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节能高效烤烟烘房的研制

新型节能高效烤烟烘房的研制

一、节能高效新型烤烟烘房的研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教领[1](2021)在《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特色果蔬干燥是其储藏与后续加工的重要工序,但存在效率低、能耗大和品相差等问题,转轮干燥可以实现果蔬低温高效干燥,但再生耗能高、热风循环不合理等难题制约了产业化应用。本文围绕上述问题,开展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技术研究,建立低湿驱动低温干燥模式,优化联合干燥系统,探究转轮与热泵除湿特性,探明临界除湿机理,解决分级冷凝节能再生技术,开展果蔬除湿干燥试验,建立优化干燥工艺,实现特色果蔬节能、高效与优质干燥。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转轮除湿能耗高等问题,开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参数匹配与流场均布研究。通过单次干燥产量与干燥时间确定热泵循环主要参数,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转轮主要参数,制定优化联合除湿干燥控制系统。开展箱体底板高度与缓坡角度对干燥介质分布、流速及压力影响,探明6°最优倾角;针对进口风道盲区,建立等分缓坡风道,各处风量约为0.8m/s,实现风量的均布。(2)为了进一步实现系统的高效匹配,同时为优化干燥工艺提供理论参考,分别建立热泵与转轮除湿预测模型并探明除湿特性。利用转轮吸附特性及COMSOL软件建立转轮除湿模型,探讨了除湿进风状态等对除湿量及出风温度的影响,明确最佳转速(12r/h)和进风速度(2.5m/s)。通过压缩机10系数,分析了基准频率下的制热量、制冷量与蒸发、冷凝温度的变化关系,根据“零频率”方法建立了变频压缩机模型,通过插值验证表明制冷剂流量误差小于0.9%,输入功率误差小于3%,可用于压缩机输出参数的预测。(3)围绕转轮热泵联合干燥对空气能及余热高效利用问题,开展了联合系统临界除湿机理研究,探明了新风与回风的适宜焓值转换方法。开展热泵与转轮联合除湿过程分析,探明干燥介质对除湿效率的影响机制。利用转轮除湿热效率、绝热干燥效率评价等指标,研究蒸发除湿状态与转轮除湿效果的关系,探明了临界转换机理。开展了杏鲍菇基于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建立了除湿能耗比与转换点相对湿度等参数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探明了转换点相对湿度对除湿能耗比的影响机制,进一步验证了临界除湿的有效性。转换点相对湿度为44%时,干品杏鲍菇SPC 0.679k W·h/kg,与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小于3个百分点。(4)基于转轮再生能耗高问题,开展压缩机排气分级冷凝再生技术研究,实现能量的高效匹配。分析分级冷凝制冷剂循环过程,构建制冷剂与空气侧模型,探究影响再生效果的主要因素。开展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表明分级冷凝模式节能29.5%。建立再生进风温度、风速及蒸发进风温度与再生加热温度、再生冷凝量等指标间的响应面试验,表明蒸发进风温度34℃,再生进风温度32℃,风量90%为最优工艺,在室温条件下提高蒸发温度与再生进风温度有利于提升分级冷凝再生效果。(5)为了进一步探究转轮热泵联合干燥优势,开展热泵、热泵冻融和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研究,建立优化干燥工艺。结果表明,香菇干燥,转轮热泵联合干燥速率最快(6h),且品质最优;针对澳洲坚果采用全程45℃以下的低温,可36h将澳洲坚果干燥到1.5%安全水分,过氧化值(0.001g/100g)与酸价值(0.37mg/g)远低于国家标准。

仙立国[2](2021)在《新能源密集烤房性能及烟叶烘烤质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了提高烟叶烘烤的热能利用率,利用新能源,降低成本,减轻污染,并确保烟叶烘烤质量,增加烟农经济收益,本论文研究了空气源热泵、生物质、燃煤密集烤房的烤房性能、烘烤过程中烟叶生理生化变化、烤后烟质量差异,以及空气源热泵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对烤后烟质量的影响,以控温精准度、烘烤成本、色素降解、失水速度、经济性状和感官质量为主,分析了不同能源烤房对性能、生理生化及质量的影响,为探索性能及烘烤效果较好的能源烤房,以期为达到减工降本、提质增效的烘烤要求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新能源密集烤房性能研究空气源热泵、生物质、燃煤密集烤房的烤房性能存在显着差异。与燃煤密集烤房相比,空气源热泵密集烤房在空载条件下平均升温速度为1.30℃/min,分别提高了0.87℃/min、0.95℃/min,平均降温速度为0.42℃/min,分别快了0.06℃/min、0.07℃/min,荷载烘烤用时较短,烘烤过程中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控温性较好,水平面、垂直面温差较小,烘烤总成本、单位烤后烟成本均最低。综合性能各指标来看,空气源热泵密集烤房性能较好。(2)新能源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空气源热泵、生物质、燃煤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过程中色素、水分、主要化学物质存在一定差异。与生物质、燃煤密集烤房相比,热泵烤房烟叶叶绿素分解较快,类胡萝卜素降解速度差异不大,类叶比上升速度较快;叶片、叶脉、总含水量下降速度均较快,叶片含水量下降至54℃末,叶脉、总含水量烘烤全过程缓慢下降;淀粉分解速度较快,还原糖、总糖合成较快,烟碱下降速度适宜,偏高于生物质、燃煤烤房。综合来看,空气源热泵烤房烟叶变黄与失水相协调,化学物质转化与合成在适宜范围内,利于提高烟叶质量。(3)新能源密集烤房烘烤质量研究空气源热泵、生物质、燃煤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质量存在一定差异。与生物质、燃煤烤房相比,热泵烤房烟叶收缩率较大,鲜干比较小,烤后烟叶上等烟比例较高,均价较高,等级结构更均衡;烟叶外观颜色较好,均为橘,结构较疏松,油分为有,较多,总分较高;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均在适宜范围内,协调性尚可;类胡萝卜素类降解物、美拉德反应产物、新植二烯及致香物质总含量较高;香韵种类丰富度及彰显强度均有所增加,浓度、劲头适中,香气质、香气量、透发性较高,杂气、刺激性较低,感官质量最好。综合来看,空气源热泵密集烤房烤后烟叶质量较高。(4)新能源密集烤房烘烤工艺烘烤质量研究以空气源热泵密集烤房为新能源代表,研究烘烤关键干湿球组合,确定较好烘烤工艺。不同烘烤工艺烤后烟叶质量存在显着差异。中温低湿(温湿度:38/35℃、42/36℃、48/37℃、54/39℃、68/41℃)工艺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均衡、外观质量较高,主要化学成分含量适宜,协调性高,中性致香物质含量较高,感官质量较高,整体质量更均衡,中温高湿次之,中温中湿(对照)较差。

荔淑楠[3](2020)在《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品质评价及平衡脱水干燥机制和工艺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是我国临床常用的大宗中药材之一。目前对当归新品种评价以栽培农艺学性状(如生长状况、抗病性、抗逆性、产量等),内在质量以挥发油含量、阿魏酸含量等少数指标评价为主,对不同品种当归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品质形成过程中的物质代谢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道地产区当归的种植地区和采收加工集中,传统干燥方式存在着规模小而散、技术装备落后、干燥过程难控、干燥周期较长等问题,常造成药材性味劣变、活性成分(特别是药用有效成分)损失,以及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下降,且加工费时耗力,易引起环境污染;对引进的平衡脱水干燥技术是否在当归药材干燥中适用等问题,开展了不同品种当归质量评价、当归干燥方法的筛选、平衡脱水干燥动力学及工艺优化等研究,以期为当归道地产区产地干燥加工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实现当归药材生产“优形”、“优质”,最终实现用药“优效”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促进整个道地产区中药的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智能化、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目前当归品种选用和药材干燥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开展了当归优质品种评价、当归干燥方法筛选、当归平衡脱水干燥动力学及当归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优化等研究工作,取得如下的结果:以甘肃岷县当归新品种岷归1号(简称MG1)、岷归2号(简称MG2)、岷归4号(简称MG4)、岷归5号(简称MG5)、岷归6号(简称MG6)为供试材料,参照药典对不同品种当归性状、浸出物、显微结构及挥发油提取率进行比较,采用HPLC测定阿魏酸及7种苯酞类活性成分,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品种当归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GC-MS和UPLC/Q-TOF MS技术对不同品种当归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综合分析。外观性状表明:MG2茎秆为绿色,其他品种均为紫色;表面及断面颜色由深到浅依次为MG6、MG2、MG4、MG5,MG1号;支根数MG6最多,MG4最少;MG1、MG5和MG6较其他品种气味较浓。显微结构显示:MG1淀粉粒最多,其次为MG5;MG5和MG6的油室碎片较多;MG1、4、6的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但MG2、MG5的导管集中于中部;MG1、MG4、MG6韧皮部和木质部的比例在50%以上,MG2和MG5的比例小于50%;木部射线的平均大小MG4(141.47μm)>MG6(102.61μm)>MG1(85.99μm)>MG2(29.66μm)和MG5(29.76μm);MG2和MG5裂隙较其他组多。活性成分结果显示:MG1和MG6的醇溶性浸出物和挥发油含量显着高于其他品种,阿魏酸和苯酞类活性成分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MG5和MG1的有机酸和苯酞含量分别比MG4高51.75%和48.39%。PCA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当归中醇溶性浸出物、挥发油提取率、阿魏酸及7种苯肽类活性成分含量综合评分依次为MG1>MG4>MG6>MG2>MG5。UPLC/Q-TOF MS结果显示:5个当归品种的代谢物存在明显差异(P<0.05),MG2、MG4、MG5和MG6中的绿原酸、阿魏酸、色氨酸、阿魏醛等含量显着低于MG1含量(P<0.05),而藁本内酯、香豆素、牛角苷、棕榈素、原儿茶醛、亚麻酸等含量显着高于MG1(P<0.05)。MG2、MG5及MG6中的代谢物相近,与MG4的代谢物差异较大,此外,还鉴定出38个显着差异代谢物,涉及7种潜在的靶向代谢通路,不同品种当归都可能通过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类倍半萜烯类化合物的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核苷酸代谢、类胡萝卜素、亚麻酸、亚油酸等代谢途径调节代谢物的合成。1.当归干燥方法的筛选,以“岷归1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了平衡脱水干燥(P)与新鲜(XX)当归和产地常用的阴干(Y)、晒干(S)、熏干(X)干燥方法在性状、显微结构(粉末制片、徒手切片、石蜡切片、扫描电镜)、薄层色谱、水分、浸出物、挥发油提取率、多糖含量、阿魏酸和7种苯酞类成分和抗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P和Y的当归色泽均匀鲜亮、表面皱纹疏松,外观品相较好;P与X当归的油室平均直径和淀粉粒含量均高于X与Y当归,熏干和晒干的当归裂隙较多,质地发虚;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导管的形态和表面的附着物直接影响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蒸发及代谢活动快慢,XX表面多孔,木质部和形成层具有较多的蜂窝状结构,导管周围的小空腔较多,P和X表面结构致密,光滑,表面有云状、片状层叠,形成层交界处细胞紧密,平滑,其中X导管表面有很多丝状沉积物,皮层有较多的孔隙,较疏松,酥脆,有一定的油滴聚集现象,表面含油率高,多孔结构导致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差,P形成层交界处油室清晰可见,S表面结构紧凑,有大量的小碎片及突起,Y表面呈不规则的多孔结构,表面致密,突起。S和Y形成层交界处明显较疏松。活性成分显示: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11种活性成分含量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P当归的阿魏酸、多糖、挥发油提取率、浸出物、洋川芎内酯A、正丁基苯酞、藁本内酯、欧当归内酯A含量最高;不同干燥方式对当归抗氧化物酶活性影响显着(P<0.05),其中S当归中的SOD、CAT、POD和GSH酶活性最高,Y、X和P当归药材的SOD、CAT、POD酶活性无显着性差异,S当归样品总蛋白含量最低,P当归样品最高;相关性分析显示,SOD、POD、CAT及GSH酶活性与当归多糖、浸出物、总蛋白、挥发油提取率、阿魏酸及苯酞类成分显着相关(P<0.05);PCA结果显示:P>Y>X>S。由此得出:P条件可控、干燥效率高、干燥药材品质稳定,外观及内在结构均较好、并能较好的保存其活性成分,可以作为当归药材现代产地加工的一种快速干燥方法。UPLC-MS结果显示:不同干燥方式下当归379个代谢物发生显着性差异,与药典规定的熏干当归比较,新鲜当归中有150多个代谢物显着上调,黄芩素、苯甲酸、胆绿素、咖啡酸、辛酸、绿原酸、香草酸等含量显着下调,阴干当归中的葡萄糖酸盐、D-甘露醇、多巴胺等代谢物显着升高;乙酰亮氨酸、芹菜素、咖啡酸、辛酸、双氢山奈酚等代谢物显着降低。晒干当归中脂肪酰基己氧化物、1-己胺、3-羟基丁酸、绿原酸、柠檬酸盐、D-来苏糖等代谢物显着升高,甲基鸟苷、2,4-二氨基苯磺酸、芹菜素、胞苷等代谢物显着降低;平衡脱水干燥中的脂肪酰基己氧化物、3-甲基儿茶酚、阿拉伯糖醇、绿原酸、黄芩苷等代谢物显着升高,甲基鸟苷、2,4-二氨基苯磺酸、2,4-二氨基丁酸、2-氨基苯酚、2-羟基腺嘌呤、2’-O-甲基腺苷、芹菜素、胞苷等代谢物显着降低。相关系数表明,不同干燥方式处理下当归显着性差异代谢物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KEGG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显着性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前十的代谢通路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生物合成;嘧啶代谢途径;磷酸戊糖途径;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代谢;半乳糖的代谢;柠檬酸循环;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氨酰基-tRNA的生物合成;abc转运蛋白;2-氧羧酸代谢等代谢路径有关。综合分析可知,平衡脱水干燥的当归药材具有外观较好、油室较大、活性成分含量较高。因此,平衡脱水干燥技术可在当归药材产地干燥加工中加以推广应用。2.分别对当归平衡脱水干燥的正交缓苏试验和程序升温工艺进行干基含水率、水分比等参数曲线绘制,并利用Weibull函数和Slogistic对数函数拟合两种不同工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结果表明,干燥温度、湿度和缓苏时间是影响当归干燥的主要因素,随着湿度的减少,缓苏时间的增加,当归的干基含水率增加,干燥时间缩短,随着温度和缓苏时间的增加,当归干燥的干基含水率降低,所需的干燥时间缩短,同时发现在干燥初期,湿度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当归的干燥效率;平衡脱水干燥分为物料表面传热传质过程和物料内部的传热传质过程,也就导致了前一阶段以较快且稳定的速度进行,后一阶段以越来越慢的速度进行,即预热+等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同时发现Weibull函数可以更好的模拟当归平衡脱水干燥的自动程序升温工艺,Slogistic对数函数可以更好的模拟当归平衡脱水干燥的正交试验。3.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干燥温度、干燥湿度、缓苏时间及干燥时间对平衡脱水干燥工艺的影响,在正交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当归平衡脱水干燥的自动程序升温工艺,并同时人工智能控制干燥温度、干燥湿度及干燥时间三个因素对平衡脱水干燥工艺的影响,以外观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结合挥发油提取率、醇溶性浸出物、多糖、阿魏酸和6种苯酞类成分为考察指标,并与药典工艺对比,综合评价不同干燥工艺参数对当归药材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正交试验确定的当归最佳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为干燥温度为50℃、干燥湿度为50%、缓苏12 h,干燥36 h,各因素对综合指标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D(干燥时间)>A(干燥温度)>C(缓苏时间)>B(干燥湿度);程序升温在B3工艺下所得当归药材的质量最好,B3干燥工艺条件为7个阶段,每阶段烘烤5 h,温、湿度参数为:45℃,60%→50℃,50%→55℃,50%→40℃,80%→45℃,60%→50℃,50%→55℃,50%。与《中国药典》2015规定的工艺相比,2种不同的平衡脱水干燥工艺均优于药典工艺,外观性状及显微特征均较一致。

黄宁,祖庆学,刘红峰,周建云,蔡武,黄勇辉,罗明华[4](2020)在《空气源热泵烤房与生物质新能源烤房对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文中提出为空气源热泵烤房及生物质新能源烤房的推广提供参考,比较常规燃煤烤房、空气源热泵烤房及生物质新能源烤房烘烤烟叶的用工成本、能耗成本、烟叶等级及经济性状差异。结果表明:空气源热泵烤房烤后烟叶经济性状最佳,上等烟率、中等烟率、橘黄烟率分别达81.00%、19.00%和95.05%,无下等烟;用工成本、能耗成本空气源热泵烤房均比生物质新能源烤房和常规燃煤烤房低40%以上,综合效益提高13%以上。

孟智勇,宗胜杰,高相彬,朱银峰,马浩波,朱景伟,曹晓涛[5](2019)在《热泵密集烤房不同烘烤工艺效果比较》文中认为为发挥热泵烤房性能优势,提高烟叶品质,以中烟100、豫烟10号为材料,开展热泵烤房不同烘烤工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工艺(中温高湿变黄、中湿定色、中湿干筋)相比,热泵烤房采用中温中湿变黄、中湿定色、中湿干筋烘烤工艺,显着提高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5.35~7.22百分点、均价1.54~1.81元/kg,改善外观油分、身份,提高主要化学成分协调性,感官评吸香气质变好、香气量增加、浓度增浓、杂气和刺激性减轻、余味干净舒适,类胡萝卜类降解产物含量提高11.70~22.14%,棕色化反应产物含量提高4.26~54.00%,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含量提高40.58%~72.26%,中烟100品种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分别增加20.41%、45.15%。

朱烨,江涛,洪扬,邹海生,邢精珠[6](2019)在《海带干燥系统的改进设计与试验》文中研究指明为提高海带太阳能辅热耦合干燥系统的效率和降低海带的干燥能耗,采用风道风速统计法和节能保温技术,进行改进设计及性能测试。通过调节可拆卸导风板提高海带干燥的均匀性,采用锯齿夹撑开海带两端,增加烘干面积,提高海带干燥的效率;同时为了解决原系统散热性高的问题,增加橡塑海绵保温材料,提高保温性。改进后风速测试显示,风道内各点风速大小有所提高,其中后上、后中风速比原始后上、后中风速提高了3倍;保温性测试表明,从50℃降到40℃,时间为46.4 min,改进后的降温时间比原始的降温时间增加了16倍,热损耗减少了95%;在最高温度为28.7℃、光照度为110000 lx下,鲜海带为60.0 kg,自然晾晒+储热+热泵干燥模式下的干燥时间为11.5 h,热泵开启时间为4.5 h,干海带含水率为8.21%。研究表明,改进的海带太阳能辅热耦合干燥系统效率高,提高了对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率,能耗低。

郭全伟[7](2016)在《潍坊烟区增效节能烘烤模式应用探析》文中指出本研究结合烘烤实践,针对不同的烘烤燃料(设置生物质粉末、压块秸秆、秸秆汽化3个处理,以散煤做对照)、烘烤设备(设置自动进煤密集烤房、余热共享密集烤房、导热油传导供热烘烤设备、GRF高效燃煤热风炉烤房4个处理,以蜂窝煤炉密集烤房为对照)及烘烤组织模式(设置“采收+烘烤作业”式、“采收+编烟烘烤”式、采收烘烤一体化模式、采烤技术指导模式4个处理,以农场经理“自主烘烤”模式为对照)进行了试验示范。明确了不同处理烘烤费用、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烤后烟叶经济指标情况,为潍坊烟区选择使用不同的烘烤燃料、烘烤设备、组织模式提供了依据。结论如下:1.烘烤燃料。应用生物质燃料烘烤烟叶,减少了煤炭消耗,促进了循环生态烟草农业的发展。三种燃料中,以生物质粉末较好,用普通生物质烤烟比用煤炭烤烟公斤干烟节约费用0.574元/。但是秸秆压块成本较高,原料来源及数量难以保证,大面积推广使用有局限性。特别是秸秆气化产生的焦油,如何处理目前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易造成热气流运转不畅等问题。但从现实需要和长远发展看,生物质替代煤炭是发展现代烟草农业的趋势,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前景,但相关工艺和设备还需要对完善提升。2.烘烤设备。在使用的四种烤烟炉中,余热共享密集烤房效果最好,烤烟室间的热能通过连体烤房群组的相互作用,实现了循环再利用;烤后中上等烟和中等烟比例,较蜂窝煤炉烤房分别高出1.4%和0.8%,下等烟比例降低了2.2%,均价高出0.66元;采用连体结构,简化了烤房建筑,节约了建设用地,降低了建设成本;实现了加煤、控温、控湿和余热共享自动控制,降低了司炉人员的劳动强度和烘烤用工量。自动进煤密集烤房次之,减轻了司炉人员的劳动强度,改进了烟叶烘烤质量。导热油传导供热烤房配套成本偏高,烤房锅炉需要专业人员操作,推广要求较高,不适宜当前烘烤需要。3.烘烤组织模式。四种烘烤组织模式,均聘用专职司炉人员采用密集烤房进行专业化烘烤,将烟农从烘烤中解放出来,降低了劳动强度,有利于烤烟规模化种植、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的进一步推进。四种模式中,以采烤一体化模式较佳,采收后的烟叶进入烘烤基地后,从编烟、装卸炉、烘烤到分级加工等环节,全部由专业队负责,完全按照“工厂化”进行操作,保证了采收专业队和司炉人员的集中使用与有效利用,每炉用工、煤耗、耗电分别降低30元、36元、14元。具有较好的推广利用前景。2016年,全国实施采烤一体化服务达到225.8万担。是目前密集烘烤形势下实行专业化烘烤的有效模式。但要处理好烘烤价格的制定、烟叶成熟度及系烟装烟密度问题。

刘亮[8](2019)在《太阳能+热泵技术应用于皖南地区密集式烟叶烤房的研究》文中提出2018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1350万亩,烟叶产收3500万担(175万吨),目前我国仍普遍采用传统燃煤加热的砖混结构烤房进行烟叶烘烤,每烘烤1Kg干烟叶,耗煤量一般为1.52.5Kg,全国烟叶烘烤每年耗煤350万吨,耗煤量大成本高,且会造成大量的CO2、CO、SO2、NO、H2S和烟尘等有害有毒物质污染环境,热能利用率30%左右,其中近80%多的热能通过烘烤排湿排放。烘烤过程完全靠人工控制和手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大,烘烤烟叶质量全凭操作人员个人经验,不能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控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卷烟品质的不断提高,烟农追求效益、烟厂追求质量、国家转型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呼声越来越大,新型节能绿色智能化烤房,皖南是安徽烟叶生产集中地,全产区共有10000多座砖混结构烤房,针对当地气候特点,开展太阳能+热泵技术应用于皖南地区密集式烟叶烤房的研究很有必要,从以下方面着手:(1)掌握烟叶烘烤工艺特点,建立密集式烟叶烤房模型,开展负荷研究并进行分析。(2)在烘烤各阶段能耗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太阳能、热泵+热回收的密集式烤房模型,研究太阳能、热泵+热回收耦合供热及自动控制。(3)通过模型的运行研究与传统燃煤加热的烤房运行进行经济对比分析,使用太阳能、排风热回收技术辅助热泵技术供热的新型烤房节能效果明显,其运行成本只有燃煤烤房的39.2%,经济效益明显;每年减排污染物量近60000吨CO2、CO、SO2、NO、H2S和烟尘等有害有毒物质的排放。因此,期望课题的研究提出的一些降低能耗的方法,对于皖南烟叶烘烤节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供行业内其它产区参考。

樊佳琪[9](2019)在《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厢式干燥装置几乎可用于各种形态物料的干燥,论文以热敏物料的低温、低能耗干燥为目标,将热泵技术、溶液除湿技术、膜蒸馏技术与厢式干燥装置相集成,构建得到了一种新型的热敏物料干燥装置,并对其进行了较系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论文对除湿单元的除湿材料进行优选,比较分析了典型的固体除湿材料和液体除湿材料,优选溴化锂溶液为除湿单元的除湿材料;对除湿溶液再生单元进行优选,比较分析了空气法再生除湿溶液和膜蒸馏法再生除湿溶液的优缺点,分析了四种膜蒸馏形式和四类膜蒸馏组件,优选中空纤维型气隙式膜蒸馏组件作为除湿溶液再生单元。在对除湿单元和除湿溶液再生单元进行优选的基础上,给出了由干燥箱、压缩式热泵、溴化锂溶液除湿器和气隙式膜蒸馏组件耦合而成的低能耗热敏物料厢式干燥装置的技术方案。基于低能耗热敏物料厢式干燥装置的性能指标和工况参数,建立了装置的物理模型,并基于基本单元的特性方程,建立了装置的数学模型,编制了装置的性能模拟软件,对装置的性能指标随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较系统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集成装置的能耗可比普通电热型厢式干燥装置降低5倍以上。以上述理论工作为指导,研制了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实验装置,测定了干燥-除湿单元的预热过程和稳定工作状态参数,实现了物料中水分向除湿溶液的转移,干燥-除湿单元近似可实现能量自平衡运行;测定了聚丙烯中空纤维型气隙式膜蒸馏组件将水分从溴化锂溶液中分离的速率,实现了溴化锂溶液的再生,且再生除湿溶液得到的冷凝水电导率可与自来水电导率近似,再生过程中溶质基本无损耗。

叶志成[10](2019)在《新型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在烤烟过程中的性能优化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传统的燃煤烤烟方式在烘烤过程中存在能耗大、能效低、污染严重等问题,逐渐被更加高效环保的烘烤方式所取代。本文提出新型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并以一个烤烟周期的烤烟过程模拟为研究切入点,通过理论分析、系统仿真模拟以及对比分析,来对系统的性能特性、节能性以及运行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对密集烤烟房的负荷进行分析,得出烤烟房的负荷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显热负荷,另一部分为湿负荷。显热负荷主要由烟叶本身蓄热、加热室内空气的热负荷以及外围护结构传热组成;烟叶的湿负荷可以看做空气供给物料中水分蒸发的热量。通过对整个烟叶烘烤周期的负荷计算发现,定色期后期热负荷最大值为38.4kW。在负荷计算的基础上,通过MATLAB数值分析计算软件对系统各组成部件进行仿真设计,再对整个热泵系统建立仿真计算模型。由模拟结果可得,新型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平均COP值为3.82;平均单位能耗除湿量为3.97 kg/(kW·h)。相较于未采用新型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干燥效率较高。与传统的燃煤烘烤方式相比,新型热泵除湿烘干系统的性能更为优越,比自动加煤的燃煤烘烤方式耗能量少59.7%,比手动加煤的燃煤烘烤方式耗能量少46%,与传统热泵相比,也有一定的节能优势,耗能量减少20.5%。新型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单位能耗除湿量明显高于其他两种燃煤烘烤方式,而自动加煤烘烤方式和手动加煤烘烤方式的SMER值分别仅为2.19和1.36,传统热泵烘烤方式的SMER值为3.22。对一个烤烟周期内压缩机功耗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确立了采用两台压缩机并联的系统运行方式,其中一台为小型变频压缩机(0.53kW),另一台为中型变频压缩机(3-12kW)。当压缩机功耗小于3kW,该阶段开启小型变频压缩机,关闭中型压缩机;当压缩机功耗大于3kW,这个阶段启用中型压缩机,关闭小型压缩机。根据模拟得出的辅助换热量变化情况,设计出机组的运行模式。在初始升温阶段,系统采用升温模式;在变黄期以及定色升温期,采用升温除湿模式;在定色稳温期,采用调温除湿模式;进入干筋阶段,再次启用升温除湿模式。辅助换热量在±0.2kW范围,系统内室内蒸发器端的吸热加上压缩机的功耗近似等于烤烟房需要的供热量,系统采用纯除湿模式。

二、节能高效新型烤烟烘房的研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节能高效新型烤烟烘房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果蔬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1.1 特色果蔬概述
        1.1.2 真空干燥
        1.1.3 红外干燥
        1.1.4 微波干燥
        1.1.5 热风热泵干燥
        1.1.6 不同干燥方法对比研究
    1.2 空气除湿方式
    1.3 转轮除湿技术进展
        1.3.1 除湿干燥剂研究进展
        1.3.2 转轮再生与除湿循环模式
        1.3.2.1 转轮再生模式
        1.3.2.2 转轮除湿循环模式
        1.3.3 转轮除湿模型研究
        1.3.4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与系统优化研究
        1.3.4.1 转轮除湿干燥工艺研究
        1.3.4.2 转轮除湿系统优化
        1.3.5 总结与展望
    1.4 热泵干燥技术研究进展
        1.4.1 热泵干燥控制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发展与研究趋势
    1.5 转轮与热泵除湿干燥发展趋势
    1.6 主要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图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关键技术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系统优化研究
    2.1 总体方案设计原则
    2.2 整机工作原理
    2.3 关键部件设计
        2.3.1 临界除湿机构设计
        2.3.2 分级冷凝再生机构设计
    2.4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与参数确定
        2.4.1 设计条件的确定
        2.4.2 物料干燥设计条件
        2.4.3 除湿过程设计条件
        2.4.4 热量与除湿负荷计算
    2.5 主要部件计算选择
        2.5.1 压缩机
        2.5.2 蒸发器计算
        2.5.3 冷凝器计算
        2.5.4 风机
        2.5.5 节流装置的设计
        2.5.6 其它辅助设备
    2.6 转轮除湿系统设计
        2.6.1 转轮的组成
        2.6.2 除湿剂的选择
        2.6.3 转轮计算与选型
    2.7 控制系统设计
    2.8 流场分析与整机试制
        2.8.1 导流板结构分析
        2.8.2 结果分析
        2.8.3 整机试制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转轮除湿与热泵干燥特性及仿真研究
    3.1 除湿转轮物理特性
    3.2 转轮除湿数学模型
    3.3 除湿通道模拟分析
        3.3.1 转轮除湿方程
        3.3.1.1 质量守恒方程
        3.3.1.2 动量守恒方程
        3.3.1.3 能量守恒方程
        3.3.1.4 辅助方程
        3.3.2 转轮除湿方程求解与分析
    3.4 热泵干燥的工作原理
    3.5 热泵干燥系统的制冷循环
    3.6 热泵干燥系统的热风循环
    3.7 热泵干燥系统主要性能评价指标
    3.8 压缩机建模与特性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界除湿机理与节能试验研究
    4.1 热泵干燥系统的空气循环过程
    4.2 温湿度在线测控方法与仪器
    4.3 联合干燥系统除湿特性分析
        4.3.1 蒸发出风饱和阶段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2 蒸发出风部分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3 蒸发出风零饱和联合除湿特性分析
        4.3.4 临界除湿控制方法
    4.4 临界除湿试验
        4.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4.2 成分测定
        4.4.3 试验设计
        4.4.4 试验结果分析
        4.4.5 试验结果分析
        4.4.6 试验优化与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分级冷凝再生过程与节能试验研究
    5.1 分级冷凝再生分析与制冷剂选择
    5.2 再生冷凝过程建模与仿真分析
    5.3 分级冷凝节能再生试验
        5.3.1 试验目的
        5.3.2 试验材料与仪器
        5.3.3 实验设计
        5.3.3.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3.2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3.3.3 测试指标
        5.3.4 试验结果分析
        5.3.4.1 纯电加热再生与分级冷凝再生能耗对比试验
        5.3.4.2 单因素试验
        5.3.4.3 分级冷凝再生优化工艺试验
    5.4 本章小节
第六章 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试验与分析
    6.1 香菇转轮除湿干燥试验
        6.1.1 材料与方法
        6.1.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6.1.1.2 成分测定
        6.1.2 试验设计
        6.1.2.1 单因素试验及香菇干燥特性
        6.1.2.2 响应面优化试验
        6.1.3 结果与分析
        6.1.3.1 单因素试验分析
        6.1.3.2 响应面模型及显着性检验
        6.1.3.3 因素响应分析
        6.1.4 试验优化与验证
        6.1.5 结论
    6.2 香菇热泵与冻融干燥试验
        6.2.1 对照试验目的
        6.2.2 干燥设备
        6.2.3 材料及方法
        6.2.3.1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6.2.3.2 试验方法
        6.2.3.3 测定指标及方法
        6.2.3.4 数据处理
        6.2.4 结果与分析
    6.3 品质对比分析
        6.3.1 复水性
        6.3.2 色差
        6.3.3 质构特性
        6.3.4 干燥能耗
    6.4 三种干燥方式速率对比分析
    6.5 澳洲坚果低温干燥试验
    6.6 本章小节
第七章 全文总结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新能源密集烤房性能及烟叶烘烤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密集烤房烘烤热源研究进展
        1.1.1 燃煤
        1.1.2 空气源热泵
        1.1.3 生物质
    1.2 新能源密集烤房性能研究进展
    1.3 烘烤过程中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进展
    1.4 新能源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研究进展
    1.5 新能源密集烤房烘烤工艺质量研究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新能源密集烤房性能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新能源密集烤房空载条件下升温、降温速度情况
        2.2.2 新能源密集烤房荷载条件关键阶段稳温时间情况
        2.2.3 新能源密集烤房荷载条件下控温精准度情况
        2.2.4 新能源密集烤房空载、荷载条件下平面、垂直面温差
        2.2.5 新能源密集烤房烘烤成本情况
    2.3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新能源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变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1.4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新能源密集烤房中部烟叶色素含量变化
        3.2.2 新能源密集烤房中部烟叶水分含量变化
        3.2.3 新能源密集烤房中部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变化
    3.3 讨论与小结
第四章 新能源密集烤房烟叶烘烤质量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新能源密集烤房对烟叶收缩率、鲜干比的影响
        4.2.2 新能源密集烤房对烤后烟叶经济性状的影响
        4.2.3 新能源密集烤房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4.2.4 新能源密集烤房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4.2.5 新能源密集烤房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4.2.6 新能源密集烤房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4.3 讨论与小结
第五章 新能源密集烤房烘烤精准工艺对烤烟质量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1.4 数据处理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密集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等级结构、均价的影响
        5.2.2 密集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的影响
        5.2.3 密集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5.2.4 密集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
        5.2.5 密集烘烤工艺对烤后烟叶感官质量的影响
    5.3 讨论与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全文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品质评价及平衡脱水干燥机制和工艺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意义
    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当归优质品种评价研究
    1 不同品种当归理化性状评价
    2 基于GC-MS技术的不同品种当归挥发油组分研究
    3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不同品种当归代谢组学分析
    4 讨论
第三章 当归适宜干燥方法的筛选
    1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理化性状评价
    2 不同干燥方法对当归挥发油组分分析
    3 不同干燥方式的当归代谢组学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第四章 当归平衡脱水干燥动力学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与结论
第五章 当归平衡脱水干燥工艺优化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和结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论文创新点
    3 展望
文献综述
    1 当归概述
    2 当归栽培现状及消费情况
    3 当归品种研究进展
    4 当归产地干燥研究进展
    5 干燥方法对中药品质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
    6 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7 当归干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1 参与科研项目
    2 发表论文

(4)空气源热泵烤房与生物质新能源烤房对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烟叶
    1.2 烤房
        1.2.1 空气源热泵气流下降式烤房
        1.2.2 生物质能源气流下降式烤房
        1.2.3 普通燃煤气流下降式密集烤房
    1.3 试验设计
    1.4 经济性状及成本统计
        1.4.1 经济性状
        1.4.2 用工和能耗成本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烤房烤后烟叶的等级
    2.2 不同烤房的烘烤成本
    2.3 不同烤房烘烤烟叶的经济效益
3 结论与讨论

(5)热泵密集烤房不同烘烤工艺效果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基本情况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项目及方法
        1.3.1 烟叶外观质量评价
        1.3.2 主要化学成分分析及感官质量评价
        1.3.3 烤后烟叶感官质量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烟叶经济性状比较
    2.2 不同处理烟叶外观质量比较
    2.3 不同处理主要化学成分比较
    2.4 不同处理感官质量比较
    2.5 不同处理中性致香物质含量比较
    2.6 不同处理多酚类物质含量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6)海带干燥系统的改进设计与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干燥系统(阳光棚)的改进
    1.1 风道改进
    1.2 海带受热面改进
    1.3 阳光棚保温性改进
    1.4 自然晾晒+储热+热泵干燥耦合模式的构建
2 结果与分析
    2.1 风道结构
    2.2 保温性
    2.3 自然晾晒+储热+热泵干燥耦合模式
3 讨论
    3.1 风道结构分析
    3.2 保温性分析
    3.3 未来海带干燥技术分析
4 结论

(7)潍坊烟区增效节能烘烤模式应用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烘烤能源
    1.2 烘烤设备
    1.3 烘烤组织模式
    1.4 目的及意义
第2章 不同燃料增效节能应用分析
    2.1 试验设计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烘烤费用对比
        2.2.2 不同处理烘烤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对比
        2.2.3 不同处理烘烤烤后烟叶经济指标对比
    2.3 小结
        2.3.1 生物质粉末
        2.3.2 秸秆压块
        2.3.3 秸秆气化
    2.4 讨论
        2.4.1 生物质粉末
        2.4.2 秸秆压块
        2.4.3 秸秆气化
第3章 不同烘烤设备增效节能应用分析
    3.1 试验设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烘烤费用对比
        3.2.2 不同处理烘烤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对比
        3.2.3 不同处理烘烤烤后烟叶等级质量对比
    3.3 小结
        3.3.1 自动进煤密集烤房
        3.3.2 余热共享密集烤房
        3.3.3 导热油传导供热烤房
        3.3.4 GRF高效燃煤热风炉密集烤房
    3.4 讨论
        3.4.1 自动进煤烤房
        3.4.2 余热共享密集烤房
        3.4.3 导热油传导供热烤房
        3.4.4 GRF高效燃煤热风炉密集烤房
第4章 不同烘烤组织模式增效节能应用分析
    4.1 试验设计
        4.1.1 采收+烘烤作业模式
        4.1.2 采收+编烟烘烤模式
        4.1.3 采收烘烤一体化模式
        4.1.4 采烤技术指导模式
        4.1.5 自主烘烤模式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处理烘烤费用对比
        4.2.2 不同处理烘烤烤后烟叶经济指标对比
    4.3 小结
        4.3.1 采收+烘烤作业模式
        4.3.2 采收+编烟烘烤模式
        4.3.3 采收烘烤一体化模式
        4.3.4 采烤技术指导模式
    4.4 讨论
        4.4.1 深化站社合作
        4.4.2 坚持双向选择
        4.4.3 坚持民主定价
        4.4.4 落实责任制
        4.4.5 建立仲裁机制
第5章 结论
    5.1 烘烤能源
    5.2 烘烤设备
    5.3 烘烤组织模式
    5.4 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太阳能+热泵技术应用于皖南地区密集式烟叶烤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太阳能、热泵在物料(烟叶)烘烤的概况
        1.2.1 国内太阳能、热泵在烟叶烘烤应用现状
        1.2.2 国外热泵干燥技术的研究、应用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二章 烟叶烘烤工艺及密集式烤房发展现状
    2.1 烟叶烘烤工艺
        2.1.1 烟叶烘烤的基本原理
        2.1.2 三段式五步法烘烤技术及各阶段的技术特征
    2.2 国内密集式烤房的发展现状
        2.2.1 密集式烤房的能耗现状
        2.2.2 密集式烤房的节能途径及分析
第三章 密集式烤房的负荷计算
    3.1 密集式烟叶烤房研究模型的建立
    3.2 围护结构负荷的计算
        3.2.1 围护结构的基本参数
        3.2.2 气象参数
        3.2.3 外围护结构负荷计算
    3.3 烘烤过程中烟叶脱水引起的热负荷计算
        3.3.1 计算公式
        3.3.2 烟叶脱水耗热的计算
    3.4 密集式烟叶烤房总负荷分析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太阳能+热泵供热系统在皖南密集式烤房的应用研究
    4.1 设计模型的建立
        4.1.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的研究
        4.1.2 热泵供热系统的研究
        4.1.3 显热交换器在烤房排风的热回收研究
        4.1.4 设计模型的建立
    4.2 烤房模型太阳能、热泵耦合供热系统运行研究
        4.2.1 太阳能、热泵耦合供热方式一
        4.2.2 太阳能、热泵耦合供热方式二
        4.2.3 太阳能、热泵耦合供热方式三
    4.3 烤房模型太阳能、热泵联合供热系统运行能耗研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新型密集式烤房的经济性分析
    5.1 新型密集式烤房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5.1.1 新型密集式烤房的初投资计算模型
        5.1.2 新型密集式烤房的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5.2 传统燃煤供热密集式烤房的初投资和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5.2.1 传统燃煤供热密集式烤房的初投资计算模型
        5.2.2 新型密集式烤房的运行费用计算模型
    5.3 两种密集式烤房的初投资费用计算及对比分析
        5.3.1 两种密集式烤房初投资计算
        5.3.2 两种密集式烤房初投资费用对比
    5.4 两种密集式烤房的运行费用计算及对比分析
    5.5 两种烤房经济性分析
        5.5.1 静态经济评价方法
        5.5.2 动态经济评价方法
        5.5.3 两种烤房的投资回收期计算及分析
        5.5.4 两种烤房的环保效益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9)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厢式干燥装置简介
    1.2 厢式干燥装置的发展现状
    1.3 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1.3.1 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性能指标
        1.3.2 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研究进展
        1.3.3 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应用进展
    1.4 本文主要工作
2 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技术方案构建
    2.1 除湿单元分析
        2.1.1 固体除湿材料
        2.1.2 液体除湿材料
        2.1.3 除湿材料选定
    2.2 除湿溶液再生单元
        2.2.1 空气法再生除湿溶液
        2.2.2 膜蒸馏法再生除湿溶液
        2.2.3 除湿溶液再生单元的优选
    2.3 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技术方案
3 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性能分析
    3.1 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参数
    3.2 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特性方程
        3.2.1 干燥单元特性方程
        3.2.2 除湿单元特性方程
        3.2.3 热泵单元特性方程
        3.2.4 除湿溶液再生单元特性方程
    3.3 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性能模拟软件编制
    3.4 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性能变化规律
        3.4.1 循环空气流量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
        3.4.2 循环空气进干燥箱温度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
        3.4.3 除湿溶液进干燥箱浓度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
        3.4.4 除湿溶液进干燥箱温度对装置性能的影响规律
4 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实验研究
    4.1 实验目的和实验设计
    4.2 实验装置简介
        4.2.1 干燥-除湿单元
        4.2.2 除湿溶液再生单元
    4.3 实验操作方法
    4.4 实验结果分析
        4.4.1 干燥-除湿单元
        4.4.2 除湿溶液再生单元
    4.5 实验小结
5 结论
    5.1 全文总结
    5.2 论文创新点
    5.3 论文不足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专利情况
8 致谢

(10)新型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在烤烟过程中的性能优化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意义与背景
    1.2 热泵干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对热泵干燥系统设计及性能的研究
        1.2.2 对辅助热源热泵干燥系统的研究
        1.2.3 干燥过程热泵控制方式的研究
        1.2.4 对制冷剂工质、干燥介质的研究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烟叶烘烤工艺和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形式确定
    2.1 烟叶烘烤的工艺要求
    2.2 热泵干燥系统形式与评价
        2.2.1 开式系统
        2.2.2 半开式系统
        2.2.3 闭式系统
        2.2.4 排热回收式热泵干燥系统
        2.2.5 带外置辅助冷凝器的热泵干燥系统
    2.3 新型闭式热泵干燥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烤烟负荷分析与计算
    3.1 烤烟房内负荷的确定方法
    3.2 烤烟房的湿负荷分析
    3.3 烤烟房的热负荷分析
        3.3.1 围护结构热负荷的计算
        3.3.2 烟叶中干物质蓄热量计算
        3.3.3 烟叶中水分蓄热量计算
        3.3.4 室内空气的加热量计算
        3.3.5 烟叶脱水排湿负荷的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系统各部件仿真设计
    4.1 室内冷凝器的仿真设计
        4.1.1 冷凝器模型的建立
        4.1.2 室内冷凝器仿真算法设计
    4.2 室内蒸发器仿真设计与分析
        4.2.1 蒸发器模型的建立
        4.2.2 室内蒸发器仿真算法设计
    4.3 压缩机模型
        4.3.1 涡旋压缩机输气量
        4.3.2 涡旋压缩机的功率
    4.4 膨胀阀模型
    4.5 本章小结
5 新型热泵烘干系统仿真与分析
    5.1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5.2 模拟结果分析
    5.3 系统节能性分析
    5.4 系统运行调节方案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四、节能高效新型烤烟烘房的研制(论文参考文献)

  • [1]特色果蔬转轮热泵联合干燥节能试验与优化[D]. 王教领.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2]新能源密集烤房性能及烟叶烘烤质量研究[D]. 仙立国.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
  • [3]基于代谢组学的当归品质评价及平衡脱水干燥机制和工艺优化研究[D]. 荔淑楠.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08)
  • [4]空气源热泵烤房与生物质新能源烤房对烤后烟叶经济效益的影响[J]. 黄宁,祖庆学,刘红峰,周建云,蔡武,黄勇辉,罗明华. 贵州农业科学, 2020(03)
  • [5]热泵密集烤房不同烘烤工艺效果比较[J]. 孟智勇,宗胜杰,高相彬,朱银峰,马浩波,朱景伟,曹晓涛. 江苏农业科学, 2019(22)
  • [6]海带干燥系统的改进设计与试验[J]. 朱烨,江涛,洪扬,邹海生,邢精珠. 江西农业学报, 2019(09)
  • [7]潍坊烟区增效节能烘烤模式应用探析[D]. 郭全伟.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8]太阳能+热泵技术应用于皖南地区密集式烟叶烤房的研究[D]. 刘亮. 安徽建筑大学, 2019(08)
  • [9]低能耗热泵厢式干燥装置的研究[D]. 樊佳琪. 天津科技大学, 2019(07)
  • [10]新型热泵除湿烘干系统在烤烟过程中的性能优化与分析[D]. 叶志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新型节能高效烤烟烘房的研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