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

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

一、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论文文献综述)

龙跃[1](2018)在《民国时期的政治学与政治思潮 ——以中央大学政治学系教学为中心(1928-1949)》文中认为中国政治学科的创始是“西学东渐”的本土回应,而其发展则是在各种政治思潮交替影响下逐渐“中国化”的过程。政治思潮对政治学研究内容和学科制度规范产生影响,同时,政治学科也探究政治思潮的内涵与意义。中央大学政治系位于首府,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践行国家教育理念的特殊使命,使它比一般高校政治系展现出更多的现实关怀。结合民国政治思潮背景,中央大学政治系的教学中呈现出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共产主义四种极具张力的价值取向。中央大学政治系的建制发展与研究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欧美自由主义思潮影响的产物,课程教育与教授着述中对宪法、分权、民主的探讨是自由主义衣钵的继承,中国政治学会的建立背景与研究内容更是自由主义的体现,社会民主主义的兴起则是自由主义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形式。面对争取中国国际平等地位和挽救民族危亡的现实问题,政治学的教学中亦奏起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双重变奏。国际法学者通过研究与撰述来表达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民族主义呼声,得到了学术界、政界、民众的认可,社会呈现出上下一心的精神风貌。而抗战以来以党化教育为表现形式的国家主义的高涨,一方面实现了一致抗日的效用,国家至上成为一种共同信仰,赢得了广大学生的支持;另一方面也构成了与自由主义的紧张关系。在校内外共产主义运动的影响下,中央大学政治系也萌发了共产主义思想,中共地下党员的出现和学生的职业选择,给国民党国家主义教育的失败和共产主义思潮的前景埋下了伏笔。总之,中央大学政治学教学的展开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民国政治学与政治思潮互动关系的全景。

武杰[2](2016)在《打捞被遗忘的政法学人》文中指出11月4日傍晚,浓重的雾霾将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校区)的校园隐藏其中。此刻,陈夏红正在与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交流阅读他新出版的《风骨——新旧时代的政法学人》一书的收获。这些95后的学生,仅对书中钱端升、雷洁琼等少数几位学者先生有所了解,当然钱端升其人并不比校园里的端升楼来得真切,而更多的人名只能换来学生们迷茫地对看,模糊得如同吹不散的雾霾。《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中国政法大学破产与企业重

魏小欢[3](2016)在《农村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研究 ——以李某诉李春某相邻纠纷一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农村相邻关系纠纷案件是法院审理难度较高的案件类型,此类案件中双方当事人诉求多样、矛盾尖锐、互不相让,很容易激化成为人身伤害案件,造成严重后果。在案件办理过程中,虽然法官对案件所耗费的精力远远大于其他案件,但仍然难以得到良好的效果。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宽泛,案件与案件办理的依据和结果非常不同,当事人很难服判息诉,案件执行被动,自动履行率低。本文第一章介绍李某诉李春某相邻纠纷一案的情况,对案例中两审法院的实际处理结果以及理论上得出的第三种处理结果进行分析,阐述农村相邻关系纠纷的现状、产生原因、案件特点和审理中的困境,整理现行法律中对相邻关系纠纷的规定;第二章对外国法和中国法的相邻关系制度进行考察,思考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第三章是对我国《物权法》中相邻关系的规定和不足进行分析;第四章得出结论,对完善我国相邻关系制度提出建议,指出办理此类案件应该注重的几个方面,以及如何形成合理的农村相邻纠纷案件解决机制。

余璐[4](2015)在《陈忠诚法律翻译思想探索》文中研究指明陈忠诚先生是我国法律翻译权威和双语辞书的评论专家,素有"指谬专家"的称号。他关于法律翻译方面的作品实践性较强,重在以实例论实例,以实例评实例。本文拟通过整理分析陈忠诚先生的法律翻译实践和法律翻译评论以探析他的翻译思想,同时简要介绍其人生经历和在翻译方法方面的成就。

张薇薇[5](2015)在《“批评”的传统?——略论知识分子与法律人》文中提出笔者曾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则有关东吴法律人的报导,那是为编纂《英美法词典》而对于老东吴法律人的一次采访——"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1文章中所提到那些非常显赫的人物,如今大部分老境颓唐。而他们却曾经身世学历显赫,这究竟是为什么,除了一代知识分子(不仅仅是法学者)在遭遇文革后的盛年已衰的命运写照,更具体而细节表达的是以英美法作为法律传统和知识传统的法

何勤华,高童非,袁也[6](2015)在《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文中指出东吴大学法学院自创办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英美法学教育蜚声中外。从入学标准、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师情况等诸多方面来看,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是日益系统完备且与美国法学院高度接轨的。虽然在东吴大学于国民政府注册之后,英美法学在学校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学校仍然延续着英美法学教育的传统,其英美法学的水平依然可在国内领跑。虽然东吴大学法学院英美法学教育的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而且这种教育也存有一定的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算得上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法学院,到如今依然有着诸多经验值得当代中国法学教育工作者借鉴学习。

张薇薇[7](2015)在《“批评”的传统?——略论知识分子与法律人》文中认为笔者曾在《南方周末》上看到一则有关东吴法律人的报导,那是为编纂《英美法词典》而对于老东吴法律人的一次采访——"被遗忘三十年的法律精英"。1文章中所提到那些非常显赫的人物,如今大部分老境颓唐。而他们却曾经身世学历显赫,这究竟是为什么,除了一代知识分子(不仅仅是法学者)在遭遇文革后的盛年已衰的命运写照,更具体而细节表达的是以英美法作为法律传统和知识传统的法

何勤华,高童非,袁也[8](2015)在《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文中指出东吴大学法学院自创办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英美法学教育蜚声中外。从入学标准、学制、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和教师情况等诸多方面来看,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是日益系统完备且与美国法学院高度接轨的。虽然在东吴大学于国民政府注册之后,英美法学在学校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是学校仍然延续着英美法学教育的传统,其英美法学的水平依然可在国内领跑。虽然东吴大学法学院英美法学教育的兴起有其特定的背景,而且这种教育也存有一定的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当时算得上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法学院,到如今依然有着诸多经验值得当代中国法学教育工作者借鉴学习。

华放[9](2015)在《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让人民在法治中看见自己的高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素材扩展与运用》文中认为在新中国的法治进程中,这是一次注定会写入历史的会议。2014年10月23日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可谓"法治里程碑"——"依法治国",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的历史坐标上。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以此为节点,这是中国改革新的启程,是中国法治建设新的启程,是社会和谐发展新的启程,也是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跨越。

杨炎辉[10](2014)在《法律精英与时代磨砺》文中认为偶然间读到一篇名为《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的文章,作为法律人的我,一开始是被这题目所刺激和吸引,然而旋即就陷入了一幕幕历史场景之中。这篇文章记录着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在没有先例可循、没有官方支持、没有鲜花掌声、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的情况下,民间自发集结海内外两?

二、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论文提纲范文)

(1)民国时期的政治学与政治思潮 ——以中央大学政治学系教学为中心(1928-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民国时期大学政治学教学的展开
    第一节 西洋政治知识的传播
    第二节 民国政治学科的建制
    第三节 四种思潮间的合力与张力
第二章 中央大学政治学教学之主流——自由主义
    第一节 自由主义的散射:政治学教学的展开
    第二节 自由主义的镜像:中国政治学会
    第三节 自由主义的变种:社会民主主义
第三章 中央大学政治学教学之变奏一——民族主义
    第一节 国耻叙述:不平等条约和民族主义的交汇
    第二节 民族认同:国际法学者的认知与实践
    第三节 合法性的确认:不平等条约的另一种诠释
第四章 中央大学政治学教学之变奏二——国家主义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教育理念与政策
    第二节 党化教育的课堂内外实践
第五章 风云激荡中的学生选择
    第一节 共产主义思潮的形成
    第二节 服务党国的志向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农村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研究 ——以李某诉李春某相邻纠纷一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第一章 案情介绍及农村相邻关系纠纷的现状
    1.1 案情介绍
    1.2 农村相邻关系纠纷的现状
    1.3 相关法律依据
第二章 相邻关系制度的考察
    2.1 相邻关系制度的外国法考察
        2.1.1 罗马法上的相邻关系制度
        2.1.2 法国民法中的相邻关系制度
        2.1.3 德国民法中的相邻关系制度
    2.2 相邻关系制度的中国法考察
        2.2.1 中国古代法中的解决方式
        2.2.2 中国近代法中的发展变化
        2.2.3 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中的相邻关系制度
第三章 对我国《物权法》中相邻关系规定的分析
    3.1 我国《物权法》关于相邻关系的具体规定
    3.2 我国《物权法》对相邻关系规定的不足
第四章 完善我国相邻关系制度的建议和纠纷解决机制
    4.1 完善我国相邻关系制度的建议
    4.2 案件审理重点与解决机制
        4.2.1 尊重习惯
        4.2.2 注重证据认定
        4.2.3 从《物权法》和《侵权责任法》两个角度进行考量
        4.2.4 注重多元化解决机制
参考文献
致谢

(4)陈忠诚法律翻译思想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译界独行侠”到“扫地神僧”
二、见于翻译实践的翻译思想
三、独树一帜的翻译批评方法
四、结语

(5)“批评”的传统?——略论知识分子与法律人(论文提纲范文)

一、风景
二、“批评”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实质精神特点
三、法学家是否是激进知识分子?
    (一)文革与法学家
    (二)启蒙与法学家传统
    (三)儒家传统与法学家传统
四、批评、激进与权威——中国的法学家和法律家

(6)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吴大学法学院创办时的英美法背景
    (一)东吴大学创办之初的教会背景
    (二)东吴大学法学院创办者的英美法背景
    (三)民国时期上海的独特地理环境与东吴法学院的成长
二、东吴大学法学院英美法学教育的两个阶段
三、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因素
    (一)入学条件和学制
    (二)课程设置
    (三)教学方式
        1.英语教学
        2.案例教学法
        3.型式法庭
    (四)教师情况
四、东吴大学法学院英美法学教育之总结
    (一)东吴大学法学院选择英美法学的教育模式有其特有的背景
    (二)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日益系统和完备
    (三)曾一度与美国法学院教育模式高度接轨
    (四)英美法学教育在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五、结语

(7)“批评”的传统?——略论知识分子与法律人(论文提纲范文)

一、风景
二、“批评”的传统:知识分子的实质精神特点
三、法学家是否是激进知识分子?
    (一) 文革与法学家
    (二) 启蒙与法学家传统
    (三) 儒家传统与法学家传统
四、批评、激进与权威——中国的法学家和法律家

(8)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一、东吴大学法学院创办时的英美法背景
    (一) 东吴大学创办之初的教会背景
    (二) 东吴大学法学院创办者的英美法背景
    (三) 民国时期上海的独特地理环境与东吴法学院的成长
二、东吴大学法学院英美法学教育的两个阶段
三、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因素
    (一) 入学条件和学制
    (二) 课程设置
    (三) 教学方式
        1. 英语教学
        2. 案例教学法
        3. 型式法庭
    (四) 教师情况
四、东吴大学法学院英美法学教育之总结
    (一) 东吴大学法学院选择英美法学的教育模式有其特有的背景
    (二) 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日益系统和完备
    (三) 曾一度与美国法学院教育模式高度接轨
    (四) 英美法学教育在东吴大学法学院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五、结语

(9)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让人民在法治中看见自己的高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素材扩展与运用(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中不同法治关键词的比重
2.《人民日报》中的“法制”和“法治”变迁
2. 成克杰受贿案
3. 孙志刚收容致死案
4. 乙肝歧视维权第一案
5. 郝劲松状告铁道部春运涨价案
6. 三鹿奶粉案
7. 邓玉娇防卫过当免刑案
8. 唐福珍自焚抗拒拆迁案
9. 吴英非法集资案
1 0. 唐慧上访被劳教案
1 1 年前, 《南方周末》以《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刊发特别报道, 老人们奔走相告“终于有人认可我的知识了”。他们并未停下着书的工作, 而是继续与时间和生命赛跑。但直到死去, 卢绳祖也没有享受教授级别医疗待遇, 因为他是银行点钞员退休, 儿子卢尔臧多次为父亲争取待遇, 未能如愿。

四、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论文参考文献)

  • [1]民国时期的政治学与政治思潮 ——以中央大学政治学系教学为中心(1928-1949)[D]. 龙跃. 南京大学, 2018(01)
  • [2]打捞被遗忘的政法学人[J]. 武杰. 法人, 2016(12)
  • [3]农村相邻关系纠纷案件研究 ——以李某诉李春某相邻纠纷一案为例[D]. 魏小欢. 兰州大学, 2016(11)
  • [4]陈忠诚法律翻译思想探索[J]. 余璐. 上海翻译, 2015(04)
  • [5]“批评”的传统?——略论知识分子与法律人[A]. 张薇薇. 纪念东吴法学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总第7期)
  • [6]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A]. 何勤华,高童非,袁也. 纪念东吴法学百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5(总第7期)
  • [7]“批评”的传统?——略论知识分子与法律人[J]. 张薇薇.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03)
  • [8]东吴大学法学院的英美法学教育[J]. 何勤华,高童非,袁也.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2015(03)
  • [9]让法治成为国家信仰,让人民在法治中看见自己的高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素材扩展与运用[J]. 华放. 作文与考试, 2015(Z1)
  • [10]法律精英与时代磨砺[N]. 杨炎辉. 人民法院报, 2014

标签:;  ;  ;  ;  ;  

被遗忘30年的法律精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