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小学教师谈:语素(论文文献综述)
张思燕[1](2020)在《小学中段习作中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研究 ——以昆明市三所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语是表达意义的基本单位,是组句成章的基本元素。小学中段习作是小学生最常接触的书面表达方式,中段小学生词语运用的是否规范体现了小学生习作水平的高低,同时也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体现。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7年,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这种不规范现象尤其在习作中表现最为突出。本文以昆明市高新一小经典校区、呈贡区乌龙小学、呈贡区江尾小学三所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300本习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法,调查法,文本分析法,统计法,重点对小学生中段习作中存在的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进行统计分析。文章首先从选题的重要性、可操作性、实用性及前期研究和本人客观条件四个方面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及其价值,接着就该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国外对小学习作研究比较注重孩子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习作写作的实用性及习作写作方法上的指导,国内对小学习作研究主要在教学策略研究、语病研究及语言不规范现象研究,词语方面的研究主要在问题及策略研究,某种词类语法偏误现象的研究。在明确了该论题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利用统计法及文本分析法,对300本习作中存在的实词运用不规范现象及虚词运用不规范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缺失、多余、错位、混用等,继而从语言因素及非语言因素两方面找出其不规范成因,非语言因素包括:不重视语言文字基础教育;师生都存在的懈怠心理;教师教学方式方法和学生思维发展特点的错位;学校的语用环境不规范;社会的语用环境复杂多变;语言因素包括:口语、方言的影响,误解词性、误解词义、误解用法,近义词滥用、褒贬不分,适用对象不分、词义轻重把握不准及大众传媒潜移默化的影响。再利用调查法对小学中段教师词语教学现状及学生词语学习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提出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师重视语法知识的教授和学习;教材融入词语运用语法知识;多阅读,强语感,提高表达准确性;重视习作的修改和评价等。
王文娟[2](2019)在《部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研究》文中提出2016年开始,我国教育部编订的语文教材逐渐进入各地师生的视野,与以往的教材相比,部编本教材的发布代表着我国语文教材“一纲多本”局面的结束。截止2018年秋学段,部编本教材总共发布了五册,一年级上下册,二年级上下册,三年级上册。因此,对于部编本教材儿童文学改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义务教育第一学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儿童文学是小学低学段语文教材的重要资源,对其改编的研究关系到小学语文教材的发展方向和教师的教学,关系到儿童心理和母语的发展。儿童文学从产生之初起,并不完全适应语文教学,因此就需要进行改编。儿童文学的改编需要多方面的考虑,不仅要考虑语文课堂的需要,还需要适应儿童心理,以及儿童现阶段的母语学习水平。因此,对教材中儿童文学改编研究十分重要,应当引起各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理论介绍部分、教材中儿童文学改编情况统计部分、改编策略与教学建议部分、结论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包括研究缘起,介绍部编本教材和儿童文学及其改编的概念,关于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和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为理论介绍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理论支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儿童心理及语言,语文课程论基础等。第二章从客观角度用数据表格展示了部编本教材中儿童文学改编的统计情况;一线教师,准教师和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对于教材中儿童文学改编情况的看法统计。第三章主要是以实例说明儿童文学改编的积极意义和不足,并结合理论基础部分归纳总结儿童文学改编的方式与原因。第四章为结语部分,基于前几章的内容总结出对于改编之后的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课文与原文的对比教学方法,正文中有两个相关教学方法的具体呈现。两个教学案例分别通过对比教学和想象将课文与原文相联系,呈现出不同表达的不同情感,刺激想象,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本文以部编本第一学段经改编的儿童文学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文学改编的现状和意义深入探讨,从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两方面进行理性分析,最终总结出改编之后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及其现实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讨,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尽绵薄之力。
李聪[3](2017)在《小学生高年级段汉语书面表达状语偏误考察及教学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传统的语法观念里,主谓宾是句子的主干,定状补只是附加成分,但吴启主和李裕德却用构件确定句子成分的理论,通过变位的方式,指出句子成分实际是主语、谓语、状语。徐杰又提出“谓头说”,认为谓头的位置是能实现全句功能范畴表达的敏感语法位置,因为它能把补足成分里的动词、形容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等有效地转化成一个谓语,并让它跟主语产生传统语法所说的“主谓关系”。这两种说法都强调了状语的重要性。而且状语本身的成分相对复杂,类别也较多,还有一定的语序规则,这些对抽象思维能力和汉语语感都相对较弱的小学生来讲,学习和应用起来较为困难,所以在其进行书面表达时难免出现偏误。本文基于所收集的4000余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高年级段的书面表达语法偏误语料,对其中出现的状语偏误进行统计分析,将状语按照语义分为两大类二十一小类,并分别统计每类状语的使用例数、正确用例、偏误用例以及各自比率,进而考察每类状语的使用情况。又将偏误类型归为使用不当、错序、残缺、冗余和杂糅五类,分别统计各类状语的偏误类型情况。接着进一步精确到每种偏误类型涉及的词类偏误情况,列出偏误较多词类的偏误情况和偏误词语。然后综合各类表格,与国内对于留学生状语偏误的研究成果和中学生相关词类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和原因分析,最终得出状语学习时间排序和学习难度等级排序。最后结合研究成果,分别从教师、教材、学生三个角度给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建议。通过本次研究,笔者期望能较为真实客观地反映小学生高年级段的状语学习情况,并通过与留学生、中学生的汉语状语学习情况对比,找出汉语状语学习特点,为小学生的状语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并希望能对对外汉语状语的教学有所启示。
朱文献[4](1985)在《和小学教师谈:语素》文中提出 汉语有五级语法单位,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语法单位,或叫做构词单位(其余四级是词、短语、句子、句群)。过去一般语法书上所讲的“词素”,都可以改称为“语素”。为什么采用“语素”的说法而不采用“词素”的说法呢?吕叔湘先生有一段话说得很明白:“比较起来,用语素好些,因为语素的划分可以先于词的划分,词素的划分必得后于词的划分,而汉语的
二、和小学教师谈:语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和小学教师谈:语素(论文提纲范文)
(1)小学中段习作中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研究 ——以昆明市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其价值 |
一、选题缘由 |
二、选题价值 |
第二节 研究文献综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二、国内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 |
一、研究理论 |
二、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学中段习作中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分析 |
第一节 实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一、名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二、动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三、形容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四、数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五、量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六、代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第二节 虚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一、副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二、介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三、连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四、助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五、叹词运用不规范现象统计分析 |
第二章 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成因分析 |
第一节 实词运用不规范成因分析 |
一、非语言因素的影响 |
二、语言因素的影响 |
第二节 虚词运用不规范成因分析 |
一、虚词本身的特点 |
二、中段学生学习能力的有限性 |
三、语法教学的长期淡化 |
四、方言语法、方言词汇的影响 |
第三章 小学中段词语教学现状调查 |
第一节 小学中段教师词语教学现状调查 |
一、教学方式单一,不重视学生的体验 |
二、脱离语境,单独教学词语 |
三、未能发掘词语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意蕴 |
四、缺乏实践训练,拓展运用较少 |
第二节 小学中段学生词语学习现状调查 |
一、兴趣不高,学习负担沉重 |
二、理解浅显,知识掌握不牢 |
三、积累太少,词语运用率不高 |
第四章 教学对策建议 |
第一节 教师重视语法知识教授和学习 |
一、词语教学中渗透语法规范意识 |
二、树立词语教学语用意识 |
三、规范课堂内外用语 |
第二节 教材融入词语运用语法知识 |
一、适当选取词语语法知识 |
二、科学编写词语语法知识点 |
三、课内课外有机结合 |
第三节 多阅读,强语感,提高表达准确性 |
一、多阅读,增强语感 |
二、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 |
第四节 重视习作修改和习作评价 |
一、重视习作修改环节 |
二、习作评价形式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2)部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act |
绪论 |
1 研究缘起 |
2 概念界定 |
3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
4 研究方法 |
第1章 儿童文学改编的理论基础 |
1.1 儿童心理、儿童语言及儿童本位论基础 |
1.1.1 低学段儿童心理 |
1.1.2 低学段儿童语言 |
1.1.3 儿童本位论 |
1.2 语文课程 |
1.2.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
1.2.2 语文课程理论 |
1.3 本章小结 |
第2章 部编本教材中儿童文学改编情况 |
2.1 儿童文学改编的体裁类型及其含义 |
2.2 部编本教材中儿童文学的改编情况 |
2.3 对教材中改编情况的调查问卷 |
2.3.1 调查问卷的数据描述 |
2.3.2 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儿童文学改编的案例分析以及改编的方式及原因 |
3.1 儿童文学改编对比分析 |
3.1.1 部编本与原文的对比 |
3.1.2 部编本与其他版本的对比 |
3.2 儿童文学改编的方式及原因 |
3.2.1 适应语文课堂的需要 |
3.2.2 适应儿童的需要 |
本章小结 |
第4章 改编课文的策略与教学建议 |
4.1 原文改编的策略 |
4.1.1 尊重原作,向儿童展示更加真实的世界 |
4.1.2 坚持语言的底线 |
4.1.3 坚持真实的底线 |
4.2 教学建议 |
4.2.1 提高教师的素养 |
4.2.2 课文与原文的对比教学 |
4.2.4 利用课文和原文的空间进行想象 |
4.3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3)小学生高年级段汉语书面表达状语偏误考察及教学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零 绪论 |
0.1 研究对象 |
0.2 选题依据及研究现状 |
0.3 研究意义 |
0.4 语料来源、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一章 状语相关理论 |
1.1 状语的定义、功能 |
1.2 状语的分类 |
1.2.1 限制性状语 |
1.2.2 描写类状语 |
第二章 小学生高年级段汉语书面表达状语偏误情况 |
2.1 各类状语的偏误用例统计 |
2.2 各类状语的偏误用例分析 |
2.2.1 限制性状语 |
2.2.2 描写类状语 |
2.3 状语不同偏误类型用例分析 |
2.3.1 状语使用不当 |
2.3.2 状语残缺 |
2.3.3 状语冗余 |
2.3.4 状语错序 |
2.3.5 状语杂糅 |
2.4 偏误类型较高者涉及的词类偏误列举 |
第三章 不同类汉语学习者状语偏误情况对比分析 |
3.1 小学生高年级段和留学生汉语状语偏误情况对比分析 |
3.1.1 各类状语的偏误用例对比 |
3.1.2 状语的不同偏误类型对比 |
3.1.3 不同词类偏误对比 |
3.2 小学生高年级段和中学生汉语书面表达介词、副词偏误情况对比分析 |
3.2.1 介词偏误情况对比 |
3.2.2 副词偏误情况对比 |
3.3 状语学习偏误难度等级排序 |
第四章 教学对策建议 |
4.1 教师要重视状语及其他语法知识的教授和学习 |
4.2 教材中要适当融入状中结构等语法知识 |
4.2.1 明确状语的基本概念、功能和分类 |
4.2.2 明确出现偏误频率较高的状语理论知识 |
4.2.3 强调常用的词语搭配 |
4.3 学生应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
4.3.1 多阅读,运用语法知识记忆,培养良好语感 |
4.3.2 培养严谨的语言学习态度,提高言语表达的准确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四、和小学教师谈:语素(论文参考文献)
- [1]小学中段习作中词语运用不规范现象研究 ——以昆明市三所小学为例[D]. 张思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部编版第一学段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研究[D]. 王文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3]小学生高年级段汉语书面表达状语偏误考察及教学对策研究[D]. 李聪.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 [4]和小学教师谈:语素[J]. 朱文献. 小学教学研究, 198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