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傅志华,王志刚,徐玉德,韩晓明,王志刚,梁季,赵治纲,闫晓茗,周孝,陈旭,王胜华,谢恺,夏楸[1](2021)在《2020年财科院企业成本问卷调研报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0年“企业成本”问卷设计与分析组》文中研究说明2020年财科院连续第五年开展"企业成本"大型调研活动(1),在线问卷数据分析表明,在政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带动下,企业大部分成本保持下降态势,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较大冲击,部分企业部分类型成本有上升态势;未来随着经济秩序恢复,对冲疫情政策将有所调整,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会持续推进,全社会应形成一种新的共识,那就是以改革创新而非降成本政策支持来对冲成本上涨压力,这就需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形成降低企业无效成本的合力,筑牢经济复苏的基础。

董明玉[2](2021)在《营商环境改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丁涛[3](2021)在《探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及制度改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小企业在我国占有一定的比例,资金流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在银行贷款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资金基本靠融资,融资的利息较高,给企业的生存带来一定的困难。本论文主要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的主要根源问题的解决策略进行阐述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及制度改革,希望为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专家和学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李霞[4](2021)在《财金政策协调配合下中小企业运营环境优化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在不断变革,我国的国民经济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作为我国市场经济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为国民提供就业机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优化中小企业运营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财税金融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当今市场领域重要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优化中小企业运营环境的重要性,并针对税收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的问题提出若干针对性解决措施。

高锐[5](2020)在《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文中提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以来,随着一系列“严监管”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各类金融风险呈现收敛可控的局面,中国金融杠杆率得到了有效控制,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次凸显出来。为应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各项举措缓解民营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但又出现政策持续放宽导致的局部领域杠杆率快速回升的问题。为什么“防风险”政策和行动会加剧民营企业融资的难度?而随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和举措会再度引发风险?从公共治理学科的视角看,“防风险”与支持民营企业融资不能实现平衡的根本原因在哪儿?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解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涵,给出推动“防风险”背景下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答案。本文通过研究认为,防控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间的矛盾,其本质上是政府干预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其根源在于政府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无法适应现代金融发展的要求。二者的协调本质上涉及金融体制结构改革、政府经济金融职能重新定位、政府金融管理权力分配等问题。因此,本文从金融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给出如何促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经济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答案。金融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政府治理在金融领域的表现形式,是各类金融活动主体在国家治理框架下维护金融稳定、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相互关系,以及治理的方式方法、途径、过程和能力。本文认为,“金融治理”的概念和框架更加适用于解释和应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事务管理活动和金融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背景下,其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蕴意是健全现代金融治理体系、塑造现代金融治理能力,即实现国家金融治理的现代化。本文所探讨的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和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是金融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具体而言,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就是金融风险可控,包括实现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银行同业业务等的良好治理,同时,把握好改革、发展与风险防范之间的平衡,避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就是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从而为金融体系注入源源活力、为金融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推论,构建现代化金融治理框架,对缓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出现的突出矛盾、实现两者的统一与平衡具有重要理论指导意义。金融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旨向是要求政府履行现代金融治理职能,一是要进一步增强市场意识,明确政府干预边界、推进金融市场化程度,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要通过建立健全金融市场体系,积极有为地支持民营企业融资,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不断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从而实现“金融监管”到“金融治理”的转变、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实现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即如何处理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总体上,文章基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背景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变化的实践状态,通过建构现代金融治理分析框架,考察其中存在的金融治理偏差和失灵问题,继而寻求推进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可行路径。具体而言,首先,研究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正反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可以进一步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的意愿和能力,进而优化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使得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变窄,促使银行收紧信贷政策、减少民营企业贷款份额,从而加剧了民营企业流动性风险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其次,文章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就是要实现金融治理现代化,推动传统的金融监管范式向金融治理转变。金融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金融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模式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制度、金融治理体制的现代化,是金融治理主体、金融治理工具的多元化,是政策供给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会动员能力、金融服务能力、通用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强调金融治理中的部门整合和多元融合。再次,文章认为从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实践情况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表现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前后民营企业融资难度的变化,不同企业由于规模、类型、信用甚至隐性社会地位的差异而金融风险与融资水平不同,以及抑制金融业发展造成的金融资源配置和实体经济发展在结构上出现不协调、不适应。其原因在于金融治理制度、体制、政策、协调能力、动员能力等出现问题与偏差,以及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金融治理体系存在的固有矛盾引发的治理失灵。本文从金融治理偏差与失灵两个理论分析维度出发,通过构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归因分析结构,系统地揭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一般规律。最后,本文认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实现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优化需要完善金融治理偏差与矫正金融治理失灵。其一,采用多元化治理工具,继续推进金融治理手段科技化,丰富已有治理理念。其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积极推动建立更加有序、有效的全球金融治理体系。其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建立民营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的长效机制。其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进程,为金融治理得以实现提供各种制度机制支持。其五,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其六,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等金融治理各项体系,继续推进金融市场改革与开放,增强金融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籍瑞兵[6](2020)在《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分析 ——以山西省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营商环境建设与完善是当前以致将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国家近年来不断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在全国范围内大刀阔斧地推行。山西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经济发展与沿海地区有着一定的差异,虽然这些年一直在积极的开展“放管服”改革以及营商环境优化工作,但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还是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在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对山西省营商环境的发展实践、存在问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分析,从而进一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营商环境的对策。研究表明,山西省营商环境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问题体现政策宣传推广尚有较大空间、政府工作的服务性思想有待提升、平台多而杂,缺乏统一、办事流程认知度不高、政商关系有待提升等五大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所学公共管理理论知识,提出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积极培养奉献精神、加速统一数字化平台、优化工作流程、阐明正确的政商关系等若干解决问题的对策。

贾孟其[7](2020)在《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9年10月23日中国国务院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法治化轨道,制度化消除痛点、激活创新,对外宣示中国政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坚定意志,标志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的更高阶段。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地方经济、增加政府税收、吸纳劳动就业、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民营经济的发展与营商环境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由于我国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地区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发展水平有较大差距,通过对不同地区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状况的比较分析发现各地区的优势和短板,可以为改善地区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状况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借鉴。本文首先利用系统聚类—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相结合的定量指标筛选方法和确定权重方法,构建了囊括30个指标涉及创新发展环境、市场培育环境、融资投资环境、政策服务环境以及基础设施环境五个准则层在内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的基础上分析了 2003-2017年江西省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状况和障碍因子。其次,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别对江西和浙江的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状况进行实证分析,揭示出二者近年来的发展状况和趋势以及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劣势,尤其是江西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不足之处。接着,论文从总体思路、原则、目标、模式、路径等方面提出了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方案。最后,论文从以下方面提出了营商环境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第一,夯实“三基”,大力培育民营企业创新意识;第二,建立健康的引导机制,使企业家从唯利转向创新;第三,借鉴“互联网+”思维,突破企业创新人才瓶颈;第四,强调过程控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第五,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

田会利[8](2020)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县域营商环境优化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M县为例》文中指出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强调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李克强总理也曾多次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指出“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论断。2019年10月,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国务院公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首次对营商环境进行立法。可见,以“放管服”改革为依托,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考验、新内容、新手段。县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最后一公里,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空间核心,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行政生态理论为支撑,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的对河南省M县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县域政府积极落实国家、省级和市级政策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营商环境得以持续改善但县域营商环境建设也存诸多突出问题,如:企业资源要素需求尚不能满足,政务服务质量不高,市场监管流于形式,营商环境法治保障不善,社会诚信缺失等。而优化营商环境存在问题的成因有:一是要素资源配置不均衡。二是政务服务理念尚未更新。三是市场监管责任落实不力。四是法治治理能力不足。五是诚信体系建设不到位。要有效解决县域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要强化要素供给,打造平等稳定的资源环境。二要持续优化服务,营造亲商便民的政务环境。三要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四要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平稳定的法治环境。五要完善信用建设,建立诚信公平的社会环境。

赵玲,战昱宁[9](2019)在《我国科技金融政府促进体系构建研究》文中认为科技金融市场机制存在失灵问题,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的发展资金,因此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构建科技金融政府促进体系,充分发挥资金支持功能、投资引导功能及环境优化功能,以弥补市场失灵,将政府促进机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共同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促进其全面发展。

罗彩霞[10](2019)在《“补短板”背景下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研究 ——以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自世界银行首份《营商环境报告》发布以来,营商环境这一主题就广受世界各个经济体关注。从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至今,营商环境也已成为我国的关注热点。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竞争力的外显,优化营商环境越来越受重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的排头兵与先行者,优化营商环境也成为其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从2015年至今,我国采用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优化营商环境,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短板”。主要体现在营商环境优化结构失衡和供给不足两个方面。“补短板”是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扩大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补短板”背景下,经开区如何优化营商环境?这一问题值得探索。本文在梳理了“补短板”、经开区、营商环境的概念以及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一个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湘潭经开区为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将其与成都、长沙两个主营业务相似的经开区进行对比后发现,湘潭经开区的营商环境在行政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基础性资源环境上均存在“短板”,而这些“短板”的存在是由经开区对营商环境的认识不全面、对自身角色定位不明晰、具体优化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面临外部制约等问题造成。针对这些问题和原因,本文在对国内外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效经验进行概括、总结的基础上,结合“补短板”背景,提出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首先要通过树立正确的认知,其次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明确问题导向;然后通过寻求合法性地位、借助市场主体力量、引导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等方式,突破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外部制约;最后,立足于有效供给,补营商环境“短板”。

二、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2020年财科院企业成本问卷调研报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0年“企业成本”问卷设计与分析组(论文提纲范文)

一、企业成本问卷基本情况说明
二、关于实体经济减税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三、融资政策精准发力,企业获得感切实提高
    (一)融资环境基本面逐步改善,企业获得感切实增强
    (二)企业融资结构有待高质量优化,需加快资本市场发展,引导中长期贷款流向民营经济
        1.从样本企业融资结构来看,间接融资比重略有升高,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下降
        2.从信贷市场的融资结构来看,短期信贷资源过度集中问题明显改善,但中长期信贷资源“垒大户”行为加剧
        3.从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融资结构来看,国有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期限结构相对均衡,民营企业很难获得中长期贷款,过度依赖短期流动性贷款
    (三)疫情对局部企业融资冲击严重,抗疫金融政策的救助效果显着
        1.新冠肺炎疫情在2020年前两个季度对企业的现金流和融资造成严重冲击
        2.为“保市场主体”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央各部门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抗疫金融政策,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四)政策建议
        1.区分“融资难”和“融资贵”,分类精准施策
        2.政策聚焦民营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可获得性,提高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能力
        3.加强抗疫金融政策退出影响的评估和研究,防范抗疫金融政策突然退出对企业造成风险
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五个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一)营商环境总体持续改善
    (二)五个方面问题值得关注
        1.行政审批效率提升明显,但多头监管和收费摊派情况存在抬头迹象
        2.法律环境总体评价趋好,但诉讼成本上升的样本企业占比持续提高
        3.企业融资环境有所改善,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待有效破解
        4.市场环境改善认可度高,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实施效果有待进一步释放
        5.疫情冲击对营商环境产生一定不利影响,进一步降低税费负担成为企业普遍诉求
    (三)相关政策建议
        1.加快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营造公平透明市场环境
        2.完善事中事后监管配套制度,着力提升行政监管效能
        3.落实好制度性减税降费政策,稳定微观市场主体预期
        4.增强协同性精准性和绩效性,实现从“量”到“质”的内涵式提升
五、中小企业用工的新情况、新困境和破解之道
    (一)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用工的“新情况”
        1.中小企业员工工资依然呈刚性上升态势,且中型企业人均工资增幅高于大型企业
        2.中小企业第一季度用工量下滑较多,第二季度下滑趋势得到快速好转
        3.中小企业受疫情冲击和效益影响,考虑采取大幅降薪(降薪20%~30%)的非常少
        4.中小企业考虑采用灵活用工机制的意愿较高
        5.中小企业吸纳应届毕业生的意愿不强
    (二)后疫情时代中小企业用工面临的“新困境”
        1.中小企业外部用工环境发生了“巨变”
        2.中小企业内部经营及效益波动“加剧”
        3.中小企业用工观念陈旧和产业转移明显“加快”
    (三)着眼于中长期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四大招”破解中小企业用工的新困境
        1.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
        2.积极引导企业转变用工思维
        3.制定完善灵活用工相关政策
        4.加快建立数字化用工平台
六、我国企业能源成本政策已行至转折点,亟待作出调整
    (一)2017年至2020年第二季度的企业用能成本情况
        1.企业用能成本下降效果明显
        2.企业用能成本下降效果存在明显差异
    (二)当前企业用能成本政策已经难以为继
        1. 2015年以来的降低能源成本政策抓住了最佳窗口期
        2. 2020年下半年能源价格走势已难以继续支撑能源成本政策
        3.政策导向的用能价格机制急需调整基本方向
    (三)推进企业用能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是根本出路
        1.注重机制创新,继续推进能源管理体制改革
        2.确立能源供需双方的市场地位和市场规范
        3.加大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
        4.建立和完善智慧能源体系
七、企业经营成本分析
    (一)2017~2019年企业资产负债率持续下降,2020年以来,企业资产负债率总体上涨
    (二)2017~2019年企业总资产报酬率不断提高,2020年以来,总资产报酬率迅速骤减
    (三)2017~2019年企业债务风险平稳下降,2020年以来,风险聚集但趋于收敛
    (四)2017~2019年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逐年减少,费用持续增加,2020年以来,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费用双攀升
    (五)2017~2019年营业成本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下降趋势,期间费用占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呈上升趋势,2020年以来,二者分化的程度进一步加剧
八、对外贸易逆流而上凸显我国产业体系的优劣势
    (一)疫情冲击下我国对外贸易逆流而上
    (二)我国产业体系多重优势充分凸显
        1.产业体系完备,综合成本优势突出
        2.市场空间广阔,业态创新层出不穷
        3.制度体系稳定,企业持有乐观预期
        4.企业热情高涨,数字化转型进程加快
    (三)我国产业体系的劣势不容忽视
        1.转型升级缓慢,产业链高端化不足
        2.创新意愿较弱,创新发展基础不实
        3.产业基础薄弱,对外依赖程度较高
        4.标准化建设滞后,国际市场竞争受限
    (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3)探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及制度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
    1.1 企业融资成本相对较高
    1.2 企业发展存在歧视性特征
    1.3 企业民间借贷风险增加
2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的主要根源
    2.1 企业发展的信用度有待提升
    2.2 金融行业发展环境不够完善
    2.3 法制法规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3 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构建完善的企业发展体系
    3.2 加强金融市场环境的优化
    3.3 健全企业融资发展的法律
4 结语

(4)财金政策协调配合下中小企业运营环境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优化中小企业运营环境的重要性
    1.1 有效促进经济水平的增长
    1.2 有效缓解就业压力
    1.3 使市场竞争关系得到了平衡发展
    1.4 促进生产条件以及生产设备的改革
2 财税与金融政策现存问题
    2.1 税收政策问题
    2.2 财政政策问题
    2.3 金融政策问题
3 优化中小企业运营环境的财税金融政策建议
    3.1 税收政策是基础
    3.2 财政政策是完善
    3.3 金融政策是保障
4 结语

(5)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政府经济金融职能的理论演进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研究
        (三)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研究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研究
        (五)文献述评
    四、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相关概念
        (二)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相关概念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关系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的界定
    二、理论基础
        (一)政府金融监管改革理论
        (二)现代金融治理理论
第二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背景下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概述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时代背景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举措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行动机制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对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二)负面影响
    三、实践层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的平衡
        (一)调整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政策重点
        (二)平衡“防风险”和“促发展”的关系
        (三)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理论意旨:金融治理现代化
    一、金融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阐释
        (一)金融治理体系现代化
        (二)金融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金融治理模式现代化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意涵
        (一)“防风险”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
        (二)政府治理行为制度性约束的同步加强
        (三)中央和地方金融治理权力的合理配置
        (四)政府、市场和自组织治理机制的协调
        (五)金融治理“公共理性”水平显着提升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下的现代金融治理理论框架建构
        (一)现代金融治理体系构面
        (二)现代金融治理能力构面
        (三)现代金融治理模式构面
第四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探析:金融治理的偏差与失灵
    一、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陷入失衡的实践景观
        (一)总体性失衡表现
        (二)阶段性失衡表现
        (三)结构性失衡表现
        (四)冲突性失衡表现
    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偏差
        (一)治理制度偏差
        (二)治理体制偏差
        (三)治理主体偏差
        (四)治理工具偏差
        (五)金融政策偏差
        (六)协调能力偏差
        (七)动员能力偏差
        (八)服务能力偏差
        (九)通用能力偏差
        (十)治理模式偏差
    三、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下金融治理失灵
        (一)金融体系公平竞争机制长期缺位
        (二)行政干预与市场调节的潜在矛盾
        (三)金融治理机制存在固有的局限性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失衡归因的二维结构
        (一)基本假设
        (二)二维结构
        (三)结构矩阵
第五章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实现平衡的路径选择:金融治理的矫正与完善
    一、提升金融治理工具的运用水平
        (一)实现治理工具多元化
        (二)推进治理手段科技化
    二、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三、建立综合型治理政策调控架构
        (一)加强各项政策紧密配合
        (二)坚持结构性去杠杆政策
        (三)落实民企长效发展政策
    四、推进现代金融治理的“元治理”
    五、理顺金融治理之中的各种关系
        (一)明晰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边界
        (二)建立合理的风险分担和问责机制
        (三)建立治理主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六、改革完善金融治理体制与体系
        (一)完善金融法律制度体系
        (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三)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四)建立金融法人治理体系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致谢

(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分析 ——以山西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中小企业的定义
        2.1.2 营商环境的定义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内涵
        2.2.2 营商环境相关要素
3 近几年我国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发展
    3.1 营商环境发展形势
        3.1.1 政府高度重视,全球排名持续攀升
        3.1.2 出台诸多政策,促进营商优化
        3.1.3 积极探索,创新营商环境建设模式
    3.2 营商环境发展不足
        3.2.1 对标国际,仍有差距
        3.2.2 地区性差异有待改善
        3.2.3 政策落实考核监督还需继续探索
4 山西省中小企业营商环境优化实践
    4.1 政务环境
        4.1.1 简政放权,优化服务
        4.1.2 创新监管,维护公平
        4.1.3 深化职能转型,提升政府效能
    4.2 市场环境
        4.2.1 商事制度改革
        4.2.2 全省各市出台招商引资政策鼓励办法
    4.3 法治环境
    4.4 人文环境
        4.4.1 人口发展现状
        4.4.2 山西省的人文特征
5 山西省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发展的不足及成因分析
    5.1 山西省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发展的不足
        5.1.1 政策宣传推广尚有较大空间
        5.1.2 政府工作的服务性思想有待提升
        5.1.3 平台多而杂,缺乏统一
        5.1.4 办事流程认知度不高
        5.1.5 政商关系有待提升
    5.2 成因分析
        5.2.1 宣传与监督机制不完善
        5.2.2 新公共服务理念不够强
        5.2.3 在线平台缺乏统筹规划
        5.2.4 工作落实的服务导向性弱
        5.2.5 政商关系界限难以把握
6 山西省中小企业营商环境的优化建议
    6.1 加强政策宣传与落实
        6.1.1 完善宣传机制,加强管理
        6.1.2 构建监督体系,确保落实
    6.2 积极培养奉献精神
        6.2.1 开展思政学习,倡导奉献精神
        6.2.2 健全法律法规,强调公民角色
    6.3 加速统一数字化平台
        6.3.1 统一政务服务平台
        6.3.2 缩减信息发布平台
    6.4 优化工作流程
        6.4.1 以“来访者”角度设计工作环节
        6.4.2 优化办事指南的设计
    6.5 阐明正确的政商关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文献回顾
        1.2.1 营商环境概念研究现状
        1.2.2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现状
        1.2.3 营商环境问题及改进研究现状
        1.2.4 营商环境与企业行为研究现状
        1.2.5 江西民营经济与营商环境研究现状
        1.2.6 文献评述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
第2章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的内涵
    2.2 国内外相关体系构建成果
    2.3 相关统计分析基础
        2.3.1 聚类分析
        2.3.2 因子分析
        2.3.3 层次分析
        2.3.4 障碍因子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原则和思路
        3.1.1 指标体系构建总体原则
        3.1.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3.2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具体过程
        3.2.1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础
        3.2.2 基于系统聚类-因子分析-层次分析的评价指标筛选
        3.2.3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结果
    3.3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障碍因素诊断
        3.3.1 数据来源及处理
        3.3.2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动态评价
        3.3.3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障碍因素诊断
        3.3.4 结论
第4章 江西与浙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比较与差异分析
    4.1 江西与浙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宏观评价比较
        4.1.1 江西与浙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得分
        4.1.2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得分的动态比较
    4.2 江西与浙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微观差异分析
        4.2.1 研究问卷设计与调查
        4.2.2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调查分析
        4.2.3 浙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调查分析
        4.2.4 江西与浙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微观比较分析
    4.3 江西与浙江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差异的诱因分析
第5章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方案
    5.1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的总体思路
    5.2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的原则
    5.3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的目标
    5.4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模式
    5.5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路径
第6章 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优化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6.1 夯实“三基”,大力培育民营企业创新意识
    6.2 建立健康的引导机制,使企业家从唯利转向创新
    6.3 借鉴“互联网+”思维,突破企业创新人才瓶颈
    6.4 强调过程控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
    6.5 规范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
    6.6 完善监督机制,有效降低融资成本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海选指标体系
附录B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初筛量化结果
附录C 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原始数据及标准化结果
附录D 系统聚类—因子分析的指标筛选
附录E 2018年度营商环境评价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8)“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县域营商环境优化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M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选题背景
        2、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三)理论工具与研究方法
        1、理论工具
        2、研究方法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五)研究内容和基本思路
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县域营商环境的相关概念与评价标准
    (一)“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县域营商环境的相关概念
        1、“放管服”的相关概念
        2、县域营商环境的相关概念
    (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县域营商环境的评价标准
        1、要素供给支撑度
        2、政务服务便利度
        3、市场体系公平度
        4、法治建设完备度
        5、社会诚信满意度
三、“放管服”改革背景下M县优化营商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M县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的举措
    (二)“放管服”改革背景下M县营商环境现状调查及样本分析
        1、调查设计和样本统计
        2、样本分析与调查结果总结
    (三)“放管服”改革背景下M县优化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
        1、企业资源需求尚未满足
        2、政务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3、市场监管不善存在形式主义
        4、营商环境法治化保障不全面
        5、社会诚信缺失
四、“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要素资源配置不均衡
        1、企业面临融资难题,融资途径单一
        2、人才政策趋于同质化,比较优势不明显
    (二)政务服务理念尚未更新,考核激励性不强
        1、思想动力不足: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
        2、制度激励不充分:考核难度大且激励性不强
    (三)市场监管责任落实不力
        1、监管职责分散未整合到位
        2、监管人员能力素质较低
    (四)法治治理能力不足
        1、营商环境政策设计滞后
        2、社会成员法律意识淡薄
        3、涉企案件办理机制尚不健全
    (五)诚信体系建设不到位
        1、失信奖惩机制不健全,失信成本低。
        2、诚信普法宣传不到位
五、“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优化县域营商环境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要素供给,打造平等稳定的资源环境
        1、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完善惠普金融
        2、坚持“引育并举”方针,完善人才引育政策
    (二)持续优化服务,营造亲商便民的政务环境
        1、加大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转变服务理念,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
    (三)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1、加快监管职责整合,促进联动监管
        2、提高监管人员能力素质,加大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
    (四)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正稳定的法治环境
        1、加强营商环境政策设计
        2、实现行政执法法治化
        3、司法公正保障公平竞争
    (五)推进信用建设,建立诚信公平的社会环境
        1、完善信用奖惩机制建设,凝紧社会合力
        2、加强诚信普法宣传,弘扬诚信文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县域营商环境问题研究问卷调查
附录B:访谈提纲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9)我国科技金融政府促进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外政府促进主要模式[2-5]
    1.1 资本市场主导下的政府促进模式
    1.2 银行主导下的政府促进模式
    1.3 政府主导下的政府促进模式
2 资金支持体系的构建[1,6-7]
    2.1 无偿资助
    2.2 税收优惠
    2.3 股权直接投资[8]
    2.4 政策性贷款
3 投资引导体系的构建[1,7-8]
    3.1 创业投资引导
    3.2 科技信贷引导
    3.3 科技担保与保险引导
4 环境优化体系的构建
    4.1 政策环境优化[1,7]
    4.2 信息环境优化[7]
    4.3 信用环境优化[9]
    4.4 成长环境优化[10]
    4.5 市场环境优化[11]

(10)“补短板”背景下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研究 ——以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动态简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补短板”
        2.1.2 经开区
        2.1.3 营商环境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服务型政府理论
        2.2.2 供给侧理论
    2.3 “补短板”背景下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
        2.3.1 “补短板”是经开区履行提供公共产品职能的重要体现
        2.3.2 经开区补齐营商环境短板是构建服务型政府的应有之义
        2.3.3 “补短板”背景下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
第3章 湘潭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
    3.1 湘潭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现状
        3.1.1 湘潭经开区简介
        3.1.2 湘潭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
        3.1.3 湘潭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成效
    3.2 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2.1 营商环境构成要素
        3.2.2 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3.2.3 构建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3.2.4 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解释
    3.3 湘潭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
        3.3.1 确定指标权重
        3.3.2 指标权重计算
        3.3.3 数据库建立及标准化处理
        3.3.4 各地区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综合得分计算
    3.4 湘潭经开区营商环境的“短板”
        3.4.1 经济环境:综合竞争实力弱经济“短板”待改善
        3.4.2 社会环境:人力资源不集中,技术创新“短板”明显
        3.4.3 行政环境:总体情况较好,政策环境、法律制度需补短板
        3.4.4 基础性资源环境:基础资源与设施供给存补短板空间
    3.5 湘潭经开区营商环境的“短板”成因
        3.5.1 对营商环境的认知不全面
        3.5.2 经开区角色定位不明晰
        3.5.3 具体优化措施执行不深入
        3.5.4 优化营商环境存外部制约
第4章 国内外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及启示
    4.1 国外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经验
        4.1.1 新加坡裕廊工业园
        4.1.2 印度班加罗尔软件园
    4.2 国内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经验
        4.2.1 苏州工业园区
        4.2.2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
        4.2.3 国内其他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经验
    4.3 国内外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启示
第5章 “补短板”背景下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
    5.1 树立正确的优化营商环境认知
        5.1.1 树立正确的角色认知: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服务型政府”
        5.1.2 树立正确的目标认知:优化营商环境要做到“政贵有恒”
        5.1.3 树立正确的原则认知:优化营商环境要遵循科学的优化原则
    5.2 建立科学的营商环境评价系统
        5.2.1 以科学的营商环境评价理论为基础
        5.2.2 确保营商环境评价指标科学化
        5.2.3 确保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主体社会化
        5.2.4 确保营商环境评价的法治化
    5.3 突破优化营商环境的外部制约
        5.3.1 寻求合法性地位
        5.3.2 借助市场主体力量
        5.3.3 引导社会组织与公众参与
    5.4 立足有效供给补营商环境“短板”
        5.4.1 行政环境:提高经开区行政服务供给水平
        5.4.2 经济环境:塑造公平与有序兼具的市场
        5.4.3 社会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
        5.4.4 基础性资源环境:强化基础性资源供给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附录1 “补短板”背景下经开区营商环境评价问卷调查
附录2 经开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权重确定问卷
附录3 补短板”背景下企业对经开区营商环境中行政环境的感知度调查

四、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2020年财科院企业成本问卷调研报告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2020年“企业成本”问卷设计与分析组[J]. 傅志华,王志刚,徐玉德,韩晓明,王志刚,梁季,赵治纲,闫晓茗,周孝,陈旭,王胜华,谢恺,夏楸. 经济研究参考, 2021(14)
  • [2]营商环境改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D]. 董明玉. 四川大学, 2021
  • [3]探析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民间借贷问题及制度改革[J]. 丁涛.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1(12)
  • [4]财金政策协调配合下中小企业运营环境优化分析[J]. 李霞. 质量与市场, 2021(12)
  • [5]现代金融治理视域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与优化民营企业融资环境平衡研究[D]. 高锐. 吉林大学, 2020(08)
  • [6]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中小企业营商环境分析 ——以山西省为例[D]. 籍瑞兵.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2)
  • [7]江西民营经济营商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D]. 贾孟其. 南昌大学, 2020(01)
  • [8]“放管服”改革背景下县域营商环境优化路径研究 ——以河南省M县为例[D]. 田会利. 郑州大学, 2020(02)
  • [9]我国科技金融政府促进体系构建研究[J]. 赵玲,战昱宁. 科技和产业, 2019(10)
  • [10]“补短板”背景下经开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对策研究 ——以湘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D]. 罗彩霞. 湘潭大学, 2019(02)

标签:;  ;  ;  ;  ;  

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优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