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整流负载的同步发电机仿真结果分析

带整流负载的同步发电机仿真结果分析

一、同步发电机整流负载时仿真结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金豆[1](2021)在《核电站棒电源继电保护系统的分析优化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源系统的任务就是为控制棒驱动机构提供稳定和可靠的电源,虽然国内外对电气主设备的继电保护配置和计算有了一些技术规范,但是对于核电站棒电源继电保护系统的研究并不完善,没有对整个棒电源机组进行系统分析,导致棒电源系统两个机组之间的保护整定配合不恰当。当继电保护装置动作时,有可能会误动作,造成整个棒电源机组跳闸,并最终导致反应堆落棒停堆。本文首先对棒电源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以100k W级的二代加和三代压水堆核电站控制棒驱动电源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了相应的继电保护总体方案。本文重点对棒电源失磁故障进行研究,为了探究双机并列运行时一台发电机失磁的情况下,未失磁机组机端电流的变化情况,建立棒电源机组双机失磁故障电路模型和Matlab/Simulink棒电源机组仿真模型,最后提出了以导纳测量判据为主判据的棒电源系统失磁保护构成方式。本文还对棒电源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器之间配合进行研究,提出基于导纳平面的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器配合方案并进行了校验;对失磁保护与反时限过流保护配合进行重点研究,提出了失磁保护与反时限过流保护配合方案,并对失磁保护与反时限过流保护动作时间进行校验。最后搭建了国产自并励无刷励磁方式棒电源系统实验样机,对搭建的仿真模型进行校核,并对所提出的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器保护、失磁保护与反时限过流保护配合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能够满足配合原则,验证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

吴杰伟[2](2020)在《T型三电平储能功率变流器装置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一代能源系统是我国能源转型与革命的核心战略目标,为此,国家大力发展各种新能源发电。风电和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和波动性,而储能系统可抑制功率波动,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率,同时可为关键负荷提供高质量供电。储能功率变流器(Power Conversion System,PCS)是储能介质与电网或负荷的接口,承担着功率变换的任务,既要实现并网下的充放电控制,也要实现离网下的孤岛运行。为提升PCS的使用效率和改善电网电能质量,研究多目标控制的PCS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因此,PCS的控制策略研究与装置研制对于储能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T型三电平PCS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阐述了PCS的应用背景;对比了常用的PCS拓扑,选用T型三电平拓扑作为PCS的主电路结构;分析了T型三电平PCS的控制策略研究现状;对国内外PCS相关标准进行了总结。(2)数学模型是建立控制策略的基础。本文分析了T型三电平PCS的工作原理,根据KCL、KVL建立了PCS在三相静止坐标系的数学模型,采用等幅值坐标变换转化到dq同步旋转坐标系下,分别得到了适用于并网和离网的数学模型。(3)调制策略和中点电位平衡是由T型三电平PCS拓扑结构所带来的特殊问题。本文采用基于空间矢量分解的T型三电平空间矢量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方法,将三电平参考电压空间矢量分解为一个小矢量与一个等效两电平空间矢量之和,采用两电平SVPWM算法计算矢量作用顺序和时间,然后映射到三电平开关状态,得到三电平SVPWM;分析了大、中、小、零矢量对中点电位的影响,基于电荷量守恒原理,通过调整一个开关周期内的正、负小矢量作用时间实现中点电位平衡。通过仿真对三电平调制与中点电位控制进行了验证。(4)PCS的控制策略是实现其高效运行的关键技术。本文分析了PCS并网下的充放电控制策略、功率控制控制策略,并提出了基于矢量比例积分(Vector Proportional Integral,VPI)控制器的PCS电能质量辅助治理控制策略;在加入电能质量辅助治理时,为防止出现PCS过流停机,提出一种基于电流幅值的容量分配策略;给出了离网下恒压/恒频控制策略以及输出电压不平衡和畸变抑制策略;根据动稳态特性分析设计了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参数。通过仿真对上述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5)实物验证是检验控制策略理论有效性的重要途经。本文设计了T型三电平储能变流器硬件参数,详细描述了样机的结构与设计方案,搭建了原理样机,并对上述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

钟世桦[3](2020)在《基于齿谐波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带整流负载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航空航天、船舰电力系统以及可再生能源开发等领域中,同步发电机带整流负载系统作为直流输电系统的发电装置具有较大的优势。齿谐波励磁的混合励磁发电机将谐波励磁技术与混合励磁技术相结合,形成了一种自励无刷的新型混合励磁发电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该电机带整流负载进行研究和分析对于拓宽该电机在需要高品质直流电源的领域具有重要意义。简述了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谐波励磁同步发电机和同步发电机带整流负载系统的发展历程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齿谐波基本理论,推导并分析了影响齿谐波励磁系统输出励磁电流大小的因素,利用有限元法定量计算了定子槽口宽度、气隙长度、定子斜槽、齿谐波绕组匝数、磁路饱和等电机设计参数对励磁电流大小的影响。仿真结果较好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得到了输出最大励磁功率下各个参数的最优值。将齿谐波绕组优化布置方案应用于齿谐波励磁的混合励磁发电机带整流负载中(功率因数为0.9),采用场路耦合时步有限元法对比分析了齿谐波绕组优化前后的发电机带整流负载的输出特性。结果表明齿谐波绕组优化布置可以使得发电机带不同大小整流负载时实现恒压输出。同时对发电机带整流负载在齿谐波励磁系统断开和接通两种情况下的线电压谐波分量进行了傅里叶分析,得到了线电压波形畸变的原因。针对齿谐波励磁的混合励磁发电机带整流负载时谐波含量增加对定子铁心损耗的影响,借助传统定子铁心损耗模型计算线电压谐波分量对定子铁心损耗的影响,同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三种情况下的定子铁心损耗。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计算方法准确性较高。建立了发电机样机测试平台,针对齿谐波励磁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测试,设计了两套齿谐波绕组五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并分别进行了样机空载实验和负载实验,得到了输出最大励磁功率时两套齿谐波绕组的最佳连接方式。对齿谐波绕组优化前的发电机带整流负载进行样机实验,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

郭磊[4](2020)在《船舶双馈轴带发电机独立运行控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船舶双馈轴带发电机能够充分利用主机剩余功率,提高主机燃油效率,且具有变换器容量小、转速运行范围较宽等优点,是船舶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独立运行状态的双馈轴带发电机受各类船舶负载的影响,其交流发电电压易产生幅值波动、不平衡和谐波畸变等问题,降低发电电能质量,削弱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另外,随着船舶直流电网的应用,研究双馈轴带的直流发电运行状态,提高双馈轴带的运行性能,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本文以独立运行的双馈轴带发电机为研究对象,对连接平衡负载、不平衡负载、非线性负载的交流发电状态和连接直流负载的直流发电状态的控制运行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第一,考虑独立运行双馈轴带交流发电机连接平衡负载的情况,针对转子侧变换器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矢量控制方法。设计改进的定向方法与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非奇异终端滑模转子电流控制器,以减小控制器对电机参数的依赖,增强对负载变化的鲁棒性,提高发电控制效果。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设计的控制器用于双馈轴带发电机的恒定电压输出能力和变速恒频性能进行了验证。第二,考虑不平衡负载对独立运行双馈轴带发电机输出电压的影响,设计改进型扩张状态观测器,同时对正序和负序分量进行估计,结合非奇异终端滑模设计直接电压控制器,用于转子侧变换器控制,简化控制器结构,改善电压动态控制性能。鉴于改进扩张状态观测器的优异估计能力,设计的控制器在转子电压中叠加特定的二倍频交流信号,以抑制负序定子电压,保证输出电压的平衡与稳定。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设计的控制器用于不平衡负载下双馈轴带发电系统的平衡电压发电性能进行分析,验证了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第三,考虑非线性负载在独立运行双馈轴带发电机的定子电压中引入谐波的影响,设计可同时估计直流量和六倍频交流量的增强型扩张状态观测器,结合超螺旋滑模设计改进的直接电压控制器,在转子电压中加入特定的六倍频交流信号,以抑制定子电压中的-5次和7次谐波,提高电压正弦度,改善发电电能质量,增强电压控制鲁棒性。通过仿真和实验对所设计的直接电压控制器用于线性和非线性负载下双馈轴带发电系统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第四,考虑双馈轴带发电机的定子端连接不可控整流器进行直流发电的独立运行情况,设计基于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超螺旋滑模直流电压控制器,改善直流电压的动态调节性能;进一步分析不可控整流器引入的谐波电流对双馈电机的影响,设计了转子电流交流给定计算模块和基于谐振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超螺旋滑模转子电流控制器,调节转子电流的谐波分量至最优状态,在保证直流电压控制稳定的同时,抑制定子电流与转子电流谐波,减小电机的六倍频转矩脉动和变换器开关损耗,改善双馈电机的运行特性。通过仿真和实验对设计的控制器用于独立运行双馈轴带直流发电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姜一帆[5](2020)在《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推进系统凭借操纵灵活、经济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被逐渐应用于现代化商船中,但是大功率用电设备以及大量电子元器件的使用导致了系统结构越来越复杂。其中,大功率设备的负荷变化会对电网造成冲击,电子元器件产生的谐波会干扰用电设备正常运行,复杂的系统结构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容易发生故障。因此,为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和控制性能,本文以电力推进船舶的电力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设备可靠性、电网谐波和典型扰动方面对电力系统稳定性展开研究。首先,搭建包括柴油同步发电机组模型、异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在内的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模型,并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柴油机调速器控制参数进行最优配置。针对速度传感器在恶劣工作环境中可靠性降低的问题,使用基于转子磁链的模型参考自适应转速辨识装置估测电机转速。为提高装置的转速辨识精度,提出使用单神经元PI控制器作为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的自适应机制,实现控制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仿真结果表明,使用单神经元PI控制器的无速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转速估测精度。为研究谐波对电力推进船舶的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建立谐波分析等效电网模型,使用快速傅里叶分析法对谐波电流进行分析。针对电力系统谐波含量过高导致系统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对多相整流技术和有源电力滤波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使用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装置对电网谐波进行抑制。仿真结果表明,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装置具有良好的谐波抑制效果,对提高系统在谐波影响下的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电力系统在大扰动下的动态响应过程和暂态稳定性能,根据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模型,进行负荷冲击、三相短路故障、发电机组跳闸故障三种典型扰动下的仿真试验,使用瞬时调速率、稳定时间、静态和动态电压调整率等稳定判据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搭建的电力系统在大扰动下能够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能。

尤一帆[6](2020)在《H桥级联式高压岸电电源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外船只到我国港口停泊作业,同时船舶采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的方式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船舶靠港期间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寻求港口节能减排方案成为各个码头的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船舶岸电技术应运而生。岸电电源分为低压岸电和高压岸电两类,但当低压岸电应用于大功率级船舶时,存在接线电缆数量多、接线距离长、接线过程复杂等问题,并且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国外高压大功率级船只成为航运事业的“主力军”,因此高压岸电电源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本文致力于6.6k V/60Hz的高压岸电系统研究。本文立足于高压岸电电源控制策略的研究,对高压岸电电源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及调制方式进行设计选型,针对离网工况和并网工况下的岸电逆变器分别设计不同的控制策略,从而将我国10k V/50Hz交流电制转换为国外船只6.6k V/60Hz电制。选择H桥级联的多电平变流器拓扑作为本文高压岸电的主电路结构,选择消除谐波性能更好的单极倍频载波移相调制作为高压岸电的调制策略。针对离网工况下的岸电电源,采用基于前馈解耦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通过对H桥级联多电平逆变器进行数学建模、坐标转换、前馈解耦以及调节器参数设计来实现为6.6k V/60Hz船舶提供良好电能质量的目的。针对并网工况下的岸电电源,在分析了影响船舶岸电无缝并网稳定性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岸电预同步控制器来抑制并网冲击电流,采用微网逆变器并网时采用的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技术来模拟柴油发电机输出特性,增强其刚性程度,弥补了传统下垂控制的岸电的不足,实现安全平稳的无缝并网过程。最后,在对船舶柴油发电机建模仿真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分别验证了离网和并网工况下岸电电源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搭建基于d SPACE的半实物小功率实验平台验证了离网工况下岸电电源控制策略的实用性,为今后高压岸电电源实现市场化提供理论支撑。

文力[7](2020)在《三级式同步电机发电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三级式同步电机是一种具有无刷结构的电励磁电机,其优点是可靠性高和维护成本低,在航空电源系统中广泛应用。由三级式同步电机构成的交流发电系统,可以通过调节励磁电流来达到调压目的。航空三级式同步电机的频率波动会对电压有效值的计算产生不利影响;其次交流发电系统作为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其动态性能很难得到保障。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开展了对三级式同步电机发电控制的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三级式同步电机的工作原理,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和电机有限元仿真以及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然后介绍了交流发电系统的发电控制原理,搭建了调压系统的模型。其次,针对频率波动对电压有效值计算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介绍了定频采样算法、过零点算法和准同步采样算法等三种有效值计算方法,并进行对比仿真,选取了误差最小的准同步有效值算法。由于准同步采样算法的延迟时间较长,又进行了半周期积分优化并且适当减少计算迭代次数。最后通过仿真证明,相比于定频采样算法,准同步采样算法的误差大大减小;相比于优化前的准同步采样算法,优化后的算法延迟时间缩短很多。再次,为了优化交流发电系统的动态性能,引入了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在系统中分别使用常规双环PID控制策略、模糊PID控制策略和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三种控制方法,进行暂态仿真,验证了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相比于前两者拥有更好的动态调节性能。最后,基于10k VA三级式同步发电机设计了一套数字调压控制器。介绍了其软硬件的设计流程,并使用此控制器对10k VA发电机进行了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准同步采样算法和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正确可行。

张浩泉[8](2019)在《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飞轮脉冲感应发电机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飞轮储能系统可以长时间、小功率从电网吸收能量,短时间、大功率为负载供电,因此可作为航母电磁弹射系统等需要脉冲功率的设备的供电装置,脉冲发电机则是这类飞轮储能系统的核心部件。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飞轮脉冲感应发电机(Flywheel Pules Induction Generator,FPIG),该电机沿轴向分布有两个定子,分别为控制定子与功率定子,当电机运行于发电状态时,可通过控制绕组对电机无功功率进行调节,而在电机转速降低时仍能保持输出端电压的稳定。本文建立了该种结构电机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其运行特性,同时提出了该种结构电机的设计方法,并制作了样机,对其进行实验研究。首先,提出了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基本结构,分析了FPIG运行的内部物理过程进,揭示了通过控制绕组调节FPIG无功维持功率绕组输出端电压稳定的运行原理。深入分析了各绕组的自感漏感系数、绕组间的互感漏感系数等参数,建立了系统在静止坐标系和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动态数学模型,为FPIG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打下了基础。其次,研究了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运行特性,提出了由控制绕组与励磁电容共同为电机提供运行所需无功功率的励磁控制策略。分析了电机运行时的电容建压原理,并对电容励磁时影响系统输出端电压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探究了励磁电容、转速、负载变化对系统端电压的影响规律。接着,利用等效电路图法分析了电机功率平衡关系。分析了系统各部分无功功率随转速的变化规律,为电机的电磁设计及励磁控制回路的设计打下了基础。然后,分析了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设计特点,探究了其在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该种结构电机的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并进行了电磁设计,包括基本尺寸的确定、定子槽型设计、控制绕组与功率绕组设计、转子与飞轮设计等。最后,给出了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励磁控制回路,提出了通过合理选择励磁电容值来降低控制绕组容量的优化方法,确定了系统在一定转速运行范围内控制绕组容量最小时的励磁电容值。设计了励磁电流调节单元,即利用电力电子开关器件在电机运行转速发生变化时实时改变励磁电容值。此外,进行了有限元仿真与实验研究,验证了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工作原理与特性分析的正确性。

范炜东[9](2019)在《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研究》文中指出微型燃气轮机作为一种稳定、环保、高效的动力装置,是目前实际应用比较广泛的分布式电源。微型燃气轮机转速较高,通常采用永磁同步发电机与其同轴运行,发出中频交流电。由于微型燃气轮机带动永磁同步发电机发出的中频交流电不能直接供负载使用,需要对发电机端输出的电能进行转换。基于以上需求,设计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将微型燃气轮机带动永磁同步发电机发出的中频交流电进行转换,产生能够满足负载运行需求的三相工频交流电,保证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及其所带负载稳定运行。本文设计的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主要由VIENNA整流器和三相桥式逆变器组成。VIENNA整流器主要是将永磁同步发电机输出的中频交流电转换成满足合适电压等级的直流电,为逆变器提供稳定的输入;逆变器主要是将VIENNA整流器提供的输入逆变产生满足负载要求的三相工频交流电。为了保证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本文所作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在第二章建立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的拓扑结构和数学模型,在第三章设计了VIENNA整流器和三相桥式逆变器的控制策略:通过对VIENNA整流器的输入电流在dq旋转坐标系下进行分解,以整流器输入三相电流在交轴上的分解量iq=0为控制目标,结合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保证VIENNA整流器工作在单位功率因数状态,在提供稳定直流输出的同时减小整流器的体积,提高功率密度;逆变器控制部分,在考虑线路阻抗对控制效果影响的前提下,对传统下垂控制进行改进,引入虚拟阻抗补偿环节,保证逆变器在不同的线路长度和接入方式下外部参数一致,降低了逆变器阻抗参数和线路阻抗参数对控制效果的影响;结合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保证逆变器输出的三相工频交流电电压幅值和频率稳定,不随负载变化产生较大波动,同时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二是针对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的功率输出不满足负载功率需求的问题,研究了逆变器并联运行中输出电压稳定性和功率平均分配的问题,以减小单台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功率器件的开关应力和系统体积,满足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即插即用的要求,提高单台分布式电源故障时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冗余供电能力。最后对上述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设计系统控制策略的可靠性;搭建了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实验平台,进一步通过实验对上述所提出的设计进行验证。

曹鑫巍[10](2019)在《岸电无缝接入与解列船舶电网相关问题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增长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有效推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航运业,普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船舶靠港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显着,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各港口国家的关注。在此背景下,船舶岸电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不仅能够使靠港船舶的污染物排放接近于零,还能够给港口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减小船舶靠港的电能损耗与成本投入。目前,港口岸电的换流系统可以为船舶提供幅值可调的50/60Hz双频交流电压,其中,针对低压岸电换流器的拓扑研究和稳态运行控制已经较为成熟。相比之下,高压岸电换流器的拓扑结构选择更加丰富,控制策略也更加复杂,相关的体系研究还未获得大规模成熟的商业实践,亟待完善。另外,为了避免船舶靠岸时供电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岸电平滑接入与解列船舶电网也一直是学界与业界重点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1)围绕低压岸电换流系统展开研究。针对传统低压岸电换流系统普遍采用的双PWM变换器“背靠背”结构,建立两电平电压源型PWM整流器(Voltage Source Rectifier,VSR)和电压源型PWM逆变器(Voltage Source Inverter,VSI)的详细数学模型,结合网侧、直流侧以及负载侧的性能要求,对网侧滤波器、直流侧电容以及负载侧滤波器等主电路参数进行设计。在dq坐标系中,采用PI控制器,实现电压外环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策略,进而实现受控电压/电流的快速跟踪和无静差控制,满足岸侧整流器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要求和负载侧输出电压的高电能质量要求。通过仿真对低压岸电换流器的拓扑和稳态运行情况下的控制策略进行了有效性验证。(2)围绕高压岸电换流系统展开研究。选取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作为换流拓扑,分析MMC的基本工作原理,建立MMC的等效数学模型,完成包括桥臂电感、滤波电感和子模块电容在内的主电路参数设计,并确定MMC整流侧与逆变侧的双闭环控制策略。通过对多种调制策略工作原理、谐波水平以及适用场合等的分析对比,选择子模块数较少时谐波水平较低的载波移相调制方法;同时,分别采用二倍频环流抑制策略和子模块电容电压排序算法实现MMC内部环流抑制和子模块电容电压平衡控制。通过仿真对基于MMC的高压岸电换流系统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了有效性验证。(3)围绕岸电无缝接入与解列船舶电网的平滑切换技术展开研究。分析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锁相环基本原理,基于锁相环的精确锁相,实现岸电换流器输出电压与船舶电网间的相位同步。以岸电,船舶柴油发电机和船舶负载构成的电能供需系统为分析对象,针对船舶靠港、离港时负载被迫断电的痛点,分析岸电和船舶柴油发电机短时并联运行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相电压参考值的负载转移算法,实现船舶负载电源在岸电与船舶发电机之间连续、平滑的切换。通过仿真对控制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4)搭建以DSP TMS320F28069M和PLECS RT BOX为核心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RT BOX用来实现硬件系统的半实物模拟,DSP用来实现半实物模型的实时采样与开关控制信号的产生,通过仿真平台对本文所提出的结构与控制策略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二、同步发电机整流负载时仿真结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步发电机整流负载时仿真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核电站棒电源继电保护系统的分析优化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2.1 国内外棒电源系统及其继电保护研究
        1.2.2 继电保护原理研究
        1.2.3 当前棒电源系统继电保护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棒电源继电保护系统总体方案
    2.1 棒电源系统工作原理
        2.1.1 棒电源系统功能和特点
        2.1.2 国产控制棒电源系统
    2.2 棒电源系统保护配置研究
        2.2.1 当前棒电源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情况
        2.2.1.1 发电机保护配置
        2.2.1.2 公共母线保护配置
        2.2.1.3 二次测量设备保护配置
        2.2.2 棒电源系统继电保护配置及出口方式
        2.2.3 棒电源系统继电保护保护配置图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棒电源机组发电机失磁故障研究
    3.1 棒电源机组发电机励磁系统
        3.1.1 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作用
        3.1.2 棒电源系统励磁方式
    3.2 发电机失磁阻抗测量动作判据
        3.2.1 失磁过程机端测量阻抗变化特性
        3.2.2 阻抗测量动作判据
    3.3 双机失磁故障电路模型
    3.4 棒电源系统仿真模型
        3.4.1 仿真模型参数
        3.4.2 仿真模型建立
    3.5 双机并列运行失磁故障动态响应仿真分析
        3.5.1 空载一台机突然全部失磁
        3.5.2 额定负载一台机突然全部失磁
        3.5.3 最大负载一台机突然全部失磁
        3.5.4 结论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棒电源系统失磁保护与过流保护研究
    4.1 失磁保护导纳测量动作判据
        4.1.1 发电机运行极限图
        4.1.2 导纳测量原理
        4.1.3 失磁保护导纳动作判据
        4.1.4 失磁保护整定计算
        4.1.5 失磁故障保护仿真
        4.1.6 棒电源系统失磁保护构成方式
    4.2 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器配合分析
        4.2.1 低励限制原理
        4.2.2 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配合分析
        4.2.3 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配合校验
    4.3 反时限过流保护研究
        4.3.1 反时限过流保护原理
        4.3.2 两相出口短路故障仿真
        4.3.2.1 空载出口两相短路
        4.3.2.2 额定负载出口两相短路
        4.3.2.3 最大负载出口两相短路
        4.3.2.4 结论
        4.3.3 三相出口短路故障仿真
        4.3.3.1 空载出口三相短路
        4.3.3.2 额定负载出口三相短路
        4.3.3.3 最大负载出口三相短路
        4.3.3.4 结论
    4.4 过流保护与失磁保护配合分析
        4.4.1 反时限过流保护整定计算
        4.4.2 反时限过流保护整定计算校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棒电源系统实验样机设计及实验分析
    5.1 棒电源系统实验样机设计
    5.2 仿真模型校核
        5.2.1 空载特性校核
        5.2.2 空载一台机突然全部失磁故障波形对比
        5.2.3 额定负载一台机突然全部失磁故障波形对比
        5.2.4 模型校核结论
    5.3 继电保护验证
        5.3.1 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器保护配合实验
        5.3.2 失磁保护与反时限过流保护配合实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成果

(2)T型三电平储能功率变流器装置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PCS拓扑结构
        1.2.2 PCS控制策略
    1.3 相关标准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T型三电平储能功率变流器建模
    2.1 T型三电平PCS工作原理
    2.2 T型三电平PCS数学模型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T型三电平储能功率变流器调制策略
    3.1 空间矢量调制策略原理
        3.1.1 三电平空间电压矢量及分类
        3.1.2 三电平SVPWM调制
    3.2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3.3 仿真验证
        3.3.1 SVPWM调制策略验证
        3.3.2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策略验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T型三电平储能功率变流器控制策略
    4.1 有功无功解耦控制
    4.2 并网多目标控制策略
        4.2.1 放电控制
        4.2.2 充电控制
        4.2.3 电能质量治理
        4.2.4 容量分配策略
    4.3 离网电压质量综合控制策略
        4.3.1 基波正序电压控制
        4.3.2 离网电压不平衡补偿与畸变抑制
    4.4 仿真验证
        4.4.1 并网多目标控制仿真
        4.4.2 离网电压质量综合控制策略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虚拟同步机控制策略
    5.1 虚拟同步发电机基本原理
    5.2 虚拟同步机输出阻抗
    5.3 VSG动态小信号模型
    5.4 功率环分析与参数设计
    5.5 考虑储能响应的VSG参数限制条件
    5.6 仿真结果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样机与实验
    6.1 样机设计与参数计算
        6.1.1 样机硬件结构
        6.1.2 主电路参数设计
    6.2 控制系统与通讯
        6.2.1 控制系统设计
        6.2.2 通信设计
    6.3 实验结果
        6.3.1 调制与开环实验
        6.3.2 并网实验
        6.3.3 离网实验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基于齿谐波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带整流负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研究现状
        1.2.2 谐波励磁同步发电机研究现状
        1.2.3 同步发电机带整流负载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设计参数对齿谐波励磁系统的励磁电流影响
    2.1 电机结构
    2.2 齿谐波电动势产生原理
    2.3 设计参数对励磁电流的影响分析
    2.4 不同设计参数下的仿真计算
        2.4.1 定子槽口宽度对励磁电流的影响
        2.4.2 气隙长度对励磁电流的影响
        2.4.3 定子斜槽对励磁电流的影响
        2.4.4 齿谐波绕组匝数对励磁电流的影响
        2.4.5 磁路饱和对励磁电流的影响
    2.5 小结
第3章 基于齿谐波的混合励磁发电机带整流负载特性分析
    3.1 基于齿谐波绕组优化布置的恒压输出原理
    3.2 发电机带整流负载的输出特性分析
        3.2.1 优化前输出特性分析
        3.2.2 优化后输出特性分析
        3.2.3 综合对比分析
    3.3 发电机带整 负载的线电压分析
        3.3.1 齿谐波励磁系统不工作
        3.3.2 齿谐波励磁系统工作
        3.3.3 电压波形畸变原因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混合励磁发电机带整流负载定子铁耗计算
    4.1 铁耗的计算方法
        4.1.1 铁耗的产生
        4.1.2 磁路法
        4.1.3 有限元法
    4.2 定子铁耗计算分析
        4.2.1 传统方法计算
        4.2.2 有限元法计算
    4.3 小结
第5章 基于齿谐波的混合励磁发电机样机实验
    5.1 发电机实验平台
    5.2 齿谐波励磁系统性能测试
        5.2.1 发电机空载运行
        5.2.2 发电机负载运行
    5.3 发电机带整流负载样机实验
    5.4 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船舶双馈轴带发电机独立运行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轴带发电系统
    1.3 双馈发电机及其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双馈发电机
        1.3.2 并网运行双馈发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3.3 独立运行双馈发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4 轴带发电机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双馈轴带发电机数学模型与实验平台
    2.1 DFIG数学模型
    2.2 双馈轴带交流发电系统
        2.2.1 不平衡负载下的DFIG数学模型
        2.2.2 非线性负载下的DFIG数学模型
    2.3 双馈轴带直流发电系统
    2.4 实验平台
        2.4.1 硬件设计
        2.4.2 软件设计
    2.5 本章小结
3 平衡负载下双馈轴带发电机的独立运行控制
    3.1 定子侧变换器控制
    3.2 转子侧变换器控制
        3.2.1 改进的强制定向方法
        3.2.2 转子电流控制器设计
    3.3 仿真验证
    3.4 实验验证
    3.5 本章小结
4 不平衡负载下的双馈轴带发电机独立运行控制
    4.1 模型分析
    4.2 针对不平衡负载的直接电压控制器设计
    4.3 仿真验证
    4.4 实验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非线性负载下的双馈轴带发电机独立运行控制
    5.1 模型分析
    5.2 针对非线性负载的直接电压控制器设计
        5.2.1 超螺旋滑模电压控制器设计
        5.2.2 基于增强型ESO的超螺旋滑模电压控制器设计
    5.3 仿真验证
    5.4 实验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双馈轴带发电机直流发电独立运行控制
    6.1 模型分析
    6.2 直流发电运行控制器设计
        6.2.1 直流电压控制器设计
        6.2.2 转子电流交流给定计算
        6.2.3 转子电流控制器设计
    6.3 仿真验证
    6.4 实验验证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5)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结构及稳定性概述
        1.2.1 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结构
        1.2.2 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稳定性特点
        1.2.3 影响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1.3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船舶柴油发电机组建模与仿真
    2.1 同步发电机及励磁系统
        2.1.1 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2.1.2 励磁系统数学模型
        2.1.3 发电机及励磁系统仿真模型
    2.2 柴油机及调速系统
        2.2.1 柴油机动力学模型
        2.2.2 调速系统数学模型
        2.2.3 柴油机及其调速系统仿真模型
    2.3 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调速器控制参数
        2.3.1 船舶电力系统仿真模型
        2.3.2 粒子群优化算法对调速器控制参数的优化
    2.4 本章小结
3 船舶推进电机及矢量控制系统建模与仿真研究
    3.1 异步电机及矢量控制系统
        3.1.1 异步电机数学模型
        3.1.2 异步电机矢量控制原理
        3.1.3 矢量控制系统仿真模型验证
    3.2 基于单神经元PI的异步电机无速度传感技术研究
        3.2.1 模型参考自适应系统基本原理
        3.2.2 基于转子磁链的MRAS转速辨识方法
        3.2.3 单神经元PI控制器在MRAS中的应用
        3.2.4 基于MRAS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系统仿真验证
    3.3 本章小结
4 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的谐波分析与抑制方法研究
    4.1 谐波抑制方法综述
    4.2 系统等效电网模型的建立与谐波分析
    4.3 基于SAPF的谐波抑制方法研究
        4.3.1 SAPF结构组成和原理
        4.3.2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数学模型
        4.3.3 基于i_p-i_q的谐波电流的检测方法
        4.3.4 电流跟踪控制方式
        4.3.5 直流电压调节器原理
    4.4 基于SAPF装置的谐波抑制方法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典型扰动下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仿真分析
    5.1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能评价指标
    5.2 典型扰动下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仿真分析
        5.2.1 负荷冲击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分析
        5.2.2 短路故障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分析
        5.2.3 发电机组跳闸故障下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性仿真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6)H桥级联式高压岸电电源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岸电技术应用与研究现状
        1.2.1 岸电技术应用
        1.2.2 岸电技术方案对比与分析
        1.2.3 岸电关键技术问题
        1.2.4 高压岸电逆变器拓扑结构
        1.2.5 高压岸电逆变器控制技术
        1.2.6 高压岸电并网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
        1.3.1 课题来源与作者承担的科研任务
        1.3.2 课题的研究重点与难点
        1.3.3 课题的研究意义
    1.4 本文主要工作以及内容安排
2 高压岸电系统主电路结构及参数设计
    2.1 级联式多电平高压岸电系统基本结构
        2.1.1 输入侧
        2.1.2 功率变换环节
        2.1.3 输出侧
        2.1.4 控制电路
    2.2 靠港后船舶电力系统负荷分析
        2.2.1 靠港后船舶功率因数
        2.2.2 靠港后船舶负荷变化特性
    2.3 高压岸电系统电气性能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高压岸电电源建模与控制系统设计
    3.1 级联多电平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3.1.1 功率变换基本单元数学模型
        3.1.2 三相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3.1.3 dq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3.2 基于前馈解耦的双闭环控制策略参数设计
        3.2.1 岸电逆变器数学模型的前馈解耦
        3.2.2 电流内环参数设计
        3.2.3 电压外环参数设计
    3.3 调制策略
    3.4 岸电电源系统仿真验证
        3.4.1 岸电电源系统稳态响应
        3.4.2 岸电电源系统动态响应
    3.5 本章小结
4 并网影响因素分析及船舶电源建模
    4.1 船舶岸电无缝并网过程
    4.2 船舶岸电并网条件分析
        4.2.1 船舶岸电并网条件
        4.2.2 并网条件分析
    4.3 负载转移
        4.3.1 下垂控制基本原理
        4.3.2 负载转移过程
        4.3.3 负荷转移过程稳定性因素分析
    4.4 船舶柴油发电机系统数学建模
        4.4.1 柴油机及其调速系统模型
        4.4.2 励磁系统模型
        4.4.3 仿真验证
    4.5 本章小结
5 并网控制策略设计与实现
    5.1 传统的岸电下垂控制
        5.1.1 下垂系数设计
        5.1.2 下垂系数稳定性分析
    5.2 岸电预同步控制器设计
        5.2.1 锁相环设计
        5.2.2 并网预同步控制单元设计
    5.3 改进的岸电下垂控制
        5.3.1 VSG数学建模
        5.3.2 VSG并联同步发电机同步过程分析
    5.4 船舶岸电并联系统仿真验证
        5.4.1 岸电并网过程仿真分析
        5.4.2 负荷波动下岸电性能仿真验证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验证
    6.1 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搭建
    6.2 实验波形及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7)三级式同步电机发电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飞机电源系统概述
    1.2 三级式同步电机及调压控制器的发展与现状
        1.2.1 数字调压器的研究现状
        1.2.2 GCU有效值算法的研究现状
        1.2.3 交流发电系统调压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三级式交流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建模
    2.1 引言
    2.2 三级式同步发电机建模
        2.2.1 主发电机模型搭建
        2.2.2 主励磁机模型搭建
    2.3 交流发电系统调压原理及建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频率对有效值计算影响的研究
    3.1 引言
    3.2 几种有效值算法的介绍
        3.2.1 定频采样算法
        3.2.2 过零点算法
        3.2.3 准同步采样算法
    3.3 频率波动情况下几种有效值算法的仿真比较
    3.4 准同步采样算法的动态性能优化
    3.5 被测电压谐波分量对有效值检测结果的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算法的研究
    4.1 引言
    4.2 模糊PID控制的模型仿真
    4.3 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的模型仿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发电机控制器硬软件设计
    5.1 引言
    5.2 系统硬件设计
        5.2.1 励磁回路电路
        5.2.2 电源电路
        5.2.3 采样调理电路
        5.2.4 DSP和外围电路
    5.3 系统软件设计
        5.3.1 DSP主程序设计
        5.3.2 AD转换程序设计
        5.3.3 有效值算法程序设计
        5.3.4 变论域模糊PID程序设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级式同步电机调压系统的实验研究
    6.1 引言
    6.2 系统测试平台
    6.3 有效值算法实验结果与分析
    6.4 调压环节实验结果与分析
        6.4.1 内环PI参数整定实验
        6.4.2 外环PID参数整定实验
        6.4.3 变论域模糊PID控制策略调压实验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8)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飞轮脉冲感应发电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在该方向上的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解析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数学模型建立
    2.1 引言
    2.2 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3 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建立
        2.3.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3.2 归算到功率绕组侧的数学模型
        2.3.3 同步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特性分析
    3.1 引言
    3.2 励磁电容建压原理分析
    3.3 输出端电压的影响因素
        3.3.1 励磁电容对输出端电压的影响
        3.3.2 转速对输出端电压的影响
        3.3.3 负载对输出端电压的影响
    3.4 功率平衡关系分析
    3.5 无功功率的变化规律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电磁设计
    4.1 引言
    4.2 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电磁设计特点
    4.3 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电磁设计
        4.3.1 技术要求
        4.3.2 主要结构参数的确定
        4.3.3 基本尺寸的确定
        4.3.4 定子冲片设计
        4.3.5 转子与飞轮设计
        4.3.6 绕组设计
        4.3.7 仿真验证
    4.4 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电磁设计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FPIG的励磁控制设计
    5.1 引言
    5.2 励磁电容的优化原则
    5.3 励磁电流调节单元的设计分析
        5.3.1 基于开关电容的励磁电流调节单元
        5.3.2 基于开关电感的励磁电流调节单元
    5.4 控制特性及输出特性分析
    5.5 样机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9)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整流器研究现状
        1.2.1 整流器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1.2.2 VIENNA整流器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逆变器研究现状
        1.3.1 逆变器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1.3.2 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4 逆变器并联控制策略的研究现状
        1.4.1 有互连线的并联控制策略
        1.4.2 无互连线的并联控制策略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数学模型
    2.1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拓扑结构
    2.2 微型燃气轮机的数学模型
    2.3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2.4 VIENNA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2.4.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VIENNA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2.4.2 dq旋转坐标系下VIENNA整流器的数学模型
    2.5 三相桥式逆变器电路数学模型
        2.5.1 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5.2 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2.6 逆变器并联运行的数学模型
    2.7 本章小结
3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控制策略
    3.1 VIENNA整流器的控制策略
    3.2 三相逆变器的控制策略
    3.3 逆变器并联的控制策略
        3.3.1 传统下垂控制策略
        3.3.2 改进下垂控制策略
        3.3.3 下垂控制参数计算
    3.4 本章小结
4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仿真
    4.1 系数仿真参数
    4.2 VIENNA整流器的输出仿真
    4.3 单台逆变器输出仿真
        4.3.1 逆变器的空载仿真
        4.3.2 单台逆变器带阻性负载仿真
        4.3.3 单台逆变器带阻感性负载仿真
    4.4 逆变器并联仿真
    4.5 本章小结
5 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实验平台的设计
    5.1 硬件设计功能需求
    5.2 主要功率器件选型
        5.2.1 VIENNA整流器升压电感选取
        5.2.2 VIENNA整流器输出电容选取
        5.2.3 功率开关管的选取
        5.2.4 滤波器参数设计
    5.3 模块化硬件设计
        5.3.1 电源电路
        5.3.2 DSP最小系统
        5.3.3 电压电流采样电路
        5.3.4 VIENNA整流器主电路
        5.3.5 VIENNA整流器驱动电路
        5.3.6 逆变器主电路
        5.3.7 逆变器驱动电路
    5.4 模块化软件设计
        5.4.1 系统软件设计总体结构
        5.4.2 系统主程序设计
        5.4.3 AD采样程序设计
        5.4.4 VIENNA整流器控制程序设计
        5.4.5 改进下垂控制程序设计
        5.4.6 PI控制程序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实验验证与分析
    6.1 实验平合搭建
    6.2 空载性能实验
    6.3 负载性能实验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后续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岸电无缝接入与解列船舶电网相关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岸电研究与应用现状
        1.2.1 船舶岸电技术应用现状
        1.2.2 船舶岸电技术标准
        1.2.3 岸电相关技术综述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二章 低压岸电换流系统建模与控制系统设计
    2.1 引言
    2.2 低压岸电换流器的拓扑结构
    2.3 三相VSR的建模及控制系统设计
        2.3.1 三相VSR数学模型
        2.3.2 三相VSR控制策略
    2.4 三相VSI的建模及控制系统设计
        2.4.1 三相VSI数学模型
        2.4.2 三相VSI控制策略
    2.5 仿真分析
        2.5.1 主电路参数设计
        2.5.2 控制参数设计
        2.5.3 仿真算例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压岸电换流系统建模与控制系统设计
    3.1 引言
    3.2 高压岸电换流器的拓扑结构
    3.3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电路结构与数学建模
        3.3.1 MMC拓扑结构和基本原理
        3.3.2 MMC数学模型
    3.4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调制策略
        3.4.1 最近电平逼近调制
        3.4.2 改进的载波移相调制
        3.4.3 MMC环流抑制策略
    3.5 仿真算例
        3.5.1 主电路参数设计
        3.5.2 仿真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岸电无缝接入与解列船舶电网控制算法
    4.1 引言
    4.2 基于同步旋转坐标系的锁相环设计
    4.3 负载转移算法原理
    4.4 仿真算例
        4.4.1 低压岸电无缝接入/解列船舶电网
        4.4.2 高压岸电无缝接入/解列船舶电网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半实物仿真平台搭建与实验结果
    5.1 引言
    5.2 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搭建
        5.2.1 半实物仿真介绍
        5.2.2 本文采用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
    5.3 实验结果分析
        5.3.1 低压岸电换流系统实验分析
        5.3.2 高压岸电换流系统实验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研究工作总结
    6.2 对后续工作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同步发电机整流负载时仿真结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核电站棒电源继电保护系统的分析优化及研究[D]. 刘金豆.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2021(01)
  • [2]T型三电平储能功率变流器装置研制[D]. 吴杰伟. 北方工业大学, 2020(02)
  • [3]基于齿谐波的混合励磁同步发电机带整流负载分析[D]. 钟世桦. 南昌大学, 2020(01)
  • [4]船舶双馈轴带发电机独立运行控制研究[D]. 郭磊.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5)
  • [5]电力推进船舶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 姜一帆.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6]H桥级联式高压岸电电源控制策略研究[D]. 尤一帆.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7]三级式同步电机发电控制的研究[D]. 文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8]级联式笼型转子绕组飞轮脉冲感应发电机的研究[D]. 张浩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9]微型燃气轮机发电系统用变流器研究[D]. 范炜东. 西安科技大学, 2019(01)
  • [10]岸电无缝接入与解列船舶电网相关问题的研究[D]. 曹鑫巍. 东南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带整流负载的同步发电机仿真结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