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烟质量控制仪的设计

卷烟质量控制仪的设计

一、烟支质量控制仪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叶超[1](2020)在《基于负压抽气法卷烟小盒密封度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分析》文中提出针对行业使用的卷烟小盒密封度检测方法YC/T 140-1998《卷烟小盒密封度的测定充气法》,于2015年被废止的情况下,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负压抽气法的卷烟小盒密封度自动检测系统的设计,是一种适用于卷烟软、硬盒的密封度检测方法的系统自动化设计。系统主要包括卷烟小盒的取样单元、打孔单元、吸附单元、测量单元和收集单元五部分,通过对光电信号和位置信号识别、串口通讯、电磁阀控制、步进电机驱动等技术的合理应用,将各个单元执行过程流畅衔接,形成了卷烟小盒的密封度自动化检测系统。在系统自动化基础上,本文又对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重复性和再现性等测试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卷烟小盒的密封度检测值以测量室内外的压差值在3秒内变化不超过0.01k Pa来表征,标准件的测试结果变异系数小于0.5%,软、硬小盒密封度重复性测试结果变异系数为1%以内。在不同检测地点,完成了密封度再现性检测试验,各样品在不同测试地点(实验室)密封度检测结果变异系数均在3%以内,同一样品相对极差均在10%以内。通过上述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测试稳定可靠。卷烟小盒密封度自动检测系统的成功设计,为行业提供了一种创新性检测方法的自动化密封度检测装置,在提高国内密封度检测技术的研究水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实际和理论意义,有利于烟草行业密封度测量系统向智能化、高精度方向发展。同时,为卷烟企业如何去提高卷烟小盒的密封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海文[2](2018)在《基于STM32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如今人们大约8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与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和生活都息息相关,因此对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雾霾、室内装修等污染问题,人们还没有有效的办法控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这一问题也成为人们的健康隐患,因此对室内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至关重要。当室内有害气体的浓度超标时,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为了让人们及时准确地获得室内有害气体甲醛、PM2.5的浓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生活环境的空气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根据我国室内空气监管标准GB50325-2010,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STM32F103C8T6单片机的便携式、低功耗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该检测仪可以实时测量室内的温湿度、甲醛浓度、PM2.5浓度,并在液晶显示屏LCD12864上实时显示出来,当甲醛浓度或PM2.5浓度超过报警值时,测试仪通过亮红灯和蜂鸣器鸣叫的方式提醒用户室内有害气体超标。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通过GSM短信方式将室内空气质量情况发送到移动终端,最后系统在Visual Studio 2012平台运用C#语言开发上位机,可以实时显示空气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能够准确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为人们的健康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有效保障。

宾俊[3](2017)在《广义灰色体系和无损分析技术在烟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文中提出烟叶生产加工过程是烟叶最重要的品质生成阶段,是指烟叶从田间采收到直接作为卷烟原料的全过程,包括成熟采收、烘烤、分级、复烤、醇化等环节。但是,目前烟叶生产加工过程中还存在较多问题,高度依赖经验,缺乏客观的、量化的加工标准和判别方法尤为突出。因此,寻求能应用于烟叶加工过程的准确、快速、客观的判别、分析、监测等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生物样本,烟叶具有极其复杂的化学组成,其成分含量、成分间的相互关系及成分与其含量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等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未知的,分析尚无可靠的物理或者化学规律可依,传统化学理论方法已不适应,可以采用复杂体系的分析方法——广义灰色体系理论来解析。广义灰色体系是一种在白灰黑分析体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描述分析环境复杂性的方法,可从量测变量空间入手来解决复杂的分析问题。无损分析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无损的分析方法,可得到大量的、连续的量测变量,较适合于样本量大、分析因子多、连续性强的烟叶生产加工过程。因此,本文探讨了采用广义灰色体系理论结合无损分析技术对烤烟烟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成熟采收、密集烘烤、分级收购、打叶复烤和仓储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行性,以期充分发挥烟叶生产加工的作用,塑造烟叶的最协调品质特征,为深入开展烟叶生产加工量化体系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的具体研究结果包括:(1)针对当前烟叶成熟采收标准过于笼统和主观的问题,分别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NIRS)结合模型集群分析-随机森林(MPA-RF)方法、图像识别技术结合极限学习机(ELM)方法对烟叶的成熟度进行了快速判别研究,最低判别正确率分别为90%和82%,为进一步提高判别正确率,将烟叶成熟度的近红外数据与图像数据进行了融合,再采用ELM对融合数据进行分析,使烟叶成熟度的判别正确率达到96%以上,可实现烟叶成熟度判别的定量化、科学化。(2)基于烟叶密集烘烤过程缺乏有效的实时监测手段,首先采用NIRS结合自适应进化-极限学习机(SaE-ELM)对烟叶烘烤过程中的3个关键指标(含水率、淀粉和叶绿素)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监测;其次,提出了一种多元校正方法——变量排列集群分析-偏最小二乘(VPPA-PLS),并成功应用于烟叶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定量监测模型的建立,最后,对关键指标和主要化学成分的烘烤变化规律进行了拟合预测,可作为烟叶烘烤精准调控的参考。(3)针对烟叶人工分级指标比较模糊的问题,首先提出了一种多元分类方法——蒙托卡罗-无信息变量消除-随机森林(MC-UVE-RF),与NIRS相结合可实现烟叶的自动分组、分级,最低判别正确率达到88.46%;由于仅使用光谱技术对易混淆等级的烟叶进行判别的效果不佳,将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进行融合分析,ELM融合模型的识别正确率有较大提高,可达到96.67%。(4)基于打叶复烤过程中对片烟成品质量控制粗犷的现状,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了不同类型近红外光谱仪器、烟叶不同物理状态之间的模型转移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典型相关分析的模型转移(WTCCA)方法,通过其将片烟的在线近红外光谱转移到实验室烟粉模型进行预测,使单挑选线和混合挑选线上烟叶样本的烟碱、总糖、还原糖和总氮平均预测误差分别降低了42.03%、29.43%、15.63%、30.10%和8.16%、11.38%、6.66%、19.44%,提高了在线预测的精度,有利于打叶复烤的质量控制。(5)由于目前对烟叶醇化规律的研究较为滞后,因此,充分利用积累的烟叶仓储醇化温湿度及理化指标数据,以多元线性回归(MLR)为手段,对数据中隐含的关联规则进行了深入挖掘分析,模拟建立了仓库环境温湿度与箱内温湿度的时间传导模型,并通过积温积湿模型结合感官质量指标初步实现了醇化仓库的分型研究,将醇化时间大于18个月的仓库定义为慢库,反之,则称为快库,可在一定程度上辅助烟叶醇化技术的研究。

石磊[4](2016)在《卷烟重量精度控制的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烟支重量是一个对于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息息相关的物理指标,与工艺质量和生产成本有很大的关系。伴随着卷烟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烟支重量控制精度要求也相应提高,所以卷烟重量控制在整个自动控制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卷烟重量精度控制的实现,对于产品工艺质量的提升,生产成本的降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烟支重量控制稳定性发展的基础上,主要针对南宁卷烟厂的卷烟机组,立足于生产实际情况,与理论紧密结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参照卷烟工艺标准,探寻影响烟支克重精度控制的要因,不仅对卷烟工艺流程中影响单支克重精度控制的各工序进行了解析,还进一步提出了优化和改善措施。运用Minitab软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全因子试验设计,实现对烟支克重的最优控制。对于卷烟重量检测的两种主流技术即核扫描检测与微波扫描检测进行比对与探讨,解析两者之间的优缺点。通过事实依据,验证了基于微波检测的重量精度控制系统精度更高、速度更快、性能更加稳定且更加安全等优势。

田倩如[5](2015)在《滤棒圆周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提出香烟滤棒的质量是衡量香烟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烟草由于具有巨大的利润空间,为了防止仿造卷烟,保障卷烟质量,需要对卷烟的质量进行高品质的严格控制。由于现有的机台在线气压式和试验室离线检测方法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急需开发新的滤棒圆周检测系统。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激光测量技术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激光在线测量技术在精密轴类、电缆生产线圆周检测等方而都有成功先例,但在滤棒圆周在线检测系统应用方面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论文以滤棒圆周为研究对象,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等方法,对滤棒圆周尺寸变化精度、滤棒圆周在线检测方法、在线检测系统构建、平面四轴激光在线测径仪以及整个滤棒圆周闭合控制系统等方而进行研究。论文的关键技术是传感器的布局设计,数据算法的实现以及系统在KDF3上的应用。首先,基于KDF2滤棒成型原理和原有的滤棒圆周尺寸检测方法,分析了构建滤棒圆周尺寸在线检测系统的必要性,对滤棒圆周尺寸精度统计分析研究,得出了滤棒圆周尺寸方而的结论。其次,以滤棒圆周尺寸在线检测的约束条件为基础,构建了四种滤棒圆周尺寸在线检测方案,对其进行理论分析和试验论证,确定了滤棒成型几何变形显着方向,最后提出了四方向激光高速测径传感器方案,并对其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最后,开发了滤棒圆周在线检测控制系统,基于滤棒圆周在线检测系统控制要求,提出了控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通过对滤棒直径和圆周算法的分析,开发了控制系统程序,最后实现了整个检测控制系统的安装及连接。

温思茹,赵小松,李瑞晨,邹中亮[6](2014)在《两种测定卷烟纸阴燃速率方法的影响因素比较》文中研究表明对两种测定卷烟纸阴燃速率方法 (简称方法 Y与方法 C)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方法 Y测定时,卷烟纸阴燃速率随定量的提高而变慢,随卷烟纸中钾盐比例的提高而变快,其中定量对阴燃速率的影响最大,助燃剂含量对阴燃速率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波动,但整体影响不大。采用方法 C测定时,卷烟纸阴燃速率随卷烟纸定量的提高而变慢,随助燃剂用量和钾盐比例的提高而变快,其中定量对阴燃速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助燃剂用量、钾盐与钠盐的比例。无论是采用方法Y,还是采用方法 C,卷烟纸的透气度对阴燃速率均没有影响。研究表明,与方法 Y相比,方法 C对于实际生产中如何提高或降低卷烟纸阴燃速率更具有指导意义。

李文伟,牛芳芳,颜秋男,朱震[7](2013)在《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卷烟纸阴燃速率测量仪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卷烟纸阴燃速率测量仪(简称阴燃仪),采用红外传感器探测纸张燃烧位置,提高了测试精度与准确性。介绍了阴燃仪的系统设计,对其测试过程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量程标定装置。实验证明该阴燃仪的测试结果符合实际应用的要求。

赵文龙[8](2011)在《气动法卷烟烟丝与烟支分离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卷烟的生产及包装过程中产生的残次烟支中的烟丝如何最大限度地被回收再利用,降低对烟丝的造碎率,提高整丝率,减轻工人劳动的强度,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是各卷烟生产企业一直关注的课题。本文针对国内外现有的卷烟烟丝分离回收方法和设备存在的对烟丝造碎严重,烟丝的回收率低,高耗能以及对环境造成污染等不足,提出了采用气动法分离回收卷烟烟丝的方法,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气动法卷烟烟丝分离回收装置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气动法卷烟烟丝分离回收装置是根据卷烟滤嘴端和烟丝部分透气性不同的特点,将带有一定高压气流的喷气嘴对准卷烟过滤嘴端进行吹气,在气吹压力的作用下将烟丝从卷烟纸中完全吹离,从而实现卷烟烟丝的分离回收再利用。本文首先对气动技术理论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该装置的气动控制系统,对气源装置和气动元器件进行了选择和设计。通过对气动理论和烟支结构的分析,充分证明了采用气动法分离卷烟烟丝的可行性。利用Solid Works三维软件设计了该装置的虚拟样机,对装置的自动进烟机构、烟支滤嘴检测、步进电机旋转机构、喷吹分离机构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设计和研究。对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为实际样机的研制提供了依据。研制了气动法卷烟烟丝分离回收装置,该装置的自动进烟机构通过由同步电机控制的取样滚轮对烟支进行间隔取样,利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实现对烟支方向的判别,取样后的烟支经扇形导槽由横向变成竖直方向自动落入到步进电机旋转机构中,步进电机旋转机构通过接收的烟支方向检测信号将烟支送入到不同的喷吹工位,从而实现对烟支的喷吹分离。将气动法和手剥法、裁切法分离回收后的卷烟烟丝进行了含末率、整丝率和回收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经气动法分离回收的烟丝含末率比手剥法和裁切法含末率分别降低18.6%和8.0%,整丝率分别提高了16.9%和10.7%。充分证明了气动法卷烟烟丝分离回收方法的优越性。气动法分离回收的烟丝能够直接返回卷烟生产线进行再造卷烟,提高了烟丝的利用率。该方法可以降低卷烟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消耗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左季[9](2011)在《烟条重量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目前国内高速卷烟机的设计普遍采用以核扫描头为测量工具的放射源电气控制模型,该模型存在对环境有潜在危害、长期测量精度差、维护费用和难度高等缺点,而微波源电气控制模型则解决了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PASSIM8000型卷烟机电气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了一套新的烟条重量采集与控制系统。本系统以FPGA作为控制核心对数据传输时序进行控制;以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在Linux操作系统下编写了PCI驱动程序,并在Qt/Embedded开发环境下,设计了控制GUI以监控系统运行;采用Verilog HDL编写了M-Module协议与烟丝密度信号采集端通信,并编写了PCI-104协议与上位机通信,提高了通信速率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快、工作稳定、对工作人员和环境危害小,性能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黄炜中[10](2010)在《基于ARM的烟支在线检测系统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70系列PHOTOS卷烟机的烟支在线检测仪设计方案,该在线检测仪可从卷烟机流水线上自动取出烟支样品,并对诸如重量、圆周、长度、水分、吸阻等重要物理参数进行测量,可有效地对卷烟机的生产状况进行监测、报警。本论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背景,阐述了基于ARM的烟支在线检测仪的整体构成,然后分别讨论系统各单元的实现方法及其关键技术。课题背景简述了国内外发展现状,从中可以看出该实用新型设计的潜在市场价值。系统共分为五个主要单元:第一单元是取样单元,第二单元是重量单元,第三单元是视像系统单元,第四单元是微波单元,第五单元是吸阻单元。在系统各单元功能介绍完后,本论文从设计角度出发,将这一基于ARM的烟支在线检测仪的设计分为系统硬件设计、系统软件设计进行剖析。系统硬件设计包括:上位机主要功能及选型、下位机的硬件设计、传感元件与执行元件。系统软件设计包括:上位机软件设计、下位机软件设计、模块化通讯及协议。系统软硬件设计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既从实际应用角度考虑又从设计开发角度考虑,给出了一种实用的、新型的卷烟机烟支在线检测设备。最后,本论文从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的角度,引出该在线检测仪的误差分析,以及仪器精度和分辨率的确定,包括长度、直径、吸阻和重量参数。并给出了测试数据处理结果,如在线检测仪与其他测试仪的重量、直径、长度、水分、吸阻的测量数据对比。

二、烟支质量控制仪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烟支质量控制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负压抽气法卷烟小盒密封度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论文的组织架构
第二章 自动检测系统结构设计方案
    2.1 系统测量原理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取样单元
        2.2.2 打孔单元
        2.2.3 样品吸附单元
        2.2.4 测量单元
        2.2.5 样品收集单元
        2.2.6 水位调节单元
    2.3 系统控制电路总体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电路
    3.1 立创EDA介绍
    3.2 微控制器最小系统电路
        3.2.1 微控制器
        3.2.2 系统电源
        3.2.3 复位模块
        3.2.4 JTAG接口
    3.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3.3.1 步进电机原理
        3.3.2 步进电机的驱动设计
    3.4 模拟输入信号采集
    3.5 功率输出电路
    3.6 数据通信电路
    3.7 光电信号和位置信号输入电路
    3.8 外部FRAM存储电路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软件
    4.1 控制器测量控制软件
        4.1.1 主程序
        4.1.2 自动测量程序
        4.1.3 系统校准程序
        4.1.4 系统密闭性检查程序
    4.2 通讯软件
        4.2.1 打印机驱动程序
        4.2.2 人机交互界面控制程序
        4.2.3 PC机通讯程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实验与数据分析
    5.1 密闭性测试实验
    5.2 稳定性测试实验
    5.3 准确性测试实验
    5.4 重复性测试实验
    5.5 再现性测试实验
    5.6 检测环境测试实验
        5.6.1 抽气流量稳定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
        5.6.2 测量室体积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研究
        5.6.3 不同测量环境对密封度测定结果影响研究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成果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2)基于STM32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
第二章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及设计目标
    2.1 系统总体方案
    2.2 系统设计目标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硬件设计
    3.1 检测系统硬件总体设计方案
    3.2 STM32控制器核心电路
    3.3 检测系统数据采集模块
        3.3.1 温湿度检测模块设计
        3.3.2 甲醛浓度检测模块设计
        3.3.3 PM2.5浓度检测模块设计
    3.4 按键输入模块设计
    3.5 液晶显示模块设计
    3.6 GSM模块设计
    3.7 蓝牙模块设计
    3.8 PCB板设计
    3.9 系统低功耗设计
    3.10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软件设计
    4.1 软件开发工具
    4.2 系统主程序设计
        4.2.1 温湿度检测程序设计
        4.2.2 甲醛浓度检测程序设计
        4.2.3 PM2.5浓度检测程序设计
        4.2.4 短信发送程序设计
    4.3 上位机设计
        4.3.1 C#语言程序设计
        4.3.2 上位机实时数据显示
    4.4 软件抗干扰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5.1 硬件模块测试
        5.1.1 温湿度模块测试
        5.1.2 甲醛浓度模块测试
        5.1.3 PM2.5浓度模块测试
        5.1.4 短信收发测试
    5.2 整机测试
    5.3 上位机软件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
    6.1 主要工作回顾
    6.2 本课题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广义灰色体系和无损分析技术在烟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烟叶成熟采收
        2.2 烟叶密集烘烤
        2.3 烟叶分级收购
        2.4 烟叶打叶复烤
        2.5 片烟仓储醇化
    3 研究技术概况
        3.1 广义灰色体系理论
        3.2 无损分析技术
    4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4.1 主要研究内容
        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烟叶成熟采收快速判别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NIRS结合MPA-RF的烟叶成熟度快速判别
        2.2 图像识别技术与ELM结合对烟叶采收成熟度进行识别
        2.3 基于NIRS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融合的烟叶成熟度快速判别
    3 结论
第三章 密集烘烤化学指标在线监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NIRS结合SaE-ELM用于烤烟烘烤关键参数的在线监测
        2.2 烟叶烘烤过程中主要化学成分监测模型的建立
    3 结论
第四章 初烤烟叶自动分级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烟叶整叶代表性近红外光谱的采集
        2.2 基于NIRS技术和MC-UVE-RF方法的烤烟烟叶自动分级
        2.3 采用NIRS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融合的易混淆烟叶等级判别
    3 结论
第五章 打叶复烤NIR光谱模型转移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NIRS混合模型定量分析不同物理状态样品的研究
        2.2 单等级烟叶挑选线近红外模型转移研究
        2.3 混合烟叶挑选线近红外模型转移研究
    3 结论
第六章 片烟醇化仓库分型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仓库环境温湿度与箱内温湿度时间传导模型的建立
        2.2 基于积温积湿数据的仓库分型研究
    3 结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
    1 结论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下一步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卷烟重量精度控制的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卷烟重量精度控制目前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3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内容
        1.3.1 课题的来源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卷接机组控制系统
    2.1 卷烟机重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1.1 卷烟机组电气控制系统分析
        2.1.2 卷烟重量控制的基本原理
    2.2 重量控制算法
        2.2.1 重量计算方法
        2.2.2 PID算法
    2.3 描测量头及测量头工作原理描述
        2.3.1 核扫描头
        2.3.2 微波测量头
第三章 烟机上烟支重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改进
    3.1 影响控制精度的因素分析
    3.2 改进方案
        3.2.1 改进风力送丝风速大小
        3.2.2 改进烟舌位置、平整器高低和平整器刀片间隙
    3.3 微波技术发展
    3.4 微波检测烟支重量原理
    3.5 检测方法
        3.5.1 主要技术指标
        3.5.2 工作过程
        3.5.3 数据采集和处理
    3.6 微波检测技术特点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微波对烟支重量精度控制的数据分析
    4.1 样品制备与测试
    4.2 数据分析
        4.2.1 建立频数分布表
        4.2.2 正态数据分析
    4.3 控制图(SPC图)的形成
        4.3.1 控制图的作用
        4.3.2 形成控制图
        4.3.3 根据SPC图判定生产过程稳定性
    4.4 工序能力分析
    4.5 数据分析总结
第五章 总结课题的主要工作和研究内容
    5.1 论文工作总结
    5.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5)滤棒圆周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滤棒圆周在线检测基础
    2.1 KDF2滤棒成型基础
        2.1.1 滤棒成型原理及工艺流程
        2.1.2 滤棒成型过程分析及其机构
    2.2 KDF2滤棒圆周原有检测方法及控制方式
        2.2.1 滤棒圆周控制方式
        2.2.2 原有滤棒圆周主要检测方法及其缺陷
    2.3 构建滤棒圆周在线检测系统的必要性
    2.4 在线检测系统基础
        2.4.1 在线检测定义及原理
        2.4.2 在线检测的重要方法
        2.4.3 在线检测系统的基本构成
        2.4.4 在线检测系统的分类
        2.4.5 在线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KDF2滤棒圆周在线检测方案研究
    3.1 滤棒圆周尺寸在线检测的约束条件
    3.2 滤棒圆周尺寸在线检测方案的构建
    3.3 滤棒圆周尺寸在线检测方案论证及分析
        3.3.1 基于双向直径检测方案的分析
        3.3.2 基于激光轮廓在线扫描检测方案的分析
        3.3.3 基于CCD视觉在线检测方案的分析
        3.3.4 基于单向摆动在线检测方案的分析
    3.4 方案确定
        3.4.1 滤棒圆周尺寸精度统计分析
        3.4.2 滤棒成型几何变形显着方向的确定
        3.4.3 四方向激光高速测径传感器方案的提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四方向激光高速测径传感器研究
    4.1 选用激光扫描测径法的优势
    4.2 激光传感器设计原理与方法
        4.2.1 激光传感器设计基本原理
        4.2.2 激光传感器设计的关键环节
    4.3 四向激光测径传感器的设计
        4.3.1 主要技术参数
        4.3.2 光路布局设计
        4.3.3 结构设计
        4.3.4 适配器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在线检测控制系统的研究
    5.1 PLC及WINCC应用基础
        5.1.1 PLC应用基础
        5.1.2 WINCC应用基础
    5.2 滤棒圆周在线检测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5.2.1 滤棒圆周在线检测系统控制要求
        5.2.2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5.2.3 硬件系统设计
    5.3 滤棒直径与圆周的算法
        5.3.1 四向测径仪滤棒直径的计算原理
        5.3.2 滤棒圆周的计算
    5.4 在线检测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5.4.1 PLC控制程序设计
        5.4.2 上位机监控程序设计
    5.5 控制系统的实施
        5.5.1 系统布局及接线
        5.5.2 四向测径仪传感器安装及支架设计
    5.6 在线检测控制系统的检验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6)两种测定卷烟纸阴燃速率方法的影响因素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检测方法
    1.1 YC/T 197—2005卷烟纸阴燃速率的测定
    1.2 CORESTA RECOMMENDED METHOD N°53:包装纸阴燃速率的测定
2 实验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定量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2.2.2 透气度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2.2.3 助燃剂用量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2.2.4 钾盐与钠盐的比例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定量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影响
    3.2 透气度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3 助燃剂用量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3.4 钾盐与钠盐的比例对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
4 结论

(7)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卷烟纸阴燃速率测量仪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阴燃速率测试原理
    1.1 红外辐射的基本原理
    1.2 阴燃仪的测量原理
2 系统设计
3 测量误差分析
    3.1 红外传感器的精度
    3.2 卷烟纸包灰现象的影响
    3.3 测量长度的误差
    3.4 环境影响
4 阴燃仪测量距离的标定
5 实验分析
6 结 语

(8)气动法卷烟烟丝与烟支分离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清单
附表清单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1.2.1 加湿膨胀法
        1.2.2 机械破支法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1.3.1 研究内容
        1.3.2 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2 气动技术研究
    2.1 气动技术概述
        2.1.1 气动技术的工作原理
        2.1.2 气动技术的特点
    2.2 气动系统的组成和理论基础
        2.2.1 气动系统的组成
        2.2.2 气动技术的理论基础
    2.3 气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3 气动法卷烟烟丝分离装置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3.1 装置整体方案设计
        3.1.1 装置的结构设计
        3.1.2 工作原理
    3.2 装置关键技术的研究
        3.2.1 自动进烟机构设计
        3.2.2 烟支方向识别
        3.2.3 烟支夹紧机构设计
        3.2.4 喷吹分离机构设计
    3.3 装置样机设计与研制
        3.3.1 装置虚拟样机设计
        3.3.2 装置样机的研制
    3.4 本章小结
4 控制系统设计与研究
    4.1 气动控制系统设计
    4.2 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计算和元件选型
        4.2.1 气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4.2.2 气动元件选型
        4.2.3 气动辅助元件
        4.2.4 烟支检测传感器
    4.3 电机的选型设计
        4.3.1 步进电机选型设计
        4.3.2 同步电动机选型设计
    4.4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烟丝分离技术的试验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材料与仪器
        5.1.2 试验方法
    5.2 实验数据分析与结论
        5.2.1 含末率实验数据分析
        5.2.2 几种烟丝方法回收率对比分析
    5.3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预期产生的经济效益
    6.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烟条重量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烟条重量采集与控制系统发展状况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论文工作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重量控制原理与算法
    2.1 重量控制原理
        2.1.1 卷烟机组电气控制系统简介
        2.1.2 重量控制原理
    2.2 重量控制算法
        2.2.1 重量计算方法
        2.2.2 PID 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重量控制模型分析
    3.1 放射源模型
        3.1.1 核扫描头
        3.1.2 重量计算
        3.1.3 重量控制
    3.2 微波源模型
        3.2.1 微波扫描头
        3.2.2 特征参数的提取
        3.2.3 烟丝密度的计算
        3.2.4 重量计算与控制
    3.3 模型对比分析
        3.3.1 模型定量对比分析
        3.3.2 模型定性对比分析
        3.3.3 模型选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烟条重量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
    4.1 系统总体设计
    4.2 重量计算模块设计
        4.2.1 信号调理设计
        4.2.2 信号采样设计
        4.2.3 M-Module 总线设计
    4.3 底板设计
        4.3.1 FPGA 控制模块设计
        4.3.2 PCI-104 总线接口设计
    4.4 上位机控制模块设计
        4.4.1 上位机选型
        4.4.2 上位机软件设计
    4.5 通信板设计
        4.5.1 C-PCI 总线接口设计
        4.5.2 电源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结果分析
    5.1 测试环境
    5.2 M-Module 接口时序测试
    5.3 PCI9054 时序测试
    5.4 系统总体测试及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束语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10)基于ARM的烟支在线检测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1.4 论文研究工作及结构
第二章 在线检测仪系统架构设计
    2.1 系统整体功能
    2.2 系统各单元
        2.2.1 取样单元
        2.2.2 重量单元
        2.2.3 视像系统单元
        2.2.4 微波单元
        2.2.5 吸阻通风率单元
        2.2.6 烟支运动控制单元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在线检测仪硬件设计
    3.1 上位机主要功能及选型
        3.1.1 工控机的选型
        3.1.2 图像采集卡
    3.2 下位机的硬件设计
        3.2.1 主控板
        3.2.2 接口板
    3.3 传感元件与执行元件
        3.3.1 传感器
        3.3.2 轴向编码器和电磁阀
        3.3.3 标准恒流孔
        3.3.4 镜头组合与焦距对比
        3.3.5 过滤器选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在线检测仪软件设计
    4.1 上位机软件
        4.1.1 人机交互
        4.1.2 图像处理
        4.1.3 数据统计
        4.1.4 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
    4.2 下位机软件
        4.2.1 RL-RTX 操作系统
        4.2.2 任务分配
        4.2.3 故障处理
    4.3 模块化通讯和协议
        4.3.1 上下位机通讯
        4.3.2 下位机和底层模块的通讯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仪器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5.1 误差理论基础
        5.1.1 测量误差的定义
        5.1.2 误差的原因
        5.1.3 误差的分类
        5.1.4 检测精度
        5.1.5 确定测量误差的方法
    5.2 ADC 模块的误差分析
    5.3 仪器精度和分辨率确定
        5.3.1 长度、直径参数分辨率和精度
        5.3.2 吸阻参数分辨率和精度
        5.3.3 重量分辨率和精度
    5.4 测试数据处理
        5.4.1 重量
        5.4.2 直径
        5.4.3 长度
        5.4.4 水分
        5.4.5 吸阻
    5.5 本章小节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四、烟支质量控制仪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负压抽气法卷烟小盒密封度自动检测系统设计与分析[D]. 叶超. 广西大学, 2020(02)
  • [2]基于STM32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仪的设计与实现[D]. 高海文. 华东交通大学, 2018(12)
  • [3]广义灰色体系和无损分析技术在烟叶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应用[D]. 宾俊.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4]卷烟重量精度控制的实现[D]. 石磊. 广西大学, 2016(06)
  • [5]滤棒圆周在线检测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田倩如. 昆明理工大学, 2015(12)
  • [6]两种测定卷烟纸阴燃速率方法的影响因素比较[J]. 温思茹,赵小松,李瑞晨,邹中亮. 中国造纸, 2014(11)
  • [7]基于红外传感器的卷烟纸阴燃速率测量仪设计[J]. 李文伟,牛芳芳,颜秋男,朱震. 中国造纸, 2013(03)
  • [8]气动法卷烟烟丝与烟支分离关键技术的研究[D]. 赵文龙. 安徽农业大学, 2011(07)
  • [9]烟条重量采集与控制系统设计[D]. 左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10]基于ARM的烟支在线检测系统设计[D]. 黄炜中. 华南理工大学, 2010(03)

标签:;  ;  ;  

卷烟质量控制仪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