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水库大坝防渗处理

八一水库大坝防渗处理

一、八一水库大坝防渗处理(论文文献综述)

仲述[1](2020)在《丹东地区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问题与对策》文中提出丹东地区水库主要以土石坝为主,但早期建设的中小型水库时间久,质量差,前期调研不够,设计强度不足,致使出现很多不同程度破坏的病险水库。通过病险原因分析可以正确的分析出影响土石坝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对于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能够起到很好指导作用。针对影响土石坝安全的病险因素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将网络分析法引入土石坝病险因素的分析中,建立经过三角模糊处理的网络分析法的模型并应用在实际工程中,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辽宁省丹东地区水系众多,中小型病险水库多,现状问题严重,具有病险水库问题的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文收集丹东地区13座中小型病险水库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对比水库建设年代,出现的病险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建立的病险水库的病险因素集。(2)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引入三角模糊数对网络分析法进行改进并建立土石坝病险因素的指标体系和网络结构图,根据指标权重的计算分析出病险水库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得出的结论符合实际的水库情况,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3)针对网络分析法得出的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结合丹东地区具体情况,总结了丹东地区病险水库的主要问题,包括防洪标准安全,渗流稳定安全,结构形式安全,工程建设质量,金属构件及结构,水库管理等六个方面的问题。(4)针对洪标准安全,渗流稳定安全,结构形式安全,工程建设质量,金属构件及结构,水库管理等六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提出相应对策。提高大坝防洪标准,采取灌浆和防渗措施,设置混凝土防渗墙,增加贴坡排水设备,清除裂缝两侧及塌坑周边的松土,采用合适土质进行回填等;重建闸室及人行工作桥,启闭塔、修建挡水闸,增设检修闸门,在闸墩上修建交通桥,增设启闭机房;落实大坝安全责任制;依法开展划界确权工作,明确管理保护范围;完善水库管理设施,落实维修养护资金。(5)以小型病险水库——宽甸县太平水库为实例进行分析计算,该水库现状病险问题突出,除险加固工程设计具有可参照性和复制性。分析计算各除险加固建筑物的水力特性,对大坝、溢洪道抗洪泄水条件不足,混凝土破坏,渗漏问题等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对输水洞重新进行水力计算,针对原输水洞中存在的过流能力不足、下游消力池消能效果较差等问题,对其过流能力、消能效果及最低运行水位等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对太平水库的治理结果可以验证研究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为以后病险水库治理方面提供参考。

嘎玛[2](2020)在《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土石坝因具有就地取材造价低、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抗震性能好、施工技术简单及筑坝经验丰富等优点而被国内外广泛应用。随着土石坝建筑的不断增加,相对应的诸多复杂工程问题也随之出现,其中土石坝坝基防渗加固处理及渗流分析是土石坝水利工程建设中长期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高寒地区通常指高海拔(或高纬度)、常年低温地区,如我国的青藏高原、甘肃、内蒙古等地区。近些年,随着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不断向西藏等高海拔和高寒地区转移。西藏等高寒地区昼夜温差大、气温年变幅大、冬季寒冷历时长,且现有水利工程建设相对较少,在该地区建设土石坝工程时可供参考的资料十分有限,因此分析探究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防渗加固处理及渗流分析对支撑我国西部水电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振冲碎石桩是当前地基处理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首先论述了不同地基(砂性土、粘性土)的振冲碎石桩加固原理,从振冲碎石桩的设计原则、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两方面介绍了振冲碎石桩的设计方法,并简述了该地基处理方法的主要实施过程及质量控制手段,为该方法在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处理的应用奠定基础。(2)论文阐述了渗流的基本原理,对渗流基本方程的推导、求解进行了论述,并以Geo-Studio软件Seep/w模块为依托介绍渗流分析的主要步骤。随后分析了渗流控制的主要措施,并从原理、设计、施工三个方面对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两种目前渗流控制中常用的防渗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3)以高寒地区西藏结巴水库大坝地基处理作为研究实例,运用振冲碎石桩、渗流控制及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该工程地基防渗加固的处理方法。在地基振冲碎石桩加固方面,振冲碎石桩桩径设计为1.0m,深度依据地基条件确定,比砂层所处地基高程低1.0m,桩距依据实际情况采用1.5m、2.0m、2.5m三种不同距离进行梅花桩布置。试桩结果表明,所设计振冲碎石桩处理后形成的复合地基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在坝基防渗处理方面,设计坝基覆盖层采用混凝土防渗墙,覆盖层下基岩采用帷幕灌浆的防渗技术。依据渗流分析结果,在设计防渗处理下,渗流量、渗透比降均满足项目渗透稳定要求。

宁钟祥[3](2020)在《仁宗海堆石坝右岸绕坝渗流特征及工程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仁宗海堆石坝坝体的最大高度约为56m,坝址区河床为深厚覆盖层,厚度高达130m~148m。坝体与坝基防渗分别采用复合土工膜与悬挂式防渗墙,防渗墙的深度最大为82m。由于两岸山体裂隙较为发育,所以采取帷幕灌浆对其进行防渗处理。右岸防渗帷幕水平向深入山体107m,垂向从2934m延伸至高程2850m。该堆石坝在2009年至2019年这10年以来,右岸存在绕坝渗流,且大坝一直处于渗漏异常状态,所以利用右岸绕坝渗流监测数据与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右岸绕坝渗流的时空特征,计算坝体剖面水力坡降,研究渗漏对堆石坝工程影响,得到了如下结论:(1)通过对右岸下层灌浆平硐内的5支渗压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当库水位为2930m时,位于平硐中部的渗流孔水位最高。且在库水位从2910m上升至2930m的过程中,该渗流孔水位上升速率最大,与库水位相关性最好。绕渗部位主要集中在下层平硐0+40m~0+90m段。(2)根据监测数据分析与现场调查,发现右岸坝后坡脚与右岸下层廊道渗水以及坝后勘探孔水柱均是由于库水绕过右岸防渗帷幕以及穿过坝体流向坝后,使得右岸坝后地下水位升高,从而发生渗漏。右岸下层廊道漏水主要集中在0+90m~0+300m段,且右岸渗漏量在2013年后逐年增加。(3)利用三维数值模拟,在右岸防渗帷幕两种不同深度的工况下,模拟出防渗帷幕与坝后地下水的流动特征,说明有部分地下水确实是绕防渗帷幕底部渗流,坝后水流是从右岸流向左岸。(4)通过对坝体4个监测剖面中渗压计的有效监测数据进行渗透坡降计算,每个剖面的渗透坡降均小于允许值,且坝体浸润线较低。虽然右岸坝后最大渗漏量为315.93L/s,高于其他工程,但是坝后渗漏水较为清澈,水中无明显的泥沙带出,所以大坝渗漏对大坝安全运行无破坏性影响。

解全一[4](2019)在《平原水库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机理及监测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我国部分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在平原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平原水库,为缺水地区提供生活和灌溉用水。由于均质土坝构造简单、施工方便和工作可靠等特点,成为平原水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挡水建筑。均质土坝作为平原水库的挡水建筑物,与穿坝涵管相互结合以完成水库枢纽工程调控蓄水的功能。一旦渗流进入坝体与涵管接触部位易发生接触冲刷,导致水量损失、坝坡下游浸水甚至滑坡溃坝,同时具有危害巨大和破坏突然的特点。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的本质是土-结构接触面的渗流破坏。因此,本文首先开展了室内试验和数值计算,研究了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过程中的变形条件、水力条件和应力条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模型试验和模型试验尺度的离散元分析,研究了接触冲刷破坏的形态、范围和过程,揭示了其破坏机理;基于室内模型试验结果,结合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研究了平原水库供水洞渗流安全监测技术。本文主要工作及创新成果如下:(1)设计了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试验装置,开展了接触面渗流破坏试验,研究了破坏过程中接触面变形、渗流流速的变化规律,获得了接触面渗流破坏的“渗流稳定阶段”、“渗流过渡阶段”和“渗流破坏阶段”的三段式破坏形式,定量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接触面渗流破坏的影响程度;(2)开展了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结合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试验结果,获得了“渗流稳定阶段”和“渗流过渡阶段”接触面剪应力的变化规律;(3)结合室内渗流破坏试验和直剪试验,建立了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获得了“渗流破坏阶段”接触面变形及应力变化规律,从细观角度揭示了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机理;(4)依托南水北调东线大屯水库,配制了适用于接触冲刷破坏模型试验的流固耦合相似材料并开展了模型试验,获得了接触冲刷破坏条件、范围和过程,揭示了截渗环结构的作用机理;(5)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建立了室内模型试验尺度的离散元数值计算模型,获得了接触冲刷破坏形态,通过极限平衡法,提出了计算坝-涵接触面剪应力的计算公式;(6)在分析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过程的基础上,开展分布式光纤测温试验和光纤的热流耦合数值计算,获得了光纤导热系数、加热功率及流速对光纤纤芯温度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适用于平原水库的渗流安全监测方法。

彭洪元,陈诚[5](2019)在《八一水库施工导流建筑物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文章针对八一水库建坝河段河床狭窄、山高坡陡、洪水陡涨陡落、洪枯流量变幅较大和施工导流建筑布置紧张等问题,综合考虑坝址区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条件和导流及度汛标准等因素,优选围堰一次拦断河床、隧洞过流的导流方式。结合揭露地质情况及选定的导流时段和导流程序,对导流建筑物结构体型进行合理调整和论证分析。优选的施工导流方案有效解决导流建筑物布置困难等问题,保障了施工关键线路工期,有利于工程顺利施工建设和安全施工度汛。

毛乾屹,江超[6](2019)在《浅谈八一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方案》文中研究说明八一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养鱼、城镇供水的综合性中型水库,工程运行多年,逐步老化。结合水库大坝存在的问题,对智能巡检、变形监测、渗流监测和环境量监测四项重要监测内容及测点布置,提出了设计方案。该方案方便、快捷,不受天气影响,能够同时对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进行自动监测,精度较高。通过在线、及时、全面获取安全监测数据和资料整编分析,必要时结合人工复测方式,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安全隐患,从而高效监控大坝工作状态,提升管理水平,有效保证大坝安全、可靠运行。

曹逵[7](2018)在《基于风险概念的高土石坝渗透破坏评价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水库大坝是减少洪水等自然灾害的主要工程手段,由于其工程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工程失事后对下游的生命、财产、环境等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人们对现有水利工程的安全可靠程度要求正逐步提升,并渐渐由“工程安全”向“工程风险”的观念转变。本文基于风险概念,针对高土石坝的渗透破坏评价方法开展了相关研究,取得了如下成果:1、考虑到美国大坝建设及管理起步较早,且我国与美国的大坝安全管理背景及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以美国的大坝安全管理制度为例,从水库大坝的风险管理入手,整理总结了美国大坝的安全管理制度及风险管理的发展过程,并以奥洛维尔水库溢洪道事故为出发点,探讨了水库大坝风险管理在降低大坝事故风险方面的重要意义,为我国水库大坝风险管理理念的转化提供了帮助,认为在下一阶段的大坝安全管理过程中需强化风险概念,正视风险,正确认识水库大坝存在的客观风险,并大力发展相关技术手段,从而更好的控制风险、保障大坝及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渗透破坏是土石坝除漫顶溃坝外最主要的破坏形式,且现阶段暂无适用于渗透破坏风险的快速研判指标和方法。对于土石坝而言,相对较大的渗流通常集中于土石坝的防渗体部位,进而导致溃坝,而渗流量的大小不仅取决于防渗系统的完整性,还与坝高、坝体形状、防渗体形状及库水位等因素息息相关。防渗系统的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大坝的渗流安全水平,但该指标很难定量进行表达。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种薄防渗体土石坝在稳定渗流条件下的渗流状态概化方法,通过该方法可以较为精确和快速地计算防渗系统渗透系数的整体表观值。同时,介绍了防渗系统评价系数这一概念,建议了以防渗系统评价系数作为评价指标的渗流安全状态简化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多个可压缩的和不可压缩的薄防渗体土石坝工程算例,证明该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型薄防渗体土石坝的渗流破坏状态与风险的评价。3、在薄防渗体土石坝稳定渗流状态评价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大坝的渗透破坏风险受运行时间和库水位影响较大,本文基于有限案例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种基于工程类比评价方法的渗透破坏概率计算方法,同时,针对当前缺乏混凝土面板坝溃坝资料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理论的渗透破坏失效概率计算方法。考虑到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最终提出了一种结合上述两种计算方法的综合评价计算方法。在综合评价计算方法中,采用贝叶斯分析方法将大坝投入安全运行后的运行过程进行逐个时间段的计算,并采用工程类比的方法对贝叶斯方法中先验分布的参数进行调整,进而反映出大坝的实际运行状态。对于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各分析时段内的动态渗透破坏失效概率等于两种单一方法计算结果的加权对数平均值。据此,则可以建立起混凝土面板坝渗透破坏失效概率与防渗系统评价系数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此方法应用于三座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算例,证明本方法能够较好的区分面板坝的风险状态,并且可以动态地计算出混凝土面板坝的渗透破坏概率,从而更好地为高土石坝风险评价提供思路。

张杨[8](2017)在《八一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及其安全评价》文中指出八一水库大坝安全类别为三类,急需进行除险加固。大坝除险加固采取了坝基与坝肩帷幕灌浆、坝体冲抓套井回填、平整防护坝坡、重建排水棱体等工程除险。以加固后的典型坝体横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单元法对正常蓄水位、设计洪水位和校核洪水位等工况下的坝体渗透稳定性进行分析,并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相应工况下的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结果表明:坝体除险加固后,大坝浸润线位置明显降低,坝体渗流量非常小,渗透坡降均小于允许渗透坡降,上下游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均大于规范要求。这说明采用的坝体除险加固措施是有效的,能保证加固后坝体安全运行。

胡晨媛[9](2016)在《乌拉泊水库渗流监测分析及评价》文中研究指明水库的溃坝不仅对水库自身的效益产生直接影响,更对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国民经济命脉乃至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的威胁,因此水库的安全运行在国计民生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水库的溃坝除了与异常灾害天气、人为因素有关,还与自身的病害有关,而渗流破坏是土石坝溃坝的主要病害之一。乌拉泊水库作为乌鲁木齐市重要的集防洪、供水于一体的水库,其安全运行关系到下游三百万以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渗流安全监测及分析工作的开展,对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和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对乌拉泊水库的运行现状进行分析,其次对乌拉泊水库2012年至2016年的渗流监测资料进行分析,通过绘制监测断面中的测压管水位与库水位渗透水压力过程线、测压管水位与上游水位的关系曲线,应用相关系数法和上下游测压管之间的渗透比降,结合乌拉泊水库的工程地质条件,对乌拉泊水库的渗流安全进行分析评价;本文根据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一般指标体系,结合乌拉泊水库实际,制定了乌拉泊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项系统评价、自动化系统可靠性评价、监测管理工作评价三个方面的指标,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乌拉泊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的安全性进行评估,最终得出大坝渗流稳定、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安全的结论。

冒进,陈国兴,王志华,司明婧[10](2014)在《汶川大地震中德阳市水库土坝的震害特征》文中研究指明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省德阳市水库土坝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震损。依据德阳市境内66座高危以上险情水库土坝震害考察资料和现场震害调查结果,对震损水库土坝进行了分类统计,研究其震害特征及震损原因,结果表明:小型水库均质土坝在此次地震中震损数量最多、险情严重,且震害类型丰富;典型震害包括裂缝、滑坡、沉陷、渗漏以及泄水建筑物与其它附属设施损坏。以德阳市3座典型震损水库土坝为例,分析了水库土坝的基本情况、震前运行状况及震损情况,进而提出了有效的震后抢险措施。

二、八一水库大坝防渗处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八一水库大坝防渗处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丹东地区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丹东地区中小型病险水库基本情况
    2.1 丹东市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概况
    2.2 各水库基本情况调查
        2.2.1 东港市太平水库
        2.2.2 刁家坝水库
        2.2.3 合隆水库
        2.2.4 萌芽水库
        2.2.5 代家水库
        2.2.6 八一水库
        2.2.7 黄岗水库
        2.2.8 刘家沟水库
        2.2.9 桦木水库
        2.2.10 城山水库
        2.2.11 互助二库水库
        2.2.12 赫家水库
        2.2.13 宽甸县太平水库
    2.3 水库基本情况汇总分析
第三章 基于三角模糊的网络分析法(ANP)
    3.1 层次分析法(AHP)
        3.1.1 原理与应用
        3.1.2 各层因素对目标层合成权重的计算
    3.2 网络分析法
        3.2.1 ANP结构原理
        3.2.2 优势度原理
        3.2.3 超矩阵与加权超矩阵的构造
        3.2.4 极限相对排序向量计算原理
        3.2.5 基于三角模糊的网络分析法
    3.3 基于三角模糊的网络分析在土石坝风险指标中的应用
        3.3.1 土石坝病险原因指标体系的建立
        3.3.2 权重矩阵的确定
    3.4 工程实际应用与分析
        3.4.1 建立土石坝病险原因指标体系
        3.4.2 确定指标权重
第四章 病险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分析
    4.1 防洪标准安全问题
    4.2 渗流稳定安全问题
    4.3 结构形式安全问题
    4.4 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4.5 金属构件及结构问题
    4.6 水库管理问题
    4.7 关于解决防洪标准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4.8 关于解决渗流稳定问题的对策研究
    4.9 关于解决结构形式安全问题的对策研究
    4.10 关于解决工程建设质量问题的对策研究
    4.11 关于解决金属构件及结构问题的对策研究
    4.12 关于解决水库管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第五章 宽甸县太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
    5.1 太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规模
    5.2 拦河坝除险加固
        5.2.1 坝顶高程确定
        5.2.2 稳定计算
        5.2.3 护坡计算
        5.2.4 坝后排水
        5.2.5 坝顶路面
    5.3 溢洪道除险加固
        5.3.1 泄流能力
        5.3.2 消能工计算
        5.3.3 排涵泄流计算
        5.3.4 结构计算
    5.4 输水洞除险加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2)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基处理研究现状
        1.2.2 振冲法研究现状
        1.2.3 土石坝渗流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振冲碎石桩加固原理与设计
    2.1 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原理
        2.1.1 砂土地基加固原理
        2.1.2 粘土地基加固原理
    2.2 振冲碎石桩设计
        2.2.1 振冲碎石桩设计原则
        2.2.2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3 振冲碎石桩实施
        2.3.1 实施过程
        2.3.2 质量控制
    2.4 本章小结
3 坝基渗流控制研究
    3.1 渗流控制目的
    3.2 渗流控制措施
        3.2.1 水平防渗
        3.2.2 垂直防渗
        3.2.3 其他防渗
    3.3 坝基防渗处理
        3.3.1 混凝土防渗墙
        3.3.2 帷幕灌浆
    3.4 本章小结
4 渗流理论与方程求解
    4.1 渗流基本概念
    4.2 渗流理论方程
        4.2.1 基本方程
        4.2.2 方程求解
        4.2.3 有限元解法
    4.3 渗流分析软件
    4.4 本章小结
5 西藏结巴水库坝基处理实例应用
    5.1 工程概况
        5.1.1 水库基本情况
        5.1.2 坝基工程地质
    5.2 坝基防渗加固
        5.2.1 振冲碎石桩加固地基处理
        5.2.2 坝基防渗处理
    5.3 振冲碎石桩处理效果试验
        5.3.1 试验布设及检测内容
        5.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基于SEEP/W模块的坝基渗流分析
        5.4.1 渗流分析模型构建
        5.4.2 渗流分析工况
        5.4.3 渗流计算结果分析
    5.5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3)仁宗海堆石坝右岸绕坝渗流特征及工程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坝渗漏破坏现状
        1.2.2 堆石坝渗流分析发展状况
        1.2.3 帷幕防渗性能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地质概况及工程条件
    2.1 坝址区基本地质工程条件
        2.1.1 地形地貌
        2.1.2 地层岩性
        2.1.3 地质构造
        2.1.4 水文地质条件
    2.2 区域地质与地震
    2.3 堆石坝结构及分区
    2.4 右岸边坡处理
    2.5 右岸坝肩防渗结构设计
    2.6 蓄水情况统计
第3章 堆石坝渗漏异常特征调查与初步分析
    3.1 右岸渗漏异常现象
    3.2 右岸渗漏异常部位探测与处理
        3.2.1 右岸趾板和坝肩补充灌浆处理
        3.2.2 右岸坝面复合土工膜检查与修复
        3.2.3 渗漏物探检测与处理
        3.2.4 右岸防渗帷幕与防渗墙连接局部区段补灌处理
    3.3 渗漏异常初步分析
第4章 基于右岸绕渗监测成果的特征分析
    4.1 右岸渗流监测布置
    4.2 右岸绕渗孔监测成果时空特征分析
        4.2.1 右岸灌浆平硐内绕渗孔
        4.2.2 右岸坝后绕渗孔
    4.3 右岸下层廊道渗流孔监测成果时空特征分析
    4.4 右岸检查孔监测成果时空特征分析
        4.4.1 右岸上层灌浆平硐增加帷幕检查孔
        4.4.2 右岸公路上坝肩帷幕检查孔
        4.4.3 右岸上坝公路绕渗检查孔
    4.5 右岸渗流量监测资料分析
    4.6 一元线性回归统计分析
    4.7 右岸绕坝渗流特性综合分析
第5章 右岸三维渗流场数值模拟
    5.1 计算模型与工况组合
        5.1.1 计算模型
        5.1.2 计算参数
        5.1.3 工况组合
    5.2 不同工况下渗流场成果分析
        5.2.1 标准设计工况渗流场成果分析
        5.2.2 右岸防渗帷幕灌至2864m工况渗流场成果分析
    5.3 主要计算成果与监测资料对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渗漏异常的工程影响评价
    6.1 各监测剖面水力坡降
        6.1.1 堆石坝1-1监测剖面(坝0+035.00m)
        6.1.2 堆石坝2-2监测剖面(坝0+208.00m)
        6.1.3 堆石坝3-3监测剖面(坝0+364.37m)
        6.1.4 堆石坝4-4监测剖面(坝0+693.81m)
    6.2 渗流量监测成果与类似工程对比分析
    6.3 工程影响评价
总结与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4)平原水库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机理及监测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结构接触面破坏研究现状
        1.2.2 均质土坝渗流破坏模型试验研究现状
        1.2.3 均质土坝渗流安全监测技术研究现状
    1.3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与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渗流作用下土-结构接触面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试验仪器及试验材料
        2.2.1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试验装置
        2.2.2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监测设备
        2.2.3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变形试验材料
    2.3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试验步骤及试验工况
        2.3.1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变形试验步骤
        2.3.2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变形试验工况
    2.4 试验结果分析
        2.4.1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变形影响范围分析
        2.4.2 土-结构渗流破坏过程分析
        2.4.3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影响因素分析
        2.4.4 接触面糙率影响
        2.4.5 土质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渗流作用下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
        3.2.1 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设备
        3.2.2 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材料
        3.2.3 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步骤
        3.2.4 土-结构直剪试验工况
        3.2.5 接触面直剪试验结果
    3.3 基于双曲线模型的土-结构接触面切向应力分析
        3.3.1 接触面模型
        3.3.2 接触面剪应变分布
        3.3.3 接触面应力分布
        3.3.4 接触面切向应力-水力坡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
    4.1 概述
    4.2 PFC简介
        4.2.1 PFC理论主要假定
        4.2.2 PFC接触类型
        4.2.3 PFC数值计算流程
    4.3 球-球参数标定
        4.3.1 室内三轴试验
        4.3.2 PFC三轴试验
        4.3.3 室内三轴试验及数值计算结果
    4.4 土-结构接触面直剪试验数值计算模型
        4.4.1 土-结构离散元接触面直剪试样生成
        4.4.2 土-结构离散元直剪试验伺服加载方法
        4.4.3 土-结构离散元直剪试验接触模型
        4.4.4 土-结构直剪数值计算结果
    4.5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数值计算模型
        4.5.1 离散元水-土相互作用机理
        4.5.2 接触面渗透破坏试验离散元计算模型
    4.6 接触面渗透破坏试验离散元计算结果分析
        4.6.1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形态
        4.6.2 土-结构接触面接触面变形及受力时程变化分析
        4.6.3 接触面切向变形-切向应力变化规律
        4.6.4 土-结构接触面渗流破坏机理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模型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工程概况
        5.2.1 依托工程概况
        5.2.2 大屯水库穿坝涵管设计方案及潜在危险
    5.3 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模型试验相似比设计
        5.3.1 渗流作用机理
        5.3.2 模型试验相似比
        5.3.3 边界相似
    5.4 模型试验相似材料配合比设计及优选
        5.4.1 相似材料测量指标及试验方法
        5.4.2 相似材料配比试验材料
        5.4.3 相似材料配合比正交试验
        5.4.4 相似材料配合比单因素试验
    5.5 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模型试验设计
        5.5.1 模型试验装置
        5.5.2 模型试验监测仪器
        5.5.3 模型试验步骤及试验工况
    5.6 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5.6.1 接触冲刷破坏条件试验结果分析
        5.6.2 接触冲刷破坏渗流参数变化规律
        5.6.3 接触冲刷破坏变形参数变化规律
        5.6.4 接触冲刷破坏过程
        5.6.5 截渗环影响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面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6.1 概述
    6.2 均质土坝-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离散元模型
        6.2.1 球-球接触参数标定
        6.2.2 球-墙接触参数标定
        6.2.3 均质土坝-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离散元模型生成
        6.2.4 均质土坝-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离散元模型荷载施加
        6.2.5 监测点位
    6.3 均质土坝-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离散元模拟结果
        6.3.1 数值计算模型验证
        6.3.2 土坝-涵管接触面变形时程变化规律
        6.3.3 土坝-涵管接触面切向应力时程变化规律
        6.3.4 土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形态
    6.4 均质土坝-穿坝涵管接触面剪应力计算公式
        6.4.1 均质土坝-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模型概化
        6.4.2 接触面滑弧体力学平衡及力矩平衡
        6.4.3 公式计算结果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平原水库供水洞光纤监测技术研究
    7.1 概述
    7.2 基于光纤测温技术的接触冲刷破坏监测可行性分析
        7.2.1 光纤测温原理
        7.2.2 光纤测温方式
    7.3 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光纤测温模型试验
        7.3.1 光纤调制解调设备
        7.3.2 分布式光纤
        7.3.3 模型试验装置及光纤布置方式
        7.3.4 试验步骤
        7.3.5 试验结果
    7.4 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的热流耦合数值模拟分析
        7.4.1 数值计算模型
        7.4.2 数值计算结果
        7.4.3 供水洞渗流安全监测方法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博士期间获得的专利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八一水库施工导流建筑物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水文地质
    1.1 地形地质条件
    1.2 水文气象条件
2 施工导流规划
    2.1 导流标准及导流流量
    2.2 导流方式与导流程序
3 导流建筑物结构设计
    3.1 右岸导流隧洞设计
    3.2 围堰设计
        (1) 上游围堰
        (2) 下游围堰
    3.3 施工度汛
4 结论

(6)浅谈八一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1 工程概况
2 大坝安全监测现状及系统建设必要性与重要性
3 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1 智能巡检系统
    3.2 变形监测
    3.3 渗流监测
    3.4 环境量监测
    3.5 系统结构与通信设计
    3.6 系统防雷与供电
        3.6.1 系统防雷
        3.6.2 系统供电
    3.7 大坝安全监测信息管理平台
        3.7.1 数据采集软件
        3.7.2 资料整编分析软件
4 主要仪器设备安装技术要求
    4.1 变形观测设施安装技术要求
    4.2 渗流观测设施安装技术要求
5 结语

(7)基于风险概念的高土石坝渗透破坏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及风险评价
        1.2.2 土石坝渗流状态评价
        1.2.3 土石坝溃坝风险评价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第二章 美国大坝安全管理制度调研
    2.1 概述
    2.2 联邦安全管理状况概述
        2.2.1 安全管理发展史
        2.2.2 安全管理体制
        2.2.3 国家大坝安全计划简述
    2.3 各州安全管理状况概述
    2.4 大坝风险管理制度的探索
    2.5 大坝安全管理实例分析
        2.5.1 工程概述
        2.5.2 安全管理主体及相关责任
        2.5.3 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薄防渗体高土石坝渗流安全状态简化评价方法
    3.1 渗流量概化模型的建立
        3.1.1 基本思路及假设
        3.1.2 模型推导
    3.2 模型的验证
        3.2.1 与现有简化方法的对比
        3.2.2 与三维有限元方法结果对比
    3.3 简化评价方法的建立
        3.3.1 渗流状态的数学描述
        3.3.2 评价方法简介
    3.4 评价方法应用中的建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渗流安全状态简化评价方法的应用
    4.1 渗流安全状态类比分析
    4.2 渗流安全状态动态反演分析
        4.2.1 针对不可压缩的薄防渗体
        4.2.2 针对可压缩的薄防渗体
    4.3 影响分析的相关因素讨论
        4.3.1 渗流的滞后问题
        4.3.2 渗透非线性问题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面板坝渗透破坏失效概率计算方法研究
    5.1 基于数据库的渗透破坏概率统计
    5.2 工程类比计算方法
        5.2.1 计算方法简述
        5.2.2 方法的应用
    5.3 贝叶斯计算方法
        5.3.1 贝叶斯理论概述
        5.3.2 计算方法简述
    5.4 综合评价计算方法
        5.4.1 计算方法简述
        5.4.2 方法的应用
    5.5 对渗透破坏失效概率的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八一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及其安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2 大坝除险加固措施
    2.1 坝体除险加固处理
    2.2 坝坡除险加固处理
    2.3 坝基与坝肩除险加固处理
3 加固后大坝安全分析与评价
    3.1 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3.2 计算工况
    3.3 计算成果与分析
4 结语

(9)乌拉泊水库渗流监测分析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大坝安全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土石坝渗流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2章 乌拉泊水库概况
    2.1 乌拉泊水库基本情况
    2.2 乌拉泊水库地质概况
    2.3 乌拉泊水库除险加固概况
    2.4 乌拉泊水库坝体断面图
    2.5 乌拉泊水库运行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3章 乌拉泊水库大坝渗流监测分析
    3.1 大坝渗流监测系统建设概况
    3.2 乌拉泊水库大坝渗流监测设备布置情况
    3.3 大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乌拉泊水库安全监测评价
    4.1 安全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4.2 安全监测评价方法
    4.3 乌拉泊水库大坝安全监测系统综合评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及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0)汶川大地震中德阳市水库土坝的震害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汶川地震中德阳市水库土坝震害基本概况
2 德阳市水库土坝典型震害特征
3 德阳市典型水库土坝震损实例
    3.1 什邡市公墓志水库
        3.1.1 公墓志水库基本情况
        3.1.2 公墓志水库震前运行状况
        3.1.3 公墓志水库震损情况
    3.2 罗江县八一水库
        3.2.1 八一水库基本情况
        3.2.2 八一水库震前运行状况
        3.2.3 八一水库土坝震损情况
    3.3 绵竹市丰产水库
        3.3.1 丰产水库基本情况
        3.3.2 丰产水库震前运行状况
        3.3.3 丰产水库土坝震损情况
    3.4 水库土坝应急除险措施
4 结语

四、八一水库大坝防渗处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丹东地区中小型病险水库的问题与对策[D]. 仲述.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2]高寒地区土石坝坝基渗流分析与防渗加固处理技术研究[D]. 嘎玛.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2020(01)
  • [3]仁宗海堆石坝右岸绕坝渗流特征及工程影响研究[D]. 宁钟祥. 成都理工大学, 2020(04)
  • [4]平原水库均质土坝与穿坝涵管接触冲刷破坏机理及监测技术研究[D]. 解全一. 山东大学, 2019
  • [5]八一水库施工导流建筑物设计[J]. 彭洪元,陈诚. 水利技术监督, 2019(04)
  • [6]浅谈八一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设计方案[J]. 毛乾屹,江超. 大坝与安全, 2019(03)
  • [7]基于风险概念的高土石坝渗透破坏评价方法研究[D]. 曹逵.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2018(01)
  • [8]八一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及其安全评价[J]. 张杨. 吉林水利, 2017(07)
  • [9]乌拉泊水库渗流监测分析及评价[D]. 胡晨媛. 新疆农业大学, 2016(06)
  • [10]汶川大地震中德阳市水库土坝的震害特征[J]. 冒进,陈国兴,王志华,司明婧.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2014(06)

标签:;  ;  ;  

八一水库大坝防渗处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