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集团债转股进入新阶段

三环集团债转股进入新阶段

一、三环集团债转股进入新阶段(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指出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李锦[2](2019)在《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势与特点》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9年,随着国企"混改"步入新阶段,各地热度不断上升,整体呈现"放权""扩围""做实"的积极态势。"混改"重点在于"混合",以产权变革为核心,以放权授权政策形成动力,改革试点批量推动,全面铺开到位,以上市、推进员工持股与股权激励为手段,切实引进社会资本、战略投资者,激发企业的活力,国企混改进入实质落地期。

吴芳[3](2016)在《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以公司化家族企业治理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家族企业是一种既传统又现代的企业形态,历史悠远却又基业常青。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世界企业总数中有65%的企业为家族性质企业,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更是占据近40%的份额。1这一切都在说明,家族企业治理问题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学术题域,对于商法学研究而言更是如此。然而,当前学界有关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法学界尤其是商法学界对此问题鲜有着述。我国现行《公司法》、《证券法》之逻辑架构主要依据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说封闭公司与公众公司之二元界分展开,并未对家族公司治理问题作针对性规定。然而,从实证层面来看,家族企业、家族公司与普通公司在产权结构、代理成本、治理规则等众多方面有所差异。这就意味着家族企业治理规则应当被法律予以特殊关照。笔者选取“家族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一题为博士学位论文选题,即希望通过专门化研究,找寻到家族企业尤其是家族公司治理中的特殊性问题,并为相关法律规范之进一步完善以及实践中的家族企业治理提供可资借鉴之认识。除引言与结语之外,正文共有六章:其中第一章是总括性的、前提性的介绍与分析;第二章至第五章属于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问题;最后一章主要涉及家族企业外部治理问题。具体情况如下:第一章——“家族企业公司化治理概述”。在本章中,笔者首先通过对家族的定义引出对家族企业、家族公司的定位,提出家族企业是与家族有不可分割关系的企业组织,家族公司则是公司化的家族企业。然后,笔者从实证视角分析了文化、道德、观念、政治体制等因素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家族企业的三个特征即:所有权与控制权高度集中、企业主绝对权威和家族与企业价值同一,以保障后续研究能够侧重于中国家族企业本土性问题的发现与解决。其次,笔者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借助家族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家族企业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19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出现家族企业;1987年到1992年对私营企业的关注使家族企业有了发展空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家族企业步入正轨,开始有序发展;1999年和2004年两次修改宪法之后,最终确立了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地位,家族企业得到飞速发展。在梳理了家族企业发展历程之后,笔者通过家族企业上市困境与传承困境的分析提出我国当前家族企业发展已进入瓶颈期。最后,笔者通过在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家族还是公司,将家族企业治理划分为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以厘清本文的研究主线,并在此基础之上指出双重治理问题已经成为家族企业的首要挑战,家族势力对企业的涉入,导致家族关系矛盾影响企业发展,企业利益冲突破坏家庭和谐的局面。第二章——“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分析与治理模式选择”。产权结构是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核心,在本章中笔者首先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我国家族企业产权方面当前存在的三个特征:股权高度集中于家庭成员、股权结构呈现超稳定状态以及产权归属模糊。同时分析了家长式权威的强弱、企业家个人素质的高低、初始物质资本的投入、人力资本需求的强弱以及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因素对我国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影响。其次,在分析了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的基础之上,笔者对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选择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业主型治理模式与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当前我国的家族企业更适宜采用折衷型治理模式。第三章——“家族企业控制权治理”。家族企业治理中最为核心的命题当属家族企业控制权问题。本章中,笔者指出家族企业控制权治理是家族通过一系列机制,委任家族成员担任管理职位,限制非家族成员权利,制造投票权不同的多级股份等措施以维持家族对企业的控制的治理方式。其次,笔者分析说明了特殊性资产与企业制度稳定性对家族企业控制权配置的影响。最后笔者对家族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经理人之间的控制权配置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指出当前我国的家族企业治理暂不宜采用“董事会中心主义”控制权配置模式,未来《公司法》修改应当考虑到家族企业控制权的特殊性,对家族企业股东大会的控制地位做特殊性关照。第四章——“上市家族企业股东利益平衡”。上市家族企业治理是家族企业治理中比较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家族企业多面临融资难的现实问题,上市融资是很多家族企业所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上市家族企业治理问题的核心是如何实现家族成员股东与资本市场分散投资者的利益平衡问题。在本章中,笔者认为未来《公司法》修改应当对上市家族企业采取双重股权结构的问题予以规定,即对家族企业主及其家族的控制权进行倾斜性保护,以避免家族控制权因企业上市融资而被严重稀释或掠夺。同时,在对家族企业主及其家族的控制权进行倾斜性保护的基础上,再对中小股东的利润分配权进行倾斜性保护。并且,还要辅之以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保障中小股东权益。第五章——“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法律构造”。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7个年头,中国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者已经普遍都过了“五十而知天命”的年纪,家族企业传承问题即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亟待应对与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本章中笔者通过对家族企业传承的内容及障碍因素的分析,提出公司治理是传承的保障,家族企业可以通过编制传承规制或者设立家族基金会的方式实现传承。最后,在总结上述观点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家族信托是未来中国众多家族企业实现传承的重要路径。家族信托在避税、风险隔离、遗嘱执行、子女保障以及控制权集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其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笔者建议从健全信托法律法规、丰富家族信托类型、保障债权人知情权三方面入手为我国家族信托的发展提供保障。第六章——“家族企业治理外部环境”。制约中国家族企业治理的外部环境原因有多种,首先,国家的产权保护法律制度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从19世纪80年代到当下,宪法对私营企业地位的界定成为影响家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次,家族文化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对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变迁也有着重大影响。家族文化底蕴凝聚在企业中,成为企业的价值追求,为企业发展提供信仰与激励。再次,资本市场的发展水平影响着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选择空间,尤其是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的背景下,融资难导致我国家族企业物质资本变迁困难,使家族企业至今仍保持着以自有资本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复次,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是导致我国家族企业难以公司化的重要原因。在不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上,家族企业难以融合社会人力资本,由此形成了中国家族企业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相重叠的治理模式。最后,家族企业的信息化与国际化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家族企业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市场分割的局限,另一方面,国际化又对家族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实现交易规则的国际化,组织结构的分散化,还要发挥知识产权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作用,这对家族企业而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吴珊[4](2015)在《市属国有企业土地有效利用策略的研究 ——以BH集团大郊亭工业项目改造为例》文中认为正如威廉·配弟说的:“劳动是财富之源,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资源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居于其他资源无法取代的核心位置。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人地矛盾逐渐凸显,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重大问题。土地资源特别是城市土地短缺的现实逼迫我们必须考虑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自1999年以来,国家土地管理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来规范土地市场各主体行为,提高土地利用质量和效益,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成为政府、企业发展经济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然而目前土地资产的利用效率却并没有引起市属国有企业的足够重视。如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土地的市场价值,实现市属国有企业土地管理、利用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BH集团土地现状及利用情况,总结了BH集团土地确权管理的进展,梳理了BH集团土地管理工作的思路,对BH集团土地资源市场进行调研,简析了集团公司土地热点区域的利用情况。随后,以BH集团大郊亭工业项目改造为例,通过分析大郊亭工业项目改造的市场定位及及项目的改造方案,运用SWOT分析法,将项目改造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逐一分析,确定项目改造过程中的难点与对应措施。本文试图通过对BH集团大郊亭工业项目改造的案例进行剖析,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为核心,探索市属国有企业土地有效利用的策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为大型国企资产的优化升级提供土地决策的思路,推动了国有企业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充分的土地信息,将如何有效利用市属国有企业土地策略的研究和项目实例相结合,并加以分析,对土地“有效利用”策略的研究做到本企业适用,也为后续市属国企土地集约利用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杜兴华[5](2017)在《公共采购制度发展中的腐败治理研究 ——以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一直处在工程建设的高峰期。与此同时,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件发案率居高不下,不是说工程招投标导致腐败,而是招投标的不规范操作给腐败行为打开了方便之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从西方发达国家引入招投标制度,适应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市场化的要求,在节省投资和提升经济效益方面成效明显。此后不久,政府采购、产权交易、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医疗用品及器材采购等领域普遍采用公开招标和拍卖方式,加速了资源配置的市场化进程。公共采购活动是政府管理和市场交易直接发生接触的一个环节,发生公权力滥用和以权谋私的机率较大,成了大面积滋生腐败的温床,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要求,正确处理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发挥好政府作用之间的关系,推进公共采购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加强对公共权力行使的约束,有效预防和治理腐败,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例,运用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等理论视角,对市场化公共采购制度的发展进行研究,重点从制度诱因、产权基础和社会心理三个方面对公共采购领域招投标腐败多发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对公共采购招投标中的腐败治理提出对策。我国公共采购制度创新是政府主导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在高度集权的体制结构下,政府出于政治合法性的追求,偏好渐进的改革方式,通过增量改革的办法引入市场机制,采用试点方式先在一定范围内试验,然后再推广。我国公共采购制度变迁的路径为招投标实践先行和相关制度逐步完善的一个适应性的调整和演化。从统收统支的国家财政到市场配置资源的公共采购政策转向适应了市场化改革目标,从刚开始的制度移植时受到外力压迫和内在改革动力的共同作用,到公共采购领域的拓展完全是各级政府自发的行动,公共采购制度演变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效益得到提升的同时,公共性有所缺失,很多招投标的违规操作是各种腐败问题滋生的根源。行政部门主导的立法、国有产权约束不到位和制度贯彻执行中的变通是我国公共采购制度变迁和发展面临的三个主要困难。分行业监管的体制是适应当时条件做出的不得已选择,较快地建成了公共采购的政府监管体系,也拓展了公共采购招投标的适用范围,却引发了不少监管方面的体制性障碍。统一监管平台的构建和各地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设的兴起,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分行业监管的体制性障碍,但一些涉及权钱交易的串通投标问题仍无法得到根治,问题的关键还在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的国有体制造成的产权激励约束不到位,委托代理中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搭便车”问题,造成招标人按招投标规范操作的内在动力不足;另一方面,历史形成的政策执行变通问题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惯性思维导致了制度得不到严格执行。因此,我国公共采购制度的发展完善必须从制度创新和制度执行等层面去考虑。一是要遵循制度变迁发展的规律,建立健全操作层面制度规范。针对行政部门主导的立法和分行业治理带来的体制弊端,需要创新科技手段为公平公正交易提供技术保障,通过体制的设计甚至是政治制度安排,有效解决公共采购政策实施中的问题。二是强化国有产权的约束机制解决公共采购招标人行为失范的问题。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提出在不改变国有产权基本属性的前提下,探索以公益性机构投资者作为“国有产权替身”,解决国有产权的“所有者缺位”,通过明确公有产权的激励和约束,为公共采购招标提升经济效益目标提供内在动力。立足于现代企业“三权分离”的发展趋势,将国有产权转变为国有股权资本,把国有产权转化为真正的社会化产权,由公益性基金持有(包括实物形态和证券化形态),提出分两步走的具体设想,通过社会事业类基金持有实物形态的国有股权和机构投资者(公益性共同基金)通过资本市场实现证券化流通基础上持股来实现所有权的社会化。三是以强力反腐推动招投标制度的规范化执行。强化招投标制度的规范化执行,按照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和各归其位、各尽其职的思路,分清中央和地方的权利义务,强化中央权威,确保政令畅通。厘清部门的监管职责,规范行政权力,防止公权力的不当行使。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突出案件查办的惩治功能,用治标的办法为治本赢得时间,通过实施强力反腐的一系列举措,改变了各级官员对违规成本的心理预期,为下一步完善采购招标制度和建成标本兼治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打好基础。

付蓉蓉[6](2013)在《西部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战略变革研究 ——兼析云南煤化集团战略变革》文中提出全球化使整个国际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就须调整其自身发展战略,否则必然面临被淘汰的下场。而我国国有企业正处于当前激烈竞争的形势之下,这将是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又一巨大挑战。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只有其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我国的市场环境才能稳定下来。国有企业在中国建国开始一直到现在,已经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革,虽然都解决了一定的问题,但是想彻底解决仍然是一个难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能够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本文主要研究和探讨了各阶段国有企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其战略变革的特点。本文主要的研究视角是战略变革,所以笔者力图通过对国有企业战略变革视角的研究,去分析出国有企业在制定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其各阶段的战略和个案企业的战略变革环境分析,去更加明了其要进行战略变革方向及所进行的战略设计选择。通过此方面的研究可以得出企业的战略变革模式。笔者撰写本文主要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视角下,我们能够清晰的去了解和运用本理论解决国企存在的战略问题。这对国有企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就应该去定位自身的战略,如果战略设计出现偏差,企业很容易走上偏路,但当企业意识到了此问题的时候,可能其变革成本就要大大增加,甚至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中国有句古话一直警示着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警惕企业环境的变化,有效预防潜在的风险。本文的研究理论与模型分析力图能够为以后的国有企业发展所借鉴。本文借鉴了国外学者格里.约翰逊(Gerry Johnson)与凯万.斯科尔特(Kevan Scholes)合着的《战略变革探索》的思想去演绎的。希望能够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为我国的国有企业研究开辟一种思路。并且希望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切实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曹丽娜[7](2011)在《组织变革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利用案例研究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以东北电网为研究对象,对组织变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的演进进行了深入探讨。更准确地说,本文探讨的是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国有大型企业的组织变革、组织学习和社会责任的演进问题。本文的研究缘起于对以下四个问题的思考:第一,近来国有企业忽视社会责任的问题屡有发生,这些问题造成了环境被大量破坏,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屡被侵害的事件频发,从而引起了笔者对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反思;第二,在现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文献中,大多数都是以西方发达国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私营企业为对象的研究,虽然这些研究成果可以对中国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一些坚实的基础和有利的借鉴,但是,这还远远不足以解释我们面对的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第三,在组织变革中,企业如何通过组织学习范式的突破,从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就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而言,当前检索到的参考文献还比较少见。而且,单就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而言,大多数研究或者是对静态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进行探讨,或者是对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法进行探讨,而对于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动态生成原因及其路径的研究成果尚未见到;第四,在国有企业组织学习问题研究中,现有相关文献在理论研究上是比较丰富的,但尚缺乏相关的实证研究及其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检验性文章。基于上述思考,本文立足于组织变革、组织学习和社会责任演进这一学术研究前沿问题,应用案例研究方法,围绕“组织变革如何通过组织学习范式突破从而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分析。共设计了7章,具体内容如下:第1章,绪论。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以及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明确了研究的焦点问题及其研究目标,并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2章,相关文献述评。对于已有的组织变革、组织学习和社会责任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分类和研究发展历程等多个方面上进行了梳理,从而为下文的研究奠定了厚实的基础。第3章,研究方法及框架。本章从案例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个案研究的适用性与特点两个方面,对于本文所选择的单案例研究方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解释。随后,进一步阐述了本研究选择东北电网作为案例企业的理由,并对案例企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的描述。与此同时,对于组织变革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和社会责任的演进框架进行了初步的推断。第4章,经济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演进。该章首先对国有企业变革的背景(即中国经济转型大背景)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便为更深入的研究做出铺垫。随后,以东北电网有限公司为案例,对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的成立、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的组建、东北电网有限公司的分离这三次重大组织变革进行了分析。在此分析基础上,对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剖析。得出了国有企业组织变革具有外部推动式组织变革的特点,进而指出了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所含有的演进趋势。第5章,持续变革中国有企业组织学习范式突破。该章首先对于国有企业组织学习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接下来,本章对于东北电网的利用式学习、过渡式学习、探索式学习三个阶段的组织学习的跃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变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范式突破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第6章,持续变革中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该章首先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构成进行了探讨,为后文的研究做出了铺垫。然后对于东北电网的社会责任,从保证电力供应、到深化改革、再到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心的社会责任发展过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变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路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从无意识的社会责任到有意识的社会责任的改变、从非经济责任向经济责任的跃迁、从内部责任向外部责任的转化等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第7章,研究框架整合与引申讨论。这章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国有企业组织变革、学习与社会责任的演进框架进行了整合;二是对利用式学习的积累作用,组织学习范式突破的促进因素,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并进,社会责任组织学习内生观,内部拉动式的组织变革在国有企业变革中出现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引申讨论;三是阐述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本文在研究中得出以下五点结论:(1)国有企业组织变革具有国家引导的外部推动式特点。这是因为,第一,受到经济转型大背景的影响;第二,是国有企业的性质所决定的;第三,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国家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去。关于第三点理由,具体地说,首先,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转型政策的直接承载者就是国有企业。而国有企业在整个转型进程中,必然受到国家政策的引导而发生相应的变革。其次,国有企业,特别的大型国有企业,基本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因此,在市场经济尚未完善之时,其经营活动必须受到国家的控制,其变革必然由国家进行引导。最后,作为大型国有企业,担负有参与国家政策制定的相关责任。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对国家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的决策必须符合国家长短期政治与经济目标要求。(2)国有企业的组织变革应该是一个渐进式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新兴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基本上都是渐进式的演化过程,加之国有企业的组织变革具有国家引导的外部推动式特点,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必然选择渐进的路径。实际上,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国有企业基本上都是通过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渐进方式对人事制度和管理规章等进行内部组织变革的。(3)国有企业的组织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利用式学习阶段;二是利用式学习和探索式学习并存的过渡式学习阶段;三是组织学习范式的跨越式突破阶段,即探索式学习阶段。利用式学习与探索式学习并存的加速积累,为探索式学习方式的实现提供了基础与保障,并最终促使探索式学习取代利用式学习,并逐步在国有企业组织的学习范式中占据主导地位。这表明,随着国有企业组织变革的持续进行,其组织学习能力在不断得到提升。(4)本文从社会责任承担能力的角度出发,将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区分为两大类型:基本责任和延伸责任。国有企业的基本责任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责任;而延伸责任则属于一种指导性的社会责任,是由国有企业本着自愿的原则来履行的。基本责任是所有国有企业都必须自觉履行的社会责任,延伸责任的承担则只限于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以及那些有能力而且愿意承担延伸责任的其他国有企业。(5)国有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和方式,是影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关键要素。在改革初期,国有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并不强,基本以利用式学习为主。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在利用式学习基础上,探索式学习与之并存,而对于社会责任的实现,也仅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延续与微调。随后,伴随着组织变革和国有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所占比重在加大。国有企业从履行非经济的对员工的内部责任,逐渐向经济的对消费者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外部责任转变。国有企业组织学习范式的突破,使其对于社会责任的实现能力也在逐渐增强。从利用式学习下维持原有社会责任的实现,到探索式学习下社会责任肯于担当的突破过程,这一过程证明了组织学习能力和方式,是影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实现的关键要素。本文的创新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1)提出了知识管理过程与组织学习的三环模式;(2)提出了国有企业组织变革、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演进的理论框架。

王钢[8](2009)在《十堰在解放思想中实现新发展》文中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的改革开放史,也是解放思想的历史。纵观十堰市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探索、与时俱进的过程。特别是"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坚持把解放思想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不断解放思想,形成与时俱进、加速发展的新观念、新思维、新路子,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黄格非[9](2006)在《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对国内外融资决策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从融资行为和决策机制的角度对上市公司再融资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市场的市场格局和融资行为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各种融资方式和融资工具的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黑箱进行了揭示,构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系统分析框架,对决策的主体、决策目标、决策程序和关键环节、影响因素和利益相关者发挥作用的机制进行了全面分析。本文的研究发现,由于政府干预过多造成的金融压抑扭曲了资本市场的价格信号,资金的财务成本不是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决定因素,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遵循相机决策模型,即取决于资金到位的快慢和管理层的管理成本,上市公司再融资后的经营绩效普遍下降,说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本文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这个问题,从微观看,由于控股股东和中小股东、经理层与股东的两类代理问题均非常严重,大股东控制和内部人控制造成的巨大的代理成本使得再融资决策背离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理论目标,因此运用发达市场的公司融资理论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融资决策行为难以做出了有效的解释。这使得作者转向宏观领域,试图从转轨经济和金融发展理论中寻求答案。尽管中国的货币化程度(M2/GDP的比例)在2005年已高达164%,金融相互联系系数(FIR)也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银行系统持有的资产占总金融资产比重占绝对优势,2005年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14万亿,银行存贷差逾9万亿,由于缺乏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有效机制,中国资本市场的长期资本供给仍然十分短缺。我国的企业和投资者可供选择的投融资渠道有限且没有充分的自主权,金融市场严重分割,金融产品种类少、数量少,政府对利率进行控制,资本市场的资源被导向政府偏好的部门,都说明我国还存在着普遍的金融压抑。金融压抑破坏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和价格体系,使得资本市场长期处于压抑状态,不能发挥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最后,本文认为,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非流通股和流通股的二元特征随之消失,解决了两类股东的主要利益冲突,使得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制度背景和市场预期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提高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效率,笔者从完善公司治理和推进金融深化两个角度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如积极推进管理层持股,降低代理成本,逐步放松政府管制,推动金融创新,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和效率,使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发达成熟市场逐渐接轨。全流通后的中国再融资市场的格局、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特征和融资决策机制都将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债券市场将逐渐兴旺发达,控制权因素、公司估值及发行时机将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的关键因素。

陶良虎[10](2005)在《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高度发达的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衡量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决定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因素。湖北是中部省份,是国家主要的老工业基地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大力振兴湖北装备制造业是加快湖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实现湖北率先在中部崛起的关键。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湖北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对湖北工业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装备制造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有关理论研究出发,分别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理论研究现状和国内外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作了综合述评,重点讨论了产业竞争力的内涵、形成机理及计量分析理论,为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作好了理论铺垫。然后,以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为基础构筑了“五因素法”,即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同业竞争、经济区位五因素分析法,以此为工具完成了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的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结果指出,湖北是装备制造业大省而非强省,湖北装备制造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优势并不明显。接下来,论文分别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法(RCA 法)和主成份分析法(PCA法)两种分析方法完成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是湖北装备制造业中最具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行业。综合考虑两种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确定了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四个重点行业,即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和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在客观分析和准确把握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提出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整体思路,包括指导原则、产业定位、发展战略及其重点。认为要振兴湖北装备制造业必须选择符合湖北实际的理性发展战略,即“面上提升、点上跨越,自创为主、引创结合,发展中场、加强成套。”产业发展重点是湖北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思路的关键性内容。论文进一步分析指出,湖北要重点支持汽车业和船舶业两大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数控机床和动力设备两类产品形成特色,加快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努力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论文最后部分,提出了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建议,重点讨论了产业集群建设、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等内容。

二、三环集团债转股进入新阶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环集团债转股进入新阶段(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2)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势与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放权、扩围、做实”是当前混改的主基调
国企混改呈现“五个转变”的势态
以改促混、由混到改的转变趋势明显

(3)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以公司化家族企业治理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二、本选题研究现状阐述与评判
    三、本文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四、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家族企业公司化治理概述
    第一节 家族、家族企业与家族公司的范畴界定
        一、家族
        二、家族企业概念界定
        三、家族公司
    第二节 我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一、我国家族企业特殊影响因素
        二、我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第三节 家族企业发展历程回顾
        一、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二、我国家族企业发展历程
    第四节 家族企业治理问题
        一、企业治理的内涵界定
        二、家族治理与公司治理
        三、家族企业的内部治理与外部治理
        四、家族企业治理现状与困境
第二章 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分析与治理模式选择
    第一节 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分析
        一、家族企业产权结构特征
        二、家族企业产权结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家族企业治理模式
        一、业主型治理模式
        二、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
        三、折中型治理模式
第三章 家族控制权治理
    第一节 家族控制权的概念与特征
        一、家族控制权的概念
        二、家族控制权的特征
    第二节 控制权与股权结构的关系
    第三节 家族控制权分配及影响因素
        一、家族控制权分配
        二、控制权影响因素
    第四节 董事会控制
        一、家族对董事会的控制权
        二、董事会对家族企业的控制权
    第五节 经理层控制
        一、家族对经理层的控制权
        二、经理层对家族的控制
    第六节 家族控制权的争夺
        一、案例 1:国美控制权之争
        二、案例 2: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
    第七节 上市公司家族控制的增强机制
        一、同股不同权
        二、职业经理人的引进
        三、设立家族信托基金
第四章 上市家族公司股东的利益平衡
    第一节 上市家族公司大股东与小股东的关系
        一、上市家族公司股东间的代理问题
        二、上市家族公司股东出资再认识
    第二节 家族股东控制权的倾斜性保护
        一、一股一权原则
        二、双重股权结构契合了家族股东控制权倾斜性保护的规则诉求
    第三节 双重股权结构在上市家族企业中的具体适用
        一、限定可适用双重股权结构的家族企业范围
        二、限定多重表决权的适用范围
        三、限制多重表决权的幅度
    第四节 小股东利益保护机制
        一、专业化机构投资者
        二、建立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
        三、完善股东权益救济机制
第五章 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法律构造
    第一节 家族企业的长青模式
    第二节 家族企业传承的内容
        一、家族企业产权的传承
        二、家族控制权的传承
        三、家族企业文化资本的传承
    第三节 传承障碍因素分析
        一、企业主的交班意愿
        二、价值观多元化
        三、传承计划的缺失
        四、传承中的家族矛盾
    第四节 家族企业传承之道
        一、公司治理是传承的保障
        二、编制传承规则
        三、家族基金会
    第五节 完善家族信托相关法律制度
第六章 家族企业治理的外部环境
    第一节 家族企业私有产权的保护
        一、个体经济阶段
        二、私营经济补充阶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阶段
    第二节 家族企业文化的构建
    第三节 资本市场的发展障碍
    第四节 经理人市场
        一、经理人职业化
        二、经理人市场对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影响
    第五节 家族企业的信息化
        一、打破产品市场分割
        二、公司法的IT走向
    第六节 家族企业的国际化
        一、交易规则国际化
        二、组织结构分散化
        三、知识产权成为核心资产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市属国有企业土地有效利用策略的研究 ——以BH集团大郊亭工业项目改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现实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1.3.1 研究方法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方法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1 国外研究情况简介
        2.1.2 国内研究情况简介
    2.2 我国的土地制度简介
        2.2.1 土地制度与土地产权
        2.2.2 国有土地权属的取得方式
    2.3 市属国有企业土地资产利用情况
        2.3.1 国有企业土地资产的经营方法
        2.3.2 国有企业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策略
    2.4 项目升级改造方法与方向
        2.4.1 项目升级改造的方法
        2.4.2 项目多元化改造的方向
第三章 BH集团土地的现状及利用情况
    3.1 BH集团土地的基本情况
    3.2 BH集团土地的现状问题分析
    3.3 BH集团土地确权管理进展
    3.4 BH集团土地管理工作的思路
第四章 BH集团大郊亭项目改造分析
    4.1 BH集团大郊亭项目概述
    4.2 项目产品市场定位
        4.2.1 项目自身特点分析
        4.2.2 项目市场需求分析
        4.2.3 项目产品定位
        4.2.4 项目产品价格定位
        4.2.5 项目目标客户定位
    4.3 项目升级改造情况
        4.3.1 项目改造内容
        4.3.2 项目改造方向
        4.3.3 项目改造设计理念
        4.3.4 项目改造方案
        4.3.5 建筑空间表现
        4.3.6 配套及绿化
        4.3.7 项目运行方案
    4.4 项目改造的S.W.O.T.分析
        4.4.1 内部优势分析(S)
        4.4.2 内部劣势分析(W)
        4.4.3 外部机遇分析(O)
        4.4.4 外部威胁分析(T)
    4.5 项目改造经济效益分析
        4.5.1 项目改造投资
        4.5.2 项目改造效益分析
第五章 经验总结和建议
    5.1 BH集团大郊亭项目改造经验
    5.2 BH集团土地热点区域提高利用效率的建议
        5.2.1 BH集团土地资源市场调研状况简介
        5.2.2 东部基地土地的利用建议
        5.2.3 东方宾馆利用建议
        5.2.4 原化四三产土地利用建议
    5.3 市属国有企业提升土地利用率的方向
        5.3.1 积极追踪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发展趋势
        5.3.2 建设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的利用方式
        5.3.3 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利用方式
        5.3.4 发展养老、物流、体育等服务产业的利用方式
        5.3.5 以金融创新工具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BH集团土地分布图
    附录2 BH集团大郊亭工业项目交通情况示意图
    附录3 BH集团大郊事工业项目改造前示意图
    附录4 BH集团大郊事项目改造后整体鸟瞰图
    附录5 BH集团大郊亭项目改造后单体示意图
尾注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附件

(5)公共采购制度发展中的腐败治理研究 ——以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和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基本概念和文献综述
        一、基本概念
        二、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框架
        三、创新点
第二章 公共采购领域引入招投标制度:变迁发展历史
    第一节 从“摸着石头过河”改革起步
        一、放权让利的市场化改革
        二、公共采购的财政基础
    第二节 招投标制度移植和公共采购领域拓展
        一、招标拍卖的起源和发展
        二、我国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引入招投标制度
        三、招投标制度在公共采购领域的拓展
    第三节 招投标制度移植效果
        一、工程招投标制度规范从无到有
        二、招投标制度移植效果堪忧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招投标腐败现象的制度诱因
    第一节 分行业监管的体制弊端
        一、行政主导立法的管理体制
        二、“九龙治水”的监管乱象
    第二节 监管体制改革调整尚未走出困境
        一、政府投资项目的强制招标规定
        二、轰轰烈烈的工程专项治理冷清收场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招投标腐败问题的行为分析
    第一节 串通投标背后的权钱交易
        一、博弈分析模型
        二、招投标博弈中的合谋——串通投标
        三、招投标市场主体之间的一般博弈分析
        四、串通投标背后的权钱交易
        五、招标采购中串通投标的危害与治理
    第二节 公共采购招标人行为失范的产权分析
        一、从私有产权到公有产权
        二、公共采购中官员的私利
        三、公共采购招标人的产权约束
        四、政府采购市场监管部门与市场主体之间串通的产权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招投标腐败多发的社会基础
    第一节 社会转型对招投标带来负面影响
        一、社会转型带来的冲击
        二、转型社会公共采购腐败新特点
    第二节 政策执行中的变通行为对招投标带来冲击
        一、公共采购的政策目标
        二、招投标政策执行中的变通机制
        三、加强招投标监管防止政策变通
    第三节 建设国家治理体系要求招投标制度的规范执行
        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加强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
        三、对公共采购的权力行使加强执纪监督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防治工程腐败的公共采购制度创新
    第一节 构建统一监管平台提升招投标监管效率
        一、构建统一的监管平台
        二、以信息技术进步推动招投标制度创新
        三、创新招投标行政监督机制
    第二节 分步实施公共采购产权约束的现实路径
        一、国有产权的改革出路
        二、“两权分离”和政府投资工程代建制
        三、“三权分离”和“所有权替身”的选择
    第三节 以强力反腐策略改变公共采购制度违规成本的心理预期
        一、以加强监督和揭露来推动公共采购招投标规范化执行
        二、以强力反腐策略改变公共采购制度违规成本的心理预期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6)西部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战略变革研究 ——兼析云南煤化集团战略变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和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1.3.2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国有企业改革研究综述
    2.2 国有企业战略变革研究现状
        2.2.1 国外研究现状
        2.2.2 国有企业国内战略变革文献综述
第三章 西部国有资源型企业改革探析
    3.1 西部国有资源型企业改革新形势探析
    3.2 西部大开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加快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改革
        3.2.1 资源与资源型企业辩析
        3.2.2 西部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轨迹
        3.2.3 西部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面临的挑战
    3.3 西部大开发新形势对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功能作用发挥的基本定位与要求
        3.3.1 西部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改革与发展是促进西部大开发、区域发展的重要方面
        3.3.2 加快西部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改革不能脱离特定历史阶段的基本要求和任务:企业改革与发展相互依存、共同演化
第四章、西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战略变革及其研究
    4.1 西部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前的战略变革研究
        4.1.1 改革开放前的外部环境简介
        4.1.2 应用战略变革万花筒模型分析改革开放前的外部环境
        4.1.3 应用战略变革万花筒模型总结改革开放前的战略变革研究
    4.2 西部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的战略管理研究
        4.2.1 改革开放后的外部环境分析阐述
        4.2.2 应用战略变革万花筒分析改革开放后的外部环境
        4.2.3 改革开放后的战略设计选择
第五章 云南煤化的战略变革沿革、特点及问题
    5.1 云南省资源型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
    5.2 云南煤化工集团历史沿革简介
    5.3 云南煤化工集团各时期战略分析
        5.3.1 云南石油化学工业厅时期
        5.3.1.1 本时期的内外部环境简介及分析
        5.3.1.2 在此时期的战略选择
        5.3.2 云南石化集团有限公司时期
        5.3.2.1 本时期的内外部环境简介与分析
        5.3.2.2 在此时期的战略选择
        5.3.3 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时期
        5.3.3.1 本时期的内外部环境简介与分析
        5.3.3.2 在此时期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 新形势下云南煤化集团战略变革基本模式探析
    6.1 本章所应用变革模型简介
        6.1.1 拼图组合:变革流程图
        6.1.2 变革万花筒模型
        6.1.3 由战略变革万花筒引出的战略设计选择简介
    6.2 应用战略变革万花筒模型分析云南煤化所处环境
        6.2.1 新形势下云南煤化持续发展遇到的挑战
        6.2.2 应用变革万花筒分析云南煤化工集团
    6.3 对云南煤化组织管理基本模式的探析
        6.3.1 在新时期云南煤化的战略变革目标
        6.3.2 云南煤化集团战略的设计选择
    6.4 通过分析案例对整个西部国有资源型企业组织管理变革意义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成果
    7.2 研究局限
    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7)组织变革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1.3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 焦点问题及研究目标
        1.2.1 焦点问题
        1.2.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3.1 总体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2 相关文献述评
    2.1 组织变革的相关述评
        2.1.1 组织变革的基本理论
        2.1.2 组织变革的类型和模型
        2.1.3 组织变革的动因
    2.2 组织学习的相关述评
        2.2.1 组织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管理
        2.2.2 组织学习相关研究回顾
    2.3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相关述评
        2.3.1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基础:利益相关者理论
        2.3.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相关研究回顾
    2.4 组织变革、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关系述评
        2.4.1 组织变革与社会责任关系述评
        2.4.2 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关系述评
        2.4.3 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关系述评
3 研究方法及框架设计
    3.1 案例研究范式在本研究中应用的合理性解释
        3.1.1 案例研究作为实证研究的科学性
        3.1.2 个案研究的适用性与特点
    3.2 案例企业选择
        3.2.1 案例企业发展沿革
        3.2.2 案例企业概况
    3.3 组织变革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演进的逻辑框架
4 经济转型背景下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演进
    4.1 国有企业变革背景:中国经济转型
    4.2 案例分析:东北电网的三次组织变革
        4.2.1 变革一:中国东北电力集团公司的成立
        4.2.2 变革二:国家电力公司东北公司的组建
        4.2.3 变革三:东北电网有限公司的分离
    4.3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演进路径剖析
        4.3.1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的特点:外部推动式组织变革
        4.3.2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的演进趋向
5 持续变革中国有企业组织学习范式突破
    5.1 国有企业组织学习模式
    5.2 案例分析:东北电网持续变革中的组织学习跃升与范式突破
        5.2.1 阶段一:利用式学习阶段
        5.2.2 阶段二:过渡式学习阶段
        5.2.3 阶段三:探索式学习阶段
    5.3 变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范式突破
6 持续变革中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发展
    6.1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构成
    6.2 案例分析:东北电网持续变革中的社会责任发展
        6.2.1 阶段一:以保证电力供应为核心的社会责任
        6.2.2 阶段二:以深化改革为核心的社会责任
        6.2.3 阶段三: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核心的社会责任
    6.3 变革背景下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提升路径
        6.3.1 无意识社会责任到有意识社会责任的改变
        6.3.2 非经济责任向经济责任的跃迁
        6.3.3 内部责任向外部责任的转化
7 研究框架整合与引伸讨论
    7.1 国有企业组织变革、学习与社会责任演进的框架整合
        7.1.1 组织变革引发的社会责任提升
        7.1.2 组织学习范式与企业社会责任实现
        7.1.3 组织变革与组织学习范式突破
    7.2 引申讨论
        7.2.1 组织学习的范式突破并不是一蹴而就:利用式学习的积累作用.
        7.2.2 组织学习范式突破的促进因素:政府引导、企业鼓励、人才培养
        7.2.3 经济责任与非经济责任应能并进
        7.2.4 社会责任内生观:组织学习
        7.2.5 内部拉动式组织变革在国有企业变革中出现的可能性分析
    7.3 研究局限及展望
        7.3.1 研究局限
        7.3.2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8)十堰在解放思想中实现新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树立观念更新意识, 在解放思想中廓清发展思路
二、树立大开放观念, 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扩大开放
三、树立改革也是生产力的思想意识, 在解放思想中进一步深化改革
四、树立科学发展观念, 在解放思想中寻求和谐发展

(9)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和背景情况
        1.1.2 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1.1.3 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2 研究思路与章节结构
        1.2.1 学术构想与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创新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1.2.4 章节结构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国外关于公司融资决策分析的理论框架
        2.1.1 资本结构理论是分析公司融资决策的理论基础
        2.1.2 战略公司财务理论——基于企业管理和产业组织的资本结构理论
        2.1.3 行为公司金融理论对公司投融资行为的解释
        2.1.4 证券设计理论
    2.2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SEO)的理论研究
        2.2.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方式比较——对增发与配股的比较
        2.2.2 SEO公司的市场表现
        2.2.3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后的经营业绩
    2.3 公司债务融资理论
        2.3.1 债务工具的选择理论
        2.3.2 债务期限选择理论
    2.4 国内关于上市公司融资的研究现状
        2.4.1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点及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研究
        2.4.2 关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成本分析与测算
        2.4.3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和融资决策研究
        2.4.4 国内关于再融资绩效的研究情况
        2.4.5 对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研究的总体评价
第三章 中国上市公司常规股权再融资的实证研究
    3.1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市场发展概述
        3.1.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市场格局分析
        3.1.2 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管政策的导向
        3.1.3 三种股权再融资方式的比较分析
    3.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绩效的实证分析
        3.2.1 研究方法说明及样本选择
        3.2.2 数据分析
        3.2.3 分析结论
    3.3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的实证分析
        3.3.1 可转换债券的特征
        3.3.2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主要条款设置分析
        3.3.3 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适用性分析
第四章 上市公司创新股权再融资方式的实证研究
    4.1 定向增发(私募股权)与换股并购
        4.1.1 定向增发(私募股权)与换股并购的基本概念
        4.1.2 相关法律规定
        4.1.3 我国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的实践
        4.1.4 定向增发的适用范围
        4.1.5 武钢增发案例(整体上市和定向增发)
    4.2 管理层股票期权和职工持股计划
        4.2.1 管理层股权激励和职工持股计划(ESOP)的国际经验
        4.2.2 相关法律规定
        4.2.3 国内上市公司的相关实践
        4.2.4 案例:万科股权激励方案
    4.3 分拆上市研究
        4.3.1 上市公司分拆上市的实践
        4.3.2 分拆上市的监管规定
        4.3.3 分拆上市的利弊分析
        4.3.4 案例分析:TCL整体上市(换股并购)和海外分拆上市
    4.4 发行认股权证
        4.4.1 认股权证在公司再融资中的应用
        4.4.2 法律规定及相关实践
        4.4.3 案例分析:长江电力认股权证
    4.5 多地上市
        4.5.1 中国企业境内外多地上市概况
        4.5.2 多市场上市动因分析
        4.5.3 多地上市案例分析:中兴通讯(A股上市公司增发 H股)
第五章 中国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实证研究
    5.1 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现状分析
        5.1.1 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现状
        5.1.2 上市公司债务结构现状
        5.1.3 对上市公司债务结构成因的分析
    5.2 企业债券
        5.2.1 企业债券市场发展现状
        5.2.2 企业债券主要针对大型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发债少
        5.2.3 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优势
        5.2.4 中移动企业债券融资案例(H股公司境内发行企业债)
    5.3 短期融资券
        5.3.1 法律条件
        5.3.2 短期融资券的特点和优势
        5.3.3 短期融资券的市场发展情况
        5.3.4 短期融资券的出现意味着企业债券市场发展出现重大变革
        5.3.5 短期融资券的推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5.3.6 案例:长江电力短期融资券
    5.4 附认股权公司债券
        5.4.1 附认股权公司债券概述及海外市场经验
        5.4.2 附认股权证公司债与可转债的异同分析
        5.4.3 我国推出附认股权公司债券的意义
        5.4.4 相关法规
        5.4.5 发展趋势
    5.5 资产支持债券
        5.5.1 资产证券化的国际经验和对中国的启示
        5.5.2 非信贷资产支持债券产品——证监会的专项理财计划
        5.5.3 人民银行即将推出的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
        5.5.4 案例分析:中国联通收益计划
    5.6 次级债
        5.6.1 商业银行次级债
        5.6.2 证券公司次级债
        5.6.3 案例分析:浦发银行次级债
第六章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分析
    6.1 上市公司融资决策概述
        6.1.1 融资决策的目标与动力
        6.1.2 融资决策的主要内容
        6.1.3 决策程序与决策机制
        6.1.4 融资决策的实施及评价
    6.2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外部环境因素
        6.2.2 公司内在特性因素
    6.3 我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的相机决策模型
第七章 主要利益相关者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中的影响力分析
    7.1 再融资市场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
    7.2 外部投资者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中的作用
        7.2.1 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7.2.2 中小投资者的作用
        7.2.3 债权人的作用
    7.3 投资银行在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中的作用
        7.3.1 投资银行的角色
        7.3.2 投资银行的目标:长期声誉与短期盈利的权衡
    7.4 监管当局在再融资决策中的作用
        7.4.1 管制环境分析
        7.4.2 监管政策评价
        7.4.3 监管体系改革方向
    7.5 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相机决策模型的扩展
第八章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机制分析
    8.1 股改后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的趋势分析
        8.1.1 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8.1.2 新股发行与股份回购相结合,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及私有化将更普遍
        8.1.3 上市公司将根据资本市场状况,交替使用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工具
        8.1.4 公司债券市场将得到迅速发展,债权人在上市公司治理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8.1.5 再融资将更多与并购、分拆等公司重组及管理层股权激励计划等结合进行
        8.1.6 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和融资工具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8.2 股改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决策机制的影响分析
        8.2.1 股改前后再融资对各股东的利益影响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8.2.2 股改后再融资动机的变化
        8.2.3 股改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控制权因素成为影响融资决策的关键因素
        8.2.4 股改后再融资决策机制发生重大变化
    8.3 全文结论、相关政策建议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8.3.1 结论
        8.3.2 相关政策建议
        8.3.3 论文的不足以及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10)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1.4 本章小结
2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理论概述
    2.1 装备制造业理论研究述评
    2.2 产业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
    2.3 本章小结
3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剖析
    3.1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概况
    3.2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劣势分析
    3.3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成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分析及重点产业选择
    4.1 湖北装备制造业各行业比较优势分析
    4.2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定量分析
    4.3 湖北装备制造业重点产业选择
    4.4 本章小结
5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思路及其重点
    5.1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整体思路
    5.2 湖北装备制造业发展重点
    5.3 本章小结
6 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措施
    6.1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以促进产业集群
    6.2 深化企业改革以增强企业竞争活力
    6.3 强化技术创新以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6.4 加快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
    6.5 实施名牌战略以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6.6 实施绿色制造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6.7 规范政府服务以营造产业发展环境
    6.8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四、三环集团债转股进入新阶段(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当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趋势与特点[J]. 李锦. 现代国企研究, 2019(17)
  • [3]我国家族企业治理法律问题研究 ——以公司化家族企业治理为中心[D]. 吴芳. 西南政法大学, 2016(10)
  • [4]市属国有企业土地有效利用策略的研究 ——以BH集团大郊亭工业项目改造为例[D]. 吴珊. 北京化工大学, 2015(03)
  • [5]公共采购制度发展中的腐败治理研究 ——以政府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为例[D]. 杜兴华. 南京大学, 2017(05)
  • [6]西部国有大型资源型企业战略变革研究 ——兼析云南煤化集团战略变革[D]. 付蓉蓉. 云南财经大学, 2013(07)
  • [7]组织变革下的国有企业组织学习与社会责任演进研究[D]. 曹丽娜.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7)
  • [8]十堰在解放思想中实现新发展[J]. 王钢.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 [9]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行为与决策机制研究[D]. 黄格非. 同济大学, 2006(06)
  • [10]湖北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 陶良虎.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三环集团债转股进入新阶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