外交政策的支撑和依据,这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对外理念,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目标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外交对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对外为实现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条件服务。随着中国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中国外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化解压力、抓住机遇也成为新时代中国和平外交必须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九大作出重要政治论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要论断开启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也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升华。在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深化发展的进程中,维护国家利益是其基本出发点。从建国之初为维护新中国的政权安全和国家独立,到为扞卫中国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再到为努力实现国家的统一大业和助推经济建设发展,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始终坚定维护国家利益的根本立场。中国外交战略经历了最初的“一边倒”到“两个拳头打人”再到“一条线、一大片”上的变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外交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外交规范。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始终顺应时代主题的变化和国际局势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注重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国际秩序向着更为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中国外交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构建安全环境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贡献了重要力量。基于上述背景,研究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演变和基本经验十分必要。本文的主要叙述脉络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引言、正文及结语。引言部分主要对论文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及研究重点与难点进行了论述,是对论文整体架构的把握,为论文的渐次展开提供了依据。正文部分由七个章节构成。第一章主要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对其基本内涵、基本属性、影响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相关因素和基本逻辑进行了分析,从整体上对和平外交政策进行了论述。第二章主要论述了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来源,其一主要来自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着作,其中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和平观、时代观和国际关系思想;其二来自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和平观念;其三来源于近代中国以来晚清、民国、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外交往三个阶段的和平观念,其中以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外交往中的和平观念为重点论述,此外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资源进行了简要分析。第三章主要阐释了建国初期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在分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国内外背景后,详细分析了中国外交原则的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及其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奠基作用,同时对这一阶段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进行评价。第四章的时间跨度相对较长,在国内政策发生重大转向、国际安全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本文以对官方文本的分析得出和平外交政策在这一阶段徘徊发展的结论,但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发生了重大转折,以“三个世界”理论的提出和中美关系的突破为关键节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得以继续发展。第五章记述了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全面发展,其内涵不断深化并以“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引领中国外交走向全方位发展阶段。此后中国外交延续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走向,中国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在这一阶段,大国关系、周边关系、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以及多边外交全面开展。第六章以习近平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主要叙述内容,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使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发展迈向新阶段。第七章主要是总结了和平外交政策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对和平外交政策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也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的主体部分按时间脉络进行阐述,但不单纯叙述历史事件,在分析不同阶段影响和平外交政策的多种因素,如时代背景、国内外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和平外交政策内涵的丰富与发展进行阐释,对其实践成果加以分析,对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发展历程、不同历史时期的侧重点和阶段性特点进行总结和评价。结语部分对本论文的观点进行了总体概述,再次强调了本论题的研究意义和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在实践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中国外交未来走向进行简要说明,同时对中国外交工作满怀希望,其必将走向日益精进与成熟。

许以民[3](2019)在《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政策研究(1947-1980)》文中研究指明

姚全[4](2019)在《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奥巴马政府上任之际,正值小布什政府在中东挑起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均未结束之时,且美国还遭遇了自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在“两场战争和一场危机”的大背景下,奥巴马政府在维持美国中东地区霸权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对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战略进行了大幅度收缩,甚至是方向性的调整,试图通过更少的战略投入来维持既有的战略目标,从而形成了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离岸平衡战略主张作为离岸平衡手的美国应减少对离岸地区的资源投入,更多地依靠当地盟友来承担起遏制崛起大国的责任。只有在盟友无法完成有效遏制威胁任务时,美国才会亲自介入和干预,以保持离岸地区的均势平衡。其核心目标可以概括为“少即是多”,即离岸平衡手在离岸地区投入较少的资源,反而获得更好的收益,因而更有利于维持其在离岸地区的权力与利益。为研究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本文完善了原有的离岸平衡战略理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包括主观动机、客观条件、主要手段以及主要优势与局限等四大要素的离岸平衡战略分析框架,以此为线索来更为理性和深入地演绎、分析和评估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战略。通过系统深入的分析,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主要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奥巴马政府在中东追求至少五个方面的离岸平衡目标。其一是维持中东地区均势,防止在中东地区出现地区大国的崛起;其二是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资源投入,将节省的资源投入国内建设和亚太地区;其三是将中东地区的安全责任转移给盟友,减少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安全承诺;其四是避免卷入中东地区冲突,强调通过外交手段而不是军事手段介入中东冲突;其五是缓和与伊斯兰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降低中东国家的反美情绪。其次,奥巴马政府具备实施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客观条件。在地缘环境上,美国与中东地区相隔着巨大的水体,而美国又是西半球地区的唯一霸权国,并具备在遥远的中东地区实施离岸平衡战略的实力。在敌友关系方面,美国在中东地区既面临着像俄罗斯、伊朗、叙利亚这些潜在的威胁者,也保持着像沙特、以色列这些可以依赖的中东地区盟友。在国际格局上,失衡的多极格局也使得美国更容易采取离岸平衡战略。最后,奥巴马政府为推行中东离岸平衡战略主要采取了三个方面的措施。第一是减少投入,先后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对利比亚危机实行“背后领导”,对叙利亚危机坚持不动用武力,对恐怖组织采取灵活打击手段,避免派出地面作战部队;第二是推卸责任,其主要表现有三点:1.与潜在威胁者俄罗斯、伊朗、叙利亚缓和紧张的外交关系,甚至与盟友以色列保持一定距离,以避免对抗加剧而使美国陷入或被迫卷入冲突或战争;2.适度增加沙特和以色列的力量,加强盟友与潜在威胁者对抗的实力;3.通过沙特和以色列对抗伊朗,防止伊朗借叙利亚内战增强实力,形成“什叶派新月之弧”;第三是建立均势,通过外交渠道对伊朗研发核武器和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使用化学武器发出警告,甚至划出“红线”试图达到战略威慑目的;同时联合沙特和以色列构建遏制俄罗斯、伊朗和叙利亚的同盟,形成美俄博弈、沙伊对抗、以叙选边站队的“外部均衡”;另外还不断增强自身的威慑能力以及保证美国在军事干预中东威胁和冲突时迅速取胜,通过维持庞大的国防预算保持绝对军事优势和维持有利于军事干预的强大军事投送能力,建立“内部均衡”。总的来说,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虽然存在局限,但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其成效方面,第一是签署了伊朗核协议,实现了防止核扩散的目标;第二是未卷入新的中东地区冲突;第三是在反恐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不仅击毙了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还沉重打击了“伊斯兰国”;第四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战略重心从中东向亚太转移。但这一战略存在的局限也较为明显,那就是一方面美国的战略对手权力上升,俄罗斯得以重返中东,伊朗进一步崛起,叙利亚阿萨德政权也得以保存;而另一方面美国与中东盟友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出现倒退,甚至跌入历史谷底。特别是,奥巴马政府试图改善美国与伊斯兰世界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另外还要看到,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总体原则在现今的特朗普政府执政时期仍然得以延续,离岸平衡依然是理解当前美国中东战略的逻辑和窗口。对于中国来说,通过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美国的中东政策发展趋势,有助于中国政府制定更有利于自身的中东政策。

张弘杨[5](2018)在《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际法的研究已经延伸到各个领域,从外太空到深海洋底,从版权问题到人道主义救援。各国之间已习惯于通过国际法解决争端。虽然国际大环境总体稳定,但仍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进入21世纪,宗教作为当今精神文明的一种重要意识形态,大多数区域冲突或多或少有宗教因素的存在。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抬头,使得国际法近些年的发展也拓展到了非传统安全领域。如今在推进全球治理的国际社会,如何治理宗教冲突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从宗教冲突解决的预防、介入与善后过程和解决宗教冲突的主体,对宗教冲突的国际解决机制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首先概括出宗教冲突的概念及表现形式,然后对宗教冲突治理机制的演变进行阶段性描述和特点总结,并分析当今国际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进而考察宗教冲突国际法治理机制的概念以及相关国际法主体: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和第三方国家,并从预防、介入和善后三个治理过程进行分析和探讨。在政府间国际组织治理机制部分,主要论述了在国际法的框架下政府间国际组织对宗教冲突的治理,包括以联合国为主导、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宗教冲突治理机制模型。通过介入、和平解决争端和善后重建等不同阶段的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处理宗教冲突机制的梳理,包括对宗教冲突的司法解决与国际刑事法院对战争罪、种族灭绝罪、反人类罪等罪行的追诉等。在非政府国际组织治理机制部分,主要研究了宗教非政府组织对宗教冲突的治理,包括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的治理模型及其具有宗教性和非政府性的双重性质。一方面宗教非政府组织通过国际法的手段对宗教冲突进行干预与预防;另一方面又通过经济、文化等手段化解宗教冲突,推动不同宗教保持日常接触与交往,避免爆发宗教间的大规模国际战争。在第三方国家的治理机制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家对宗教冲突的治理。国家介入宗教冲突对解决冲突、维护和平具有“短平快”的特点。这部分探讨了国家主权原则、国际人道主义干涉及战后难民与重建等问题。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角色,在治理国际宗教冲突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在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与作为第三方国家,积极参与了宗教冲突的治理过程。参与宗教冲突治理的经验也有利于我国治理国内宗教冲突,为我国的持续发展和稳定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

王楠[6](2017)在《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研究》文中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旷日持久的阿以冲突异常引人注目,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亦是二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史的重要篇章。本文以民族主义理论为分析工具,以当代巴勒斯坦历史为立足点,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作为主要考察对象,以1948年、1964年、1987年、2004年为分水岭将其发展轨迹划分为五个阶段,力求勾勒出巴勒斯坦民族主义兴衰起伏的完整脉络,探寻巴勒斯坦人未能实现民族自决及建国目标的原因所在,为解读现状提供深刻的、历史的视角。第一章探讨了巴勒斯坦人由奥斯曼认同向巴勒斯坦认同的转变及民族利益维护手段的暴力化发展,分析了巴勒斯坦人在1936年起义失败后重新回归暴力及在1948年战争中未能建国的原因。第二章探究了巴勒斯坦难民保留民族身份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努力,论述了本土人士接受阿拉伯国家统治的原因及表现,介绍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随后的社会发展及各类精英团体的政治活动。第三章分析了巴解组织的结构特点及其获得内外合法性的过程,探讨了巴解组织领土目标、利益维护手段及战略重心的变化,分析了影响巴解组织同阿拉伯国家关系构建实践的因素。第四章讨论了因提法达发生的背景、特点及影响,分析了政治伊斯兰主义团体兴起的原因、政治主张及其同世俗派别的关系,探讨了巴以和平进程成功启动的原因、特点及效用。第五章分析了阿拉法特时代巴勒斯坦国家构建的主要内容、面临的挑战及成绩与不足,探讨了后阿拉法特时代哈马斯与法塔赫的短暂合作与决裂,评述了加沙事变后法塔赫对西岸的治理及入联的外交博弈。结论部分总结了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六个特征及其消极影响:第一,民族认同多变,这使巴勒斯坦人一度将民族自决事业的领导权让给阿拉伯国家,在1948年战争中只顾举家避难,是造成民族灾难的重要原因。第二,民族利益维护手段的温和化和极端化并存,温和手段无法使对手屈服,极端手段则破坏了他们的国际形象,使之被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第三,中央机构权威有限,其后果在于既无法自上而下地贯彻指令,也不能约束反对派的言行。第四,精英团体的分化与分裂并存,几大派别几乎均发生多次分裂与重组,各派别领导层的权威严重不足,宗派主义普遍存在。第五,族群分化明显,巴勒斯坦人在地理上分为流亡者和本土居民,在年龄上分为老一代和青年一代,两种分化皆造成路线之争,加大了内耗。第六,经济民族主义长期缺失,造成政治民族主义异常发达却忽视了民族独立所需的经济基础,形成依赖以色列经济的思维定式,后患无穷。这些特征是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重大缺陷,亦是造成民族独立事业未能成功的根本原因。

李景然[7](2017)在《巴以和谈与国际社会促谈模式比较研究》文中认为巴以和谈在传统的“零和思维”及其路径依赖下已陷入“以暴制暴”的安全困境,并成为全球治理的难题之一,但也是考验国际社会各行为体全球影响力的“试金石”。本论文以巴以和谈为研究对象,在全球治理的理论视阈下从国际组织、主权国家两个层面来考察联合国、美欧、俄罗斯及中国等国际社会多方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尤其致力于巴以冲突难题治理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比较了联合国的受制型促谈模式、美欧的主导型促谈模式、俄罗斯的务实型促谈模式等在政策立场、机制建设和项目运作方面之异同、评估了这三类促谈模式对巴以和谈进程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旨在彰显中国促谈模式之于国际社会合力促谈所具有的建设性意义,并分析其在政策、制度与路径等方面的独特贡献,进而对进一步建设性地推动巴以和谈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言,由此形成了自成体系的逻辑关系。联合国受制型促谈模式是因为尽管关于巴以和谈进程出台了一系列决议、方案、政策,但因联合国促谈执行机制与决策力受制于美国的掣肘而实效低下、倍受牵制。美欧主导型促谈模式发挥的影响力不尽相同,欧盟倡导经济合作及提供援助,美国在立场、执行上对以色列的支持和援助明显具有倾向性。俄罗斯务实型促谈模式具有务实与灵活的“平衡器”特色,三类各自都对巴以和谈进程发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却难以根治巴以冲突顽疾。因此,一个在政策理念、机制建设、行动方式上均有所创新与突破的全新促和模式的运用迫在眉睫。通过横向对比与纵向梳理,本文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安全经济人文并举的中东和解新模式,在推动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中国贡献”尤为独特且意义深远。中国建设型促谈模式的内涵包括政治上坚持“劝和促谈”、经济上坚持“援助合作”、人文上坚持“民心相通”,以及坚持“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促谈新路径。这不仅为妥善解决地区热点问题提供了“中国经验”,也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新抓手,更为中国参与治理全球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杜雪芹[8](2012)在《巴以和解之路的绊脚石 ——艰难的以色列定居点问题的谈判》文中研究表明自1947年联合国决议后,以色列建国,随即爆发了中东战争,此后中东地区一直战火连绵,巴以关系长期处于尖锐的敌对状态。学术界认为导致巴以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以色列定居点问题是主要因素。前犹太复国主义领导人魏兹曼成功地将犹太的复国计划与英国的中东战略捆绑在一起,《贝尔福宣言》的发表使复国主义首次获得了英国的支持。以色列建国使犹太人获得了一块稳定的立足之地,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他们不断地移民、修建定居点,扩大土地面积,巴以矛盾加剧,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军事冲突。笔者认为以色列修建定居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其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为扩大生存空间。围绕定居点问题,各大国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展开多方博弈。英国退出美以特殊关系形成。实质上,美国政府对此也睁一眼闭一眼。从《奥斯陆协议》的签订到中东“和平路线图”,以色列虽然占领了更多的土地,但并未得到和平。从长远来看,不管和平进程如何曲折、漫长,不管今后的局势如何复杂,不管今后巴以关系几经博弈,如何发展,有点是可以肯定的,定居点问题是不可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

郭英东[9](2012)在《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文中研究指明关于中东和平进程的研究是历史上影响最深远、涉及面最广以及矛盾最为尖锐复杂的地区外交课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与和解。本文旨在对阿拉法特逝世以后,七年以来(2004年11月——2011年11月)的巴以和谈作一宏观和总体性的考察,考察的方法是宏观和微观、历史和现实相结合,但侧重于宏观、总体和现实的把握,以期回答两个问题: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进展如何?是那些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巴以和谈的进展?冲突与和平进程首先是其自身因素的结果,其次才是外部因素的产物。阿拉法特逝世以后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政局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巴内部激进组织哈马斯在2006年1月的巴立法委员会选举中击败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赢得选举胜利,哈马斯一举崛起,随即巴内部两大派别法塔赫与哈马斯陷入内讧,巴内部无法形成一致的对以谈判策略;以色列方面,以色列民意在两场战争(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战争和2008年以色列发动对加沙的战争)以后日趋右转,右翼势力又重新崛起,对巴谈判立场强硬,不妥协;对巴以和谈影响最大的外部力量美国在这一段时间里对巴以和平进程相对超脱,巴以和平进程在美国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整体战略中处于边缘化的境地,被置于反对恐怖主义与大中东民主改造计划这两大范畴之内,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对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作了概述,重点分析了后阿拉法特时代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内部政局的变化以及有关国际四方(美国、联合国、欧盟、俄罗斯),特别是美国对和谈的影响。全文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全面概述了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后面三章分别是从巴、以内部以及外部因素分析了后阿拉法特时代巴以和谈无实质性进展的原因。为了使行文逻辑连贯,第一章中的第一节用了少量的篇幅简述了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并对巴以和谈的症结做了较详细的分析;第二、三章分别是从后阿拉法特时代巴以内部政局的变化,包括巴勒斯坦激进派别哈马斯的崛起,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崛起,来分析巴以和谈无实质性进展的原因;第四章分析了外部势力主要是有关国际四方对巴以和谈产生的影响,其中重点分析了美国的因素;结语部分对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作了两点理论探讨并对巴以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思考。

王黎明[10](2011)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的美国作用分析》文中提出中东问题的核心是巴勒斯坦问题,阿以双方历经长期的冲突才开启和平进程。作为中东和平进程的晴雨表,巴以和平进程长期以来是最受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之一。1991年10月30日马德里中东和会的召开,使中东和平进程真正出现转机,巴以双方走上了以和谈方式解决争端的道路。近20年来巴以谈判取得了较大进展,双方签订了许多相关协议,从中可看出美国作为对巴以和谈最具影响力的外部力量,在和谈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和起了主导作用。本论文对美国在巴以和平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导论部分主要说明该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的研究现状和写作方法等。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简要回顾了巴以冲突的由来和阿以从全面对抗走向和谈的过程。第二章论述了在美国的主导下,巴以和谈取得了较大进展,用历史史实证明了美国与中东和平进程密切相关,是中东和谈的发起者、组织者和主要调解者。第三章运用层次分析的方法,从国际层面、国家层面、个人层面三个层面对美国推动巴以和谈的行为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从美国主导的和平进程具有两面性、大国对美国主导地位的挑战以及巴以和平进程的前景展望三方面对美国在和平进程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最后是总结。通过对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巴以和平谈判已踏上不归之路,和平是大势所趋,但中东和平进程任重而道远。虽然美国主导着中东和平进程,但要实现公正持久的中东和平,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二、和谈 以色列接受美国建议 巴方将坚持一贯立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和谈 以色列接受美国建议 巴方将坚持一贯立场(论文提纲范文)

(1)背叛抑或弃守?——埃以和谈中埃、以、美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三方博弈(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二、贝京政府:主权问题开放,牢固控制西岸和加沙
    (一)以色列在埃以和平中的政治和战略目标
    (二)牢固控制西岸和加沙,最终确保主权
    (三)解构巴勒斯坦人民建国大业的“贝京论述”
    (四)坚守西岸和加沙的“贝京方式”
三、卡特政府:虽则同情,无奈败退
    (一)从巴勒斯坦“家园”到巴勒斯坦“自治”
    (二)卡特政府何以一路败退?
四、萨达特政府:内部分歧严重,弃守西岸和加沙
    (一)埃及在埃以和平中的战略和政治目标
    (二)“萨达特之谜”及萨达特与卡米勒之争
    (三)遭遇滑铁卢的“萨达特方式”
五、结语:虚假的背叛,无奈的弃守

(2)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与重难点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重点与难点
第一章 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阐释
    一、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内涵与内容
        (一)外交与外交政策的概念
        (二)马克思主义外交理论的内容
        (三)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四)中国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和平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属性与本质属性
        (一)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属性
        (二)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本质属性
    三、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基本逻辑
        (一)外交政策演进的一般逻辑
        (二)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理论逻辑
        (三)影响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历史逻辑
        (四)基于二元维度变化的演进逻辑
第二章 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有关和平外交思想的考察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和平观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时代观
        (三)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的国际关系思想
    二、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和平观念的承继
        (一)“和合”思想
        (二)“和而不同”思想
        (三)“义利双行”思想
    三、近代以来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和平”观念
        (一)晚清时期对外交往中的“和平”观念
        (二)民国时期对外交往中的“和平”观念
        (三)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外交往中的和平观念
    四、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思想资源
        (一)国家主权原则的法理依据
        (二)外交原则和惯例的基本规定
第三章 建国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确立初期的背景
        (一)为巩固政权、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的必然选择
        (二)“一边倒”的战略选择
        (三)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及当前国际任务的判断
        (四)国际环境的重要影响
        (五)革命惯性的限制
    二、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初步确立
        (一)新中国外交原则与框架的建构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石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平外交政策的实践评价
        (一)中国与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取得重要进展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启中国外交崭新局面
第四章 和平外交政策在特殊阶段的曲折发展
    一、影响和平外交政策曲折发展的因素分析
        (一)国内政策出现转向
        (二)动荡的国际形势
        (三)中国共产党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
    二、和平外交政策在曲折中发展
        (一)和平外交政策的曲折发展
        (二)从“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理论的发展
    三、和平外交政策曲折发展阶段的实践依据
        (一)中国共产党为扭转“左”倾思想对外交事务冲击的实际行动
        (二)中美关系的缓和推动中国外交发生转向
        (三)中国与亚非拉国家开展友好关系为和平外交政策的继承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推动中国重新融入国际体系
第五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平外交政策的深化发展
    一、推动中国和平外交政策发展的多重因素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向新阶段
        (二)改革开放的新任务促使中国和平外交政策进行调整
        (三)对国际局势的精准判断——“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四)国家定位与国家利益观的调整
        (五)国际局势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二、改革开放背景下和平外交政策的深化发展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内涵
        (二)“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的提出
        (三)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四)“和而不同”的新理念
        (五)“和谐世界”的新构想
    三、改革开放三十年和平外交政策的全面实施
        (一)应用和平外交政策处理大国关系
        (二)积极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以切实行动维护世界和平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四)实现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
        (五)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树立负责任大国形象
第六章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和平外交政策的全面升华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背景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二)新时代下中国对时代的定位与判断
        (三)新时代面临的国际形势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与创新
        (一)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
        (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战略创新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对和平外交政策的升华
    三、全方位、立体化外交的推进
        (一)构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
        (二)构建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
        (三)秉持正确义利观构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四)以结伴不结盟政策带动多边外交发展
        (五)“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践
        (六)为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七)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第七章 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基本经验
    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根本保障
    二、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政策的灵活性相结合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必要方法
    三、内政外交的互动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内生动力
    四、坚决扞卫国家利益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出发点
    五、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的判断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基本依据
    六、国家角色定位的变化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发展诉求
    七、意识形态因素是影响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的重要变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着作情况

(4)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综述
    三、论文基本框架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创新之处与主要不足
第一章 离岸平衡战略的分析框架构建
    第一节 离岸制衡战略实施的主观动机
    第二节 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客观条件
    第三节 离岸制衡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
    第四节 离岸平衡战略存在的潜在风险
    小结
第二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主观动机
    第一节 防止伊朗成为中东地区大国
    第二节 减少对中东地区的资源投入
    第三节 强调盟友分担责任
    第四节 避免卷入中东地区冲突
    第五节 缓和中东国家的反美情绪
    小结
第三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客观条件
    第一节 美国独特的地缘战略环境
    第二节 美国在中东地区同时存在挑战者与盟友
    第三节 失衡的多极格局使美国更易实施离岸平衡战略
    小结
第四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实施的主要手段
    第一节 减少在中东地区的军事投入
    第二节 竭力向盟友推卸责任
    第三节 多管齐下建立地区均势
    小结
第五章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成效与局限
    第一节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成效
    第二节 奥巴马政府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局限
    小结
结语
    一、特朗普对奥巴马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的继承与背离
    二、美国实施离岸平衡中东战略的前景
    三、美国中东离岸平衡战略对中国的防范
参考文献

(5)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本文的研究对象与范畴
    二、本文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论文研究思路、主要创新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概述
    第一节 国际宗教冲突概述
        一、国际宗教冲突的内涵与基本要素
        二、国际宗教冲突的表现形式与民族特性
        三、国际宗教冲突的影响
        四、国际宗教冲突治理的国际法依据
    第二节 国际宗教冲突的原因
        一、全球化与宗教问题国际化
        二、国内制度机制和政策的缺陷
        三、狭隘的宗教意识与宗教排他性的膨胀
        四、冷战的结束与恐怖主义的出现
    第三节 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与国际法难题
        一、宗教冲突的发展与国际治理机制的概念
        二、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的主体
        三、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的治理过程
        四、宗教冲突国际治理带来的国际法难题
    小结
第二章 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的演变
    第一节 二战前的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
        一、从十字军东征到基督教教派的宗教战争
        二、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三、二战前宗教冲突治理机制的特点
    第二节 二战后的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
        一、阿以冲突与宗教治理机制
        二、印巴冲突与宗教治理机制
        三、波黑冲突与宗教治理机制
        四、二战结束后宗教冲突治理机制的特点
    第三节 “9·11”事件后国际宗教冲突治理机制
        一、“9·11”事件的发生与国际宗教冲突治理机制
        二、印巴冲突与国际宗教冲突治理机制
        三、“9·11”事件后宗教冲突治理机制的特点
    小结
第三章 政府间国际组织治理机制
    第一节 政府间国际组织预防机制
        一、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权威性
        二、人权保护与宗教冲突预防
        三、联合国主导的宗教冲突预防
        四、区域组织的冲突预防
        五、专门性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协调机制
    第二节 政府间国际组织介入机制
        一、外交介入
        二、法律解决
        三、维和与人道主义干涉
    第三节 政府间国际组织善后机制
        一、人道主义救援
        二、司法善后与惩治罪犯
        三、派驻维和部队
        四、战后重建
    第四节 对政府间国际组织治理机制的评价
        一、关于政府间国际组织预防机制
        二、关于政府间国际组织介入机制
        三、关于政府间国际组织善后机制
    小结
第四章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治理机制
    第一节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预防机制
        一、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预防的重要性
        二、文化沟通与理解
        三、人权及宗教自由维护
        四、教育培训
        五、国际经济贸易监督
    第二节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介入机制
        一、祷告
        二、会议处理
        三、法律参与
    第三节 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善后援助机制
        一、宗教非政府组织参与人道主义救援
        二、宗教非政府组织参与战后重建
        三、援助机制的效果与合法性
    第四节 对国际宗教非政府组织治理机制的评价
        一、整体机制正在形成
        二、机制功能逐渐完善
        三、宗教非政府组织治理机制的前景
    小结
第五章 国家治理机制
    第一节 国家预防机制
        一、宗教冲突国的预防
        二、第三方国家的预防
    第二节 国家介入机制
        一、国际调停
        二、干涉与请求(同意)原则
    第三节 国家善后机制
        一、宗教冲突国参与善后
        二、第三方国家参与善后
    第四节 对国家治理机制的评价
        一、对国家预防机制的评价
        二、对国家介入机制的评价
        三、对国家善后机制的评价
    小结
第六章 中国参与的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
    第一节 中国参与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进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
        二、从改革开放到冷战结束
        三、冷战结束至今
    第二节 中国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治理机制
        一、中国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预防宗教冲突
        二、中国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介入宗教冲突
        三、中国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解决宗教冲突善后问题
    第三节 中国参与的宗教冲突国际治理的合作组织
        一、上合组织
        二、阿中巴塔成立四国反恐机制
    第四节 中国作为第三方参与宗教冲突解决
        一、中国作为第三方参与国际宗教冲突的预防
        二、中国作为第三方介入国际宗教冲突
        三、中国作为第三方介入宗教冲突的特点
    第五节 中国作为第三方处理善后事务
        一、签署交流合作协议
        二、经济建设援助
        三、文化培训与援助
    小结
结语:中国参与国际宗教冲突治理
    一、国际宗教冲突治理的经验总结
    二、中国参与治理宗教国际冲突的大趋势
    三、中国参与全球宗教治理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6)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价值与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
    四、研究重点与难点
    五、民族主义的学理简析
第一章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现代萌发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间巴勒斯坦人民族认同的变化
        一、巴勒斯坦人民族认同形成的社会基础
        二、奥斯曼认同的渐趋衰落
        三、昙花一现的大叙利亚认同
        四、巴勒斯坦认同的初步确立
    第二节 民族利益维护手段的暴力化发展
        一、巴勒斯坦人维护民族利益的早期斗争
        二、大规模武装斗争的首次高潮——1936-1939年大起义
    第三节 失之交臂的巴勒斯坦民族自决与建国
        一、巴勒斯坦人重返温和路线
        二、联合国分治决议使巴勒斯坦人走向暴力冲突
        三、巴勒斯坦土地纷争的暴力解决——巴勒斯坦战争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几近沉寂(1948-1964)
    第一节 巴勒斯坦难民民族身份的保留
        一、巴勒斯坦难民的艰难处境
        二、难民保留巴勒斯坦民族身份的努力
    第二节 阿拉伯国家统治巴勒斯坦的合法化
        一、外约旦夺得巴勒斯坦人代表权
        二、一体化进程中西岸社会自治的发展
        三、埃及管理下加沙地带难民社会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
    第三节 巴勒斯坦世俗精英政治团体的活动
        一、“阿拉伯民族主义运动”——泛民族主义政治团体的代表
        二、约旦共产党——唯一的巴勒斯坦民族主义政党
    第四节 伊斯兰政治团体的兴起
        一、穆斯林兄弟会在西岸的活动
        二、解放党的社会活动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狂飙突起(1964-1987)
    第一节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组织化
        一、巴解组织的组织结构及其特点
        二、主要政治派别主张简介
        三、巴解组织获得合法性
    第二节 官方民族主义的务实变化
        一、领土目标的变化
        二、民族利益维护手段的调整
        三、战略重心向被占领土的转移
    第三节 构建同阿拉伯国家关系实践中的成败得失
        一、巴解组织与约旦的聚散离合
        二、巴解组织与黎巴嫩教派政治的碰撞
        三、巴解组织同阿拉伯国家的单向关系构建实践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的多维发展(1988-2005)
    第一节 被占领土大众民族主义的首次高潮——因提法达
        一、因提法达爆发的背景考察
        二、因提法达特点分析
        三、因提法达影响简析
    第二节 政治伊斯兰主义对官方民族主义的初步挑战
        一、政治伊斯兰主义的勃兴
        二、政治伊斯兰主义团体的政治主张
        三、政治伊斯兰主义团体的早期活动
        四、政治伊斯兰主义团体对世俗派别的有限挑战
    第三节 官方民族主义的和平进程实践
        一、巴以和平进程成功启动之因
        二、巴以和平进程的特点
        三、巴以和平进程的效用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巴勒斯坦国家构建的实践与挑战
    第一节 阿拉法特时代的国家构建实践
        一、国家构建实践的基本内容
        二、民族历史重构与民族历史教育
        三、对阿拉法特时代巴勒斯坦国家构建的评价
    第二节 后阿拉法特时代国家构建面临的挑战
        一、哈马斯与法塔赫的短暂合作
        二、哈马斯与法塔赫的决裂
    第三节 加沙事变后法塔赫的国家构建努力
        一、法塔赫对约旦河西岸的治理
        二、巴勒斯坦申请联合国成员国身份的博弈
    本章小结
绪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7)巴以和谈与国际社会促谈模式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二节 核心概念解读
    第三节 基本理论解析
    第四节 本论文基本题解
第一章 国际社会与巴以和谈进程概述
    第一节 巴以和谈进程的主要历史阶段
        一、巴以和谈的第一个十年(1990-1999)
        二、巴以和谈的第二个十年(2000-2009)
        三、巴以和谈的第三个十年(2010-今)
    第二节 巴以和谈的主要障碍
        一、巴以冲突陷入“零和博弈”困境
        二、有关“最终地位问题”的和谈障碍
    第三节 国际社会与巴以和谈进程
        一、联合国与巴以和谈进程
        二、美欧与巴以和谈进程
        三、中俄与巴以和谈进程
    小结
第二章 国际社会主要促谈模式比较
    第一节 联合国的受制型促谈模式
        一、联合国促谈的基本政策立场
        二、联合国促谈的主要机制建设
        三、联合国促谈的重要项目运作
    第二节 美欧的主导型促谈模式
        一、美欧促谈的基本政策立场
        二、美欧促谈的主要机制建设
        三、美欧促谈的重要项目运作
    第三节 俄罗斯的务实型促谈模式
        一、俄罗斯促谈的基本政策立场
        二、俄罗斯促谈的主要机制建设
        三、俄罗斯促谈的重要项目运作
    小结
第三章 国际社会主要促谈模式影响评估
    第一节 联合国“受制型促谈”对巴以和谈进程的影响
        一、联合国的促谈决议与声明不少但话语影响力遭阻受限
        二、联合国在促谈执行机制与决策力上受美国掣肘而实效低下
        三、联合国在巴被占领土上发挥了务实但有限的作用
    第二节 美欧“主导型促谈”对巴以和谈进程的影响
        一、美国的路径依赖致使巴以双方陷入安全困境
        二、欧盟主导的经济合作与援助为巴以和谈提供制度借鉴
    第三节 俄罗斯“务实型促谈”对巴以和谈进程的影响
        一、俄罗斯促谈的实质性影响较为有限
        二、俄罗斯促谈中的务实与灵活的特色明显
        三、俄罗斯在推动巴以和谈进程中的“平衡器”作用不容忽视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建设型促谈”模式的贡献
    第一节 中国对巴以和谈进程的政策贡献
        一、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坚持和平谈判的“两国方案”
    第二节 中国对巴以和谈进程的制度贡献
        一、中东特使机制
        二、中阿合作论坛机制
    第三节 中国对巴以和谈进程的路径贡献
        一、劝和促谈
        二、道义援助
    小结
第五章 关于进一步推动巴以和谈进程的对策建言
    第一节 应在联合国主导下国际社会合力推动巴以和谈进程
        一、应坚持联合国是中国多边外交的核心地位
        二、以“四方机制”为基础不断创新促谈机制
        三、在“劝和促谈”中推进“民心相通”
    第二节 应在全球治理视阈下国际社会共治巴以和解难题
        一、全球共治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二、全球共治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三、全球共治其他非传统安全问题
    第三节 应在“以合作促和解”的中国倡议下推动和谈进程
        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推动“两国并存”目标
        二、深化对巴勒斯坦经济与道义援助
        三、拓展对以色列经贸与科技合作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8)巴以和解之路的绊脚石 ——艰难的以色列定居点问题的谈判(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早期犹太移民与以色列建国
    第一节 圣经与希伯来
    第二节 《贝尔福宣言》与联合国的分治决议
    第三节 以色列早期移民定居点
第二章 以色列建立定居点的多方反应及博弈
    第一节 英国对以定居点问题的左右摇摆
    第二节 美国对以定居点问题的模棱两可的态度
    第三节 苏联对以定居点问题的转变
    第四节 阿拉伯国家对以定居点问题的强硬态度
第三章 以色列定居点政策与巴以冲突升级
    第一节 联合国决议与中东战争
    第二节 巴以冲突的政治解决
    第三节 跌宕起伏的巴以和平进程
    第四节 新时期巴以和谈中的定居点建设
第四章 定居点政策对巴以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的影响
    第一节 定居点问题引起巴以矛盾的激化
    第二节 定居点问题阻碍中东和平进程
第五章 结论
附录1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概述
    第一节 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
        一、巴以问题的由来
        二、马德里和会以来的巴以和谈历程(1991,10——2004,11)
    第二节 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历程(2005—2011)
        一、阿拉法特之死与巴以和谈新机遇
        二、巴以直接会谈的安纳波利斯会议
        三、巴以重启会谈的华盛顿会议
    第三节 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症结
        一、巴以领土问题
        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
        三、犹太人定居点问题
        四、巴勒斯坦难民问题
        五、巴勒斯坦建国问题
第二章 巴以和谈中的巴勒斯坦因素
    第一节 哈马斯的崛起
        一、哈马斯的历史溯源
        二、哈马斯的理念和基本主张
        三、哈马斯政治诉求的变化与调整
        四、哈马斯执政对巴以和谈的影响
    第二节 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关系
        一、法塔赫与哈马斯关系的演变过程
        二、法塔赫与哈马斯的几次和解
    第三节 制约巴内部和解的因素
        一、双方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二、国际力量的干预
第三章 巴以和谈中的以色列因素
    第一节 以色列的安全战略观
        一、军事优先的安全战略观
        二、军事优先的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后果
    第二节 以色列右翼势力的崛起
        一、右翼势力对巴以和谈的立场
        二、右翼势力崛起的主要表现及原因
第四章 巴以和谈中的外部因素
    第一节 美国与巴以和谈
        一、小布什政府与巴以和谈
        二、奥巴马政府与巴以和谈
    第二节 其它有关各方与巴以和谈
        一、欧盟与巴以和谈
        二、联合国与巴以和谈
        三、俄罗斯与巴以和谈
结语
    一、两点理论思考
        (一) 权力政治与巴以谈判
        (二) “双层博弈”理论与巴以谈判
    二、后阿拉法特时代巴以和谈的延续性与变化性
    三、巴以问题解决途径
参考文献
后记

(10)巴以和平进程中的美国作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重难点及写作方法
        (一) 研究的重难点
        (二) 写作方法
第一章 美国与巴以问题的由来
    一、巴以问题的由来
        (一) 犹太复国主义的兴起
        (二) 美国与联大181 号分治决议
    二、从全面对抗走向和谈
        (一) 战争解决不了巴勒斯坦问题
        (二) 美国的调解使阿以逐步走向和谈
第二章 美国与巴以和谈进程及主要成果
    一、布什政府与马德里中东和会的召开
    二、克林顿政府与巴以和平协议的签订
        (一) 巴以和平协议的签订
        (二) 戴维营会谈
    三、小布什政府与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
        (一) “路线图”计划
        (二) 安纳波利斯和会
    四、奥巴马政府积极推动巴以和谈
第三章 美国主导巴以和平进程的行为根源
    一、国际格局的变化为美国介入中东和平进程创造了条件
        (一) 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 中东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美国在中东的利益驱动其介入巴以和平进程
        (一) 地缘战略利益
        (二) 经济利益
        (三) 政治利益
        (四) 安全利益
    三、总统个人的政治需要
        (一) 推动和谈以增强政绩
        (二) 推动和谈以弥补国内政绩的不足
第四章 巴以和平进程中的美国作用思考
    一、美国主导的巴以和平进程具有两面性
        (一) 美国推动巴以和平进程有利于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二) 采取偏袒以色列的立场和政策使中东地区动荡不安
    二、美国主导地位面临其它大国挑战
        (一) 俄罗斯
        (二) 欧盟
        (三) 日本
        (四) 中国
    三、美国主导的巴以和平进程的前景
        (一) 巴以和平进程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 巴以和平进程的前景不容乐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和谈 以色列接受美国建议 巴方将坚持一贯立场(论文参考文献)

  • [1]背叛抑或弃守?——埃以和谈中埃、以、美围绕巴勒斯坦问题的三方博弈[J]. 毕健康. 安徽史学, 2021(04)
  • [2]中国和平外交政策演进历程及基本经验研究[D]. 唐诗. 东北师范大学, 2019(04)
  • [3]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政策研究(1947-1980)[D]. 许以民. 华中师范大学, 2019
  • [4]奥巴马政府的中东离岸平衡战略研究[D]. 姚全.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5]宗教冲突国际治理机制研究[D]. 张弘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8(08)
  • [6]当代巴勒斯坦民族主义研究[D]. 王楠. 西北大学, 2017(06)
  • [7]巴以和谈与国际社会促谈模式比较研究[D]. 李景然.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7(01)
  • [8]巴以和解之路的绊脚石 ——艰难的以色列定居点问题的谈判[D]. 杜雪芹. 福建师范大学, 2012(02)
  • [9]后阿拉法特时代的巴以和谈[D]. 郭英东. 华东师范大学, 2012(01)
  • [10]巴以和平进程中的美国作用分析[D]. 王黎明. 西北师范大学, 2011(04)

标签:;  ;  ;  ;  ;  

和谈 以色列接受美国提议,巴基斯坦将坚持一贯立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