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斯里兰卡发展对虾养殖的建议

关于赴斯里兰卡发展对虾养殖的建议

一、关于去斯里兰卡开发对虾养殖的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张镇昌[1](2021)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当前,学界对渔业企业的研究,多集中在企业发展和企业管理方面,较少涉及渔业企业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渔业企业的历时性研究。渔业企业是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连接鱼产品从渔船到餐桌的一个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渔业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作用特点。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的渔业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一手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的办法将北海市的渔业企业的发展脉络变迁划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以及进入21世纪后这三个时间阶段的不同时期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变迁进行分析,厘清渔业企业在不同时期的任务、效能、遇到问题和应对措施,并通过梳理同时期国内不同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状况,尝试对北海渔业企业进行评价,提出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路径。文章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为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奠定基础。这一时期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北海市渔业企业体系在建立后对恢复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却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凸显企业经营管理的问题。第二部分,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在经济体制改革下逐步发展成熟,开拓了远洋渔业,提升了渔业经济发展质量。改革开放后,渔业企业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改革。在完成该任务过程中,传统的渔业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发生了变化,同时期也衍生了新的乡镇渔业企业系统。在这一阶段,暴露出传统渔业企业出现竞争能力下降、涉外渔业事件影响企业发展以及海洋资源衰退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海域国际政治关系与该时期海洋过度捕捞等相关联。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实行管理制度改革、加强国内外的贸易沟通、打开远洋渔业局面、延长渔业产业链和涉足非渔产业,加快构建侨港镇渔业企业体系等方面的应对措施。第三部分,21世纪后北海渔业企业有了发展新方向,渔业经济得到转型发展,成为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的动力引擎。新时代下渔业企业有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走出去”的时代任务和条件,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下实现转型升级等发展目标定位,这一时期传统企业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民营企业取而代之成为新时代渔业产业的主角。却也需要面对渔业资源衰退引发的连锁反应、传统企业没落、国家部分渔业政策紧缩下企业转型生产的阵痛和走向国际阻碍重重等问题,其中既有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缺陷,也有政府政策措施及落实力度不足和复杂的国内国际存在的社会原因。为突破新时代下的发展障碍,渔业企业自身从多元发展、科技创新、响应“走出去”战略、扩大交流圈、紧贴国家发展政策、回馈社会等六个方面提高企业发展质量进行自我解困。第四部分,分别阐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东海、黄海和渤海这三大海区渔业企业发展的简要状况,同时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构建与发展所发挥的社会功用从奠定北海在南海区的渔业地位、带动个体渔民发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话语权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最后,从政府政策施政、企业内部动力和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共同体等三个方面提出进一步促进渔业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朱晖[2](2021)在《近海养殖权与捕捞权冲突的解构与解决》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渔业资源丰富,自建国以后至今,我国不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提升渔业产量,发展海洋渔业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发展道路。我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水产品产量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连续稳居世界首位。其中,沿岸和近海水域是我国的主要渔场,主要渔汛、经济鱼类和水产品均产于这些水域,因此一直是海洋捕捞作业的主要区域。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海域使用管理制度和渔业政策的调整,沿海渔业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捕捞规模被不断限缩,迄今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但由于渔船、渔具的大量投入,捕捞强度过大,整体沿海海域的渔业资源整体衰退,再加上周边国家对所管辖海域的渔业管控日趋严格,外海的部分渔船被迫退向近岸。而此时原本在潮间带至7-10米等深线以内的滩涂和近海养殖,随着养殖业的扩张,养殖方式的变化,特别是海洋牧场和底播养殖、人工鱼礁的不断普及,养殖区域不断向外海拓展,覆盖到了传统定置渔业和小型渔船作业场所。养殖权人根据取得的许可设定养殖范围,禁止捕捞船舶进入划定的养殖区域。而这些区域原本是传统定置渔业和小型渔业船舶作业的区域,渔民认为其已经取得了捕捞许可,有权捕捞野生鱼类,因此无视养殖权人设立的界限仍然进入养殖区进行捕捞,但养殖权人则认为捕捞者侵犯了其对海域的占有和使用权利,于是近海养殖和捕捞纠纷不断,引发了有关海域之争。这不仅导致了捕捞权人和养殖权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也造成了渔民与主管部门之间的矛盾,由此形成了养殖者、捕捞者、主管部门三方相互之间的冲突。这也凸显出我国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的两个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一是渔业资源的严重匮乏与急剧增长的对优质渔业产品需求之间的矛盾,二是为保护海洋资源而实行的限制捕捞制度与传统渔民权利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两对矛盾尖锐的表现就是涉外事件日益增多,中国渔船屡屡在域外因非法捕捞作业而被查处,并引发国际纷争;海域使用纠纷案件不断上升,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从表面来看养殖和捕捞的纠纷是用海纠纷,实质是市场机制和政府规制之间的协调问题,即作为主体的人在利用海洋过程,对利益的争夺与海洋渔业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其背后隐藏的是海域资源配置和渔业管理的问题。究其根本是人类对海洋利用的价值取向和国际海洋秩序及渔业政策发展变化的结果。基于此,本文力图通过对养殖权和捕捞权冲突的表现和成因分析来发现冲突的根源所在,从制度完善和管理变革两个方面为冲突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撑并进行路径上的探索。渔业权冲突的本质是利益之间的冲突,利益失衡必然引发权利之争。利益的平衡和权利冲突仅仅依靠市场自动调节难以解决,最终还是要靠政府干预。以市场为中心的产权制度曾被提出认为可以解决渔业管理中的过度捕捞和权利分配等问题,但由于渔业资源的特殊性和缺乏整体协调大多数努力都失败了。渔业权制度设计的实质是对不同渔民群体的利益识别、利益选择、利益整合及利益表达的过程,即解决有限的渔业资源在相关利益群体和社会成员间的分配。权利分配本质是正义问题,即如何公平地分配社会成果,分担社会成本。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法律规范、利益分配、责任分担等都是社会关系外化的表现。人们对权利的追求即是要实现自身在现实社会规范中的价值。法治社会要求实现公权力和私权利的和谐,法律对权力和权利内容的规定要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因此,基于社会正义的维度,要以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权利义务为调整机制,以应得与所得的合理程度为表征,由政府对市场分配结果的不公加以纠正。通过干预实现不同渔业主体在市场中的公平交换,以解决交换过程资源的不平等和权利义务的不对称。其核心是作为主体的渔民无论在分配的哪个阶段,都能平等享有基本权利。此外,人类发展的多重性决定正义是多层面、多视角的,正义不能仅局限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应放眼于整个自然界和生态系统,在自然规律中不断协调,加以融合。社会发展到当今时代,发展的目标已经不仅仅限于物质财富的增长,而是有着多元化的追求。为了实现人类共同向往的自由,应当通过对实然世界的考查,实现对应然世界的追求,完成人性善的飞跃,因此,分配正义应当上升到生态正义的维度。基于生态正义理论,渔业资源的分配正义至少应当包括种际维度、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强调人与海洋的和谐关系,敬畏海洋,尊重所有海洋生物物种,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在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呵护海洋生态环境,避免过度捕捞和肆意掠夺渔业资源。基于正义理念对海洋渔业资源进行公正分配,是解决渔业权冲突的根本路径,但正义的实现要受到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历史上,对渔业资源不可枯竭的认识和海洋自由论消除了对渔业发展的担忧,实现了船队和渔具的现代化;但过度捕捞和资源衰竭的现实又使人们重新审视渔业发展的视角,提出了许可制度和渔业配额制度等限制管理措施。我国渔业政策由此经历了由鼓励捕捞到限制捕捞、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转变,特别是海域使用权制度的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国家对海域的规范管理。但长久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和资本中心主义背景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都完全以人类为中心,以获得资本最大化为目标,无视资源的有限性而竭力提升捕捞能力、加大养殖密度以获取最大利益,导致过度捕捞、海域污染和渔业资源的衰竭。渔业权的冲突是利益争夺私权滥用的表现,也是政策调整过程中政府不当干预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关系的弥散与扩张,市场主体间的联系与合作关系在不断加深,具有广泛性的渔业秩序不再是传统民事主体的私权秩序,而是进入多重权利主体、权利客体和权利行使方式的复合阶段。养殖权和捕捞权的性质、特点和排他性均不同,仅依靠行为人之间的自行约束已显不足,因此由带有共同约束属性的公权力介入管理已有必要。从渔业管理的层面上来看,现有管理体系存在体制混乱和权限不明等问题。因此应转变渔业管理的思路,在权利保护方面,通过对不同的渔业主体采取不同的倾斜保护政策,从而对养殖权人和捕捞权人的权利分配产生重要影响。在制度建构方面,一方面基于社会正义,对传统渔民的入渔权予以保护,另一方面基于生态正义,完善渔业水域使用权制度、海洋保护区制度以及海域分层确权制度。在管理模式方面,推行渔业综合管理模式,实施渔业综合授权许可和综合执法体制,通过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信息。

廖洋[3](2020)在《耕海探洋树蓝色丰碑 唯实求真谱时代华章——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70周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碧海蓝天的青岛,蜿蜒的黄海之滨,有一处红瓦绿树的院落,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占地46亩、印记着历史沧桑的院子,聚集了一大批中国顶尖的海洋科学高端人才,这里是新中国第一个国立海洋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风吹拂中,这个洋溢着科研朴素严谨之风的院落巍然屹立,在时光的雕刻中见证着新中国海洋科

李莹[4](2020)在《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生态系统类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Sri Lanka Mangrove Creation Project”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过去几十年里,红树林相关的活动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尤其2004年海啸发生后,更加关注红树林作为涌浪、风暴等物理屏障的潜力。此报告的撰写是基于作者在西安睿恩翻译公司实习期间所积累的生态翻译项目节选,原文名为An Appraisal of Mangrove Management in Micro-tidal Estuaries and Lagoons in Sri Lanka,其中涉及到大量专业领域知识,如濒临灭绝动植物、湿地稀有物种、生态地质专有名词等,具有较强的科技性特点。本报告结合文本类型,以纽马克翻译理论为指导,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报告内容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对翻译项目进行介绍,包括翻译项目的背景和意义,第二部分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描述,主要包括对源文本的分析、译前准备以及翻译过程实施及译后质量控制。第三部分就纽马克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进行了综述,该部分主要包括纽马克及其翻译理论的概述、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以及该翻译理论在生态类文本翻译中的可行性以及重要意义。在案例分析部分,主要探讨分析了在纽马克交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理论指导下的专业术语及复合词、缩略词的翻译;句法层面对无主语句、被动句以及长难句的翻译策略;并对语篇方面的衔接及连贯做出了简要的分析。第五章则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通过以上分析,得知选择纽马克的翻译理论指导生态系统类文本的翻译实践活动能够使目标语读者更好的理解译文所表达的内容,产生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效果。希望本文可为今后从事科技论文翻译及研究的读者以及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也为斯里兰卡红树林湿地重建项目的入门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资料。

高毅[5](2020)在《关于《日本粮食革命—拯救饮食生活与健康的甜叶菊》的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报告为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对佐藤直彦所着的《日本粮食革命——拯救饮食生活与健康的甜叶菊》中的第三、四、五章的译文文本展开分析探讨。本报告根据莱斯的文本类型理论对文本进行分类,指出该书属于信息型文本。笔者翻译的第三、四、五章主要讲述甜叶菊在除农业外各领域中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甜叶菊产生经济效益,涉及农业、林业、渔业、及市场营销等领域的相关知识。翻译该文本,有利于让我国农业工作者借鉴日本农业的发展成果,把握农业发展趋势,让有关专家了解日本农产品经营的成功案例,为我国商品农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报告对文本中的专业名词、同形词、多义词的翻译进行分析,同时分析了灵活运用加译、减译、分译、合译、意译与变译等翻译方法进行的翻译活动,最后发现译文符合“要把信息型文本的原文信息准确地传递给译文读者”这一文本类型理论的要求。提出了翻译信息型文本应该注重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检验翻译时应通过关键词工具核实译文信息的准确性,对译文采取何种翻译方法不由文章的语法决定,而由语境和句意决定。

邓高威,段健诚,高焕,张庆起,阎斌伦[6](2019)在《对虾白便综合征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白便综合征(white feces syndrome,WFS)在我国和东南亚等国对虾重要养殖区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引起国际范围广泛关注,已成为当前养殖对虾重要疾病之一.从WFS的发生与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病原因、防控措施和治疗方法等5个方面,总结和分析近10年国内外对该疾病的研究情况,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开展WFS研究提供参考.

葛慧[7](2018)在《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渔业管理政策法规及过洋性渔业合作分析》文中认为远洋渔业作为战略性产业,对重构全球范围内的海洋渔业生产,建立蓝色伙伴关系,维持国际关系新秩序有着深刻的意义。浙江省是中国远洋渔业的创始省份,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健康有序高效地发展过洋性渔业。印度洋作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区域,其沿岸典型国家渔业资源良好,且区位优势明显,属发展过洋性远洋渔业合作的潜在区域。论文通过研究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的渔业相关政策法规,分析浙江省乃至中国远洋渔业入渔该区域的可行性,为过洋性渔业发展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论文从国内外相关网站、期刊、历年中国渔业年鉴等搜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利用归纳演绎法、比较分析法和例证法等,使用SWOT-PEST分析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分析,明确本课题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利用搜集到的数据和资料分析现阶段全球渔业的发展情况以及资源状况,明确过洋性渔业发展前景;了解印度洋区域在全球渔业发展中的现实地位,并根据我省过洋性渔业发展的实际确定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莫桑比克、吉布提、索马里、伊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的渔业概况和相关的渔业管理政策法规;利用例证法,了解典型国家对于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以及对建立渔业战略合作关系的态度,并从各国的渔业概况、渔业管理、劳工、贸易、外商投资以及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角度,分析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建立过洋性渔业合作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从而筛选出相对来说政策较为适宜、鼓励优待显着、资源状况相对良好的国家。在此基础上,分析在国家和浙江省相关的政策支持下,浙江省入渔印度洋沿岸典型渔业国家的利弊,总结浙江省入渔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相应对策建议以及战略合作方式,为浙江省过洋性渔业后备渔场的拓展以及发现新渔场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理论参考,以促进浙江省过洋性渔业规范有序发展。论文通过系统的研究和SWOT-PEST分析比对,得出结论:从渔业资源及国家政策支持及优惠鼓励宏观角度出发,莫桑比克、吉布提、索马里、伊朗、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均具有合作的必要条件,合作前景良好;但综合考虑其他方面,如社会环境、劳工政策、渔业发展条件及前景等因素,则最终建议浙江省未来入渔国家可向索马里、斯里兰卡过渡,但前期是必须因地制宜的制定相关的合作策略,互尊互信,以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以促进浙江省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

崔浩[8](2017)在《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细菌性白斑病的发生及其病原学病理学研究》文中认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对虾的主养殖品种,随着养殖的深入开展,其产量近几年高居世界首位,为我国沿海乃至内陆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产业的发展也伴随着病害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一种新型的对虾细菌性白斑病(Bacterial white spot disease,BWSD)进行了深入研究。20152016年,对浙江、河北、山东、江苏、天津五省市共9地区出现白斑症状的凡纳滨对虾150余口养殖池进行了调查,出现白斑症状的对虾检出率达84.7%。对调查中存在白斑症状的对虾进行取样,参照GB/T 28630.2-2012白斑综合症(WSD)诊断规程中套式PCR检测法,进行WSSV检测排查,各地甲壳上具有明显白斑的患病对虾均未被WSSV感染。调查发现养殖水温在26℃以上均有细菌性白斑病的发生,其发生不受养殖模式的影响,室外大塘、室外高位池、室外保温棚以及室内循环水工厂化四种主要养殖模式中均有检出。由于凡纳滨对虾一年四季均有养殖,养殖水温在26℃以上,故细菌性白斑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肉眼观察下,患细菌性白斑病(BWSD)对虾头胸甲出现的白色斑点与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后的白斑极为相似,但不同的是,患细菌性白斑病初期,对虾健康状况良好,生长基本正常,活力比较旺盛,未出现明显死亡现象,而患病毒性对虾白斑综合征属急性死亡,23天内死亡率可达100%。由于养殖业者缺少区分细菌性白斑病和病毒性白斑综合征的技术,当白斑发生时往往采取消极措施,甚至紧急排塘,结束养殖,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对细菌性白斑病的组织病理学进行了研究。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菌性白斑呈圆形,具明显辐射肋,由白斑中心延伸至锯齿状的边缘;白斑的中心处通常呈暗褐色,后期此处虾壳被侵蚀穿孔;而由WSSV感染引起的白斑呈圆形,边缘光滑、规则,圆形中密集分布大量黑色小斑点,无明显中心。细菌性白斑病白斑处的组织病理学研究显示,白斑中心虾壳被细菌破坏、分解,壳下充满大量组织碎片和细菌,上皮组织以及结缔组织被严重破坏、侵蚀,出现断裂,最终在整体结构上形成明显凹陷与断层;高倍镜下观察发现,断裂的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得细胞核呈嗜碱性深染,壳下上皮组织与结缔组织伴有炎症、甚至坏死。电子显微镜下,细菌性白斑中心区域甲壳被细菌侵蚀,出现穿孔,穿孔四周甲壳呈絮状,并有大量的杆状细菌黏着、积聚。同时,白斑周围的健康甲壳也有大量杆状细菌附着。研究结果为区分细菌性和病毒性白斑奠定了基础。本研究从浙江、山东(2015年)、河北、天津、江苏和山东(2016年)患病对虾样品中的头胸甲白斑中心区域分离获得6株优势度达80%以上的优势菌,编号分别为ZJ201506、SD201508、HB201509、TJ201509、JS201510、SD201601。通过革兰氏染色、生理生化反应以及基于16s rDNA与基于gyr B的序列分析最终确定6株优势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或其后期异型菌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药敏实验结果为:6株优势菌对氧氟沙星、菌必治、头孢氨苄、盖博斯林、苯唑青霉素、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利福平、阿奇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不敏感。利用菌株JS201506对健康的凡纳滨对虾进行浸浴感染,浸浴浓度为5×1025×106cfu/mL。同时设置创伤浸浴感染实验组,使用解剖刀对受试对虾甲壳进行创伤处理,以留下划痕不穿透为原则,创伤实验组浸浴浓度为5×104cfu/mL和5×105cfu/mL。结果显示,实际检测浓度为2×104cfu/mL感染组的受试对虾于27d出现与自然患病对虾相同的早期细菌性白斑;检测浓度为6.7×105cfu/mL感染组和9.1×105cfu/mL感染组分别在12d和10d出现早期白斑,在29d和25d时出现中、后期白斑。创伤实验组对虾头胸甲上均出现了沿创伤部位生长的白斑,且白斑较为明显,以上患病对虾均表现出活力正常,摄食状况良好,未出现明显死亡。因此,当水体中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浓度高于104cfu/mL时,对虾存在感染细菌性白斑病的风险。从回感患病对虾白斑中心区域进行细菌分离得到一株优势度为87.1%的细菌,该菌革兰氏阳性,杆状,具芽孢。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 DNA的序列分析得出结论,分离的优势菌与菌株JS201506为同一株菌。本研究使用市场销售的3种不同品牌的以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菌的微生态制剂粉末充氧活化后,对健康凡纳滨对虾进行高浓度浸浴实验,施用量按照指导用量的45倍。结果显示:3种微生态制剂感染受试健康对虾分别在16d、20d和18d时,甲壳出现了典型的细菌性白斑症状,而受试对虾摄食状态良好,未出现死亡现象。因此,市售以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菌的微生态制剂高浓度施用会导致细菌性白斑病,故养殖过程中应合理的使用微生态制剂。综上,本文研究病毒和细菌两种对虾白斑症状的不同,正确的区分了细菌性白斑病与病毒性白斑综合征,对开展对虾健康养殖和相关病害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浙江、山东、河北、天津、江苏五省市对虾细菌性白斑病调查和致病原分析,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或其后期异型菌贝莱斯芽孢杆菌是的主要致病原,并且该病的发生与以芽孢杆菌为主要成分菌的微生态制剂过量施用存在关联。同时,本论文所得结论也为提高水产养殖的生态安全意识和正确使用微生态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唐明华[9](2016)在《海耕——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文中研究说明公元1894年9月17日,当北洋水师的战舰在晨曦中醒来的时候,四十五岁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迎来人生最后一个生日。天公作美,风和日丽,邓世昌像往常一样巡阅完毕,他手扶舷栏,引颈眺望,恍惚中,耳边响起四女小婷嫩嫩的声音:等爹爹生日的时候,我给您唱好听的歌儿。一缕淡淡笑影从邓管带的眼波里溢出,绽成深秋里一朵盛开的墨菊。就在这时,号角响了。十二时许,中日两国舰队在鸭绿江口外的黄海迎头相撞。顿时,阴风怒号,樯倾楫摧,惊天地、泣鬼神。弹尽援绝之际,邓世昌回首西望,双膝跪地。随即,二百四十余弁勇亦悉数跪倒。邓世昌仰

孟宪红[10](2010)在《中国对虾“黄海2号”对WSSV的抗病性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自1993年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病暴发以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受到重创。培育高产、抗病新品种是我国对虾养殖业有望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黄海2号”中国对虾是我国培育出的第一个具有多个优良性状(生长快、抗WSSV性能强、养殖存活率高)的对虾养殖新品种,于2008年通过国家新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和控制了WSSV疾病的危害。本文简介了“黄海2号”良种的培育过程,重点分析了“黄海2号”抗WSSV遗传参数和遗传进展、并与商业苗种进行了性状比对;同时探讨了WSSV在中国对虾体内的扩增模式及基于新一代454规模测序技术的“黄海2号”中国对虾的EST序列特征,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抗WSSV分子机理、提高中国对虾抗WSSV性能及加快中国对虾抗病选育进展提供理论基础。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为:1、中国对虾“黄海2号”抗WSSV新品种培育选取中国对虾“黄海1号”和“即抗98”2个养殖群体和5个自然群体,通过不平衡巢式交配设计方案,建立中国对虾育种基础群体。然后经过家系标准化培育、目标性状测试、遗传参数估计及综合选择指数计算(BLUP法结合REML方法)、最后制定配种方案等环节实现中国对虾各性状的综合选育。依据2007-2009年中国对虾抗WSSV性状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抗WSSV性状的遗传力极低,仅为0.017-0.026,属于低等遗传力;抗WSSV性状每年获得的遗传进展分别为6.38%、9.74%和6.78%。2008年黄海2号”与商品苗种对比测试结果显示,在相同的条件下,抗WSSV性状分别比山东昌邑、山东日照和河北商业苗种高12.25%、14.59%和20.70%。2、“黄海2号”感染WSSV后体内病毒定量分析采用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以人工感染WSSV的“黄海2号”中国对虾为测试对象,对感染早期、高峰期、后期死亡及存活的对虾进行了病毒含量的检测,WSSV含量分别为8.8×104-1.5×105、4.4×105-1.2×106、8.5×105-4.6×106copy/ng DNA,死亡个体的WSSV平均含量为9.5×105copy/ng DNA;存活个体的病毒携带量平均值为2.2×105copy/ng DNA,但个体间差别极大,只有18.2%的个体病毒含量超过10000个拷贝/ng DNA,而52.3%的个体病毒含量低于100 copy/ng DNA。统计结果显示,“黄海2号”中国对虾感染WSSV后的存活时间长,具有较强的抗WSSV能力。3、WSSV感染中国对虾后体内病毒繁殖特征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人工感染WSSV后不同时间采集的中国对虾样品进行WSSV含量检测,实时、动态观察感染后的病毒增殖变化。对虾感染后120小时内的8次统计数据显示,对虾体内病毒数量一直呈现上升状态,其趋势与单位时间死亡对虾占存活对虾比例的曲线趋势基本一致;当病情稳定、无对虾继续死亡时,存活的中国对虾中超过80%的个体病毒含量均下降到感染初始状态。据此推断出三种WSSV在对虾体内扩增模式。4、“黄海2号”感染WSSV后的EST差异分析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Roche 454 GS FLX系统对“黄海2号”中国对虾的WSSV抗性和敏感材料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51,637条高质量序列,平均长度212bp,总碱基数95,583,417 bp。利用CAP3软件对所有高质量序列进行拼装,获得48,681个单基因(Unigene),包括18,560个序列簇(Contig)和30,121条独立序列(Singleton),其中71.23%为新序列。将抗性组与敏感组序列分别拼装后相互比对,在抗性组和敏感组中分别发现16,790和12,573条特异序列,不考虑Singleton情况下,WSSV抗性特异序列中有968个contigs具有蛋白注释,其中427个还具有相应基因功能注释;WSSV敏感序列中有1156个contigs具有蛋白注释,其中465个具有基因功能注释。在18,560个contig中共发现71,724个可能的SNP,位于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SNP分别为53,449和18,275个。编码区同义突变(Same sense)、错义突变(Mis-sense)和无义突变(Nonsense)的SNP分别为17,329、34,642和1,478个。

二、关于去斯里兰卡开发对虾养殖的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去斯里兰卡开发对虾养殖的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学术意义
        (二)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国内关于海洋渔业经济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渔业企业的研究
        (三)关于国外渔业企业的研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实地调查法
    五、相关问题的必要说明
        (一)渔业企业的概念界定
        (二)选取北海市作为研究点的缘由
        (三)文章中涉及的主要渔业企业信息
第一章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北海渔业企业的基础奠定
    一、构建渔业企业体系的必要性
        (一)恢复和发展渔业经济
        (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现实需要
        (三)构建渔业经济体系是重要任务
    二、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构建完善
        (一)水产品流通体系的构建
        (二)渔船修造体系的构建
        (三)综合性国有海洋捕捞企业的成立与成长
    三、北海渔业企业在渔业生产中的社会效用、困境及原因分析
        (一)渔业企业产生的社会效用
        (二)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问题
        (三)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四、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的突破
    一、改革开放后的新任务
        (一)助推渔业经济的市场化转型
        (二)推动渔民就业,释放生产活力
        (三)顺应改革开放时代潮流,焕发新生活力
    二、改革开放后至21 世纪前北海渔业企业体系的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至21 世纪前传统渔业企业的新变化
        (二)形成新的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三、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国有企业优势下降
        (二)渔业涉外事件的损失和海洋资源减少
        (三)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
    四、经济体制改革中渔业企业的应对措施
        (一)改革管理制度
        (二)加强与国内外的贸易沟通
        (三)开拓远洋捕捞新局面
        (四)渔业产业链延伸和非渔产业拓展的发展实践
        (五)努力建构新兴乡镇渔业企业体系
    五、本章小结
第三章 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转型发展
    一、21 世纪以来渔业企业的历史定位和新形势
        (一)渔业企业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力量
        (二)时代为渔业企业发展创造新的历史条件
        (三)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催生渔业企业转型升级
    二、21 世纪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特征
        (一)传统企业为时代所淘汰
        (二)民营企业成为行业产业的龙头引领
    三、渔业企业在困境中前行
        (一)渔业企业发展中所遇问题
        (二)渔业企业所遇问题的原因
        (三)渔业企业自我解困的主要举措
    四、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概况及对北海渔业企业的评价和建议
    一、国内其他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情形
        (一)东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
        (二)黄海区渔业企业的发展状况
        (三)渤海区渔业企业的状况
    二、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区域地位和现实作用
        (一)有利于奠定北海在南海地区渔业地位
        (二)有利于带动个体渔民发展
        (三)有利于维护国家在海洋权益中的话语权
    三、新形势下北海渔业企业发展的路径
        (一)政府须加强对渔业企业政策等的支持
        (二)渔业企业自身要提升发展的内力
        (三)构建渔民与渔业企业命运共同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2)近海养殖权与捕捞权冲突的解构与解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四、论文结构
第一章 养殖权与捕捞权权利分配的理论进路
    第一节 养殖权与捕捞权的内涵界定
        一、近海海域的界定
        二、渔业权的界定
        三、养殖权和捕捞权的概念厘定
        (一)养殖权的界定
        (二)捕捞权的界定
    第二节 权利分配的基础-海洋自由论
        一、海洋自由论的形成
        (一)海洋自由论的起源
        (二)海洋自由论的提出
        二、海洋自由论的限制
        (一)海洋占有论的提出
        (二)国家管辖海域的扩大
    第三节 权利分配的价值取向
        一、人类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分配观
        (一)人类中心主义的提出
        (二)人类中心主义对渔业的影响
        二、资本中心主义视域下的分配观
        (一)资本中心主义的提出
        (二)资本中心主义对渔业的影响
第二章 养殖权与捕捞权冲突的表征
    第一节 养殖权与捕捞权的正当性冲突
        一、作为历史性权利的渔业权
        二、作为法定权利的渔业权
        (一)捕捞权的国际法定化
        (二)捕捞权和养殖权的国内法定化
    第二节 养殖权与捕捞权的优先性冲突
        一、基于习惯性权利的优先性
        二、基于发展权利的优先性
    第三节 养殖权、捕捞权与海域使用权的冲突
        一、关于海域合法使用权的争议
        二、关于海域分界线认定的争议
        三、关于同一片海域存在多种使用权的争议
第三章 养殖权与捕捞权冲突的成因
    第一节 养殖权与捕捞权冲突的内部成因
        一、养殖权与捕捞权的性质不同
        二、养殖权与捕捞权的排他性不同
    第二节 养殖权与捕捞权冲突的外部成因
        一、渔业法律政策的变迁
        (一)捕捞业政策的转变
        (二)养殖业政策的发展
        二、海域使用权制度的出台
        (一)海域范围界定的影响
        (二)海域使用权取得的影响
第四章 养殖权与捕捞权冲突的解决路径
    第一节 冲突解决路径建构的逻辑基准
        一、基于社会正义的分配
        (一)社会正义的内涵界定
        (二)传统渔民的优先性
        二、基于生态正义的分配
        (一)生态正义的内涵界定
        (二)生态渔业的优先性
    第二节 冲突解决的制度建构
        一、渔业水域使用权制度
        (一)渔业水域使用权制度的内涵
        (二)国外经验的借鉴
        二、海洋保护区制度
        (一)海洋保护区的界定
        (二)海洋保护区对渔业的影响
        三、海域立体确权制度
        (一)海域立体确权的必要性
        (二)海域立体确权的可行性
        (三)海域立体确权的管理
        四、渔业权救济制度
        (一)渔业保险制度
        (二)渔业权益损害赔偿机制
    第三节 冲突解决的综合管理模式变革
        一、综合管理的内涵界定
        (一)海洋综合管理的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二、综合管理的国际法基础
        (一)主要国际公约规定
        (二)适用的国际法原则
        三、综合管理模式建构
        (一)综合授权许可制度
        (二)综合执法体制
        (三)大数据信息技术的应用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后记

(3)耕海探洋树蓝色丰碑 唯实求真谱时代华章——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70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绘制蓝图奠基海洋新中国第一所国立海洋科研机构
向海图强硕果盈枝从零开始引领我国海洋科研事业蓬勃发展
    开拓基业探秘海洋
    引领跨越深耕海洋
    打造重器驰骋海洋
    锐意进取筑梦海洋
携手奋进新时代凝心聚力铸辉煌“四个率先”引领海洋科技事业跨越发展
    三个面向科技报国
    认知海洋经略海洋
    汇德聚才桃李芬芳
    高筑平台率先发展
    不忘初心成就合作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海洋科学巨舰再攀高峰

(4)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生态系统类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Sri Lanka Mangrove Creation Project”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1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Expected Result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1 Expected Results
        1.2.2 Significance
Chapter 2 Description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dure
    2.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1.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2.1.2 Language Features of the Source Text
    2.2 Preparation Before Translation Task
        2.2.1 Translation Plan Made
        2.2.2 Translation Tools Selected
        2.2.3 Translation Theory Selected
    2.3 Translation Process
    2.4 Quality Control
Chapter 3 Overview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3.1 Brief Introduction to Peter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3.2 Development of the Semantic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3.3 Feasibility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to Ecosystem Text Translation
Chapter 4 Case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mark’s Translation Theory
    4.1 Case Analysis at Lexical Level
        4.1.1 Translation of Professional Terms
        4.1.2 Translation of Proper Nouns
        4.1.3 Translation of Compound Words and Abbreviations
    4.2 Case Analysis at Syntactic Level
        4.2.1 Translation of Non-Subject Sentence
        4.2.2 Translation of Passive Sentence
        4.2.3 Translation of Long and Complex Sentence
    4.3 Case Analysis at Textual Level
        4.3.1 Cohesion
        4.3.2 Coherence
Chapter 5 Conclusion
    5.1 Findings and Benefits
    5.2 Limitations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Practice
Acknowledgements
Bibliography
Appendix Ⅰ Glossary
Appendix Ⅱ Source Text
Appendix Ⅲ Target Text
Achievements

(5)关于《日本粮食革命—拯救饮食生活与健康的甜叶菊》的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要旨
摘要
第一章 はじめに
    1.1 翻訳プロヅェクトの背景
    1.2 翻訳の目的と意义
第二章 テキスト分析と事前准备
    2.1 テキスト分析
    2.2 事前准备
        2.2.1 翻訳プロセスの绍介
        2.2.2 テクストタィプ别翻訳理论
第三章 语汇の翻訳
    3.1 专门用语
    3.2 同形语
    3.3 多义语
第四章 文の翻訳
    4.1 加訳と减訳
    4.2 合訳と分訳
    4.3 意訳と変訳
第五章 结び
参考文献
付録: 原文及び訳文
谢辞

(6)对虾白便综合征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生与流行
2 症状和病理变化
3 发病原因
4 预防措施
5 治疗方法

(7)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渔业管理政策法规及过洋性渔业合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5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方法
    2.1 远洋渔业相关理论基础
        2.1.1 远洋渔业发展的渊源
        2.1.2 远洋渔业的产业特点
        2.1.3 远洋渔业的影响因素
        2.1.4 过洋性渔业的战略地位
    2.2 SWOT-PEST分析
    2.3 其他相关理论
        2.3.1 国际合作理论
        2.3.2 渔业资源管理理论
第三章 世界及印度洋渔业资源概况
    3.1 世界渔业概况
    3.2 印度洋渔业概况及沿岸国家
第四章 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渔业概况
    4.1 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渔业概况及渔业管理相关政策法规
        4.1.1 非洲国家-莫桑比克
        4.1.2 非洲国家-吉布提
        4.1.3 非洲国家-索马里
        4.1.4 亚洲国家-伊朗
        4.1.5 亚洲国家-巴基斯坦
        4.1.6 亚洲国家-斯里兰卡
    4.2 SWOT-PEST分析
        4.2.1 中莫渔业合作SWOT-PEST分析
        4.2.2 中吉渔业合作SWOT-PEST分析
        4.2.3 中-索马里渔业SWOT-PEST分析
        4.2.4 中伊渔业合作SWOT-PEST分析
        4.2.5 中巴渔业合作SWOT-PEST分析
        4.2.6 中-斯里兰卡渔业合作SWOT-PEST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浙江省入渔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可行性分析
    5.1 远洋渔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
        5.1.1 国家远洋渔业扶持政策
        5.1.2 浙江省远洋渔业扶持政策
    5.2 浙江省远洋渔业发展概况
        5.2.1 浙江省大洋性渔业
        5.2.2 浙江省过洋性渔业
    5.3 浙江省入渔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利弊分析
        5.3.1 浙江省入渔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的优势
        5.3.2 浙江省入渔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的劣势
    5.4 浙江省入渔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的发展建议
        5.4.1 浙江省入渔莫桑比克的对策建议
        5.4.2 浙汪省入渔吉布提舶对策建议
        5.4.3 浙江省入渔索马里的对策建议
        5.4.4 浙江省入渔伊朗的对策建议
        5.4.5 浙江省入渔巴基斯坦的对策建议
        5.4.6 浙江省入渔斯里兰卡的对策建议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8)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细菌性白斑病的发生及其病原学病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我国凡纳滨对虾养殖现状
        1.2 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对虾白斑综合征及其研究进展
        2.1 对虾白斑综合征的致病原研究
        2.2 对虾白斑综合征的病症及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3. 微生态制剂与水产养殖
        3.1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3.2 芽孢杆菌及其在水产中的应用
        3.3 芽孢杆菌的毒性探究
    4. 国内外有关对虾细菌性白斑病的研究
    5. 常用细菌鉴定方法
    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对虾细菌性白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病理学
    1.材料与方法
        1.1 流行病学资料的获取与分析
        1.2 患病对虾甲壳白斑形态观察
        1.2.2 主要器材与试剂
        1.2.3 实验方法
        1.3 患病对虾WSSV检测
        1.3.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3.2 实验方法
        1.4 患病对虾组织病理学及超微病理学
        1.4.1 主要仪器与试剂
        1.4.2 组织病理学
        1.4.3 超微病理学
    2.结果与分析
        2.1 发病症状及其发病史
        2.2 WSSV检测结果
        2.3 组织病理学
        2.4 超微病理学
    3.讨论
第三章 对虾细菌性白斑病的病原学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患病对虾样品的获取
        1.2 优势菌的分离与纯化
        1.2.2 主要器材与试剂
        1.2.3 实验方法
        1.3 优势菌的药敏反应与生理生化鉴定
        1.4 优势菌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1.4.1 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优势菌的分离与形态学观察
        2.2 优势菌的生理生化鉴定及药敏反应
        2.3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2.3.1 基于 16s rDNA序列的测序结果分析
        2.3.2 基于gyr B序列的测序结果分析
    3.讨论
第四章 对虾细菌性白斑病的发生与致病阈值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及实验条件
        1.2 优势菌的回接感染实验
        1.2.1 主要器材与试剂
        1.2.2 实验方法
        1.2.2.1 优势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1.2.2.2 回接感染实验
        1.3 芽孢杆菌制剂的浸浴实验
        1.3.1 实验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优势菌生长曲线
        2.2 回接感染结果与致病阈值
        2.3 微生态制剂浸浴实验结果
    3.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硕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10)中国对虾“黄海2号”对WSSV的抗病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0 前言
1 引言
    1.1 动物抗性育种简介
        1.1.1 抗性的遗传基础
        1.1.2 抗病育种的途径
        1.1.3 抗病育种的困难和问题
    1.2 水产生物育种发展概况
        1.2.1 水产生物育种现状
        1.2.2 主要育种技术及应用
    1.3 中国对虾养殖发展状况
    1.4 对虾白斑综合症(WSS)概述
    1.5 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及应用
        1.5.1 高通量测序技术简介
        1.5.2 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的应用
    1.6 第三代分子标记——单核苷酸多态(SNP)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1.7 本研究的立论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
2 中国对虾"黄海2号"抗WSSV新品种培育
    2.1 "黄海2号"选育方法
        2.1.1 基础群体的构建
        2.1.2 家系的标准化培育及性状测试
        2.1.3 中国对虾遗传参数估计
        2.1.4 综合选择指数计算及配种方案的制定
    2.2 中国对虾抗WSSV性状评估
        2.2.1 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
        2.2.2 抗WSSV性状遗传进展
        2.2.3 与商品苗种对比测试
    2.3 "黄海2号"培育结果
        2.3.1 "黄海2号"基本特性
        2.3.2 "黄海2号"每年培育家系情况
        2.3.3 抗WSSV存活时间遗传力分析
        2.3.4 2007-2009年抗WSSV性状遗传进展分析
        2.3.5 "黄海2号"中国对虾与商品苗种对比测试结果
    2.4 讨论
        2.4.1 中国对虾多性状选育的可行性
        2.4.2 中国对虾抗WSSV性状的遗传力
        2.4.3 遗传参数估计方法探讨
        2.4.4 综合选择指数方法探讨
        2.4.5 展望
3 "黄海2号"感染WSSV后体内病毒定量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材料
        3.1.2 人工感染方法
        3.1.3 病毒定量方法
    3.2 结果
        3.2.1 人工感染结果
        3.2.2 病毒定量检测结果
        3.2.3 统计分析结果
    3.3 讨论
        3.3.1 PCR检测技术讨论
        3.3.2 感染量与病害发生的关系探讨
        3.3.3 影响病毒繁殖速度的因素探讨
        3.3.4 对虾抗性与发病病毒量相关关系
4 WSSV感染中国对虾后体内病毒繁殖特征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
        4.2.1 A组中国对虾感染初期和中期活体病毒含量特点
        4.2.2 B组和C组中国对虾感染后期存活个体病毒含量特点
    4.3 讨论
        4.3.1 WSSV在对虾体内扩增模式
        4.3.2 对具有WSSV抗性的中国对虾的分析
        4.3.3 中国对虾抗WSSV性能的遗传机制探讨
5 "黄海2号"感染WSSV后的EST差异分析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材料
        5.1.2 实验方法
        5.1.3 统计分析方法
    5.2 结果
        5.2.1 所有序列拼装基本信息
        5.2.2 "抗性组"和"敏感组"序列拼装信息
        5.2.3 基因预测
        5.2.4 中国对虾抗WSSV特异性序列
        5.2.5 SNP位点的发现
        5.2.6 WSSV基因差异表达
    5.3 讨论
        5.3.1 中国对虾对WSSV抗性相关基因的批量获得
        5.3.2 SNP分子标记的批量获得
        5.3.3 SNP研究方法探讨
        5.3.4 展望
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中国对虾大规模感染操作程序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论文情况
    专利情况
    获奖情况
    主持课题情况
    参加课题情况
致谢

四、关于去斯里兰卡开发对虾养殖的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以来北海渔业企业的发展研究[D]. 张镇昌.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近海养殖权与捕捞权冲突的解构与解决[D]. 朱晖. 吉林大学, 2021(01)
  • [3]耕海探洋树蓝色丰碑 唯实求真谱时代华章——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成立70周年[J]. 廖洋. 科学新闻, 2020(04)
  • [4]纽马克翻译理论视角下生态系统类文本英汉翻译实践报告 ——以“Sri Lanka Mangrove Creation Project”为例[D]. 李莹.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5]关于《日本粮食革命—拯救饮食生活与健康的甜叶菊》的翻译实践报告[D]. 高毅.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 [6]对虾白便综合征研究进展[J]. 邓高威,段健诚,高焕,张庆起,阎斌伦. 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3)
  • [7]印度洋沿岸典型国家渔业管理政策法规及过洋性渔业合作分析[D]. 葛慧. 浙江海洋大学, 2018(08)
  • [8]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细菌性白斑病的发生及其病原学病理学研究[D]. 崔浩. 上海海洋大学, 2017(02)
  • [9]海耕——一个农耕民族的沧浪之歌[J]. 唐明华. 时代文学, 2016(05)
  • [10]中国对虾“黄海2号”对WSSV的抗病性分析[D]. 孟宪红. 中国海洋大学, 2010(06)

标签:;  ;  ;  ;  ;  

关于赴斯里兰卡发展对虾养殖的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