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假旅游及其产品的区域适应性调整——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度假旅游及其产品的区域适应性调整——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一、度假旅游及其产品的区域适应性调整——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论文文献综述)

何禹璇,王梦桥,乌恩[1](2021)在《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度假村营销策略研究——以浙江省裸心谷度假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目前,国内度假旅游产业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矛盾,通过评价游客感知价值对目的地开展营销策略研究,是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准实验法对825名被实验人员在接受营销材料刺激前后感知价值各维度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营销材料能够显着影响游客对度假村各个维度价值的感知,其中功能价值、服务价值、情感价值、货币成本、非货币成本的感知差异最为明显;同时结合IPA分析法对比各感知价值重要程度和感知表现,发现环境和服务是潜在游客最看重的因素,案例地环境和设施游客感知表现良好,并提出针对性营销策略建议。

周良友[2](2019)在《肇庆市槎塘村传统村落形态与保护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城市化高速发展同时乡村振兴又是重大国家战略的今天,传统村落面临着既要保护又要发展、通过保护实现发展、通过发展支撑保护的辨证诉求,人们对这一诉求的探讨也日益增多。传统村落形态作为价值与问题的物质承载空间如何保护与挖掘其价值,凸显传统村落的价值解决相关问题亟需深入研究。肇庆市槎塘村作为典型的传统广府村落,其传统建筑风貌和空间格局完整,又体现了一定的地域特殊性,同时村落面临各类空间和村落整体的保护与发展问题,保护与发展双向诉求迫切,极具研究价值。笔者从借助文化人类学和文化社会学的研究和分析手法,构建了村落形态研究要素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槎塘村村落形态的影响要素和构成要素进行详细的调研和分析解读,进而对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空间本身以及相关产业与功能、人居环境、制度与治理方面的优化研究。本文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提出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介绍了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及肇庆市传统村落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本文研究的重要性。第二章对传统村落形态价值进行了思考与强调,并对传统形态要素构成和保护发展原则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建立了传统村落形态的影响要素系统和构成要素系统,并提出了保护和发展的辨证思考与原则,为展开槎塘村的具体调研和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首先研究槎塘传统村落的概况,确定具体研究范围,然后对槎塘村的选址、山水林绿环境、文化风俗、总体形态、街巷空间、开敞空间、建筑组合与建筑单体特征进行具体的调研和问卷调查,第四章在详细分析了形态要素的特征后,梳理了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并对槎塘村落形态特色进行思考总结。第五章则针对槎塘村村落形态要素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保护与发展的原则以及村落形态保护与改善策略。最后本文还提出了保障和促进空间形态完善的产业功能、人居环境、制度与治理方面的优化路径。本文的研究归纳出三点结论:一、以槎塘村为代表,在分析传统村落形态保护与发展迫切性的基础上,梳理和挖掘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重要价值。二、梳理出传统村落形态的组成要素系统,结合槎塘村村落形态的调研和居民需求,总结槎塘村落空间形态的问题与特色。三、基于槎塘传统村落形态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规划设计原则与策略,对典型空间进行设计尝试,对村落的产业功能、人居环境、制度与治理的优化进行研究。

张杰[3](2019)在《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森林养生旅游在国内方兴未艾。2019年3月8日,国家林业与草原局、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2022年建成布局较合理的区域性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建立国家森林康养基地300处,到2035年建成覆盖全国的森林康养服务体系,强调森林康养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森林养生旅游是森林康养产业中的重要内容,中医特色明显,开展森林养生旅游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森林康养产业中的独特优势。广东省森林资源丰富,养生旅游发展基础坚实,社会对发展森林养生旅游的呼声很高。但是目前相较其他省份而言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实质进展比较缓慢。经过文献梳理,发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研究很少,而且多数的森林养生旅游研究是基于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的视角,仅有零星的森林旅游研究涉及到中医养生的内容,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缺乏中医养生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因此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为研究对象,从中医养生学的视角开展了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研究。目的:首先,系统地梳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基于中医学的森林养生理论。其次,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包括外部宏观环境、内部现状与问题,以及内外部综合态势。然后,基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以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其开发策略,包括开发模式、产品和服务体系、产业发展形态、产业发展保障措施等方面内容。最后,介绍和分析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三个具体案例。以期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开展森林养生旅游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方法:(一)交叉研究法森林养生旅游属于多产业交叉领域,涉及中医药、旅游管理、林业经济、产业经济等多学科内容,因此要使用多元化视角和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方法。(二)文献研究法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森林养生旅游的研究文献,尽可能掌握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梳理中医养生学、旅游管理学、森林医学相关文献着作,整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查阅、整理相关政府部门网站、行业网站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资料,尽可能全面收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资料。(三)田野调查法实地走访省内省外多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单位,深入山地、森林,与当地居民、游客、管理人员进行深入交谈,详细考察当地的森林气候、地形、植被、水源、历史人文等情况,获取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四)访谈报告法与广东省森林公园协会合作开展关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示范基地评定标准》制定的课题研究,举办“国有林场森林康养休闲体验示范建设情况”座谈会,对受访者进行结构性访谈调查,并多次参加行业会议、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行业专家学者、企业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交流,加深对森林养生旅游的专业认识。(五)问卷分析法在广东省部分森林旅游区进行了实地问卷调查,并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消费者特征、认知及需求情况。(六)模型分析法引入了 PEST宏观环境分析模型、RMP旅游开发模型、SWOT综合态势分析模型,将收集到的定性资料和定量数据进行结构化的模块分析,系统地开展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七)个案分析法在开发现状研究和开发策略研究部分,多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说明。在最后开展专门的案例研究内容,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成果:(1)系统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包括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和森林养生理论。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时涉及的旅游开发一般理论,并探讨其在森林养生旅开发中的具体应用。主要包括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竞争力理论、旅游生命周期理论、旅游社会学与人类学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首次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本研究为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将森林养生的概念进行合理延伸,以中医养生学理论和森林医学理论为指导,整理归纳了森林养生理论的概念内涵、养生目的、养生原则、养生方法和注意事项。认为森林养生是以有益人体健康的森林环境与资源为基础,辅以必要的养生保健设施,通过环境养生、行为养生、精神养生等具体养生方法活动,最终实现维护健康和幸福两大目的的一种综合养生方式。森林养生的原则包括天人相应,三因制宜;扶正避邪,预防为主;动静互涵,身心同调;综合调养,持之以恒四大方面。森林养生的方法有森林浴养生、森林饮食养生、森林运动养生、森林温泉养生、针灸推拿养生、森林园艺养生、森林精神养生、森林芳香养生、森林五色养生、森林音乐养生等十种。(2)研究归纳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面临的外部宏观环境有政策环境: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支持、养生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支持;经济环境:经济整体发展稳中求进、森林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林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社会环境: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社会对养生需求日益扩大、广东省养生文化氛围浓厚;技术环境:中医药养生技术发展、林业科技发展、旅游事业人才培养等。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内部开发现状:整理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资源,包括森林生态资源、岭南本草资源、饮食养生资源、温泉养生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市场需求,包括消费者的基本特征分析、对森林养生旅游的认知分析、需求分析等;调查分析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产品和服务现状,包括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展情况、规划情况以及目前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产品和服务存在的问题有资源缺乏充分利用;开发基础有待完善;产品和服务未形成产业链;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高。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内外部综合态势:内部优势:森林养生旅游资源条件优越、区位和交通条件良好、旅游客源市场广阔、旅游经济支撑强劲有力;内部劣势:开发现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复合型人才的缺乏、森林季节性闲置;外部机遇:森林养生旅游是多方政策交汇点、社会的养生需求;外部挑战:其他地区的竞争挑战、不合理开发带来的森林破坏。(3)提出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策略。差异化的开发模式:提出“森林旅游+X养生+Y养生+……”的差异化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模式分为:“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并结合实例介绍每种模式的特点、适宜开展的地区、以及产业延伸的路径等内容。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养生特色要融入旅游六要素中。研究还认为目前森林养生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目标群体主要为健康和亚健康人群,以森林养生方法为框架整理了二十八项森林养生旅游项目,并总结了产品和服务中的三因制宜原则,凸显了中医药的特色。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提供了森林小镇、森林养生基地、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种适宜森林养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分别从政策规划、人才培养、融资模式、营销推广等方面展开分析。(4)介绍了三个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本研究选取广东省三个不同的森林养生旅游模式的案例,即丰顺留隍潮客小镇:“森林旅游+温泉+禅修养生”的身心度假模式、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森林旅游+本草+茶文化养生”的林下茶药模式、惠来南药产业园:“森林旅游+本草养生”林下中药模式,从项目概况、现状分析和建设规划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结论: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梳理了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特别是首次整理出的森林养生理论,为森林养生旅游的内容开发提供专业依据,有助于凸显森林养生旅游的中医药特色。此外对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进行区域研究也尚属首次,系统展现了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的开发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若干开发策略,最后三个不同开发模式的案例,为其它研究提供借鉴。整个研究从森林养生旅游的相关“理论”研究到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实践”研究,从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现状和开发策略的“面”研究到案例分析的“点”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点”和“面”相结合,为广东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的森林养生旅游开发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重要参考,具有一定的价值。

梁志国[4](2017)在《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不断创新,经济的迅猛发展,高铁、飞机的投入使用,交通变得越来越便利,拉近了省内外、国内外人们的距离。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一般的家庭两三辆小汽车不再是奢望。物质生活得到了保障后,自然需要满足精神生活。减压,愉悦心情,外出旅游是首选。加之高铁的开通,甚至可以实现省内外周末两天游。因此,旅游产业的市场会更加广阔,将逐步成为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肇庆市旅游资源特别丰富,大力推展旅游产业,必将能带动肇庆市的经济进一步发展。面对新形势,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发展优势,明确发展的劣势,抓住现阶段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面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挑战,寻求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大力推进肇庆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在梳理和研究旅游产业发展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产业发展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旅游发展研究进行分析比较,概括论述了旅游产业观念及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查及利用互联网搜集大量有关资料,把现时掌握肇庆旅游产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与现状、优势、机遇和发展肇庆的旅游产业面临的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1)旅游资源丰富。有丰富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2)旅游资源质量高。肇庆有AAAA级景区3个,分别为星湖风景名胜区(七星岩、鼎湖山)、盘龙峡、宝锭山,AAA级景区则有14个。(3)旅游产业历史悠久。1984年肇庆市区范围被评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肇庆市被定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4年9月,肇庆荣获“中国砚都”美称;端砚是肇庆最着名的特产,为“中国四大名砚”之首。2011年2月肇庆绿道被评定为“中国最美的绿道”;2016年9月,肇庆市被国家林业局批准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4)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好。旅游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发展速度较快;旅游开发重点突出,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旅游配套设施逐步完善,接待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行业管理力度加强,旅游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了解肇庆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所做的工作经验,归纳出了阻碍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滞后;旅游目的地营销水平不高;城市滨水区游憩资源开发程度不高;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公共财政投入有限。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对有关资料的整合,从整合开发复兴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增强营销实效,加强区域联合,巩固珠三角及周边市场,以文化需求为导向扩大客源渠道;挖掘文化优势,增加品牌内涵,提升区域竞争力;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游客体验度;立足本地资源,运用多种途径营销;完善城市规划布局,提高国际化水平;肇庆市旅游工作领导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李志民[5](2017)在《度假旅游游客忠诚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文章梳理述评了现有研究对度假旅游的内涵、类型和开发管理的理论,度假旅游目的地开发经营的特点和重点区别于其他旅游类型。不少文献研究了驱动游客忠诚的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旅游动机、游客满意、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质量和感知价值等。认为度假旅游在旅游类型里面又呈现出自己的特点,如一定的周期性、稳定性和日常化趋势。指出度假旅游的游客忠诚研究应该突出旅游自身的特色。

林晓群[6](2017)在《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以南京市桦墅村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城镇化与工业化的中后期,我国的城乡关系处于转型之中,城乡人口、资本、文化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加速,大都市近郊乡村开始走向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其中乡村游憩与休闲功能的开发较为常见。与此同时,中国近现代乡村地位的下降与乡绅的消逝以及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有着很大的关系,当下发达地区的乡村正在呼唤“新乡绅”的到来,乡村绅士化现象崭露头角、趋向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以南京市近郊桦墅村为例,综合运用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探讨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互动发展的背景与逻辑、乡村绅士化的特征、互动模式的过程与机制以及桦墅村未来的发展策略。首先,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的互动有其发展背景和现实逻辑。工业化的中后期,乡村复兴成为我国发达地区的重要目标,而新一轮的乡村复兴需要开发乡村的审美与消费功能,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都是实现这种功能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瓶颈、乡村绅士化自我动力不足。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已表明:绅士化社区有可能与旅游目的地相互推动。这对发展乏力的中国乡村来说不失为一条新的发展理念与新的复兴路径。桦墅村的发展经历了“美丽乡村”阶段、乡村绅士化群体的陆续入住阶段、旅游发展萌芽阶段,其乡村绅士化的特征表现为:乡村绅士化群体入住与原居民搬迁、绅士化群体的乡村偏好以及乡村物质空间的更新等。其次,文章探究了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互动的过程与机制,其相互作用过程表现在乡村旅游对绅士化群体的积极影响以及乡村绅士化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推动作用。乡村旅游对绅士化群体的影响体现在推动乡村绅士化的两个重要过程——“富进穷出”,还体现在旅游发展吸引了中产阶层游客。乡村绅士化现象对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体现在乡村新群体入住与物质空间的更新作为旅游吸引力促进并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景观节点原居民搬迁也维护了乡村景观的完整性,突出了乡村的原野风光。发展动力机制中,外部驱动力表现为城市居民短途休闲游的需求拉动以及美丽乡村建设及资金支持;内部驱动力表现为政府的主导作用,以及各方群体的积极参与。之后,文章对这种互动发展模式进行了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相比之下,桦墅村第二次绅士化群体入住的阶段是缺失的,绅士化尚处于初始阶段,且资本在推动地区旅游进一步发展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纵向上,从农家乐模式到景区化模式再到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协调发展模式,城乡要素互动不断加强,互动发展模式是城乡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体现。西方国家乡村绅士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包括房地产大量开发导致的当地居民对于自然环境的担忧、外来居民对原有社区社区认同感的冲击、新群体和土着居民间不同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之间的矛盾、第二住宅导致的“卧城”现象等。当前在桦墅村,如何更好的发展和保护乡村、如何协调不同的利益群体仍是重要的课题。借鉴西方,面对当下,文章提出桦墅村的发展应适当保留部分村民与部分农业、协调先入住绅士化群体(主要为艺术家)与社会资本的关系、充分论证乡村人口承载力和旅游承载力、避免优质空间的过度私有化以及耐心有序地推动乡村绅士化的发展。

唐唯[7](2017)在《度假旅游情境对游客压力的调适作用研究 ——以广东温泉和滨海旅游度假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进入现代城市社会,田园牧歌式的传统乡村社会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各种压力也扑面而来,成为威胁现代城市社会居民健康的元凶之一,使压力调适研究提上日程,这样与压力相伴而来的休闲游憩特别是离开城市的异地旅游度假休闲游憩逐步成为城市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方式而进入压力调适研究视野,依据“情境:刺激-机体-反应”理论,度假旅游情境为城市生活环境压力下的度假游客减压放松提供了条件,也为本研究提供了经验背景与理论基础。本研究在相关文献研究、基础理论梳理,以及旅游体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居民特别是中等收入阶层生活压力感知、度假旅游情境感知(包括生态情境、休闲情境、社会情境三个维度变量)、健康研究模型与有关7个假设,并在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访谈、预调研等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开发了度假旅游情境感知量表,并对生活压力感知、健康感知量表进行了检验,然后在正式调研基础上,采用AMO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与结构方程对数据进行了处理。研究发现度假游客的压力感知显着正向影响旅游情境感知,对生态情境、休闲情境和社会情境都具有显着的正向影响;同时度假旅游情境下生态情境、休闲情境和社会情境同时显着正向影响游客的健康;另外,压力感知可以通过度假旅游情境中介作用来正向影响健康,也可以对游客健康产生直接负向影响。显然,度假旅游地、度假旅游企业的自然绿色生态、优美园林营造、乡野人文气息、非功利人际氛围、休闲放松的文化符号等环境因素对游客心智、心情乃至心灵产生了积极影响,进而作用于健康。由此可见,度假旅游情境对游客压力的情境调适作用。因此,在度假旅游地管理、度假旅游企业经营中,政府、企业需要关注度假旅游地、度假旅游企业,乃至度假酒店内部的环境营造,让游客全方位地感受旅游情境所带来的压力舒缓作用。

周佳[8](2012)在《基于产品层次理论的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我国的度假旅游市场不断壮大,人们对于度假旅游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传统的观光旅游目的地开始探索旅游发展的新思路,由传统的以观光旅游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向以度假旅游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先行军,黄山市的观光旅游发展十分迅猛,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热点旅游目的地之一。但是随着旅游市场趋势和人们旅游方式的转变,黄山市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那么黄山市目前是否已经进入转型期?其度假旅游市场有什么样的特征?其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如何?这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答案,鲜有研究者做过系统的研究。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入手,以科特勒的产品层次理论为基础,从总体角度和六要素角度构建出度假旅游产品层次结构,为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新的理论借鉴,然后利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了解了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的供需状况。在理论和实证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和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是度假旅游和度假旅游产品相关的研究综述;第三部分是度假旅游产品层次结构构建,即理论研究部分,它分析了观光旅游和度假旅游的产品层次结构的区别,并进行了度假旅游产品层次理论和旅游产品六要素理论的交叉研究,为对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四部分是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的开发现状,从需求方面了解了黄山市度假旅游者的特征、偏好、满意度、重游意向、推荐意向等情况,从供给方面了解了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六要素和中介度假旅游产品的发展情况,这也是全文的实证研究部分;第五部分是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从六要素、目的地、中介产品三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文彤,梁明珠[9](2011)在《经济发达地区城郊旅游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广州番禺、黄埔旅游发展实例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城郊旅游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旅游产业与地区经济之间的互动模式,其发展启动因素来自本地消费需求和城市拓展需要,旅游资源条件的重要性在这一过程中并不突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旅游开发的官方、民间双向主导的发展模式形成了有效的管理机制,强劲的地区经济实力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设施环境和大量的外地客流。

王换春[10](2011)在《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对旅游目的地的提出与发展、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等学术背景的分析,通过对日照市旅游发展现实的观察与分析,本文确立了研究日照市旅游目的地定位的核心问题,旨在为日照市选择最佳的旅游目的地定位,实现日照市旅游业的升级发展。本文首先通过日照市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增长和地区对比分析了日照市旅游市场的发育状况、山东省的旅游地位和特征,然后从旅游资源与环境、旅游区位、社会经济基础3个方面分析了日照市旅游目的地发展的竞争状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地区竞合理论、旅游市场形势预判、国家旅游政策的分析,笔者提出了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定位,指出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包括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导、以休闲旅游发展为主线、建设国民休闲旅游样板城市3方面的内涵,进一步分析了这种定位可能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市场开拓、产品开发、服务设施建设、社区参与等角度提出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策略,并分析了日照市民俗旅游社区参与的案例,以实现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二、度假旅游及其产品的区域适应性调整——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度假旅游及其产品的区域适应性调整——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2)肇庆市槎塘村传统村落形态与保护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选择
        1.2.1 肇庆地区传统村落特征概述
        1.2.2 槎塘村具备广府村落形态的典型性
        1.2.3 槎塘村传统村落要素保存的完整性
        1.2.4 槎塘村村落形态的区域特殊性
        1.2.5 槎塘村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迫切性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综述
        1.4.2 国外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传统村落形态价值、要素构成及保护发展的思考
    2.1 传统村落形态价值思考
        2.1.1 传统村落形态对现代城乡建设启示的价值
        2.1.2 传统村落形态在现代城乡建设应用的价值
    2.2 传统村落形态组成要素系统构建
        2.2.1 要素系统概括
        2.2.2 影响要素系统构建
        2.2.3 构成要素系统构建
    2.3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思考
        2.3.1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辨证思考
        2.3.2 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原则思考
    2.4 小结
第三章 槎塘传统村落形态的解读
    3.1 槎塘传统村落概况
        3.1.1 槎塘村的现状
        3.1.2 槎塘村的历史
    3.2 调研范围及调研内容
        3.2.1 调研范围
        3.2.2 调研内容
    3.3 槎塘传统村落形态现状调查
        3.3.1 影响要素现状调研
        3.3.2 构成要素现状调研
    3.4 槎塘村村落空间使用满意度及需求分析
        3.4.1 槎塘村调研村民情况统计
        3.4.2 槎塘村各类空间使用频率
        3.4.3 槎塘村主要公共空间使用感受分析
        3.4.4 槎塘村的特色元素与保护分析
        3.4.5 槎塘村的发展
        3.4.6 问卷分析小结
    3.5 小结
第四章 槎塘传统村落形态分析与特色思考
    4.1 槎塘传统村落形态分析
        4.1.1 影响要素现状分析
        4.1.2 构成要素现状分析
        4.1.3 槎塘村形态要素分析小结
        4.1.4 高要典型广府传统村落形态要素对比分析
    4.2 槎塘传统村落形态特色思考
        4.2.1 “天人”关系的方与圆
        4.2.2 整体空间秩序的守与变
        4.2.3 空间肌理的原型与类型
    4.3 小结
第五章 槎塘传统村落形态保护与发展研究
    5.1 槎塘传统村落空间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原则
        5.1.1 整体保护原则
        5.1.2 原真性保护原则
        5.1.3 活化保护原则
    5.2 槎塘传统村落形态保护与改善策略
        5.2.1 村落形态传承与保护思路
        5.2.2 影响要素传承与保护策略
        5.2.3 构成要素保护与改善策略
    5.3 槎塘传统村落产业功能、人居环境、制度与治理的优化研究
        5.3.1 乡村旅游产业的激活与功能优化
        5.3.2 槎塘村人居环境的提升
        5.3.3 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建议
        5.3.4 自下而上的治理管控建议
    5.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3)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政策引领
        二、现实需要
        三、课题来源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进展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
        二、国内外研究述评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理论研究
    第一节 旅游开发的一般理论及其应用
        一、区位和空间结构理论
        二、消费者行为理论
        三、竞争力理论
        四、旅游生命周期理论
        五、旅游社会学和人类学理论
        六、可持续发展理论
        七、体验经济理论
    第二节 森林养生理论
        一、依据来源
        二、概念内涵
        三、养生目的
        四、养生原则
        五、养生方法
        六、注意事项
第三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现状研究
    第一节 外部宏观环境(PEST模型)分析
        一、政策环境(P)分析
        二、经济环境(E)分析
        三、社会环境(S)分析
        四、技术环境(T)分析
    第二节 内部开发现状(RMP模型)分析
        一、森林养生旅游资源(R)分析
        二、市场需求(M)问卷分析
        三、产品和服务现状(P)调查分析
    第四节 内外部态势(SWOT模型)综合分析
        一、优势(S)分析
        二、劣势(W)分析
        三、机遇(O)分析
        四、挑战(T)分析
第四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差异化的开发模式
        一、“森林旅游+本草养生”的林下中药模式
        二、“森林旅游+饮食养生”的生态美食模式
        三、“森林旅游+运动养生”的休闲健身模式
        四、“森林旅游+温泉养生”的康体度假模式
        五、“森林旅游+精神养生”的养心度假模式
        六、“森林旅游+滨海养生”的山海度假模式
    第二节 中医药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体系
        一、以森林养生理论为指导
        二、由专业养生人员来实施
        三、养生特色融入旅游六要素
    第三节 融合性的产业发展形态
        一、森林小镇
        二、森林养生基地
        三、现代农业产业园
    第四节 综合性的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一、政策规划
        二、人才培养
        三、融资模式
        四、营销推广
第五章 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的案例研究
    第一节 国家级特色小镇:留隍潮客小镇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第二节 大北山森林养生旅游基地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第三节 惠来南药产业园
        一、项目概况
        二、现状分析
        三、建设规划
结语
    第一节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成果
    第二节 本研究的创新点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中文详细摘要

(4)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
        1.3.1 旅游产业的定义、构成及特性
        1.3.1.1 旅游产业的定义
        1.3.1.2 旅游产业的构成
        1.3.1.3 旅游产业的特性
        1.3.2 产业发展
        1.3.2.1 产业发展的内涵
        1.3.2.2 产业发展的阶段
        1.3.2.3 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
        1.3.3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比较
        1.3.4 全域旅游
        1.3.5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国内研究进展
        1.4.1.1 旅游产业现状分析的研究
        1.4.1.2 旅游产业的经济目的研究
        1.4.1.3 旅游产业发展对策的研究
        1.4.2 国外研究进展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研究内容
        2.2.1 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2.2.2 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2.2.3 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2.2.4 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挑战分析
        2.2.5 提出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2.3 研究方法
        2.3.1 实地调研法
        2.3.2 文献查阅研究法
        2.3.3 SWOT分析法
    2.4 研究技术路线图
3 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
    3.1 旅游产业发展优势
        3.1.1 区位优势
        3.1.2 旅游资源丰富
        3.1.2.1 自然旅游资源丰富
        3.1.2.2 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3.1.3 旅游资源质量高
        3.1.3.1 自然景区
        3.1.3.2 人文景区
        3.1.4 旅游产业历史悠久
        3.1.5 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好
    3.2 旅游产业发展劣势
        3.2.1 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滞后
        3.2.2 旅游目的地营销水平不高
        3.2.3 城市滨水区游憩开发程度不高
        3.2.4 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3.2.5 对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不足
    3.3 旅游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3.3.1 旅游产业创新改革发展的力度逐步加大
        3.3.2 “旅游+”方兴未艾
        3.3.3 旅游区域合作趋势不断加强
        3.3.4 高铁时代为旅游产业发展带来难得机遇
        3.3.5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助推旅游产业加快发展
    3.4 旅游产业发展挑战
        3.4.1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
        3.4.2 受传统体制机制制约
        3.4.3 面临其他旅游城市的激烈竞争
4 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对策
    4.1 整合开发复兴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资源
        4.1.1 文化资源开发
        4.1.2 端州文物古迹遗存
        4.1.3 宗教文化遗存
    4.2 增强营销实效
        4.2.1 加强区域联合,巩固珠三角及周边市场
        4.2.2 以文化需求为导向扩大客源渠道
        4.2.3 挖掘文化优势,增加品牌内涵,提升区域竞争力
        4.2.4 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游客体验度
        4.2.5 立足本地资源,运用多种途径营销
        4.2.6 培育和促进旅游产业要素的不断完善
    4.3 完善城市规划布局
        4.3.1 大力开发建设西江滨水区
        4.3.2 打造休闲度假带与国际移民社区
        4.3.3 优化公厕布局,提升公厕建设标准
    4.4 创新健全旅游工作领导体制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1.1 旅游资源丰富
        5.1.2 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悠久
        5.1.3 旅游产业发展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5.1.4 提出复兴旅游产业的对策
    5.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5)度假旅游游客忠诚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度假旅游
三、游客忠诚
四、度假旅游游客忠诚的可能
五、研究评价与展望
    1、研究评价
    2、研究展望

(6)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以南京市桦墅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乡村复兴与旅游发展战略
        1.1.2 旅游产业的转型及乡村新热点
        1.1.3 中产阶层的兴起与乡村回归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研究进展
    2.1 概念辨析
        2.1.1 绅士化与乡村绅士化
        2.1.2 乡村旅游
    2.2 乡村绅士化的研究进展
        2.2.1 绅士化的研究进展
        2.2.2 乡村绅士化的研究进展
    2.3 乡村旅游研究
    2.4 旅游发展与绅士化现象的关系
    2.5 研究评述
第三章 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互动发展的背景与逻辑
    3.1 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互动发展的时代背景
        3.1.1 城镇化成熟时期乡村复兴成为发展目标
        3.1.2 乡村从生产功能转向非生产功能(美学、消费)
        3.1.3 我国乡村复兴与对“新乡绅”的呼唤
    3.2 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互动发展的现实逻辑性
        3.2.1 两者都是乡村发展策略与乡村偏好体现
        3.2.2 乡村旅游发展遇到瓶颈,乡村绅士化市场动力不足
        3.2.3 旅游业可与绅士化互动发展
第四章 桦墅村的发展历程与乡村绅士化特征
    4.1 桦墅村案例区介绍
    4.2 桦墅村发展阶段划分
    4.3 桦墅村乡村绅士化的特征表现
        4.3.1 特征表现一:乡村新群体入住与原居民搬迁
        4.3.2 特征表现二:乡村入住新群体的乡村偏好
        4.3.3 特征表现三:乡村物质空间的自我更新
    4.4 与西方国家的乡村绅士化特征的对比分析
第五章 桦墅村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的互动模式
    5.1 互动发展的过程与相互作用
        5.1.1 乡村旅游对绅士化群体的影响
        5.1.2 乡村绅士化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5.2 互动发展的动力机制
        5.2.1 外部驱动力
        5.2.2 内部驱动力
    5.3 互动发展的横向、纵向对比思考
        5.3.1 横向:互动发展过程的中西方对比
        5.3.2 纵向:与其他乡村旅游模式的对比
第六章 桦墅村发展的未来探索
    6.1 西方国家乡村绅士化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矛盾
    6.2 桦墅村目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矛盾
    6.3 桦墅村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互动发展策略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研究的创新点、难点与不足
        7.2.1 研究创新点
        7.2.2 研究难点
        7.2.3 研究不足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插图和附表清单
附录一: 桦墅村游客调查问卷
附录二: 桦墅村访谈提纲
附录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度假旅游情境对游客压力的调适作用研究 ——以广东温泉和滨海旅游度假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框架图
    1.4 主要创新点和难点
        1.4.1 创新点
        1.4.2 研究难点
2.理论基础与相关研究述评
    2.1 理论基础
        2.1.1 情境:刺激-机体-反应理论
        2.1.2 心理压力调适理论
    2.2 相关研究述评
        2.2.1 度假旅游相关研究
        2.2.2 旅游情境辨析
        2.2.3 压力感知概述
        2.2.4 健康概述
3.度假旅游情境感知量表开发与压力感知、健康感知量表检验
    3.1 度假旅游情境感知量表问卷设计依据
    3.2 问卷设计
    3.3 量表设计
        3.3.1 压力感知量表
        3.3.2 度假旅游情境感知量表
        3.3.3 健康感知量表
    3.4 问卷预调研与分析
        3.4.1 问卷预调研过程
        3.4.2 问卷预调研的信度与效度评价
4.研究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模型构建
    4.2 变量选取与研究假设
        4.2.1 度假旅游情境感知与压力感知变量关系假设
        4.2.2 度假旅游情境感知与健康感知变量关系假设
        4.2.3 压力感知与健康感知变量关系假设
5.实证分析
    5.1 正式量表的测试
        5.1.1 正式量表的结构
        5.1.2 样本对象的选择与研究数据的获取
    5.2 正式量表的检验
        5.2.1 描述性统计特征
        5.2.2 信度检验
        5.2.3 效度检验
        5.2.4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5.3 检验结果分析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压力感知与度假旅游情境感知之间的关系
        6.1.2 度假旅游情境感知与健康感知之间的关系
        6.1.3 压力感知与健康感知之间的关系
        6.1.4 压力感知、度假旅游情境感知与健康感知之间的关系
    6.2 管理建议
        6.2.1 政府:度假旅游地环境营造
        6.2.2 企业:度假休闲氛围的创设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6.3.1 研究不足
        6.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基于产品层次理论的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一、度假旅游研究综述
    二、度假旅游产品研究综述
第三章 度假旅游产品层次结构构建
    一、旅游产品层次理论
    二、观光旅游产品和度假旅游产品层次结构的差异分析
    三、度假旅游产品层次结构与旅游六要素理论的交叉研究
第四章 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现状研究
    一、黄山市度假旅游市场的调查分析
    二、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现状
第五章 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
    一、基于旅游六要素角度,注重提升度假旅游产品品质
    二、基于度假目的地角度,注重度假源选择与度假氛围营造
    三、基于中介度假旅游产品角度,加大产品研发和营销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9)经济发达地区城郊旅游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前言
二、广州番禺、黄埔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1. 番禺区基本概况
    2. 黄埔区基本概况
    3. 旅游发展特征分析
三、经济发达地区城郊旅游发展模式分析
    1. 孕育发展动力
    2. 激活投资主体
    3. 提供环境保障
    4. 实现二次营销
四、结论

(10)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背景、目的与方法
    1.1 学术背景
        1.1.1 旅游目的地的提出与发展
        1.1.2 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
        1.1.3 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
    1.2 日照市旅游发展背景
        1.2.1 日照市旅游业发展历程
        1.2.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与日照市旅游业发展
        1.2.3 日照市旅游目的地的定位问题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2.1 旅游目的地研究综述
        2.1.1 国外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进展
        2.1.2 国内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进展
    2.2 休闲旅游研究综述
        2.2.1 国外休闲旅游研究综述
        2.2.2 国内休闲旅游研究综述
    2.3 日照市旅游研究综述
    2.4 研究述评
第三章 日照市旅游市场实证分析
    3.1 日照市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增长分析
        3.1.1 日照市国内旅游市场的增长分析
        3.1.2 日照市国际旅游市场的增长分析
    3.2 日照市国内、国际旅游市场增长的地区对比分析
        3.2.1 日照市国内旅游市场增长的地区对比分析
        3.2.2 日照市国际旅游市场增长的地区对比分析
    3.3 日照市国内、国际旅游市场的特征分析
        3.3.1 总量特征:以国内旅游为主导
        3.3.2 客源地特征:国内以省内和周边省市为主,国际以韩日为主
        3.3.3 行为特征:国内以休闲为主,国际以商务为主
    3.4 小结
第四章 日照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竞争性分析
    4.1 旅游资源与环境
        4.1.1 发展国际旅游和观光旅游的资源与环境
        4.1.2 发展休闲旅游的资源与环境
    4.2 旅游区位
        4.2.1 交通区位
        4.2.2 区域旅游地位
    4.3 社会经济基础
        4.3.1 发展国际旅游的社会经济基础
        4.3.2 发展国内旅游的社会经济基础
    4.4 小结
第五章 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的提出与阐释
    5.1 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的提出
        5.1.1 基于地区竞合理论
        5.1.2 基于旅游市场形势预判
        5.1.3 基于国家旅游政策
    5.2 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的内涵
        5.2.1 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导
        5.2.2 以休闲旅游发展为主线
        5.2.3 建设国民休闲旅游样板城市
    5.3 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可能面临的挑战
        5.3.1 认识上的挑战
        5.3.2 旅游经济效益的挑战
        5.3.3 资源、环境的挑战
        5.3.4 城市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挑战
第六章 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发展策略分析
    6.1 市场开拓策略
        6.1.1 拓展市场空间,引导市场升级
        6.1.2 采取多渠道、全方位的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6.2 产品开发策略
        6.2.1 海滨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提升
        6.2.2 体育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提升
        6.2.3 山林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与提升
        6.2.4 工农业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与提升
    6.3 服务设施建设策略
        6.3.1 住宿设施的建设与提升
        6.3.2 娱乐设施的建设与提升
        6.3.3 散客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提升
    6.4 社区参与策略
        6.4.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
        6.4.2 社区参与旅游利益的分配
        6.4.3 日照市民俗旅游社区参与案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四、度假旅游及其产品的区域适应性调整——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游客感知价值的度假村营销策略研究——以浙江省裸心谷度假村为例[J]. 何禹璇,王梦桥,乌恩.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3)
  • [2]肇庆市槎塘村传统村落形态与保护发展研究[D]. 周良友.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6)
  • [3]广东省森林养生旅游开发研究[D]. 张杰.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4]肇庆市旅游产业发展SWOT分析[D]. 梁志国. 华南农业大学, 2017(08)
  • [5]度假旅游游客忠诚研究述评[J]. 李志民. 新西部, 2017(31)
  • [6]乡村旅游与乡村绅士化的互动发展研究 ——以南京市桦墅村为例[D]. 林晓群. 南京大学, 2017(01)
  • [7]度假旅游情境对游客压力的调适作用研究 ——以广东温泉和滨海旅游度假区为例[D]. 唐唯. 广东财经大学, 2017(02)
  • [8]基于产品层次理论的黄山市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 周佳. 安徽大学, 2012(10)
  • [9]经济发达地区城郊旅游发展研究——以广州为例[J]. 文彤,梁明珠. 社会科学家, 2011(06)
  • [10]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D]. 王换春. 青岛大学, 2011(06)

标签:;  ;  ;  ;  ;  

度假旅游及其产品的区域适应性调整——以广东省肇庆市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