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多协议标签交换 GMPLS 信令技术

广义多协议标签交换 GMPLS 信令技术

一、通用的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信令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马方[1](2016)在《星地混合网信令协议的扩展及其原型实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星地混合网络具有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地理条件限制小、组网灵活和易于实现等优点,是新一代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之一。在这种一体化融合网络中,信令系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相对于地面网络,星地混合网络具有卫星信道时延大与误码率偏高、星上资源有限和星上处理能力偏低等缺点,这对星地混合网络的信令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星地混合网络的信令系统进行研究,提出适应卫星特殊环境的信令方案。本文首先通过分析卫星网络和地面网络的优势及其不足,概述星地混合网络,并介绍星地混合网络信令系统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其次,比较已广泛使用的基于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和基于约束路由的标签分发协议(CR-LDP),结合星地混合网络对多种交换类型和资源预留的功能需求,说明RSVP-TE信令协议更适合于星地混合网络,然后从标签交换通道(LSP)的建立、信令消息及对象等方面对其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基于RSVP-TE信令协议,本文主要完成以下工作:(1)针对卫星网络时延大,误码率偏高和卫星交换节点处理能力有限的特点,改进星上信令处理方案中标签交换路由器(LSR)和标签边缘路由器(LER)的功能结构;扩展应用于地面网络的RSVP-TE信令协议中的部分消息,包括设计用于建立嵌套LSP的多粒度分层标签对象和多粒度分层标签请求对象的结构、精简信令消息中的对象;给出多粒度LSPs(MG-LSPs)并行建立的信令流程,并分析信令消息传递过程中产生的时延。(2)根据RSVP-TE协议原型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与实现信令系统框架中的RSVP-TE信令协议模块。在分析消息结构及消息格式的基础上,给出详细的信令消息处理流程,并采用C/C++编程语言实现这一处理流程。(3)从基本的RSVP协议、MG-LSPs的建立以及标记交换等方面测试RSVP-TE协议原型系统的功能,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贾伟东,贾巧凤[2](2014)在《自动光交换网络ASON中GMPLS协议探讨》文中提出网络业务量的爆炸性增长,各种新业务的不断涌现,迫切需求一个灵活、可靠、可扩展的智能光网络的出现。作为智能光网络控制平面关键技术"信令技术"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GMPLS是目前ASON采用的协议,即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协议GMPLS是MPLS技术向光网络发展的产物。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协议通过对各种网络连接层的控制和数据平面进行完全划分的方式强化了MPLS的架构。本文主要讲解了通用多协议标志交换协议(GMPLS)的工作原理,以及GMPLS和MPLS异同。GMPLS的关键技术,以及GMPLS链路保护/恢复。

陆路[3](2014)在《混合卫星通信网信令协议的研究与原型实现》文中指出随着现代军事卫星网络的不断发展,现有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小的微波卫星网络已逐渐难以满足其高速率和实时的传输要求。激光通信具有传输速率高、保密性好和设备轻便等优点,但其受天气条件的影响较大,故结合激光通信与微波通信优势的激光微波混合卫星通信网络是现代军事卫星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激光通信引入到原有微波卫星网络会带来信息传送的多种形式,需要新的信令协议的支持,研究激光微波混合卫星网络的信令协议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介绍了混合卫星网络的功能和结构,分析并总结了现有的信令协议,详细地描述了RSVP-TE协议的消息和对象及其工作过程。针对卫星网络时延大、误码率偏高和卫星交换结点处理能力有限的特点,分析混合卫星网络信令系统的功能要求,提出两种混合卫星网络信令协议方案,并比较两种方案。根据信令协议的功能需求,基于信令系统框架结构,完成信令协议中部分功能模块的设计和实现,并在仿真环境中对信令协议原型实现进行了测试。

徐珍珍[4](2013)在《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信令及相关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承载业务种类、数量急剧增加,传统光网络在网络管理控制方式、可扩展性、服务质量、业务的保护与恢复能力以及多运营商的互操作性等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作为一种具有分布式动态连接管理能力、可扩展性以及灵活的业务保护恢复能力的新型光网络,受到学术界和工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论文工作首先对ASON的分布式管理控制框架—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DCM)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学习。DCM是ASON中所有分布式管理方案的原型,它对进行分布式网络管理的基本步骤进行了定义。私有网络-网络接口信令协议(PNNI)、约束路由标签分发协议(CR-LDP)、资源预留协议流量工程扩展(RSVP-TE)是目前ASON中的三个DCM实现方案,其中通用的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对CR-LDP和RSVP-TE进行了扩展。论文工作中对上述三种信令协议的发展历史、信令流程、适用场景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与比较。最后选择RSVP-TE作为论文后续工作中进行重点研究对象。GMPLS对RSVP-TE的信令消息和对象进行了扩展,在分析了GMPLS RSVP-TE连接处理的信令流程、连接状态及软状态刷新机制后,本文对GMPLS RSVP-TE进行了软件模块设计。RSVP-TE模块采用多线程的程序框架,具体划分为协调合作的六个线程:接口读线程、接口写线程、发送线程、接收线程、解包线程和定时器线程。RSVP-TE模块还采用ACK应答和超时重传机制,确保信令消息的可靠传输。本文在GMPLS RSVP-TE三种传统信令消息分发方式——串行信令、并行信令和准并行信令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新型的树形消息分发机制,并介绍了最简单的分段转发树的信令过程。然后,在以上述设计的GMPLS RSVP-TE模块为信令实现的ASON试验平台上,对串行、并行、准并行及树形消息分发方案从平均连接建立时间、阻塞率、控制信道带宽三个方面进行了仿真实验,对仿真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树形信令消息分发方式在平均连接建立时间、阻塞率和控制信道带宽方面综合性能较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吕梅利[5](2012)在《基于GMPLS的光标记交换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更多种类的业务信息,如话音、数据和图像信息等需进行传输、交换和处理,更高(Tbit/s)的传输速率、交换速率和信息储存能力也需要得到满足,光交换技术在此方面表现出电交换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成为下一代全光网络重要的支撑技术之一。现代传输网中,单纯利用WDM技术不能从根本上克服网络节点的电子速率“瓶颈”。从整个网络结构上看,高速传输速率与低速交换速率不能匹配,所以克服电子“瓶颈”的办法是避免在ATM和SDH层而直接在DWDM上进行IP数据的传输,即建立全光以太网(IP over DWDM).在此背景下,作为建设全光以太网的基础,光标记交换(OLS)技术是近几年国内外光交换技术研究的热点。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是为了实现智能光网络的动态控制及满足传送信令的要求而在传统的MPLS基础上做的扩展和更新。GMPLS的产生使IP网和传送网的管理不再是相互独立的,进而使IP和光网络的无缝结合成为可能,所以以GMPLS为基础的光标记交换的研究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着眼于以GMPLS为基础的光标记交换技术,进行了两方面的研究:(1)对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几种调制格式进行分析,从抗色散和抗非线性两方面比较了它们在40Gbit/s系统中的传输性能。然后根据得到的结论提出OLS系统中的两种光分组包的产生方案,即Manchester-SCM/CSRZ-DPSK联合调制光标记方案和Manchester-SCM/CSRZ-DPSK专用波长光标记方案,验证了它们的可行性并分析各自的性能。(2)在第一部分中提出光分组的产生方案后,这部分主要研究对分组在网络中转发和交换的控制,即流量工程TE。分析了GMPLS流量工程机制,包括其对路由协议和信令协议进行的扩展,并通过仿真分析网络吞吐量和链路利用率两方面的性能指标验证了GMPLS流量工程在网络中的应用。

杨帆[6](2012)在《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光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光突发交换(OBS)技术融合了光路交换和光分组交换的优点,克服了传统光网络中节点电子交换的瓶颈,满足了下一代以IP为核心的业务及应用的需求。将基于GMPLS的控制平面引入OBS网络,可以提高OBS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减小网络拥塞,论文针对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网络及其关键技术,采取理论分析、系统建模、算法仿真等多种手段进行了研究。论文首先概述了OBS/GMPLS融合网络的网络模型、节点结构及协议架构,对OBS控制协议和OBS/GMPLS统一控制平面技术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重点研究了融合网络的通路建立机制和QoS保障方案。针对传统的基于RSVP-TE信令机制的光通道建立过程,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esv消息提前回送机制,在目的节点的前一跳节点提前回送Resv消息,源节点可以提前发送突发数据包,从而缩短资源成功预留的时间,仿真分析表明提前回送机制的建路时延明显减小。在对融合网络已有的QoS保障策略——抢占和波长分离机制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QoS的LSP共享机制,通过针对不同等级引入波长资源预留的上下限,实现了波长资源的统计复用。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高优先级业务的性能同时,QLS算法可以有效地减少BE业务的丢包率和提高业务的平均丢包率性能。

白晖峰[7](2011)在《智能光网络中基于信令的生存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引入基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控制平面及其信令协议即流量工程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TE),使智能光网络具备了自动业务指配、自动保护恢复等一系列智能化功能。但是目前智能分布式光网络的生存性尤其是快速恢复和主动恢复功能等问题的解决机制尚不完善,这导致其信令协议在生存性等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论文在智能光网络的信令机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信令机制与数据平面的生存性、基于信令的快速恢复机制以及基于主动故障告警的恢复机制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机制与算法,并通过构建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进行的实验仿真,验证了这些机制和算法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为:1) 由于控制平面独立于数据平面,在业务恢复过程中控制平面在技术上没有将数据平面的关键物理参数列入考虑范围,这可能导致导致业务恢复失败。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OSNR感知的恢复光路提供机制。在波长连续性约束性条件下可实现光网络业务实时恢复时避免“虚假恢复成功”的问题。2) 针对信令协议RSVP-TE的恢复机制需要回到源节点重路由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本地节点的快速环回恢复机制和基于子域的快速环回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地节点的组播快速环回恢复机制。前两种机制机制能有效地减少恢复路径长度和最终的连接恢复时间。本论文提出了基于本地节点的组播快速恢复机制,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实现光组播业务的快速恢复,并减少运行的复杂度。3) 针对当前信令协议RSVP-TE的生存机制缺乏主动性的缺憾,提出了基于主动故障告警的预恢复机制和主动的区段预恢复机制。比较结果显示,以上两种基于主动故障告警的恢复机制的成功率比传统的恢复机制高,并且只需要较短的恢复时间,取得了更好的恢复性能。

邢迎新[8](2011)在《多域光网络中的信令与资源预留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以自动交换光网络为基础的智能光网络的出现,顺应了IP数据业务流量不断增长的需求,通过动态地分配和调度光网络带宽,提高了全网的资源利用率,减少了光接口和波长数目,能够方便灵活地实现对网络的优化。实现光网络智能化的关键在于网络控制层面信令、路由、链路资源管理功能等的实现,在单域光网络中以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扩展应用,达到了控制层面的基本要求,特别是RSVP-TE协议成为信令功能的主要实现方式。由于光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下一代智能光网络将被划分为多个控制域进行分布式管理,已经应用于单域光网络中的信令和资源预留机制要向多域光网络环境扩展,并且面临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本论文的工作集中于单域光网络中的信令和资源预留方式向多域光网络扩展的相关研究。以RSVP-TE协议为基础开发多域光网络控制平面的信令功能,在单域光网络RSVP-TE的功能扩展、呼叫处理过程、连接处理过程的基础上,实现了多域光网络中的基于源路由的多域串行信令、多域并行信令的流程。以信令功能为基础将单域光网络中基本的前向预留和后向预留策略在多域光网络中进行扩展,实现了多域光网络中的多种资源预留策略,包括多域保守前向预留方案、多域贪婪前向预留方案、多域后向预留方案和多域准并行预留方案。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多域前向预留方案具有较快的连接建立速度,但全网阻塞率较高:多域后向预留方案的连接速度较慢,但可以获得更低的阻塞率;采用多域准并行方式能提高连接建立速度,能够达到分布式快速连接建立的目的。在多域光网络信令与预留机制研究基础上,我还将研究延续到域间资源预留冲突的解决中。针对多域光网络中域间链路资源的预留冲突问题,我们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一种同等级业务之间基于已经预留路径长度比较的域间链路资源预留机制,并对相关的协议进行了扩展,有助于在总体上平衡多域网络中的业务建路时间和资源利用率。通过与多域光网络中扩展的前向预留和后向预留方式进行仿真对比,可以发现此种方式可以达到建路时间和网络阻塞率两项指标的折衷,综合了多域光网络中前向预留和后向预留各自的优点。

弓伟丽[9](2010)在《光网络资源自动分配与协调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智能光网络通过引入基于通用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控制平面,使快速业务指配、高效资源分配、快速保护恢复、动态带宽调整等一系列以面向业务、面向用户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功能的实现成为可能。但是目前GMPLS网络的并发请求冲突、信令的扩展功能等问题的解决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控制平面在这些方面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针对这些挑战,本论文对GMPLS网络的资源分配与并发请求冲突、信令协议的扩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机制与算法,并通过在自主开发构建的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上进行的实验仿真,验证了这些机制和算法的性能。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研究了GMPLS分布式资源冲突问题的产生和传统的解决机制,提出了两种改进的资源冲突解决算法,分别是基于目标可达性优先和目标可达性权值的资源冲突解决算法,并基于分布式的信令协议RSVP-TE对新的算法进行了仿真。(2)在研究GMPLS分布式资源冲突的根源基础上,提出两种分布式资源冲突避免算法,分别是基于冲突检测和基于波长变换器检测的自适应波长调整机制,均预先减少了冲突的发生。另提出一种单节点通告机制,解决了传统通告机制中大量请求下冲突加剧的问题。(3)介绍基于标准协议的GMPLS分布式仿真实验平台的搭建。在该平台上对本论文中提出的各种机制、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得出实验结论,重点介绍了本论文作者在平台中RSVP-TE信令方面的工作。

侯连兴[10](2010)在《波长交换光网络资源调度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WSON是ASON控制平面技术的进一步深化和演进,是基于WDM传输网的ASON。除了传统ASON的功能外,WSON主要扩展了波分网络中光纤/波长自动发现、波长路由选择、基于损伤模型的路由优化等问题。WSON把控制平面引入到波长网络中,实现波长路径的动态调度。通过光层自身自动完成波长路由计算和波长分配,而无需管理平面的参与,使波长调度更智能化,提高了WDM网络调度的灵活性和网络管理的效率。IETF CCAMP工作组在制定WSON的需求草案,主要实现光层资源发现、波长路由计算和信令协议扩展等方面内容。目前已完成了WSON架构和需求,以及支持WSON的协议扩展等标准化工作。虽然WSON还属于正在标准化的技术,其成熟和应用还需要一定时间,但它的应用给网络带来的增加值是值得肯定的。WSON可以使光网络更加可靠、高效和智能化,在WDM、OTN以及更新的传送技术中更具普适性。但是,目前控制平面在实用化进程中仍面临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和挑战。WSON研究的关键技术包括路径计算单元在WSON的应用框架,分布式资源冲突,路由和波长分配以及光损伤。本文对WSON的资源调度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预留偏射路由的动态多路径路由保护机制用于WSON生存性技术,提出了三种改进的资源冲突解决算法作为资源调度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基于QOS的性能预警监控机制采用了光损伤评估的解决方案。

二、通用的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信令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通用的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信令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星地混合网信令协议的扩展及其原型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对照表
缩略语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星地混合网络概述
        1.1.1 卫星网络与地面网络
        1.1.2 星地混合网络
    1.2 星地混合网络信令系统研究状况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内容安排
第二章 星地混合网络及其信令协议基础
    2.1 星地混合网络及卫星交换节点
        2.1.1 星地混合网络架构
        2.1.2 卫星交换节点及优势
    2.2 星地混合网络信令协议及比较
        2.2.1 星地混合网络信令系统的功能
        2.2.2 星地混合网络的信令协议
        2.2.3 RSVP-TE和CR-LDP信令协议的比较
    2.3 基于GMPLS的RSVP-TE协议简介
        2.3.1 基于GMPLS的RSVP-TE协议发展历程
        2.3.2 RSVP-TE协议
        2.3.3 基于GMPLS的RSVP-TE协议
    2.4 GMPLS网络中的LSPs
        2.4.1 LSP概述
        2.4.2 LSP分层与嵌套
    2.5 RSVP-TE用于卫星网的适应性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星地混合网络的信令扩展及其处理方案
    3.1 星上信令处理方案
    3.2 星地混合网络中LER和LSR的功能结构
        3.2.1 LSR的功能结构
        3.2.2 LER的功能结构
    3.3 RSVP-TE的功能增强
        3.3.1 多粒度分层标签请求对象结构设计
        3.3.2 多粒度分层标签对象结构设计
        3.3.3 各级标签组成结构
        3.3.4 精简RSVP-TE消息中的对象
    3.4 多粒度LSPs并行建立流程
    3.5 LSPs建立时间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RSVP-TE信令的原型实现
    4.1 RSVP-TE协议的原型系统功能
    4.2 信令系统的框架结构
    4.3 RSVP-TE模块及其功能
    4.4 信令消息及其处理
        4.4.1 信令消息结构
        4.4.2 消息及其定义格式
        4.4.3 信令消息的处理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原型实现的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测试目的
    5.2 测试配置
    5.3 测试结果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混合卫星通信网信令协议的研究与原型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卫星微波通信与激光通信概述
        1.1.1 卫星微波通信
        1.1.2 卫星激光通信
    1.2 国内外卫星网络信令协议研究现状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 内容安排
第二章 混合卫星网络结构及信令协议
    2.1 混合卫星网络功能和结构
        2.1.1 混合卫星网络功能
        2.1.2 混合卫星网络结构
        2.1.3 卫星节点交换体制和交换结构
    2.2 信令协议简介及比较
        2.2.1 RSVP-TE协议简介
        2.2.2 SIP协议简介
        2.2.3 协议比较
    2.3 RSVP-TE协议
        2.3.1 RSVP-TE协议消息
        2.3.2 RSVP-TE协议对象
        2.3.3 RSVP-TE协议的扩展
        2.3.4 RSVP-TE协议的工作过程和嵌套LSP
    2.4 小结
第三章 混合卫星网络信令方案设计与信令协议原型实现
    3.1 混合卫星网络信令系统及其功能
        3.1.1 混合卫星网络信令系统
        3.1.2 混合卫星网络信令系统功能
    3.2 混合卫星网络信令方案设计
        3.2.1 信令地面处理方案
        3.2.2 增强RSVP-TE协议方案
        3.2.3 两种方案比较
    3.3 信令协议原型实现
        3.3.1 信令系统框架结构
        3.3.2 部分外围模块设计及其数据结构
        3.3.3 RSVP-TE模块设计及其数据结构
        3.3.4 信令消息处理
    3.4 小节
第四章 混合卫星网络信令协议原型实现测试
    4.1 测试环境介绍
    4.2 测试环境配置
    4.3 测试结果及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4)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信令及相关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光网络面临的挑战
    1.2 ASON的概念和体系结构
    1.3 ASON网络的发展与标准化
    1.4 信令技术在ASON中的作用
    1.5 论文结构及主要贡献
第二章 ASON分布式呼叫和连接管理信令技术
    2.1 DCM基本概念
    2.2 DCM控制组件
    2.3 DCM协议实现
        2.3.1 专用网间接口信令协议(PNNI)
        2.3.2 RSVP-TE信令协议
        2.3.3 CR-LDP信令协议
    2.4 三种信令协议的比较
    2.5 信令技术存在的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MPLS RSVP-TE信令协议研究
    3.1 GMPLS对RSVP-TE的扩展
        3.1.1 消息扩展
        3.1.2 对象的扩展
    3.2 连接建立
        3.2.1 连接建立流程
        3.2.2 连接建立失败
    3.3 连接删除
        3.3.1 连接删除流程
        3.3.2 连接强制删除
    3.4 连接状态
    3.5 软状态刷新机制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MPLS RSVP-TE信令模块的设计
    4.1 模块描述
    4.2 模块设计
        4.2.1 程序框架
        4.2.2 线程框图
    4.3 消息处理框图
        4.3.1 Path消息处理流程
        4.3.2 Patherr消息处理流程
        4.3.3 Pathtear消息处理流程
        4.3.4 Resv消息处理流程
    4.4 控制状态块及数据结构
        4.4.1 路径状态块(PSB)
        4.4.2 预约状态块(RSB)
    4.5 可靠传输机制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SON系统平台及信令仿真
    5.1 ASON仿真平台
    5.2 网络拓扑设计
    5.3 信令仿真方案
        5.3.1 传统信令分发方式
        5.3.2 新的树行信令分发方式
    5.4 信令仿真及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基于GMPLS的光标记交换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一览表
第一章 绪论
    1.1 光标记交换技术
        1.1.1 光交换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1.1.2 光标记交换技术
        1.1.3 几种典型的光标记技术方案
    1.2 GMPLS技术概述
        1.2.1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
        1.2.2 下一代网络(NGN)中的MPLλS
        1.2.3 GMPLS技术的产生及发展
    1.3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组织结构
        1.3.1 主要研究工作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1.4 小结
第二章 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调制格式的研究
    2.1 影响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传输性能的主要因素
        2.1.1 光纤的损耗
        2.1.2 光纤的色散
        2.1.3 光纤的偏振模色散
        2.1.4 光纤的非线性效应
    2.2 各种调制格式的特点和产生
        2.2.1 调制器的选择
        2.2.2 各种调制格式的产生方法
    2.3 各种调制码型在光纤传输系统中的仿真模型及系统参数
    2.4 各调制格式在40Gb/s系统中的传输仿真与结果分析
        2.4.1 色散容限的比较
        2.4.2 非线性容限的比较
    2.5 小结
第三章 基于GMPLS的光标记交换系统中光分组包产生方案
    3.1 典型的光标记交换系统
        3.1.1 2.5Gbit/s SCM光标记交换系统
        3.1.2 DPSK/ASK联合调制光标记交换系统
    3.2 Manchester-SCM/CSRZ-DPSK联合调制光标记系统设计及分析
        3.2.1 Manchester-SCM/CSRZ-DPSK联合调制光标记系统结构
        3.2.2 Manchester-SCM/CSRZ-DPSK联合调制光标记系统仿真及分析
    3.3 Manchester-SCM/CSRZ-DPSK专用波长光标记系统设计及分析
        3.3.1 Manchester-SCM/CSRZ-DPSK专用波长光标记系统结构
        3.3.2 Manchester-SCM/CSRZ-DPSK专用波长光标记系统仿真及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GMPLS流量工程的研究
    4.1 GMPLS中的流量工程
        4.1.1 GMPLS流量工程机制
        4.1.2 GMPLS流量工程结构
        4.1.3 GMPLS对路由协议的流量工程扩展
        4.1.4 GMPLS对信令协议的流量工程扩展
    4.2 GMPLS流量工程在网络中的应用
        4.2.1 网络拓扑结构
        4.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光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缩语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OBS/GMPLS 融合网络研究现状
    1.3 论文组织安排
第二章 光突发交换技术
    2.1 光交换技术概述
    2.2 光突发交换(OBS)技术
        2.2.1 光突发交换原理
        2.2.2 光突发交换网络结构
    2.3 OBS 网络关键技术
        2.3.1 突发包的组装
        2.3.2 OBS 控制协议
        2.3.2.1 TAG 协议
        2.3.2.2 IBT 协议
        2.3.2.3 RFD 协议
    2.4 OBS 统一控制平面技术
        2.4.1 统一的光网络控制平面
        2.4.2 基于 GMPLS 的控制平面
        2.4.3 OBS 网络统一控制平面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OBS/GMPLS 融合网络体系结构
    3.1 基于重叠模型的 OBS/GMPLS 融合网络
    3.2 基于对等模型的 OBS/GMPLS 融合网络
        3.2.1 OBS/GMPLS 融合网络对等模型
        3.2.2 OBS/GMPLS 融合网络节点结构
    3.3 OBS/GMPLS 融合网络协议架构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OBS/GMPLS 融合网络信令协议拓展及 QoS 机制
    4.1 OBS/GMPLS 融合网络信令协议
        4.1.1 基本的信令控制协议
        4.1.2 扩展的 GMPLS 信令协议
    4.2 OBS/GMPLS 融合网络 QoS 机制
        4.2.1 抢占(Preemption)机制
        4.2.2 波长分离(WP)机制及其改进
        4.2.2.1 WP 机制模型
        4.2.2.2 改进的 WP 机制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改进的 OBS/GMPLS 通道建立和 QoS 保障机制
    5.1 Resv 消息提前回送机制
    5.2 改进的 OBS/GMPLS 网络 QoS 机制
        5.2.1 单链路的 QLS 机制
        5.2.1.1 QLS 机制中链路 Bi 的计算
        5.2.1.2 支持 LSP 共享的 QLS 策略
        5.2.2 OBS/GMPLS 融合网络 QLS 机制的实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仿真及性能分析
    6.1 仿真工具及环境介绍
    6.2 Resv 消息提前回送机制的仿真数据分析
    6.3 QLS 机制仿真及性能分析
        6.3.1 单链路的性能仿真
        6.3.2 OBS/GMPLS 融合网络的性能仿真
    6.4 本章小结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7)智能光网络中基于信令的生存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光网络的发展与现状
    1.2 ASON技术概况
    1.3 GMPLS技术概况
    1.4 MPLS-TP技术概况
    1.5 论文结构及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控制平面信令机制与数据平面生存性
    2.1 控制平面信令协议的基本运行原理
    2.2 信令机制性能对数据平面生存性的影响
        2.2.1. 信令协议的基本配置方式
        2.2.2. RSVP-TE信令丢失对数据平面生存性的影响
    2.3 基于物理参数感知的信令机制与数据业务生存性
        2.3.1. 基于OSNR感知的恢复光路提供机制
        2.3.2. 仿真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智能光网络中基于本地节点信令的生存性研究
    3.1 基于本地节点的快速环回恢复机制研究
        3.1.1 传统的源节点重路由恢复机制
        3.1.2 基于本地节点的快速环回恢复机制
        3.1.3 基于子域的快速环回恢复机制
        3.1.4 仿真结果分析
    3.2 基于本地节点的组播快速恢复机制的研究
        3.2.1 智能光网络中基于本地节点的组播快速恢复机制
        3.2.2 理论分析
        3.2.3 仿真结果分析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主动故障告警信令的生存性研究
    4.1 主动故障告警技术背景介绍
    4.2 基于主动故障告警的预恢复机制研究
        4.3.1 基于主动故障告警的预恢复机制
        4.3.2 理论分析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3 主动的区段预恢复机制研究
        4.3.1 主动的区段预恢复机制
        4.3.2 理论分析
        4.3.3 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
    5.1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5.2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功能模块
        5.2.1 网络管理模块
        5.2.2 控制平面模块
        5.2.3 客户端模块
    5.3 分布式智能光网络仿真平台信令协议的实现
        5.3.1 连接建立和拆除流程
        5.3.2 连接的建立、拆除和故障通告过程
        5.3.3 RSVP-TE消息的处理方法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缩略语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8)多域光网络中的信令与资源预留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智能光网络的出现
        1.1.2 智能光网络的演进
        1.1.3 智能光网络的应用项目
    1.2 多域光网络中的域间路由方式
        1.2.1 层次路由方式
        1.2.2 源路由方式
        1.2.3 逐跳路由方式
    1.3 多域光网络中的信令技术
    1.4 多域光网络中的资源预留策略
    1.5 本论文的结构和主要贡献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多域光网络中的信令机制
    2.1 ASON信令标准
    2.2 信令支持的功能
    2.3 多域光网络中的域间信令
    2.4 RSVP-TE信令机制
        2.4.1 RSVP-TE的功能扩展
        2.4.2 RSVP-TE的呼叫处理过程
    2.5 单域光网络中的信令方式
        2.5.1 并行信令(parallel)
        2.5.2 串行信令(Serial)
        2.5.3 准并行信令(Quasi Parallel)
    2.6 多域光网络中的信令方式
        2.6.1 多域光网络中的串行信令方式
        2.6.2 多域光网络中的准并行信令方式
    2.7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多域光网络仿真平台信令系统RSVP-TE模块的实现
    3.1 控制平面的组成和交互
    3.2 信令模块中RSVP-TE模块的实现
    3.3 RSVP-TE模块完成的功能
    3.4 RSVP-TE模块设计
        3.4.1 多线程结构说明
        3.4.2 全局变量说明
        3.4.3 模块程序相关文件组成
    3.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多域光网络中的资源预留机制
    4.1 光网络中的资源预留
        4.1.1 固定路由方式的的分布式资源预留
        4.1.2 基于动态计算路由的分布式预留方式
    4.2 多域光网络中的预留机制
        4.2.1 域间资源预留
        4.2.2 采用源路由计算的域间资源预留研究
    4.3 基于已预留路径长度的资源预留机制及步骤
        4.3.1 基于已预留路径长度比较的预留机制
        4.3.2 相应的信令处理流程
        4.3.3 入域网关处的处理过程
        4.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

(9)光网络资源自动分配与协调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GMPLS控制平面技术
        1.2.1 GMPLS概述
        1.2.2 控制平面的体系结构
        1.2.3 控制平面协议标准化规范
    1.3 智能光网络资源调度技术研究意义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GMPLS中分布式资源冲突解决算法
    2.1 分布式的资源冲突问题
        2.1.1 分布式的资源预留机制
        2.1.2 分布式信令协议RSVP-TE
        2.1.3 采用RSVP-TE协议的分布式资源冲突
    2.2 已有的分布式资源冲突解决算法
        2.2.1 鸵鸟算法
        2.2.2 基于地址优先级的冲突解决算法
    2.3 两种改进的分布式资源冲突解决算法
        2.3.1 基于目标可达性优先的资源冲突解决算法
        2.3.2 基于目标可达性权值的资源冲突解决算法
        2.3.3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GMPLS中分布式资源冲突避免算法
    3.1 基于冲突检测的自适应波长调整算法
    3.2 基于波长变换器检测的自适应波长调整算法
        3.2.1 波长变换器检测
        3.2.2 基于波长变换器的折回调整机制
    3.3 单节点通告机制
        3.3.1 双节点通告机制
        3.3.2 单节点通告机制
        3.3.3 仿真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GMPLS仿真试验平台构建
    4.1 仿真实验平台总体设计
    4.2 仿真实验平台构建
        4.2.1 GMPLS仿真试验平台管理软件
        4.2.2 客户节点模拟软件
        4.2.3 GMPLS节点模拟软件
    4.3 仿真平台的RSVP-TE协议实现方案
        4.3.1 连接的建立、拆除和故障通告过程
        4.3.2 RSVP-TE协议的实现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10)波长交换光网络资源调度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WSON的框架结构
        1.2.2 GMPLS控制平面技术
        1.2.3 路径计算单元(PCE)的框架
    1.3 WSON中的关键技术
    1.4 论文结构与主要研究工作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WSON中路由和波长分配技术
    2.1 WSON的RWA信息模型
    2.2 WSON中基于PCE的保护路由算法
    2.3 基于PCE扩展的光路恢复解决方案
        2.3.1 PCE模型和协议扩展
        2.3.2 预留的偏射路由生成算法
        2.3.3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WSON中分布式资源冲突解决算法
    3.1 分布式的资源冲突问题
        3.1.1 分布式的资源预留机制
        3.1.2 分布式信令协议RSVP-TE
        3.1.3 采用RSVP-TE协议的分布式资源冲突
    3.2 基于备用资源的冲突解决方案设计
        3.2.1 分布式冲突的阻塞率模型
        3.2.2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3 两种改进的分布式资源冲突避让机制
        3.3.1 基于冲突保护的前向预留机制
        3.3.2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3.3 基于波长权重统计的自适应波长调整算法
        3.3.4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光损评估的资源调度技术
    4.1 基于QOS的性能预警监控
        4.1.1 PPMM机制原理
        4.1.2 实验仿真与结果分析
    4.2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专利情况

四、通用的多协议标签交换GMPLS的信令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星地混合网信令协议的扩展及其原型实现研究[D]. 马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6(03)
  • [2]自动光交换网络ASON中GMPLS协议探讨[J]. 贾伟东,贾巧凤. 价值工程, 2014(16)
  • [3]混合卫星通信网信令协议的研究与原型实现[D]. 陆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4(06)
  • [4]自动交换光网络的信令及相关技术研究[D]. 徐珍珍. 北京邮电大学, 2013(11)
  • [5]基于GMPLS的光标记交换技术的研究[D]. 吕梅利. 山东大学, 2012(02)
  • [6]基于GMPLS的光突发交换光网络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D]. 杨帆. 南京邮电大学, 2012(06)
  • [7]智能光网络中基于信令的生存性研究[D]. 白晖峰. 北京邮电大学, 2011(07)
  • [8]多域光网络中的信令与资源预留技术研究[D]. 邢迎新. 北京邮电大学, 2011(10)
  • [9]光网络资源自动分配与协调机制的研究[D]. 弓伟丽.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 [10]波长交换光网络资源调度技术研究[D]. 侯连兴. 北京邮电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广义多协议标签交换 GMPLS 信令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