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硝盐灌肠治疗脑卒中便秘及护理

芒硝盐灌肠治疗脑卒中便秘及护理

一、芒硝液灌肠治疗脑中风便秘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郭宝全[1](2021)在《眼针联合俞募穴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俞募穴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针刺法对比,探究二者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有效性。资料与方法:本试验患者均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康复二科住院部,时间区间取2020年6月-2020年12月,共纳入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法,主穴为天枢、上巨虚、支沟、大肠俞和足三里,配穴辨证取穴。试验组予眼针联合俞募穴法,其中眼针取肺穴、大肠穴、下焦穴,体针依据俞募配穴原则,选取大肠俞与天枢、肺俞与中府。两组均进行为期2周的治疗。选取中医症候总评分、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CCS)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自评问卷(PAC-QOL)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各指标改善情况。比较两组临床显愈率、总有效率。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组内比较,治疗前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中医症候总评分、CCS总积分、PAC-QOL评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与随访,试验组在改善中医症候总评分、CCS总积分、PAC-QOL评分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比较,试验组临床显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1.眼针联合俞募穴疗法与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均有效果,且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2.眼针联合俞募穴法治疗中风后便秘在缓解便秘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及临床疗效方面均优于常规针刺。3.眼针联合俞募穴疗法的长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梁家彬[2](2021)在《火针治疗中风后阳虚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随着脑卒中发病率和致残率的增加,卒中后并发症的相关热点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卒中后便秘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诊断及治疗的标准。西医治疗单纯药物治疗以及灌肠疗法虽然可以缓解相关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多,维持时长不长,而且非常容易造成依赖。电子生物反馈治疗和中风康复疗法也存在疗程天数长和治疗花费高的限制。传统中医学治疗方法除了有中药制剂以外,还有针刺、拔罐、按摩、艾灸、中医综合治疗等特色疗法。其中针刺作为治疗便秘的疗法之一取得明确的疗效,但由于临床证型、穴位不同,疗效评价差异等原因导致针刺治疗卒中后便秘疗效的可比性难以确定。本研究以阳虚便秘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火针“肠三针”治疗中风后阳虚便秘的临床疗效,通过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便秘症状评估表、便秘中医证候疗效评估、便秘生存质量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得分来证实该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治疗该病提供优化方案及可靠的试验数据,以便在临床中更好推广及应用。方法:1.方法:将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的病患随机划分试验组(火针组)和对照组(毫针组)各30例。2 火针组用火针“肠三针”穴;毫针组使用毫针“肠三针”穴。3.通过记录两组治疗前后便秘症状改善评价表、中医证候影响评价、便秘生活质量水平、HAMA焦虑抑郁量表及治疗前后分数。4.所有数据均用SPSS22.0进行整理与分析,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组内、组间变化。结果:1.在便秘症状改善方面,治疗后对便秘症状的评价较治疗前有所降低(P<0.05),且火针组改善程度大于毫针组(P<0.05)。2.关于中医证候改善方面。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阳虚症状均有所改善(P<0.05),但两组间治疗后得分无显着性差异(P>0.05)。3.关于生活质量水平。两组治疗后量表得分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增加(P<0.05),火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4.关于心理改善方面,两组HAMA评分分别较治疗前降低明显(P<0.05),且改善程度火针组优于毫针组(P<0.05)。5.治疗期间无脱落。火针组显效有4例,占13.33%,有效的有24例,占80.00%,无效的有2例,占6.67%,故其总效率是93.33%,毫针组显效的有0例,有效的22例,占73.33%,无效的有8例,占26.67%,故其总有效值为73.33%,两者临床疗效有显着差异(P<0.05),总有效率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火针针刺“肠三针”和毫针刺“肠三针”都能改善中风后便秘的症状,缓解焦虑和抑郁,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上优于毫针刺肠三针。

熊金花[3](2021)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气虚型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卒中后便秘作为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国内外有调查显示卒中患者便秘的发生率约为30%~60%,现代医学对卒中后便秘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现代药物治疗难以维持远期疗效,且有一定不良反应,治疗效果有限,需要患者长期服药,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本疗法对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显着。本课题中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以期改善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症状,优化卒中后便秘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1.收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虚型卒中后便秘的患者,随机纳入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2.两组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3.治疗前后通过便秘临床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等进行疗效评价。4.运用SPSS 21.0对临床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治疗组及对照组进行治疗前后的组内、组间比较。结果:1.一般资料:两组组患者在性别、卒中类型、年龄、病程、治疗前便秘临床症状评分、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评分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两组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及治疗前量表评分具有可比性。2.便秘临床症状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主症总分、兼症总分、各项主症评分均减低,说明治疗前后组内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在便秘临床症状主症总分、排便速度、排便难度、排便性状、便意评分改善及各自的差值的比较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在排便间隔时间评分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3.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与治疗前组内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针刺疗法对改善气虚型卒中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显着疗效。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着性(P<0.01)。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以上可说明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对改善气虚型卒中后便秘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常规针刺。4.改良Barthel Index量表(MBI)评分:与治疗前组内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两种针刺疗法对改善气虚型卒中后便秘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自理能力方面均有显着疗效。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MBI评分提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差值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以上可说明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对改善气虚型卒中后便秘患者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自理能力方面优于常规针刺。5.临床疗效: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因失访脱落1例,对照组因未能完成所有疗程治疗脱落2例,故最终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有67例,其中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疗效比较方面,治疗组近期治愈4例,显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愈显率为41.18%,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近期治愈1例,显效3例,有效21例,无效8例,占73.53%;无效9例,愈显率为12.12%,总有效率为75.76%,两组疗效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可有效改善气虚型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症状及相关气虚证候,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对改善气虚型卒中后便秘中出现的排便速度、排便难度、排便性状、便意症状疗效显着;对改善排便间隔时间方面与常规针刺对比无明显差异。3.治疗组在改善卒中后便秘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方面较对照组疗效显着。

王梦琦[4](2021)在《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证据。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梗死恢复期便秘患者40例为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共20例。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加苍龟探穴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平补平泻法治疗。两组均以6天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便秘主要症状评分、Bristol粪便性状评定、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粪便性状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较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对照总效率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龟探穴手法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便秘主要症状,改善粪便性状,提升便秘患者生存质量。

王占霞[5](2021)在《基于子母补泻法针刺治疗便秘(气虚型)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对比基于子母补泻法的针刺治疗和常规针刺两种方法治疗便秘(气虚型)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方法疗效的差异,进一步探索基于子母补泻法的针刺方法治疗气虚型便秘的机理及优势;证实这种远端取穴、补肺益气、助肠传导的方法,能有效的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为临床上能广泛应用这种治法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确立严格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按照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72例(以20%脱落率计算)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疗区,肝脾胃科门诊,老年病门诊的气虚型便秘患者,按照每组各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基于子母补泻法理论指导下的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0天。治疗过程中剔除脱落及不符合标准的病例,最后纳入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痊愈5例,显效16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痊愈3例,显效8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10%,两者临床总疗效经检验P=0.03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症状总积分经检验P=0.03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在首治后首次排便时间、便秘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气短、汗出和复发率的比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的评分比较上,两组差异没有显着性。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在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基于子母补泻法针刺治疗便秘(气虚型)效果显着。尤其在令患者快速排便、复发率低等方面要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且效果持久安全有效,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袁自仙[6](2021)在《纳子法腹部按摩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基于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开展临床试验以观察纳子法腹部按摩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旨在提高患者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期降低患者因用力排便造成二次卒中的风险,促进缺血性中风患者的康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便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都接受缺血性卒中单元基础治疗,试验组采用子午流注纳子法于每日上午05:50-07:50时间段内进行腹部按摩,对照组则在05:50-07:50之外的任一时间段内给予腹部按摩。以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及首次排便时间为主要结局指标,以便秘症状积分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次要结局指标,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周、干预2周记录两组患者的CSBMs、便秘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积分及首次排便时间,对试验所收集到的数据用SPSS25.0软件进行组间及组内两两比较分析。结果:1、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的CSBMs多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的CSBMs优于干预1周。两组患者干预1周后的CSBMs无差异,试验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CSBM优于对照组。2、干预后,试验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试验组患者便秘症状总积分在干预1周及干预2周后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积分在干预1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2周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子午流注纳子法腹部按摩可增加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便秘患者的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患者便秘症状,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常规腹部按摩。2、腹部按摩技术与子午流注理论相结合,为腹部按摩操作时间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规范中医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改进及提升临床中医护理效果,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有积极作用。3、纳子法与腹部按摩技术相融合,能最大程度发挥腹部按摩作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促进中风患者的康复。

谷文龙,吴梦晗,王增荣,杜宇征[7](2021)在《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现状》文中指出中风与便秘关系紧密,互相影响,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具有独特的优势。本研究通过查阅近三年的文献,从针灸、中药、穴位按摩、穴位贴敷等方面概述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总体情况,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文哲[8](2020)在《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收集的172例中风后便秘(Constipation after stroke)患者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探索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相关致病因素及其用药规律,以期为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病例共172例,获取纳入病例的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运用Excel软件建立相关数据库。运用SPSS 21.0软件对所获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视情况分别采用频数分析、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等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资料分析:①性别:本研究纳入病例的男女比例约为1.82:1,且男性患者中风后便秘的发生率高于女性;②年龄:老年患者发病率最高;③发病季节:以夏季最为多见;④病程: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的患者最易发生本病,按发生本病的人数由高到低排序,则中风后遗症期(91例,占52.9%)>中风恢复期(55例,占32.0%)>中风急性期(26例,占15.1%);⑤中风类型:中经络患者161例,占93.6%,而中脏腑患者较少,共11例,占6.4%。2.证型分析:①常见中医证型依次为肺脾气虚证(49例,占28.5%)、津亏血少证(40例,23.3%)、肠道气滞证(30例,17.4%)、肠道实热证(24例,13.9%)、脾肾阳虚证(13例,7.5%)、瘀血阻滞证(8例,4.7%)、痰湿壅盛证(8例,4.7%);②中医证型与性别、年龄段或发病季节之间无明显关联(P>0.05),不同年龄段的性别构成无显着差异(P>0.05);③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其中风分期存在差异(P<0.05);④不同中医证型之间,其中风类型存在差异(P<0.05)。3.用药分析:从总体上看,治疗用药的性味上以辛、苦为主,配伍多和以甘药,寒温并用,归经多属肺肝、脾胃和心肾经。①本研究发现出现频次较高的40味常用中药依次为:甘草、白芍、川芎、半夏、茯苓、大黄、当归、白术、火麻仁、柴胡、天麻、陈皮、牛膝、黄芪、酸枣仁、郁金、生地、丹参、枳实、麦冬、石菖蒲、黄芩、厚朴、枳壳、远志、党参、知母、珍珠母、瓜蒌、太子参、夏枯草、肉苁蓉、桃仁、麦芽、玄参、龙骨、黄精、砂仁、红花、苦杏仁;②出现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为:补虚药(825次)>化痰药(424次)>活血化瘀药(391次);③通过分析各证型常用药物,每种证型的常用药基本与其病机相契合,符合该证型临床常用方剂组方用药规律。结论:1.本研究发现中风后便秘中医证型中,瘀血阻滞证和痰湿壅盛证是本病不同于便秘分型,独有的两种证型;组方用药以活血化痰贯穿始终,与本病特有证型和病机相对应。2.本病中医辨证分型复杂多样,其中肺脾气虚证、津亏血少证、肠道气滞证是最常见的三种证型。3.本病常与肝、肺、脾胃密切相关;其病性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津血不足、肺脾气虚,气滞化火、血瘀痰盛;治疗以通腑泄浊、润肠通便为主,视具体情况灵活佐以行气导滞、活血息风、化痰利湿等法,故其用药也须与证型相对应。小结:中风后便秘证型复杂,其证型分布与中风类别不同有关,例如中脏腑者往往痰湿壅盛证居多,而受年龄、性别、发病季节等因素影响较小。中风后便秘从病性来看是一种本虚标实,以虚为主的疾病,因此在治疗上始终应当注意活血化瘀及健脾化痰。

叶君荣,张辛,肖爱祥,戴莲娣,李思珏,钟善娇[9](2020)在《中药灌肠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临床实践表明中药灌肠治疗便秘的效果显着,本文通过对中药灌肠治疗便秘的方法、灌肠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改良、中药灌肠合并其他疗法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中药灌肠走向规范性和标准化,为临床治疗、预防患者便秘提供有效、实用的参考依据。

许敬伟[10](2020)在《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本课题通过观察对比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与单纯运用西药长松(聚乙二醇4000散剂)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对比两组在便秘和中医证候方面各单项评分,客观评价在临床疗效方面两种治疗方案之间的差异,为临床工作中应用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这种治疗方法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60例符合纳入标准受试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组(治疗组)30例和西药长松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选用西药长松口服,5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共治疗2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周。分别记录每组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的观察结果。观察指标: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排便性状、排便难度、排便便意、中医证候。通过Excel收集整理数据,将Excel收集整理好的数据导入SPSS20.0统计软件,应用该软件对治疗期间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便秘疗效和中医疗效。结果:1.疗效比较:在便秘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75.86%,两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在中医疗效评价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2.85%,对照组总有效率65.51%,两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2.便秘各单项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分别在治疗后与治疗前进行组内便秘症状各单项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便秘症状评分在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排便难度、排便便意方面与治疗前进行组内相比均显着下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1),在排便性状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进行组间对比,在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难度、排便时间评分方面,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1),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在排便性状、排便便意评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首次排便时间进行组间比较,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3.中医证候单项评分及总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进行组内各单项中医证候积分和证候总积分比较,经治疗后治疗组在中医证候各单项评分均有显着下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均P<0.01);对照组治疗后在汗出短气评分方面有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评分和中医证候总积分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经治疗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在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和证候总分方面(均P<0.01),有显着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在肢倦懒言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治疗组与对照组依从性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依从性均良好。结论: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便秘症状,尤其可有效缩短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时间、改善排便困难和首次排便时间,并且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是值得推广的一种临床中医治疗方案。

二、芒硝液灌肠治疗脑中风便秘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芒硝液灌肠治疗脑中风便秘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眼针联合俞募穴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试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2)火针治疗中风后阳虚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中医学对中风后阳虚便秘的认识
        1.1.1 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
        1.1.2 中风后便秘的辨证分型
    1.2 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治疗进展
        1.2.1 中药
        1.2.1.2 中药贴敷
        1.2.1.3 中药灌肠
        1.2.2 针刺
        1.2.2.1 毫针
        1.2.2.2 电针
        1.2.2.3 眼针
        1.2.2.4 腹针
        1.2.2.5 穴位埋线
        1.2.3 艾灸
        1.2.3.1 脐灸
        1.2.3.2 雷火灸
        1.2.3.3 热敏灸
        1.2.4 按摩
        1.2.5 耳穴埋豆
        1.2.6 综合疗法
    1.3 火针疗法与“肠三针”的认识
    1.4 现代医学对卒中后便秘的认识
        1.4.1 现代医学对卒中后便秘的病因病机的认识
        1.4.1.1 卒中类型和损伤部位
        1.4.1.2 活动受限及减少
        1.4.1.3 饮食结构的改变
        1.4.1.4 排便习惯和环境的改变
        1.4.1.5 药物因素
        1.4.1.6 心理因素
        1.4.2 现代医学对便秘的诊断和分型
        1.4.2.1 罗马Ⅳ便秘诊断
        1.4.2.2 罗马Ⅳ标准中对便秘的分型
        1.4.2.3 中国慢性便秘指南诊断标准
        1.4.3 辅助检查
        1.4.3.1 影像学检查
        1.4.3.2 其它检查
        1.4.4 评分量表
        1.4.4.1 药物治疗
        1.4.4.2 饮食运动
        1.4.4.3 心理干预
        1.4.4.4 认知行为干预
        1.4.4.5 生物反馈
        1.4.4.6 其他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资料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及脱落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设计方案
        2.3.2 对照设计
        2.3.3 随机方法
        2.3.4 所需材料
        2.3.5 样本量估算
        2.3.6 治疗方法
    2.4 观察方法
        2.4.1 人口学资料
        2.4.2 观察指标
        2.4.3 疗效评定标准
        2.4.4 研究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4.5 意外及不良事件解决方法
        2.4.6 统计学方法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基本情况
        2.5.2 基线比较
        2.5.3 疗效比较
        2.5.4 不良事件观察
第三章 讨论
    3.1 实验方案的选择依据
        3.1.1 证型选择
        3.1.2 前期研究
        3.1.3 治疗机理
        3.1.4 火针类型
        3.1.5 评估量表的择定
    3.2 疗效评价与分析
        3.2.1 便秘症状及疗效评分比较
        3.2.2 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3.2.3 PAC-QOL量表评分比较
        3.2.4 HAMA量表评分比较
        3.2.5 有效率比较
    3.3 创新性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
致谢
附件

(3)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气虚型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卒中后便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1.1 流行病学研究
        1.1.2 现代医学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1.3 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
    1.2 卒中后便秘的祖国医学研究进展
        1.2.1 中医病因病机
        1.2.2 中医治疗卒中后便秘
        1.2.3 中西医结合治疗
    1.3 腹针及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的研究进展
        1.3.1 腹针
        1.3.2 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
    1.4 总结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资料
        2.2.1 病例来源
        2.2.2 诊断标准
        2.2.3 纳入标准
        2.2.4 排除标准
        2.2.5 剔除标准
        2.2.6 脱落标准
    2.3 研究方法
        2.3.1 样本量估算
        2.3.2 随机设计
        2.3.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方法
        2.4.1 基线资料
        2.4.2 观察指标
        2.4.3 不良反应记录
        2.4.4 疗效评定标准
        2.4.5 统计方法
        2.4.6 意外情况及不良事件处理
    2.5 结果与分析
        2.5.1 基本情况及基线比较
        2.5.2 疗效比较
        2.5.3 不良反应记录
        2.5.4 小结
第三章 讨论
    3.1 现代医学对于卒中后便秘的认识
    3.2 祖国医学对卒中后便秘的认识
    3.3 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气虚型卒中后便秘的原理
        3.3.1 现代医学原理
        3.3.2 祖国医学原理
    3.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与获奖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原始数据和资料真实性承诺
伦理委员会审查报告

(4)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与分组
    2 诊断标准
        2.1 脑梗死诊断标准
        2.2 便秘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剔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
        3.5 中止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基础治疗
        4.2 观察组(苍龟探穴组)
        4.3 对照组(平补平泻组)
    5 观察指标
    6 不良反应记录
    7 疗效评定
    8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
    2 便秘主要症状积分比较
    3 Bristol粪便性状分型比较
    4 生存质量比较
    5 疗效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与思考
    1 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
        1.1 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针灸治疗中风后便秘研究进展
    2 西医对脑梗死后便秘的认识
        2.1 西医对脑梗死后便秘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西医治疗脑梗死后便秘研究进展
    3 苍龟探穴手法
    4 选穴依据
    5 观察指标选取依据
    6 研究结果讨论
    7 存在不足和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病例观察表
附录 B:文献综述 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5)基于子母补泻法针刺治疗便秘(气虚型)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便秘的认识
        1.1 概念及发病机制
        1.2 西医治疗方法
        1.3 西医治疗存在的问题
    2.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记载
        2.1 病名认识
        2.2 病因病机认识
        2.3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诊疗
    4小结
临床研究
    1 研究方案
        1.1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疗程
        2.4 注意事项
        2.5 疗效评分标准
        2.6 疗效评定
        2.7 随访后复发评定标准:
        2.8 统计方法
        2.9 研究完成情况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一般临床资料
        3.2 治疗前后两组疗效指标分析
讨论
    1 研究思路
    2 子母补泻法
        2.1 子母补泻法的形成
        2.2 子母补泻法的成熟和发展
        2.3 子母补泻法的近现代继承与应用
        2.4 基于子母补泻法针刺治疗便秘(气虚型)的理论依据
        2.5 配穴分析
        2.6 针刺治疗便秘(气虚型)的现代机制分析
    3 疗效分析
        3.1 临床综合疗效分析
        3.2 临床症状积分比较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纳子法腹部按摩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回顾
    一、现代医学对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1 中风后便秘的发病机制
        2 中风后便秘的治疗
    二、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研究
        1 中风后便秘的病因病机
        2 中风后便秘的治疗
第二章 子午流注纳子法腹部按摩的理论基础
    一、子午流注的含义
    二、子午流注针法的分类
    三、子午流注纳子法的构成原理
    四、子午流注纳子法的具体运用方法
    五、子午流注纳子法的临床应用疗效
第三章 临床研究
    一、研究对象
        1 样本数量及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3 病例纳入标准
        4 病例排除标准
        5 剔除标准
        6 脱落病例的处理
        7 分组方法
    二、干预方法
        1 基础治疗
        2 基础护理
        3 补救措施
        4 试验组干预方案
        5 对照组干预方案
        6 疗程
        7 临床观察指标
        8 研究工具
        9 观察时点
        10 质量控制
        11 统计方法
        12 伦理原则
        13 研究创新点
        14 技术路线
第四章 研究结果
    一、病例完成情况
    二、患者基线资料对比
    三、两组患者周完全自主排便次数(CSBMs)比较
    四、两组患者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五、两组患者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便秘症状积分两两比较
        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便秘症状积分总体变化趋势比较
    六、两组患者PAC-QOL评分比较
        1 两组患者不同时点PAC-QOL评分两两比较
        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PAC-QOL评分总体变化趋势比较
第五章 讨论
    一、腹部按摩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分析
    二、纳子法腹部按摩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便秘患者的干预疗效优于常规腹部按摩疗效分析
结论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在脑卒中后便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针灸
2 穴位按摩
3 中药
4 穴位贴敷
5 综合治疗
6 小结

(8)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及样本含量
        1.2 诊断标准
        1.2.1 中风后便秘的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选择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收集
        2.2 数据规范化处理
        2.3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1.1 性别
        3.1.2 年龄
        3.1.3 发病季节
        3.1.4 中风分期
        3.1.5 中风类型分布
        3.1.6 证型分布
        3.2 性别、年龄、病程、季节、中风分期、中风类型与证型的分布关系
        3.2.1 性别与年龄的分布情况
        3.2.2 年龄与病程的分布情况
        3.2.3 中医证型与性别的分布情况
        3.2.4 中医证型与年龄段的分布情况
        3.2.5 中医证型与季节的分布情况
        3.2.6 中医证型与病程分布情况
        3.2.7 中医证型与中风类型的分布情况
        3.3 药物使用统计
        3.3.1 药物频率统计
        3.3.2 药物类别统计
        3.3.3 药物性味归经统计
        3.3.4 各证型的高频药物使用统计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析
        1.1 性别
        1.2 年龄
        1.3 季节
        1.4 中风分期
    2 中风类型与证型分布规律
        2.1 中风类型
        2.2 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2.2.1 文献资料分析
        2.2.2 临床资料分析
    3 基本病机特点分析
        3.1 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3.2 津血不足,肺脾气虚
        3.3 气滞化火,血瘀痰盛
    4 治疗用药特点分析及中医辨证分型用药
        4.1 肠道气滞证
        4.2 肺脾气虚证
        4.3 津亏血少证
        4.4 脾肾阳虚证
        4.5 痰湿壅盛证
        4.6 瘀血阻滞证
        4.7 肠道实热证
    5 展望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
    1 中医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
        1.1 对中风后便秘中医病名的认识
        1.1.1 中医对于便秘病名的认识
        1.1.2 中医对于中风后便秘病名的认识
        1.2 对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1.2.1 古代医家对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1.2.2 现代医家对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风后便秘的辨证论治
        1.3.1 中医内治法
        1.3.2 中医外治法
        1.3.3 内外兼治法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进展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诊断标准
        1.1 中医诊断标准
        1.1.1 中风病的中医诊断标准
        1.1.2 便秘的中医诊断标准
        1.2 西医诊断标准
        1.2.1 中风诊断标准
        1.2.2 便秘诊断标准
致谢
发表论文

(9)中药灌肠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治疗便秘的方法
    1.1 辨证分型治便秘
    1.2 重视调理脏腑功能
    1.3 缩短排便时间,避免诱发并发症
    1.4 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所致便秘
2 灌肠效果的影响因素与改进措施
    2.1 灌肠液温度
    2.2 药液用量
    2.3 灌肠的时间
    2.4 插管长度
    2.5 灌肠方式
    2.6 灌肠器的改良
    2.7 特殊仪器的应用
3 中药灌肠合并其他疗法
    3.1 耳穴埋豆
    3.2 子午流注
    3.3 针刺结合灌肠
4 小 结

(10)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临床材料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中止、剔除、脱落标准
    1.5 脱落病例的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案
    2.3 观测记录
    2.4 观测时点
    2.5 临床疗效评价
    2.6 安全性评价
    2.7 依从性评价
    2.8 统计分析
结果
    1 受试者入组情况
    2 一般情况比较
        2.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2.2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比较
    3 观察指标比较
        3.1 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组间比较
        3.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组间比较
        3.3 两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便时间比较
        3.4 两组病例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组内比较
        3.5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组内比较
        3.6 两组患者中医疗效比较
        3.7 两组患者总疗效评价
        3.8 安全性评价
        3.9 依从性评价
讨论
    1 现代医学在发病机制方面对脑卒中后便秘的认识
        1.1 脑肠轴与神经胃肠病学说
        1.2 平滑肌结构异常学说
        1.3 精神心理因素
        1.4 其他因素
    2 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便秘的治疗
        2.1 药物治疗
        2.2 灌肠治疗
        2.3 心理治疗
    3 中医学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
        3.1 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
        3.2 中医学对中风后便秘的认识
    4 中风后便秘的中医学治疗
        4.1 口服中药治疗
        4.2 普通针刺治疗
        4.3 电针治疗
        4.4 穴位贴敷
    5 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理论依据
        5.1 补中益气汤的理论依据
        5.2 脐灸的理论依据
    6 结果与分析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近十年中医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名单
个人简历

四、芒硝液灌肠治疗脑中风便秘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眼针联合俞募穴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观察[D]. 郭宝全.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火针治疗中风后阳虚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 梁家彬.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3]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气虚型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研究[D]. 熊金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1
  • [4]苍龟探穴手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梦琦.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5]基于子母补泻法针刺治疗便秘(气虚型)的临床疗效研究[D]. 王占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纳子法腹部按摩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便秘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D]. 袁自仙.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1
  • [7]中医治疗中风后便秘的研究现状[J]. 谷文龙,吴梦晗,王增荣,杜宇征.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1(08)
  • [8]中风后便秘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研究[D]. 展文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中药灌肠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J]. 叶君荣,张辛,肖爱祥,戴莲娣,李思珏,钟善娇. 中医外治杂志, 2020(03)
  • [10]补中益气汤配合脐灸治疗中风后气虚型便秘的临床观察[D]. 许敬伟.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

标签:;  ;  ;  ;  ;  

芒硝盐灌肠治疗脑卒中便秘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