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的临床护理

生物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的临床护理

一、生物人工肝脏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潘晨燕[1](2021)在《仿生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基于肝细胞微载体与半透膜微管构建仿生肝小叶结构单元;基于肝小叶结构功能单元构建肝脏芯片;肝脏芯片应用于仿生生物人工肝(Bionic bioartificial liver system,BBALS)治疗急性肝衰竭的效果研究。方法:第一部分:构建基于肝小叶结构功能单元的肝脏芯片。通过对肝细胞微载体进行肝功能评估,验证其模拟肝脏微环境以及作为体外生物反应器单元可能性,并与半透膜微管结合构建肝小叶结构功能单元。将其与双向循环体系结合构建肝脏芯片,通过对双向循环体系不同流速进行优化,优选出最适合肝细胞微载体培养的流速,能够维持肝细胞微载体最强活性、及最佳细胞功能。实验分为对细胞进行二维平板培养组和肝细胞微载体模拟3D培养组,使用过碘酸雪夫染色法(Periodic Acid-Schiffstain,PAS)观察糖原合成情况,同时使用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染色观察摄取及排泄能力,通过检测尿素(Urea)、白蛋白(Album,ALB)水平评估合成及分泌能力,检测细胞色素P-450表达(Cytochrome P-450,CYP-450)情况,通过细胞增殖及肝功能水平检测确定最佳流速。第二部分:通过使用构建的仿生生物人工肝,对其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进行研究。使用3D肝脏芯片作为新型生物反应器应用于BBALS中,通过过滤D-氨基半乳糖诱导(D-galactosamine,D-Gal)形成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兔模型,对其进行血浆置换,研究BBALS治疗ALF的作用。实验分为正常组、ALF组以及BBALS治疗组,观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素和白蛋白水平,并用H&E、Ki-67和Tunel染色检测炎症反应、增殖和凋亡程度。结果:第一部分:肝细胞微载体3D培养组与细胞平板培养组相比,肝糖原合成更多,ICG摄取和释放速度更快,尿素合成、白蛋白分泌水平增高,CYP-450水平增高。得到了优化后的最佳流速,证明肝脏芯片在5mL/h时能够保持较高的细胞活性,维持其特异性功能。第二部分:与未治疗的ALF组相比,BBALS治疗组的ALT和AST显着降低,尿素和血浆生成明显改善,炎症浸润、肝细胞凋亡和肝细胞增殖显着减少。结论:1.肝细胞在微载体上3D培养与细胞平板培养相比有更好的肝储备、合成、分泌、代谢能力,将其与半透膜微管组装构建了模拟肝脏肝小叶结构的功能单元。发现肝小叶结构功能单元结合双向循环体系构建的肝脏芯片能够在0.5mL/h流速下使细胞达到最佳生长活性,有较好的肝脏特异性功能。2.仿生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后,肝脏损伤程度减轻,解毒和合成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显示了其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胡雅丽,甘腾玉,付巧珊[2](2020)在《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人工肝血浆置换术的重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进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治疗依从性及护理前后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HAMA和HAMD评分低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能降低人工肝血浆置换术后重型肝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林栋羚,董辉,宋江美[3](2019)在《浅析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对人工肝治疗在重型肝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的应用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科室收治的72例重型肝病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针对性护理,对患者护理之后所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整个过程中的难点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经过有效护理之后,只有6例次患者在后来出现了并发症,同时在对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结论实际护理人工肝的时候,患者导管和心理还有血管通过等各种问题的管理加大重视程度,这样并发症的发生率可以得到有效减少,并使患者的身体健康得以早日恢复。

戴露露[4](2017)在《强化健康教育对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南京市第二医院人工肝科室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并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衰竭患者120例,试验组、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接受病房护士常规的口头宣教和治疗期间人工肝室护士的口头宣教,试验组不仅接受常规的健康宣教还有人工肝室护士进行的强化健康教育。由资深人工肝治疗专家、护师(及以上)组成“PE健康宣教”小组,科室护士长和专科护士共同培训考核后选出健康宣教人员,完善健康宣教内容以及干预措施。由科内统一制订PE健康教育路径表,人工肝室护士按照路径要求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时、治疗后的宣教。强化健康教育包括:治疗前对血浆置换常识的讲解、对患者自身准备的健康宣教;治疗中对患者进行血浆置换等相关知识的健康宣导教育;治疗后、置管期间对患者进行相关注意事项的健康宣传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入组时及血浆置换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焦虑水平的变化;入组时及血浆置换治疗时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的变化;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时采血不良发生的次数;治疗后导管堵塞率、导管留置天数及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干预后试验组活力评分55.08±4.08分,对照组活力评分44.72±3.43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活力评分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后试验组心理健康评分51.50±4.96分,对照组心理健康评分30.81 ±3.40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心理健康评分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躯体健康、社会功能以及情感职能等方面两组患者无显着性差异(P>0.05)。入组时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对照组为(34.45±4.25)分,试验组为(35.02±3.2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入人工肝室时焦虑评分:对照组为(54.79±6.39)分,试验组为(35.02±3.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生命体征(体温、血氧浓度、心率、血压高压、血压低压、呼吸频率)均在正常水平,在入人工肝室后准备行PE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仍维持在正常水平,但是对照组入组时、入人工肝室后心率、血压高压、血压低压、呼吸频率较入组时均有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入组时、入人工肝室后体温、血氧浓度变化很小,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做PE治疗时,对照组每人发生采血不良次数大约3次,试验组每人发生采血不良次数大约2次,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堵管4例,试验组发生堵管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平均留置导管天数(14.54±2.37)天,试验组平均留置导管天数(19.36±1.4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例,试验组发生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焦虑水平,提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患者能以最佳的身心状况配合治疗,使患者治疗时生命体征稳定,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治疗时采血不良的发生次数,减少治疗后导管堵塞例数,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从而保证治疗的延续性,提升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祝俏枝,叶荔妮,刘青[5](2014)在《血浆置换治疗急性中毒性肝衰竭病人的护理》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血浆置换治疗急性中毒性肝衰竭病人的护理。[方法]对82例中毒性肝衰竭病人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浆置换做人工肝脏替代治疗,分析病人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总结治疗并发症及护理要点。[结果]82例病人共接受血浆置换治疗273例次,好转78例,1例需行肝移植治疗,死亡3例;合并肝性脑病45例,经治疗后37例意识转清,5例意识改善;经治疗后病人临床症状、肝功能指标(转氨酶、总胆红素、血氨、胆碱酯酶、凝血时间)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期间出现变态反应、低血钙、低血压、穿刺局部渗血、导管堵塞、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未发生致命性并发症影响病人预后。[结论]加强血浆置换治疗急性中毒性肝衰竭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刘晓妍,戴小云[6](2014)在《1例重症肝炎行MARS人工肝治疗术中压疮出血的护理》文中提出近年来人工肝治疗已成为重症肝炎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是一种新的人工肝脏支持系统,是目前模拟肝脏解毒功能中最先进的人造生物肝脏支持系统[1],能减轻肝细胞坏死,改善血流动力学,预防和治疗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是重症肝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2]。重症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功能差,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血小板也明显减少。而MARS人工肝治疗术中采用体外循环68 h,全程肝素化治疗,出血是术中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大量出血常使治疗终

王华[7](2013)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肝功能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以出现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及腹水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其次是肝毒性物质和药物。肝功能衰竭并非一种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性判断,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极高。目前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因存在供体短缺,费用昂贵等因素,严重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则是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肝脏支持系统,它应用现有透析技术,模拟肝细胞的生物解毒功能,通过清除患者体内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为肝细胞再生和临界肝细胞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非随机性选取我院消化科2008年3月~2013年6月间肝功能衰竭住院患者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MARS组69例,行内科一般治疗+MARS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PE)组65例,行内科一般治疗+PE,以探讨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肾功、凝血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改变和临床意义,并监测患者3个月病死率,利用MELD评分系统对两组进行预后评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转氨酶、总胆红素、肾功、凝血指标及MELD分值均具有可比性,并针对MARS治疗组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ELD分值显着降低(P<0.05),且MARS组较PE组下降更显着(P<0.05);2. MARS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肾功、凝血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在清除胆红素、改善凝血方面不及PE组(P<0.05),而降低肌酐、MELD分值的能力显着优于后者(P<0.05);3.对MELD<20、20≤MELD<30、30≤MELD<40的患者,MARS治疗后3个月实际病死率分别为0%、44.7%、52.9%,明显低于预期死亡率27%、76%、83%(P<0.05),且显着低于PE治疗后3个月实际病死率11.1%、55.9%、71.4%(P<0.05);对MELD≥40的患者,MARS治疗后3个月实际病死率与预期死亡率、PE治疗后实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4. MARS人工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17.4%)、血压下降(8.7%)及感染(4.3%)。结论1.MARS及PE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MELD分值;2. MARS治疗对患者的肝功、肾功、凝血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清除胆红素、改善凝血方面不及PE组,而降低肌酐、MELD分值的能力显着优于后者;3.对MELD<40的肝衰竭患者,MARS较PE治疗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延长生存期;4.对MELD≥40的患者,MARS及PE治疗效果均不佳,建议及早行肝移植治疗;5. MARS人工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血压下降及感染;6.护理对策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导管护理。

练荣丽,梁丽花,何慧红[8](2013)在《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文中研究说明回顾总结了2000年~2011年公开发表的22篇相关文献,综合分析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包括过敏反应及其护理、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护理、血亲异常及其护理、低血钙及其护理等,力求为重症肝炎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王笑梅[9](2011)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荟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摘要】目的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以“重型肝炎”“肝衰竭”“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PubMed、万方数据知识平台中有关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文献,依据Cochrane评价手册评价文献质量,并提交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利用Stata 9.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数值变量计算标准平均差(SMD)及其95%可信区间(CI);分类变量计算比值比(OR)以及95% CI.结果检出相关文献500篇,含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出处、以及摘要,其中再以随机对照实验(RCT)为检索词,筛出随机对照实验文献78篇,剔除数据不完整以及观察指标不同的文献,按入选标准,最后有17篇文献1492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中西医结合组750例,男582例,女168例。单纯西医治疗组742例,男579例,女163例。文献质量Jadad评分3分1篇,2分16篇,总计1492名患者进行荟萃分析。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一)、ALT下降:有12篇文献入选,对照组549例,治疗组563例。与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LT下降程度(350U/L)高于对照组(315U/L), SMD值-0.71,95% CI:-1.16~-0.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ALT水平下降更显着,(二)、总胆红素下降:有15篇文献入选,对照组685例,治疗组68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胆红素下降程度(225umol/L)高于对照组(147umol/L), SMD值-0.88,95% CI:-1.11~-0.6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总胆红素下降的更显着。(三)、PTA回升:有13篇文献入选,对照组609例,治疗组619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TA的上升水平(39.28%)高于对照组(20.96%),SMD值为1.19,95% CI:0.77~1.6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PTA上升水平更显着。(四)、有效率:有17篇文献入选,对照组737例,治疗组74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有效率(77.0%)高于对照组(53.7%),有效率提高了23.3%,比值比(OR)值为2.94,95%可信区间CI为:2.34-3.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高了有效率。(五)、病死率:有9篇文献入选,对照组459例,治疗组438例,单纯西医治疗组病死率平均为40.7%,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病死率平均为22.4%,OR值2.50,95% CI:1.85~3.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肝功转氨酶、黄疸的下降以及PTA的回升更显着,提高了有效率,并且降低了病死率。中西医结合治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郭永征[10](2011)在《经ALSS治疗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利用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UPLC/MS)为基础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方法对接受了非生物型人工肝脏支持系统(ALSS)治疗的乙肝肝衰竭患者进行尿液代谢组学研究。评估乙肝肝衰竭患者与正常对照间的尿液代谢谱差异;探讨ALSS治疗对乙肝肝衰竭患者尿液代谢谱的影响;评估不同预后的乙肝肝衰竭患者间尿液代谢谱的差异并建立预后判、断模型。研究方法筛选接受了ALSS治疗的乙肝肝衰竭患者,收集尿液标本并进行3个月转归情况的随访;考察超高效液相色谱以及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仪的参数设置;对同一样本重复检测,考察仪器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对UPLC/MS的检测数据进行多变量数据分析,采用模式识别技术考察尿液代谢谱的组间差异,筛选生物标记物,建立预后判断模型并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建立了稳定可靠的采用UPLC/MS进行乙肝肝衰竭患者尿液代谢组学研究的方法。对乙肝肝衰竭组和正常对照组的尿液代谢信息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尿液代谢组学数据可将对照组和乙肝肝衰竭患者分别聚类区分。鉴定了对分组贡献较大的五类物质,分别是肌酸酐、肉毒碱、a-N-苯乙酰-L-谷氨酰胺(PAGN)、马尿酸以及甜菜碱。这五类物质在患者尿液中的含量均显着低于对照组,提示乙肝肝衰竭患者肾功能以及肝脏的脂类、氨基酸的代谢功能异常。ALSS治疗前后的尿液代谢谱有显着的不同,可分别聚类于不同的区域中。尿液中的PAGN是NH3的排泄载体,其含量在ALSS治疗后降低明显,提示ALSS治疗可显着降低乙肝肝衰竭患者的血氨水平。好转组和恶化组患者经多变量数据分析分别聚类,表明代谢组学技术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应用于乙肝肝衰竭患者预后判断的研究。两组患者间差异最显着的代谢物质分别是肌酸酐和甘氨鹅脱氧胆酸。二者在恶化组患者尿液中的含量均明显低于好转组患者,提示恶化组患者胆固醇代谢以及肾功能的受损均较好转组患者严重。另外,甘氨鹅脱氧胆酸在两次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程度在两组不同预后患者间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提示甘氨鹅脱氧胆酸在ALSS治疗过程中的特异性变化可能有助于对乙肝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判断。不同预后的两组乙肝肝衰竭患者间,其第一次ALSS治疗后48-72小时的尿液代谢谱的差异较其他四个时间点大。以含量在两组不同预后患者间有显着差异(P<0.05)的901个变量建立新的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02PLS)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可靠,且模型的累积预测度较基于8792个变量的OPLS/02PLS模型的累积预测度有所提高。将901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建模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新模型的预测能力以及诊断能力良好。其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标准误以及95%的置信区间等指标均优于MELD.结论UPLC/MS作为代谢组学研究的常用检测工具,用于尿液代谢组学研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特点。通过对乙肝肝衰竭组与正常对照组、ALSS治疗前后以及不同预后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尿液代谢谱的研究,发现基于UPLC/MS的尿液代谢组学数据具有良好的疾病诊断、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能力。初步建立了针对接受了ALSS治疗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预后判断模型,发现其预测能力以及诊断能力良好。尿液代谢组学对乙肝肝衰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二、生物人工肝脏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物人工肝脏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仿生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探究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3 中医辨证分型
        1.4 中医治疗及预后
    2. 西医学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研究进展
        2.1 定义及分类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及诊断
        2.4 治疗及预后
        2.5 生物人工肝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一、基于肝小叶结构功能单元的肝脏芯片的构建
        1. 微载体球的肝功能评估研究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2. 肝小叶结构功能单元的构建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肝脏芯片的构建
        3.1 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实验结果
        3.4 讨论
    二、仿生生物人工肝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研究
        1. 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HAMA和HAMD评分的比较
    2.2 两组护理后治疗总依从性的比较
3 讨论

(3)浅析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护理人工肝方法
        1.3.1 饮食的护理
        1.3.2 心理的护理
        1.3.3 环境的护理
        1.3.4 血管通路护理
    1.4 并发症的护理
        1.4.1 出血
        1.4.2 低血压
        1.4.3 过敏
2 结果
3 讨论

(4)强化健康教育对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肝衰竭的定义及诊治现状
    2 血浆置换治疗的定义及疗效
    3 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缺乏健康宣教和指导容易引起一系列问题
        3.1 缺乏健康宣教会导致患者在血浆置换治疗期间存在紧张焦虑的情绪
        3.2 缺乏健康宣教会影响血浆置换治疗的正常进行
        3.3 缺乏健康宣教会导致血浆置换治疗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4 研究意义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干预方法
        2.2 测量工具和观察指标
        2.3 资料收集时间和评价方法
        2.4 质量控制
        2.5 伦理原则
        2.6 统计分析
        2.7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比较
        3.3 两组患者焦虑水平比较
        3.4 两组患者生命体征的比较
        3.5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3.6 两组患者治疗时采血不良发生次数、治疗后导管堵例数、导管留置时间及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比较
    4 讨论
        4.1 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
        4.2 强化健康教育可以减轻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焦虑情绪
        4.3 强化健康教育可以维持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
        4.4 强化健康教育可以提升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依从性
        4.5 强化健康教育与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采血不良发生率,导管堵塞率无直接关系
        4.6 强化健康教育可以延长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导管的留置天数
        4.7 强化健康教育与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无直接联系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及不足之处
    1 创新性
    2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血浆置换治疗急性中毒性肝衰竭病人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2.2 血浆置换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 (见表1)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3 护理
    3.1 治疗前护理
    3.2 治疗中的护理
    3.3 治疗后护理
    3.4 主要并发症的护理
        3.4.1 变态反应
        3.4.2 低钙血症
        3.4.3 低血压
        3.4.4 出血
4 讨论

(6)1例重症肝炎行MARS人工肝治疗术中压疮出血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护理及体会
    2.1 术前评估
    2.2 术前创面换药
    2.3 术中护理
        2.3.1 病情观察
        2.3.2 压疮创面出血处理
    2.4 术后护理
3 小结

(7)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
2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型肝炎的原理
3 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肝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3.1 过敏反应 (包括轻度及重度过敏反应)
        3.1.1 原因
        3.1.2 发生
        3.1.3 处理对策
    3.2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压下降、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降低
        3.2.1 原因
        3.2.2 处理对策
    3.3 血系异常
        3.3.1 原因
        3.3.2 护理对策
    3.4 低血钙
        3.4.1 原因
        3.4.2 护理对策
    3.5 其他电解质紊乱
        3.5.1 原因
        3.5.2 护理对策
4 小结

(9)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医学对重型肝炎的认识
        1. 中医古籍中对重型肝炎的论述
        1.1 两汉时期
        1.2 隋唐时期
        1.3 两宋金元时期
        1.4 明清时期
        2. 现代中医药对重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2.1 重型肝炎病名的规范
        2.2 病因病机
        2.3 辨证分型
        2.4 中医治疗的方法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重型肝炎的认识
        1. 重型肝炎的概念
        2. 发病率
        3. 发病因素
        4. 发病机制
        5. 分类
        6. 检查方法
        7. 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荟萃分析(Meta分析)研究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Meta分析中的常用概念
附录2. 文献质量Jadad评分标准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致谢
个人简历

(10)经ALSS治疗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研究背景
    肝脏的代谢功能
    代谢组学的概念
    代谢组学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经ALSS治疗的乙肝肝衰竭患者基于UPLC-MS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创新点
下一步的工作
综述 代谢组学在肝脏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四、生物人工肝脏治疗重型肝病的临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仿生生物人工肝的构建及其治疗急性肝衰竭的作用研究[D]. 潘晨燕.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个性化护理对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治疗重型肝炎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J]. 胡雅丽,甘腾玉,付巧珊. 中国当代医药, 2020(33)
  • [3]浅析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病患者的临床护理[J]. 林栋羚,董辉,宋江美.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9(33)
  • [4]强化健康教育对肝衰竭行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焦虑的影响研究[D]. 戴露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4)
  • [5]血浆置换治疗急性中毒性肝衰竭病人的护理[J]. 祝俏枝,叶荔妮,刘青. 全科护理, 2014(19)
  • [6]1例重症肝炎行MARS人工肝治疗术中压疮出血的护理[J]. 刘晓妍,戴小云. 实用临床医学, 2014(03)
  • [7]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D]. 王华. 山东大学, 2013(04)
  • [8]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肝炎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J]. 练荣丽,梁丽花,何慧红.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3(07)
  • [9]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的荟萃分析[D]. 王笑梅.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 [10]经ALSS治疗的乙肝肝衰竭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D]. 郭永征. 浙江大学, 2011(07)

标签:;  ;  ;  ;  ;  

生物人工肝治疗重症肝病的临床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