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正散加味治疗儿童急性肾炎69例临床总结

八正散加味治疗儿童急性肾炎69例临床总结

一、八正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炎69例临床总结(论文文献综述)

吕德祺,李伟伟,刘祖露,秦任新,梁安琪,陆婷婷[1](2021)在《近10年中医治疗儿童IgA肾病血尿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血尿是IgA肾病患儿的主要表现,针对血尿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医对小儿尿血的研究不断深入,虽然病因及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是经过近十年的探讨,中医在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疗效不断提高,文章对近年来小儿IgA肾病血尿的中医进行梳理,从而为儿童IgA肾病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陈佳欣[2](2021)在《疏散消蛾汤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疏散消蛾汤治疗风热犯肺型小儿急乳蛾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0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急乳蛾患儿,将资料完整并符合条件的72例风热犯肺型急乳蛾患儿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以蒲地兰消炎口服液治疗,治疗组以疏散消蛾汤治疗,分别治疗5天,观察各组的咽痛、扁桃体肿大、发热及其他伴随症状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之间的疗效差异。结果(1)总有效率: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80.6%,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疏散消蛾汤的临床疗效优于蒲地兰消炎口服液。(2)症状体征的总积分:两组的总积分治疗后均降低(P<0.05),治疗组总积分降低幅度比对照组更大(P<0.05)。(3)症状体征的单项积分:两组组内比较:在咽痛、扁桃体肿大、发热、咽部黏膜充血、咽干、烦躁不安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积分方面,治疗后均降低(P<0.05),表明两组的治疗方法均可改善以上症状体征;鼻塞流涕及咳嗽咯痰症状积分方面,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治疗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显着降低(P<0.05),对照组不能显着改善以上两症状,治疗组可以显着改善以上两症状。组间比较,除烦躁不安这一症状,治疗组比对照组能更好的改善咽痛、扁桃体肿大、发热、咽部黏膜充血、咽干、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症状体征(P<0.05),在烦躁不安这一症状的改善方面不能认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疏散消蛾汤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型疗效确切,优于蒲地兰消炎口服液组。(2)在咽痛、扁桃体肿大、发热、咽部黏膜充血、鼻塞流涕、咳嗽咯痰、咽干及颌下淋巴结肿大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疏散消蛾汤疗效优于蒲地兰消炎口服液,可以推广应用。

邬霄霞[3](2021)在《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并联系李新民教授所传经验,探索归纳其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 syndrome,PNS)的组方用药规律,以继承与发扬,并为临床小儿PNS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收集李新民教授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这一时间段内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诊治的PNS患儿的病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且使用统一规范的辨证施治方案诊治的31例PNS患儿的完整处方进行探究。运用Microsoft Office Word、Microsoft Office Excel进行资料汇总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用药频数、药物类别、性味归经统计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 22.0、SPSS Moldeler 18.0软件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从而总结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的经验。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得出PNS患儿的性别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与目前研究显示的男女比例接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7岁的学龄前儿童。根据中医证候频数分布统计结果可知导师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的中证候类型以本虚为主,且脾虚湿困证占比最多。可兼有水湿、外感、血瘀三证,其中水湿最为多见,外感次之。从药物的统计分析中得出符合纳入标准的31例患儿处方共计485首,涉及中药79味(统计过程中剔除甘草),其中使用频率≥40%的高频药物分别为:麸炒枳壳、桔梗、黄芩片、清半夏、麸炒薏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北柴胡、黄芪、知母、蝉蜕、陈皮、泽泻、太子参;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中,功效分类主要为清热药、利水渗湿药、止咳化痰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理气药;四气以寒性药物居多,其次为温性、平性,凉性药物较少;五味以苦、甘、辛味药物为多;药物归经多归属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手太阴肺经。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采取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常用的2味药物组合为:麸炒枳壳-桔梗;黄芩片-桔梗;黄芩片-麸炒枳壳;黄芩片-清半夏;桔梗-清半夏;麸炒枳壳-清半夏;茯苓-麸炒薏苡仁;清半夏-麸炒薏苡仁;桔梗-麸炒薏苡仁;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黄芩片-麸炒薏苡仁。常用的3味药物组合为:黄芩片-桔梗-麸炒枳壳;麸炒枳壳-清半夏-桔梗;黄芩片-清半夏-桔梗;黄芩片-清半夏-麸炒枳壳;黄芩片-麸炒薏苡仁-清半夏;茯苓-麸炒薏苡仁-清半夏;桔梗-麸炒薏苡仁-清半夏;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清半夏。常用的4味药物组合为:黄芩片-清半夏-桔梗-麸炒枳壳;麸炒薏苡仁-清半夏-桔梗-麸炒枳壳。对使用频率≥5%的44味常用药物采取聚类分析得出4组主要的药物组合C1:北柴胡-黄芩片-清半夏-茯苓-泽泻-猪苓-麸炒薏苡仁-麸炒白术-黄芪-太子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蝉蜕-知母-瞿麦-关黄柏-麦冬-白茅根;C2:广藿香-紫苏叶-陈皮-姜厚朴-竹茹-炒紫苏子-焦六神曲-焦山楂-炒莱菔子;C3:连翘-金银花-薄荷-荆芥穗-淡豆豉-板蓝根-鲜芦根-炒苦杏仁-炒牛蒡子-浙贝母-紫花前胡-蜜紫菀-蜜桑白皮-射干;C4:麸炒枳壳-桔梗。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PNS处方用药规律的统计分析,探究业师治疗本病所使用的主要药物、常用的药对及药物组合,并初步总结了李新民教授治疗本病的辨治思路及处方用药特点。李新民教授为天津市名中医,师承全国名老中医李少川教授,以李老从“从脾治肾”治疗小儿PNS的理论为基础,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治疗本病过程中脏腑辨证尤重脾肺两脏,治以益气健脾,利湿清热、宣肺解表、止咳化痰,疏利少阳、调畅气机,使气行则水行。扶正祛邪,攻补兼施。用药轻灵,疗效显着。

姜萌[4](2020)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进行总结与分析。方法:搜集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儿科门诊开立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方剂共465首,将方剂明细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对组方用药规律及其特点等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收集了 465首方剂,涉及中药163味,统计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超过60次的常用中药共计30个,常用药物组合33个,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方剂组方规则分析得到关联系数在0.015以上的药对共54对。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3~4味药的核心组合共13组。基于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取13个新药队。结论:1.中药在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2.处方中药物四气以寒为主,五味以苦、辛为主,归经以肺胃二经为主。3.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以解表药、清热药为主。4.常用方剂有银翘散加减、普济消毒饮加减、银翘马勃散加减、桔梗汤加减、玄参解毒汤加减等。

胡亚洁[5](2020)在《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从对药“泽泻-白术”入手,以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为研究对象,对其古代文献和现代临床文献进行系统梳理,探索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配伍理论和“病-证-方”关系的科学内涵,为相关制剂的研发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文献支持,同时也为方剂研究开发提供研究思路。方法:利用文献学方法,梳理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古今临床应用情况,深入探索该类复方的历代传承与演变规律。以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中医古籍文献数据库为基础,构建含对药“泽泻-白术”方数据库;借助SPSS软件,统计分析泽泻与白术的用法用量;运用数据挖掘方法、R软件平台,归纳分析含对药“泽泻-白术”古代复方的配伍规律、方证特点以及其现代复方的证治规律。结果:通过对含对药“泽泻-白术”方古代文献梳理,发现该类复方首见于《黄帝内经》,其临床主治病症范围随时代发展不断拓展,主要治疗水肿、泄泻、暑热、伤寒、眩晕等症;疾病的病因病机基本保持一致,或是因寒、暑、湿、热等外邪入侵机体致病,或因情志不畅、过劳、饮食失宜等,导致机体脾胃气虚、脏腑失和而致病,最终形成寒湿阻滞、湿热内蕴、痰湿瘀滞、气滞血瘀等证。经统计,含对药“泽泻-白术”古代复方中生泽泻与生白术最为常用,最佳用量比例为1:1;其中泽泻的常用剂量范围为2.6~6.0g,白术的常用剂量范围为3.7~6.0g;而现代复方中泽泻和白术的常用剂量范围均为10.0~15.0g。经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对药“泽泻-白术”常与茯苓、猪苓配伍,其次为甘草、陈皮、肉桂、人参、黄连、苍术、桂枝等;与中药配伍关联度较高的临床症状有腹泻、大便溏、小便短黄、小便不利等,证候有湿热内蕴证、膀胱湿热证和膀胱蓄水证,疾病有淋证、水肿和伤暑;归纳分析出与高频临床症状、证候、疾病关联密切的药组16个。对现代临床医案进行数据挖掘,归纳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证治规律,同时参考古籍论述,总结出其核心症候群和主治病症范围;其主要病机以湿热内蕴、气滞水停、痰湿瘀阻最为多见,病因常与风寒暑湿之外邪、痰饮、瘀血、过劳、饮食失宜、情志不畅相关联,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肾;梳理现代临床观察类文献,归纳出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适宜病种,主要有美尼尔综合征、高脂血症、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腹泻、关节炎、肝炎、肝硬化、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结论:本研究运用文献学方法,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对含对药“泽泻-白术”方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主治证候、病症、病因、病机、病位、适宜病种等,以及方中泽泻与白术的用法用量;通过分析其“病-证-方”之间关联,进一步明确了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核心适应证为水液病,其现代新用为血浊引发的病变,但核心病机自古至今是一致的;通过数据挖掘、关联分析,发现常与对药“泽泻-白术”配伍的有9味高频中药,与相关高频症状、证候、疾病密切相关的有16个药组,其治则治法与温化法治疗水液病有共通之处。这在一定意义上补充了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发病机理并创新了临床辨证思维,在一定程度上诠释了方剂配伍理论和“病-证-方”的科学内涵,并为其相关复方研发、配伍用药及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王淞[6](2020)在《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搜集、整理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相关资料,追溯其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总结提炼其治疗内科系统疾病的临床经验和学术思想,使国医大师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方法本文采用传统的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先生的手稿札记、学术着作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等资料为对象,追溯先生学术思想形成的源流,整理、分析并总结其临证经验,提炼学术思想,撰写研究论文。结果本文通过分析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的生平、治学、临证等方面内容,概括其治学特色,总结了先生对感冒、咳嗽、胸痹、狂证、痴呆、恐惧、泄泻、头痛、胆痹、臌胀、内伤发热、腰痛、痿证等内科疾病的病机治法认识、遣方用药的经验、规律和特色,并提炼升华出先生“三论、两观、两发明”的内科学术思想体系:“三论”,即大气一元论、玄府细络系统论、医易相通论;“两观”,即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胃气为本的治病观;“两发明”,即风药理论的发明、“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结论通过研究得出,张志远先生治学严谨,具有独特的治学门径,德艺双馨,内科临证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可以概括为以“易”指导、以“气”主宰的“三论、两观、两发明”辨治体系,颇具特色。其治学方法颇具借鉴性;其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实用性和重要的临床价值。先生的临证经验和学术思想对中医学的继承和发扬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郭淳[7](2020)在《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研究目的:评价中药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用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作用并探究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开展体外抑菌试验及动物体内试验进行研究。一、体外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勒马回注射液作用于6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标准株及临床株在两种不同菌液浓度下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研究勒马回注射液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抑制作用。二、体内试验通过建立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小鼠氨水引咳模型、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研究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大鼠肛温的影响、对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对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的影响、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的影响,明确勒马回注射液解热、抗炎、镇咳、祛痰的药效学作用。此外,对干酵母致发热模型大鼠及氨水引咳模型小鼠进行药效学研究的同时,应用ELISA技术,检测动物体内细胞因子表达:以大鼠血清IL-6、TNF-αα、IL-1β含量、下丘脑中PGE2含量为观察目标,以小鼠血清中IL-10含量为观察目标,探究勒马回注射液解热及镇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一、体外试验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281.25~562.5μg/ml,铜绿假单胞菌的MIC为281.25~1125μg/ml,且在1.0×104与1.0×105两种菌悬液浓度下,MIC值随菌悬液的浓度升高而升高;同时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株与标准株测定的MIC值相差不大,二者结果相等或相差一个稀释度。2.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未表现出明显抑菌效应。二、体内试验1.对大鼠干酵母致发热模型的影响(1)通过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混悬液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发热模型,其热势存在典型的体温下降期、体温上升期、体温高峰平台期,于造模后7h达到最高升温幅度。造模后每小时测定大鼠肛温,观测共10小时的体温变化。在造模后第3h、第4h两个体温测定点,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相比,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体温差值显着降低(P<0.05),第4h的发热抑制率高达197.56%。但10小时体温反应指数(TRI10)较模型组无明显差异(P>0.05)。(2)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的血清中1L-1β、IL-6和TNF-α含量及下丘脑中PGE2含量检测后发现: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血清1L-1β含量均低于模型组,有降低1L-1β含量的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勒马回注射液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降低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③勒马回注射液各剂量组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较模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对小鼠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的影响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中,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的耳肿胀度极显着低于模型组(雾化生理盐水,P<0.01),耳肿胀抑制率达29.35%;中、低剂量组的耳肿胀度低于模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小鼠氨水引咳模型的影响(1)在减少咳嗽次数方面:①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三个剂量组的小鼠咳嗽次数均少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高、低剂量组对比模型组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表明高、低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可显着减少氨水致咳小鼠咳嗽次数。②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小鼠咳嗽次数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勒马回注射液高、低剂量组的咳嗽次数高于阳性药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的76.97%、77.27%,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减少咳嗽次数上的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2)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①模型组一与模型组二分别为雾化盐水及灌胃盐水给药,雾化盐水组较灌胃盐水组的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延长,二者差异显着(P<0.01);阳性药组(灌胃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模型组二(灌胃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但与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雾化吸入方式本身具有良好的镇咳作用。②勒马回注射液高剂量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与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阳性药组对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药物活性达阳性药的137.72%。表明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在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③勒马回注射液中、低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与阳性药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药物活性分别为阳性药的101.77%、96.94%。表明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镇咳效果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相当。(3)IL-10含量测定:勒马回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血清中的IL-10含量均较模型组一(雾化生理盐水)显着增加(P<0.01,P<0.05,P<0.01),较阳性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剂量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中、低剂量的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均可显着增加氨水致咳小鼠血清中IL-10的表达。4.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模型的影响勒马回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均较模型组显着(P<0.05、P<0.01)升高,较阳性药组(雾化氨溴索注射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勒马回注射液低剂量组的小鼠酚红排泄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高、中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效果。结论:1.勒马回注射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作用受细菌接种量影响。勒马回注射液对于肺炎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明显抑制作用。2.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一定解热作用,其解热效果可能与降低发热大鼠血清中IL-6、TNF-α水平有关。3.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可抑制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减轻急性炎症反应。4.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显着镇咳作用,在减少氨水引咳小鼠的咳嗽次数、延长咳嗽潜伏期方面均有较好疗效,且高剂量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总体镇咳效果优于口服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其镇咳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清中IL-10水平有关。5.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具有良好的祛痰作用,能够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

尹湘君[8](2019)在《基于Ca等无机元素探讨石膏抗炎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石膏是中药材中清热泻火类药的典型代表,具有辛寒清热、除烦止渴功效,清代医家张锡纯谓其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伤寒杂病论》中载有含石膏方剂18首,石膏与麻黄配伍可辛寒宣肺,石膏与知母配伍可清阳明热,石膏与不同药味配伍发挥功效不同。现代临床中,石膏常被应用于治疗各种炎症免疫相关疾病,如外感高热、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等。石膏善治肺胃气分热盛证,有研究报道称石膏大剂量使用时溶液早已达饱和,增大石膏用量对提高临床疗效无益,然临床上常见不同剂量石膏发挥药效不同,石膏发挥药效物质基础尚不清楚。目的本研究拟从无机元素角度出发,在不同炎症模型下探讨石膏抗炎作用的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为临床更好运用石膏提供依据。方法1.石膏水煎液中无机元素含量测定:运用ICP-MS法检测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240g/40mL,480g/40mL,960g/40mL)中无机元素含量,240g石膏与30g粳米同煎所得水煎液中无机元素含量,30g粳米单独煎煮所得40mL水煎液中无机元素含量;检测的无机元素主要有以下15种:钙Ca、锶Sr、铁Fe、铝Al、镍Ni、锰Mn、铬Cr、铜Cu、锌Zn、砷As、钴Co、硒Se、钛Ti、钾K、镁Mg;比较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中无机元素含量差异;比较相同质量石膏情况下,加粳米与不加粳米水煎液中无机元素含量差异。2.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下,探讨石膏水煎液抗炎作用: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对RAW264.7细胞细胞活力影响,选取对RAW264.7细胞细胞活力无影响石膏水煎液浓度用于后续药效探索。取对数生长期RAW264.7细胞按1X106接种于24孔板,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及LPS溶液(终浓度为1 u g/mL),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生成量。3.在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模型下,探讨石膏、石膏粳米、含水硫酸钙水煎液抗炎作用:不同浓度石膏粳米水煎液、粳米水煎液、含水硫酸钙水煎液干预RAW264.7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选取对RAW264.7细胞细胞活力无影响浓度用于后续实验。取对数生长期RAW264.7细胞按1X106接种于24孔板,37℃、5%CO2培养箱中培养24h后,加入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石膏粳米水煎液及LPS溶液(终浓度为1μg/mL),细胞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4h,检测细胞上清液中NO生成量。选取最佳石膏水煎液干预浓度(终浓度0.75mg/mL),同时用石膏粳米水煎液(终浓度0.75mg/mL+46.875μ g/mL)、粳米水煎液(终浓度46.875 μ g/mL)、含水硫酸钙水煎液(终浓度0.75mg/mL)干预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模型,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NO生成量。4.在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下探讨石膏、石膏粳米、含水硫酸钙水煎液抗炎作用:连续7天于BALB/c小鼠背部涂抹42mg咪喹莫特乳膏,建立银屑病模型,分别用石膏水煎液(36g/kg)、石膏加粳米水煎液(38.25g/kg)、粳米水煎液(2.25g/kg)、含水硫酸钙水煎液(36g/kg)灌胃干预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7天,实验第8天用PASI评分评价小鼠背部皮损,HE染色观察各给药组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病理结构的影响,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TNF含量,比较各给药组抗炎药效。5.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抗炎作用研究:连续7天于BALB/c小鼠背部涂抹42mg咪喹莫特乳膏,建立银屑病模型,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36g/kg,9g/kg)灌胃干预咪喹莫特乳膏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7天,实验第8天用PASI评分评价小鼠背部皮损,HE染色观察石膏水煎液对银屑病小鼠皮损病理结构的影响,比较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抗炎药效。6.在LPS诱导的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模型下探讨石膏、含水硫酸钙、石膏粳米水煎液抗炎作用及机制:建立小鼠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模型,实验造模前0.5h予各给药组小鼠灌胃给药地塞米松水溶液(1Omg/kg)、石膏水煎液(36g/kg)、石膏粳米水煎液(38.25g/kg)、粳米水煎液(2.25g/kg)、含水硫酸钙水煎液(36g/kg),4h后予各组小鼠(正常组,LPS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石膏组,石膏粳米组、粳米组、含水硫酸钙组)眼球取血,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给药组对小鼠肺组织的影响。RT-PCR检测小鼠肺组织IL-1 β、TNF-α、IL-6基因表达量,western blot 法检测 TLR4、MyD88、IKB α、phospho-NF-κ B p65 蛋白表达量。结果1.石膏水煎液中含有Ca、Mg、Ti、Sr等无机元素。在同一石膏水煎液中,无机元素Ca含量最高,Mg、Ti、Sr等的含量较少。在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中,无机元素Ca的浓度在240g-480g/40mL石膏水煎液中呈上升趋势,且Ca浓度与水煎液中石膏质量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而在480g/40mL、960g/40mL的石膏水煎液中Ca元素浓度变化不大;无机元素Ti、Mg的浓度在240g/40mL、480g/40mL、960g/40mL石膏水煎液中无显着变化;无机元素Sr的浓度在240g-960g/40mL石膏水煎液中含量逐渐上升,其浓度与水煎液中石膏质量有显着相关性(P<0.05)。石膏与粳米同煎,可增加水煎液中Ca、Mg等元素含量。2.与正常组比较,石膏水煎液在1.5ng/mL-15mg/mL浓度范围内,对RAW264.7细胞细胞活力无显着影响;与LPS模型组比较,15mg/mL、1.5mg/mL石膏水煎液干预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模型,细胞上清液中产生的NO含量显着减少(P<0.01)。3.石膏水煎液浓度范围在1.5mg/mL-0.375mg/mL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上清液中NO产生量随给药浓度的减小而增加。与LPS模型比较,石膏粳米水煎液浓度为(1.5mg/mL+93.75 μ g/mL)、(150 μ g/mL+9.375 μ g/mL)、(15 μ g/mL+937.5ng/mL)时,均可显着降低细胞上清液中NO的生成(P<0.01)。4.与LPS模型组比较,石膏组、石膏粳米组、含水硫酸钙组、粳米组细胞上清液中NO的生成均显着下降(P<0.01);与石膏粳米组比较,石膏组细胞上清液中NO的生成显着增加(P<0.01);与含水硫酸钙组比较,石膏组细胞上清液中N0产生量升高(P<0.01)。5.石膏水煎液、石膏粳米水煎液、粳米水煎液、含水硫酸钙水煎液均可显着降低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PASI评分,其中石膏组与含水硫酸钙组PASI评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与石膏组比较,石膏粳米组小鼠背部皮损PASI评分显着降低(P<0.01);HE染色结果显示:石膏水煎液、石膏粳米水煎液、粳米水煎液、含水硫酸钙水煎液均可使小鼠表皮增厚程度减轻,表皮棘皮症减少,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细胞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其中石膏粳米组小鼠皮损病理组织改善最为明显,此后依次为石膏组、雷公藤组、含水硫酸钙组、粳米组;血清中促炎因子TNF检测结果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TNF含量显着升高(P<0.01);雷公藤组、石膏组、石膏粳米组及含水硫酸钙组小鼠血清中TNF含量较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各给药组中,石膏粳米组小鼠血清中TNF含量均值最低,此后依次为阳性药雷公藤组、含水硫酸钙组、石膏组、粳米组。6.石膏水煎液可显着降低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PASI评分,HE染色显示石膏水煎液可使银屑病小鼠背部皮损增厚程度减轻,表皮棘皮症减少,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细胞减少,炎症细胞浸润减少;高剂量石膏水煎液较低剂量石膏水煎液在改善小鼠背部红斑颜色及皮肤浸润肥厚方面效果更明显。7.与LPS模型组比较,地塞米松水溶液、石膏水煎液、石膏粳米水煎液、粳米水煎液、含水硫酸钙水煎液均可不同程度改善小鼠肺组织结构紊乱、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显着降低小鼠血清中TNF-α、IL-6含量(P<0.01),其中地塞米松组改善作用最明显,此后依次为石膏粳米组、石膏组、含水硫酸钙组、粳米组。8.与LPS模型组比较,石膏水煎液可显着降低LPS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小鼠肺组织中IL-1 β、TNF-α、IL-6基因表达(P<0.05);当石膏与粳米配伍应用时,小鼠肺组织中IL-1 β、TNF-α、IL-6基因表达量较石膏组更低(P<0.05);含水硫酸钙可显着降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6基因表达(P<0.01),但对IL-1 β基因的表达影响不大。9.与LPS模型组比较,石膏水煎液、含水硫酸钙水煎液、石膏粳米水煎液均可显着降低TLR4、MyD88、phospho-NF-K B p65蛋白表达(P<0.01),同时减少LPS诱导的IKB α蛋白降解(P<0.05),然石膏粳米组TLR4/NF-κ B通路蛋白的表达与石膏组比较差异不大。结论1.石膏水煎液中含有Ca、Mg、Ti、Sr等无机元素。2.石膏水煎液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模型、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LPS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小鼠模型均有一定的抗炎药效,石膏水煎液可能部分通过抑制TLR4/NF-κ B通路激活发挥其抗炎作用。3.石膏水煎液发挥抗炎药效的物质基础有Ca元素,可能含有Mg、Mn元素。

刘昆[9](2016)在《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效先教授是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临床博士生导师,传承博士后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在47年的行医生涯中,安师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经验。对小儿外感发热、急慢性咳嗽、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病毒性心肌炎、腹泻病、肾炎、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抽动障碍、睡眠障碍等病症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并创立研究了一系列方剂,如小儿止哮平喘冲剂、阳春白雪散、复儿康、健脾益肺汤等。目的:1.本研究目的旨在从不同的视角整理、总结导师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深入挖掘名老中医独到的学术见解和诊疗规律,为进一步传承中医儿科的诊疗及用药特点提供资料。2.同时,本文依据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重点总结安师治疗小儿发热的经验,并通过安师的学术思想,拟定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研究,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学术价值。方法:1.第一部分追溯安效先教授近50年从医经历,详述师承渊源,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渊源和学术思想成形的过程。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用药特点,古今各家学说等角度总结安效先教授的学术观点,并整理和总结老师所擅长的临床病种的诊疗验案。2.第二部分运用安效先教授的学术思想开展临床研究。对其经验方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观察,探讨其临床疗效及退热时间的影响,以进一步验证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的临床有效性、创新性。结果:本文的主要内容分为四大部分:1.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安师1962年考入北京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省右玉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10年,1978年考入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着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先生,参与点校了《小儿药证直诀》,编写并校对了《中医儿科学》。在科研工作方面,完成了“热平冲剂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课题,并实现了成果转让。研制成功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小儿止哮平喘冲剂”,并成为西苑医院院内制剂,已运用于临床20余年,疗效得到广大哮喘患儿家长的充分肯定。2.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①提出小儿为“少阳体质”学说:安师重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系统论述小儿“少阳体质”学说,该学说融合了“纯阳”和“稚阴稚阳”两种学说,丰富发展了中医儿科理论。②重视脾胃,强调“后天之本”:强调调整小儿脾胃阴阳升降之气机;脾贵在运而不宜妄补;重视饮食调节;用药谨慎,顾护脾胃等。③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小儿脏腑娇嫩,传变迅速,尤其是外感热病,小儿发热多以风热为主,发病后很快传变至气、至营、至血,而致卫气营血同病。安师非常赞赏姜春华先生的“截断扭转”学说,体现既病防变,治未病的思想。④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安师认为要继承中医的精华,不要与现代医学的概念对号入座。治疗时在中医辨证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以提高临床疗效。强调以法统方,善用专方专药。3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3.1呼吸系统疾病:①治疗原则: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时注意顾护阴液;②强调专病专方专药,重视对药;③辨治小外感发热的临床经验:安师运用凉温并用、清透并举、顾护津液、截断扭转、泻下治上等法灵活运用,治疗效果确切。④辩治小儿肺炎:安师通过小儿热势、咳痰、喘憋、精神四方面系统立体的评价小儿肺炎的病情轻重程度。临床上常用采用“清、宣、降”及“补、收”等法治疗,同时强调活血化瘀的重要性。⑤辩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安师认为临床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分两期三型:两期感染期和缓解期分三型:风热外感,肺脾气虚、气阴两虚。分别治宜清热解毒、表里双解;健脾益肺,培土生金;益气补肺,养阴润燥。3.2消化系统疾病:①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发病率高。②脾为后天之本,脾失运化,精微不布,百病丛起。③安师治疗小儿脾系疾病的学术思想:脾胃之病重于“调养”。④辩治小儿腹泻的大法为健脾渗湿。安师认为泄泻主要病因为脾虚失运,湿困中焦,推崇明·李中梓的治泻九法,临证时灵活应用,善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治疗小儿各种泄泻。⑤“增液行舟”法治疗小儿便秘:安师认为小儿便秘的病机主要是热结阴亏,津亏肠燥,则“无水行舟”。故提出治疗小儿便秘应以滋阴养液为主要大法,常用方为增液汤加减。⑥和胃降逆治疗小儿呕吐:总病机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安师善用旋覆代赭汤合橘皮竹茹汤加减治疗。⑦温中散寒治小儿腹痛:本病寒者居多,善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治法。方用小建中汤加乌药、木香、香附、延胡、白芷等。3.3其他系疾病:①儿童抽动障碍治疗经验:安师认为本病定位在肝,多可影响肺、心、脾等脏,治疗大法为平肝熄风、养心豁痰,镇静安神。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加减。②治疗小儿睡眠障碍的经验:安师从痰热方面入手,运用清热化痰,养心安神法,选温胆汤和酸枣仁汤及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③肾病治疗经验:安师运用益气滋肾等七法,并注意和激素不同时期辨证用药,进行治疗,疗效显着。4.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门诊收集的60例符合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患儿,按随机法分组的原则,分治疗组(银翘退热方组)30例,对照组(抗感颗粒组)30例。治疗前分别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情轻重及血常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观察两组患儿有无可比性;治疗3天后再次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退热消退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不良反应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显示:①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63.3%,治疗组有效率达到93.3%,治疗组在整体疗效上明显优于对照组。②两组患儿退热时间比较: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为26.94h,对照组平均退热时间为50.63h,说明治疗组退热时间快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患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水平的比较:治疗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比率(96.7%,90%)高于对照组(83.3%,70%),说明治疗组血常规相应指标恢复正常速度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④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药物无明显副作用,安全性较好。结论:本文全面总结了安效先教授的学术经验并运用安师的学术经验,以卫气营血同治的方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患儿,较抗感颗粒对照组,可以更为有效的缓解中医证候,更有效的退热。少阳体质学说是指导小儿外感风热的理论依据。

张华[10](2016)在《小儿水肿古今文献研究》文中指出目的小儿水肿病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体内水液运行障碍,水湿停留,泛溢肌肤,引起头面部、四肢,甚至全身浮肿的病症,自古至今都是不易治疗的,而对本病的文献研究,尤其是对各时代医家认识的学术背景研究。本文主要是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小儿水肿病在各时代医家与着作中的学术思想,治则治法进行了横向对比与深入挖掘,尝试分析对本病认识所产生的理论与时代背景,及不同时代医家理论之间的相互影响,以期为小儿水肿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不同的文献角度与资料。方法全文共两大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古今文献研究,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以年代为纲,以书籍为目,对古今文献中记载的对小儿水肿进行阐述的医家与着作进行整理挖掘,并对其学术思想与背景进行分析与对比,总结出时代特点与脉络,归纳出其在理法方药中的联系与区别,并统计分析了历代的小儿水肿方。可以看出从宋金元时期开始治疗小儿水肿的方剂开始出现了较多的分类。但直到明清时期,小儿水肿的方剂才真正的完善,并对现今的中药治疗小儿水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二部分为现代文献,从治疗小儿水肿的理论思想、方药证治中总结其时代特点,并进一步分析阐述。结论1.对小儿水肿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建立在小儿特殊的生理病理基础之上,而从宋代开始钱乙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予以阐述,其后朱丹溪阴水阳水,以及明代张景岳的两纲六变理论、万全“小儿脾常不足”的思想,清代吴鞠通的“稚阴稚阳”学说及叶天士小儿常见热病的认识,这种学术理论的传承性对小儿水肿的辨证论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明清时期对小儿脾主困的进一步阐述,是对小儿脾胃常虚的深入解释,为现代中医治疗小儿水肿等疾病由补脾转为运脾提供了理论依据。3.专门治疗小儿水肿的方药在宋以前较少。明清时期,治疗多以脾肾为中心,辅以发散、利下外,其他种类药物应用较少。建国之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微观层面上对小儿水肿病因病机进行探讨,为小儿水肿的治疗开拓了思路。4.现代医学与中医学的协同治疗提高了小儿水肿的临床治愈率,而对治法的发展如调肺运脾治疗小儿水肿的应用也显示了配合现代药物治疗调整治疗方法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

二、八正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炎69例临床总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正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炎69例临床总结(论文提纲范文)

(1)近10年中医治疗儿童IgA肾病血尿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儿童IgA肾病的认识
2 病名、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小儿生理特点
3 理论的新认识
4 治疗的新认识
    4.1 分期治疗
    4.2 证型治疗
    4.3 专方、专药的治疗
5 现代医学的治疗
6 结束语

(2)疏散消蛾汤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标准
    1.6 剔除标准
2 病例分组及治疗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2.3 观测指标
    2.4 疗效判定
    2.5 统计学处理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疗效判定及结果
4 讨论
    4.1 中医对小儿急乳蛾的认识
    4.2 西医对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认识
    4.3 导师对小儿风热犯肺型急乳蛾病因病机认识
    4.4 疏散消蛾汤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型的机理探讨
    4.5 研究结果讨论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小儿乳蛾近10年的中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个人介绍

(3)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资料收集方法
        2.2 资料收集内容
        2.3 中药的规范化
        2.4 数据挖掘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证候分布
        3.3 处方用药
        3.4 常用中药关联规则分析
        3.5 常用中药聚类分析
        3.6 小结
第二部分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1.1 临床资料分析
        1.2 证候分布分析
        1.3 处方用药分析
        1.4 关联规则结果分析
        1.5 聚类结果分析
    2 李新民教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辨治思想探讨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3 典型案例
    4.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小儿肾病综合征西医研究进展
        1.1 流行病学
        1.2 发病机制
        1.3 治疗现状
    2.小儿肾病综合征中医研究进展
        2.1 病名溯源
        2.2 病因病机
        2.3 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诊断标准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病例纳入标准
        2.2 病例排除标准
    3 分析软件介绍
    4 统计方法
        4.1 处方录入与核对
        4.2 处方基本信息分析
        4.3 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药物频次统计
        5.2 药物四气、五味、归经统计
        5.3 组方规律
        5.4 新方分析
讨论
    1 中医对急乳蛾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沿革
        1.2 病因病机
        1.3 治疗
    2 西医对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认识
        2.1 病因
        2.2 发病机制
        2.3 治疗
    3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方剂分析
        3.1 用药频率前十位用药分析
        3.2 药物性味及归经分析
        3.3 组方规律分析
        3.4 新处方分析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5)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对药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发展演变
    1. 秦汉时期
    2. 晋唐时期
    3. 宋金元时期
    4. 明清时期
    5. 小结
第三部分 泽泻与白术在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中的炮制与剂量
    1. 药物炮制
        1.1 泽泻不同炮制品的应用
        1.2 白术不同炮制品的应用
    2. 药物的剂量
        2.1 泽泻的剂量
        2.2 白术的剂量
        2.3 泽泻与白术的用量比例
    3. 小结
第四部分 古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数据挖掘
    1. 配伍规律
    2. 方证特点
    3. 小结
第五部分 现代含对药“泽泻-白术”方临床应用的数据挖掘
    1. 基于现代医案的证治规律分析
    2. 现代临床适宜病种
    3. 讨论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已发表论文
中医药科研项目查新报告书

(6)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生平着作
    1 生平概述
    2 着作介绍
第二部分 治学特色
    1 博览广读、取采众长的治学方法
    2 实事求是、躬行践履的治学理念
    3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4 内观自省、倾囊相授的大医胸怀
    5 修身齐德、淡泊名利的处世智慧
第三部分 内科临证经验
    1 肺系病证
        1.1 感冒
        1.1.1 风寒、风热之辨
        1.1.2 治疗法则
        1.1.3 分型证治
        1.1.4 经验用药
        1.1.5 注意事项
        1.1.6 小结
        1.2 咳嗽
        1.2.1 病因病机
        1.2.2 治疗法则
        1.2.3 分型证治
        1.2.4 特色用药
        1.2.5 小结
    2 心系病证
        2.1 胸痹
        2.1.1 病因病机
        2.1.2 治疗法则
        2.1.3 分型证治
        2.1.4 小结
        2.2 狂证
        2.2.1 病因病机
        2.2.2 治疗法则
        2.2.3 分型证治
        2.2.4 小结
        2.3 痴呆
        2.3.1 病因病机
        2.3.2 治疗法则
        2.3.3 分型证治
        2.3.4 小结
        2.4 恐惧
        2.4.1 病因病机
        2.4.2 治疗法则
        2.4.3 分型证治
        2.4.4 小结
    3 脾胃病证
        3.1 泄泻
        3.1.1 病因病机
        3.1.2 治疗法则
        3.1.3 分型证治
        3.1.4 临证要点
        3.1.5 小结
    4 肝胆病证
        4.1 臌胀
        4.1.1 病因病机
        4.1.2 治疗法则
        4.1.3 分型证治
        4.1.4 软化肝脾验方
        4.1.5 小结
        4.2 胆痹
        4.2.1 病因病机
        4.2.2 施治法则
        4.2.3 分型证治
        4.2.4 小结
        4.3 内伤头痛
        4.3.1 病因病机
        4.3.2 施治法则
        4.3.3 分型证治
        4.3.4 用药特色
        4.3.5 小结
    5 肾系疾病
        5.1 水肿
        5.1.1 病因病机
        5.1.2 治疗法则
        5.1.3 分型证治
        5.1.4 专药专方
        5.1.5 小结
    6 气血津液疾病
        6.1 内伤发热
        6.1.1 分辨外感内伤
        6.1.2 把握时间规律
        6.1.3 分型证治
        6.1.4 小结
    7 肢体经络病证
        7.1 腰痛
        7.1.1 病因病机
        7.1.2 治疗法则
        7.1.3 分型证治
        7.1.4 小结
        7.2 痿证
        7.2.1 病因病机
        7.2.2 治疗法则
        7.2.3 分型证治
        7.2.4 小结
第四部分 内科学术思想
    1 大气一元论
        1.1 大气一元论的理论渊源
        1.2 大气的形成及生理特点
        1.3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病机发挥
        1.4 调治人身大气为病之用药法则
        1.4.1 斡旋气机,调治气病
        1.4.2 治气当求脏腑之本
        1.4.3 祛除浊毒,以复气利
        1.5 基于大气一元论的治验举隅
        1.5.1 调胸中大气治胸痹
        1.5.2 调腑中大气治胃肠病
        1.5.3 调经络大气治肢肩背腰痹痛
        1.5.4 调补一身之气改善虚损
        1.5.5 调大气治精神行为病
    2 玄府细络系统论
        2.1 玄府细络系统概述
        2.2 玄府细络系统的微观实质
        2.3 玄府细络系统的生理特点与功能
        2.3.1 玄府细络分布广泛,结构微小
        2.3.2 玄府细络可宣通渗灌气血津液
        2.3.3 玄府细络可通达神机
        2.4 玄府细络系统病理与临床表现
        2.5 玄府细络系统病变的治疗和研究
    3 医易相通论
        3.1 医易相通理论探流
        3.2 易为指导,突出变字
        3.2.1 辨证恒动思维
        3.2.2 方剂灵活化裁
        3.2.3 剂型丰富发展
        3.3 两点论思维方法的实践
        3.3.1 判定病性,一分为二
        3.3.2 处方用药,阴阳兼顾
        3.3.3 亢害承制,确立治法
        3.3.4 病情顽固,杂合以治
    4 天人相应的时间医学观
        4.1 中医时间医学概述
        4.1.1 中医时间医学源流
        4.1.2 人体生理与四时、昼夜关系
        4.1.3 症候变化与四时、昼夜关系
        4.2 中医时间医学指导实践
        4.2.1 明辨病位
        4.2.2 治病于未发
        4.2.3 应时组方选药
        4.2.4 应时服药
        4.2.5 预测病势
    5 胃气为本的治病观
        5.1 “胃气为本观”概说
        5.2 重视胃气与胃津
        5.2.1 胃气是宗气之源
        5.2.2 胃气是生存之本
        5.2.3 胃气为脉之本
        5.2.4 胃津是津液之源
        5.2.5 胃气以通降为和
        5.3 重视胃与他脏联系
        5.4 治胃之法
        5.4.1 慢性胃病重滋养
        5.4.2 他脏之病从胃治
        5.4.3 阴虚津亏滋胃津
        5.4.4 处方用药护胃气
    6 风药理论的发明
        6.1 风药概说
        6.2 风药性能
        6.2.1 风药多味辛
        6.2.2 风药以泻为主
        6.2.3 风药性走
        6.3 风药作用及其配伍方法
        6.3.1 风药治风
        6.3.2 风药治血
        6.3.3 风药治湿
        6.3.4 风药助火
        6.3.5 风药升阳
        6.3.6 风药止痒
        6.3.7 风药通滞
        6.3.8 风药开玄
    7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发明
        7.1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概说
        7.2 “人-症-方-药”量效理论的实践探索
        7.2.1 量从症变
        7.2.2 量从人变
        7.2.3 减量间服
        7.2.4 遵古不泥
        7.2.5 精准靶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论文着作

(7)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中医治疗
    一. 中医对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认识
    二. 中医药治疗进展
        (一) 内治法
        1 中药汤剂治疗
        1.1 诊疗思路
        1.1.1 辨疾病分期治疗
        1.1.2 辨证分型治疗
        1.1.3 其他诊治思路
        1.2 对不同病原体的治疗
        1.2.1 对病毒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2 对细菌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2.3 对支原体引起的ALRTI的治疗
        1.3 对特殊发病人群的治疗
        1.3.1 对老年人的治疗
        1.3.2 对小儿的治疗
        2 口服中成药治疗
        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二) 外治法
        1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
        2 中药外敷治疗
        3 中药雾化治疗
        4 经皮给药治疗
        5 TDP仪照射治疗
        6 推拿疗法
        7 拔罐疗法
        (三) 中医内外合治(综合治疗)
        (四) 重大传染病的防治
    三.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试验一 勒马回注射液的体外抑菌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菌种
        1.1.2 试验药物
        1.1.3 培养基
        1.1.4 主要试剂与耗材
        1.1.5 主要仪器设备
        1.2 试验方法
        1.2.1 MIC的测定
        1.2.2 药液制备
        1.2.3 细菌的复活及纯化
        1.2.4 细菌悬菌液的制备
        1.2.5 操作步骤
        1.2.6 结果判读
        1.2.7 注意事项
        2 试验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试验二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1.1.2 试验药物
        1.1.3 试剂与主要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1.2.1.1 动物分组
        1.2.1.2 给药方法
        1.2.1.3 酵母混悬液的制备
        1.2.1.4 造模
        1.2.1.5 体温测定
        1.2.1.6 标本采集与检测
        1.2.1.7 统计分析
        1.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1.2.2.1 动物分组
        1.2.2.2 给药方法
        1.2.2.3 造模及取材
        1.2.2.4 检测指标
        1.2.2.5 统计分析
        1.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1.2.3.1 引咳初筛与动物分组
        1.2.3.2 给药方法
        1.2.3.3 造模及取材
        1.2.3.4 检测指标
        1.2.3.5 统计分析
        1.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1.2.4.1 动物分组
        1.2.4.2 给药方法
        1.2.4.3 酚红标准曲线的绘制
        1.2.4.4 造模及取材
        1.2.4.5 统计分析
        2 试验结果
        2.1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干酵母所致大鼠发热模型的影响
        2.1.1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的影响
        2.1.2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体温反应指数的影响
        2.1.3 勒马回注射液对干酵母致发热大鼠发热抑制率的影响
        2.1.4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血清中1L-1β、1L-6和TNF-α含量的影响
        2.1.5 勒马回注射液对发热大鼠下丘脑中PGE2含量的影响
        2.2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模型的影响
        2.3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浓氨水引咳小鼠模型的影响
        2.3.1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小鼠咳嗽模型咳嗽次数及咳嗽潜伏期的影响
        2.3.2 勒马回注射液对氨水致咳嗽小鼠血清中IL-10的影响
        2.4 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后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2.4.1 酚红的标准曲线
        2.4.2 勒马回注射液对小鼠气管酚红排泄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结论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基于Ca等无机元素探讨石膏抗炎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石膏古今临床应用探析
        1. 传统中医药应用
        2. 石膏现代临床应用研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石膏药效及物质基础实验研究进展
        1. 石膏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2. 石膏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3. 石膏煎服法探析
        4. 石膏用药安全性分析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研究
    第一章 基于ICP-MS法不同浓度石膏水煎液无机元素分析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Ca等无机元素探讨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作用研究
        引言
        实验一 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
        实验二 基于Ca等无机元素探讨石膏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作用研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Ca等无机元素探讨石膏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抗炎作用研究
        引言
        实验一 基于无机元素探讨石膏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抗炎作用研究
        实验二 基于Ca元素探讨不同浓度石膏对咪喹莫特诱导的银屑病小鼠模型药效研究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Ca等无机元素探讨石膏对LPS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小鼠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引言
        实验一 基于Ca等无机元素探讨石膏对LPS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小鼠抗炎作用研究
        实验二 基于TLR4/NF-κ B通路探讨石膏抗炎作用机制研究
        参考文献
结语
    创新点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9)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安效先教授成才之路及学术渊源
    1 成才之路
    2 学术源流
第二部分 安效先教授学术思想整理与总结
    1 小儿为“少阳”体质,创立“少阳体质”学说
    2 辨病辨证相结合严守病机
    3 重视四诊,以望诊为首
    4 重视脾胃,强调“调脾胃以安五脏”
    5 重视“未病防病”的思想
    6 融合中西,互为补充,善于创新
第三部分 安效先教授治疗小儿疾病临床经验集萃
    1 呼吸系统疾病
    2 消化系统疾病
    3 其他系统疾病
第四部分 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临床研究
    文献综述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西医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研究方法
        1 治疗方法
        2 观测指标
        3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基本资料比较
        2 临床疗效比较
        3 退热时间比较
        4 治疗后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水平比较
        5 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6 不良反应
    讨论
    创新点
    小结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10)小儿水肿古今文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综述
    1. 相关概念界定
        1.1 定义
        1.2 小儿水肿病名的历史沿革
        1.3 小儿水肿的分类
        1.4 现代文献研究范围界定
    2. 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第一章 小儿水肿古代文献研究
        1. 先秦至两汉南北朝时期对小儿水肿的认识
        1.1 病因病机
        1.2 治则治法
        1.3 先秦至两汉南北朝时期主要文献对水肿的论述
        1.3.1 《黄帝内经》
        1.3.2 《神农本草经》
        1.3.3 《伤寒杂病论》
        1.3.4 《小品方》
        1.3.5 《山海经》
        1.4 其他文献对水肿的记载
        1.5 小结
        2. 隋唐时期对小儿水肿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2 治则治法
        2.3 隋唐时期主要文献对小儿水肿的论述
        2.3.1 《诸病源候论》
        2.3.2 孙思邈及其着作
        2.4 其他文献对水肿的记载
        2.5 小结
        3. 宋金元时期对小儿水肿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治则治法
        3.3 宋金元时期主要文献对小儿水肿的论述
        3.3.1 《圣济总录》
        3.3.2 《小儿药证直诀》
        3.3.3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
        3.3.4 《活幼心书》
        3.3.5 《丹溪心法》
        3.4 小结
        4. 明代对小儿水肿的认识
        4.1 病因病机
        4.2 治则治法
        4.3 治疗宜忌
        4.4 明代主要文献对小儿水肿的论述
        4.4.1 《普济方》
        4.4.2 《幼科发挥》
        4.4.3 《婴童类萃》
        4.5 其他文献对水肿的论述
        4.6 小结
        5. 清代至民国时期对小儿水肿的认识
        5.1 病因病机
        5.2 治则治法
        5.3 治疗宜忌
        5.4 清代至民国主要文献对小儿水肿的论述
        5.4.1 《幼科医学指南》
        5.4.2 《小儿推拿广意》
        5.5 其他文献对水肿的论述
        5.6 小结
        6. 治疗小儿水肿历代方药分析
        6.1 方剂收录标准
        6.2 方剂统计方法
        6.3 方剂分布概况
        6.4 各时期药物使用频率演变
        7.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小儿水肿现代文献研究
        1. 病因病机
        1.1 脏腑内伤外邪侵袭
        1.2 脾肾损伤
        2. 治则治法
        2.1 调脾论肺
        2.2 活血化瘀
        2.3 中西医结合
        3. 中药提取物及单味药治疗
        4. 着名中医专家治疗小儿水肿的经验
        4.1 董廷瑶
        4.2 章真如
        4.3 钱育寿
        4.4 刘弼臣
        4.5 马新云
        4.6 李秀亮
        4.7 王伯岳
        4.8 黎炳南
        5. 现代治疗小儿水肿的其他疗法
        6. 预后护理
结论
    1. 对小儿水肿病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
    2. 小儿水肿病相关理论发展背景探讨
    3. 创新点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八正散加减治疗小儿急性肾炎69例临床总结(论文参考文献)

  • [1]近10年中医治疗儿童IgA肾病血尿的研究进展[J]. 吕德祺,李伟伟,刘祖露,秦任新,梁安琪,陆婷婷. 大众科技, 2021(11)
  • [2]疏散消蛾汤治疗小儿急乳蛾风热犯肺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陈佳欣.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3]李新民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处方用药规律探析[D]. 邬霄霞.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D]. 姜萌.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古今含对药“泽泻-白术”方的文献研究[D]. 胡亚洁.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6]国医大师张志远内科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研究[D]. 王淞.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7]勒马回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研究[D]. 郭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8]基于Ca等无机元素探讨石膏抗炎作用机制研究[D]. 尹湘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安效先学术经验总结及银翘退热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研究[D]. 刘昆.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6(01)
  • [10]小儿水肿古今文献研究[D]. 张华.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7)

标签:;  ;  ;  ;  ;  

八正散加味治疗儿童急性肾炎69例临床总结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