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研究

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研究

一、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连燕[1](2020)在《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犬巴贝斯虫病和犬埃立克体病作为犬的两种血液原虫病,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感染,可以引起人畜共患病,对人类的健康也是一大威胁。本实验旨在建立犬巴贝斯虫病和犬埃立克体病双重纳米PCR方法,为这两种血液原虫病的临床诊断和大规模筛查奠定技术基础。1.犬巴贝斯虫病和犬埃立克体病双重PCR方法的建立。分别收集犬的阳性或疑似阳性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抗凝血样本,提取DNA,分别设计犬巴贝斯虫18s r RNA和犬埃立克体16s r RNA引物,PCR扩增相应的DNA片段,分别进行胶回收,TA克隆至p 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 MD-BC和p MD-EC,质粒PCR鉴定并测序验证。以阳性质粒p MD-BC和p MD-EC为模板,进行双重PCR扩增并选择最适退火温度。在此基础上,系列稀释质粒模板,再次进行双重PCR,检测其灵敏度。结果表明,(1)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重组质粒p MD-BC和p MD-EC测序结果与Gen Bank公布的相应18s r RNA和16s r RNA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均100%;(2)双重PCR最佳退火温度为62℃;(3)该体系对巴贝斯虫和埃立克体病原最低核酸检出量分别为2.07×105和1.92×105 copies/μL。2.犬巴贝斯虫病和犬埃立克体病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在前一个实验的基础上,应用纳米PCR试剂盒,对退火温度和引物用量进行了优化,在确定最佳退火温度后,以上述实验同样的方法测定了双重纳米PCR方法的灵敏度;应用犬立克次体、弓形虫、细小病毒和犬瘟热病毒阳性DNA样品为模板,验证了该体系的特异性。此外,收集南宁地区152份犬血样,应用该双重纳米PCR方法对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成功建立了犬巴贝斯虫病和犬埃立克体病双重纳米PCR方法;最佳退火温度为57℃;(2)该双重纳米PCR体系特异性良好,对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最低核酸检测量分别为2.07×103copies/μL和1.92×103copies/μL,敏感度比先前双重PCR体系高100倍。(3)应用该体系对152份临床样本进行流行病学筛查,结果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总而言之,本实验建立了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的双重纳米PCR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用于犬巴贝斯虫病和犬埃立克体病的临床诊断和大规模流行病学筛查。

赵永斌,胡卫列[2](2016)在《比格犬实验动物应用进展》文中认为比格犬(Beagle)又称米格鲁猎犬,原产英国,是国际通用的纯品种犬之一,大量实验证实该犬对实验的均一性、重复性和可比性都良好,在国内外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研究。目前,比格犬是国际公认的实验用犬,它具有体型小、性格温顺、反应均一、重复性好、大脑发达和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中,尤其是在药物非临床研究中是不可替代的实验动物。此外,比格犬还是用于遗传学、微生物学和生物学研究中较好实验动物。

黄秋芳,廖新权,刘水平,吴玄光[3](2009)在《犬埃立克体病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文中提出犬埃立克体病是由严格细胞内(白细胞或血小板)寄生的埃立克体(Ehrlichia,属立克次体科)所致的疾病。该病是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的全球性分布的疾病,由于犬埃立克体主要对犬的白细胞和脾脏等造成损伤,病犬表现为免疫力低下、极度消瘦,犬埃立克体病也被称为犬的艾滋病。近年来我国有多起关于犬发生犬埃立克体病的报道。论文就该病进行系统的论述,希望能够对该病的诊断和防治带来帮助。

刘世忠,顾为望,唐博恒,那顺巴雅尔,马玉海,曾召智,吴清洪[4](2007)在《比格犬埃立克体人工感染的病理学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后的病理学变化。方法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6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的比格犬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剖检见主要器官和皮下出血、淤血,脾、肝肿胀;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结的严重水肿,脾、肝、肺和肾的血管内及肝血管周围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增生,皮肤表皮层变薄、皮肤皮脂腺腺泡上皮和毛囊变性坏死。结论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后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文献基本吻合,但剖检病变更为明显,这可能与中国病原株的致病性不同有关。

刘世忠,马玉海,刘广江,黄俊明,曾昭智,赵乐,顾为望[5](2007)在《比格犬埃立克体病实验模型研究 Ⅲ病原观察》文中研究指明为了观察犬埃立克体病病犬血细胞中病原的感染情况,对6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的比格犬血细胞进行了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单核细胞的细胞质和血小板中均存在埃立克体包涵体,其中单核细胞的包涵体内病原多达8个,血小板的包涵体内也发现数个病原。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我们成功地建立了比格犬埃立克体病实验模型,也为临床上诊断犬埃立克体病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廖昊湘,孙柏林[6](2007)在《犬埃立克体病》文中指出犬的埃立克体病是由吸血昆虫蜱传播的犬的一种血液病,近年来我国许多地方相继报道犬群中发现此病,本文就此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方法做一系统论述。

顾为望,刘世忠,那顺巴雅尔,马玉海,曾昭智,张建明,李金泽[7](2007)在《比格犬埃立克体病病理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观察比格犬埃立克体病的病理学变化,用常规病理学方法,对6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Ehrlichia)的比格犬进行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眼观所见最显着的病变是主要器官和皮下出血、淤血,脾、肝肿胀;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结的严重水肿,脾、肝、肺和肾的血管内及肝血管周围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增生,皮肤表皮层变薄、皮肤皮脂腺腺泡上皮和毛囊变性坏死。比格犬埃立克体病的眼观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与国外文献报道的基本吻合,不同之处是眼观病变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分离株的致病性不同有关。

唐博恒,刘世忠,马玉海,黄俊明,谭剑斌,吴清洪,李洪涛,顾为望[8](2007)在《比格犬埃立克体病实验模型研究 Ⅰ.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观察犬埃立克体病急性期血液学变化,对6只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的比格犬进行了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采集比格犬感染前后的血液样本,测定血常规及各项血生化指标,并对测定结果作统计学处理。血常规检测发现感染后RBC、WBC、HGB、HCT、PLT、MPV、LYM和MONO值极显着降低(P<0.01),RDW显着降低(P<0.05);血生化检测发现感染后ALT和AST极显着升高(P<0.01),ALB极显着降低(P<0.01)。结果表明,我国犬埃立克体病急性期血液学变化较国外报道的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埃立克体中国病原株的致病性不同有关。

刘世忠[9](2007)在《犬埃立克体病诊断、治疗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人工接种埃立克体的方法使比格犬感染埃立克体病原,记录并分析实验犬的临床表现、血液涂片中的病原学特征、血液、脾的PCR检测和测序结果、血液生化和血液生理变化、病理学变化以及盐酸多西环素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变化,为我国犬埃立克体病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以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①将感染我国犬埃立克体病原的病犬血通过静脉注射的方法接种健康的比格犬;②记录接种后比格犬的体温、精神状况、便、尿、咳嗽、呕吐、体表出血斑点等临床症状;③采取发热后的病犬血做血液涂片,进行姬姆萨染色,并在光镜下对血细胞中的埃立克体病原包涵体进行观察;采取发热后病犬血液做电镜标本,并在透射电镜下对包涵体内的病原进行观察;④采用PCR的方法对发病后比格犬血液进行了检测并对PCR产物进行了提纯和测序;⑤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和血球计数仪,测定并统计分析发病前后比格犬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⑥采取发病后未经治疗而死亡的2条病犬脏器的样本,常规方法制作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并进行显微镜拍照观察;⑦采用盐酸多西环素口服治疗的方法治疗4条发病犬,对治疗前后比格犬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比较,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①临床症状:比格犬感染埃立克体病的潜伏期为5—19天,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急性发热、精神沉郁、食欲时好时坏直至废绝、体重急剧减轻、眼结膜逐渐苍白、出血、个别病犬出现程度不同的腹泻带鲜红血丝和暗红色血液、血尿、咳嗽和呕吐症状。未经治疗的病犬濒死期十分消瘦,全身多处继发感染,并分别于发病后第27和35天出现衰竭表现;②病原观察:发病后的比格犬的血液涂片的光镜观察可见到埃立克体包涵体,单核细胞的细胞质和血小板中的埃立克体包涵体被染成紫色;血液标本的电镜观察发现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包涵体内有多个病原体;③PCR检测和测序:六条比格犬在发病后用埃立克体属特异性引物做PCR检测结果都为阳性,两条未经治疗而死亡的病犬的脾脏组织PCR检测结果也为阳性;测序结果表明,一份目的DNA与犬埃立克体Gzh982株16S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8%,另一份目的DNA与犬埃立克体Gzh981株16SrRNA基因序列的相似性为99%;④血液生理生化变化:血液生理生化:血常规检测发现感染后RBC、WBC、HGB、HCT、PLT、MPV、LYM、MONO和RDW显着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着性差异。血生化检测发现感染后ALT和AST显着升高(P<0.05),ALB极显着降低(P<0.05),其余指标变化不显着。⑤病理组织学观察:剖检见主要器官和皮下出血、淤血,脾、肝极度肿胀,肺出血明显;病理组织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淋巴结的严重水肿,脾、肝、肺和肾的血管内及血管周围存在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灶性增生和膀胱固有层炎性细胞小灶状浸润等;⑥治疗试验:4条投服盐酸强力霉素的实验犬于治疗后第2天,体温开始下降,临床症状有所缓解;第4天,体温降至正常,食欲、精神明显好转;治疗结束后15天,姬姆撒染色的血液涂片的单核细胞和血小板内不再有犬埃立克体包涵体,血液常规和生化检测发现白细胞、血红蛋白、酶等指标基本恢复正常。2条未经治疗的对照犬的症状逐渐恶化,分别于发病后第27、35天死亡。结论:六条实验比格犬成功的感染了埃立克体病原;首次对我国犬埃立克体病的血液生理生化的变化、病理组织学变化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临床上诊断犬埃立克体病提供了多方位的参照;再次证实了我国犬埃立克体病的致病病原体是犬埃立克体Gzh982和犬埃立克体Gzh981。

顾为望,刘世忠,唐博恒,那顺巴雅尔,马玉海,曾昭智,王玉珏,岳敏[10](2007)在《比格犬埃立克体病实验模型研究 Ⅱ.病理学观察》文中研究表明

二、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蜱
        1.1.1 蜱虫概述
        1.1.2 犬相关蜱虫的研究进展
    1.2 犬巴贝斯虫病
        1.2.1 犬巴贝斯虫的概述
        1.2.2 病原学
        1.2.3 生活史
        1.2.4 流行病学
        1.2.5 致病机制
        1.2.6 临床症状
        1.2.7 病理变化
        1.2.8 诊断
        1.2.9 治疗
        1.2.10 预防
    1.3 犬埃立克体病
        1.3.1 埃立克体及犬埃立克体病的概述
        1.3.2 流行病学
        1.3.3 临床症状
        1.3.4 病理变化
        1.3.5 诊断
        1.3.6 治疗
        1.3.7 预防
        1.3.8 犬埃立克体病的研究现状
    1.4 纳米材料在生物学上的应用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PCR方法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动物来源
        2.2.2 主要试剂
        2.2.3 感受态
        2.2.4 设备仪器
        2.2.5 常用溶液
        2.2.6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阳性样本的克隆
        2.2.7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 PCR 检测方法的建立
        2.2.8 双重PCR体系退火温度的优化
        2.2.9 双重PCR体系灵敏度的测定
    2.3 结果
        2.3.1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的目的片段扩增
        2.3.2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2.3.3 测序结果
        2.3.4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2.3.5 双重PCR体系退火温度的优化
        2.3.6 双重PCR体系灵敏度的测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本来源
        3.2.2 主要试剂
        3.2.3 仪器设备
        3.2.4 常用溶液
        3.2.5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3.2.6 双重纳米PCR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
    3.3 结果
        3.3.1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最佳退火温度的确定
        3.3.2 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优化结果
        3.3.3 灵敏度试验
        3.3.4 特异性试验
        3.3.5 临床样品的检测
    3.4 讨论
    3.5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犬巴贝斯虫假定阳性测序结果BLAST
附录二 犬埃立克体假定阳性质粒测序结果BLAST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2)比格犬实验动物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比格犬在药物非临床研究中的应用
2. 比格犬在疾病动物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3. 比格犬在口腔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4. 比格犬在泌尿系统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3)犬埃立克体病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原
2 流行病学
3 临床症状
4 病理变化
    4.1 眼观病理变化
    4.2 病理组织学变化
5 诊断
    5.1 临床症状判断
    5.2 IFA诊断
    5.3 血液涂片染色镜检
    5.4 病原电镜观察
    5.5 PCR 检测
6 治疗
    6.1 隔离治疗
    6.2 特效药物治疗
    6.3 对症治疗
    6.4 输血疗法
7 预防
8 总结

(9)犬埃立克体病诊断、治疗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病原体
        1.1.1 简史
        1.1.2 分类学
        1.1.3 形态和培养特征
        1.1.4 分子遗传学
        1.1.5 致病机理
    1.2 临床症状
    1.3 实验室诊断
    1.4 治疗
    1.5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临床症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动物
        2.1.2 实验用病原
        2.1.3 实验器材
        2.1.4 实验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病原学观察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动物
        3.1.2 实验用病原
        3.1.3 实验器材
        3.1.4 实验方法
        3.1.4.1 动物接种
        3.1.4.2 血样的采集
        3.1.4.3 血液染色涂片的制备及观察
        3.1.4.4 电镜标本的制备及观察
    3.2 结果
        3.2.1 光镜观察
        3.2.2 电镜观察
    3.3 讨论
    3.4 参考文献
第四章 PCR检测和测序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动物
        4.1.2 实验用病原
        4.1.3 实验器材
        4.1.4 实验方法
        4.1.4.1 动物接种
        4.1.4.2 采血
        4.1.4.3 濒死期病犬脾组织的获取
        4.1.4.4 血液基因组的提取
        4.1.4.5 脾组织基因组的提取
        4.1.4.6 DNA浓度和纯度检测
        4.1.4.7 PCR扩增16SrRNA片段
        4.1.4.8 PCR产物电泳鉴定
        4.1.4.9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4.1.4.10 序列测定及分析
    4.2 结果
        4.2.1 PCR扩增结果
        4.2.2 基因序列分析
    4.3 讨论
    4.4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
    5.1 材料与方法
        5.1.1 实验动物
        5.1.2 实验用病原
        5.1.3 实验器材
        5.1.4 实验方法
        5.1.5 统计学分析
    5.2 结果
        5.2.1 血常规
        5.2.2 血生化
    5.3 讨论
    5.4 参考文献
第六章 病理学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实验动物
        6.1.2 实验用病原
        6.1.3 实验器材
        6.1.4 实验方法
        6.1.4.1 动物接种
        6.1.4.2 犬的安乐死
        6.1.4.3 濒死期犬的剖检
        6.1.4.4 取材与固定
        6.1.4.5 洗涤与脱水
        6.1.4.6 透明与浸蜡
        6.1.4.7 包埋与切片
        6.1.4.8 贴片与染色
        6.1.4.9 观察拍照
    6.2 结果
        6.2.1 剖检病理变化
        6.2.2 病理组织学变化
    6.3 讨论
    6.4 参考文献
第七章 盐酸多西环素治疗研究
    7.1 材料与方法
        7.1.1 实验动物
        7.1.2 实验用病原
        7.1.3 实验器材
        7.1.4 实验方法
        7.1.5 统计分析
    7.2 结果
        7.2.1 临床症状
        7.2.2 血液涂片
        7.2.3 PCR检测
        7.2.4 血液生理和血液生化检测
        7.2.5 未经治疗犬
    7.3 讨论
    7.4 参考文献
第八章 综述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成果
致谢
研究生毕业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10)比格犬埃立克体病实验模型研究 Ⅱ.病理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动物接种
    1.3 临床观察及PCR检测
    1.4 病理组织学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及PCR检测结果
    2.2 眼观病理变化
    2.3 病理组织学变化
        2.3.1 肝
        2.3.2 肺
        2.3.3 肾
        2.3.4 淋巴结
        2.3.5 脾
        2.3.6 皮肤
        2.3.7 膀胱
3 讨论

四、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犬巴贝斯虫和犬埃立克体双重纳米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D]. 李连燕. 广西大学, 2020(02)
  • [2]比格犬实验动物应用进展[A]. 赵永斌,胡卫列.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暨2016年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6
  • [3]犬埃立克体病诊断与防治研究进展[J]. 黄秋芳,廖新权,刘水平,吴玄光. 动物医学进展, 2009(10)
  • [4]比格犬埃立克体人工感染的病理学观察[J]. 刘世忠,顾为望,唐博恒,那顺巴雅尔,马玉海,曾召智,吴清洪.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07(03)
  • [5]比格犬埃立克体病实验模型研究 Ⅲ病原观察[J]. 刘世忠,马玉海,刘广江,黄俊明,曾昭智,赵乐,顾为望. 动物医学进展, 2007(07)
  • [6]犬埃立克体病[A]. 廖昊湘,孙柏林.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犬学分会第十二次全国养犬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7
  • [7]比格犬埃立克体病病理学研究[J]. 顾为望,刘世忠,那顺巴雅尔,马玉海,曾昭智,张建明,李金泽. 畜牧与兽医, 2007(06)
  • [8]比格犬埃立克体病实验模型研究 Ⅰ.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测[J]. 唐博恒,刘世忠,马玉海,黄俊明,谭剑斌,吴清洪,李洪涛,顾为望. 动物医学进展, 2007(04)
  • [9]犬埃立克体病诊断、治疗的实验研究[D]. 刘世忠. 第一军医大学, 2007(02)
  • [10]比格犬埃立克体病实验模型研究 Ⅱ.病理学观察[J]. 顾为望,刘世忠,唐博恒,那顺巴雅尔,马玉海,曾昭智,王玉珏,岳敏. 中国兽医杂志, 2007(03)

标签:;  ;  

比格犬人工感染埃立克体病的临床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