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轻型飞机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飞机亮相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

南京轻型飞机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飞机亮相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

一、南京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型飞机在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上展出(论文文献综述)

韩建昌[1](2016)在《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人类对于梦想的追求,源于内心追求真善美的精神动力。文化的发展,文明的创造,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延伸。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应该是人类发展的指南,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最高标准,以自由飞行为特征的通用航空既是人的自由发展的生动体现,也是促进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中国当代通用航空事业之所以不够发达,航空文化缺失是一个重要原因。通用航空文化在当代中国刚刚兴起,通用航空发展正在成为热点。通用航空文化是通用航空的灵魂,与通用航空产业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是软件与硬件、精神与物质的关系。自由飞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愿望,不仅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也应该是全面小康社会建成的重要标志。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构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探索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规律,寻找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路径,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就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目的、内涵以及方法和途径等进行了较为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对选题的缘起、选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创新点作了一个概要的说明。第二章,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结合通用航空文化的特点,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的一些重要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平台是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石,是本文后续理论架构形成的重要基础。第二章还界定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论述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外在表现,并从物质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价值观文化层面对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进行分析。第三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回顾了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对航空文化的起源以及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行了考察;分析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意义,对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促进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进行了论述。第四章,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及价值构建。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绎出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该具有的精神特征,并将其概括为自由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人本精神、开放精神、服务精神、法治精神。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通用航空文化的社会价值,分析了交通变革、科技发展以及飞行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论述了自由飞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在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强化国民航空意识、建设航空强国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五章,以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论述了文化与产业的关系,分析了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气质、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对文化建设的促进以及文化资源对产业发展的作用,考察了通用航空制造产业和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的重点,通过产业发展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第六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通用航空文化建设需要从政府、公民、企业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全面构建和系统推进。提出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建设先进航空文化的系列途径。构建了通过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和开发航空文化产品,加强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第七章,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从企业文化建设和通用航空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分析了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考察了文化建设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以及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的特点等。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初步建构起通用航空文化及其建设的基本理论体系,从而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研究内容。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出发,在先进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下,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视域,进行通用航空文化理论体系研究和实践探索,拓展了当代先进文化的研究范围。二是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产业及人的生活改变互动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为航空文化建设找到了基本的路径依据。研究通用航空文化的目的是通过文化建设,促进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实现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促进人的现代化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是对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个案分析,从而提供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生动案例。本文以上述的基本理论和规律为分析框架,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经验和第一手资料,总结了实践层面的经验,比较系统地提出了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并对其进行了反馈验证。

国际来[2](2015)在《区域通用航空发展关键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需求和运输结构地不断变革,通用航空这块新兴市场也逐渐被人们所发现。以前,通用航空仅仅是国有,为政府或者国企所服务。但随着社会需求面的不断扩大,通用航空逐渐从国有变成了一种产业,受众群体也从政府国企部门变成了企业及相关社会人员。本文从通用航空发展要素进行分析,通过对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企业管理因素,科学技术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与之息息相关的要素入手,定性地分析了决定通用航空的发展趋势的要素。从产业链的角度剖析了区域通用航空的发展树状流程和相关产业与之共存的逻辑关系。并从科学技术、国家政策、市场、关联产业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区域通用航空发展的几个主要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在区域通用航空的需求分析方面。通过对相关发展要素和飞行小时数进行回归分析,本文建立了相关发展要素与飞行小时数的线性回归模型,基于此模型,可以对未来若干年内的通用航空需求进行预测;在布局研究方面,本文从选址和经营模式两个方面入手。通过模糊聚类算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研究了通用航空机场的选址问题;在管理模式方面。从通用航空飞行对空域的影响和现阶段航空飞行的监管机构设置这两个不同的角度入手,探讨了现阶段通用航空的主要管理模式和存在的相关问题;最后,本文用千岛湖通用航空产业园为例,从机场概况,建设背景、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实证分析。

施瑛[3](2014)在《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文中研究说明华南地区建筑的发展,因远离政治中心而又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区位、以及对外交流频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既“得风气之先”,也“开风气之先”,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华南地区建筑教育的主线是自1932年由林克明先生在广东省立工专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开始,历经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华南工学院(文革期间曾改名“广东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有鲜明华南地域特色的、重建筑技术、重工程实践的建筑专业教育体系,为华南地区乃至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华南的现代建筑教育是中国整体现代建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教育为主线的华南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的课题,正是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基础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于华南建筑教育从1932年创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这段早期发展历程,是华南建筑教育的创立与探索、定位与起步的重要时期,为华南建筑教育逐渐走向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大量史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对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产生必然影响的中外建筑教育早期状况,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背景,从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角度,厘清华南建筑教育早期经历的创立与探索、定位与起步的历史脉络,力求展示准确、客观的历史进程,填补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史整体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通过对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的研究,总结在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等老一辈华南建筑教育家的带领下,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归纳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特点,探寻其发展的内在动因,以期为现在的华南建筑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开放、融合、务实、创新是岭南文化的基本特点,也是老一辈华南建筑教育家们共同的内在学术品质。在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及建筑创作中,这种文化特质得以充分体现。华南建筑教育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强调基础训练、注重理性分析、重视功能和建造技术以及工程实践的教学思想,初步建立起以学为主,学、研、产“三结合”的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为华南建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周作德[4](2011)在《珠海航展公司发展战略》文中研究指明珠海航展公司自1996年创办以来,至今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已经发展成为中外航空航天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也成为公司所在地珠海市会展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随着中国社会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内航空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珠海市将会展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定位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公司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各级政府对于公司继续在会展业发展的期望也构成了公司发展的重要制度压力。同时,近年来同行竞争日益加剧,中国航展和航展公司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生存和发展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前期的发展过程中,公司积累的各种资源,尤其是市场推广能力与组织运作能力构成了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对珠海航展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了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框架,综合分析珠海航展内部能力资源状况并总结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会与威胁。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在各种战略态势的基础上,提出公司的战略意图:以中国航展品牌为核心,进行相关多元化的业务经营,通过不断地创新,缔造世界一流的会展企业,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海陆空会展综合营运商。根据这一战略意图,运用母合优势匹配矩阵进行业务组合定位,珠海航展公司的业务组合是:以航展业务为核心,向游艇会展、新车发布和体验等领域拓展,提供会展、酒店、咨询、广告策划等多方面服务。针对相关多元化业务组合发展的要求,公司需要在现有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构建二级公司管理模式,建立珠海会展集团,总部通过职能与服务为成员企业创造价值,运用战略控制方式,在保证公司业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有效挖掘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协同效应并提高成员企业的积极性。为了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珠海航展公司将战略实施划分为三个阶段,并针对现有的战略实施基础和实现近期战略目标的要求,需要在对公司治理结构、组织架构进行优化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并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等制度建设。

黄玉妹[5](2011)在《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马克思的交换理论为会展业奠定理论基础。我国现代会展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交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交换的速度快、效率高,必然直接影响经济的运行效率。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经济全球化,产品是订单化生产,产品的交换范围从一个国家扩大到国际区域,传统的交换媒介已无法适应经济的高速发展,会展业因其对提高交换效率的重要作用而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力求揭示出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现代产业分类来看,会展业属于第三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其在产品交换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现代会展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资本、技术、信息,为促进交换的快速有效进行提供了商务平台,为会展举办地的城市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会展活动举办地的知名度、美誉度。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现代会展业素有“城市面包”、绿色产业、无烟产业等美称,其实质是一种低碳产业。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研究现代会展业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现代会展业是“引爆行业”,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它可以带动诸如建筑、交通、通讯、运输、广告、旅游、宾馆、餐饮、城市建设等系列产业的发展,联动效应达到1:9。此外,现代会展业的社会效益体现在:会展业的举办能够提升举办城市的形象,拉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功能的充分发挥。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够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会展业的举办使其迅速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外界人士了解该城市,吸引投资。我国现代会展业发展非常迅速,成为促进经济进步的新引擎。现代会展业通过高科技推广与展示功能、产业联动功能、经济辐射功能、提升软实力等功能,推动会展城市集群和会展产业带的出现,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成。未来,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将朝着生态化、高科技和信息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等的方向发展,现代会展业的后劲足、潜力大,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王燕宁,于媚[6](2003)在《驾着轻型飞机去旅行》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小鹰—500”在石家庄的首飞成功,私人轻型飞机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据报道,在前不久召开的某航展上,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南京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制的国产五座轻型公务机,以其不超过300万元的售价,引起中国百姓的极大兴趣。 轻型飞机一般是指最大起

于媚[7](2002)在《海外学成日 是我报国时——南航归国学子剪影》文中认为成立于1952年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过半个世纪的艰苦努力,已从单一专科学校发展成为在校学生规模超过万人,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协调的综合性大学,其中凝结了几代南航人的心血。尤其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从海外学成归来的学子,他们更是在南航这片沃土上作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

刘力[8](2002)在《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针对产学研合作这一论题,依照历史的、比较的、政策的、哲学的、经济学的等多元的研究范式,本论文各章的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引言”以“象牙塔” 里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这一现象描述为出发点,引出本研究的主题和目的,并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了简要评述。 第二章在对产学研合作进行历史考察的基础上,界定了本文所论述的“产学研合作”的本质特征及基本概念,并确定了“国家创新学说”为本研究的背景理论,以此展开讨论。 第三章则根据美、英、德、日等主要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对各具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进行了比较,并从中概括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途径和运行机制。 第四章又从国家政策法规环境的创设入手,探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政府给予的引导和支持,以说明政府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第五章转向深入考察产学研合作的典范“硅谷”及其推广过程中成败的案例,剖析科技工业园区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小见大,为有效推进产学研合作提供参考。 第六章从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集中讨论学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冲突,以确定产学研合作的新理念。 第七章基于“三重螺旋”的发展战略,在重点总结我国90年代科研院所转制和实施《211工程》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显着成效的基础上,明确“学术界(大学和科研机构)——产业界——政府”三合一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指出在实施“三重螺旋”的发展战略过程中,我国大学、研究机构和产业界以及政府的行为优化与对策调整方向。 第八章“结语”再次强调了产学研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度创新,并运用经济学的原理进行了论证。集本文结论于一点,旨在国家创新的产学研合作是“科教兴国”的必由之路。

谢础[9](2001)在《南京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型飞机在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上展出》文中研究说明 AC500型飞机生要用于公务飞行,同时可用于巡逻、护林、邮政、勘探,救护、航拍、观光等方面。该机翼展10.2米,机长8.14米,机高3米,装一台功率260马力的活塞发动机,最大平飞时速25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600公斤,航程800~1000公里,实用升限3000米起飞滑跑距离350米,失速时速110公里,续航时间4小时。预计将在2003年

李钧[10](2000)在《航空工业》文中研究表明

二、南京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型飞机在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上展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型飞机在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上展出(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缘起和意义
        1.1.1 问题的缘起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析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1.3.2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3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通用航空文化研究与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
        2.1.1 文化的本质和内涵
        2.1.2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基本精神
        2.1.3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2 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
        2.2.1 人的本质
        2.2.2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2.2.3 文化与自由的关系
    2.3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文化与实践的关系
        2.3.1 文化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3.2 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文化
        2.3.3 通用航空实践与文化生产力
        2.3.4 文化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4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概念
        2.4.1 航空文化、民用航空文化与通用航空文化的关系
        2.4.2 通用航空文化的基本内涵
        2.4.3 通用航空文化的外在表现
        2.4.4 通用航空文化的层次结构
第3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3.1 通用航空文化的历史演进
        3.1.1 航空文化的最早起源——古代人类的飞行向往
        3.1.2 西方近代航空文化的实践探索
        3.1.3 现代航空文化的形成
        3.1.4 世界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繁荣
    3.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和机遇
        3.2.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发展回顾
        3.2.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发展的机遇
    3.3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通用航空产业难以为文化繁荣提供物质基础
        3.3.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力量薄弱
    3.4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3.4.1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3.4.2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实现文化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需要
        3.4.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第4章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精神特征和价值构建
    4.1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应具有的精神特征
        4.1.1 自由精神
        4.1.2 探索精神
        4.1.3 创新精神
        4.1.4 人本精神
        4.1.5 开放精神
        4.1.6 公共服务精神
        4.1.7 法治精神
    4.2 我国通用航空文化的价值构建
        4.2.1 通用航空文化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4.2.2 通用航空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2.3 建设通用航空文化共享中国梦
        4.2.4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第5章 以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为依托建设通用航空文化
    5.1 产业与文化的关系
        5.1.1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5.1.2 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现实要求
        5.1.3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形态
    5.2 通用航空产业体现航空文化的精神内涵
        5.2.1 通用航空产业具有天然的文化气质
        5.2.2 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培育航空文化
        5.2.3 以通用航空为手段,发挥文化资源的作用
    5.3 通用航空企业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3.1 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通用航空特性
        5.3.2 通过社会责任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3.3 通过品牌文化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5.4 两种类型通用航空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5.4.1 通用航空制造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5.4.2 通用航空服务产业的文化建设重点
第6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的多种途径
    6.1 协同推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6.1.1 强化政府的航空意识及服务观念
        6.1.2 激发国民的航空意识及参与热情
        6.1.3 发挥通用航空企业的能动作用
        6.1.4 发挥航空学会的桥梁作用
        6.1.5 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
        6.1.6 发挥硬件与软件的协同效应
        6.1.7 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
    6.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通用航空文化建设
        6.2.1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价值观念
        6.2.2 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国民的航空意识
    6.3 开展通用航空活动,开发航空文化产品
        6.3.1 举办航展
        6.3.2 开展主题飞行活动
        6.3.3 举办知识讲座
        6.3.4 开展社会公益活动
        6.3.5 运用新闻事件及名人效应
        6.3.6 开发航空文化创意产品
        6.3.7 制作书籍、影视及网络产品
第7章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为例
    7.1 企业文化建设实践
        7.1.1 构建价值理念,塑造发展通用航空的灵魂
        7.1.2 实现知行合一,用发展通用航空的理念引导员工行为
        7.1.3 融入企业管理,建设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子文化
        7.1.4 建设文化阵地,打牢文化建设的基础
    7.2 通用航空文化建设实践
        7.2.1 举办通用航空活动,普及通用航空文化
        7.2.2 发挥新闻媒介传播作用,强化国民航空意识
        7.2.3 发展航空文化创意产业,以产业链延伸传播航空文化
        7.2.4 开发航空文化产品,拓宽通用航空文化传播途径
    7.3 文化建设实践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区域通用航空发展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3.1 国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1.3.2 国内研究和发展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第2章 区域通用航空发展要素分析
    2.1 区域通用航空发展概述
        2.1.1 关于通用航空
        2.1.2 通用航空的发展现状
    2.2 区域通用航空发展要素分析
        2.2.1 政治因素
        2.2.2 经济因素
        2.2.3 技术与资源要素
        2.2.4 管理要素
        2.2.5 自然因素
第3章 区域通用航空发展目标研究
    3.1 通用航空产业链分析
        3.1.1 飞行器的研发与生产
        3.1.2 通用航空组织运营
        3.1.3 通用航空后勤保障
        3.1.4 通用航空支持服务
    3.2 区域通用航空发展趋势分析
        3.2.1 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3.2.2 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3.3 区域通用航空市场分析
        3.3.1 通用航空市场目标
        3.3.2 通用航空市场定位
第4章 区域通用航空发展规划研究
    4.1 区域通用航空需求分析
        4.1.1 影响区域通用航空运输需求的因素
        4.1.2 区域通用航空运输需求分析方法研究
        4.1.3 回归分析
    4.2 区域通用航空布局研究
        4.2.1 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标准
        4.2.2 通用航空机场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4.2.3 通用航空机场选址方法研究
第5章 区域通用航空管理模式研究
    5.1 通用航空飞行对空域的影响分析
    5.2 区域通用航空监管机构分析
        5.2.1 区域通用航空监管机构设置
        5.2.2 区域通用航空监管模式分析
第6章 实证分析
    6.1 千岛湖机场概况
    6.2 机场建设背景
    6.3 机场的运营分析
    6.4 机场选址分析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建筑教育本体研究
        1.2.2 建筑教育发展历程
    1.3 研究范围
        1.3.1 本课题研究的空间范围---华南地区
        1.3.2 研究的客体对象范围---华南理工大学
        1.3.3 研究的时间范围---(1932 年-1966 年)
    1.4 华南建筑教育研究现状
        1.4.1 相关着作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
        1.4.2 期刊文章研究
        1.4.3 其他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与架构
    1.7 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1.8 研究价值
    1.9 研究成果
    1.10 研究创新之处
        1.10.1 研究对象的创新
        1.10.2 研究方法的创新
        1.10.3 研究成果的创新
    1.11 文章结构
    1.12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早期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概要
    2.1 学院派
        2.1.1 布杂学院(巴黎美术学院)
        2.1.2 宾夕法尼亚建筑学系
        2.1.3 苏联的学院派建筑教育
    2.2 现代主义设计教育
        2.2.1 德意志制造联盟 (Deutscher Werkbund)
        2.2.2 包豪斯
    2.3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2.4 TEAM X-反思国际现代主义建筑
    2.5 日本早期的现代建筑教育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早期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概要
    3.1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3.2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3.3 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开设建筑课程
    3.4 中华民国教育部大学令
    3.5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
    3.6 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
    3.7 东北大学建筑系
    3.8 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
    3.9 私立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系
    3.10 国立重庆大学建筑工程系
    3.11 私立之江大学建筑系
    3.12 圣约翰大学建筑系
    3.13 香港早期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
    3.14 解放后的中国建筑院校早期“老八校”
        3.14.1 清华大学建筑系
        3.14.2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
        3.14.3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3.14.4 天津大学建筑系
        3.14.5 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
        3.14.6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3.14.7 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3.14.8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3.1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南建筑教育创立与探索时期
    4.1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系(1932-1933)
        4.1.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1.2 教学体系
        4.1.2.1 教学思想
        4.1.2.2 教学计划
        4.1.2.3 师资情况
        4.1.2.4 学生情况
        4.1.3 学术及科学研究
        4.1.3.1 开启华南现代主义建筑的学术研究
        4.1.3.2 广东全省教育展览会
    4.2 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1933-1938)
        4.2.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2.2 教学体系
        4.2.2.1 教学思想
        4.2.2.2 教学计划
        4.2.2.3 教材建设
        4.2.2.4 教学方法
        4.2.2.5 教学条件
        4.2.2.6 师资情况
        4.2.2.7 学生情况
        4.2.3 学术科学研究
        4.2.3.1 科研论文与着作
        4.2.3.2 教授演讲
        4.2.3.3 对外交流
        4.2.4 建筑工程实践
        4.2.4.1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校园建筑设计
        4.2.4.2 勷勤大学石榴岗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4.2.4.3 其他建筑实践
    4.3 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抗战时期(1938-1945)
        4.3.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3.2 教学体系
        4.3.2.1 教学思想
        4.3.2.2 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
        4.3.2.3 教学方法
        4.3.2.4 师资情况
        4.3.2.5 学生情况
        4.3.3 学术及科学研究
        4.3.3.1 举办展览
        4.3.3.2 中英文论文竞赛
        4.3.4 建筑工程实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南建筑教育定位与起步时期
    5.1 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广州复课(1945-1952)
        5.1.1 背景与历史沿革
        5.1.2 教学体系
        5.1.2.1 教学思想
        5.1.2.2 教学计划
        5.1.2.3 教材建设
        5.1.2.4 教学方法
        5.1.2.5 教学设施建设
        5.1.2.6 师资情况
        5.1.2.7 学生情况
        5.1.3 学术科学研究
        5.1.3.1 论文着作
        5.1.3.2 举办、参与展览
        5.1.3.3 访问交流
        5.1.4 建筑工程实践
        5.1.4.1 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5.1.4.2 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工学院图书馆)
    5.2 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建筑学系)(1952-1966)
        5.2.1 背景与历史沿革
        5.2.2 教学体系
        5.2.2.1 教学思想
        5.2.2.2 教学计划
        5.2.2.3 教材建设
        5.2.2.4 教学方法
        5.2.2.5 师资情况
        5.2.2.6 学生情况
        5.2.3 学术科学研究
        5.2.3.1 科研机构
        5.2.3.2 展览会
        5.2.3.3 调查测绘
        5.2.3.4 民居调查与研究
        5.2.3.5 举办校内座谈会与学术讨论会
        5.2.3.6 科学报告会
        5.2.3.7 学术论文与着作
        5.2.3.8 设计竞赛
        5.2.3.9 对外学术互访和交流
        5.2.4 建筑工程实践
        5.2.4.1 生产实践的机构
        5.2.4.2 人民公社规划与建筑设计
        5.2.4.3 典型工程实践
    5.3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的成就和特色
        (一) “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华南建筑教育理念
        (二) 教学成就与特色
        (1)创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大学级别的现代建筑教育体系
        (2)建立起以“全面型”建筑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标准
        (3)建立了注重基础训练、重视建造技术、知识结构完备的课程体系
        (4)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的建筑专业人才
        (5)为华南建筑教育的后续发展积蓄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三) 学术研究成就与特色
        (1)开启了华南建筑教育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学术研究
        (2)树立了注重调查,理性分析的学术研究传统
        (3)确立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建筑学术研究方向
        (4)取得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建筑降温措施研究的丰硕成果
        (四) 建筑实践成就与特色
        (1)坚持功能实用、合理经济的现代主义建筑实践
        (2)广泛运用适应华南地区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建筑降温措施
        (五) 建立起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文化特质
        (一)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呈现的开放多样性
        (1)师资的开放性
        (2)对外交流的开放性
        (3)学科建设的多样性、全面性
        (二)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包容并蓄性
        (1)教学思想的包容性
        (2)教学内容的兼容性
        (三)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务实性
        (1)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务实性
        (2)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敏锐性
        (四) 华南建筑教育的锐意创新性
        (1)“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
        (2)基于地域特色的学术科研创新性研究
    三、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历史沿革
    附录.2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大事记
    附录.3 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谭天宋生平
    附录.4 调研访谈录
        附 4.1 金振声访谈
        附 4.2 陆元鼎、魏彦钧访谈
        附 4.2.1 第一次访谈
        附 4.2.2 第二次访谈
        附 4.3 何镜堂访谈
        附 4.4 蔡德道访谈
        附 4.5 邓其生访谈
    附录.5 华南建筑教育发展历程之历届系主任、院长
    附录.6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之历届毕业生名单
    附录.7 教师担任历界中国建筑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名单(1993 年以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珠海航展公司发展战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清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航展业发展概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2.1 公司发展概况
    2.2 公司资源
        2.2.1 有形资源
        2.2.2 无形资源
    2.3 公司能力
        2.3.1 市场推广能力
        2.3.2 组织运作能力
    2.4 优势与劣势
        2.4.1 优势
        2.4.2 劣势
    2.5 核心专长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宏观环境分析——PEST 框架分析
        3.1.1 政治法律因素
        3.1.2 经济因素
        3.1.3 社会文化因素
        3.1.4 技术因素
    3.2 产业竞争环境
        3.2.1 供应商
        3.2.2 客户
        3.2.3 新进入者
        3.2.4 替代品
        3.2.5 现有竞争者
        3.2.6 竞争程度的总体判断
    3.3 产业成功关键因素
        3.3.1 政治与政策的支持
        3.3.2 重点参展商与客户的管理
        3.3.3 实现航展业务的配套硬软件
    3.4 相关利益集团及其期望
        3.4.1 中央政府
        3.4.2 军方
        3.4.3 参展主办单位
        3.4.4 珠海市政府
        3.4.5 航展的其它参与方
    3.5 机遇与威胁
        3.5.1 机遇
        3.5.2 威胁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发展战略定位
    4.1 SWOT 矩阵分析
    4.2 战略意图
        4.2.1 战略意图确定的依据
        4.2.2 行业地位:亚洲最大
        4.2.3 主要业务范围:海陆空会展
        4.2.4 综合服务营运商
    4.3 企业宗旨
        4.3.1 经营范围
        4.3.2 客户选择
        4.3.3 员工激励
        4.3.4 公众影响
    4.4 业务选择的逻辑与业务定位
        4.4.1 核心业务——主营业务
        4.4.2 次核心区业务——平台业务
        4.4.3 延伸业务——相关领域多元化
        4.4.4 业务定位的逻辑
    4.5 管理模式定位
        4.5.1 业务组合类型
        4.5.2 公司管理传统
        4.5.3 管理模式的选择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略措施
    5.1 发展阶段划分
        5.1.1 近期发展目标与工作重点
        5.1.2 中期发展目标工作重点
        5.1.3 远期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5.2 措施
        5.2.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2.2 完善组织架构
        5.2.3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5.2.4 营造与弘扬企业文化
        5.2.5 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表

(5)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研究意义和背景
    第二节 研究动态和方法
    第三节 本文结构和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依据
    第一节 马克思交换理论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石
    第二节 马克思交换理论为本文研究指明方向
第三章 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的涵义及特点
    第二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形成条件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发展变迁
第四章 我国现代会展业的产业联动功能
    第一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与产业关联效应
    第二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途径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作用
第五章 我国现代会展业的经济辐射功能
    第一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与区域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形成特色会展产业带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与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六章 我国现代会展业提升竞争力的功能
    第一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第二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提升城市软实力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提升国家软实力
第七章 我国现代会展业及功能的发展趋势
    第一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及功能的低碳化、生态化发展趋势
    第二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及功能的信息化发展趋势
    第三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的运作方式更加规范化、市场化
    第四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及功能的品牌化发展趋势
    第五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及功能的联盟化及国际化发展趋势
    第六节 我国现代会展业与旅游业相融合的趋势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7)海外学成日 是我报国时——南航归国学子剪影(论文提纲范文)

王林江:在德国学到的知识, 全都派上了用场
王道波:我如果不回来, 就没有这样的机会
胡海岩:南航进入“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第一人

(8)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象牙塔里发生了什么
二. 从牛曼式大学到特曼式大学: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
三. “知本”变“资本”:产学研合作的模式比较
四. 合作背后的合作:产学研合作的政策研究
五. 硅谷以外的“硅谷”:产学研合作的案例讨论
六. “商业学术谁怕谁”:产学研合作的理念分析
七. 走向“三重螺旋”: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战略选择
八. 结语:知识经济时代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度创新
附录一: 美英若干着名研究型大学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
附录二: 中国“211工程”重点建设的若干大学产学研合作的成功经验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四、南京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型飞机在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上展出(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通用航空文化建设研究[D]. 韩建昌. 西北工业大学, 2016(08)
  • [2]区域通用航空发展关键问题研究[D]. 国际来. 西南交通大学, 2015(02)
  • [3]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D]. 施瑛.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4]珠海航展公司发展战略[D]. 周作德. 华南理工大学, 2011(06)
  • [5]我国现代会展业的功能研究[D]. 黄玉妹. 福建师范大学, 2011(05)
  • [6]驾着轻型飞机去旅行[N]. 王燕宁,于媚. 科技日报, 2003
  • [7]海外学成日 是我报国时——南航归国学子剪影[J]. 于媚. 神州学人, 2002(02)
  • [8]产学研合作的历史考察及比较研究[D]. 刘力. 浙江大学, 2002(02)
  • [9]南京轻型飞机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型飞机在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上展出[J]. 谢础. 航空知识, 2001(01)
  • [10]航空工业[J]. 李钧. 航空工程与维修, 2000(06)

标签:;  ;  ;  ;  ;  

南京轻型飞机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AC500五座小飞机亮相第三届珠海国际航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