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基层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工矿基层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一、工矿基层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李琳[1](2021)在《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甘肃省创伤急救护理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建立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管理体系提供客观依据;为急诊专科护士培训提供借鉴意义。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法拟定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调查问卷的框架,初步构建问卷的条目;2.参考专家函询法中专家的意见,修订问卷初稿得到最终问卷;3.通过预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计算问卷的Cronbach’s a系数和内容效度,评价其真实性和可靠性;4.采用横断面调查,对甘肃省57家二、三级综合医院的109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工具采用自行编制的问卷《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问卷》。采用SPSS26.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初始问卷共46个条目,包括七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调查问卷的填写说明,后六部分为调查问卷的主体内容,即一般人口学特征(共9个条目)、患者救治(共10个条目)、护理管理(共9个条目)、护理技能(共6个条目)及护理知识(共12个条目)。2.两轮函询中专家积极程度均为100%;专家意见权威程度为0.895;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分别为0.277、0.325(P<0.001)),变异系数为0.06~0.18。根据专家意见共删除5个条目,新增2个条目,修改22个条目,形成最终调查问卷。3.预调查数据分析得,问卷整体内容效度为0.96。问卷整体的Cronbach’s a系数为0.783。4.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14份,收回有效问卷10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84%。创伤患者救治现状分析表明,二、三级医院出诊反应时间、现场伤情评估时间、现场救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接诊到救护车到达现场的时间、急诊科时间、放射科时间、静脉通路建立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居于前三位的是道路交通伤、高空坠落伤、跌倒外伤。患者住院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创伤急救护理管理中,抢救物品及设备管理制度“完全符合”的百分比最高,创伤急救操作流程培训及考核规范化管理“完全符合”的百分比最低。二、三级医院在院内远程专科会诊的设备及条件、对创伤患者的抢救过程进行总结反馈、进行严重创伤患者急救案例分享及学习、引入有关急救新知识及新技能方面的符合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伤急救护理技能中,心肺复苏操作“熟练”“非常熟练”的百分比高达96.51%,而使用除颤仪、创伤患者体格检查、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熟练”、“非常熟练”的百分比分别为55.51%、35.33%和22.20%。在创伤急救护理理论知识中,评估创伤患者气道、呼吸、脉率、瞳孔情况、对创伤患者采取保暖措施及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熟练”“非常熟练”的百分比均高于90%,而创伤液体复苏知识、急救药物的作用、用法、用量、创伤评分工具熟练程度中“熟练”、“非常熟练”的百分比较低。创伤急救护理技能及创伤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得分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分别为25(23,27)和51(47,56)。人口社会学因素分析表明,不同医院级别、培训次数急诊科护士创伤急救护理技能及理论知识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急诊科护士创伤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急救护理技能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自行编制的《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测评工具使用。2.通过对甘肃省57家二、三综合医院的1090名急诊科护士调查分析发现,甘肃省创伤急救时效性较差。紧急救援中心应该根据甘肃省创伤的流行病学特征,弹性调整院前救护车的配置数量,规划最优救护半径,以提高甘肃省院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院内急诊科也应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针对严重创伤患者成立多学科救治小组,建立实现急救、手术、重症监护以及病房的无缝隙连接,从根本上提高救治时效性。3.通过对不同人口学因素分析发现,不同医院级别、培训次数的急诊科护士创伤急救护理理论知识得分有差异;不同医院级别、培训次数、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均为创伤急救护理技能得分有差异。因此,提示管理者应该根据急诊科护士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培养,同时也要结合甘肃省护理队伍的现有水平,制定客观、可行的创伤护理培训方案以及管理方法。

方娴[2](2020)在《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面临着突发事件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其偶然性和巨大的破坏力,导致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巨大损失。紧急医疗救援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医疗机构迅速高效开展医疗救援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新疆地处祖国西北部,周边与八国相邻,特殊的地缘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其发生突发事件风险较高,时刻考验着政府及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由于新疆三级综合型公立医院承担着地区医疗救援的重任,因此研究其医疗救援应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目的:本研究以承担新疆各地州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主要任务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从入院救治患者伤害特征、医务人员应急救援及管理认知和医院风险事件识别综合分析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的现状和不足:首先回顾性分析既往救治的突发事件住院患者的伤害情况,分析伤害所造成的医疗救援压力和社会经济损失;其次,医务人员是医院开展紧急医疗救援的核心力量和专业人员,分析医务人员医疗救援综合能力和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情况,寻找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再次,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内外环境进行突发事件和内部脆弱性风险评估,帮助医院确定医疗救援和应急管理的优先干预重点,做好医院自身灾害防范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乌鲁木齐市、北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救援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为全面提高新疆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政府-社会-医院”无缝隙衔接策略和政策建议。方法:(1)通过乌鲁木齐市5所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病案系统收集2011-2018年收治的因交通事故、职业灾害事故、火灾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住院治疗的29595例患者病历信息,分析其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伤害特征(伤害部位和伤害性质)、临床特征(入院情况、住院天数、手术情况、转归情况)及住院费用。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住院费用采用CPI指数进行贴现标化。(2)对新疆21家样本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相关科室的502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人口学基本情况、应急培训演练及救援情况(次数及级别)、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包括突发事件认知、医疗救援角色认知、医疗救援工作能力认知和急救知识技术掌握情况四方面)和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包括承担应急任务、明确各级职责、应急培训演练、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经验总结和应急信息沟通六方面)。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的影响因素。(3)运用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外部环境即新疆地区4类突发事件的风险可能性和严重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其风险等级;再运用Kaiser模型风险评估矩阵对医院内部环境可能发生的4类致灾因子从其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包括人员、财务、运营影响和应急准备、内外部应急响应6方面)进行灾害脆弱性风险分析,确定其相对风险值(R%)并进行排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自然灾害和技术事故两种致灾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对新疆21家(全疆合计23家)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后,结合该指标体系最后确定新疆整体(21家医院)、乌鲁木齐市(包括7家医院)、北疆地区(包括8家医院)和南疆地区(包括6家医院)的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得分。结果:2011-2018年收治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29595例,(1)社会人口学特征中,男性占75.0%,年龄主要集中在1935岁(35.3%)和3645岁(24.1%)年龄段,职业以工人(26.9%)、自由职业者(18.1%)和农牧民(17.5%)居多。(2)伤害特征:事件类型中交通事故患者最多占50.6%,社会安全事件占24.1%,职业安全事故占23.3%;伤害部位,上下肢受伤占39.6%,头颈部位占34.8%。(3)临床特征:入院患者入院时病情以急危重为主占78.3%,患者多集中在骨科、急诊创伤科和神经外科,住院天数较长,60%需要手术治疗,90%以上患者治愈或好转。死亡例数共计861例,其中交通事故占66.43%,职业安全事故占31.4%。(4)直接经济负担,29595例患者共产生住院费用8.0亿元,交通事故占比最高达到62.5%,住院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9%。社会安全事事件人次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2%。样本医院的5022名医务人员中,(1)近三年接受应急培训人员仅占59.3%,参加应急演练人员仅占60.8%,并且培训和演练次数较少级别较低;但有20.3%的人参与应急救援,救援次数较多且级别较高,地区间也存在差异(P<0.05)(2)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方面,一是突发事件分类回答错误率高,达到25.7%;二是医疗应急救援能力认知中安全防护(85.4%)、健康教育(62.2%)、心理支持(76.0%)、公共卫生防疫(64.0%)应答率低于急救技能(94.7%)和急救知识(95.3%)。三是50.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应急知识不能满足救援需要,掌握的急救技能中现场灾情评估(33.4%)、心理危机干预(33.4%)、健康教育(36.9%)和生物性致病因素防护(19.4%)的应答率低于其他急救技能。(3)医务人员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水平基本在3.0分上下,属于一般熟悉水平,其中承担应急任务和明确职责两部分评分较高为3.08±1.02和3.09±1.04,其他部分认知评分低于3.0分,应急培训、演练和救援是应急管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南疆地区除个别条目外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整体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医院外部环境突发事件风险等级中,地震和道路交通事故为极高风险事件,暴雪、生物灾害、极端温度、企业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灾害、传染病暴发流行、“苯中毒、铅中毒和尘肺”以及经济安全事件为高风险事件。医院内部风险事件相对风险度较高的依次是火灾(48.72%)、暴力型医疗纠纷(47.60%)、医院感染暴发(46.65%)、地震(45.40%)、电力故障(44.94%)、流行病暴发(41.44%)、信息系统故障(41.25%)、电梯故障(40.23%)等,部分自然灾害因子和技术事故因子间相关性高于0.4。其次构建的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以及76个三级指标,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后结合该指标体系确定其应急管理能力得分,其中医疗救治能力、应急保障、培训演练和考核能力得分较高,分别为0.23806、0.13622和0.10355,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得分较低,分别为0.00134、0.00106和0.00091。乌鲁木齐市、北疆和南疆地区的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与新疆整体的应急医疗救援情况近似。结论: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现状存在不足:(1)突发事件伤害导致医疗救援压力大,人群健康损伤严重,医疗急救需求增多,直接经济负担严重;(2)医务人员存在应急培训演练机会较少,与现实医疗救援工作形成矛盾。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不够综合全面,突发事件认知不足,对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公共卫生防疫、安全防护方面认知低于临床急救技能和知识。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可通过综合规范的应急培训演练体系提高其认知水平。(3)医院应明确将地震和道路交通伤害极高风险事件作为医疗救援优先目标,重点关注暴雪、传染病流行、企业安全事故等高风险事件救援,持续关注中低风险事件,定期采取风险评估的防控与救援措施。在内部加强对火灾、暴力型医疗纠纷、医院感染爆发等高风险事件的抗灾能力建设,明确自身脆弱性,完善高风险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强化部门防控,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从整体看,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治、应急保障、培训演练和考核能力相对较好,而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的能力相对较弱,应重点建设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乌鲁木齐市、南疆和北疆地区应急管理能力与整体相似。综合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管理的不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通过发挥政府应急医疗救援管理体系的支撑作用和社会网络应急救援体系的辅助作用,综合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应急救援管理能力。

魏鹏利[3](2020)在《皖南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变化趋势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2016年07月01日到2019年06月30日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特征、人数时间分布变化趋势,以及气象各要素变化和大气污染对其影响,以期对指导医院完善急诊管理、资源配置及应对策略提供参考,进而使急诊医学更加规范化,改善急诊就诊环境。方法:通过调阅该院急诊大厅急诊就诊患者的登记簿记录,收集2016年07月01日到2019年06月30日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患者急诊就诊信息(性别、年龄、居住地址、就诊时间、分诊科室、是否住院及住院科室、主要诊断),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将相符患者的数据信息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表;收集同期该地区气象、大气污染物主要指标信息。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对急诊人群特征、人数时间分布特征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列出相应的图表,并进行分析总结,采用?x±s描述对其中符合正态性的计量资料。应用R语言软件,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GAMs)及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建立关系,并在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后,探讨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与急诊就诊的相关性。结果:(1)2016年07月01日到2019年06月30日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共纳入急诊医学科接诊患者共计54,982例,总急诊就诊量呈现出现先降低后增高趋势。主要来源于本市及市郊区的居住人口。其中,男女之比为1.23:1,65岁及以上的老年组患者是急诊患者的主要群体,其次为45-64岁的中老年组患者,占比分别为41.90%、34.29%。(2)疾病谱中,14岁及以上人群急诊就诊量排序占前六位的依次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理化因素损害所致疾病,占所有病种例数的90.48%,入住科室在前六位依次为神经内科、急诊内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骨科、消化内科;14岁以下群体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理化因素损害所致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呼吸循环衰竭及院前死亡、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共占该群体所有病种的90.07%;总急诊就诊群体疾病谱排序与14岁及以上人群相同。创伤患者主要以多发伤(73.54%)为主;理化因素损害所致疾病中以急性中毒(92.78%)为主;急性中毒种类前三位依次是酒精类中毒(48.85%)、各类药物中毒(占21.71%)、农药中毒(占18.93%);农药中毒患者中以百草枯或敌草快中毒(76.34%)为主。(3)急诊患者时间分布中,全天24小时高峰期为10:00-11:00、18:00-20:00,低峰期为4:00-6:00;月份分布中以6、7、8月就诊量相对较高,4月份最低;季节分布中以夏季就诊量最高,其次为冬季,春季最低。(4)与急诊就诊量相关的主要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指标是温度、PM10、NO2、O3、SO2、PM2.5;与温度、SO2、O3呈正相关,与PM10、NO2、PM2.5呈负相关。(5)多污染物模型中,NO2、SO2分别引入PM10、PM2.5模型后,效应值ER均降低,提示相互间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且颗粒物可能为急诊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本研究揭露了皖南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6年07月01日到2019年06月30日急诊患者性别、年龄、居住地、就诊时间、疾病类型的分布规律以及急诊就诊与气象要素、环境污染物的关系。其急诊就诊患者的人群特征与既有其他地区相关研究相似,亦存在一定差异。针对主要群体、高发年龄、特异疾病谱,合理配置医疗资源,重点突破,提高急诊医疗效率。(2)急诊就诊量存在特异的时间分布规律,分析不同时间段、不同季节等的就诊量、高发病的不同,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可有效减轻急诊压力,实现医患共赢。(3)气象要素、大气污染物中多种指标要素与急诊就诊之间存在相关性,温度、PM10对该院急诊就诊量的效应值更大;多污染物之前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颗粒物可能是导致急诊就诊的独立危险因素。(4)不同地区医院所面临的急诊就诊群体存在差异,气象要素与环境污染物成分含量亦有所不同,开展特定地区的急诊就诊的相关流行病学探讨,将使该地区个性化的医疗发展大大受益。

彭锐豪[4](2020)在《广州市创伤及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1目的本研究主要了解广州市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进一步分析创伤首要原因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及其伤亡影响因素,阐明创伤与道路交通伤害的流行病学规律,掌握道路交通伤亡危险因素,旨在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和救治策略,为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广州市院前急救创伤救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2方法(1)采集2008~2017年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调度指挥平台数据库中所有院前急救创伤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采用R语言及Arc Gis 10.2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2)收集2013~2017年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道路交通事故登记数据库中道路交通事故案例,使用Spss 20.0及Arc Gis 10.2建立数据库及统计分析。(3)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广州市道路交通伤害伤亡事件18513例,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道路交通伤害伤亡事件的影响因素。(4)统计分析方法: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圆形分布分析法、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3结果(1)十年间院前创伤患者数呈先增后减波动趋势,共439596人,创伤院前急救率呈下降趋势(?2=2524.38,P<0.01),均高于30%;创伤发生率为23.97/万~47.88/万,呈下降趋势(?2=533.64,P<0.01)。创伤好发年龄为21~50岁,男女性比为1.80:1。圆形分布分析法与季节指数提示创伤的时间分布具有聚集性,一年中,6~8月、10~11月为创伤高发期(P<0.01),2月为低发期;一天中,上半天10~11时及下半天17~18时为创伤高峰时段(P<0.01),凌晨3~6时为低谷时段。空间自相关分析显示创伤空间分布存在聚集性,除2014年外,其余年份全局Moran’s I指数>0(Z>1.96,P<0.05);热点分析显示创伤患者存在热、冷点,热点主要分布在白云、天河及黄埔区,尤以白云区的钟落潭镇、人和镇、江高镇、太和镇、永平街道、均和街道、京溪街道,天河区的龙洞、凤凰、长兴、新塘、棠下、元岗、黄村、珠吉及车陂街道,黄埔区的大沙、联和、鱼珠、永和、红山、文冲、长洲街道最为明显;冷点则主要分布于荔湾、越秀及海珠区。前三顺位创伤类型分别为道路交通伤(40.93%)、跌倒伤(25.54%)及撞击伤(11.59%);跌倒伤占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女性高于男性;前四顺位创伤部位分别为颅脑(31.23%)、颜面(19.04%)、下肢(17.13%)及上肢(11.66%);在≥18岁时,下肢创伤占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且女性高于男性;上肢创伤比例随年龄增加而下降。(2)五年间道路交通伤害共13245例,致伤14415人,致死4098人,伤亡比为3.52:1,直接经济损失427.83万元。机动化程度达174.41~192.59辆/千人;致死率为20.80%~22.38%。圆形分布分析法显示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致伤及致死时间分布具有集中倾向,且重叠于创伤发生时间,一年中高峰期在下半年(Z发生=8.32,Z致伤=8.41,Z致死=5.08,P<0.01);一天中高峰时段为上半天8~9时(Z发生=35.36,Z致伤=19.05,Z致死=19.74,P<0.01)及下半天20~21时(Z发生=46.79,Z致伤=81.11,Z致死=13.74,P<0.01),致死高峰时间为凌晨3~4时。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发现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致伤及致死人数的Moran’s I指数均>0,均存在空间正相关(Z发生=13.55,Z致伤=12.28,Z致死=19.73,P<0.01),三者空间分布呈聚集性;热点分析发现道路交通伤害发生、致伤及致死均存在热、冷点(Z发生、Z致伤、Z致死>1.96,P<0.05),热点主要分布在白云、花都、从化及增城区,尤以白云区的人和镇、花都区的狮岭镇,梯面镇,炭火镇,花山镇,花东镇,雅瑶镇及新华街道、从化区的太平镇、增城区的中新镇,石滩镇,朱村街道最为明显,其致伤热点还包括增城区九龙镇,致死则还包括从化区鳌头镇、城郊街道、街口街道(Z发生、Z致伤、Z致死>2.58,P<0.01);冷点区域与创伤相仿,主要分布在荔湾、越秀及海珠区。(3)对道路交通伤害伤亡影响因素作单因素筛选,在空间因素中,从化区的致死率(37.03%)较高(?2=525.05,P<0.01);在时间因素中,一天中的上半天致死率(50.93%)较高(?2=52.24,P<0.01);在道路因素中,路面情况非完好(34.29%)、路表处于施工、凹凸、路障、塌陷等其它情况(31.07%)、路面结构为土路或沙石等其它情况(28.07%)、地形为山区(28.92%)、道路等级为国道及县道(23.42%及24.30%)、道路类型为高速公路(33.54%)、道路线型为一般弯坡(40.18%)、路口路段为窄路(39.39%)时致死率较高(P<0.05)。在环境因素中,天气为阴及雨天(32.04%及31.80%)、能见度小于50米(25.26%)、夜间无照明(33.06%)、四种交通控制方式(26.45%)、道路物理阻隔为中心阻隔加机非阻隔(25.51%)、中央防护设施为活动护栏(30.43%)、路侧防护设施为防护墩/柱(33.38%)时致死率较高(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时段、路面情况、地形、道路等级、道路类型、道路线型、照明条件、交通控制方式、道路物理阻隔及路侧防护设施类型是道路交通伤亡的危险因素(P<0.05)。4结论(1)广州创伤形势依然严峻,创伤具有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关注创伤的高危与特殊人群、高峰时期与时点、重点区域、常见类型及部位对其防控及救治至关重要,对创伤救治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具有参考价值。(2)道路交通伤是创伤的主要类型,随着机动化程度的提高,道路交通伤害的致死率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其时间分布上表现出与社会生产、活动的相关性,工作、娱乐活动活跃的时间道路交通伤害则较多;在其空间分布上则表现出与社会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的相关性,城乡结合区域道路交通伤害则较多。(3)通过道路交通伤害伤亡事故单因素分析,明确各因素中道路交通伤害致伤、致死人数较多及致死率较高的情况,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模型拟合度较好,道路交通伤亡的影响因素包括时间、空间、道路、环境方面等10个因素。

张合华[5](2019)在《大气污染与儿童哮喘之间的关系研究及污染物暴露预测模型的构建》文中认为目的:近五年来国内大气污染逐渐加重,大气污染与儿童哮喘之间的关系不明确,需要深入的探讨。大气污染对健康的效应分为长期暴露的效应和短期暴露的效应。大气污染长期暴露的效应中当前国内外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母亲孕期大气污染暴露是否会增加儿童喘息及哮喘发生的风险,关于大气污染的短期效应中国东北区域还未有大型研究证实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大气污染暴露研究的关键在于准确评估不同位置不同阶段个体大气污染暴露的水平。本研究将首先通过系统综述的方法探讨目前孕期大气污染暴露与儿童喘息及哮喘的关系,之后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探讨沈阳市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对医疗机构门急诊儿童哮喘患者入院率的影响,最终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建立起沈阳市内大气污染物空间分布模型,分析沈阳市2015年度不同行政区污染物浓度水平与儿童哮喘住院率之间的关系。研究方法:首先利用系统综述研究孕期大气污染与后代儿童哮喘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Medli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关于孕期大气污染暴露与0-14岁儿童喘息或者哮喘之间关系的文献,截止到2017年6月份,提取纳入文献研究的特点,CASP检查表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利用Stata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合并危险度的计算和分析。其次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门急诊儿童哮喘入院人数的影响,具体包括:收集2013-2018年期间每日门诊和急诊患者、气象条件、空气污染物(PM10,PM2.5,SO2,NO2,CO,O3)的数据,根据患者的性别、季节、年龄进行分层分析,以评估空气污染物短期高暴露对门急诊儿童哮喘入院次数的影响,分析过程使用R3.2.2软件进行,采用条件泊松回归分析代替一般回归分析以计算所有污染物的效应估计值,引入残差控制过度分散、自相关和滞后效应。最后通过土地利用模型建立污染物空间分布模型,并分析各行政区污染物浓度与儿童哮喘住院率之间的关系。具体研究过程包括:解译并获取2015年沈阳市各大空气污染物浓度、沈阳市人口密度分布数据矢量图、沈阳市交通干道的分布图、沈阳市土地利用矢量图,将监测站点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ArcGIS10.2软件空间分析功能,计算每个监测点周围不同缓冲区内土地利用、道路长度和人口数量等作为因变量,利用SPSS19.0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和ArcGIS进行模型验证。选取各行政区坐标点,利用ArcGIS10.2计算各坐标点周围缓冲区内模型所需的变量值,代入模型计算各行政区污染物在寒冷和温暖季节浓度值,根据各行政区0-18岁儿童人口数,及各行政区内2015年儿童哮喘住院人数,计算各行政区儿童不同性别、年龄组哮喘的住院率,分析污染物浓度与住院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第一部分:系统综述共纳入17个研究,不同研究中暴露的评估方法不同,孕期不同污染物暴露对儿童期喘息发生的合并随机风险估计分别是:PAH1.04(0.94-1.15),NO21.04(1.01-1.07),PM2.51.4(0.97-2.03),对儿童哮喘发生的风险估计分别是:NO21.07(1.01-1.14),PM2.51.0(0.97-1.03),SO21.02(0.98-1.07),PM101.08(1.05-1.12);PAH和SO2估计的异质性最小。第二部分:研究期间门急诊共有130555个儿童哮喘患者,当天污染物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哮喘患者增加的相对危险度分别是:O3(0.899,95%CI:0.824-0.981),CO(1.027,95%CI:1.001-1.053),NO2(1.087,95%CI:1.023-1.154),SO2(1.041,95%CI:1.004-1.078),PM2.5(1.033,95%CI:1.010-1.056),PM10(1.047,95%CI:1.013-1.082)。性别分析发现男性对PM2.5更易感,女性对NO2和PM10更易感。第三部分:本研究利用沈阳市内2015年各污染物监测站点月平均浓度值,以及2015年沈阳市土地利用类型、道路交通、人口密度等地理因素,成功构建了沈阳市2015年温暖季节和寒冷季节的六种污染物空间分布模型,SO2和PM10模型调整后的R2值可达到80%以上,其中NO2和CO模型调整后的R2值可达到70%以上,PM2.5和O3预测模型的R2值较低;沈阳市九个行政区中铁西区、于洪区、和平区在2015年度儿童哮喘住院率最高,与污染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PM2.5、SO2和PM10与各个年龄组、不同性别和季节的儿童哮喘住院率呈显着正相关关系,NO2与6-10岁儿童哮喘入院率相关,CO与儿童哮喘住院之间无显着关系,O3在寒冷季节与6-10岁儿童哮喘入院之间呈显着负相关关系。结论:1.系统综述表明母亲孕期暴露于高浓度NO2、SO2和PM10等污染物会增加儿童期喘息及哮喘的发病率,其他污染物作用的证据不明显。2.短期暴露于高浓度交通相关污染物(NO2、PM10)与哮喘门急诊入院人数之间的关联最强,PM2.5短期暴露对门急诊儿童哮喘人数的影响较小。3.本研究成功构建2015年沈阳市内温暖和寒冷季节污染物空间分布模型,并利用构建的模型计算各行政区污染物浓度,发现温暖季节PM2.5、SO2和PM10与6-10岁儿童哮喘住院率紧密相关。污染物短期暴露与长期暴露对儿童哮喘发病及加重的影响都有所不同,土地利用模型适用于长期污染物暴露的估计。

朱爱华,郑利先,赵祝明,魏侍萍[6](2019)在《医联体模式对基层医院急诊科患者影响的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医联体模式对基层医院急诊科患者就诊的影响。方法以实施医联体模式前3年该院急诊科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实施医联体模式后3年该院急诊科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就诊患者数量显着增多,死亡人数显着减少,转院人数比例增多,患者抢救成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联体模式有利于基层医院急诊诊疗水平的提升,值得推广。

廖志林[7](2016)在《2014年南昌市两所不同类型医院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征及比较》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并比较南昌市两所不同类型医院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4医院(综合服务型)1804例与南昌334医院(区域服务型)267例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根据其个体特征、疾病构成、入院月份和入院时刻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从性别构成看,94医院女性(54.33%)心血管疾病患者多于男性(45.67%),334医院男性(62.09%)多于女性(37.91%),两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07,P<0.001);两院脑血管疾病患者未发现性别差异(χ2=0.009,P=0.925)。从疾病构成看,无论是心血管疾病还是脑血管疾病,两院的疾病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6.981,P<0.001,χ2=151.147,P<0.001)。心血管急诊患者中,94医院入院人数最多的在76-85岁(27.09%),334医院在66-75岁(35.29%),经比较,两院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93,P<0.001);脑血管急诊患者中,94医院入院人数最多的在66-75岁(26.43%),334医院在56-65岁(28.95%),经比较,两院的年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38;P<0.001)。心血管急诊患者中,入院人数最多的月份均为9月(12.91%),入院人数最少的均为11月(5.2%),经比较,两院的入院月份无统计学差异(χ2=9.901,P=0.539);脑血管急诊患者中,入院人数最多的月份均为9月(12.4%),入院人数最少的均为11月(3.93%),经比较,两院的入院月份无统计学差异(χ2=0.847;P=1.000)。无论心血管疾病还是脑血管疾病,两院入院人数最多的时间均在21点;在整个2-7点时段,两院入院人数均较少。结论两所不同类型的医院在急诊心脑血管疾病的疾病构成、性别和年龄上存在一定差别,但在就诊月份和时刻上基本相似。

宫能凯[8](2016)在《弋矶山医院急诊病人的流行病学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和掌握急诊病人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危重症病人疾病谱的特点,为急诊医学科的发展和科学管理提供可靠依据,最终目的为更有效地救治急诊病人和处置突发性事件,更好地服务患者。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的急诊科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急诊就诊的病人病史资料,如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和急诊危重症病人的疾病谱构成等,将数据录入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调查和研究。列出相关的图表,总结其中的规律和相关特征。结果:(1)弋矶山医院的急诊病人数在逐年的增加,急危重症病人数变化的趋势不大。(2)急诊病人多为青年组(14-39岁)与中年组(40-59岁)的病人,急危重症病人则多为老年组(60-79岁)病人。(3)急诊病人与急危重症病人均为男性病人多于女性病人。(4)急诊病人与急危重症病人就诊高峰期及低峰期的时间分布大致相同,就诊的季节分布均为夏季病人数最多,冬季就诊的急诊病人人数最少。(5)急危重症病人疾病谱的排列次序为创伤类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毒类疾病和其它。(6)创伤类疾病多为多发伤,多发伤病人占到创伤类病人总数的59.14%。中毒类疾病前三位依次为酒精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其中酒精中毒占到39.07%,药物中毒占到33.46%,农药中毒占到21.24%。农药中毒类疾病多为百草枯中毒,占农药中毒病人总数的74.26%。(7)急诊死亡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39:1。5年间急诊死亡病例数未有太大的波动。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5年12月就诊的急诊病人人数、年龄、性别及就诊时间分布的规律,该研究与相关学者的报道结果略有不同,但总体结果相似。急诊危重症病人的疾病谱特点受地域的影响相对较大,大样本的数据分析工作任务较重,但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直观的反映出皖南地区急诊病人的流行病学特点。其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亦可为急诊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急诊科室医护人员的合理配备、教育研究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宋波[9](2015)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至2012年急诊疾病谱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疾病谱的特点,分析急诊患者的就诊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特殊疾病种的发病规律,为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医院的管理和医疗资源的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的145413病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脑管理系统采集病例的就诊科室、性别、年龄、就诊时间、诊断等信息,采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列出图表,研究急诊疾病谱的规律。结果:(1)共纳入统计急诊病例145413名,日均就诊人次为398.4人次;女性患者(54.3%)多于男性(45.7%);数量占比前三位的科室是内科急诊(42.8%)、发热门诊(11.6%)、神经内科(8.7%)。(2)就诊人数以4、5、8月最多,2月最少;患者每日就诊时间存在规律性,2:006:00为低谷,8:0010:00为小高峰,17:0023:00为高峰。(3)病例数量排名前30名的疾病总数为122880个,占84.1%;病例数量排名前五位的疾病为上呼吸道感染、创伤、胃肠炎、发热、腹痛;急诊内科中,数量排名前三位的是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单纯检查和取药的数量占到总排名13位,占2.0%,占内科急诊排名第4位,占4.7%,提示部分非急诊患者于急诊科就诊,占用急诊资源。(4)不同疾病的性别比例、年龄比例、发病季节不同。上呼吸道感染中,女性(59.5%)多于男性(40.5%);2029岁为高发年龄段,1月最多,8月次之,11月最少。创伤中,男性(63.5%)多于女性(36.5%),2029岁为高发年龄段,56月最多,2月份最少。胃肠炎中,女性(59.7%)多于男性(40.3%),2029岁为高发年龄段,69月为高发月份,2月份最少。肺炎/支气管炎/COPD中,女性(54.3%)多于男性(44.7%),8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1月份为高发月份,7月最少。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中,女性(52.7%)多于男性(47.3%),8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段。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男性(52.6%)多于女性(47.4%),6069岁为高发年龄段。脑出血中,男性(65.8%)多于女性(34.2%),5059岁为高发年龄段。脑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男性(52.9%)多于女性(47.1%),6069岁为高发年龄段。结论:本研究揭示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疾病谱构成和特殊病种的发病规律。根据疾病谱的规律,可以合理有效的配置医疗资源,安排医生、护士以及药房、检验、放射等辅助科室的人员排班,提高医疗质量。根据疾病谱,可以为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急诊工作人员的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根据疾病谱反映出的问题,卫生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合理统一的急诊就诊界定标准。

吕玮,许玉娥,王金桃,李树峰[10](2011)在《山西晋城矿区2004年至2009年急诊疾病谱变化特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晋城矿区急诊患者的发病年龄、疾病类别、就诊时间和就诊规律,探讨急诊病谱的构成及特点,为急诊科的物资、设备、人员和技术的组织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晋城煤业集团总医院2004年5月至2009年5月5年间23069例急诊患者疾病谱的病历资料,按照性别、年龄、时间、系统疾病和创伤,排列出急诊疾病的构成与排位情况。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中,以Excel软件对结果进行计算,并列出图表,总结急诊疾病谱规律。结果①急诊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主要集中在20~40岁组;②急诊科疾病谱的前四类疾病为创伤和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急诊患者的78.92%;③急诊创伤中以四肢创伤为最多,占创伤的44.08%;④午夜及清晨为急诊患者来诊低谷,18~23时为高峰;⑤夏秋季节急诊患者密度略高于冬春季节,不同季节各类疾病的构成不同,各类疾病的季节构成符合疾病的发病规律;⑥各系统疾病的年龄高峰符合疾病的发病规律。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院急诊就诊疾病谱构成以及常见病种的时间分布特点,为急危重病的预防提供了基本资料。应根据急诊患者的疾病谱确定急诊科的技术建设重点和人才培养方向,以提高对急诊患者的诊治水平。在疾病高峰到来之前做好抢救准备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二、工矿基层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工矿基层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研究概述
    一、相关概念
    二、研究背景
    三、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对象
    一、调查工具的编制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
        (二)成立研究小组
        (三)文献研究
        (四)专家函询
        (五)信效度分析
    二、现场调查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数据收集过程
        (四)统计分析方法
        (五)质量控制和伦理原则
第三章 研究结果
    一、文献研究结果
    二、问卷条目初步构建结果
    三、专家函询结果
        (一)专家来源
        (二)专家基本情况
        (三)两轮专家函询的统计结果及专家修改意见
        (四)专家函询指标结果
    四、信效度检验结果
        (一)预调查结果
        (二)信度检验结果
        (三)效度检验结果
    五、调查问卷的形成
    六、现场调查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小结
    一、结论
    二、创新性
    三、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
附录三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一轮)
附录四 甘肃省创伤救治管理模式指标专家咨询(第二轮)
附录五 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问卷
综述 脊髓损伤患者创伤后成长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说明
致谢

(2)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绪论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各类突发事件不断频发
        1.1.2 我国面临突发事件严峻挑战
        1.2 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研究
        1.2.1 国外应急管理理论研究
        1.2.2 我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1.3 国外医疗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1.3.1 国外公共卫生处置研究
        1.3.2 国外医院医疗应急管理研究
        1.4 我国医疗应急管理研究及现状
        1.4.1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现状
        1.4.2 我国医疗机构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1.4.3 医疗机构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现状
        1.5 研究不足
        1.6 理论研究基础
        1.6.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1.6.2 风险管理理论
        1.6.3 系统管理理论
        1.6.4 无缝隙政府理论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1.8 研究内容
        1.8.1 主要研究内容
        1.8.2 几个概念
        1.9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基础
    第2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救治患者特征研究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1 研究对象
        2.1.2 病例信息质量控制
        2.1.3 研究方法
        2.1.3.1 文献研究法
        2.1.3.2 贴现法
        2.1.3.4 数据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
        2.1.4 相关内容界定
        2.1.4.1 住院病例伤害类别界定
        2.1.4.2 住院病例创伤部位界定
        2.1.4.3 住院病例损伤性质界定
        2.2 结果
        2.2.1 应急救治住院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
        2.2.2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伤害特征
        2.2.3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临床特征
        2.2.4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时间分布
        2.2.5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费用分析
        2.3 讨论
        2.3.1 突发事件导致社会危害性严重
        2.3.2 突发事件导致社会直接经济负担严重
        2.3.3 应用事件规律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季节性防控
        2.4 小结
    第3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研究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1 研究对象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
        3.2.1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结果.
        3.2.2 不同地区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结果
        3.3 讨论
        3.3.1 医务人员培训演练机会少,与现实医疗救援工作形成矛盾.
        3.3.2 医务人员医疗救援能力认知缺乏综合性
        3.3.3 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水平不高,且存在地区差异
        3.3.4 构建规范综合的应急培训演练体系
        3.3.5 医院针对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不足提升医院应急管理水平
        3.4 小结
    第4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风险分析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
        4.2.1 专家情况
        4.2.2 新疆突发事件风险分析
        4.2.3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HVA)
        4.3 讨论
        4.3.1 借助科学方法确定新疆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优先目标.
        4.3.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明确自身脆弱性,强化灾害风险防控
        4.4 小结
第三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第5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及能力评价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1.1 研究对象
        5.1.2 研究方法
        5.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情况
        5.2.1 基本情况
        5.2.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情况
        5.3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5.3.1 德尔菲法筛选指标
        5.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5.4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分析
        5.4.1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情况统计
        5.4.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综合分析. ..
        5.5 讨论
        5.6 小结
第四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第6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及建议
        6.1 完善政府医疗救援应急管理体系
        6.1.1 制定专项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6.1.2 构建高级别合作协调联动机制
        6.1.3 借助应急管理平台,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6.1.4 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和应急物资动态管理机制
        6.1.5 打造地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提升区域医疗救援能力
        6.1.6 组合各类救援队伍,打造地区综合紧急医疗救援队伍
        6.1.7 建设医疗救援学科,培养专门人才队伍
        6.1.8 打造立体救援模式,增加高技术含量应急救援设备
        6.1.9 加强突发事件高危行业针对性监管,从源头降低事件风险
        6.2 发挥基层组织职能,构建社会网络医疗救援应急体系
        6.2.1 制定基层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6.2.2 集合和调配基层辖区内医疗救援应急资源
        6.2.3 针对高风险行业及人群开展医疗救援应急教育和培训. . . . . .
        6.2.4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救援功能
        6.2.5 组建基层医疗救援志愿者团队
        6.3 综合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应急救援管理能力
        6.3.1 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层级扁平化
        6.3.2 医院脆弱性风险防控
        6.3.3 做好紧急医疗救援队建设
        6.3.4 应急医疗救援队员素质和能力要求
        6.3.5 应急预案制定修订
        6.3.6 医院建立综合性应急培训演练体系
        6.3.7 院前及院内应急救援流程衔接
        6.3.8 建设医疗救援重点科室
        6.3.9 后勤物资设备保障
        6.3.10 信息通讯系统保障
        6.3.11 灾后身心康复支持
    第7章 结论与创新
        7.1 结论
        7.2 创新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附录6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皖南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变化趋势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资料、内容)与方法
    1. 研究材料
        1.1 研究内容
        1.2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类型
        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设计
        2.4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4)广州市创伤及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对象与方法
    2.1 资料来源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与方法
    2.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广州市2008~2017年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2 广州市2013~2017年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3.3 道路交通伤害伤亡影响因素分析
4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4.2 建议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5)大气污染与儿童哮喘之间的关系研究及污染物暴露预测模型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孕期大气污染物暴露与儿童哮喘及喘息之间关系的meta分析
    1 前言
        1.1 背景
        1.2 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检索策略
        2.2 纳入排除标准
        2.3 文献的选择
        2.4 数据提取
        2.5 质量评估
        2.6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结局定义
        3.2 暴露的评估方法和污染物研究
        3.3 质量评估
        3.4 孕期大气污染暴露与儿童哮喘及喘息的关系
        3.4.1 孕期PAH暴露的风险分析
        3.4.2 孕期NO_(2/X)暴露的风险
        3.4.3 孕期PM_(2.5)暴露的风险
        3.4.4 孕期SO_2暴露的风险
        3.4.5 孕期PM_(10)暴露的风险
        3.4.6 孕期其他污染物暴露的风险
    4 讨论
        4.1 总结及优缺点分析
        4.2 研究的污染物及其meta分析解释
        4.3 研究的质量和异质性
    5 结论
    附表
第二部分:大气污染物短期高暴露对儿童哮喘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点
        2.2 数据获取
        2.2.1 污染物浓度获取
        2.2.2 门急诊数据获取与清洗
        2.2.3 气象数据的获取
        2.3 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
        3.1 描述统计
        3.2 大气污染与儿童哮喘门急诊患者的关系
        3.2.1 单污染物滞后模型(SPLM)分析
        3.2.2 多污染物滞后模型(MPLM)分析
        3.2.3 性别分层分析
        3.2.4 季节性分析
        3.2.5 年龄分层分析
        3.4 敏感性分析
    4 讨论
        4.1 PM_(2.5)对门急诊儿童哮喘患者的影响
        4.2 PM_(10)对门急诊儿童哮喘患者的影响
        4.3 SO_2对门急诊儿童哮喘患者的影响
        4.4 NO_2对门急诊儿童哮喘患者的影响
        4.5 CO对门急诊儿童哮喘患者的影响
        4.6 O_3对门急诊儿童哮喘患者的影响
        4.7 创新性与局限性
    5 结论
第三部分:沈阳市大气污染空间分布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2.2 模型研究方法
        2.3 污染物暴露与儿童哮喘关系分析
    3 结果
        3.1 沈阳市2015年总体环境状况
        3.2 沈阳市2015年污染物监测站点及污染物浓度
        3.3 2015年沈阳市污染物空间分布模型的构建
        3.4 沈阳市2015年儿童哮喘住院与污染物之间关系分析
        3.4.1 2015年度儿童哮喘入院数据
        3.4.2 2015年度沈阳市行政区内污染物浓度估计
        3.4.3 污染物浓度与儿童哮喘住院人数间的关系
    4 讨论
        4.1 污染物空间分布模型
        4.2 污染物暴露与儿童哮喘
    5 结论
本论文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附录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6)医联体模式对基层医院急诊科患者影响的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数据收集
        1.2.2 医联体模式急诊科管理措施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2.2 两组急诊患者年龄分布
    2.3 两组患者的就诊月份分布
    2.4两组急诊患者就诊时刻分布
    2.5 两组急诊患者疾病谱分布情况
    2.6 两组急诊患者转归构成情况
    2.7 两组急诊患者抢救成功情况
3 讨论

(7)2014年南昌市两所不同类型医院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征及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 急诊医学的概念及特点
        1.1 急诊医学的概念
        1.2 急诊医学的特点
    2 急诊流行病学及其研究内容
        2.1 急诊患者的时间特征
        2.2 急诊患者的地区特征
        2.3 急诊患者的人群特征
    3 急诊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3.1 急诊组织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和智能化
        3.2 急诊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2.2.1 纳入标准
        2.2.2 排除标准
    2.3 数据收集和整理
    2.4 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两院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疾病构成分布
    3.3 两院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分布
        3.3.1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年龄分布
        3.3.2 脑血管急诊患者的年龄分布
    3.4 两院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入院月份分布
        3.4.1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入院月份分布
        3.4.2 脑血管急诊患者的入院月份分布
    3.5 两院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入院时刻分布
        3.5.1 心血管急诊患者的入院时刻分布
        3.5.2 脑血管急诊患者的入院时刻分布
第4章 讨论
    4.1 两所医院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性别分布
    4.2 两所医院心脑血管急诊患者的疾病构成分布
    4.3 两所医院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年龄分布
    4.4 两所医院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入院月份分布
    4.5 两所医院急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入院时刻分布
    4.6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
    参考文献

(8)弋矶山医院急诊病人的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资料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数据收集
        2.2 统计方法
结果
    1 急诊就诊病人的特点
        1.1 急诊就诊病人人数构成
        1.2 急诊就诊病人年龄构成
        1.3 急诊就诊病人性别构成
        1.4 急诊就诊病人时间分布规律构成
        1.4.1 急诊就诊病人的全天时间分布
        1.4.2 急诊就诊病人的季节分布
    2 急诊危重症病人疾病谱的特点
        2.1 急危重症病人疾病谱的人数及构成比分布
        2.2 急危重症病人疾病谱的不同年龄组分布
        2.3 急危重症病人疾病谱的创伤类疾病构成
        2.4 急危重症病人疾病谱的中毒类疾病构成
    3 急诊死亡病例的特点
讨论
    1 急诊就诊病人的特点讨论
    2 急诊危重症病人疾病谱的特点讨论
    3 急诊死亡病例的特点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诊病人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至2012年急诊疾病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1 对象和方法
1.2 结果
    1.2.1 就诊患者科室分布
    1.2.2 急诊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月份、就诊时间分布
    1.2.3 急诊病种数量排名前 30 的疾病
    1.2.4 急诊内科病种、年龄、就诊月份、就诊时间分布
    1.2.5 发热急诊病种分布
    1.2.6 神经内科病种分布
    1.2.7 急诊外科病种分布
    1.2.8 骨科病种分布
    1.2.9 肠道急诊病种分布
    1.2.10 皮肤科病种分布
    1.2.11 耳鼻喉科病种分布
    1.2.12 神经外科病种分布
    1.2.13 妇产科病种分布
    1.2.14 眼科病种分布
    1.2.15 口腔科病种分布
    1.2.16 上呼吸道感染就诊月份、时间、年龄分布
    1.2.17 创伤患者性别、就诊月份、就诊时间、年龄段分布
    1.2.18 胃肠炎患者性别、年龄段、就诊月份分布
    1.2.19 肺炎/支气管炎/COPD患者性别、就诊月份、年龄段分布
    1.2.20 心功能不全/心衰患者年龄段分布
    1.2.21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年龄分布
    1.2.22 脑出血患者年龄分布
    1.2.23 脑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年龄分布
1.3 讨论
    1.3.1 急诊人数特点
    1.3.2 急诊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分布特点
    1.3.3 急诊病种排名
    1.3.4 上呼吸道感染的研究
    1.3.5 创伤的研究
    1.3.6 胃肠炎的研究
    1.3.7 单纯检查和取药排名的研究
    1.3.8 肺炎/支气管炎/COPD的研究
    1.3.9 脑出血的研究
    1.3.10 脑梗塞/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
    1.3.11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研究
    1.3.12 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的研究
    1.3.13 急诊医学存在的问题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综述 急诊医学疾病谱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四、工矿基层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肃省创伤救治护理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李琳.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D]. 方娴. 吉林大学, 2020(08)
  • [3]皖南综合性医院急诊就诊变化趋势的相关研究[D]. 魏鹏利.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4]广州市创伤及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病学特征研究[D]. 彭锐豪. 暨南大学, 2020(03)
  • [5]大气污染与儿童哮喘之间的关系研究及污染物暴露预测模型的构建[D]. 张合华.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1)
  • [6]医联体模式对基层医院急诊科患者影响的调查分析[J]. 朱爱华,郑利先,赵祝明,魏侍萍. 重庆医学, 2019(02)
  • [7]2014年南昌市两所不同类型医院急诊收治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特征及比较[D]. 廖志林. 南昌大学, 2016(03)
  • [8]弋矶山医院急诊病人的流行病学研究[D]. 宫能凯. 皖南医学院, 2016(05)
  • [9]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1至2012年急诊疾病谱分析[D]. 宋波. 天津医科大学, 2015(05)
  • [10]山西晋城矿区2004年至2009年急诊疾病谱变化特征分析[J]. 吕玮,许玉娥,王金桃,李树峰. 中国实用医刊, 2011(02)

标签:;  ;  

工矿基层医院急诊患者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