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从联合利华本土化战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从联合利华本土化战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一、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从联合利华本土化战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论文文献综述)

朱简妮[1](2021)在《中国电子品类品牌出海的国际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与世界交流的大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形势推动中国提升国际竞争力,跨境电商崛起以及在企业自身寻求进步的驱动之下,对于品牌出海的提出与探究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必然。本文在中国品牌出海现状的研究中,发现中国品牌实力与企业实力不匹配这一核心问题,并以此问题为原点,探究品牌出海的国际传播方式。因此,本文将研究对象锁定在2020年《Brand Z?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中的15个电子品类品牌上。通过文献研究发现目前学界对“出海”的研究集中在“企业”而非“品牌”上;结合案例研究,归纳总结品牌为什么出海、出海现状与困境、如何解决以及带来的启示。从电子品类品牌出发,深入探究品牌的出海问题是本文的创新点,能够在学术研究方面进行一定的整理、深化以及补充。但也由于本文难以穷尽研究文本和对象以及研读的欠缺带来了研究视野和对象分析的局限,无法更全面地反映所有出海品类品牌的现状、问题和品牌建设的历时性策略。通过研究发现,品牌出海相比企业出海有更高的要求,是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寻求进一步自我提升的途径,同样也是顺应目前宏观国际环境以及国家政策的必由之路。在经过了产品出海阶段、品牌觉醒阶段以及互联网带来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出海品牌呈现出整体稳定增长,品类发展动荡,欧洲市场发展稳定,重点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的特点。中国的品牌出海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企业国际化程度低,中国制造刻板印象以及品牌自身文化不自信的问题。通过对电子品类品牌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发现,这些品牌必须强化品牌基础,抵抗出海风险;培养国际基础,布局海外市场,管理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实力;加强品牌底蕴,促进文化认同。品牌出海应是以品质为船,以沟通为帆,向世界讲好中国品牌的故事;以多元文化共同繁荣为核心,坚守中国的底线,促进海外国家对中国文化与品牌文化的认同,促进品牌忠诚;用全球视野进行本土化执行,让更多的中国品牌出海,让更多的出海品牌成功上岸;通过在全球市场展现出属于中国品牌的声名,让中国品牌成为中国的最佳名片,助力中国国家形象建设;而中国国家形象同样也会反哺中国品牌形象,促成中国品牌出海。

吴梦琪[2](2020)在《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实现路径多案例比较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刘绍勇[3](2020)在《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品牌因其在市场营销与传播方面的优势,正在跨越商业与产品领域广泛应用于众多生产与服务领域,很多品牌都通过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来体现自身的理念和个性,一个品牌的颜值则从视觉形象识别开始。视觉识别设计系统是品牌形象最直观的视觉表达形式,作为最广泛的视觉语言,它涵盖了品牌每一个与受众接触点的设计,为品牌形象的构建提供了一个更宽阔、更立体的空间。因此,视觉识别设计已为品牌战略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它是展示品牌文化和传播品牌信息价值的最重要载体,在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面对美学经济条件下的消费市场,品牌的视觉识别设计所要谋求的不再是“认识”而是“认知”、“认可”,在审美营销条件下,美学在设计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美学的作用提升了视觉识别设计的表现力、识别力,能够让品牌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与受众完全沟通交流,并因此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力与传播力。构建一套完美有效的视觉识别系统已成为一个品牌增加附加值,并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些年在我国,虽然视觉识别设计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可喜的成绩,但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则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积极倡导在营销与传播中进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品牌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关系层面看,品牌与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是研究基础,视觉识别是研究对象,而设计美学是研究的视角。何为视觉识别设计美?视觉识别设计美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创造视觉识别设计的美,以及视觉识别设计美的如何应用?如何提高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信息价值方面的作用等等,是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必须研究的命题。绪论部分是对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进行介绍,并对相关概念作进一步解析和说明;第二章在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框架搭建上,着重从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构成、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属性及其美学价值方面进行阐述;第三章回溯了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主要梳理艺术风格流派对视觉识别设计的影响,视觉识别设计产生的历史渊源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视觉识别设计发展的演进因素;第四章主要从视觉识别设计的审美基础要素入手,分别阐述了图形、色彩和文字等设计要素美以及规范美的表达;第五章着重探讨了视觉识别设计美学应用,概括总结出视觉识别设计审美的判断依据,提炼出原创与多维表现传达的个性美、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的整体美、持久性和多元文化呈现的时代美等三方面的创新观点,并列举设计案例进行具体论述和解读。结论与展望部分对本文研究所得的成果观点以及现实意义进行了总结,并对本课题研究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设想做出说明。本文是笔者基于自身20多年的设计实践积累与感悟出发,以视觉识别设计与美学的关系为切入点,全方位探究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的生成机制,提出具有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命题。希望能为视觉识别设计找寻新的设计方法和思路,为品牌形象建设及视觉识别设计带来新的思考。

闵洁[4](2019)在《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传统文化资源作用于品牌的构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内容与经典传统符号的分析,结合品牌理论、文化观念、审美活动以及社会、经济、时代发展状况等因素,对以传统文化为主导的品牌背景、概念、特征进行梳理与归纳。阐述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激活“品牌构建”的主要路径,并结合传统文化品牌案例来研究品牌构建的类型特征与营销应用,期望对丰富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理论与实践提供新的方向有所助益。在文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量西方品牌充斥于市场,但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相匹配的中国本土品牌明显不足。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转型与变革,数字媒体与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呈现出多元文化思潮交融与互动的局面加剧,这迫切需要深入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的价值内涵,以此来激活中国品牌的内在基因。目前,面对构建具有中国本土品牌的路径研究相对缺乏的现状,本文将研究重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首先,通过梳理传统文化的脉络与分类、运用传统文化资源的品牌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尝试以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为本文研究的立足点,对于我国当下品牌的构建与发展提供可以借鉴的路径,继而从宏观上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我国商业市场环境的良性发展。其次,以传统文化品牌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通过“品牌构建”,不断适应市场和消费趋势,形成产品与服务组合特色,并且伴随着城市商业文明互利共生加以思考。最后,立于品牌完整价值体系的立场,以系统的、深层次的视角来解析传统文化资源与品牌价值之间的相互作用,传统文化创新不仅在品牌的视觉设计上,而且需要贯彻到品牌的整体塑造与管理上,才能获得新的生命力。运用品牌构建路径把传统文化精神与文化符号进行重新演绎,并通过跨媒体的网络营销传播,以达到传统文化资源激活中国品牌的塑造,这对于促进我国本土品牌的建设与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章绪论对如何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品牌发展提出了相关问题,通过阐述研究背景、依据、意义和范畴,对传统文化资源作用于品牌的观点做了初步分析。第二章分别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传统文化的资源分类,以及对中国品牌塑造的影响,阐述新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资源与品牌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传统文化资源支撑品牌构建的意义。第三章概述了中国经典文化符号作为传统文化资源的集中表现,从其特征的角度分类并举例加以解析,对文化符号在品牌应用中所暴露的问题进行反思,对其在中国品牌形象建设上的现代性考量。第四章主要探讨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激活品牌的构建。从其构成条件、路径步骤,到促进“品牌构建”的两大基本原则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强调了品牌策划者与设计者要准确表达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成不变的复制,也不能曲解与盲目改动,而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成分的基础上,注重创新性开发。特别在品牌构建的三大步骤中,将传统文化通过文化灌注的方式融入品牌,使其与现代的、世界性语言进行转换与再创新,尝试探寻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品牌发展的新路径。第五章结合相应的案例分析,阐述了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四大类型特征:文化思想特征、时代更新特征、传统文化识别特征、传奇功效特征,进一步规范品牌的优化与重塑的方法。第六章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叠的语境下,对品牌构建和文化再造市场营销策略进行解读,探究动态跨媒体营销策略对传统文化品牌发展带来的启示,以及品牌的管理与维护,从而达到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品牌发展。

张溯(Kevin Cheung)[5](2019)在《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研究》文中认为2013年,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他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举措,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我国社会各界正在努力探索新环境下国际化的创新思维。由此,我国乳制品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内乳制品消费市场朝着高端健康的方向发展起来,也对我国乳制品企业国际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企业国际化发展路径,作为我国乳业龙头企业的伊利集团在国际化战略路径上另辟蹊径,通过海外资源投资反哺、知识与研发海外合作逆向溢出和人才管理海外培养再回国提升三个主要模式,输出了具有伊利特色的逆向国际化战略发展路径,为国内企业国际化发展提供参考样本。本文充分运用传统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微笑曲线”理论,结合对外直接投资企业逆向技术溢出等研究结果,主要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总结归纳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战略进行了深入剖析。论文从企业国际化战略理论作为切入点,综合研读国内外近些年对逆向国际化、逆向技术溢出等理论深入研究,结合伊利的国际化具体实践,总结了伊利国际化战略中“逆向反哺”的战略实施理论依据,并通过逆向国际化理论的研究寻找出目前伊利在该战略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核心为:第一,海外研发、创新的知识反向在国内应用过程中存在转化率较低、产品生产应用的技术不能完全被中国市场接受;第二,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工程中,伊利存在严重的人才断档。内生人才培养过程漫长,外聘高端复合型人才企业人力成本过高,制约了集团的整体发展。通过论文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和战略实施改进建议:第一、通过海外直接投资优质资源的模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的全面质量,但从降本增效的长期战略来看,逆向资源反哺中国市场的模式仍不能作为主流,加强并扩大国内集约化牧场的建设规模、提高奶牛单产、降低奶价收购成本、提升产业链上游牧场主收入并提高乳品质量。第二、中国乳企通过投资发达国家科技与研发能力,逆向技术溢出对母国企业有正向意义。但在逆向知识转化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研发、技术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运用,满足中国、亚洲人消费习惯的知识转化才更有实际意义。第三、本土人才的国际化输出最终应回流反哺,既是母国企业文化的输出,更是先进管理经验带回的最佳途径。伊利在人才梯队建设上应加强人才储备的培养力度,形成有效的人员流动和补充机制,以满足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巨大需求。第四,逆向国际化以母国企业发展为核心,最终要实现的是资源全球化、市场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和研发的全球化。

张羽[6](2019)在《联合利华公司在华营销策略研究及启示》文中提出中国是第一人口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国民经济的增长,促使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日化快消市场。联合利华是全球日化三巨头之一,2018年联合利华的净利润为98亿欧元,同比去年65亿欧元的净利润上升51%,在经济下行时期,联合利华依然稳居世界五百强企业榜单。联合利华在1986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在很长时间里领导了中国日化快消行业的发展方向,它的营销策略对中国其他企业的发展有借鉴和启发意义。本文首先对国际营销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从而为后文的分析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其次,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日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联合利华公司在华发展的现状阐明写作的背景和目的。然后本文简要介绍了联合利华的发展历程,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联合利华公司的营销策略。视角主要是以4Ps的角度切入,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方面,特别是对联合利华公司在中国市场做出的个性化营销策略的案例进行分析探究。此外,本文利用SWOT模型,对联合利华在中国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价。外部竞争态势的加剧对联合利华是很大的威胁,而联合利华自身也有内部管理与业务发展不协调的原因加剧了企业业绩下滑的颓势。当然联合利华有产品研发和品牌体量上的明显优势,也在积极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改革之下的联合利华与新时代的机遇可能会出现奇妙的碰撞。最后,本文在分析联合利华在华营销策略和综合把控联合利华在华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提炼要点,为中国的企业营销提供参考,不管是对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还是对内营销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潘东拥[7](2018)在《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实现路径研究》文中指出走进21世纪,经济全球化更加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经济凸显出市场国际化、企业跨国化、资本多国化和竞争剧烈化的态势,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品牌的全球化悄然而至。在国外企业纷纷在品牌的国际化中日益壮大的时候,中国的企业却在面临着国内经济放慢的增长以及同行业加剧的竞争。品牌是代表着企业的受认可程度与市场地位,国际品牌的构建与扩展代表着企业将会在更大的需求环境占有更多的资源与市场份额。因此,中国企业必然要建立自己的品牌,并且借助品牌的国际化走向经营的国际化。然而中国企业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需要面对更多棘手的问题。除了企业本身在全球性意识,国际化经验与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上的不足外,我国学术界也缺少对于品牌国际化的理论研究。论文在广泛汲取前辈对于品牌国际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相关理论与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结合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中存在的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径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文章认为,以自主品牌实现品牌的国际化是最理想的方式,但对于整体实力较弱、国际运营经验较欠缺的中国企业来说很难实现。因此,企业可以采取一定的路径间接地实现品牌的国际化,这一路径包括了市场进入与品牌成长两方面,其中市场进入路径主要阐述的是企业选择怎样的国外市场为开端,品牌成长路径则是具体介绍了以格兰仕、TCL、双星为案例代表的贴牌转自主品牌、品牌收购以及贴牌+创牌模式。此外,论文指出企业的主观动因以及产品、企业、行业、市场特点,品牌国家形象等客观因素都对品牌国际化的实现路径产生影响。因此,品牌国际化的实现路径没有可以复制的版本,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对于中国企业来讲,在路径选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现有品牌国际化路径的特点和要求以及自身的经营资源进而将两者做出对比选出最匹配的路径模式,并且在具体的实践中及时地动态调整。

柴锐[8](2017)在《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对比分析》文中提出在我国加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组织之后,很多的跨国IT企业进入我国市场,极大的冲击了中国IT企业的发展。我国IT企业在竞争中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了完善,学会了怎样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形成了“技术外溢”效应。目前来看,我国的IT内需非常大,但是现阶段国际产品占据了我国六成以上的市场。残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假如我国的IT企业故步自封,不主动走出去进行国际化经营,就会缺乏竞争力,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情况下,研究IT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尤为重要,在当前市场经济风向标的指引下,我国IT企业纷纷加大力度发展对外贸易,进行国际投资活动,提高自身的国际化经营水平。本文选取了联想与华为两家在IT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首先在总结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的基础上,对原有衡量体系进行完善,构建全新的符合IT企业发展情况的国际化经营衡量体系。其次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大方向对两家企业展开分析。在定性分析中,对两家企业的管理层面、营销层面、研发层面,人力资源层面、产品层面、供应链层面进行对比。在定量分析角度,从资产结构、偿债能力、资产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四个财务指标对企业的经营绩效进行对比,其中,重点分析了财务指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程度,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提高结论的可靠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两家企业影响盈利能力的财务指标进行对比衡量。最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两家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异同,进而对联想与华为的国际化经营提出建议,并总结了对其他IT企业的启示。

陈洁茹[9](2016)在《联合利华在中国经营策略研究》文中提出首先,本文对跨国公司经营的理论基础和概念进行了界定,为下文策略的研究进行了铺垫;其次,简要概述了联合利华全球发展的历史进程,并着重介绍了其在中国的发展史,并以中国经营环境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优势为切入点,探讨归纳了联合利华中国公司的三大经营策略:全方位本土化、多元化品牌和持续创新,并在下文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对每个策略各为一章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细致的研究;最后,通过上述分析,总结了联合利华中国公司经营的策略经验,同时分析了联合利华在中国遇到的问题,综上得出联合利华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阮璐莎[10](2014)在《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态度评价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Amazon购物网站消费者评论的分析》文中指出置身于全球经济发展和区域融合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在全球市场的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新兴市场区域经济的崛起,使其有潜力成为扭转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尽管新兴市场的企业先后步入了全球化的大潮,但真正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却少之又少。基于此,开展有关海外消费者对新兴市场品牌态度评价的探索性研究,无论是对有志于开拓海外市场,提升品牌价值的新兴市场企业而言,还是对专注于研究新兴市场品牌如何走出国门,参与全球竞争的学者专家而言,都是极富意义的命题。本文共计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以及研究框架;第二章梳理并总结了前人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品牌全球化的相关讨论、新兴市场品牌全球化的整体概况、中国品牌全球化模式和市场表现的总结以及网络消费者评论的研究等;第三章确立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交代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以及数据分析流程;第四章按照扎根理论的研究流程,对评论内容进行分析编码,最终形成研究框架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第五章对研究内容进行具体讨论,说明本文的理论贡献以及对营销管理领域的实践意义与启示;第六章是对研究内容的总结,说明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研究方向。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第一,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态度评价主要包含三个因素,即“产品因素”、“品牌因素”和“竞争因素”。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会影响消费者态度,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此外,消费者经验对消费者态度起到调节作用,购物平台对消费者行为起到调节作用;第二,海外消费者普遍认为中国品牌的核心价值在于高性价比、“价廉物美”,这也是中国品牌在发达市场的竞争优势所在:但海外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伦理、品牌美誉度、消费者服务等方面持负面态度。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中国品牌全球化战略,以期实现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品牌突围。

二、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从联合利华本土化战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从联合利华本土化战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电子品类品牌出海的国际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产业发展之必然
        1.1.1 改革开放助力中国经济腾飞
        1.1.2 中国出口额整体呈上升趋势
        1.1.3 众多中国自主品牌走向国际市场
        1.1.4 “一带一路”助推品牌国际化
    1.2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1.2.1 品牌
        1.2.2 品牌出海
        1.2.3 品牌出海与企业出海
        1.2.4 品牌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1.2.5 中国品牌的国际传播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内容
        1.3.4 研究意义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
        1.4.2 研究的不足
第2章 品牌出海驱动因素的历史探究
    2.1 宏观背景
        2.1.1 经济全球化引发“出海”意识
        2.1.2 “走出去”战略开拓“出海”道路
        2.1.3 逆全球化反推“出海”高质量
        2.1.4 “一带一路”搭建“出海”新平台
        2.1.5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2.2 土洋之争
        2.2.1 以广告树立在华品牌形象
        2.2.2 以创新传播打造在华时尚范式
        2.2.3 土洋之争导致中国品牌之殇
        2.2.4 缩小中外品牌差距
    2.3 微观背景
        2.3.1 顺应“走出去”趋势
        2.3.2 寻求未饱和市场
        2.3.3 丰富品牌资产
        2.3.4 提升品牌全球形象
        2.3.5 弘扬中国特色文化
第3章 品牌出海的现状与挑战
    3.1 品牌出海的发展历程
        3.1.1 产品出口阶段
        3.1.2 品牌觉醒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2 品牌出海的现状
        3.2.1 品牌力持续增长但电子品类品牌力回落
        3.2.2 品类动荡但强势品类始终占据半壁江山
        3.2.3 出海品牌马太效应显着
        3.2.4 出海品牌品牌力在欧洲市场增长乐观
        3.2.5 满足消费者情感需求是品牌出海的重要沟通点
    3.3 品牌出海的挑战
        3.3.1 外部环境多变导致出海风险增大
        3.3.2 中外品牌国际化程度差距明显
        3.3.3 制造大国与品牌小国
        3.3.4 去中国化容易失去品牌的国别性
第4章 电子品类品牌出海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
    4.1 夯实品牌基础抵抗出海风险
        4.1.1 注册商标维护品牌权益
        4.1.2 建设海外根据地强化本土优势
        4.1.3 借力电商平台跨境出海
        4.1.4 并购海外品牌整合优势资源
    4.2 布局海外市场提高国际化程度
        4.2.1 吸纳与保留全方面国际人才
        4.2.2 获取国际组织认证背书品牌实力
        4.2.3 投标海外项目提高品牌好感度
        4.2.4 海外上市提升全球知名度
    4.3 管理品牌形象提高品牌实力
        4.3.1 创新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4.3.2 合作推广实现品牌优势互补
        4.3.3 国际展会展示品牌实力
        4.3.4 赞助节事扩张品牌影响力
        4.3.5 明星代言迅速提升品牌知名度
        4.3.6 承担社会责任助力可持续发展
    4.4 强化品牌底蕴促进文化认同
        4.4.1 文化自信打造跨文化传播的基础
        4.4.2 创新理念转换跨文化传播的思路
        4.4.3 转换策略培养跨文化传播的认同
        4.4.4 拓展路径突破跨文化传播的局限
    4.5 讲好中国品牌故事
        4.5.1 “文化和融合”实现共同繁荣
        4.5.2 “品质和信誉”颠覆刻板印象
        4.5.3 “全球视野和本土运营”真正触达受众
        4.5.4 “技术和互动”建立情感连接
        4.5.5 “媒体和热点”引发全球关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意义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及评述
    1.3 研究进路及方法
    1.4 概念辨析
        1.4.1 品牌形象
        1.4.2 视觉识别设计
        1.4.3 区别与联系
第2章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框架
    2.1 视觉识别设计美学构成
        2.1.1 学科归属及定义
        2.1.2 理论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3 历史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1.4 实践视觉识别设计美学
    2.2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属性
        2.2.1 信息传达的功能美
        2.2.2 感知效应的形式美
        2.2.3 媒介感官的体验美
    2.3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价值
        2.3.1 经营价值
        2.3.2 消费价值
        2.3.3 传播价值
第3章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与演进
    3.1 艺术流派与设计风格的变迁
        3.1.1 现代艺术与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3.1.2 国际主义平面设计
        3.1.3 纽约平面设计派
        3.1.4 后现代主义风格
    3.2 视觉识别设计的历史渊源
        3.2.1 欧美视觉识别设计史述
        3.2.2 日本CI设计模式的形成
        3.2.3 中国视觉识别设计历史与现状
    3.3 视觉识别设计的演进要素
        3.3.1 技术进步与媒介变革
        3.3.2 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
        3.3.3 风格与审美观念更迭
第4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基础要素
    4.1 视觉识别设计的开发
        4.1.1 视觉识别设计目的
        4.1.2 品牌形象与视觉识别构成
        4.1.3 设计概念的设定
    4.2 视觉识别设计的要素美
        4.2.1 图形的视觉语言美
        4.2.2 色彩的情感认知美
        4.2.3 文字的视觉表征美
    4.3 视觉识别设计的规范美
        4.3.1 形态缜密与多样美
        4.3.2 要素组合秩序之美
        4.3.3 标准化应用与管理
第5章 视觉识别设计审美判断基准
    5.1 原创性与多维表现传达个性美
        5.1.1 追求创新精神
        5.1.2 差异化的体现
        5.1.3 多维视觉表达
    5.2 系统性与灵活应用构筑整体美
        5.2.1 系统构成的整体性
        5.2.2 系统化思维与整体设计
        5.2.3 适用性的表达
        5.2.4 灵活应用与多样统一
    5.3 持久性与多元文化体现时代美
        5.3.1 时尚性与持久性
        5.3.2 设计提升与更新
        5.3.3 多元文化的交融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4)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品牌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涵义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
    第二节 传统文化的资源
        一、传统文化资源的分类
        二、传统文化与品牌的关系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支撑品牌构建的基础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中国文化根植入品牌的基因
第二章 传统文化资源的符号转换特征
    第一节 经典中国文化符号概述
        一、符号的概念
        二、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概念
    第二节 经典中国文化符号的解析
        一、中国文化符号的资源类型
        二、中国文化符号的特征分类
    第三节 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上的应用方式
        一、传统文化符号的常见运用形式
        二、传统文化符号在品牌上的误用
        三、传统与现代在品牌战略中的考量
第三章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路径
    第一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条件
        一、品牌构建中的文化意识构成
        二、品牌构建中的趋向
    第二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路径
        一、文化精神提炼
        二、文化灌注方法
        三、文化形象成形
        四、文化传播演绎
    第三节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传统文化思想的契合性
        二、传统文化品牌的精神共鸣性
第四章 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的特征
    第一节 品牌构建的文化思想特征
        一、文化价值评估
        二、文化思想创造价值
    第二节 品牌构建的时代更新特征
        一、文化传承与创新
        二、结合时代潮流理念
        三、品牌的生命再造
    第三节 品牌构建的传统文化识别特征
        一、发掘历史遗产
        二、传统文化视觉识别
    第四节 品牌构建的传奇功效特征
        一、传奇品质保证
        二、传奇延伸价值
        三、品牌的资产组合
第五章 传统文化品牌的营销拓展与管理
    第一节 传统文化品牌的市场营销
        一、文化再造市场营销策略
        二、品牌的本土化与全球化
    第二节 文化在跨媒体传播策略中的运用
        一、跨媒体营销策略
        二、文化与技术的互动
        三、品牌的跨媒体营销策略
    第三节 传统文化品牌的管理
        一、管理与释放文化理念
        二、传统文化品牌的管理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5)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论文框架
        1.2.4 研究的可能贡献
第二章 相关研究综述
    2.1 企业国际化战略研究综述
        2.1.1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理论
        2.1.2 国际化动因研究
    2.2 企业逆向国际化研究综述
        2.2.1 理论研究
        2.2.2 实践研究
第三章 伊利集团国际化分析
    3.1 中国企业国际化演化路径
    3.2 中国乳企的国际化发展概要
    3.3 伊利集团国际化发展现状
        3.3.1 伊利集团概况
        3.3.2 伊利集团国际化发展现状
        3.3.3 伊利集团海外市场布局
    3.4 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战略
        3.4.1 逆向国际化战略理论研究
        3.4.2 伊利的逆向国际化战略理念
        3.4.3 伊利逆向国际化战略实施结果
    3.5 伊利逆向国际化战略中存在的问题
        3.5.1 部分知识技术在国内逆向溢出时转化率低
        3.5.2 逆向资源反哺无法解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3.5.3 快速发展中人才管理存在断层
    3.6 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SWOT分析
        3.6.1 优势
        3.6.2 劣势
        3.6.3 机会
        3.6.4 威胁
第四章 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决策
    4.1 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路径
        4.1.1 逆向国际化战略目标
        4.1.2 逆向国际化空间布局
        4.1.3 逆向国际化产品组合
    4.2 伊利集团战略逆向国际化策略
        4.2.1 构建逆向价值链体系
        4.2.2 优化外国企业并购
        4.2.3 升级伊利国际品牌
    4.3 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战略保障措施
        4.3.1 组织保障
        4.3.2 队伍保障
        4.3.3 文化保障
        4.3.4 信息保障
        4.3.5 原料保障
        4.3.6 质量保障
        4.3.7 技术创新保障
第五章 结束语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联合利华公司在华营销策略研究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际营销的相关文献
        1.2.2 联合利华在华营销的相关文献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消费者行为理论
    2.2 STP战略
    2.3 4P营销组合
    2.4 PEST分析
第3章 联合利华在华营销策略
    3.1 联合利华公司发展介绍
    3.2 产品策略
        3.2.1 产品包装
        3.2.2 品牌策略
    3.3 价格策略
        3.3.1 低价渗透策略
        3.3.2 组合定价策略
        3.3.3 撇脂定价策略
    3.4 营销渠道策略
        3.4.1 零售渠道
        3.4.2 分销渠道
        3.4.3 电销渠道
    3.5 促销策略
        3.5.1 广告促销
        3.5.2 明星代言
        3.5.3 创意营销
第4章 联合利华公司在华的SWOT分析
    4.1 优势分析
        4.1.1 完备的优秀人才培养储备
        4.1.2 产品的经验和技术丰富
        4.1.3 投身环保与慈善,企业知名度高
    4.2 劣势分析
        4.2.1 管理模式松散
        4.2.2 经营成本高
        4.2.3 多品牌管理弊端
    4.3 机遇分析
        4.3.1 经济低迷时期的机遇
        4.3.2 健康天然的产品更受青睐
    4.4 威胁分析
        4.4.1 竞争对手快速成长
        4.4.2 经济发展引发行业变革
    4.5 小结
第5章 主要结论及启示
    5.1 把控大环境,洞察消费者需求
    5.2 忌盲目跟风,充分开发国内市场
    5.3 加强市场细分,关注男性产品市场
    5.4 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制定促销方案
    5.5 控制营销成本,降低“程序化”广告的比重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实现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企业品牌
        1.2.2 关于企业品牌国际化
        1.2.3 关于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
        1.2.4 文献评述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思路
    1.4 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2章 品牌国际化实现路径的理论分析
    2.1 品牌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2.1.1 品牌的全球认知度
        2.1.2 品牌经营国际化比重
        2.1.3 品牌价值
        2.1.4 品牌国际化的区域分布
    2.2 品牌国际化的方法和途径
        2.2.1 要素模式方法
        2.2.2 战略模式方法
        2.2.3 联盟模式方法
第3章 中国品牌国际化实现路径的现状与问题
    3.1 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发展状况
        3.1.1 国际化品牌数量少
        3.1.2 品牌影响力较弱
        3.1.3 品牌竞争力不强
    3.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的基本模式
        3.2.1 OEM模式
        3.2.2 单一品牌模式
        3.2.3 多品牌模式
        3.2.4 其他品牌模式
    3.3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的问题所在
第4章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路径
    4.1 市场进入路径
        4.1.1 从不发达市场到发达市场
        4.1.2 以发达市场为开端
        4.1.3 中间路径及其他模式
    4.2 品牌成长路径
        4.2.1 格兰仕的贴牌转自主品牌模式
        4.2.2 TCL的品牌收购模式
        4.2.3 双星的贴牌+创牌模式
    4.3 品牌国际化不同路径的比较
    4.4 联盟战略—品牌国际化新趋势
第5章 品牌国际化实现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
    5.1 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动因
    5.2 企业路径选择的客观影响因素
        5.2.1 产品的特点、品质以及质量
        5.2.2 企业自身发展特点
        5.2.3 行业技术特点、产业成熟度以及行业基础
        5.2.4 不同市场环境的差异性
        5.2.5 品牌国家形象
第6章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对策建议
    6.1 路径选择的基本原则
    6.2 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路径选择的对策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企业国际化的相关概念与理论
        1.3.2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的相关研究
        1.3.3 企业国际化经营衡量体系的研究
    1.4 研究内容及和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与不足
        1.5.1 主要创新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衡量体系
    2.1 企业国际化经营衡量体系概述
    2.2 现有企业国际化经营衡量体系的局限性
    2.3 针对IT企业国际化经营衡量体系的改进
        2.3.1 IT企业国际化经营衡量体系的构建
        2.3.2 IT企业国际化经营衡量体系指标说明
第3章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定性分析与对比
    3.1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概述
        3.1.1 联想国际化经营概述
        3.1.2 华为国际化经营概述
    3.2 联想与华为管理层面分析与对比
        3.2.1 联想与华为组织管理分析与对比
        3.2.2 联想与华为战略管理分析与对比
        3.2.3 联想与华为投资管理分析与对比
    3.3 联想与华为市场层面分析与对比
        3.3.1 联想与华为市场进入方式分析与对比
        3.3.2 联想与华为跨国经营区位分析与对比
    3.4 联想与华为研发层面分析与对比
    3.5 联想与华为人力资源层面分析与对比
    3.6 联想与华为产品层面分析与对比
    3.7 联想与华为供应链层面分析与对比
第4章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定量分析与对比
    4.1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绩效分析与对比
        4.1.1 联想与华为资产结构比较
        4.1.2 联想与华为偿债能力比较
        4.1.3 联想与华为资产管理水平比较
        4.1.4 联想与华为盈利能力比较
    4.2 影响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盈利能力的因素分析
        4.2.1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4.2.2 国际化经营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4.2.3 灰色关联分析小结
第5章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的建议与启示
    5.1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建议
        5.1.1 加强技术研发实力,培养技术竞争力
        5.1.2 构建国际化人力资源体系,制造人才优势
        5.1.3 注重品牌建设,增强产品竞争力
        5.1.4 培养企业自身核心能力,打造独特企业文化
    5.2 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对IT企业的启示
        5.2.1 重视企业自主研发,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占比
        5.2.2 加强人才战略的实施,提高员工专业化程度
        5.2.3 建设国际化品牌形象,坚持走特色化发展路线
        5.2.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时刻保持危机意识
参考文献
致谢

(9)联合利华在中国经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框架
    四、研究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跨国企业国际经营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本土化策略
        二、消费者行为
        三、绿色经营
        四、电子商务
        五、电子商务运营
    第二节 跨国企业国际经营的相关理论
        一、竞争优势理论
        二、核心竞争力理论
        三、比较优势理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联合利华在中国经营整体概况
    第一节 联合利华全球经营过程及现状
    第二节 联合利华中国外部环境PEST分析
        一、政治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社会环境
        四、技术环境
    第三节 联合利华进入中国过程及现状
    第四节 经营特点
        一、注重本土化
        二、多元发展品牌
        三、坚持科研创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联合利华公司在华全方位本土化策略
    第一节 品牌本土化
        一、改换标志定位品牌理念
        二、穿壁引光占领本地市场
    第二节 人力资源本土化
        一、提拔本土人员
        二、聘高校大学生
        三、重用当地女性
    第三节 促销手段本土化
        一、重金广告投入
        二、定位品牌新理念
        三、定价灵活多样
    第四节 发展理念本土化
        一、重视公共关系
        二、可持续发展方式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联合利华公司在华多元化品牌策略
    第一节 多品牌广发展
        一、借他国品牌占本地市场
        二、雪藏同类品牌提升竞争力
        三、及时调整重塑收购品牌
    第二节 品牌延伸与品牌集中
        一、品牌延伸
        二、品牌集中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联合利华公司在华持续创新策略
    第一节 持续性科研创新
        一、创立联合利华研发机构
        二、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研发
    第二节 渠道创新
        一、数字化三棱镜信息平台
        二、信息与物流供应链整合
        三、变革分销渠道
        四、经营模式电子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联合利华公司在华经营评价与启示
    第一节 经营成功的原因
        一、积极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互联网经营模式
        三、针对性定价策略
        四、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
        五、提供劳动力就业机会
    第二节 遇到的困惑
        一、有些产品定位不准确
        二、有些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三、合资企业的内部矛盾
    第三节 对中国跨国企业的启示
        一、积极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把握电子商务平台
        三、坚持可持续发展
        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态度评价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Amazon购物网站消费者评论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架构
第二章 文献回顾
    2.1 品牌全球化研究
        2.1.1 品牌全球化的概念
        2.1.2 全球品牌的概念与特征
        2.1.3 品牌全球化定位
    2.2 新兴市场品牌全球化研究
        2.2.1 新兴市场的概念与特征
        2.2.2 新兴市场品牌全球化的原因与意义
        2.2.3 新兴市场品牌全球化的战略与挑战
    2.3 中国品牌全球化研究
        2.3.1 中国全球品牌简介
        2.3.2 中国品牌的全球化模式
        2.3.3 中国品牌的市场表现
        2.3.4 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的评价
    2.4 网络消费者评论研究
        2.4.1 网络消费者评论的影响对象
        2.4.2 网络消费者评论的决策作用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
    3.1 研究方法概述
        3.1.1 质性研究方法的确立
        3.1.2 扎根理论的产生及概念
        3.1.3 扎根理论的研究流程
    3.2 数据收集与整理
        3.2.1 数据来源
        3.2.2 测试品牌
        3.2.3 数据整理
    3.3 数据分析流程
        3.3.1 数据录入
        3.3.2 开放编码
        3.3.3 主轴编码
        3.3.4 选择编码
第四章 评论内容分析
    4.1 开放编码
    4.2 主轴编码
        4.2.1 产品因素的形成
        4.2.2 品牌因素的形成
        4.2.3 竞争因素的形成
        4.2.4 消费者态度与行为
    4.3 选择编码
        4.3.1 构建理论框架
        4.3.2 理论框架检验
第五章 讨论与启示
    5.1 研究讨论
        5.1.1 “中国制造”的产品品质差强人意
        5.1.2 “低价牌”的优势难以为继
        5.1.3 中国品牌的服务意识淡薄、管理紊乱
        5.1.4 中国品牌海外认知欠佳,且受品类限制
        5.1.5 海外消费者的来源国偏好并不显着
        5.1.6 中国品牌的创新与价值需挖掘与提升
    5.2 理论贡献
    5.3 管理启示
        5.3.1 明确品牌定位,保持自我优势
        5.3.2 打造品牌特色,开拓市场细分
        5.3.3 关注服务质量,丰富营销内涵
        5.3.4 创新购物模式,整合多维渠道
        5.3.5 提高品牌伦理,塑造正面形象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局限
    6.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从联合利华本土化战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电子品类品牌出海的国际传播研究[D]. 朱简妮.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实现路径多案例比较研究[D]. 吴梦琪. 东南大学, 2020
  • [3]品牌视觉识别设计美学研究[D]. 刘绍勇. 吉林大学, 2020(08)
  • [4]传统文化资源激活品牌构建研究[D]. 闵洁. 上海戏剧学院, 2019(10)
  • [5]伊利集团逆向国际化研究[D]. 张溯(Kevin Cheung).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3)
  • [6]联合利华公司在华营销策略研究及启示[D]. 张羽. 吉林大学, 2019(12)
  • [7]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的实现路径研究[D]. 潘东拥. 湖南大学, 2018(01)
  • [8]联想与华为国际化经营对比分析[D]. 柴锐. 吉林大学, 2017(08)
  • [9]联合利华在中国经营策略研究[D]. 陈洁茹. 黑龙江大学, 2016(02)
  • [10]海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态度评价的探索性研究 ——基于Amazon购物网站消费者评论的分析[D]. 阮璐莎. 华东师范大学, 2014(01)

标签:;  ;  ;  ;  ;  

品牌国际化势在必行——从联合利华本土化战略看中国品牌国际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