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儿童常见病防治

夏季儿童常见病防治

一、夏季儿童常见病的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罗凡[1](2021)在《513例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的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调查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病种分布特征及其致病菌构成和流行情况,统计分析病种及致病菌种在不同性别、年龄段和季节的分布情况,从而为浅部真菌病的临床诊疗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1年1月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拟诊为浅部真菌病的患者,取患处毛屑、指(趾)甲屑、分泌物、皮屑等标本行真菌镜检及真菌培养,镜检及培养均阳性者纳入研究,记录检出菌种的鉴定结果。对病种及致病菌种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并按性别、年龄及发病季节分别进行整理,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分离鉴定的513例菌种中,酵母菌属占首位,共385株(75.05%),皮肤癣菌属124株(24.17%),其他条件致病菌4株(0.78%)。分别位于前三位的致病菌是光滑念珠菌216株(42.11%),克柔念珠菌98株(19.10%),红色毛癣菌33株(6.43%)。513例浅部真菌病患者中,足癣224例(43.66%)居首位,其次为甲真菌病125例(24.36%)和体癣87例(16.95%)。其余病种分布的情况:手癣32例(6.23%),股癣30例(5.84%),头癣11例(2.14%),皮肤黏膜念珠菌病4例(0.77%)。足癣主要分离出光滑念珠菌115株(51.33%),克柔念珠菌47株(20.98%),红色毛癣菌28株(9.82%)。甲真菌病主要分离出光滑念珠菌49株(39.20%),克柔念珠菌37株(29.60%),白念珠菌14株(11.20%)。体癣主要分离出石膏样小孢子菌20株(22.98%),光滑念珠菌20株(22.98%),须癣毛癣菌10株(11.49%)。手癣主要分离出光滑念珠菌12株(37.5%),克柔念珠菌8株(25.00%),须癣毛癣菌3株(9.37%)。股癣主要分离出光滑念珠菌18株(60.00%),红色毛癣菌4株(13.33%)。头癣主要分离出须癣毛癣菌2株(18.18%),石膏样小孢子菌2株(18.18%),紫色毛癣菌2株(18.18%)。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季节浅部真菌病和病原菌分布特征不同。足癣、甲真菌病、股癣、头癣、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在男女性别上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不同年龄段之间甲真菌病、足癣、体癣、头癣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癣、股癣及甲真菌病在不同季节的分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7)0.05)。结论:1、本院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居前三位的依次是足癣、甲真菌病、体癣。2、致病菌主要为酵母菌属,其中光滑念珠菌居首位,其次为克柔念珠菌。3、浅部真菌病及致病菌的分布受性别、年龄、季节的影响,表现为:(1)女性甲真菌病、足癣的患病率高于男性,股癣男性患病率多于女性,而体癣及手癣在两性之间无明显差异。(2)21-50岁年龄段为易患人群,头癣易患人群为≤10岁年龄段,足癣、甲真菌病及股癣多见于21-40岁年龄段。(3)春夏季为易患季节,所有病种及病原菌皆在夏季达到高峰。4、本院皮肤科门诊浅部真菌病病种的分布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相近似,而病原菌的分布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报道有差异。

胡宁[2](2020)在《瑶海单中心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病原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了解瑶海区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体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变化规律,为本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防治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根据。研究方法:2019年01月01日-2019年12月31日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且住院的患者,提取患者的血样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呼吸道常见8种病原IgM抗体即: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FV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B virus,IFVB)、副流感病毒(Parainfluenza virus,PIV)、柯萨奇 B 组病毒(Coxsackie virus B,CVB)、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特异性抗体滴度,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的检出率共收集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标本1426份,检出病原结果阳性共622例,总检出率43.61%(622/1426),其中MP阳性例数为385份,占总标本数的检出率为27.00%(385/1426),IFVB 检出率 17.53%(250/1426),IFVA 检出率 4.49%(64/1426),PIV检出率 0.49%(7/1426),RSV 检出率 2.03%(29/1426),CVB 检出率 0.56%(8/1426),ADV 检出率 1.47%(21/1426),CP 检出率 0.21%(3/1426);2.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与季节的关系病原总检出率秋冬季高于春夏季(P<0.05),IFVA、IFVB在秋冬季检出率高(P<0.05),PIV、ADV、CP 在夏季检出率最高(P<0.05),RSV、CVB、MP季节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3.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与疾病的关系RSV、CVB在毛细支气管炎中检出率最高,分别为18.18%(6/33)、6.06%(2/33),MP在肺炎中检出率最高,为38.55%(212/550),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病原在不同疾病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4.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与年龄的关系学龄前组病原总检出率最高58.13%(218/3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FVB、MP在学龄前儿童检出率最高,RSV、CVB在婴儿组检出率最高,且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病原年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5.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与性别的关系男性病原总检出率42.30%(349/825),女性病原总检出率45.40%(273/601),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VA感染女性检出率高于男性(P<0.05),其余病原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6.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与月份的关系1月至5月病原总检出率呈浮动性下降,6月、10月出现二次感染高峰,8月总检出率全年最低,各病原在不同月份有各自分布特点;7.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与混合感染的关系混合感染共139份,检出率22.35%(139/622),二重感染134份,检出率21.50%(134/622),三重感染4份,检出率0.64%(4/622),四重感染1份,检出率0.16%,主要混合感染病原以MP、IFVB、IFVA常见。最常见的混合感染模式是IFVB+MP 73.38%(102/139),约占总的混合感染的三分之二,10月为混合感染高峰期,8月无混合感染病例,混合感染在婴儿组、毛细支气管炎中检出率最低,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8.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与临床特征、化验检查的关系MP在咳嗽组中检出率高于无咳嗽组(31.93%比10.61%,P<0.05),RSV、CVB在喘息组中检出率高于无喘息组(5.46%、2.73%比1.53%、0.24%,P<0.05),IFVB在无腹泻组中检出率高于腹泻组(18.00%比8.57%,P<0.05),MP在高热惊厥组中检出率低于无高热惊厥组(17.42%比27.98%,P<0.05),IFVB、MP在湿罗音组中检出率高于无湿罗音组(20.22%、31.46%比 15.92%、24.33%,P<0.05),RSV、CVB在喘鸣音组中检出率高于非喘鸣音组(5.00%、3.00%比1.55%、0.16%,P<0.05),其余病原在不同症状、体征中分布无统计学差异。MP在WBC>10×10^9组检出率低于WBC≤10×10^9组(22.78%比 29.85%,P<0.05),IFVB在CRP>10mg/L组中检出率高于CRP≤10mg/L组(21.52%比12.58%,P<0.05),MP在LDH>245U/L组中检出率高于LDH≤245组(28.91%比21.43%,P<0.05)。在不同影像结果分布中,MP检出率最高,其次为IFVB,二者分布以肺纹理增多表现为主,其次为斑片状阴影,不同病原在不同影像表现分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瑶海区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常见病原以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居多。2.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总检出率与性别无关,在年龄分布中以学龄前组检出率最高、季节分布流行于秋冬季。3.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双重感染在混合感染中最为常见,10月为混合感染总检出率最高的月份,婴儿组、毛细支气管炎组中混合感染检出例数最少。4.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咳嗽症状明显,乳酸脱氢酶升高,呼吸道合胞病毒和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后易引起喘息,乙型流感病毒易合并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后影像学的改变以肺纹理增多、斑片状阴影为主要表现。

王连雪[3](2020)在《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调查,对泄泻患儿的证型、相关因素、中医体质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的内在联系,为临床儿童泄泻的辨证论治及规避发病风险、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参考,起到既病防变、未病先防的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进行问卷调查,客观真实填写“小儿泄泻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6月-6岁儿童中医体质自测表”或“7-14岁儿童中医体质自测表”,将完整有效的数据整理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统计结果。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其中8例因资料填写不完整给予剔除,8例因资料填写未按要求,最终共纳入184例。1.泄泻患儿证型分布与相关因素中的年龄、病程、发病季节、既往史、过敏史、发病因素具有密切相关性(P<0.05),而与性别、病情、体型、胎龄、分娩方式、新生儿疾病史、出生体重、孕期特有疾病史、喂养方式、添加辅食时间无相关性(P>0.05)。2.泄泻患儿体质分布中,平和质103例,气虚质46例,阳虚质41例,特禀质34例,湿热质21例,阴虚质10例,痰湿质8例,血瘀质4例,气郁质3例。相关性分析中,体质的不同体系对泄泻患儿的证型表达无影响;平和质、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在泄泻证型中的分布具有显着差异(P(阳虚质)=0.000<0.050,P(湿热质)=0.002<0.050,P(平和质)=0.003<0.050,P(血瘀质)=0.023<0.050)。结论:1.泄泻患儿证型分布与患儿年龄、病程、发病季节、既往史、过敏史、发病因素等具有显着相关性。2.泄泻患儿体质分布中,平和质最多,气虚质、阳虚质、特禀质为多,血瘀质、气郁质最少。平和质与湿热泻、伤食泻、风寒泻等实性泄泻密切相关;阳虚质与脾虚泻密切相关;湿热质患儿泄泻多表现为湿热泻;脾肾阳虚泻患儿都有阳虚体质,多有气虚体质;血瘀质患儿泄泻多表现为风寒泻。可以通过患儿的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的改善,药物、外治疗法等的应用,来调理体质,佐以预防及治疗泄泻。

陆静[4](2020)在《20162018年常熟地区住院儿童八种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 2016~2018年常熟地区住院儿童八种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目的:了解常熟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腺病毒(adenovirus,ADV)、甲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A,IFA)、乙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 B,IFB)、副流感病毒 1(parainfluenza virus,PIV1)、副流感病毒2(parainfluenza virus,PIV2)、副流感病毒 3(parainfluenza virus,PIV3)、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8种病原体感染的分布情况,分析常熟地区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5994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χ2检验比较RSV、IFA、IFB、PIV1、PIV2、PIV3、ADV及MP共8种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1)病原体检出情况:5994例住院患儿中,其中有2448例阳性结果患儿,总检出率为40.84%(2448/5994例)。各病原体检出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MP 18.18%,RSV 13.55%,IFA5.56%,ADV2.77%,IFB 2.54%,PIV1 0.48%,PIV20.17%,PIV3 0.08%。有2299例检出1种病原体感染,有149例存在混合感染,均为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男童与女童比较,各病原体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97,P>0.05)。2016、2017、2018 三年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 36.73%,44.23%,46.22%,其中2016年病原体检出率低于2017、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478,p<0.001)。IFA在2018年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85,P<0.001)。MP在2016年检出低于2017及2018年,三年的病原体检出率有差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22,P<0.001)。(2)年龄分布:各年龄组病原体总检出率最高的为婴儿组,达66.52%,病原体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χ2=238.669,P<0.01);RSV检出率在婴儿组的检出率最高,为38.99%,随着年龄增加检出率下降(χ2=615.241,P<0.05);IFA在婴儿组检出率最高,为6.74%(χ2=8.516,P<0.05);IFB在学龄组检出率最高,达3.69%(χ2=8.936,P<0.05)。ADV在学龄前组与学龄组检出率高于婴儿组(χ2=14.619,P<0.05)。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P、PIV1、PIV2、PIV3在年龄分组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季节分布:常熟地区四季的病原体检出率均有差别,冬季病原体检出率最高,夏季检出率最低(χ2=443.614,P<0.001);RSV在冬季检出率最高,为28.41%,秋季高于春、夏季(χ2=543.601,P<0.001);IFA在冬季检出率最高,达15.35%(χ2=491.508,P<0.001);IFB 在春季检出率高于其余三季,达 6.65%(χ2=178.562,P<0.001);ADV在春、夏季检出高于秋、冬季节(χ2=87.142,P<0.001);MP在夏、秋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χ2=62.567,P<0.05)。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疾病分布:RSV在毛细支气管炎诊断组中检出率最高,达26.67%(χ2=135.475,P<0.001);IFA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中检出率最高,达15.91%,在毛细支气管炎组检出率最低(χ2=231.335,P<0.001);IFB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诊断组(χ2=136.641,P<0.001);PIV1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和支气管炎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组(χ2=36.609,P<0.001);MP在肺炎诊断组中检出率高于其他诊断组,达22.06%(χ2=59.324,P<0.001)。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临床特点:RSV在无发热组检出率高于发热组(P<0.001),IFA、IFB、ADV在发热组检出率高于无发热组(P<0.001)。MP在有咳嗽组检出率高于无咳嗽组(P<0.001);RSV、MP在喘息组检出率高于无喘息组(P<0.001)。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实验室检查:RSV、IFA在WBC<10×109组检出率高(P<0.05),MP在WBC>1O×109 组检出率高(P<0.001)。RSV、IFB 在 CRP≤8mg/L 组检出率高(P<0.001),MP 在 CRP>8mg/L 组检出率高(P<0.001)。IFA 在 ALT≤40U/L 中的检出率高(P<0.05),ADV、MP 在 ALT>40U/L 组中的检出率高于(P<0.001)。RSV在 CK-MB>24U/L 组检出率高(P<0.001),IFA、IFB 在 CK-MB≤24U/L 组检出率高(P<0.001)。以上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MP和RSV是引起常熟地区住院儿童ARI的重要病原体。2、RSV易感染人群为0~1岁婴儿;多发生于秋、冬季;RSV感染后易出现喘息等临床表现,易导致毛细支气管炎。3、IFA多流行于冬季,IFB多流行于春季,两者感染均易出现发热症状。4、ADV春、夏季发病率高,感染后易出现发热、喘息症状,易引起血清ALT升高。5、MP感染患儿易引起CRP和ALT指标升高。第二部分常熟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与气候因素及PM2.5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各病原体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总雨量、月平均风速、月总日照时长等气象因子及空气污染因素PM2.5之间的关系,为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防治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向常熟市气象局申请2016~2018年常熟地区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月总雨量、月平均风速、月总日照时长及PM2.5的相关资料。采用Pearson或Speraman非参数检验分析各气象因素间的交互作用。结果:病毒总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时间相关联(气温>雨量>日照),与月平均气温最具相关性,且呈负相关(r=-0.843,P<0.001),与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时间也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r=-0.499,P=0.002;r=-0.381,P=0.022)。病毒总检出率与月平均PM2.5呈显着正相关(r=0.785,P<0.001)。RS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总雨量、月平均日照时间均具相关性,且都为负相关(r=-0.800,P<0.001;r=-0.568,P<0.001;r=-0.471,P=0.004),其中气温相关性最强。IFA 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相关性好,呈明显负相关(r=-0.801,P<0.001),与雨量及月日照时间亦呈负相关(r=-0.397,P=0.016;r=-0.374,P=0.025)。IFB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湿度均呈负相关(r=-0.432,P=0.009;r=-0.478,P=0.003)。ADV检出率与风速呈负相关,但相关性弱(r=-0.393,P=0.018)。PIV1、PIV2、PIV3检出率均与月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0.382,P=0.021;r=-0.410,P=0.013;r=-0.337,P=0.045)。MP检出率与各气象因子间无相关性(P>0.05)。RSV、IFA、IFB 与 PM2.5 相关性好,呈正相关(r=0.697,P<0.001;r=0.662,P<0.001;r=0.432,P=0.009);ADV、PIV1、PIV2、PIV3 及 MP 检出率与 PM2.5 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病毒总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时间相关联(气温>雨量>日照)。2、RSV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时间均呈负相关(气温>雨量>日照)。3、IFA检出率与月平均气温、月总雨量、月总日照时间均呈负相关(气温>雨量>日照)。4、RSV、IFA、IFB与PM2.5呈正相关。

王增成[5](2020)在《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塑型性支气管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和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pneumoniae,MP)感染致塑型性支气管炎(Plastic bronchitis,PB)的危险因素,为本地区MPP的防治提供帮助。方法:(1)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经血清MP-IgM和/或鼻咽深部抽吸物、肺泡灌洗液荧光定量PCR方法证实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5142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2)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确诊有塑型形成的121例MPP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经支气管镜证实无塑型形成的218例MPP患儿进行比较,探讨MP感染致PB的危险因素。结果:一、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1)MPP检出情况:2011-2018年16713例肺炎住院患儿中,MPP检出5142例,总检出率30.8%,各年的MPP检出率分别为20.6%、32.8%、45.0%、28.6%、30.9%、43.0%、24.6%、21.8%,分别于2013年、2016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2)MPP季节分布:春夏秋冬四季检出率分别为24.9%、37.6%、35.6%、24.7%,夏秋季检出率显着高于冬春季(P<0.001)。(3)MPP性别分布:女性检出率35.7%显着高于男性27.8%(P<0.001)。(4)MPP年龄分布:≤1岁组(婴儿组)、~3岁组(幼儿组)、~6岁组(学龄前组)、>6岁组(学龄组)各年龄组检出率分别为14.3%、36.1%、49.2%、62.3%,随着年龄增长,MPP检出率显着增加(P<0.001)。二、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efractory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RMPP)的流行病学(1)RMPP检出情况:5142例MPP患儿中诊断为RMPP842例,检出率为16.4%,8 年间检出率分别为 11.4%、14.4%、13.0%、15.7%、17.6%、18.7%、20.1%、23.7%,随着时间的推移,检出率逐渐增加。(2)RMPP年龄分布:RMPP患儿平均年龄(5.2±2.9)岁显着高于非RMPP(3.1±2.7)岁(P<0.001)。(3)RMPP季节分布:春夏秋冬检出率分别为15.4%、17.5%、15.0%、17.5%,以夏冬季高发。(4)RMPP性别分布:女性检出率为17.3%,与男性检出率15.6%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1)各年龄段患儿均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学龄组、学龄前组发热高于婴儿组、幼儿组(82.9%,80.5%,69.6%,39.1%)(P<0.001),婴儿组、幼儿组喘息高于学龄前组及学龄组(44.0%、37.6%、19.6%、10.0%)(P<0.001),学龄组肺部无啰音比例最高(10.2%),婴儿组、幼儿组喘鸣音发生率高于学龄前组及学龄组(44.1%,34.5%,20.7%,9.1%)(P<0.001)。(2)支气管肺炎和毛细支气管炎检出率在婴幼儿组高于学龄前组及学龄组,大叶性肺炎在学龄组最多,间质性肺炎在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3)学龄组肺不张、肺实变、胸腔积液发生率显着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均<0.005)。婴儿组并发心血管系统及肝脏受累的发生率显着高于其他各年龄组(P均<0.001),神经系统、关节、肾脏、皮肤受累的发生率在各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4)CRP、LDH、DD的异常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P<0.001);ALT、CKMB的异常率在婴儿组最高,(P<0.001)。(5)MPP混合感染率为(47.2%),混合细菌感染检出率为27.0%,以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最高15.2%,其余依次为流感嗜血杆菌5.4%、卡他莫拉菌2.3%、金黄色葡萄球菌2.2%。混合病毒感染检出率为28.2%,以鼻病毒检出率最高8.4%,其余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6.6%,人类博卡病毒6.1%,副流感病毒3.7%。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率越高。RMPP混合感染率(36.0%)低于非RMPP(50.9%),两组病原构成无显着差异。四、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与危险因素分析(1)MP占感染相关性PB的74.5%。PB组男/女:0.98:1,非PB组男/女:1.10:1;PB组平均年龄为(5.65±2.77)岁,非PB组平均年龄(6.02±2.27)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表现:PB组与非PB组在发热、咳嗽、喘息的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PB组住院时间、热程、超高热、呼吸困难、气促、紫绀、肺部呼吸音减低的发生率高于非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辅助检查:PB组在胸腔积液、≥2肺叶累积、肺不张/肺实变、气管镜下粘膜发生坏死的比率均高于非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B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DD、LDH、ALT、IgA、CD3+CD8+(%)均高于非 PB 组,PB 组 CD4+/CD8+低于非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4)治疗:PB组在≥2次气管镜冲洗、甲泼尼龙、丙种球蛋白的使用率高于非P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危险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胸腔积液(OR=8.445,95%CI:4.233~16.848)、热程(OR=9.694,95%CI:4.528~20.752)、CRP(OR=2.67,95%CI:1.241~5.774)、LDH(OR=2.430,95%CI:1.230~4.799)是 MP 感染致 PB 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热程、CRP、LDH的临界值分别为11天、40mg/L、550U/L。结论:1.苏州地区2011年至2018年MPP检出率为30.8%,2013年和2016年呈现两次流行高峰。RMPP在MPP中的检出率为16.4%,有逐年增加趋势。MPP以夏秋季高发,多见于学龄期、学龄前期,女性多于男性。2.临床以咳嗽为主要表现,年长儿发热、大叶性肺炎,胸腔积液、肺不张、肺实变发生率高;婴幼儿喘息、毛细支气管炎、心血管系统、肝脏受累发生率高。易混合病毒和细菌感染。3.MP感染是感染相关性PB的重要原因。往往表现为持续高热,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吸音减低、影像学多有≥2肺叶受累、胸腔积液、肺不张。胸腔积液、热程≥11天、CRP≥40mg/L、LDH≥550 U/L是MP感染致PB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气管镜吸出或钳出塑形物质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刘志东[6](2020)在《气象因素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综合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全球最大的健康威胁,防止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重大课题。开展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综合风险评估、发展相应的干预策略和控制措施具有重大公共卫生意义。国内外大量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对人群健康的主要影响之一是传染病。近年来,我国与气象因素密切相关的呼吸道、消化道、媒介传染病发病率仍然居高不下,气象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已逐渐成为人们关心的焦点问题。腹泻一直是国际上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2016年腹泻占据全人群死因的第八位,5岁以下儿童是腹泻的高发人群,占据死因的第五位。腹泻一直以来也是我国发病多、流行广的一类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指的是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副伤寒外的感染性腹泻,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其发病数常年居我国丙类传染病前两位,也是感染性腹泻中发病最多的。目前在个别城市开展的气候变化与健康的研究工作比较零散、不系统、不深入,缺乏反映我国不同气象地理区划特点的气象因素致敏感性传染病科学、系统地探究,现存研究对气象敏感性传染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技术方面也明显不足,导致预防和控制气象敏感性传染病的能力较为薄弱。本研究以其他感染性腹泻作为结局变量,系统全面地探讨了气象因素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影响的区域差异、交互作用,识别出了脆弱人群和城市水平的效应修饰因子,开展了综合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我国气象敏感性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关口前移,为地方行政部门、应急救护部门及公众提前做好应对不良天气气象条件、降低发病风险提供科学指导,做到防患于未然,对实现我国预防为主、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目的1.分析我国近30年腹泻的变化趋势,描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三间分布、病原学特征及流行病学分区。2.探讨气象因素影响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区域差异、交互作用、脆弱人群和城市水平的效应修饰因子。3.评估气象因素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暴露度、危险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4.针对高风险区域建立基于气象因素的实用的其他感染性腹泻预测预警模型。研究方法1.数据收集我国腹泻近30年的发病率数据来源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7)数据库,2014-2016年全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个案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国家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同期气象数据来自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常住人口数据来源于公共卫生科学数据中心,地市级教育、卫生、经济指标等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7)、国家统计局网站。为避免不确定性,从全国334个地级市中选取发病数大于P15的284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原始数据已经由相关部门进行了质量控制,我们对数据进行了二次核对。对以上数据进行整理、清洗后,融合形成疾病气象数据集和效应修饰因子数据集。2.统计学分析(1)计算我国近30来腹泻发病率的年度增加百分比定量评估其变化趋势;描述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三间分布、病原学特征;基于聚类分析确定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分区。(2)采用两阶段模型在城市、区域和全国水平上分析温度、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第一阶段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城市水平上温湿度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效应,第二阶段采用多变量Meta分析合并地市级的效应值,得到区域和全国水平上的效应,采用线性无偏最优估计法(best linear unbiased prediction,BLUP)、在相对和绝对两个尺度上得到城市水平的效应,对模型进行残差检验和敏感性分析,基于二元反应曲面法、气象指标法分析温、湿度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交互效应,将其他感染性腹泻按照性别、年龄组、职业分为不同的亚组分析温度的效应,识别潜在的脆弱人群,在区域差异分析基础上应用Meta回归的方法,在潜在人口学、经济、卫生、气象、地理指标中筛选对效应有影响的修饰因子。(3)运用基于暴露度、危险性、脆弱性的综合风险评估框架评估气象因素致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综合风险,识别出高风险区域。(4)选择综合风险评估识别出的高风险地区作为预测预警研究现场,利用广义可加模型预测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数,基于实际发病数的预警线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法确定基于预测值的预警阈值,最后根据预测发病数和预警阈值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做出预警。研究结果1.全球腹泻发病率高的地区主要有非洲、南美洲北部、南亚等,都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我国的发病率处在较低水平。趋势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腹泻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5岁以下儿童发病趋势明显上升;三间分布特征显示我国江浙、华北、华南地区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季节分布差异明显,北部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多为夏季高发,南部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多为冬季高发,中部地区为过渡地区。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中男性高于女性(56.6%vs43.4%),实验室诊断病例比较少(22.3%),大部分是临床诊断病例,5岁以下儿童超过一半(53.7%),职业分布中散居儿童超过一半(53.2%),其次是农民(21.4%);病原体特征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组病原体分布特征差异明显,5岁以下儿童中轮状病毒占绝对比例,20岁以上人群中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比例升高明显。不同职业特征中散居儿童的轮状病毒占了绝对比例,幼托儿童中诺如病毒的比例开始升高,学生中诺如病毒的比例最高,农民、离退人员、家政家务及待业人群中副溶血性弧菌、沙门菌占较高的比例。不同病原体季节分布差异很大,轮状病毒冬季高发,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菌都是夏季高发,腺病毒夏秋高发,诺如病毒主要在秋冬季;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全国省份共聚成了 3类流行病学区,大致自北向南分为夏季高发区、过渡区和冬季高发区,黑龙江虽然处在最北部,却划在了冬季高发区。2.全国水平上的合并效应可以看出,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效应呈近似“U”型,高温和低温都可以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对应其他感染性腹泻夏季和冬季高发,不同地级市效应差别很大,全国水平上低温的效应随着时间先增大后减小,在滞后15天左右达到最大,在滞后35天左右效应消失,低温的起效慢效应持续时间长;高温的效应在滞后0天达到最大,随着时间逐渐减小几天后变得无意义,高温的起效快效应持续时间短。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效应区域差异明显,北方地区(华北、东北、内蒙、黄淮、西北)主要表现为高温增加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风险,南方地区(华南、江南、江淮)主要是低温增加发病风险;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变换不同建模策略后模型估计结果仍然比较稳健,显示我们的结果可靠、可信;交互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温、湿度的交互指标对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效应区域差异明显,大部分指标与温度的效应比较类似,城市水平上温、湿度的交互效应差别很大;脆弱人群分析结果显示低温影响其他感染性腹泻的脆弱人群是5岁以下、散居儿童、男性,高温的脆弱人群是女性、农民、20岁以上人群;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城市水平效应修饰因子分析结果显示,Meta回归识别出的有统计学意义的效应修饰因子有人口增长率、人口密度、医院数、人均GDP、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年平均降雨量、纬度和区域。3.结果显示暴露度高的地区有华北、黄淮、江淮、江南、华南,集中在我国东部,西部地区由于地广人稀,暴露度低。危险性评估分季节来看,冬季危险性高的地区有江南、华南、西北地区,危险性低的地区有华北、黄淮、江汉等;夏季危险性高的地区有华北、内蒙、黄淮、西北、东北地区,危险性低的地区有江南、江淮、江汉、西南地区等。脆弱性评估按照不同季节来看,冬季脆弱性高的地区有华南、西南、西北等地区,脆弱性低的地区有东北、内蒙、华北、东部沿海地区等;夏季脆弱性高的地区有西北、西南等西部和部分中部地区,脆弱性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综合风险评估结果发现夏季综合风险高的有华北、黄淮等北方地区,综合风险低的有西北、西南、华南、江南等大部分南方地区;冬季综合风险高的有江淮、江南、华南等东南部地区,综合风险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4.广义可加模型拟合效果好,北京市的调整R2达到0.94,深圳市的调整R2达到0.97,北京市的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 70.19 和 0.07%,好于深圳市(RMSE、MAPE分别为76.94和0.12%)。预警结果显示预测值判断的其他感染性腹泻暴发情况与金标准判断的情况非常接近,北京市灵敏度达到0.87,特异度达到0.99,阳性预测值0.98,阴性预测值0.92,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AUC)达到0.97;深圳市灵敏度达到1,特异度达到0.99,阳性预测值0.92,阴性预测值1,AUC达到0.99,都显现出了良好的预警效果,可以在高风险地区推广使用。研究结论1.我国腹泻发病趋势整体下降,但5岁以下儿童明显上升;江浙、华北、华南的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5岁以下儿童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冬季高发,好发散居儿童,20岁以上人群以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菌为主,夏季高发,好发农民等;自北向南可聚类为夏季高发区、过渡区和冬季高发区。2.气温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区域差异明显,高温主要影响华北、东北、内蒙、黄淮、西北等北方地区,脆弱人群有20岁以上人群、农民、女性;低温主要影响华南、江南、江淮等南方地区,脆弱人群有5岁以下人群、散居儿童、男性。3.气象因素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暴露度、危险性、脆弱性和综合风险区域差异大,季节分布不均,综合风险高的地区夏季集中在华北、黄淮;冬季集中在江南、华南。4.基于气象因素的其他感染性腹泻预测预警模型简单实用、效果良好,值得在高风险地区进一步推广。创新性1.系统全面评估了我国多中心、大地理范围气象因素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区域差异、交互效应、脆弱人群和城市水平效应修饰因子。2.采用基于暴露度、危险性、脆弱性的风险评估框架在全国大地理范围评估了气象因素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综合风险。3.建立了高风险区基于气象因素的实用的预测预警模型,可以为腹泻类疾病的预防控制争取时间,为其他类似疾病的预警提供方法学参考。

张丽佳[7](2020)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分析及小儿清肺合剂对RSV肺炎疗效评价》文中提出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18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特点,回顾性研究小儿清肺合剂对于治疗RSV肺炎的临床疗效,为本地区儿童CA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思路。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诊断为CAP的患儿共911例,所有患儿均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临床路径》中的“肺炎喘嗽(肺炎)中医临床路径”进行诊断及治疗。患儿于入院24小时内常规进行血清病毒七项及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检测。对患儿一般情况、病原情况、临床表现、中医证候及诊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录入Excel建立临床病例数据库,以分析本地区儿童CAP的常见病原情况,评价小儿清肺合剂对RSV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院儿科住院CAP患儿以>3岁的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患儿为主,占82.5%,秋冬两季发病率最高,性别对发病无统计学意义。2.911例CAP患儿中,641例患儿病原学检测阳性,总阳性率70.3%。其中,前三位病原为MP 490例(53.8%),RSV 144例(15.8%),HSV 120例(13.2%);病毒感染364例(40.0%),混合感染264例(29.0%)。3.各季节病原检出率比较有差异,病毒在秋、冬季检出率高于春季,MP在秋季检出率最高,夏季检出率高于春季。4.不同年龄患儿对病原检出率比较有差异,高年龄组检测出病原的阳性率更高。MP的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学龄期患儿MP阳性率最高。5.治疗组小儿清肺合剂联合喜炎平治疗92例RSV肺炎患儿有效。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疾病积分均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愈显率为90.22%高于对照组85.71%。在临时增加雾化治疗次数上,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沈阳地区小儿肺炎的发病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四季均可发病,以秋冬季为主。2.本院2018年住院CAP患儿的主要病原为MP,其次是RSV,混合感染发生率较高。3.秋冬季病毒较春季易感,3岁以上儿童病毒病原以RSV为主,幼儿易感染HSV。4.夏秋季为沈阳地区MP感染高发时节,学龄期儿童为MP感染高发人群。5.小儿清肺合剂治疗RSV肺炎有效,具有较好的止咳平喘功效,可提高临床愈显率。

李蕾[8](2020)在《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伏九贴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伏九贴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该疗法的应用推广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20年1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362例,经过筛查纳入研究279例。对患儿进行追踪,以临床真实治疗方案为依据将患儿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随访过程中脱落10例,269例患儿完成本项临床研究。治疗组患儿145例,给予伏九贴贴敷治疗,先于夏季“三伏天”的初伏至末伏使用三伏贴进行贴敷,每伏贴敷一次,共4次;后于冬季“三九天”的一九至三九使用三九贴进行贴敷,每九贴敷一次,共3次。对照组患儿124例,为空白对照,无针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干预措施。治疗期间患儿若出现急性呼吸道感染,可根据病情予抗感染、对症及支持治疗,贴敷时间可相应顺延。治疗结束时进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观察患儿免疫指标变化情况。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记录患儿发生呼吸道感染染次数、病种及发病持续时间。且研究期间需记录局部贴敷皮肤反应,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予以处理。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伏九贴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1)疾病疗效:治疗组145例患儿,痊愈81例,显效3例,有效24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74.48%。对照组124例患儿,痊愈22例,显效5例,有效42例,无效55例,总有效率55.6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145例患儿,痊愈3例,显效15例,有效69例,无效58例,总有效率60.00%。对照组124例患儿,痊愈1例,显效5例,有效42例,无效76例,总有效率38.7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0~2岁患儿6例,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1例,无效3例,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50.00%;3~5岁患儿64例,痊愈36例,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6.56%;6~14岁患儿75例,痊愈43例,显效1例,有效12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4.67%。三组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表明年龄不是影响伏九贴贴敷疗效的因素。(4)治疗组男性患儿87例,痊愈47例,显效2例,有效17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为75.86%;女性患儿58例,痊愈34例,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72.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表明性别不是影响伏九贴贴敷疗效的因素。(5)治疗组1年病程患儿56例,痊愈38例,显效1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3.93%;2年病程患儿69例,痊愈40例,显效2例,有效11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6.81%;3年病程患儿17例,痊愈2例,显效0例,有效5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41.18%;4年病程患儿3例,痊愈1例,显效0例,有效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33.33%。4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判断患儿病程长短可影响伏九贴贴敷疗效,病程越短疗效越好。(6)治疗组可明显改善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减少发病次数及缩短发病时间;两组均可改善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但治疗组在减少下呼吸道感染发病次数及缩短发病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7)两组均可改善患儿面色少华及纳呆证候,且在改善纳呆证候上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在改善面色少华、多汗及便溏证候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治疗组24例患儿治疗期间局部贴敷皮肤曾出现较为明显反应。其中18例表现为敷贴取下之后背部局部贴敷皮肤出现泛红、发痒,未见皮疹及起泡、破溃,患儿可耐受,属于穴位贴敷的正常现象,未予处理;6例表现为贴敷部位发痒、发红伴轻微皮疹,无皮肤破溃,属轻度不良反应,嘱患儿适当缩短贴敷时间,未予其他特殊处理。未见其他不良反应。6例患儿共记录出现不良反应9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7%,且所有不良反应均较为轻微,敷贴取下后约2~3天痊愈,无后遗症,全部完成治疗疗程。结论:治疗组疾病疗效总有效率为74.48%,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60.00%,在治疗随访过程中仅有6例患儿出现皮肤不良反应9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7%,且均较为轻微。表明“伏九贴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值得继续深入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

梁永耀(Wengio Leong)[9](2020)在《“儿为虚寒”理念在中医儿童保健临床指导应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基于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的学术观点指导的中医治未病方案对改善0-6岁的儿童生长发育、饮食喂养行为、常见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小儿腹泻病)的发病次数,以及积滞的相关证候的情况。通过(1)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之间临床评估情况,(2)对观察组干预前后进行临床评估比较,干预期为六个月。探讨基于“儿为虚寒”理念的治未病方案的临床应用的意义和价值。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回顾、临床跟诊、案例收集等方法整理许尤佳教授“儿为虚寒”的学术观点的内涵和意义,许教授认为小儿的生理特点是阴阳平衡中因阳气的相对不足就显得阴气的相对过剩,这就是小儿表现出虚寒的基础,形成阳气的相对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消化功能。“儿为虚寒”理念在大陆积累了经验并得到了论证,借鉴大陆的经验运用于澳门地区。本研究采取纵向调查研究方法,满足纳入标准且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儿童的家长,将儿童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分年龄层为0<年龄≤3和3<年龄<7岁。两组均进行儿童四季保健饮食调理指导,而观察组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基于“儿为虚寒”理念的治未病方案。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在首次进行指导前评估,其后每二月进行门诊复诊或电话随访,在第六个月再次进行评估。根据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数据比较两组之间以及观察组内前后比较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检定各项目的差异是否统计意义。研究结果:本研究共调查健康儿童136例,观察组67例,对照组69例。观察组中低龄组34例,高龄组33例,对照组中低龄组33例,高龄组36例,共69例。1.干预后不同组在舌象方面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0);观察组内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05),干预后舌象以淡红苔薄白居多,舌淡红腻苔为次。2.干预后不同组在使用凉茶、食物的性味、观察消化和及时消滞四个项目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内干预前后五个项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0.05)。干预后喂养行为的五项都有所改善。3.干预后不同组在小儿腹泻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3岁以下干预后不同组在上呼吸道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另外小儿腹泻病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0)。干预前后观察组内比较,上呼吸道感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4.干预后不同组比较以及干预前后观察组内比较均在胃口差,容易出汗或出汗量多,入睡困难、夜惊、或辗转反侧,大便不成形或稀溏,便秘,大便夹未消化食物,口气,舌苔厚腻8项目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值均<0.05)。研究结论:“儿为虚寒”的生理特点说明体质一方面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同时也受到后天因素的影响具有可调性的特点。基于“儿为虚寒”理念的小儿治未病方案能有效改善家庭的的喂养习惯、儿童积滞相关的体征、方案能针对性改善消化道疾病,并对呼吸道疾病亦有一定的帮助,印证“培土生金”的中医理论观点。是对中医小儿生理特点的创新性拓展,以强调养脾胃为原则,关注小儿的消化功能之强弱,治法以运脾消滞为基础,以通六腑为要,呵护小儿阳气为常,促进消化与吸收。

马唯唯[10](2020)在《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由于国民经济水平提高、医疗服务事业飞跃发展、人们健康意识提高、生活方式改变以及环境变迁,我国疾病谱正从急性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变。儿童作为重要群体,其疾病谱也发生了改变。疾病谱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医疗水平及医疗资源需求。通过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小儿内科住院儿童的基本资料回顾分析,总结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的疾病构成、变化趋势、转归及专科影响力,为豫北地区小儿内科疾病的防治及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目的为了解该院2016-2018年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探讨小儿内科疾病的变化趋势、分布特征、转归及专科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为豫北地区儿童的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该院信息科统计室出院患者的住院病案首页管理系统中导出0-18岁内科住院患者的基本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由Excel 2017录入数据,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计算不同疾病系统及单病种的构成比,观察动态变化;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1.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该院小儿内科住院人数呈上升趋势(χ2=75.897,P<0.001);2.性别比例存在差异:3年间住院患儿男童均多于女童,男童21853例,女童13474例,男:女=1.62:1(χ2=9.513,P=0.009),但男女比例逐年下降;大多数系统疾病男童人数多于女童,其中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女比例最高,达2.00:1;3.住院月份、季节存在差异:冬春季出院人数多于夏秋季,以冬季人数最多,共10218例,占28.92%(χ2=417.253,P<0.001);不同年份逐月出院病人数变化趋势相似,以1月和12月份病人最多,共7936例。占22.47%(χ2=460.8,P<0.001)。4.住院患儿年龄存在差异:以1月-6岁儿童为主,共23105例,占65.40%,6-18岁年龄跨度大,但病人数较少;5.地区分布存在差异:住院患儿多在新乡及周边地区分布,如鹤壁、安阳,其他地区病人较少,共456例,占1.29%(χ2=253.184,P<0.001);6.呼吸系统疾病一直在系统疾病中占首位,其次为传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第3位为感染性疾病,发病率及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近3年脓毒症和早产儿患病人数增多,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病人数减少。7.该院住院儿童总体转归情况较好,每年治愈率和好转率均超过90%,3年病死率为0.20%,呈下降趋势(χ2=55.552,P<0.001)。婴儿组转归最好,新生儿组和青春期组转归较差。结论近3年该院小儿内科住院人数逐年递增,男童、1月-6岁儿童是高危人群,冬春季是高危季节,需重点防控。呼吸系统疾病和感染性疾病患病人数相对较多,应加强其专科建设。该院儿科其他专科疾病较少,应进一步提升该院儿科其他专科服务能力,扩大学科影响力,更好地服务广大儿童。

二、夏季儿童常见病的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夏季儿童常见病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513例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1.浅部真菌病病原菌构成分析
    2.影响因素分析
    3.病种分析
结论
研究价值与不足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常见浅部真菌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浅部真菌病病例资料调查表
致谢

(2)瑶海单中心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病原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和说明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调查表设计
        2.2 调查内容
        2.3 调查方法
        2.4 中医体质判断方法
        2.5 质量控制
        2.6 数据收集整理
        2.7 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证型分布
        3.2 证型与体质
        3.3 证型与相关因素
分析与讨论
    1 立论依据
        1.1 中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2 西医对小儿泄泻的认识
        1.3 中医对小儿体质的认识
    2 结果分析
        2.1 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2.2 体质分布特点及与泄泻证型的关系
        2.3 相关因素分布特点及与泄泻证型的关系
        2.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体质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论文着作

(4)20162018年常熟地区住院儿童八种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2016~2018年常熟地区住院儿童八种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常熟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与气候因素及PM2.5的相关性研究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分布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主要中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5)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塑型性支气管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2011-2018年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 塑型性支气管炎的诊治进展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附表
致谢

(6)气象因素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综合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 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数据来源
        2.3 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三、结果
        3.1 近30年我国腹泻发病趋势分析
        3.2 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三间分布特征
        3.3 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原学特征
        3.4 我国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分区
    四、讨论
第二部分: 气象因素对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的影响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资料来源
        2.3 研究设计和统计分析
        2.4 质量控制
    三、结果
        3.1 区域差异分析
        3.2 敏感性分析
        3.3 交互作用分析
        3.4 脆弱人群分析
        3.5 城市水平的效应修饰因子分析
    四、讨论
第三部分: 气象因素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综合风险评估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资料收集
        2.3 研究设计
        2.4 质量控制
    三、结果
        3.1 暴露度评估
        3.2 危险性评估
        3.3 脆弱性评估
        3.4 风险评估
    四、讨论
第四部分 基于气象因素的其他感染性腹泻预测预警模型研究
    一、引言
    二、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现场
        2.2 资料收集
        2.3 研究设计
        2.4 质量控制
    三、结果
        3.1 描述性分析结果
        3.2 预测预警模型
    四、讨论
结论
创新点与局限性
附表
附录-参编的专着一章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分析及小儿清肺合剂对RSV肺炎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沈阳地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分析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小儿清肺合剂干预RSV肺炎的疗效评价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儿童 CAP 病原学情况及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伏九贴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辨证标准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1.6 病例剔除与脱落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组
        2.2 对照组
        2.3 随访
        2.4 资料收集
        2.5 疗效评价标准
        2.6 统计学分析
        2.7 技术路线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比较
        3.2 疗效指标比较
        3.3 疾病疗效影响因素
        3.4 局部贴敷皮肤情况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外治法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儿为虚寒”理念在中医儿童保健临床指导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儿为虚寒”理念的内涵
        一、许尤佳教授简介
        二、“儿为虚寒”学术观点的内涵
        三、从感染后综合征到脾虚综合征,总结出“儿为虚寒”
        四、儿为虚寒生理特点的成因
    第二节 儿为虚寒与小儿体质学说
        一、中国中医小儿体质学说的认识
        二、中医对体质学的普遍性和个体差异性特点
        三、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认识
        四、对小儿病理特点的认识
        五、小儿虚寒体质形成的机理
    第三节 “儿为虚寒”与中医儿科常见病
    第四节 儿为虚寒与中医小儿治未病
        一、“治未病”调脾胃为本
        二、“小儿治未病”更以调脾胃、消积滞为要
    第五节 基于“儿为虚寒”理念的小儿治未病方案
        一、以运脾法为主设计改善“儿为虚寒”的治未病方法
        二、辨积滞四大证
        三、按需给食原则
        四、重视食物的之性味,慎用生冷寒凉之品
        五、及时助消滞和健脾益气并重
第二章 研究方案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干预方案内容
    第三节 研究对象
    第四节 病例收集及资料分析
        一、资料收集
        二、临床观察资料调查
        三、喂养行为和积滞相关症候的量表计分
        四、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比较
        五、观察组干预前后的数据比较
        六、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第三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一般数据情况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二、正态检验分析
        三、方差齐性结果
    第二节 差异性分析
        一、基本资料差异性分析
        二、喂养行为差异性分析
        三、儿童近半年健康情况差异性分析
        四、积滞相关症候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第一节 本研究结果分析
        一、本研究136例儿童的一般资料分配特点
        二、基于“儿为虚寒”理念的治未病方案干预结果分析
    第二节 研究的限制、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10)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四、夏季儿童常见病的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513例浅部真菌病及其致病菌种的分析[D]. 罗凡. 大理大学, 2021(09)
  • [2]瑶海单中心儿童呼吸道非细菌感染病原学分析[D]. 胡宁. 山东大学, 2020(04)
  • [3]儿童泄泻的中医证型与体质及相关因素研究[D]. 王连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20162018年常熟地区住院儿童八种呼吸道病原体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 陆静. 苏州大学, 2020(02)
  • [5]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塑型性支气管炎危险因素分析[D]. 王增成. 苏州大学, 2020(02)
  • [6]气象因素致其他感染性腹泻发病综合风险评估及预警模型研究[D]. 刘志东. 山东大学, 2020(09)
  • [7]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常见病原分析及小儿清肺合剂对RSV肺炎疗效评价[D]. 张丽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基于真实世界研究“伏九贴贴敷疗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D]. 李蕾.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4)
  • [9]“儿为虚寒”理念在中医儿童保健临床指导应用研究[D]. 梁永耀(Wengio Leo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10]2016-2018年单中心小儿内科住院患儿疾病谱分析[D]. 马唯唯. 新乡医学院, 2020(12)

标签:;  ;  ;  ;  ;  

夏季儿童常见病防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