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一、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杨勇[1](2021)在《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痰热蕴肺证AECOPD并失眠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以持续气流受限和慢性咳嗽或咳痰,呼吸困难为特点,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异质性疾病。临床医生对于COPD患者多在关注白天的病情变化,夜间症状及病情进展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而失眠症会明显影响COPD患者病程及预后。本课题寄希望通过研究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AECOPD并失眠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患者睡眠品质,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减轻其痛苦,为临床治疗COPD并失眠症提供借鉴。方法:本课题采集符合纳入标准,并经过排除标准后的AECOPD并失眠症(痰热蕴肺证)的60例患者,按随机信封法进行分组,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氧疗、抗生素治疗、雾化解痉平喘、按需使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等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观察效果为2周。通过观察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mMRC问卷,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分别在治疗前第1天和2周后进行采集观察指标数据,运用spss26.0统计学数据运算分析,评价两组疗效指数,得出结论。结果:1.本研究纳入60例AECOPD并失眠患者,试验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肺功能严重程度分级、CAT评分、mMRC问卷评分、中医证候积分、PSQI、ISI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统计学比较。2.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后mMRC问卷评分,CAT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显着下降,差异有显着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对比,试验组的mMRC评分、CAT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1)。3.试验组与对照组经过治疗后,主要症候积分:咳嗽,咳痰,气喘,入寐困难,寐而易醒方面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具备显着性差异(p<0.01);试验组主要症候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试验组治疗后主症候积分下降效果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次症候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心烦,口干口苦,胸闷,胸痛,有明显下降,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大便干,舌红苔黄腻症候积分无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次症积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心烦,口干口苦,胸闷,胸痛,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有明显下降,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进行组间比较,试验组心烦,口干口苦,大便干,舌红苔黄腻积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闷、胸痛积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PSQI评分,ISI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显着下降,差异明显(p<0.01)。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的PSQI评分、ISI评分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PSQI的各个子条目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白天功能障碍评分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比较对照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白天功能障碍评分降低程度更优(p<0.05),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降低程度更有显着意义(p<0.01)。5.试验组患者例数有27例,总有效率为96.30%,显效率为74.07%;对照组患者例数有29例,总有效率82.75%,显效率41.38%。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有差异性(p<0.05),试验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AECOPD合失眠症临床疗效显着,效果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AECOPD合失眠症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mMRC问卷评分,CAT评分,可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息的呼吸道症状;可降低AECOPD合失眠症患者的PSQI评分、ISI评分,改善患者失眠状态,提高睡眠效率,延长睡眠时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及副作用;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2](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研究指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陈鹏燕[3](2021)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应用呼吸监测肺部感染及高危因素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受多种疾病、残疾和衰老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步出现生活不能自理,部分发展到长期卧床。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大多数病情较严重,慢性病急性加重时发展快,患者胸廓活动度降低,有效通气量、肺活量减少,更易发生各种感染。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与皮肤软组织,这与老年患者肺功能逐渐退化,加之长期卧床,肺部活动减少,肺纤维运动减弱,屏障功能降低,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坠积有关,也与老年长期卧床人群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肺部感染不易早期发现有关。且此类患者机体免疫抵抗能力减弱,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机体易产生耐药,多药耐药菌感染风险更高,这就对临床进行及时和有效的呼吸道情况监测带来了更高的挑战。目的:探究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呼吸道情况的改变情况的监测指标,以及对呼吸道情况有所改变,但未诊断为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酌情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同时监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其他临床指标的变化,探究其合并肺部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而明确进行睡眠呼吸监测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重点选用回顾性分析的分析方法,在充分考虑患者的隐私保护,并注意不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回顾性查阅91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的病历,获得以下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清白蛋白含量、最长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次数、最长低通气、低通气次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减指数(ODI)、氧饱和度基线、平均血氧饱和度(ASaO2)、氧减总次数、最大氧减、最快心率、最慢心率及平均心率等,按照是否存在肺部感染分为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应用SPSS 25.0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睡眠呼吸监测指标,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睡眠呼吸监测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处理,得到有积极影响的预测因素进一步研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curve,ROC)。结果:1.本次研究涉及临床资料完整的老年患者共计91例,其中63名男性(69.2%)、女性28名(30.8%),中位年龄为78岁(65~98岁)。肺部感染患者中男性有29例(65.91%),女性有15例(34.09%)。两组年龄、性别、BMI、饮酒史、是否有糖尿病、是否失能、是否留置尿管胃管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是否有吸烟史、意识障碍、OSA、血清白蛋白有统计学意义,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吸烟史、意识障碍、OSA、血清白蛋白为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与老年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高度相关。3.睡眠呼吸监测指标:两组最长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次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氧减指数ODI、血氧饱和度基线、平均血氧饱和度、氧减总次数、最大氧减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中AHI、ASaO2为肺部感染预测因素,P<0.05。4.老年长期卧床肺部感染预测因素中根据AHI、ASaO2水平,绘制ROC曲线,AH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 0.646-0.847),P=0.000。ASaO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92(95%CI 0.584-0.800),P=0.002。5.将AHI、ASa O2联合,预测肺部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95%CI0.785-0.942),P=0.000,有统计学意义,敏感度为0.909、特异度为0.702。结论:1.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是否吸烟、是否具有意识障碍、患有OSA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在判断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肺部健康水平中具有重要意义。可据此制定预防及干预策略来降低肺部感染风险。2.长期卧床患者肺部感染与睡眠呼吸监测指标中AHI、ASaO2具有明显相关性,可通过AHI、ASaO2来预测肺部感染的发生。通过睡眠监测指标中AHI、ASaO2的变化监测呼吸道情况的改变情况及临床疗效观察,在老年卧床肺部感染预测诊治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谢林涧[4](2020)在《VEGF-A和IGF-2在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IGF-2)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入选患者共76例,共分为单纯高血压组(A组,n=25例)、高血压合并轻中度OSAHS组(B组,n=25例)及高血压合并重度OSAHS组(C组,n=26例)三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多导睡眠监测、心脏彩超及动态血压结果,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VEGF-A、IGF-2浓度。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及C组患者血浆VEGF-A水平显着升高[(133.04±14.82)pg/ml,(183.47±15.10)pg/ml,(224.75±28.73)pg/ml,P<0.05],IGF-2水平也明显升高[(319.93±32.85)ng/ml,(380.49±28.98)ng/ml,(396.28±29.01)ng/ml,P<0.05]。C组患者较A组患者左房前后径及左心室后壁厚度均明显增加。与A组比较,B组患者夜间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明显升高;C组患者夜间及24小时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及C组患者血浆VEGF-A、IGF-2水平均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正相关,VEGF-A与睡眠中平均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在三组患者中,VEGF-A、IGF-2水平与平均血压均呈正相关,且VEGF-A与IGF-2呈显着正相关。结论: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血浆VEGF-A及IGF-2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其可能与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血压较难控制有关;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血压较单纯高血压患者进一步升高,合并重度OSAHS的患者血压升高更为明显,且左房增大、左心室后壁肥厚程度更为显着。

郑敏[5](2020)在《多导睡眠监测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多导睡眠监测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间山东省荣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多导睡眠监测,分析患者睡眠期间呼吸状况。结果:患者醒时SaO2%为(80. 26±5. 21)%,睡眠时最低至(62. 45±8. 61)%,减SaO2%为(20. 26±8. 21)%,患者低氧血症相较于白天更严重; 50例患者中有8例呼吸杂乱为43,2,34,6,同时SaO2%从清醒时85%、86%降为54%、55%,减SaO2%为33%、31%,与重叠综合征的确诊相符。结论:对于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住院患者实行多导睡眠监测具有重大意义,具有可推广性。

陈淑敏[6](2019)在《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特点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研究方法:选取住院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相关性高血压的患者96人,以病情程度分为轻-中度,重度两组,另外随机选择单纯高血压组52人作为对照组,对上述3组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的变异性,并统计各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OSAHS与高血压有密切关系,轻-中度组和重度组的血压变异性较单纯高血压组都有明显增大(P<0.05),重度组的血压变异性较轻-中度组有明显增大(P<0.05),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较,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频次明显升高,重度组严重心脑血管发生情况增多。结论及意义:1.OSAHS患者的病情程度与其日间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的血压变异性指标有明显相关性。患者睡眠呼吸暂停程度越重,血压的变异性越大,心脑血管事件如:多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等的发生率越高。2.我们平时都重点关注了高血压的相关治疗,却忽视了诱发高血压的重要因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有相当多有临床症状的OSAHS患者被忽视或未被诊断,使得其造成多种心脑血管并发症,甚至出现猝死严重不良事件发生。3.本研究重点统计了OSAHS相关性高血压的心脑血管发生情况,这在既往的关于OSAHS的研究中是很少关注的。

金玉波[7](2019)在《成人OSAHS患者血清中HIF-1α、miRNA-2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以不同患病程度的成人OSAHS患者及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提取并检测其外周血清中HIF-1α、miRNA-21的表达水平,分析HIF-1α、miRNA-21与受试者多导睡眠监测的主要指标(AHI、LSaO2)之间的相关性,探讨OSAHS患者外周血清中HIF-1α、miRNA-21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收集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头颈鼾症诊疗中心,并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的33例OSAHS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中华医学会OSAHS诊治指南(2011年修订版)的诊断标准及PSG监测的结果对其进行分组,其中,轻-中度OSAHS组15例,重度OSAHS组18例,同时选取在相同年龄段、相同时间段内来院就诊、PSG监测结果排外OSAHS诊断的健康体检者13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受试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一般临床资料及其PSG监测结果。2.全部受试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外周血采集知情同意书,于PSG监测次日晨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空腹血样采集,量约5ml,血液样品均采集至无核酸酶及蛋白酶的一次性无菌医用采血管中,血样自然静置后800×g(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重力加速度)下离心5min,采集离心管中的上层血清,并将其保存于-80℃冰箱中备用。3.检测受试者血清中HIF-1α、miRNA-21的含量:取部分上述血清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中HIF-1α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其血清中miRNA-21 的表达含量。4.收集ELISA、qRT-PCR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结果]1.正常对照组、轻-中度OSAHS组及重度OSAHS组患者的BMI指数(kg/m2)分别为19.7±1.7、24.4±3.0、30.7±5.2,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常对照组、轻-中度OSAHS组及重度OSAHS组的受试者血清中,HIF-1α(ng/ml)的表达水平分别为 1.83±0.98、3.69±1.87、7.90±2.88,重度OSAHS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中度OSAHS组,轻-中度组亦高于正常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正常对照组、轻-中度OSAHS组及重度OSAHS组受试者血清中miRNA-21(2-ΔΔC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 18.20±18.28、45.17±41.54及89.03±71.13,三组间分别进行比较发现,重度OSAHS组患者血清中miRNA-2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轻-中度OSAHS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轻-中度OSAHS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不显着,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受试者血清中HIF-1α、miRNrA-21的表达水平与AHI进行相关性分析可知,两者与AHI均呈正相关(r=0.763,P<0.01;r=0.504,P<0.01);HIF-1α、miRNA-21的表达水平与LSa02指标的相关性分析可知,两者与LSa02均呈负相关(r=-0.708,P<0.01;r=-0.38,P<0.01)。5.受试者血清中HIF-1α的表达水平与miRNA-21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386,P<0.01)。[结论]1.本研究发现受试者血清中HIF-1α、miRNA-21的表达水平与AHI、LSa02密切相关,两者可反映OSAHS的患病严重程度,有望成为OSAHS的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新型生物学观察指标。2.研究结果提示受试者血清中HIF-1α、miRNA-21的表达水平呈显着正相关,两者可能通过某种联系共同作用于OSAHS的发生、发展。

邢翀[8](2019)在《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调查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10月28日于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慢阻肺患者中筛选每年≥2次急性加重或≥1次因急性加重住院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所有患者于出院前1天晚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记录患者肺功能、Epworth嗜睡评分(Epworth Sleepiness Score,ESS)、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Scale,mMRC)、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essment Test,CAT)结果,完成其他临床资料的采集,将PSQI评分>5分定义为睡眠质量下降,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单纯慢阻肺组[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69±6)岁]和重叠综合征组[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65±9)岁]。入选同期本院睡眠室检查者27例,根据睡眠监测结果分为对照组[13例,其中男6例,女7例,年龄(60±7)岁]和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组[14例,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64±4)]岁。比较四组患者的主、客观睡眠参数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6例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23例存在睡眠质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单纯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PSQI总分、ESS评分、觉醒次数、睡眠期总觉醒时间明显升高(P均<0.05),总睡眠时间、客观睡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叠综合征患者PSQI总分、客观入睡潜伏期、觉醒次数明显高于OSAHS组(P均<0.05),与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相比,重叠综合征患者慢波睡眠明显减少(P<0.05)。相关分析结果示过去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ESS评分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入睡后清醒时间与CAT、mMRC评分呈正相关;快动眼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与FEF25-75%、PEF%呈正相关,慢波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呈负相关。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高风险患者的主、客观睡眠质量均较差,重叠综合征患者睡眠质量较罹患单一疾病患者更差,PSQI与过去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呼吸困难指数、ESS评分相关,客观睡眠参数与气流阻塞程度、CAT评分、mMRC评分相关。

康锦花[9](2018)在《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联系》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不同时间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与类型,结合中医子午流注学,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时间医学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间我院门诊或住院明确诊断OSAS患者并于短期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者(1周内)60例为试验组,随机选取同时间段内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经PSG(多导睡眠监测)检查排除OSAS患者60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在对应动态心电图中心律失常情况,根据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对应的中医时辰,比较不同时辰内发生的心律失常次数及类型;根据OSAS患者的OSAS严重等级、缺氧程度及最低血氧水平,动态心电图夜间相应时辰的结果,比较不同程度的OSAS和不同程度缺氧的OSAS与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在不同时辰的分布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分析示:实验组(OSAS组)发生心律失常58例,其中发生窦性心动过缓29例,窦性心动过速3例,房性期前收缩48例,室性早搏50例,短阵室上速14例,其它9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1例,短阵室速3例,房颤/房扑4例);对照组(非OSAS组)发生心律失常53例,其中窦缓9例,窦性心动过速2例,房性期前收缩29例,室性期前收缩25例,短阵室上速5例,其它6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3例,房颤/房扑2例)。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及其它类型心律失常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窦性心动过缓、房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例数上均有差异(P<0.05),OSAS患者比对照组更容易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并且相较对照组,OSAS患者更容易出现窦性心动过缓(P<0.05)。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关于夜间不同时辰心律失常的次数对比中,实验组平均总心律失常数84.50±68.42次,各时辰平均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17.93±17.57次、子时16.91±16.94 次、丑时 15.55±16.65 次、寅时 29.77±21.16 次、卯时 16.66±14.62次,对照组平均总心律失常数19.47±21.04次,各时辰平均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4.90±5.55 次、子时 6.20±7.34 次、丑时 3.67±4.31 次、寅时 3.57±5.06 次、卯时 3.05±3.87次。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亥时、子时、丑时、寅时、卯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比较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心律失常次数在时辰上的分布中以寅时较多(P<0.05),在对照组中则以子时分布较多(P<0.05)。实验组OSAS患者共60例,轻度OSAS占12例,其中白天嗜睡2人,平均AHI值为9.43±2.75,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80.50±6.40,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23.11±25.64;中度OSAS占14人,其中白天嗜睡2人,平均AHI值23.89±3.45,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74.36±13.18,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63.17±28.30;重度OSAS患者占有34例,其中白天嗜睡8人,平均AHI值36.38± 19.63,平均最低血氧饱和度67.41±8.35,平均总发生心律失常次数132.08±69.85。经统计学分析,不同程度的OSAS在发生的总心律失常次数上有差异(P<0.05),且表现为重度OSAS总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更多,中度次之,轻度较低;并且不同等级的OSAS在最低血氧水平上亦有差异(P<0.05),表现为OSAS越严重时LSaO2水平降低明显;在嗜睡方面,重度OSAS患者与轻中度OSAS比较有统计学意义,重度更易发生嗜睡(P<0.05)。在不同程度的OSAS患者中,12例轻度OSAS患者在各时辰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为亥时 2.58±2.81,子时 2.67±1.97 次,丑时 1.42±2.11 次,寅时 5.17±3.66 次,卯时2.25±2.73次;在14例中度OSAS各时辰中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分别为亥时7.21±10.37、子时 7.29±7.78、丑时 9.14±7.80、寅时 20.57±11.59、卯时 7.14±8.83;在34例重度OSAS患者中,各时辰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分别为亥时22.53±11.52、子时 23.76± 15.65、丑时 21.15±14.93、寅时 35.15±19.10、卯时 20.24±14.00。经统计学分析,轻度OSAS组的心律失常在不同时辰中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重度的OSAS致夜间心律失常次数在时辰上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OSAS在各时辰中均以寅时发生心律失常次数最多。并且发现,轻度与中度OSAS比较在嗜睡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在轻度与重度OSAS伴嗜睡患者、中度与重度OSAS伴嗜睡患者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OSAS致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时辰上的分布中,窦性心动过缓在亥时13例、子时20例、丑时24例、寅时25例、卯时20例;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亥时0.12±0.42、子时 0.50± 1.97、丑时 0.08±0.42、寅时 0.30±0.93、卯时 0.08±0.33,房性早搏在亥时 11.68±18.77、子时 11.05±16.26、丑时 6.84±12.31、寅时 14.94±22.65、卯时9.46±16.57,室性早搏在亥时20.83±22.95、子时19.50±19.73、丑时21.79±22.92、寅时25.45±22.40、卯时15.84±13.51。经统计学分析,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五个时辰中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在时辰上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寅时、子时分布偏多。60例OSAS患者中,轻度缺氧5例,其在亥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为3.40±5.46;子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7.O0±11.79,丑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7.00±11.79,寅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14.40±13.50,卯时平均发生心律失常次数6.40±5.55;中度缺氧13例,各时辰中平均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分别为亥时11.58±13.98、子时8.58±9.51、丑时 11.08±10.83、寅时 19.58±16.69、卯时 7.08±8.52;重度缺氧 42 例,各时辰平均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分别为亥时17.26± 16.00、子时18.70±16.35、丑时16.44±15.32、寅时28.79±20.24、卯时16.23±14.80;经统计分析,轻度、中度缺氧的OSA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在不同时辰上的分布比较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缺氧的OSAS患者发生夜间心律失常的次数在不同时辰里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寅时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较多(P<0.05)。结论:在心律失常类型上,OSAS患者更容易出现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缓;OSAS致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在时辰上的分布,在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在本研究五个时辰上以寅时分布最多,窦性心动过缓在各时辰中的分布中未见明显偏颇。在心律失常发生的次数上,OSAS患者发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的次数更多,且表现为OSAS严重程度越高,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越多;在不同程度的OSAS在不同时辰发生的心律失常次数上,三者均在寅时发生心律失常次数最多,并且随着OSAS程度加重,心律失常发生次数增多。OSAS越严重,最低血氧水平越低。并且缺氧程度越重,不同时辰里发生心律失常的次数也会增加,以寅时为多。

冯晶[10](2017)在《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心率变异性及干预治疗的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目的比较体位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POSAS)和非体位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NPOSAS)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及睡眠参数。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1)体位性OSAS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共有403例OSAS患者纳入病例对照实验研究,按照总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且仰卧位AHI是非仰卧位AHI的2倍即2倍以上的标准,从我科OSAS数据库中筛选出POSAS患者170例(男123例,女47例),平均年龄49.4±13.4岁,分析其一般临床特征。(2)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多导睡眠监测前完成临床资料采集和主观量表评估,包括嗜睡评估量表(ESS)、Berlin问卷以及Stop-Bang问卷,记录分析403例OSAS病人的PSG睡眠参数,比较POSAS组与NPOSAS组之间的差异。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403例OSAS患者中有170例受试者(42.2%)符合POSAS的诊断标准,POSAS患者的颈围、腰围、BMI等明显低于NPOAS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OSAS组N1期的睡眠时间显着缩短,但N2、N3期、REM期睡眠时间更长;总 AHI数值比 NPOSAS 组显着降低(23.50±18.83vs 50.52±29.58,p<0.001),同时也具有更低的仰卧位AHI(28.08±25.94vs.40.14±25.16,p<0.001)和左、右侧卧位AHI(10.89±17.77vs.16.50±24.38,p=0.010 和 10.91±18.47vs.17.15±22.91,p=0.004)。3.POSAS组的觉醒次数、腿动(LM)指数、周期性腿动(PLMS)指数均低于NPOSAS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清醒期和睡眠期的心率均比NPOSAS患者更低(分布为p<0.05和p<0.01)。结论1.体位性OSAS患者相比于非体位性OSAS患者来说,具有更好的睡眠结构,睡眠期间的呼吸事件、微觉醒、腿动等发生率较低,拥有相对较高的睡眠质量;2.无论清醒期还是睡眠期,POSAS患者的心率较NPOSAS患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有所降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体位因素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有关。第二部分体位性OSA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目的比较体位性OSAS和非体位性OSAS患者之间心率变异性参数的不同。方法研究对象为从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我科收治的170例POSAS患者,(男性12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49.4±13.4岁;对照组为233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匹配的NPOSAS患者(男性178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6.4±11.8岁。体位性OSAS的诊断标准同第一部分。我们选取了 HRV分析部分的时域统计法、频域统计法、庞加莱散点图、去趋势波动分析等具有代表性的方法,为全面、客观地评价自主神经系统活动情况和判别OSAS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比较了年龄与性别均匹配的170例POSAS患者和233例NPOSAS患者,分析其心率变异性参数。研究两组间心率变异性的区别。数据处理: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POSAS患者的时域参数中除了 SDANN无统计学差异之外,其他各项SDNN、SDNNI、RMSSD、PNN50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2.在频域分析中,POSAS组与NPOSAS组相比,极低频功率百分比(VLF%)和低频功率百分比(LF%)均升高,而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的比值(LF/HF)均降低,以上四项指标在两组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均为p<0.01)。3.POSAS在不同体位和睡前、醒后15分钟的HRV比较中,时域指标SDNN、SDNNI和频域指标VLF、LF和LF/HF之间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或p<0.01)。4.POSAS患者的仰卧位AHI与VLF、LF和LF/HF均呈正相关,且与LF/HF之间的相关关系最强;与E/A值呈负相关。结论OSAS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降低、心血管靶向损害严重,甚至可能引起猝死等不良的预后结局,但是POSAS患者相对于NPOSAS患者来说,病情较轻,心脏易损性较小,考虑体位因素可能在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第三部分不同干预方式对体位性OSAS患者影响的研究目的探讨体位治疗、呼吸机治疗对OSAS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1)体位治疗对轻中度OSAS患者的影响。(2)不同干预方式对中度POSAS患者的影响。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睡眠中心就诊的40名POSAS患者(男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0.7岁,平均BMI为27.8kg/m2。另有对照组NPOSAS患者47例(男35例,女12例),平均年龄49.8岁,平均BMI30.3kg/m2。根据AHI将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观察体位治疗前后轻中度OSAS患者睡眠结构及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探讨不同干预方式对中度度POSAS患者的影响。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的协方差分析方法,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轻中度POSAS、NPOSAS患者体位治疗的比较。两组患者体位治疗前后PSG参数的变化:轻度POSAS患者的多项参数均低于NPOSAS患者,在N1期百分比、仰卧位睡眠时间、AHI、LSaO2和觉醒指数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患者体位治疗前后HRV参数的变化:轻度组SDANN、PNN50及频域指标LF%、HF%和LF/HF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度组的时域指标中SDNN、RMSSD及频域指标LF%和LF/HF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中度POSAS患者体位治疗、CPAP治疗的比较:通过测量中度POSAS患者体位治疗、CPAP治疗的PSG参数,两种方法治疗之后的微觉醒指标均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POSAS患者经PT、CPAP治疗之后的HRV参数均有下降,但各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SAS尤其是POSAS患者来说,PT可以有效改善睡眠结构,提高动脉氧饱合度,纠正睡眠呼吸紊乱,其功用与CPAP相仿。

二、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痰热蕴肺证AECOPD并失眠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引言
文献综述
    1.西医对COPD并失眠症的综述概括
        1.1 流行病学调查
        1.2 COPD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
        1.3 药物治疗
        1.4 非药物疗法
    2.中医对COPD并失眠症的综述概括
        2.1 肺胀病因病机
        2.2 不寐的病因病机
        2.3 肺胀与不寐的关系
        2.4 中医对COPD并失眠症的治疗方法
    3.小结
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及中止试验标准
        1.6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式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定方法
        2.5 安全性指标及不良反应指标
    3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4 临床观察结果
        4.1 临床资料完成情况
        4.2 试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资料分析
        4.3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观察指标的比较
        4.4 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疗效观察指标比较
        4.5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失眠对人体的危害
    2.立题依据,痰热蕴肺证
    3.黄芩温胆汤加减组方思路及方义分析
        3.1 黄芩温胆汤加减方药组成
        3.2 黄芩温胆汤加减立法原则
        3.3 黄芩温胆汤加减组方思路
        3.4 主要药物单味药分析
    4.耳穴压豆
        4.1 耳穴压豆治疗失眠的中医机理
        4.2 现代医学对耳穴的认识
    5.本研究结果分析
        5.1 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对mMRC问卷评分,CAT评分的影响
        5.2 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对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
        5.3 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对睡眠的影响
        5.4 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分析
    6.本课题研究不足
    7.未来展望期待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3)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应用呼吸监测肺部感染及高危因素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老年卧床患者应用呼吸监测肺部感染及高危因素探究
    参考文献
致谢

(4)VEGF-A和IGF-2在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多导睡眠监测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排除标准
    1.3 研究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6)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7)成人OSAHS患者血清中HIF-1α、miRNA-2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8)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结果
    3.1 四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
    3.2 四组间PSQI评分、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的比较
    3.3 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主、客观睡眠参数相关因素分析
4 讨论
5 结论
附录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

(9)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联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二、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中医时间医学
        一、时间医学与中医时间医学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阐述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时间医学
        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心律失常与中医时间医学的关系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案
        一、研究对象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检查仪器及操作方法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分析
        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夜间心律失常上的对比
        三、不同程度的OSAS夜间心律失常在时辰上的分布比较
        四、不同缺氧程度的OSAS夜间心律失常在时辰上的分布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致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的联系
        一、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夜间心律失常触发因素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心律失常常见类型
        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夜间心律失常与子午流注时辰规律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心率变异性及干预治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特点
    一、前言
    二、流程图
    三、资料和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体位性OSAS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一、前言
    二、课题设计
    三、资料和方法
    四、结果
    五、讨论
    六、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体位性OSAS患者不同干预方式的研究
    一、前言
    二、资料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1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2
    参考文献
附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四、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患者的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黄芩温胆汤加减合耳穴压豆治疗痰热蕴肺证AECOPD并失眠的临床观察[D]. 杨勇.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3]老年长期卧床患者应用呼吸监测肺部感染及高危因素探究[D]. 陈鹏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VEGF-A和IGF-2在高血压合并OSAH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谢林涧.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多导睡眠监测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 郑敏.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0(02)
  • [6]OSAHS相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心脑血管事件的研究[D]. 陈淑敏. 青岛大学, 2019(03)
  • [7]成人OSAHS患者血清中HIF-1α、miRNA-2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 金玉波.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 [8]急性加重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相关因素研究[D]. 邢翀. 中国医科大学, 2019(02)
  • [9]OSAS患者夜间心律失常与中医子午流注时辰规律的联系[D]. 康锦花.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10]体位性OSAS患者的睡眠结构、心率变异性及干预治疗的研究[D]. 冯晶. 第二军医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