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一、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育富,杨维芳,褚宏亮[1](2021)在《江苏省2005—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和聚集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2005—2018年江苏省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B encephalitis,JE)流行病学特征、聚集性以及JE发生与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控制JE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聚集性和相关性分析描述江苏省2005—2018年JE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风险地区。结果江苏省2005—2018年共报告本地JE病例495例,年均发病率为0.045/10万,JE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16.11,P <0.01)。1~14岁儿童是高危人群。JE发生具明显季节性,病例主要集中在7月7日—9月7日[相对危险度(RR)=86.48,LLR=726.97,P <0.01)]。苏南地区发病高峰为7月,苏北地区发病高峰为8月。单纯空间扫描分析结果显示,JE病例存在聚集性,聚集区主要分布在苏北的连云港市、宿迁市、淮安市和苏南的苏州市。2008—2018年江苏省JE月平均发病数与延后1个月的牲畜棚三带喙库蚊月平均密度呈统计学相关(r=0.79,P <0.01)。结论江苏省JE发生与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密切相关,在做好15岁以下儿童免疫接种工作的基础上,JE高发地区应加强三带喙库蚊密度、带毒率监测和宿主感染率监测,三带喙库蚊季节高峰前采取有效防蚊灭蚊措施,减少JE病例的发生。

高凌云[2](2018)在《江苏省如皋市2010-2017年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江苏省如皋市2010-2017年常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探讨有效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为制定传染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传染病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如皋市传染病疫情年报资料,数据以病例发病日期统计,报告的病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乙、丙类共39种传染病。人口资料来源于如皋市统计局提供的2010-2017年统计年鉴。采用Excel 2003、SPSS16.0、ArcGISDesktop1 0.2进行数据录入、整理、汇总分析及图表制作工作,定性变量采用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或构成比进行描述,不同时间、地区、性别的人群常见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流行概况:2010-2017年如皋市共报告传染病25种25 358例,死亡40例,年均发病率为221.90/10万,年均死亡率为0.35/10万。其中,男性15 317例,平均发病率为268.61/10万,女性10 041例,平均发病率为175.38/10万。发病年龄以0~4岁组为主,占50.35%。病例中散居儿童9 939例,占39.19%;农民7 779例,占30.68%;幼托儿童3 757例,占14.82%;学生1 581例,占6.23%。2.流行病学特征: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发病人数每年1、2月逐渐上升,5、6月为发病高峰(5 563例),8、9月为发病次低点,11、12月出现发病次高峰(4 694例)。全市14个镇均有病例报告,平均发病率排名前5位的乡镇分别为如城街道(345.33/10万)、城北街道(316.57/10万)、城南街道(287.73/10万)、长江镇(248.22/10万)和搬经镇(196.67/10万)。3.传染病发病情况: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12 427例)、肺结核(4909例)、梅毒(2 396例)、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466例)、病毒性肝炎(1 367例),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总数的88.99%,手足口病发病率8年中均居全市传染病首位。4.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分析:报告病例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59.91%,其次为呼吸道传染病,占26.15%。肠道传染病年发病率为92.53/10万~165.08/10万,年均发病率为132.93/10万。呼吸道传染病年发病率为46.30/10万~79.79/10万,年均发病率为58.03/10万。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近年发病率呈上下波动态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占总病例数的13.39%,年发病率波动于18.39/10万~49.45/10万,年均发病率为29.71/10万。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近6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1.76,P<0.001)。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发病较低,年发病率为0.28/10万~0.98/10万,年均发病率为0.53/10万。另外,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新生儿破伤风病例分别报告80例、1例。5.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居前5位的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戊肝、细菌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呼吸道传染病居前5位的为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麻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居前5位的为梅毒、淋病、乙肝、艾滋病、丙肝。结论:1.2010-2017年,如皋市传染病发病率呈现上下波动态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呈上下波动态势,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总体呈上升态势。2.在将手足口病、肺结核、梅毒、流行性感冒等作为防治重点的同时,长抓新发传染病和罕见传染病的防控,加强监测、干预、宣教、治疗工作,防止暴发疫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全民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提升传染病防控能力。

刁雅欣[3](2018)在《中山地区蚊类及蚊媒病毒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掌握中山地区及周边主要口岸蚊类生物多样性及基本分布情况;得到气候因素对中山地区及周边主要口岸蚊类种类组成、密度等的规律的影响;初步调查不同水体蚊虫孳生情况以及伊蚊孳生情况;了解中山地区及周边主要口岸不同蚊种类携带主要虫媒病毒情况。为控制中山地区蚊类密度,蚊媒传染病大爆发预测与防范、预防新蚊类入侵等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方法选取中山市五个调查地点,每个调查地点再选择环境相似的外环境设立具体的调查点。成蚊调查时间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采集时间为日落前后1小时,用人工小时法采集成蚊。样品放于冷冻箱中送回实验室。样品置于冰上鉴定后,研磨保存在RNA保护液中,提取样品RNA,利用荧光PCR、RT-PCR等方法对成蚊样本是否携带登革病毒、基孔肯雅病毒、乙脑病毒、寨卡病毒及其他黄病毒属病毒进行检测。幼虫及蚊蛹的采集时间为2017年5月至10月,采集方法为勺捞法和集卵器法。实验室饲养羽化后进行种类鉴定,纳入种类调查,记录相关数据。诱蚊诱卵指数为回收得到的阳性集卵器数量占有效集卵器数的比例;幼虫密度为每个有效集卵器中幼虫的数量,单位为条/罐。结果1.本次调查共捕获成蚊2076只,其中雌性有1032只,雄性有1043只。得到的所有蚊类经鉴定隶属3亚科6属13种,白纹伊蚊为中山地区的优势蚊种,其次为致倦库蚊。东区捕获蚊类数量最多,捕获蚊类数量最少的是中山港,火炬开发区捕获蚊类种类最丰富。2.中山地区及口岸的成蚊全年活动,6月达到高峰,7月密度下降较快,8月有所回升进入次高峰,10月后蚊类数量逐渐下降。3.本次调查所采集成蚊的平均密度为8只/人工小时。不同调查点的成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集的成蚊数量只和温度的相关性系数有统计学意义。4.本次调查各调查点附近不同水体共66个,总蚊幼虫及蛹阳性率为33.33%。小型水体及容器阳性率略高于中、大型水体阳性率。火炬开发区阳性率最高,东区最低。实验室饲养羽化为成蚊454只,白纹伊蚊占据优势,调查水体中存在不同种类幼虫及蛹共栖现象。5.平均诱蚊诱卵指数为0.96,孵化集卵器收集的各龄期幼虫及蛹,共得到成蚊4368只,其中有8只安波那巨蚊,其余4360只均为白纹伊蚊,伊蚊平均幼虫密度为19.73(条/罐)。诱蚊诱卵指数指数最高为5、6两月,总体呈逐步下降趋势。幼虫密度8月达到最高值,之后开始快速下降,总体呈单峰曲线变化。诱蚊诱卵指数和幼虫密度不相关。6.本次调查共检测成蚊样品94组,共2036只,对蚊虫样本进行的病毒检测均为阴性。结论1.中山地区及主要口岸共有3亚科6属13种蚊类,其中波氏曼蚊(Mansonia Bonneae Edwards,1930)为中国新纪录种。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其次为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2.成蚊雌雄比接近1:1,成蚊活动呈双峰曲线。不同地点成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蚊数量只和温度因素相关。3.不同水体中蚊幼虫及蛹阳性率最高的是废弃塑料碗或罐积水,提示做好废弃物回收、卫生清洁工作。66个水体的优势蚊种为白纹伊蚊,不同水体中蚊类存在共栖现象,可根据这一现象进行蚊虫防治。4.各月和各个地点的诱蚊诱卵指数均大于0.90。提示中山地区登革热危险水平高,表明应该积极进行清除中山地区蚊虫孳生地,大力开展控蚊工作。5.未检测出蚊虫体内携带蚊媒病毒,应继续进行研究。

骆淑英,吴非,陶静波,严菊英,商岚青,骆伟彪[4](2017)在《2015-2016年浙江省义乌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2015-2016年义乌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乙脑)抗体水平。方法随机选取义乌市4个监测点健康人群,分9个年龄组采集血清标本,通过微量细胞中和试验测定乙脑中和抗体。结果在953名调查对象中,乙脑抗体阳性361名,阳性率为37.8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9.79。在<1岁儿童中,各月龄儿童的抗体阳性率在4.17%(9月龄)-37.93%(0月龄)之间(x2=26.95,P=0.003),GMT在1∶5.23(9月龄)-1∶8.62(0月龄)之间(x2=31.17,P=0.001);在≥1岁人群中,各年龄人群的抗体阳性率在17.57%(7-14岁)-82.69%(35-44岁)之间(x2=73.21,P<0.001),GMT在1∶6.43(7-14岁)-1∶22.55(35-44岁)之间(x2=66.77,P<0.001)。完成2剂次乙脑减毒活疫苗的140名1-6岁儿童免疫≤1年、>1年且≤2年、>2年且≤3年、>3年后的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无显着性差异(x2=2.59,P=0.459;x2=5.47,P=0.140)。结论义乌市全人群中小年龄组儿童的乙脑抗体水平较低,应加强适龄儿童的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蒋蔓,赵晶晶,成旭,刘家松[5](2015)在《2014年淮安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2014年淮安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方法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分7个年龄组测定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每个年龄组50人份,采集血清标本,共350人。结果淮安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2.86%,标化阳性率88.04%。不同年龄段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79,P<0.05);有免疫史和无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不同性别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结论加强小年龄组人群的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加强儿童免疫监测。

罗宏伟,周玉蕾[6](2009)在《1990-2007年周口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周口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软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周口市19902007年乙脑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季节前移;高发地区为周口市东南部的太康、商水县;发病者中<15岁占96.21%,发病者多在农村。结论预防控制乙脑应采取以免疫预防和灭蚊、防蚊为主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开展乙脑病例监测,在高发地区及农村进行重点控制,是降低周口市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手段。

纪如平[7](2000)在《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文中认为

褚宏亮[8](2017)在《三带喙库蚊种群特征及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文中认为流行性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简称乙脑,是一种重要的蚊媒传染病,其传播媒介主要是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病原体是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tlitis virus,JEV),主要感染儿童和青少年,病死率可达10%以上,一半以上的幸存者会留下神经系统缺陷,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另外,乙脑病毒也容易造成受感染的母猪流产或畸胎,对养殖业危害巨大。为阐明三带喙库蚊种群特征及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特点,从而科学有效地防控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研究主要从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群体遗传学等角度开展了三方面研究:1.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种群分布特征研究。在江苏省长江入海口两岸选择启东市和太仓市作为调查地点,调查以鸡、猪为诱饵的蚊虫种类构成和三带喙库蚊种群数量季节变化,同时调查三带喙库蚊在农村猪圈、民居和草地等生态环境的种群分布。通过收集江苏省病媒生物监测网络中2009年-2015年蚊虫监测数据,对三带喙库蚊在城市城区范围内公园、居民区和医院不同生境分布和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三带喙库蚊以叮吸猪等家畜类血液为主,主要分布于猪圈、牛棚等生境,其次是民居,在江苏每年从5月开始出现,然后密度逐渐升高,7-8月达到密度高峰,随后密度逐渐下降,10月基本监测不到该蚊种。基于鸡为诱饵的三带喙库蚊种群数量较少,在江苏主要出现在6-8月。研究同时发现,至少从2009年开始,三带喙库蚊已经在江苏各市的城区范围内出现,主要分布于公园,居民区和医院等场所分布相对较少,高峰主要出现在8月,这可能是由于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模式改变造成生存压力所致。2.三带喙库蚊线粒体DNA和微卫星特征分析。采集三带喙库蚊标本,提取基因组DNA,对线粒体全长进行测序。从Gen Bank检索下载5属33种蚊虫线粒体全长和COⅠ基因序列,与三带喙库蚊相应序列构成数据,探讨线粒体DNA全长用于三带喙库蚊分子分类鉴定的可行性和优势。本研究系首次对三带喙库蚊线粒体全长进行了测序。通过构建进化树,对线粒体全长和COⅠ基因用于三带喙库蚊分子分类鉴定进行了研究,发现线粒体基因组全长可以用于三带喙库蚊分子分类鉴定,由于序列更长,含有更丰富的生物信息,相对于线粒体上COⅠ基因可以更细致的对蚊虫种类进行区分。采集16个地理种群的三带喙库蚊,每个地理种群挑选5-6只蚊虫,每只蚊虫作为一个样本提取DNA,设计引物扩增线粒体ND4和ND5基因。分析发现,ND5基因比ND4基因拥有更高比例的多态性位点和更多的单倍型数,相对更适合做种群进化分析的分子标记。三带喙库蚊ND4和ND5单倍型与地理位置无明显对应关系,种群间分化程度小。采集20个地理种群的三带喙库蚊,每个地理种群挑选30只蚊虫,每只蚊虫作为一个样本提取DNA,设计引物筛选出10个微卫星DNA位点。PCR扩增后对微卫星DNA数据进行种群遗传学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单地点30次重复采样能够代表对应地理种群的整体情况,20个地理种群的观察杂合度均低于预期杂合度,种群近交系数基本在0.1以上,10个位点群体间近交系数(0.141)大于群体内近交系数(0.006),10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流平均值为10.4703,64.7%的种群间成对固定指数Fst未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分化,这些参数结果表明三带喙库蚊种群间近交明显,基因交流频繁。3.三带喙库蚊和宿主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2015-2016年在江苏省4个城市9个地点的猪圈中以诱蚊灯法采集三带喙库蚊,其中连云港小高庄和新滩村在2015年和2016年分别在同一地点进行了2次采集,其余地点均为2016年采集。以50只蚊虫为一组,提取RNA,设计引物,RT-PCR法扩增乙脑病毒核酸。结果显示,乙脑病毒在三带喙库蚊中的感染比例较高,本研究中,阳性样本份数比例基本在10%以上,近一半在50%以上,最高为泰州张家院村,达到了80%。最小感染率(IR)也有近一半在10%以上,最高为16.00‰,而最大似然估计值(MLE)比相应的最小感染率值都大,感染情况越严重,两者的误差越大。2014年在江苏省分别采集小苇鹣、小白鹭和池鹭血清样本13、12和2份,提取核酸后进行PCR扩增,未检测出乙脑病毒。2014年3-10月,每月在启东和太仓分别采集幼猪和母猪血清标本,以ELISA法检测抗乙脑病毒Ig G抗体,以乳胶凝集法检测Ig M抗体,结果发现猪对乙脑病毒Ig M和Ig G抗体自6月开始升高,7-8月达到高峰,9月开始逐渐下降。将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提取核酸检测乙脑病毒,未发现阳性。2014年4-9月,每月在屠宰场采集猪脑,提取核酸检测乙脑病毒,结果在228份猪脑中均未检出乙脑病毒核酸。从三带喙库蚊每个地理种群乙脑病毒检测阳性的标本中挑选1-2份对乙脑病毒E基因进行测序。2015-2016年共获得17株乙脑病毒的E基因序列,其中2015年从连云港3地的三带喙库蚊中获得4株乙脑病毒E基因序列,2016年从宿迁、南京、泰州和连云港的三带喙库蚊中获得12株乙脑病毒的E基因序列,从泰州张家院十四组的中华按蚊中获得1株乙脑病毒的E基因序列。根据E基因序列构建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17株乙脑病毒在基因型上均属于GⅠ-b型,氨基酸序列与减毒疫苗株SA14-14-2比较,抗原关键位点E332、E304和E335相同。17株乙脑病毒毒力关键位点E138和E176相同,但与SA14-14-2株不同,表明17株乙脑病毒与SA14-14-2株抗原性相似,但毒力可能强于SA14-14-2,这表明基于SA14-14-2的乙脑疫苗目前在江苏省内仍然有效,但需要进一步加强乙脑病毒的监测。本研究中2015年和2016年在同一地点检测到的乙脑病毒E基因核酸和氨基酸序列有完全相同的情况,而在南京、宿迁和泰州分别检测到E基因核酸和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的的乙脑病毒,这可能是候鸟等水禽迁徙带入或三带喙库蚊迁飞带入所致。

邹文菁,占建波,王蕾,吕静,杨红梅,彭延[9](2017)在《2006—2015年宜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病例分析》文中指出目的通过血清学诊断,了解乙脑发病情况;并对确诊的乙脑病例按照入院诊断进行分析,为今后乙脑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5年宜昌市6所病原学监测医院采集的血液、脑脊液标本进行乙型脑炎检测,了解乙脑发病情况,并对确诊的乙脑病例按入院诊断分为确诊组和漏诊组,分析两组在流行特征、临床表现、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测指标方面的差异。结果共确诊61例乙脑病例,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确诊病例入院诊断以非乙脑为主;诊断组(n=18)与漏诊组(n=43)比较发现,两组在年龄和季节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嗜睡、意识障碍、抽搐和脑膜刺激征方面发生诊断组高于漏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室常规指标方面,脑脊液白细胞含量漏诊组明显高于诊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宜昌地区乙脑发病率逐年降低。但是医疗机构对乙脑病例漏诊严重,特别是大年龄儿童、成人及临床症状和体征较轻者容易发生漏诊,应提高医疗机构的诊断水平,开展乙脑的IgM实验室检测。

吴延杰,申红卫,石向辉,钟建明,马学军[10](2016)在《广东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研究进展》文中认为广东省是我国病毒性脑炎流行较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自开展乙脑疫苗的广泛接种以后,乙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但广东省内还存在大量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和不明原因病毒性脑炎。本文就广东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现状、媒介蚊虫、疫苗接种和病原学等情况进行综述。

二、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江苏省如皋市2010-2017年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对象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常见传染病的诊断标准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学分析
二、结果
    2.1 流行概况
    2.2 流行病学特征
    2.3 不同传播途径传染病发病分析
    2.4 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三、讨论
    3.1 如皋市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3.2 如皋市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3.3 如皋市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发病情况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3)中山地区蚊类及蚊媒病毒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调查时间
        2.1.2 调查工具
        2.1.3 调查点选取
    2.2 方法
        2.2.1 调查方法
        2.2.2 样本处理
        2.2.4 病毒检测
        2.2.5 分析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果
    3.1 中山地区蚊类多样性
    3.2 种群结构
    3.3 成蚊季节消长及密度
    3.4 不同水体蚊幼虫及蛹孳生情况
    3.5 集卵器法调查情况
    3.6 成蚊携带蚊媒病毒情况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讨论
    4.1 蚊类调查研究
    4.2 蚊媒病毒
    4.3 本研究创新性与局限性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广东省蚊种类和蚊媒病毒流行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1 常用缩略词表
附录2 波氏曼蚊留样照片
致谢

(4)2015-2016年浙江省义乌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标本采集和检测方法
    3抗体阳性判断标准
    4统计分析
结果
    1乙脑总抗体水平
    2年龄分布
        2.2≥1岁人群
    3性别分布
    4接种疫苗和免疫后时间分布
讨论

(5)2014年淮安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对象与方法
    1.1监测对象
    1.2检测方法
    1.3判断依据
    1.4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
    2.2不同年龄组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
    2.3不同免疫剂次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2.4不同性别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检测结果
3讨论

(6)1990-2007年周口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乙脑流行强度
    2.2 乙脑发病的季节分布
    2.3 乙脑发病的地区分布
    2.4 乙脑发病的人群分布
    2.5 乙脑病例居住地环境及免疫接种情况调查
3 讨论

(8)三带喙库蚊种群特征及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种群特征研究
        2.1.1 调查地点
        2.1.2 以乙脑病毒不同宿主为诱饵对三带喙库蚊种群数量季节特征的调查
        2.1.3 三带喙库蚊在农村不同生境的种群分布特征
        2.1.4 三带喙库蚊在城市不同生境种群分布特征
        2.2 三带喙库蚊线粒体DNA特征和种群遗传学分析
        2.2.1 三带喙库蚊线粒体全长测定及分析
        2.2.2 线粒体全长和COⅠ基因应用于三带喙库蚊分子分类鉴定的研究
        2.2.3 基于ND4和ND5基因的三带喙库蚊种群遗传学研究
        2.3 基于微卫星的三带喙库蚊种群遗传学研究
        2.3.1 样品采集
        2.3.2 核酸提取及SSR引物开发和筛选
        2.3.3 SSR位点扩增与毛细管电泳
        2.3.4 数据分析方法及指标
        2.4 三带喙库蚊和宿主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2.4.1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核酸检测方法
        2.4.2 三带喙库蚊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2.4.3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水禽中的感染
        2.4.4 猪的乙脑病毒抗体及病毒感染
        2.4.5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进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
    1. 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媒介三带喙库蚊种群特征研究
        1.1 以乙脑病毒不同宿主为诱饵对三带喙库蚊种群数量季节特征的调查
        1.2 三带喙库蚊在农村不同生境的种群分布特征
        1.3 三带喙库蚊在城市不同生境种群分布特征
    2. 三带喙库蚊线粒体DNA和种群遗传学分析
        2.1 三带喙库蚊线粒体全长测定及分析
        2.2 线粒体全长和COⅠ基因用于三带喙库蚊分子鉴定的研究
        2.3 基于ND4和ND5基因的三带喙库蚊种群遗传学研究
    3 基于微卫星的三带喙库蚊种群遗传学研究
        3.1 微卫星引物的开发和筛选
        3.2 三带喙库蚊微卫星DNA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
    4. 三带喙库蚊和宿主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4.1 三带喙库蚊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
        4.2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在水禽中的感染
        4.3 猪的乙脑病毒抗体及病毒感染
        4.4 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进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讨论
    1. 流行性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种群特征
    2. 三带喙库蚊线粒体DNA和微卫星特征分析
    3. 三带喙库蚊和宿主携带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的论着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 of Culextritaeniorhynchus (Dipera: Culicidae) in China
    The phylogenetic relashionships of known mosquito (Diptera: Culicidae) mitogenomes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infection rate and detection of genotype I from Culextritaeniorhychus collected from Jiangsu, China
个人简历
致谢

(9)2006—2015年宜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检测方法
        1.2.2 分组方法
        1.2.3质量控制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AMES病例乙脑Ig M抗体检测情况
    2.2 乙脑确诊病例临床诊断情况
    2.3 乙脑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组与漏诊组相关比较
        2.3.1 流行病学分析
        2.3.2 临床特征分析
        2.3.3 临床实验结果分析
3 讨论

四、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省2005—201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和聚集性分析[J]. 张育富,杨维芳,褚宏亮. 中国公共卫生, 2021(06)
  • [2]江苏省如皋市2010-2017年常见传染病流行病学分析[D]. 高凌云. 苏州大学, 2018(04)
  • [3]中山地区蚊类及蚊媒病毒的调查研究[D]. 刁雅欣. 广东药科大学, 2018(01)
  • [4]2015-2016年浙江省义乌市健康人群乙型脑炎抗体水平调查[J]. 骆淑英,吴非,陶静波,严菊英,商岚青,骆伟彪.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7(06)
  • [5]2014年淮安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分析[J]. 蒋蔓,赵晶晶,成旭,刘家松. 热带医学杂志, 2015(11)
  • [6]1990-2007年周口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罗宏伟,周玉蕾.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9(05)
  • [7]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J]. 纪如平. 实用预防医学, 2000(06)
  • [8]三带喙库蚊种群特征及感染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研究[D]. 褚宏亮.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7(11)
  • [9]2006—2015年宜昌市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病例分析[J]. 邹文菁,占建波,王蕾,吕静,杨红梅,彭延. 热带医学杂志, 2017(02)
  • [10]广东省病毒性脑炎流行状况及病原学研究进展[J]. 吴延杰,申红卫,石向辉,钟建明,马学军.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6(02)

标签:;  ;  ;  ;  ;  

淮安市1990—1999年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