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

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

一、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宋凯军[1](2016)在《济南市2005-2015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监测分析》文中认为背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的改变,全球范围内出现“百日咳再现”现象。百日咳疾病本身特点、疫苗抗体衰减、医务人员重视、实验室手段的提高等都有可能是百日咳再现的原因。2014~2015年间济南市百日咳疫情呈高发态势,但是否出现“百日咳再现”及疫情高发原因未知。目的分析济南市百日咳疫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掌握济南市医疗机构百日咳诊断标准的执行和实验室诊断方法使用现状,从一定程度上研判济南市疫情,解释疫情高发原因,为提升临床诊断百日咳病例诊断水平和报告疫情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12007、SPSS20.0、Arcgis10.2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济南市2005-2015年百日咳病例个案信息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通过对医疗卫生机构百日咳诊断标准及实验室技术情况的进行调查访谈,获取数据并分析。病例分布差异用χ2检验、Kruskal-Wallis检验(K-W test)分析,以a=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2005-2015年百日咳平均发病率为0.96/10万。2014-2015年出现发病高峰,发病率分别为2.98/10万和4.70/10万。季节上夏秋季高发。2.地区分布上,2005-2011年间城区发病率小于郊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2-2015年间城区发病率高于郊县,但仅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2014年城区与郊县发病率分别为3.57/10万和2.28/10万,2015年城区与郊县发病率分别为4.88/10万和4.47/10万。2014-2015年郊县病例上升幅度大于城区。3.职业分布上,2005-2015年间百日咳病例中散居儿童比例从100%下降到71.30%,幼托儿童比例从0%上升到14.80%,学生比例从0%上升到9.37%。职业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年龄分布上,≤6岁的百日咳病例比例从2007-2010年的100%下降到2015年的88.52%,<1岁病例从2010年的86.21%下降到41.09%,青少年(7-25岁)病例比例从2010年的0%上升到2015年的7.25%。2014-2015年间还出现了成人病例(≥26岁)。病例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和成人发病率逐年上升,各年龄组发病率中最高为<1岁和1岁组,其中最高为2015年(199.8/10万、85.8/10万),最低为2005-2009年均值(3.1/10万、0.3/10万)。5.在本研究所调查的49家医疗机构中,有39家(79.59%)开展了百日咳临床诊断,其中二级机构占61.54%,三级机构占38.46%。在开展百日咳临床诊断的医疗机构39名医务人员中,百日咳诊断标准中的典型症状选择正确率分别为阵发性痉咳100%、持续咳嗽≥2周94.87%、鸡鸣声87.18%;非典型症状分别为青紫30.77%、心动过缓20.51%、窒息20.51%、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15.38%;执行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诊断标准的正确率为35.90%。实验室确诊病例比例由2010年的3.45%上升到2014年的56.88%和2015年的79.46%:排除实验室确诊病例后,2014~2015年疫情依然高发。结论济南市2014-2015年百日咳疫情高发伴随着病例由儿童向青少年和成人迁移的流行病学特征改变和发病率的升高,与欧美“百日咳再现”现象相似。济南市医疗机构百日咳诊断标准执行正确率低,实验室确诊能力不足。实验室诊断技术的采用不能完全解释疫情高发的原因,百日咳疫情仍有可能被低估,应密切注意百日咳发病趋势,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需进一步研究疫情高发的原因,及时调整免疫策略。

崔梅[2](2014)在《残疾儿童家庭困境与家庭政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残疾儿童是特殊的弱势群体,比一般的人更需要帮助。从我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大多数残疾儿童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家庭中,家庭承担着孩子的照顾和康复等一系列事务。对残疾儿童的家庭给予帮助,修复家庭破损的功能,其实就是在帮助残疾儿童。对残疾儿童家庭困境和家庭政策的研究,能够更好地支持家庭,帮助残疾儿童家庭早日走出困境。本文主要通过访谈法和文献法获得研究资料,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处理分析。我国家庭政策的不完善是造成残疾儿童家庭困境的原因之一。家庭补贴不足无法缓解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压力,社区照顾与家庭服务缺失无法减轻家庭成员身心压力,康复教育政策落实不到位加大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难度。我国残疾儿童家庭面临着经济困境、照顾者的困境、残疾儿童康复困境和教育困境。首先,残疾儿童家庭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高昂的康复费用支出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无力承担,很多家庭还不得不向亲戚朋友借款,一些残疾儿童照顾者直接选择辞去工作专心照顾孩子,使得家庭收入下降。其次,残疾儿童家庭照顾者身心疲惫。残疾儿童照顾者感觉到十分的沮丧与痛苦,他们的社会交往圈逐渐萎缩,将自己禁锢在了孩子的周围。最后,家庭照顾者对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无所适从。一些残疾儿童照顾者对康复的内容以及康复机构的安排不了解。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难以适应,进入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名额有限。最后,本文通过对国外和港台家庭政策中儿童福利和家庭政策法规、残疾儿童津贴、父母的工作福利、社区照顾与家庭服务方面的梳理,提出探索完善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政策的建议。

井珊珊[3](2013)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随着社会老龄化、经济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加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慢病的发生发展呈现发病率高、年轻化等特点,慢病已经成为中国的头号健康威胁。慢病死亡占到我国总死亡构成的85%以上,大大影响了居民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社会的经济、医疗负担。面对慢病带来的巨大危害,慢病防控工作在国内和国际上得到充分的重视,慢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也成为国内外慢病防控管理机构和学术界非常关注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慢病防控技术和措施的理论和政策。尽管政府的重视和多年的经验为我国慢病防控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但缺乏多部门合作机制和宏观政策突破,慢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多以项目或试点方式进行有计划的探索性研究。由于期限较短,易失去项目的可持续性,导致一些行之有效的慢病防控技术措施难以继续实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的慢病防治工作,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服务机构多提供与医疗收费有关的服务项目,较少提供或不提供与医疗收费无关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致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慢病防控工作处于停滞状态,有效的人群防治技术措施也无法有序展开。国内外多年慢病防治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有效干预的措施和经验,充分证明了有效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或延缓慢病发病或使疾病逆转,无论在群体水平还是个体水平,危险因素的控制和减少均能够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改善效果。但是,慢病防控是卫生系统的一项长期工作,将逐步融入到日常社区卫生服务中,针对不同人群实施的慢病防控技术如何成为系统性可操作的关键技术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少。大多数研究只是针对特定的人群和地区进行若干措施的干预,很少对慢病防控技术进行推广的可操作性进行研究,缺少对技术和措施的合理性、可操控性和可管理性的研究和分析,造成了在这些措施在推广过程中缺乏理论指导,从而浪费人力物力,效率低下。此外,缺少对慢病防控技术和措施的综合和系统性分析和研究,在慢病控制技术实施和推广中不能做到各项措施相互配合和协调,不能很好的对慢病进行系统性的控制和预防以及合理的资源配置,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面对慢病的严峻挑战和威胁,加强对慢病防控技术的优化和制度安排已是当务之急。因此,如何科学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形成卫生技术部门和社区慢病防治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技术评估规范慢病防治技术,建立有效的慢病预防控制机制,从而提高政府、人群对慢病危害和防治的重视和资源支持,提高慢病防治的能力和慢病控制效果,是当前慢病防控工作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是:(1)对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的内涵及其外延进行界定;(2)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筛选与应用;(3)慢病防控策略的科学与规范。研究目的本研究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探讨慢病的危害及慢病防控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利用科学方法筛选慢病防控的关键技术,并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具体目的:1.构建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的理论模型;2.建立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指标体系,并筛选出适用于基层慢病防控的关键技术;3.提出慢病防控技术应用的系统策略,通过规范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导向慢病控制“早防早治”的经济有效模式,有效地提高卫生资源的合理应用,同时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研究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定量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内容包括济南市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项目2009年的现场调查数据、山东省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技术开展情况调查以及慢病防控技术需求调查。定性资料主要包括德尔菲专家咨询和专题小组讨论。本研究的人群调查以济南市的章丘、长清和平阴为样本县,按经济状况每个县随机抽取3个乡镇,按照同样方法每个乡镇抽取6个村,每村抽取20户农村居民,共抽取984户农村家庭的3458人作为调查样本。另外,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在山东省抽取济南、青岛、潍坊、临沂、济宁和菏泽6市,每个市抽取3个区,每个区抽取2-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最终抽取59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率分析以及慢病防控技术需求调查的分析样本。本研究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已有的文献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全面掌握慢病防控全流程中所涉及的技术,建立慢病防控技术体系,为关键技术筛选提供原始的初筛待选技术清单,服务于关键技术筛选的框架设计;通过专题小组讨论对关键技术筛选的原则、评价指标等关键问题进行多次集中讨论并最终确定评价指标;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TOPSIS综合评价法对关键技术进行筛选和排序,并辅助以直接评分法进行检验;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研究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的效率及效率低下的原因和改进方向。研究结果(1)样本地区慢病控制体系基本情况:济南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均设置了慢病科,但是有的区县没有专职从事慢病防控的工作人员。济南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用于慢病防控的工作经费差别较大,市中区、天桥区和历城区在2011年均没有慢病防控工作经费,平阴县疾控在2011年的慢病防控工作经费仅占全年总业务经费的4%,而槐荫区则达到了25.5%。济南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慢病防控活动,如2011年“创建无烟城市,推动控烟立法”项目得到国际防痨和肺部疾病联合会同意;2012年开展慢病基线调查、无烟环境促进项目基线调查;在槐荫区、天桥区、章丘市开展减盐防控高血压人群干预试点工作;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召开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启动暨肿瘤与死因监测培训会。明确了2015年济南市慢病防控工作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如2013年市、县两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治科所的专业人员占疾控机构专业人员的比例要达5%以上,死因登记报告率要达到600/10万以上等。(2)居民慢病危害及防治分析结果:慢病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所在县区、是否饮酒、是否加入新农合、是否接受过新农合的免费体检以及炊事能源是否为清洁能源是影响样本人群慢病患病率的显着因素。慢病患病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所在县区以及是否饮酒是影响慢病患病概率的显着因素,其中年龄对慢病的患病影响较大,较高的文化程度和收入因素是慢病患病概率的保护因素。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是否加入新农合、是否接受过新农合的免费体检以及炊事能源是否清洁能源等因素对农村居民的慢病患病概率没有显着影响。农村慢病患者治疗率与治疗费用分析结果:治疗费用影响着农村慢病患者治疗率,在各级慢病治疗机构中,村卫生室治疗的费用最低,其次是药店购药费用,再次乡镇卫生院的治疗费用,最高的是县级及以上级医院的治疗费用。慢病病例治疗率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自感健康状况、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以及系统疾病的种类是影响慢病治疗率的显着因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县区、是否吸烟、是否饮酒以及是否加入新农合对慢病病例的治疗率无显着影响;慢病病例治疗费用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所在县区、自感健康状况、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以及系统疾病种类是影响慢病治疗费用的显着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以及是否加入新农合对慢病治疗费用无显着影响。慢病病例治疗率及治疗费用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感健康状况、最近医疗机构的距离是否在200米以内以及系统疾病种类是影响慢病治疗率的显着因素,所在县区、自感健康状况以及系统疾病的种类是影响慢病治疗费用的显着因素。(3)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通过文献复习建立慢病防控技术体系,该体系按照慢病防控技术针对的不同人群,分为一级技术、二级技术和三级技术。其中一级技术包括针对全人群的慢病防控技术措施、针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和管理技术措施和针对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技术措施。二级技术包括健教措施、行为干预措施、医疗卫生服务措施等8类,三级技术共33类。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慢病可控危险因素的,基于慢病防控生命周期的,基于技术层级和技术范畴的四维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模型,将慢病可控危险因素的类型与慢病防控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以慢病可控危险因素类型为一级指标,慢病防控生命周期为二级指标,生命周期中各阶段所涉及的技术环节为三级指标。慢病可控危险因素分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膳食不合理、缺乏身体活动、不良嗜好(如吸烟、饮酒)7大类,选取依据危险因素发生概率、危险因素危害性、危险因素防控能力提高迫切性3个方面综合指标确定危险因素的权重;运用防控环节的关键性和防控环节的有效性作为慢病防控生命周期中各项技术筛选的评价指标。利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TOPSIS分析法对慢病防控技术首先按照慢病可控危险因素分类进行评价和排序,并筛选出7大类危险因素的50项关键技术,然后最终确定对慢病防控具有至关重要意义的15项关键技术。(4)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技术应用效率评价: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在岗卫生技术人员数、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财政拨款经费和慢病防控相关设备配备种类数作为投入指标,选取参加慢病防控技术培训班人次数、开展慢病防控现场技术指导次数、发放慢病防控宣传资料册数、45岁以上血糖监测人次数、高血压患者建档人数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建档人数作为产出指标,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的平均效率得分较低,为0.73;通过效率的提高可以多为374个糖尿病高危个体建立健康档案;慢病防控技术培训人次需增加35%,现场技术指导次数需增加33%,慢病防控宣传册需增加29%,血糖监测人次需增加41%,高血压患者建档人数需增加31%。慢病防控技术应用的系统策略(1)强化慢病控制的机制建设,包括发挥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作用,发挥信息化建设制度的作用,建立高危人群的定期体检制度,建立慢病控制的社区管理评价制度。(2)重视慢病控制技术效率措施的导向作用,包括慢病控制工作理念的调整,慢病控制工作重点的调整和慢病控制工作投入的调整。(3)建立慢病防控技术措施的创新机制,包括建立发挥居民主动控制慢病危害因素的机制,建立家庭责任医生慢病控制效率的责任机制。

任艳艳[4](2008)在《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人群健康和卫生服务影响的预测与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自1997年香港发生首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以来,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威胁在不断增大,世界各国卫生部门也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流感大流行前的准备工作。本次研究从普通居民、医务工作者流感知识的知晓情况、山东省各级CDC的人员、物资应对现状、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人群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影响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山东省对新一轮流感大流行的应对现状以及相关薄弱环节。【方法】1.普通居民流感知晓情况调查:该项调查分为城市社区居民调查和农村居民调查两部分,其中城市社区居民的调查对象为济南市泉城广场、泉城公园、章丘市百脉泉广场等休闲场所的城市居民,进行随机拦截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主要选择在双休日;农村居民的调查,选择了章丘市万辛庄、马芦庄为调查地点,进行随机入户问卷调查。2.医务工作者认知状况调查:调查医院的选择:选择了山东省11个市最高医疗水平的综合性医院——人民医院,在每个市随机抽取部分县级人民医院共计14家县级人民医院。调查对象的选择:对调查医院的传染、儿科、发热门诊、呼吸内科等呼吸道疾病相关科室的医生、护士进行问卷调查。3.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大流行应对能力调查:选择了山东省17地市的17家市级CDC,将每个市所属的区县级CDC按照经济现状好差分为两层,每层随机抽取1~2家CDC,对被调查单位的人员、物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4.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人群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影响:查阅山东省信息数据统计中心和相关卫生统计年鉴收集山东省人口数据、卫生资源数据和山东省经济数据,利用FLUID 2.0预测新的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人群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利用FLUSURGE 2.0分析新的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卫生服务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1.普通居民流感知识知晓情况1.1流感知识:接近30%的居民不能正确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倾向于混淆流感和普通感冒;仅有15.77%的居民能够正确回答北方地区流感流行的高发季节;在流感的症状中,知晓率最高的是发烧、头痛,知晓率均大于70%,其次是咽痛、全身乏力,其他症状的知晓率均低于50%。1.2流感疫苗、知晓途径:30%的居民不知道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认知程度较低;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为21.53%,不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主要是认为没有必要接种,其次是流感疫苗价格太贵;居民获得流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和报纸。2.医务工作者流感知识知晓情况2.1流感知识:95.85%的医务工作者能正确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越能正确区分流感与普通感冒;仅有37.38%的医务工作者能够正确回答北方地区流感流行的高发季节;在流感的症状中,除皮疹以外的各项症状的知晓率都在80%以上。2.2流感疫苗、知晓途径:6.16%的医务工作者不知道流感疫苗,流感疫苗的认知程度较高;在流感疫苗接种禁忌人群中,严重过敏体质者知晓率最高,知晓率最低的12岁以下的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在流感疫苗接种重点人群中,知晓率最高的是学龄前儿童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知晓率最低的是政府机关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医务工作者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为30.59%,不接种流感疫苗的原因主要是认为流感是小毛病,得了也没有关系,其次是对流感疫苗的安全性不放心;获得流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院外/院内培训,其次是电视、广播和报纸。2.3应对能力:每位医务工作者平均每天最大流感门诊量是36人,61.98%接受过突发事件、暴发疫情处理培训,41.06%参与过突发疫情处理。3.山东省各级CDC人员、物资应对现状3.1人员配备:在单位人员学历水平上,县级CDC工作人员学历水平偏低,一个单位平均0.3个研究生,市级CDC平均7.0个研究生;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病毒检验人员:市级CDC平均4.4个,县级CDC平均2.6个。3.2人员培训、流感应急预案:大部分CDC在过去的三年里都举行/参加过流感大流行应急处理方面的人员培训;65%的CDC具备流感应急预案,82.9%曾印发至相关部门学习,仅有14.7%曾经修订。3.3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情况:在所列出的流感病毒检测实验所需14项仪器设备中,市级CDC几乎各项设备的配备均数和配备比例都明显高于县级CDC;市级CDC的各项仪器配备中,CO2培养箱、普通PCR、荧光定量PCR、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冷冻离心机、液氮罐等仪器设备平均一个单位不到一台;38个县级CDC中,除以上仪器设备以外,生物安全柜、倒置显微镜等仪器设备也是一个单位平均不到一台,其中,冷冻离心机、凝胶成像系统的均数为0。3.4实验室流感病毒检验能力:综合实验室仪器设备、技术人员配备情况两项因素,除了最普通的采集标本,其他7项流感病毒检测实验,县级CDC几乎都不具备开展实验的能力,而市级CDC能够开展各项实验的比例也不高;绝大部分县级CDC都没有掌握相关实验技术的实验人员。4.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人群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影响4.1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人群健康的影响:如果暴发强度类似1968年的流感大流行,山东省将会有36,993~86,316个流感死亡病例,172,224~401,857个流感住院病例,7,357,448~17,167,380个流感门诊病例:如果暴发强度类似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在新的流感大流行中,山东省将会有304,066~709,488个流感死亡病例,1,415,663~3,303,214个流感住院病例,6,549,439~15,282,018个流感门诊病例。在流感死亡病例中,绝大多数是流感高危人群,占84%,大部分的死亡病例年龄在15~64之间,其次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流感住院病例中,26%来自流感高危人群,绝大多数住院病例年龄在15~64之间,占住院病例的74%;在流感门诊病例中,高危人群仅占16%,65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流感门诊病例的10%。4.2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卫生服务的影响:在两种强度的流感大流行中,入院流感病人均在第4、5周达到高峰,分别达到62,738和448,293人;住院流感病人在第5周达到高峰,1968-类型的大流行在第5周时流感病人的病床占用比例为31%,1918-类型的大流行在第3~7周流感病人的病床需求量均远远超过了目前山东省病房的接纳容量;需要加护病房、呼吸机的流感病人同样在第5周达到高峰,但是因目前山东省尚缺乏呼吸机和加护病房的统计数据,加护病房和呼吸机的具体占用比例尚无法分析;流感死亡病例和在医院死亡的流感病例在第6周达到高峰,分别达到11,714和96,288。【结论】通过对研究结果的分析,发现社区居民流感、流感疫苗的认知程度均较低,流感知识的普及存在较大的社会需求;相对而言,医务工作者对流感的认识较为全面,但仍有部分知识欠缺;社区居民、医务工作者均普遍存在对流感的轻视心理;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人员、物资配备较为薄弱,人员业务素质、实验室检测能力亟需提高;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将会给山东省人群健康带来巨大的危害,将会造成相当多的流感死亡病例和住院病例,而高达84%的流感死亡病例来自仅占15%的流感高危人群;山东省病床等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如果暴发强度如1918的流感大流行,目前的病床远远不能满足流感病人的需求。政策建议:一是开展全民流感防治、流感疫苗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流感、流感疫苗的认知水平和疫苗接种率,对流感高危人群进行知识宣传和疫苗接种更为迫切;二是政府应加大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加大疾病预防控制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实验室仪器设备投入力度,合理配置临床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应对大流感的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医疗卫生人员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四是完善山东省卫生资源统计数据,为应对大流感应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成昌慧[5](2008)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方公平性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公平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保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覆盖全体农民和参合农民(即需方)得到公平有效的新农合制度保障是政府在社会建设领域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需方公平性是新农合制度内在固有的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追求,其大小决定着这项制度的优劣、效果和可持续发展。自2003年开始试点,新农合制度将在2008年全国实现全面覆盖。这项广泛试点和全面推开的新农合制度,其需方在覆盖面、资金筹集、卫生服务利用、费用补偿和医疗救助等环节,都或多或少地没有把公平性有机地融入这项制度,也导致了这项制度未能更好地发挥应有效用。近年来,卫生决策者和研究者开始注重新农合公平性问题,但迄今为止,尚未见系统的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理论研究;对新农合公平性所作的实证研究,往往是在微观层次上对某一个环节(如卫生服务利用或受益),或某个环节中一个方面(如家庭筹资)的公平性进行评价等,且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和概念内涵不统一、指标归类不合理等,有待从不同角度、选择适宜方法对需方公平性进行全面、系统的探讨;在需方公平性的宏观或整体评价方面,尚未见对新农合制度或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等需方公平性评价指标体系(模型)专门的研究报导。基于上述,提出本研究课题。研究目的:本研究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对需方公平性进行探讨。(1)理论研究。从现行政策和社会经济学等理论领域中涉及公平性的假设、原理和规律,探求需方公平性的思想和理论依据;研究需方公平性的概念、内涵和评价标准;对现行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进行分析。(2)济南市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实证研究。描述样本县和不同收入组需方的基本情况,分析需方在覆盖面、资金筹集、卫生服务利用、费用补偿和医疗救助等环节的公平性,注重患慢性病需方在不同环节公平性的大小,探讨影响公平性的因素。(3)建立一个量化的,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结合样本县数据资料,运用该模型从整体上计算各样本县需方公平性得分并排序;检验模型的效度、信度、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等。(4)提出改善需方公平性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内容,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采用文献复习法,通过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及类比推理等方法,对新农合实践经验进行深入总结、悉心领略和缜密思考,探寻需方公平性的一般理论问题,并分析现行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2)济南市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实证研究。利用济南市样本县作为研究现场,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现场调查和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分层抽样调查方法收集样本县基本情况、新农合运行情况、需方的基本信息和卫生服务筹资、需要、利用、费用、补偿及救助等数据资料。对定量资料,根据不同研究内容,采用了率、构成比、相对比、t检验或方差分析、极差法、恩格尔系数(EC)、卫生筹资贡献率(HFC)、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数(FFC)、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CEH)、利用/需要比(Use/needratio)、集中指数(CI)、差异指数(ID)、多元线性回归模型、Logistic回归模型等描述性分析、比较性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3)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研究。采用改进的Delphi法进行指标筛选,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最终建立需方公平性模型;采用因子分析、克朗巴赫系数、聚类分析和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模型的结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检验。主要结果与发现:1、理论研究。(1)现阶段关于公平的主导思想、社会保障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罗尔斯正义理论、帕累托最优和改进等对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理论的建立能够提供借鉴和依据。(2)提出了全面覆盖、量能负担等需方公平性的五项原则,明确了需方公平性若干方面的内涵和评价标准。(3)现行新农合制度尚未从主观上和政策法规层面上明确把需方公平性提到应有的高度,理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需方每个环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平缺失或偏离公平问题。2、济南市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实证研究。不同收入组需方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水平和职业分布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1)覆盖面公平性:贫困人口、流动人口参合率均低于当地农民平均参合率;农民参合率随家庭收入增加而升高。尽管3个样本县农民参合率高达94.45%~98.42%之间,但在自愿参合原则下仍然存在覆盖面不公平和逆向选择现象。(2)筹资公平性:①各级财政资助需方采取均一等额法,其实质是一种累退性资助方式:集体经济组织总体上没有形成扶持新农合的长效机制。②需方个人以均一等额法缴费,必然导致不同地区、不同收入需方家庭之间很强的缴费累退性负担。③不同收入组需方家庭的HFC呈明显递减趋势;对需方家庭HFC影响最大的是慢性病因素,其次是收入因素,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职业因素对需方家庭HFC也有影响;患慢性病需方家庭医疗费用负担明显高于非慢性病需方家庭。(3)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①随着收入的增加,不同收入组需方两周就诊率呈明显递增趋势,两周未就诊率和因经济原因未就诊比例呈明显递减趋势;低收入组需方更多地利用基层卫生资源;EC和慢性病是影响需方就诊概率的主要因素,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家庭人口规模对需方就诊概率有影响,说明收入因素影响门诊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②低收入组需方住院服务利用较高;随着收入的增加,不同收入组需方应住院而未住院率和因经济原因未住院比例略呈递减趋势;不同收入组需方在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住院服务利用结构差别不大。收入因素对住院服务利用公平性影响不大可能与住院弹性较小和低收入组需方住院服务利用释放程度较大有关。③随着收入的增加,不同收入组需方慢性病患者年内治疗率呈递增趋势。④需方慢性病患者的两周就诊率、两周未就诊率、因经济原因未就诊比例分别是非慢性病患者的3.05倍、1.64倍和1.52倍;慢性病患者更多地利用村和乡镇级医疗资源,非慢性病患者更多地利用县级及以上医疗资源。⑤需方慢性病患者既是卫生服务高利用群体,又是卫生服务高未利用群体,医疗费用负担重,容易成为因病致贫和返贫的对象。(4)需方医疗费用补偿公平性:①3个样本县新农合基金在门诊和住院之间的基金分配比例、“以大病统筹为主”政策的体现和需方受益存在差别。②极差比、构成比、CI和ID计算结果均反映了高收入组需方门诊受益率大于低收入组需方,需方门诊受益面存在不公平性,而住院受益面向低收入组需方倾斜,公平性较好。③百分比、极差比、构成比、CI和ID计算结果均反映了需方在门诊补偿低水平受益程度下,存在新农合资金由低收入家庭向高收入家庭流动的倾向;门诊医疗费用比门诊补偿费用的公平性略高。④极差比、构成比、CI和ID计算结果均反映需方在住院补偿低水平受益程度下,比较明显地存在新农合资金由低收入家庭向高收入家庭流动的倾向;住院医疗费用的公平性略低于住院补偿费用的公平性。需方门诊费用及补偿费用指标与需方住院费用及补偿费用指标相比,后者的公平性更差,尽管后者住院医疗费用经补偿后不公平程度有所改善。⑤需方慢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和补偿费用均有向高收入组集中趋势,且慢性病患者医疗费用的公平性略低于补偿费用的公平性。⑥在CEH与家庭可支付能力比值30%、40%、50%3个临界点上,随着收入的增加,CEH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新农合补偿后,CEH发生率在高收入组下降比例较大,而在低收入组下降比例较小。新农合大病补偿水平很低,缓解大病住院费用对家庭致贫的作用还很有限,且存在不公平现象。⑦最低收入组需方的CEH高于其他组,随着收入的增加,发生CEH的可能性降低。收入、年龄、婚姻状况、家庭人口规模和慢性病因素对需方CEH有影响。在需方公平性的一个环节或方面应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并得到了具有一致性的结果是本研究的一个特点。同时,发现或验证了某些研究方法应用于需方公平性不同环节所具有的优缺点。(5)3个样本县实施医疗救助均明显滞后于新农合,且存在进度不一,管理不规范,覆盖面低,筹资困难和水平极低等问题,未能承载起底线公平的作用。3、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1)指标筛选科学,权重系数确定合理,建立的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具有适用性和可操作性。(2)本研究制定济南市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指标解释、评价方法和评分标准表,利用需方公平性模型,分别求得3个样本县需方公平性加权累加综合得分结果。分析3个样本县需方公平性实现程度,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证明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能够运用于工作实践,并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应用价值,但尚需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并随着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完善。政策建议:(1)各级政府应高度关注需方公平性,明确把“注重需方公平,提高保障效用”纳入新农合制度应遵循原则,逐步实现从“低水平,广覆盖”向“适宜水平,全面覆盖;量能负担,差别对待;统一补偿方案,满足基本需求”的方向转变。(2)运用确立的需方公平性目标,分阶段、分内容、分层次、分人群地逐步改善需方不同环节和方面的公平性。(3)立法普遍实施,全民强制参合,推进新农合制度覆盖全体农民,全面实现覆盖面公平。(4)完善筹资机制,按照“四步走”战略,采取由粗到细、先定额后定比、先地区后家庭,逐步化小筹资单位的方法,分步骤地改善筹资公平性。(5)注重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套建设,引导和提高需方对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利用水平。(6)按照逆“马太效应”理念,完善需方补偿制度设计,在普遍提高受益面和受益程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小不同收入需方的受益差距。(7)积极推进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创造条件,把医疗救助制度有机融入新农合制度保障体系,形成以新农合制度为主导、医疗救助制度为补充的统一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8)加大对慢性病患者医疗费用分类补偿的范围、项目和比例水平。

于燊,郑应良,张卫[6](2001)在《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文中认为

苏琪茹[7](2018)在《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麻疹和风疹是疫苗可预防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基于麻疹对儿童的危害以及孕期感染风疹导致的严重后果,以及消除麻疹和风疹推动免疫规划体系和服务质量发展的激励性作用和价值,我国乃至全球一直致力于消除麻疹和风疹。然而,近年来我国麻疹发病回升、风疹暴发时有发生,实现全国消除麻疹和风疹的目标面临挑战。目的明确我国麻疹和风疹的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确定实现麻疹和风疹消除的最佳补充免疫策略,评估该补充免疫策略的I可行性,测算该补充免疫策略的成本效益。从策略的效果、可行性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为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消除麻疹、风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1.麻疹、风疹疾病监测数据和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总结麻疹、风疹发病模式,以及人群免疫水平特征。2.根据疾病监测和人群抗体水平数据、我国人口数据和麻疹、风疹疫苗使用历史及覆盖率等,建立具有我国年龄和地区结构的麻疹、风疹确定性动力学模型,估算我国麻疹、风疹基本再生数;建立随机模型估算我国现阶段风疹暴发风险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发生数量;采用梯度法分析,并通过模型模拟验证,研究我国麻疹和风疹的最佳补充免疫策略。3.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的可行性,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中学生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接种单位的预防接种信息保存率,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含风疹成分疫苗的接种率,以及调查中学生家长对补种1剂次麻疹风疹联合疫苗(MR)的意愿;采用专题小组访谈的方式,了解实施该补充免疫策略涉及的工作机构和人员的接受程度以及相关建议。4.对补充免疫策略的成本及收益进行评价,调查收集麻疹、风疹的疾病经济成本、麻疹、风疹监测的流行病学调查、麻疹暴发应对等工作的成本;基于动力学模型模拟仅开展常规免疫接种,以及开展常规免疫+补充免疫策略的两个场景的全人群的麻疹、风疹发病情况,根据麻疹、风疹经济负担调查结果,估算疾病、调查、暴发处置成本,根据中学生接种持有率和接种率调查结果,估算补种工作的成本。按照3%的贴现率,将本研究涉及到的各项成本折算至2018年的现值情况,计算增量成本效益比(ICBR)。结果1.麻疹、风疹流行病学特征和人群免疫水平分析:2014~2017年我国麻疹以<2岁儿童和成人发病为主,风疹以中学生发病为主,麻疹、风疹暴发时有发生,2017年两病发病率均降至历史最低(0.44/10万和0.12/10万)。我国1~29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0%,其中,1~4岁人群为95.8%,5~14岁人群为93.6%,15~29岁人群为88.9%,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岁人群风疹抗体阳性率为87.1%,其中,1~4岁人群为92.7%,5~14岁人群为82.1%,15~29岁人群为88.3%,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儿童麻疹免疫力尚未达到阻断传播的水平,成人麻疹免疫水平整体较低,消除麻疹难度大;5~14岁人群风疹抗体水平低,存在风疹暴发和CRS增多的风险。2.动力学模型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我国麻疹基本再生数为18,在2014年的有效再生数为2.3;风疹基本再生数为7.6,在2014年的有效再生数为1.2。随机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我国现阶段风疹发生暴发的可能性为20-60%,2014年我国CRS发病数估算为348例(139~529例),需及早填补中学生的免疫空白,以避免风疹暴发和由此引起的CRS增高的风险。梯度法分析结果显示,风疹最佳补充免疫对象为中学生,而对于麻疹,虽然最佳补充免疫对象为青年成人,但增加中学生群体的疫苗覆盖率,同样能降低麻疹有效再生数,即降低发病。兼顾麻疹和风疹考虑,中学生是补充免疫的重点人群,模型模拟结果显示,2018年~2020年连续三年给1/5的10~14岁以及15~19岁(即初一和高一新生)的易感者接种MR,当补种率230%,能在5年内(2019年为第1年)将麻疹发病率降至<1/100万;对于风疹,补种率230%则3年内风疹发病率可降至<1/100万。补种率越高,将发病率降低至<1/100万所需时间越短。中学生补种加速消除麻疹和风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疫苗的间接保护,即通过在中学生群体建立更高水平的免疫屏障,减少其他群体的感染风险,从而减少全人群发病。3.中学补种的可行性调查:在河南、山东、江苏和新疆各2地市开展调查,共调查16所初中(2298人),16所高中(2030人,其中8所为职业高中)。初中生接种证持有率为53.7%,高中生为40.0%。通过接种证、信息系统或接种卡三条途径,共可获取接种史信息的比例,初中生为75.5%,高中生为63.3%。该比例在各省差异较大,山东的初中生能全部查询到接种史,但河南初中生和高中生只有15~20%能查找;在本省内部,该比例在初中和高中生之间的差异也可很大,如江苏的初中学生96.7%可获得接种史信息,但21.7%的高中生无法查到接种史记录。有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史和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史视为全程接种,该比例总体为65.1%,其中初中生为70.5%,高中生为57.7%。若学生已完成免疫程序接种,73.0%的家长表示愿意再接种1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若未完成免疫程序接种,83.3%的家长表示愿意补种。对学校管理人员与基层卫生部门人员开展专题小组访谈,双方均支持开展麻疹、风疹补充免疫工作,倾向于对初一和高一新生3年滚动式补种,前期的宣传动员和工作人员及经费保障很重要。4.中学补种的经济学评价:2017年江苏、河南、山东和新疆4地共调查麻疹病例270例,风疹病例106例。<15岁麻疹病例的总经济负担平均为10904.2元,≥15岁为15408.7元。<15岁风疹病例的总经济负担平均为2020.0元,≥15岁为2400.9元。若补充免疫活动开展形式为查漏补种,当接种率为30%时,补种活动总成本(含疫苗和免疫接种服务)为2.034亿元,与不开展补种活动相比,在未来6年共减少麻疹相关总费用4.649亿,减少风疹相关总费用1.467亿,增量成本效益比为4.62,净效益为4.082亿元。若补充免疫活动开展形式为非选择性补种,当接种率为30%时,补种活动总成本为3.707亿元,与不开展补种活动相比,增量成本效益比为1.65,净效益为2.409亿元。疫苗接种成本和病例的经济负担大小是对成本效益结果影响最大的因素。结论我国麻疹和风疹病例分布特征以及人群抗体水平显示,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所需的人群免疫屏障尚未形成,需制定有效的补充免疫策略,填补重点人群的免疫空白。综合考虑麻疹和风疹,尤其是风疹潜在的CRS风险,为目前的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麻疹和风疹易感者使用麻疹风疹联合疫苗进行补种,可加速实现麻疹和风疹的消除。初中和高中学生及监护人对补种的接受度较高,学生中可查询到接种史的比例总体较高,但省份之间和本省内部差异均较大。查询接种史可有助于精确开展补种工作,对学生家长来说,也是更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中学补种具有成本效益,查漏补种的ICBR优于非选择性补种。

常彩云,许华茹,徐淑慧,王丽珩,胡光春,张济[8](2015)在《2004—2013年济南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菌型变迁》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济南市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及菌型变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济南市细菌性痢疾病例及菌痢菌型分布数据做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济南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例14 496例,年均发病率为22.95/10万。全年均可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59月份为流行高峰期,共报告病例11 580例,占总病例数的79.88%。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城区(槐荫、天桥、市中和历下)、城乡结合部(历城、长清)、郊县(章丘、平阴、济阳和商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3.615,P=0.00)。各年龄组均有病例发生,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04岁、2030岁、1020岁年龄组,分别占所有发病总人数的27.16%、17.47%和11.82%。菌痢男性年发病率为25.77/10万,女性发病率为20.08/10万,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χ2=212.378,P=0.00)。以05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散居儿童居共报告病例3 761例,占发病总数的25.95%,居首位。2004—2012年共分离鉴定志贺菌株827株,其中B群622株占75.21%,为优势菌群;其次是D群184株占22.25%;A群11株占1.33%;C群最少10株占1.21%。福氏志贺菌检出率逐渐下降,而宋内氏志贺菌逐渐上升,且福氏志贺菌优势菌型也在不断变化。结论济南市菌痢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因为流行因素广泛存在,流行菌型不断变迁,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刘成滨[9](2015)在《济南市2011-2013年病残儿童生存现状及再生育儿童状况调查》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济南市2011-2013年参加医学鉴定的868例病残儿童基本信息、生存现状及家庭再生育状况,分析病残儿童目前生存现状并结合影响因素提出预防出生缺陷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提高本地区出生人口质量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调查对象为2011-2013年度参加医学鉴定的病残儿童家庭,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通过入户访谈的形式收集资料。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结果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1.2011-2013年参加病残儿医学鉴定共有868人,其中男童690人,女童178人,男童所占比例(79.49%)高于女童(20.51%);病残儿童农村(59.33%)多于城镇(40.67%)。2.申请鉴定的病残儿年龄以6~10岁组最多共356例(41.01%),0~5岁组次之共334例(38.48%),11~15岁组共113例(13.02%),≥16岁组最少有65例(7.49%)。3.济南市各地区中,历城区病残儿所占比例最高152人(17.51%),其次为商河县115人(13.25%),高新区病残儿所占比例最低27人(3.11%)。4.2011-2013年济南市病残儿童以精神性疾病所占比例最高达40.55%,其次为眼耳鼻疾病占14.17%,呼吸系统所占比例最低为0.46%。5.父母不同职业,病残儿童所占比例不同。病残儿童父母职业为农村者均所占比例最高,父母职业为干部者所占比例最低;父母不同文化程度,病残儿童所占比例不同。病残儿童父母受教育程度均以初中程度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病残儿童所占比例最低。6.2011-2013年病残儿童家庭中,父亲身体状况较好的有575人(66.24%),身体状况一般的有285人(32.83%),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有8人(0.92%);母亲身体状况好的有568人(65.44%),身体状况一般的有293人(33.76%),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有7人(0.81%)。7.2011-2013年参加病残儿童鉴定的家庭,父亲有吸烟史的为233例(26.84%),母亲有吸烟史的为4例(0.46%);父亲有饮酒史的为339例(39.06%),母亲饮酒的有19例(2.19%)。8.围生期前后,14.28%病残儿童家庭饲养宠物;2.88%父亲和4.03%母亲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射线、微波、高温、重金属、化学物质、农药等物质;61.99%家庭饮用水未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9.妊娠期间,有12.67%母亲有发烧经历,6.34%服用药物,3.57%经常使用化妆品,1.38%母亲受过意外伤害。10.既往史中,55位母亲发生过不明原因流产现象,所占比例达到6.34%;12人曾有过死胎经历,所占比例1.38%;家族史中有相似病例的有19人,所占比例为2.19%。11.对868例病残儿童生存现状进行调查,儿童健康状况比较好的64人(7.37%),一般的为515人(59.33%),比较差的有289人(33.29%);162人(18.66%)智力发育正常,439人(50.58%)智力发育一般,267人智力低下;149例(17.17%)生长发育正常,586例(67.51%)生长发育一般,133例(15.32%)生长发育比较差。12.由于先天性缺陷,74例(8.53%)得到了很好的治疗,592例(68.20%)进行了一般性的治疗,202例(23.27%)未进行治疗或者治疗情况非常差;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父亲职业(χ2=8.025, P=0.045)、父亲受教育程度(χ2=19.527,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χ2=20.040, P<0.001)和家庭年收入(χ2=24.587,P<0.001)、患儿患病情况(χ2=33.879, P<0.001)。13.55.76%的家庭反应病残儿童对家庭的影响非常大,仅有2.19%的家庭声称对家庭基本没有影响或者影响比较小;65.67%的家庭对孩子态度比较好,33.87%的家庭对孩子态度一般,0.46%的家庭为孩子所累,对孩子态度较差。病残儿童对家庭影响的相关因素有:父亲受教育程度(χ2=107.281, 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χ2=92.465, P<0.001)、家庭年收入(χ2=187.149, P<0.001)和患儿患病情况(χ2=367.670, P<0.001)。14、综合比较,63.71%的儿童生存质量一般,18.20%的儿童生存质量比较好。影响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有:父亲受教育程度(χ2=25.954, P<0.001)、母亲受教育程度(χ2=35.954, P<0.001)和家庭年收入(χ2=40.941, P<0.001)与病残儿生存质量存在相关性。15.2011-2013年因生育病残儿童而再生育二胎的有170例,占批准生育的19.59%。其中男童为87人,女童为88人,性别构成比为98.86:100。生育的二胎中正常儿171人,仍为病残4人,再发生率为2.35%。再生育发生病残的4名儿童中有1人与第一胎患有相同疾病,3人与第一胎病残不同。城市1人,农村3人,再发病率农村明显高于城市。结论:1.2011-2013年济南市参加鉴定的病残儿童数量在各地区间存在差异,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镇。2.参加鉴定的病残儿童疾病类型以非遗传性疾病为主,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所占比例较高。3.参加鉴定的家庭中经济状况差、职业为农民、生活工作环境差、有不良流产史、接触高危化学、生物因素的父母病残儿童所占比例较高。婚前检查、增补叶酸、优生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4.近三成病残儿童智力发育低下,三成多身体健康状况较差,病残儿童对家庭影响较大。5.父母受教育程度、患儿患病情况和家庭收入与病残儿童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存在显着相关。6.再生育家庭中仍有较高比例的出生缺陷儿2.35%。

孙莹莹[10](2011)在《对后全运时期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今,全人类的普遍共识和必然选择是:实施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战略。在中国,体现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山东第11届全运会前后,全省乃至全国组织了一系列大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影响和规模巨大、并且声势非凡、各具地方特色。借全运会的举办促进我国大众体育的快速、可持续的发展体现了11全运会的宗旨,全运会的举办促进了大众体育运动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大众健身服务的逐步完善。济南市作为全运会的主赛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更是受到了全运会的积极影响。可持续发展是90年代在国际上形成的先进的发展理念,是有关人类发展的新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大众体育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和谐社会以及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课题。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关于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数量可观,而关于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为数不多,而系统、全面和综合的研究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长久开展、我国大众体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综合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济南市大众体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以及系统分析了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和运行策略,为济南市大众体育管理和服务部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决策依据。经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果:1、山东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给济南市大众体育带来了难得的良好发展机遇,全运会的理念和定位,大众传媒对于全民全运理念的宣传与传播,全运会带来的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全运会志愿者的培训,全运会组织活动情况以及政策制度建设都对济南市大众体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成功举办全运会后,促进济南市大众体育的可持续性长效发展是至关重要的。2、对济南市大众体育现状进行调查,济南市大部分居民对于体育有一个正确科学的认识,分析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影响因素。调查了济南市大众体育健身行为的现状。还调查了济南市大众体育设施改善利用情况的现状。济南市存在着部分人群健身意识薄弱、大众体育健身科学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大众健身消费水平较低等现状,因此,后全运时期,营造广泛地持续地开展大众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和社会环境势在必行。3、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性长效发展,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外部因素是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性长效发展的条件,而内部因素是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性长效发展的根据。4、济南市大众体育的可持续性长效发展的机制构成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从制度、实施、服务、开发、保障等方面为济南市大众体育的可持续性长效发展保驾护航,五大系统包括:制度与规划系统,构建与功能系统,培训服务系统,开展开发系统和保障系统。据此,提出了后全运时期济南市大众体育的可持续性长效发展运行策略。

二、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济南市2005-2015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说明
前言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流行病学分析
        1.1.2 调查分析
    1.2. 统计分析方法
    1.3. 质量控制
        1.3.1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
        1.3.2 调查质量控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济南市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
        2.1.1 济南市情况
        2.1.2 流行概况
        2.1.3 季节分布
        2.1.4 地区分布
        2.1.5 人群分布
        2.1.5.1 年龄分布
        2.1.5.2 职业分布
        2.1.6 接种率情况
        2.1.7 病例分类情况
    2.2 济南市百日咳医疗卫生机构诊断报告情况调查
        2.2.1 基本情况
        2.2.2 疑似病例诊断标准
        2.2.3 临床诊断病例诊断标准
        2.2.4 确诊病例诊断标准
3 结论与建议
    3.1 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变迁提供“百日咳再现”存在的可能性
    3.2 百日咳临床诊断标准认知不一致,实验室确诊能力有待加强
    3.3 百日咳疫情高发原因尚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相关免疫预防策略有待切实调整
    3.4 疾病监测方案急需出台,医防互动反馈机制有待加强
4 特色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残疾儿童家庭困境与家庭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回顾
        1.2.1 关于残疾儿童家庭的研究概述
        1.2.2 关于家庭政策的研究概述
        1.2.3 小结
    1.3 重要概念
        1.3.1 残疾儿童
        1.3.2 残疾儿童家庭
        1.3.3 社会政策
        1.3.4 儿童福利
        1.3.5 家庭政策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第二章 家庭政策与残疾儿童家庭困境
    2.1 残疾儿童家庭津贴政策不足与经济困境
        2.1.1 残疾儿童家庭津贴政策不足
        2.1.2 残疾儿童家庭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
    2.2 残疾儿童社区照顾政策缺失与家庭照顾者的困境
        2.2.1 残疾儿童社区照顾政策缺失
        2.2.2 残疾儿童家庭照顾者身心疲惫
    2.3 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政策落实难与康复教育困境
        2.3.1 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政策落实难
        2.3.2 家庭照顾者对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无所适从
第三章 残疾儿童家庭政策的国外和港台经验
    3.1 残疾儿童福利和家庭政策法规
    3.2 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津贴
    3.3 父母的工作福利
    3.4 社区照顾与家庭服务
第四章 完善我国残疾儿童家庭政策
    4.1 完善残疾儿童福利和家庭政策法规
    4.2 完善残疾儿童津贴制度
    4.3 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残疾儿童家庭服务
    4.4 加快发展残疾儿童教育事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的必要性
    1.3 研究现状及研究问题
    1.4 研究意义与目的
    1.5 本论文的结构框架
第二章 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2.1 慢病防控关键技术概念界定
    2.2 慢病防关键技术筛选理论依据
    2.3 卫生技术评估现状
    2.4 主要卫生技术评估方法
第三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资料来源
    3.2 资料分析方法
    3.3 技术筛选路线
第四章 样本地区慢病控制体系基本情况
    4.1 机构建设情况
    4.2 政策制度建设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样本地区慢病危害及防治分析
    5.1 样本地区的基本情况
    5.2 调查信息的基本情况
    5.3 样本地区慢病危害及防治分析
    5.4 慢病的治疗率、治疗费用及其影响因素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
    6.1 慢病防控技术的应用及监管目标分析
    6.2 慢病防控技术体系框架
    6.3 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筛选的框架设计
    6.4 德尔菲专家咨询关键技术筛选结果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慢病防控关键技术应用效率评价
    7.1 评价指标选择
    7.2 DEA模型的选择
    7.3 总体效率得分
    7.4 投影分析
    7.5 规模收益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讨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与适用性
    8.2 主要的研究产出与结果的应用
    8.3 慢病防控关键技术的界定与应用
    8.4 慢病防控技术应用的系统策略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人群健康和卫生服务影响的预测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社区居民流感和流感疫苗知识、态度调查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第二部分: 医务工作者流感和流感疫苗知识、态度调查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第三部分: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流感大流行应对现状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第四部分: 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人群健康和卫生服务的影响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三、讨论
政策与建议
不足与偏倚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方公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依据
    二、研究目标与目的
第二部分 资料来源与方法
    一、资料来源
    二、资料分析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理论研究
        (一) 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的思想和理论依据
        (二) 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的确立原则、内涵和评价标准
        (三) 现行新农合制度需方政策公平性分析
    二、济南市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实证研究
        (一) 样本县基本情况
        (二) 3个样本县不同收入组需方的基本情况
        (三) 覆盖面公平性
        (四) 资金筹集公平性
        (五) 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
        (六) 医疗费用补偿公平性
        (七) 医疗救助公平性
    三、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一) 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的建立
        (二) 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的应用
第四部分 讨论
    一、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理论研究部分
    二、济南市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实证研究部分
    三、新农合制度需方公平性模型的建立和应用部分
第五部分 主要发现、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主要发现与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六部分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一、主要创新点
    二、存在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前言
二、研究目标
    (一) 总体研究目标
    (二) 具体研究目标
    (三) 研究框架
三、我国麻疹、风疹流行病学与人群抗体水平分析
    (一) 研究目的
    (二) 材料与方法
        1. 麻疹、风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分析
    (三) 结果
        1. 麻疹、风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健康人群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分析
    (四) 讨论
        1. 麻疹和风疹流行病学特征
        2. 健康人群麻疹和风疹抗体水平特征
    (五) 研究小结
四、具有年龄和地区结构的麻疹、风疹动力学模型研究
    (一) 研究目的与相关背景
        1. 研究目的
        2.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和运用领域
    (二) 相关理论及预备知识
        1. 仓室模型的基本结构及转换率
        2. 基本再生数和人群免疫水平阈值
        3. 基本再生数的影响因素
    (三) 材料与方法
        1. Meta-population模型
        2. 具有年龄和地区结构的我国麻疹、风疹SEIR模型
        3. 主要参数的估算
        4. 计算我国麻疹和风疹基本再生数
        5. 随机模型估算我国风疹暴发的概率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发病情况
        6. 梯度法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7. SEIR确定参数模型模拟我国麻疹、风疹流行情况
    (四) 研究结果
        1. 麻疹模型主要参数的估算
        2. 麻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
        3. 风疹模型主要参数的估算
        4. 风疹基本再生数的计算
        5. 梯度法分析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6. 模拟补充免疫策略降低发病数量的效果
    (五) 讨论
        1. 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
        2. 麻疹和风疹的基本再生数和有效再生数
        3. SEIR随机模型估算风疹暴发可能性及CRS数量
        4. 梯度法分析消除麻疹和风疹最佳补充免疫策略
        5. 麻疹和风疹消除的协同作用
        6. 模型局限性和结果解读的有限性
    (六) 研究小结
五、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可行性调查和经济学评价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内容及其工作方法
        1.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可行性调查
        2.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的经济学评价相关调查
        3. 数据录入和分析方法
    (三) 研究结果
        1.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可行性调查
        1.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2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预防接种证持有率和接种信息可查询率
        1.3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含麻疹成分疫苗和含风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
        1.4 家长预防接种信任度以及补种意愿
        1.5 中学生对补种的意愿情况
        1.6 学校及卫生部门相关人员对补种活动的专题小组访谈结果
        2.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活动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2.1 麻疹、风疹病例的疾病经济负担调查
        2.2 病例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暴发处置成本
        2.3 中学开展补充免疫的成本和效益评价
    (四) 讨论
    (五) 研究小结
六、创新性
七、局限性
八、结论
九、建议
参考文献
综述 传染病仓室模型的基本知识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中学生补种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可行性调查工作方案
    附1
    附2
    附3
    附4
    附5

(8)2004—2013年济南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菌型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材料
    2方法
结果
    1流行概况
    2流行病学特征
    3志贺菌菌群变迁
    4志贺菌菌型分布
讨论

(9)济南市2011-2013年病残儿童生存现状及再生育儿童状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出生缺陷
        1.1.1 国外研究现状
        1.1.2 国内研究现状
    1.2 病残儿童现状
        1.2.1 病残情况
        1.2.2 康复情况
        1.2.3 康复救助
    1.3 再生育状况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2.1 调查对象
    2.2 调查方法和内容
        2.2.1 父母基本情况
        2.2.2 生育及家族史情况
        2.2.3 生活习惯情况
        2.2.4 工作和生活环境
        2.2.5 孕期保健
        2.2.6 病残儿童现状
        2.2.7 再生育情况
    2.3 评判标准
    2.4 质量控制
        2.4.1 调查阶段
        2.4.2 数据整理
    2.5 统计分析
第3章 结果
    3.1 病残儿童基本信息
        3.1.1 病残儿童性别构成
        3.1.2 病残儿童区域分布
        3.1.3 病残儿童户口性质
        3.1.4 病残儿童年龄分布
        3.1.5 病残儿童病种类型
    3.2 影响病残儿童伤残的因素分析
        3.2.1 父母因素
        3.2.2 工作和生活环境因素
        3.2.3 孕期保健
    3.3 病残儿童生存现状
        3.3.1 病残儿童健康情况
        3.3.2 病残儿童治疗情况
        3.3.3 病残儿童与家庭相互影响状况
    3.4 影响病残儿童生存现状的相关因素分析
        3.4.1 影响病残儿童治疗的相关因素分析
        3.4.2 病残儿童影响家庭的相关因素分析
        3.4.3 影响病残儿童生存质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3.5 二孩再生育情况
        3.5.1 父母二孩生育意愿调查
        3.5.2 再生育家庭指导情况
        3.5.3 二孩再生育状况
第4章 讨论
    4.1 人口学特征
    4.2 影响病残儿童伤残的因素分析
        4.2.1 父母因素
        4.2.2 生育史和家族史影响
        4.2.3 生活习惯影响
        4.2.4 工作和生活环境
        4.2.5 孕期保健
    4.3 病残儿童现状分析
    4.4 病残儿家庭再生育情况分析
        4.4.1 生育意愿调查
        4.4.2 优生监护情况
        4.4.3 再生育情况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10)对后全运时期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全运会的研究
        1.2.2 大众体育的开展状况和服务体系
        1.2.3 大众体育的研究状况
        1.2.4 我国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问卷调查法
        2.2.3 数理统计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十一届全运会对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分析
        3.1.1 十一届全运会的理念和定位与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3.1.2 大众传媒对十一届全运会的宣传与传播与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3.1.3 十一届全运会的硬件设施与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3.1.4 十一届全运会志愿者的人事参与培训与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3.1.5 十一届全运会前后组织活动情况与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3.1.6 十一届全运会政策制度建设与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
    3.2 目前济南市大众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3.2.1 济南市大众体育健身认识的现状
        3.2.1.1 对大众体育健身的基本认识
        3.2.1.2 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和影响因素
        3.2.2 济南市大众体育健身行为的现状
        3.2.2.1 参加者的持续时间和锻炼频度
        3.2.2.2 健身的活动场所、活动项目
        3.2.3 济南市大众体育设施改善利用情况的现状
        3.2.4 济南市大众体育健身组织化的现状
        3.2.5 济南市大众体育健身科学化的现状
        3.2.6 济南市大众体育消费的现状
    3.3 后全运时期促进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性长效发展的因素分析和运行策略
        3.3.1 后全运时期影响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性长效发展的因素分析
        3.3.1.1 后全运时期影响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性长效发展的外部因素
        3.3.1.2 后全运时期影响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性长效发展的内部因素
        3.3.2 后全运时期促进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性长效发展的运行策略
        3.3.2.1 促进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规划系统及其运行策略
        3.3.2.2 促进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构建功能系统与运行策略
        3.3.2.3 促进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培训服务系统与运行策略
        3.3.2.4 促进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开展开发系统与运行策略
        3.3.2.5 促进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系统与运行策略
4 总结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济南市2005-2015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监测分析[D]. 宋凯军. 山东大学, 2016(03)
  • [2]残疾儿童家庭困境与家庭政策研究[D]. 崔梅. 济南大学, 2014(02)
  • [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及控制策略研究[D]. 井珊珊. 山东大学, 2013(04)
  • [4]新一轮流感大流行对山东省人群健康和卫生服务影响的预测与评估研究[D]. 任艳艳. 山东大学, 2008(01)
  • [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方公平性研究[D]. 成昌慧. 山东大学, 2008(01)
  • [6]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J]. 于燊,郑应良,张卫.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1(06)
  • [7]我国消除麻疹和风疹补充免疫策略研究[D]. 苏琪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8(10)
  • [8]2004—2013年济南市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菌型变迁[J]. 常彩云,许华茹,徐淑慧,王丽珩,胡光春,张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5(02)
  • [9]济南市2011-2013年病残儿童生存现状及再生育儿童状况调查[D]. 刘成滨. 吉林大学, 2015(09)
  • [10]对后全运时期济南市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 孙莹莹. 山东师范大学, 2011(08)

标签:;  ;  ;  ;  

章丘市城乡学龄前儿童尿钙检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