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寨大坝举升压力系统现状及改造建议

万家寨大坝举升压力系统现状及改造建议

一、万家寨大坝扬压力系统运行现状及改造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赵阳升[1](2021)在《岩体力学发展的一些回顾与若干未解之百年问题》文中指出在讨论若干岩体力学概念的基础上,较全面地回顾与分析了全世界岩体力学发展中科学与应用2个方面的重要成就及不足,其中,在岩石力学试验机与试验方法方面,介绍了围压三轴试验机、刚性试验机、真三轴试验机、流变试验机、动力试验机、高温高压试验机、多场耦合作用试验机、CT-岩石试验机、现场原位岩体试验及试验标准等;本构规律方面介绍了岩石全程应力-应变曲线、围压三轴与真三轴力学特性、时效与尺寸效应特性、动力特性、渗流特性、多场耦合特性、结构面力学特性、岩体变形破坏的声光电磁热效应等;岩体力学理论方面介绍了岩体力学介质分类、块裂介质岩体力学、强度准则、本构规律、断裂与损伤力学、多场耦合模型与裂缝分布模型;数值计算方面介绍了数值方法与软件、位移反分析与智能分析方法。清晰地论述了工程岩体力学与灾害岩体力学分类、概念及其应用领域划分,分析、梳理了大坝工程、隧道工程、采矿工程、石油与非常规资源开发工程等重大工程的岩体力学原理,以及各个历史阶段工程技术变迁与发展的工程岩体力学的重要成就,分析、梳理了滑坡、瓦斯突出、岩爆与地震等自然与工程灾害发生及发展的岩体力学原理,以及各个历史阶段的预测防治技术的灾害岩体力学重要成就。详细分析、讨论了8个岩体力学未解之百年问题,包括岩体力学介质分类理论、缺陷层次对岩体变形破坏的控制作用和各向异性岩体力学理论与分析方法 3个岩体力学理论问题,岩体尺度效应、时间效应、岩体系统失稳破坏的灾变-混沌-逾渗统一理论、完整岩石试件与岩体系统失稳破坏的时间-位置与能量三要素预测预报5个非线性岩体力学问题。

冯少宇[2](2021)在《瓜洲泵站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文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迅猛发展,泵站工程作为水利工程设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资源调度和管理中起这重要的作用,并已被应用于各类引水工程中。瓜洲泵站作为扬州主城区的一个重要水利工程设施,该泵站可以起到有效调节和降低扬州市古运河、仪扬河干流水位,保障平原区顺畅出流,减少圩堤防洪压力。鉴于瓜洲泵站工程的重要性,设计采用了钻孔灌注桩基础,且泵址区域地基复杂,为确保泵站结构的安全,有必要开展瓜洲泵站结构计算。由于传统的设计方法不能有效考虑泵站底板、边墩、中墩、桩基及地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及三维空间效应,鉴于三维空间有限单元法在这方面分析的优势,本文采用三维空间有限单元法对瓜洲泵站进行数值模拟与计算,由此反馈泵站结构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结构有限元计算理论,着重分析土层弹塑性本构模型和桩土间接触,为瓜洲泵站三维有限元计算提供理论基础;(2)分析瓜洲泵站结构和地基状况,考虑复杂结构几何特性及土层分布,建立瓜洲泵站三维空间有限元弹塑性模型;(3)分析多种工况下瓜洲泵站所受的自重、水压力、扬压力和土压力等荷载,模拟和分析各工况下瓜洲泵站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论证和分析瓜洲泵站结构设计方案的合理性;(4)为有效考虑灌注桩基础对瓜洲泵站结构特性的影响,分别考虑不同深度和不同间距的灌注桩对结构力学性能影响,由此分别建立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泵站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评价不同桩基深度和桩基间距影响下的泵站结构力学特性。

侯争光,张维,赵朋[3](2019)在《黄河万家寨水电站底孔消力池护坦底板修复》文中研究指明文中分析了黄河万家寨水电站底孔消力池护坦底板出现破坏的原因,并对危害进行了分析。经研究,决定采取二期混凝土全部凿除,重新浇筑C50F200W6高强混凝土等修复措施。修复完成后,经历了3个凌汛期、夏汛期的泄洪运行检验,效果良好。

陈子惟[4](2019)在《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控混合模型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峡江水利枢纽工程是一座具有综合效益的大(一)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为江西目前投资规模最大的赣江上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工程建成后,可显着提高下游南昌市、赣东大堤防洪标准,改善上游航道,以及增加灌溉面积32.95万亩,发电量11.42亿度。保障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安全,成为管理部门的首要任务。建立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控模型,将有助于监控大坝工作性态,评估安全状况,为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技术支撑。为此,本文开展了“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控的混合模型”研究,主要内容有:(1)绘制了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安全监测实测资料过程线图,分析了水压、温度、时效等因素对大坝变形、渗流、应力的影响特性,归纳总结了建立混合模型的原理和方法。(2)研究了用有限元计算一系列库水位相应的变形值,然后将计算结果拟合库水位、变形值关系多项式,并与实测值对比确定调整系数构建变形水压分量确定性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水压分量由确定性模型有限元计算、时效分量和温度分量采用统计模型的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变形监控混合模型,并对混合模型效果进行了分析。(3)研究了用有限元计算一系列库水位相应的坝基扬压力值,然后将计算结果拟合库水位、扬压力值关系多项式,构建渗流水压分量确定性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水压分量由确定性模型有限元计算、时效分量和温度分量采用统计模型的峡江水利枢纽大坝渗流监控混合模型,并对混合模型效果进行了分析。(4)研究了用有限元计算一系列库水位相应的应力值,然后将计算结果拟合库水位、应力值关系多项式,并与实测值对比确定调整系数构建应力水压分量确定性模型的方法;建立了应力水压分量由确定性模型有限元计算、时效分量和温度分量采用统计模型的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应力监控混合模型,并对混合模型效果进行了分析。

李英海,刘芙荣,玉博[5](2018)在《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勘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库坝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勘察难度较大,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包括:①水库区岩溶渗漏问题;②坝基软弱夹层深层抗滑稳定问题;③坝基承压水问题。上述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也成为该工程关键的技术难题。围绕此技术难题,参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的要求,勘察工作首先从区域构造地质环境入手,建立地质模型,并采用钻探、物探、坑探、变形观测和科学试验等手段进行勘察论证,对影响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进行了专门勘察。事实证明,本工程勘察工作理念和方法组合是正确和行之有效的,成功地解决了上述工程地质难题。

王健,王士军[6](2018)在《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现状调研与对策思考》文中研究说明为全面了解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状况,摸清当前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水利部于2016年组织开展了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与运行现状调查。通过对函调资料统计和现场调研等手段,分析了我国大中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布置、设施建设、运行维护和监管等方面的状况。指出了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监测经费投入偏低、监测预警薄弱、监管把关不严、专业技术力量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将大坝安全监测管理纳入正在修订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中,尽快制定出台《水库大坝安全监测工作管理办法》,建立专项设计、专项审查、专项招标和专项验收机制,加强监测成果分析应用,及早开展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能力专项规划编制,建立监测仪器检测与评估机制、建设单位诚信体系、信用评价和人员培训体系及机制等建议。

张晓龙[7](2016)在《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现今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大坝的建设向着高坝方向发展的同时一些修建已久的老坝也出现了许多安全问题,使得大坝安全监测分析工作越来越重要。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运行中大坝的现场检查、监测资料分析以及专家组评定分析意见,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避免了现今许多大坝安全研究只注重数学模型研究而忽视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了以下问题:(1)分析并论述了现今大坝安全监测中外部变形监测与坝基渗流监测最常采用的监测仪器,介绍了其工作原理,分析了各种监测仪器的优缺点,从而可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适合的监测仪器。(2)对现今大坝外部变形监测与坝基渗流监测存在的异常现象进行成因分析和归类,便于针对异常情形有目的的去检查,避免由于粗差等得出脱离实际的结论;提出从物理成因、化学元素变化以及数学模型等方面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论述。(3)在变形异常情形分析中,将小概率-数据跳跃法与相邻监测点联合分析法结合,对监测序列中的异常的值进行识别,有效避免了由单一测点判断不足,将真实异常值删除,失去对大坝安全分析重要的信息,并通过MATLAB编程进行实现。(4)在大坝安全监测资料样本数据较少的情况下采用现今在小样本回归预测中表现优越的偏最小二乘法与支持向量机法进行回归预测,比较二者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网格寻优法在小样本预测中精确度较高。(5)在坝基渗流异常情形分析中分析了坝基渗透压力折减系数负值这一异常情形,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及物理成因分析,并在传统渗压系数统计模型中考虑了渗流量这一影响因素,通过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其负值成因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坝初期防渗帷幕防渗性能较好、坝基岩石渗透性较弱以及大坝运行期较短,坝基渗流没有达到一个稳态平衡状态所致;在坝基渗流测压管水位偏高分析中,对测压管进行了注水实验同时分析了测压管的水所含化学元素以及上游水与下游水所含的化学元素,最后根据化学元素变化与注水实验共同分析确定了测压管水位偏高的原因。(6)论文中给出了某两个水电站的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实例,其中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代表了许多水电站中共有的问题,其分析方法、思路以及分析结果可作为有类似问题的电站进行借鉴。

刘世煌[8](2015)在《试谈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评价》文中研究表明根据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实际运行状况及近年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安全评价的实践,总结深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坝址选择、坝轴线选择、枢纽布置、覆盖层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各种型式防渗措施的防渗效果、防冲蚀、防地震液化处理措施及覆盖层应力、变形、渗流等特点。探讨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的特点及存在的风险,并针对这些风险提出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安全评价的关注点,以期在现有已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的设计、建设与安全评价水平。

张松松,朱宏鹏,金杰,王立鹏[9](2014)在《桓仁水电站大坝坝基扬压力与渗流监测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桓仁水电站开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处于物资和技术匮乏年代,设计与施工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工程质量未能达到预期[1]。为确保水电站的安全有效运行,在以后几十年当中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对大坝进行过多次的改造和维护[2]。对桓仁大坝的坝基扬压力和绕坝渗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除了27#坝段有一孔扬压力超限外,其他参数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由此认为桓仁坝基帷幕和排水系统运行基本正常。

尹政国,马永福[10](2012)在《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进完善方案》文中研究说明万家寨水利枢纽工程为黄河中游第一级控制性枢纽工程,及时准确地监测枢纽大坝的位移变化,不仅关系大坝本身的安危,对下游河道和两岸安全、晋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都有重要意义。根据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现有观测设施、设备的运行情况及实测资料,经过分析和现场试验,提出了万家寨监测系统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完善方案。

二、万家寨大坝扬压力系统运行现状及改造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万家寨大坝扬压力系统运行现状及改造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2)瓜洲泵站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泵站结构的发展
        1.2.2 泵站的传统结构计算方法
        1.2.3 泵站结构的有限元计算法
        1.2.4 桩基础作用下的结构有限元计算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路线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基础
    2.1 瓜洲泵站有限元建模基础资料
        2.1.1 瓜洲泵站工程概况
        2.1.2 建筑物设计标准及参数
        2.1.3 水文特征
        2.1.4 地质资料
    2.2 荷载资料
        2.2.1 土压力
        2.2.2 水压力
        2.2.3 自重荷载
        2.2.4 扬压力
        2.2.5 其他荷载
    2.3 有限元分析的理论基础
        2.3.1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2.3.2 ABAQUS有限元软件简介
        2.3.3 土的本构模型
        2.3.4 荷载组合及相关参数
        2.3.5 接触面力学模型
    2.4 瓜洲泵站有限元模型建立
        2.4.1 计算模型
        2.4.2 材料性质和力学参数
        2.4.3 计算工况和荷载
        2.4.4 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瓜洲泵站结构有限元分析
    3.1 泵站整体应力分析
        3.1.1 泵站整体横河向应力分析
        3.1.2 泵站整体顺河向应力分析
        3.1.3 泵站整体竖直向应力分析
        3.1.4 泵站最大主应力计算成果分析
    3.2 泵站变形分析
        3.2.1 泵站整体横河向变形分析
        3.2.2 泵站整体顺河向变形分析
        3.2.3 泵站整体竖直向变形分析
        3.2.4 泵站整体沉降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桩基础合理性分析
    4.1 桩基础深度合理性
        4.1.1 整体沉降对比分析
        4.1.2 设计水位运行期工况下不同桩基础深度泵站应力对比分析
    4.2 泵站基础桩间距合理性有限元计算分析
        4.2.1 泵站地基承载力计算分析
        4.2.2 设计水位运行期不同桩间距下泵站整体沉降对比分析
        4.2.3 设计水位运行期不同桩间距下泵站应力对比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黄河万家寨水电站底孔消力池护坦底板修复(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护坦存在的问题
    2.1 护坦排水廊道排水异常
    2.2 护坦抽水清淤后检查
    2.3 护坦钻孔检测
3 护坦破坏原因及危害分析
    3.1 破坏原因分析
    3.2 破坏危害分析
4 底孔消力池护坦底板修复
    1) 6—8号底孔坝段护坦首部与尾部挑坎二期混凝土
    2) 重新钻设排水孔
    3) 增设帷幕灌浆系统
5 结语

(4)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控混合模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大坝安全监控模型研究现状
        1.2.1 大坝变形监控模型研究现状
        1.2.2 大坝渗流监控模型研究现状
        1.2.3 大坝应力监控模型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大坝安全监控混合模型原理和方法
    2.1 大坝安全监控混合模型各分量的构成
        2.1.1 变形监控混合模型各分量的构成
        2.1.2 渗流监控混合模型各分量的构成
        2.1.3 应力监控混合模型各分量的构成
    2.2 逐步回归分析法
    2.3 模型效果检验
        2.3.1 回归方程显着性检验
        2.3.2 回归系数显着性检验
        2.3.3 复测定系数检验
第三章 峡江水利枢纽大坝监测布置及资料整理分析
    3.1 工程布置
        3.1.1 工程概况
        3.1.2 监测布置
    3.2 监测资料整理分析
        3.2.1 环境量分析
        3.2.2 效应量监测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变形监控混合模型
    4.1 混合模型构建
        4.1.1 混合模型因子选择
        4.1.2 混合模型表达式
        4.1.3 逐步回归参数估计
    4.2 混合模型效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峡江水利枢纽大坝渗流监控混合模型
    5.1 混合模型构建
        5.1.1 混合模型因子选择
        5.1.2 混合模型表达式
        5.1.3 逐步回归参数估计
    5.2 混合模型效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应力监控混合模型
    6.1 混合模型构建
        6.1.1 混合模型因子选择
        6.1.2 混合模型表达式
        6.1.3 逐步回归参数估计
    6.2 模型效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现状调研与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研概况
二、函调情况统计
    1. 大型水库安全监测状况
    2. 中型水库安全监测状况
    3. 小型水库安全监测状况
三、现场调查成果分析
    1. 安全监测监管与制度建设情况
    2. 安全监测设施建设情况
    3. 安全监测设施运行维护情况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
    2. 监测经费投入偏低
    3. 安全监测设施不完善
    4. 监测资料分析薄弱
    5. 监管把关不严
    6. 专业技术力量不足
五、对策与建议
    1. 加强法规制度和技术标准建设, 健全安全监测监管体系
    2. 加大监测基础设施投入, 增强大坝安全监测预警能力
    3. 加强大坝安全监测监管, 确保安全监测设施持续可靠运行
    4. 重视培训交流, 提升监测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7)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大坝安全监测发展现状
        1.2.1 监测项目及设备发展状况
        1.2.2 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分析现状
    1.3 大坝安全监测现今存在的问题
    1.4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混凝土坝重力坝外部变形与渗流监测系统
    2.1 重力坝结构特点及监测重点
        2.1.1 结构特点
        2.1.2 监测重点
        2.1.3 重点监测项目
    2.2 变形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2.2.1 水平位移监测
        2.2.2 垂直位移监测系统
    2.3 渗流监测方法及仪器设备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变形及渗流异常定性分析方法
    3.1 多物理因素综合分析法
        3.1.1 变形异常物理因素分析
        3.1.2 渗流异常物理因素分析
    3.2 化学元素分析法
        3.2.1 筑坝材料主要化学元素
        3.2.2 库区水主要化学元素
        3.2.3 坝基地质主要化学元素
    3.3 小结
第四章 变形与渗流异常数学模型分析
    4.1 监测资料的预处理
    4.2 小样本监测数据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
        4.2.1 偏最小二乘法
        4.2.2 支持向量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工程实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1.1 某一水电站工程概况
        5.1.2 某二水电站工程概况
    5.2 监测内容
        5.2.1 某一水电站监测内容
        5.2.2 某二水电站监测内容
    5.3 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5.3.1 变形监测异常值的识别
        5.3.2 偏最小二乘法的模型建立
        5.3.3 支持向量机法的模型建立
        5.3.4 偏最小二乘预测与支持向量机预测比较
    5.4 渗流监测数据异常分析
        5.4.1 坝基扬压力折减系数负值分析
        5.4.2 扬压力测管水位偏高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试谈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覆盖层特点及其覆盖层上筑坝的风险
    1.1 全部或部分挖除覆盖层筑坝及其风险
    1.2 覆盖层上筑坝风险及其勘探试验
2 覆盖层上筑坝对坝址、坝轴线和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的要求
    2.1金康电站坝轴线选择
    2.2 金沙峡首部枢纽布置
3 覆盖层上挡水建筑物抗滑稳定性
    3.1 金沙峡溢流坝的体形调整
    3.2 下马岭重力坝抗滑加固
4 覆盖层允许承载能力及地基处理
    4.1 覆盖层允许承载能力
    4.2 复合地基承载能力
        4.2.1 金康电站复合地基承载能力
        4.2.2 济南市区输水暗涵水泥搅拌桩的实际检测状况
5 覆盖层和上部建筑物变形
    5.1 覆盖层及坝体实际变形
        5.1.1 珊溪覆盖层沉降
        5.1.2 小浪底坝体变形
    5.2 覆盖层和坝体徐变
        5.2.1 金康覆盖层徐变
        5.2.2 小浪底覆盖层与坝体徐变及坝顶开裂
        5.2.2.1 河床覆盖层室内压缩试验
        5.2.2.2 小浪底坝顶两条视准线的测值
        5.2.2.3 坝顶裂缝
        5.2.2.4 坝顶裂缝原因分析——覆盖层徐变影响
    5.3 覆盖层的不均匀变形
        5.3.1 瀑布沟岸坡附近检查廊道断裂
        5.3.2 麻栗坝防渗墙顶部的泄洪涵管布置
6 覆盖层渗流稳定
    6.1 覆盖层渗流破坏
    6.2 水平铺盖防渗
        6.2.1 黄壁庄副坝坝基覆盖层层间渗流破坏及坝体塌陷
        6.2.2 金沙峡土工膜水平防渗铺盖的渗流破坏
    6.3 覆盖层中垂直防渗
        6.3.1 阿斯旺坝基覆盖层水泥灌浆帷幕
        6.3.2 混凝土防渗墙的质量缺陷与西斋堂大坝混凝土防渗墙事故
        6.3.3 小浪底混凝土防渗墙的复杂应力状态
        6.3.4 兴隆围堰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变形模量
        6.3.5 沙湾塑性混凝土防渗墙防渗效果
7 覆盖层与冲蚀破坏
8 覆盖层的地震效应
    8.1 覆盖层的地震特性
    8.2 覆盖层的地震反应
        8.2.1 映秀湾电站闸首覆盖层地震反应
        8.2.2 耿达电站闸首覆盖层地震中反应
    8.3 近坝基覆盖层中防砂土液化措施
9 覆盖层的安全监测
10 结 语

(9)桓仁水电站大坝坝基扬压力与渗流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概述
2 坝基扬压力监测
3 绕坝渗流监测
4 结语

四、万家寨大坝扬压力系统运行现状及改造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岩体力学发展的一些回顾与若干未解之百年问题[J]. 赵阳升.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21(07)
  • [2]瓜洲泵站结构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D]. 冯少宇. 扬州大学, 2021(08)
  • [3]黄河万家寨水电站底孔消力池护坦底板修复[J]. 侯争光,张维,赵朋. 东北水利水电, 2019(01)
  • [4]峡江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控混合模型的研究[D]. 陈子惟. 南昌工程学院, 2019(04)
  • [5]黄河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勘察[A]. 李英海,刘芙荣,玉博. 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新技术应用, 2018
  • [6]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现状调研与对策思考[J]. 王健,王士军. 中国水利, 2018(20)
  • [7]混凝土重力坝变形与渗流异常情形分析[D]. 张晓龙.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11)
  • [8]试谈覆盖层上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评价[J]. 刘世煌. 大坝与安全, 2015(01)
  • [9]桓仁水电站大坝坝基扬压力与渗流监测分析[J]. 张松松,朱宏鹏,金杰,王立鹏.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4(02)
  • [10]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改进完善方案[J]. 尹政国,马永福. 西北水电, 2012(02)

标签:;  ;  ;  ;  

万家寨大坝举升压力系统现状及改造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