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中烃类杂质气相色谱分析的优化

丙烯中烃类杂质气相色谱分析的优化

一、丙烯中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分析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孙磊丽,李淼,陈丙刚,王腾,王德翔,褚津维,张炎[1](2020)在《色谱三通道同时分析乙烯中常规杂质的研究》文中认为采用一台气相色谱仪,三阀三通道,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检测乙烯中烃杂、微量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等常规杂质的分析。方法中烃杂最小检测限为0.05 mL/m3,CO、CO2最小检测限为0.03 mL/m3,含氧化合物最小检测限为0.3 mL/m3。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最小检测限考察。各个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满足标准要求。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乙烯中常规杂质含量测定的一种快捷、准确的分析方法。

李淼,孙磊丽,褚津维,陈丙刚[2](2020)在《同时测定丙烯中烃类杂质、微量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的方法研究》文中认为采用一台气相色谱仪,两阀三通道,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一次进样同时检测丙烯中微量烃杂、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等全组份分析。通过考察柱温、分流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方法中烃类杂质最小检测限为0.1 mL/m3,CO、CO2最小检测限为0.01 mL/m3,含氧化合物最小检测限为0.5 mg/kg。同时对该方法进行了精密度、准确度和最小检测限考察。各个组分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3.0%,回收率都在95%~105%之间,满足标准要求。

竹桂君,雷小丽[3](2019)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聚合级丙烯中微量烃类杂质》文中研究说明采用PANNA GC A91高智能型气相色谱仪,通过优化色谱分析条件,与已知含量的标准气体对照进行定性,用面积外标法进行定量,建立了聚合级丙烯中的烃类杂质的分析方法,为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装置生产提供了准确的数据支持。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精确度高、重复性好、速度快的优点,完全满足对工业用聚合级丙烯中的烃类杂质测定的要求。

辛利[4](2018)在《富芳组分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过程高效转化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催化裂化(FCC)是炼厂重油轻质化的重要手段,承担着以重质原料油生产轻质油品和化工原料的重任。近年来,随着原油的劣质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以及生产需求的改变,FCC工艺不得不面对富芳组分的加工。相比于常规催化料,富芳原料中以多环芳烃为核心的芳香组分裂化性能差,转化率低,轻质产品收率低,生焦倾向严重。因此,实现富芳组分的高效转化是目前催化裂化工艺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的工艺过程,通过对富芳组分中难以裂化的多环芳烃结构进行加氢处理,降低其芳香度,而后进行催化裂化,以促进芳烃结构的转化,获得更高的目标产物收率。本文对富芳组分在该组合过程中的催化转化行为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了催化新策略,合成了催化新材料,提出了利用新路径,力求达到促进富芳组分的高效转化的目的。首先选用富芳重油为研究对象,对其在组合过程中的转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直接催化裂化,富芳重油加氢后再催化裂化其催化裂化性能得到显着提升,转化率以及液收率显着提高,同时降低干气、焦炭收率,汽油产品烃类族组成得到改善、硫含量大幅降低。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活性基质能够显着促进加氢重油的转化,提高汽油、液化气等轻质产品收率;催化剂中ZSM-5分子筛的引入降低了加氢重油的转化率以及汽油收率,但能够抑制焦炭生成,并且显着提高低碳烯烃收率。针对目前炼厂降低柴汽比的生产需求以及富含多环芳烃的催化裂化轻循环油(LCO)利用困难的问题,本文对LCO进行了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工艺的转化研究,将LCO转化为富含单环芳烃的高辛烷值汽油和液化气产品。实验结果显示,LCO中的多环芳烃在加氢过程中主要发生部分饱和反应生成环烷芳烃。LCO加氢后,其催化裂化性能大幅改善,转化率提高22.14 wt.%,汽油收率提高近20个百分点,焦炭收率明显下降,组合过程初步实现了LCO的高效转化。适当提高反应温度、增大剂油比以及保持催化剂适中活性有利于加氢LCO的转化。分析表明,环烷芳烃在催化裂化中除发生裂化反应外,其发生脱氢反应重新生成多环芳烃的过程是制约LCO进一步高效转化的关键因素。以四氢萘为环烷芳烃模型化合物,对其在催化裂化行为进行研究。实验发现,环烷芳烃在具有开阔孔道结构和高酸密度的Y型分子筛上转化率高,但氢转移反应剧烈,脱氢选择性高,而开环选择性低;而ZSM-5孔道限制作用使得环烷芳烃转化率低,但是氢转移反应发生程度低,开环选择性高。基于此,本文制备了介孔以及纳米ZSM-5分子筛。评价结果表明,ZSM-5分子筛酸位可接近性的改善能够在维持环烷芳烃高开环选择性的同时显着提高环烷芳烃的催化裂化转化率。鉴于介孔以及纳米ZSM-5分子筛存在难以大规模工业制备以及稳定性差的问题,本文成功合成了结晶度高、水热稳定性好、易于生产的纳米团聚状ZSM-5分子筛。相比于常规ZSM-5分子筛,合成的新形貌分子筛有着显着增加的外比表面积及可暴露的酸性位。将ZSM-5纳米团聚体分子筛作为助剂加入到Y型主剂中用于加氢LCO的催化裂化后,加氢LCO中的环烷芳烃的开环裂化反应获得明显促进,加氢LCO转化率得到提高,产物分布获得优化。最后,本文尝试了对LCO进行深度加氢而后催化裂化的转化路线。结果表明,此方案可以实现LCO的深度转化,转化率超过90 wt.%,液化气及汽油收率分别大于30 wt.%及50 wt.%;汽油产品中芳烃组分占76 wt.%以上,并且主要为甲苯及C8芳烃,从组分上看,该汽油产品适合作为芳烃抽提原料。将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汽油产品同工业芳烃抽提装置DCC汽油抽提原料进行性质比较,发现其主要指标优于工业DCC汽油抽提料,阐明了深度加氢LCO汽油产品作为芳烃抽提原料的可行性。

田文卿,蒋文霞,李继文,王川,郁光,庄鸿涛,方华[5](2017)在《气相色谱-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乙烯和丙烯中的痕量烃类杂质》文中指出利用气相色谱法-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PD-HID),结合阀切割技术,建立了测定原料乙烯和丙烯中痕量炔烃和二烯烃的方法。以原料乙烯和丙烯为研究对象,采用外标法,考察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回收率和检测限。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测定了标样中乙炔、丙二烯、丙炔和1,3-丁二烯4种组分的平均回收率均为92.15%109.92%;5次重复测定结果的平均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30%,表明该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标样中乙炔、丙二烯、丙炔和1,3-丁二烯的最低检测限依次为10,25,33,73μL/m3,均低于GB/T 3391—2002,GB/T 3392—2003的检测结果。

刘健,李雅君[6](2016)在《聚合级丙烯中烃类杂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通过缩短色谱柱,调节色谱柱柱箱的温度,对《工业用丙烯中烃类杂质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3392-2003)(以下简称"国标")中推荐的实验方法进行优化和改进,在保证聚合级丙烯中烃类杂质各组分检测结果全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色谱运行时间由原来的25.75min减少到16.67min,极大地缩短了样品的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提高了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为生产的过程控制提供更加快速的数据支持。

陈松,黄文氢,张颖[7](2016)在《气相色谱技术在聚合级气态烯烃原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文中研究表明介绍了聚合级气态烯烃原料中杂质的形成原因及其对聚烯烃催化剂活性的影响。根据气态烯烃原料中不同杂质的类型,阐述了气相色谱技术在烃类化合物分析、硫化物分析、氧化物分析、氯化物分析、氮化物分析、砷化氢和磷化氢分析、CO和CO2分析、水含量分析、进样系统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现状与可能的发展趋势。

王川,崔广洪,梁华,孙刚,李继文,李诚炜[8](2015)在《乙烯、丙烯产品及方法标准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概述了乙烯、丙烯的生产规模、生产工艺的发展情况和工业用乙烯、丙烯的标准技术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2014年新发布的乙烯、丙烯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究进展,包括3项产品标准、4项采样和实验方法标准的研究背景及主要技术内容,特别介绍了新版和旧版标准的重要变化以及新版标准在煤化工工艺和炼厂丙烯等方面所做出的技术调整;探讨了乙烯、丙烯标准未来的研究重点,并提出了加强杂质控制和提升分析技术水平的建议。

张莉,苑蓉,刘红扬,齐冠北,黄可欣[9](2014)在《大口径三氧化二铝毛细柱在乙烯生产分析中的应用》文中指出介绍了以大口径PLOT/AL2O3石英毛细管柱为分析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在测定高纯度乙烯、丙烯微量烃类杂质及裂解C4、液化气组成气相色谱分析中的应用,解决了以往采用3根填充柱、2台仪器操作的繁琐,大大降低了分析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胡刚[10](2014)在《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丙烯中的微量烃类杂质》文中指出阐述了丙烯中微量烃类杂质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配置有气体样品进样阀、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上进行。采用HP-PLOT AL2O3柱用于微量烃杂质的分离,很容易检测小于1 mL/m3的烃类杂质。但该方法不包括丙烯中的其它杂质分析。

二、丙烯中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分析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丙烯中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分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色谱三通道同时分析乙烯中常规杂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实 验
    1.1 工作原理
    1.2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 色谱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Deans Switch安装与切阀时间的确定
    2.2 CO、CO2阀箱温度以及切阀时间确定
    2.3 定性试验
    2.4 精密度及准确度考察
    2.5 最小检出限
3 结 论

(3)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聚合级丙烯中微量烃类杂质(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定性与定量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2.2 标准样品与样品分析
        2.2.1 标准样品分析
        2.2.2 样品分析
    2.3 方法的准确度
    2.4 方法的重复性
3 结论

(4)富芳组分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过程高效转化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创新点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多环芳烃在催化裂化过程中的转化行为研究
        1.2.1 多环芳烃自身转化行为
        1.2.2 多环芳烃对催化裂化反应的阻滞作用
    1.3 劣质催化料加氢预处理技术开发现状
        1.3.1 FRIPP的催化原料油加氢预处理技术
        1.3.2 RIPP的蜡油加氢预处理技术
    1.4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1.4.1 近年我国柴汽比的变化
        1.4.2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的一般性质
        1.4.3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工利用途径
        1.4.4 轻循环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加工利用途径的优势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装置
        2.1.1 富芳组分加氢装置
        2.1.2 催化裂化微反评价装置
    2.2 实验方法
        2.2.1 馏分切割
        2.2.2 四组分测定
        2.2.3 元素分析
        2.2.4 红外光谱
        2.2.5 核磁共振
        2.2.6 催化剂制备
        2.2.7 催化剂水热老化
    2.3 反应产物分析
        2.3.1 气体产物分析
        2.3.2 液体产物分析
        2.3.3 催化剂焦炭分析
    2.4 催化材料性质主要表征方法
        2.4.1 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XRD)
        2.4.2 低温氮气吸脱附
        2.4.3 程序升温脱附分析(NH_3-TPD)
        2.4.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
        2.4.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4.6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第三章 富芳重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富芳重油的主要性质
    3.3 富芳重油加氢前后催化裂化性能对比
        3.3.1 富芳重油加氢前后性质变化
        3.3.2 富芳重油加氢前后催化裂化产物分布对比
        3.3.3 富芳重油加氢前后催化裂化产品性质对比
    3.4 催化剂活性基质在加氢重油催化裂化中的作用
    3.5 催化剂分子筛组成对加氢重油催化裂化转化的影响
        3.5.1 分子筛活性组分对加氢重油产物分布的影响
        3.5.2 分子筛活性组分对加氢重油产品性质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及催化剂性质
    4.3 催化裂化轻循环油中多环芳烃加氢饱和规律研究
        4.3.1 反应温度对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
        4.3.2 反应压力对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
        4.3.3 空速对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
        4.3.4 氢油比对多环芳烃加氢饱和的影响
    4.4 轻循环油加氢前后催化裂化行为对比
        4.4.1 催化裂化产物分布对比
        4.4.2 催化裂化产品性质对比
    4.5 不同反应条件下加氢LCO的催化裂化行为
        4.5.1 不同反应温度下加氢LCO催化裂化行为
        4.5.2 不同剂油比下加氢LCO催化裂化行为
        4.5.3 催化剂活性衰减对加氢LCO催化裂化的影响
        4.5.4 催化剂焦炭污染对加氢LCO催化裂化的影响
    4.6 反应规律对轻循环油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的启示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环烷芳烃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条件下反应特性研究
    5.1 引言
    5.2 四氢萘在催化裂化温度条件下的热裂化反应
    5.3 四氢萘在USY及 ZSM-5 分子筛上的催化转化历程
        5.3.1 反应进度对四氢萘转化率的影响
        5.3.2 反应进度对四氢萘转化路径的影响
        5.3.3 反应进度对四氢萘产物分布的影响
    5.4 低转化率下四氢萘的催化裂化反应行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环烷芳烃催化裂化高性能催化剂的研究
    6.1 引言
    6.2 环烷芳烃在Y型催化裂化催化剂上的转化
        6.2.1 催化剂活性对环烷芳烃催化转化的影响
        6.2.2 温度对环烷芳烃催化转化的影响
        6.2.3 剂油比对环烷芳烃催化转化的影响
    6.3 环烷芳烃在介孔ZSM-5 催化剂上的转化性能
        6.3.1 介孔ZSM-5 分子筛的制备
        6.3.2 介孔ZSM-5 分子筛的表征
        6.3.3 介孔ZSM-5 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6.3.4 介孔ZSM-5 分子筛性质与催化性能的关联分析
    6.4 环烷芳烃在小晶粒ZSM-5 催化剂上的转化性能
        6.4.1 纳米ZSM-5 分子筛的制备
        6.4.2 纳米ZSM-5 分子筛的表征
        6.4.3 纳米ZSM-5 分子筛的催化性能
    6.5 环烷芳烃在ZSM-5 纳米团聚体上的转化性能
        6.5.1 ZSM-5 纳米团聚体形貌结构的提出思路
        6.5.2 ZSM-5 纳米团聚体的制备
        6.5.3 ZSM-5 纳米团聚体的表征
        6.5.4 ZSM-5 纳米团聚体的催化性能
    6.6 加氢LCO在 ZSM-5 纳米团聚体助催化剂下的转化性能
        6.6.1 催化裂化产物分布对比
        6.6.2 催化裂化产品性质对比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深度加氢轻循环油催化裂化生产芳烃及液化气的探索
    7.1 前言
    7.2 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反应行为特性
        7.2.1 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产物分布
        7.2.2 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汽油产物作为芳烃抽提原料的可行性
        7.2.3 汽油中非芳烃组分及液化气组分性质
    7.3 深度加氢LCO催化裂化汽油作为抽提料与DCC汽油抽提料的对比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气相色谱-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乙烯和丙烯中的痕量烃类杂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
    1.1 原材料
    1.2 检测系统建立
    1.3 色谱分析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分离及色谱条件的优化
    2.2 方法的精密度和回收率
    2.3 最低检测限确定
    2.4 实测分析
3 结论

(6)聚合级丙烯中烃类杂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2 实验条件
2 结果与讨论
    2.1 各组分分离效果
    2.2 优化后检测结果的数据分析
3 结论

(7)气相色谱技术在聚合级气态烯烃原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烃类化合物的分析
2 硫化物的分析
3 氧化物的分析
4 氮化物的分析
5 CO和CO2的分析
6 氯化物的分析
7 磷化氢和砷化氢的分析
8 水含量的分析
9 气态烯烃原料分析中的进样及定量分析技术
1 0 结语

(8)乙烯、丙烯产品及方法标准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乙烯和丙烯标准的现状
2工业用乙烯产品标准GB/T7715—201
3聚合级丙烯产品标准GB/T7716—201
    3.1按用途重新划分标准适用范围
    3.2GB/T7716—2014增加煤化工工艺路线
    3.3GB/T7716—2014增加合格品
    3.4提升部分杂质的控制水平
4化学级丙烯产品标准SH/T1777—201
5采样标准GB/T13289—2014和GB/T13290—201
    5.1增加了微量极性化合物分析时采样器及连接管线内部特殊处理的相关要求
    5.2增加了密闭采样要求
    5.3修改非密闭采样时采样器的冲洗步骤
6含氧化合物测定标准GB/T12701—201
    6.1调整标准的应用范围
    6.2修改了色谱分析系统
    6.3修改了进样控制和试样汽化方式
    6.4修改了定量方法
7硫含量测定标准GB/T11141—201
    7.1新增紫外荧光法
    7.2修订氧化微库仑法
8乙烯、丙烯标准研究的思考
    8.1聚合用乙烯、丙烯微量杂质的控制要求
    8.2微量杂质的分析方法
9结语

(9)大口径三氧化二铝毛细柱在乙烯生产分析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
    1.2 仪器
2 结果与讨论
    2.1 乙烯
        2.1.1 色谱条件
        2.1.2 乙烯中烃类杂质的分离
        2.1.3 乙炔的检出限
        2.1.4 校正因子测定
    2.2 丙烯
        2.2.1 色谱条件
        2.2.2 丙烯中烃类杂质的分离
    2.3 裂解C4
        2.3.1 色谱条件
        2.3.2 裂解碳四组成分离
    2.4 液化气
        2.4.1 色谱条件
        2.4.2 液化气组成分离
3 结论

(10)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丙烯中的微量烃类杂质(论文提纲范文)

1实验部分
2 结果与讨论
    2.1 丙烯中烃类杂质分析重复性
    2.2 丙烯中低浓度烃类杂质的分析
3 结论

四、丙烯中烃类杂质的气相色谱分析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 [1]色谱三通道同时分析乙烯中常规杂质的研究[J]. 孙磊丽,李淼,陈丙刚,王腾,王德翔,褚津维,张炎. 广州化工, 2020(18)
  • [2]同时测定丙烯中烃类杂质、微量CO、CO2以及含氧化合物的方法研究[J]. 李淼,孙磊丽,褚津维,陈丙刚. 广东化工, 2020(15)
  • [3]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聚合级丙烯中微量烃类杂质[J]. 竹桂君,雷小丽. 齐鲁石油化工, 2019(03)
  • [4]富芳组分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组合过程高效转化应用基础研究[D]. 辛利.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1)
  • [5]气相色谱-脉冲放电氦离子化检测器测定乙烯和丙烯中的痕量烃类杂质[J]. 田文卿,蒋文霞,李继文,王川,郁光,庄鸿涛,方华.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7(06)
  • [6]聚合级丙烯中烃类杂质检测方法的优化与应用[J]. 刘健,李雅君. 天津化工, 2016(06)
  • [7]气相色谱技术在聚合级气态烯烃原料分析中的应用进展[J]. 陈松,黄文氢,张颖. 石油化工, 2016(08)
  • [8]乙烯、丙烯产品及方法标准的研究进展[J]. 王川,崔广洪,梁华,孙刚,李继文,李诚炜. 石油化工, 2015(09)
  • [9]大口径三氧化二铝毛细柱在乙烯生产分析中的应用[J]. 张莉,苑蓉,刘红扬,齐冠北,黄可欣. 化工科技, 2014(05)
  • [10]应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丙烯中的微量烃类杂质[J]. 胡刚. 炼油与化工, 2014(01)

标签:;  ;  ;  ;  ;  

丙烯中烃类杂质气相色谱分析的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