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实验》的编写思路

《分析化学实验》的编写思路

一、《分析化学实验》的编写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吕海涛[1](2021)在《农业院校专业分析化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文中提出以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为例,对农业院校化学类专业分析化学系列课程进行了探讨与实践,强化了课程间的融合,彰显了农化特色.通过优化高水平教学团队,构建科学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编写精品教材以及施行全过程考核模式,分析化学系列课程教学质量得到显着提高.

陈永雷,何疆,陈宏丽,陈兴国[2](2021)在《编写分析化学教材的思考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化学教材是本科生学习分析化学、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编写符合这些要求的分析化学教材已成为分析化学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本文介绍了笔者在编写分析化学教材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做法以及所编写的《分析化学》教材的特色,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吕海涛,曲宝涵[3](2021)在《农业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文中认为文章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对农学、生物等各类专业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教学体系。青岛农业大学构建了以化学基本原理为核心、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为教学对象、定量分析技术和实验测定并重的立体化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体系,凸显了农化特色,体现了多所农业院校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通过优化教学师资队伍,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改进理论和实验教学方法,推行全程考核方法,使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李欣[4](2021)在《中英高中化学教材“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比较与教学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材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工具和实施课程标准的主要载体,化学教材的编写在促进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上具有重要的意义。2017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颁布后,我国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2019年版)应运而生。元素化合物知识作为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的关键因素,是高中化学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师生过多地关注学科知识和解题技巧,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化学课堂中落实开始成为困扰高中一线化学教师的问题之一。英国作为最早基于核心素养开展课程设计的国家,与我国教育理论存在共通之处。本文以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与英国CIE A-Level化学教材为研究对象,对其“元素化合物”部分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教学实践,旨在为我国教材编撰提供启示,为教师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新教材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建议。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纸笔测验法和访谈法,研究内容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对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二章对“教材比较”、“元素化合物”、“教学实践”核心概念进行了解释,并介绍了后续教学案例设计的理论基础。第三章是本文的主体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两国课程标准的宏观比较,得出两国课标对教学内容和学业要求的异同点,为后续教材比较提供依据;第二部分是从教材编写思路、结构体系、内容呈现方式和内容选择四个方面定性定量地对两版教材内容进行了横向对比研究;第三部分则得出了两版教材优缺点,并拟定了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部分的课堂教学策略。第四章为教学实践研究,以第三章提出的教学策略为指导,开发有利于学生学科知识建构和学业要求落实的教学案例,并开展教学实验,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对本文提出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实践验证,得出教学实践研究结果。第五章得出了“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教学策略:开展整体性教学设计;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开展适宜难度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开展逆向教学设计。并提供了教师使用新教材的建议与教材编写的启示。同时,对研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孙金凤[5](2021)在《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以“化学平衡”为例》文中提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对高中生形成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并全方位实现核心素养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化学平衡思维是高中化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困难所在。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推行,已有部分关于探索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研究。而截至目前为止,尚未有研究对高中化学知识体系中哪些知识可用于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发展、这些知识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安排以及如何知道这些知识是否真正使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得到发展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说明,是探索的新方向。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分析,试图寻找前人研究的价值,并确定研究的新目标:提炼出高中化学教材内容中能够发展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学习内容,达成该素养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分布分析和权重分析。使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设计“化学平衡运动”的课堂教学活动并进行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的测评验证了在化学平衡主题利用软件设计教学活动能够有效构建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其研究案例能够给教学实践提供参考。论文总共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梳理自新课程标准发布以来与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相关研究的现状,包括研究方法和成果案例等;再根据相关文献和新课程标准明确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内涵。第二部分,根据研究现状设计出本研究的研究目标和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并得出研究思路框架。第三部分,整理出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的有关内容,分析该素养在整理出的相关教材内容中的权重,得出最能发展该素养的知识内容。第四部分,利用交互式教学软件平台,设计《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化学平衡的移动》两课时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案例。第五部分,进行教学实践和实证研究。选取高二年级水平层次相似的两个平行班作为教学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班的教学使用创新的交互式软件教学设计进行,对照班则仍然采用实践学校化学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在教学结束之后,设计测试卷以考查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第六部分,对实践测评研究的结果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分析、测试卷整体分析、一级和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以及实验班素养发展影响因素结果分析。第七部分,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研究结论:化学平衡主题的教学可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构建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相比传统教学方式,软件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水平。同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张丽铭[6](2021)在《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中化学课程改革提出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理念。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验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对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进行了教学研究。本研究选取了三所不同层次、有代表性高中的一线化学教师和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微课的使用情况、“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情况以及学生目前该素养的水平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发现目前微课的使用情况、“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培养情况较差,学生该素养所处的水平较低。据此结果,本文在教育目标分类理论、STSE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进行了课前预习型、课中进行型、课后复习型微课的教学设计并加以实践。实验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教学对学生的“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水平有一定的提升效果,并且学生的层次越好,提升的效果越明显。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教学模式可以为今后的教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邓仲华[7](2021)在《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发展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它的培育是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作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所需具备的关键思维方式。面对新教材发生的重大变化,从该核心素养培育的角度深入理解教材变革的意义以及不同新教材具有的特点便颇具必要性,通过不同版本教材的对比分析,可为新教材的合理使用和教师教学提供借鉴。本研究结合新课标对“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水平划分及内涵界定,在明确该素养相应教材内容载体的基础上,将旧人教版、新人教版及新鲁科版教材化学反应知识内容整合为三个主题,即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与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并把“电解池”、“化学平衡”和“弱电解质的电离”确立为具体的研究对象。主要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ISM法)和内容分析法对这三部分内容的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容呈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从纵向上看,与旧人教版相比,新人教版在知识体系结构和内容呈现上均发生了量的增加和质的优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前者体现在增加了促进核心内容深度理解和揭示学科知识应用价值的知识要素,同时栏目设置有所丰富,显示出新教材的基础性和时代性;后者体现在知识要素的编排次序更为合理,凸显知识内容的内在逻辑,同时精心设计了实验探究活动,推动学生高水平思维的发展。从横向上看,两版本新教材均较好地体现新课标理念,同时各有特色和不同。如在引导学生建立平衡观方面,新人教版侧重采用化学史或实验探究素材使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初步形成基本观念,而新鲁科版运用多样化的栏目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以帮助观念的建构,可支撑学生面对不熟悉的问题情境。总体上发现新教材在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更能够发挥有益作用:重视核心概念的凝炼,突出知识功能价值;给予分析问题的思路,促进知识迁移应用;拓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核心活动的设计;增强教材内容的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针对研究结果,对新教材的使用和教学获得一些启示。关于新教材的使用,应关注以下几点:(1)深入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2)挖掘内容的素养培育价值;(3)把握不同教材的优势特点;(4)拓宽教师视野以提升专业素养。关于新教材的教学,教师应重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教学和合理实施“观念建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版教材在知识要素的选取和组织上更有助于为学生变化观和平衡观的形成提供支持,在内容呈现上更彰显“以生为本”的特征,有利于促进学生在不同进阶水平的发展。其知识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栏目更丰富、内容更充实,能够有效助力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培养的落实。

李克双[8](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章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国家课程标准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教科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编写的化学教科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使用。我国目前化学教科书编写体制实行“一标多本”,每套教科书的内容、形式皆有所不同。因教科书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同,导致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出现一定偏差的现象,为专业教师使用教科书带来一定难度。课程标准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高中化学课程的教育宗旨,教科书是课程目标落实的重要载体,因此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核心素养一致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可为一线教师合理、有效使用教科书提供依据。同时,化学教科书语言是对化学知识的组织与表述、教育理念的设计与安排的直接反映,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教科书语言的编写结构、呈现方式直接影响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效果。基于以上问题,笔者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与课程标准为研究对象,从定性与定量角度出发,将SEC模式运用到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中,针对SEC量化分析的结果,结合化学学科特性与观察教师教学实施过程,完成对教科书逻辑结构、教科书语言呈现方式的质性分析。主要针对教科书编写是否落实了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什么程度;与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否一致;教科书语言编排结构如何呈现;教科书语言的呈现方式如何展现等问题展开研究。为保证教科书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化学核心素养是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必然成为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关注点,对教科书语言结构和呈现方式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以期为教科书的修订与完善、教师教学提出参考建议,并且解决传统教科书评价的单一问题。

徐冰[9](2021)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七章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已经正式投入使用,尽管教科书编写是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但难免会掺杂一些主观因素,造成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出现偏差现象,这就会对专业教师使用教科书带来一定困扰。因此,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科书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更应该成为一致性研究中的重要关注点。通过定量分析与质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可以更系统、更科学的得到研究结论,这将为教师教学和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该文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进行整理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科书评价原则,借鉴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对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第七章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首先,通过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利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对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语言(正文)与课程标准对应核心素养维度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研究。之后以SEC一致性分析结果为依据,通过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从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语言呈现两方面对新教科书语言(正文+栏目)与课程标准对应核心素养的水平进行质性的一致性分析,深入挖掘新教科书语言对化学核心素养的落实情况。经以上研究得出结论:1.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第七章语言(正文)与课程标准对应的核心素养维度具有一致性。2.新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语言(正文+栏目)符合课程标准对各核心素养维度的水平要求。基于研究结论,笔者就提高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程度,得到以下启示: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表述应更加具体明确;教科书编写应紧扣课程标准;教师应深入剖析教科书。

王玉晶[10](2021)在《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研发的新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已经发行并投入使用,在国内“一标多本”的现实情况影响下,三版新教科书无论是内容组织、结构体系或文本表征都存在些许差异,为教科书对比研究提供了空间和素材。教科书难度作为能够体现教科书水平和品质的评估指标之一不仅决定了教师教学程度的深浅,也深刻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在众多影响教科书难度的因素中,文本表征这一因素还未曾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注意。然而文本表征所包含的文字表述、图像运用以及二者的相互搭配是学生接触教科书后最先关注到的方面,也是教师最易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的方面。基于此,对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的文本表征学习难度进行了评估。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运用文献法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界定关键概念、明确研究理论基础,并综合各化学教科书难度评估工具模型的优缺点和该研究需要,确定评估工具为陈燕博士开发的“化学教科书学习难度评估工具”;运用内容分析法并基于该工具分主题的评估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各主题和整体的文本表征学习难度,探究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特点;运用对比法依据评估结果比较分析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并根据各主题文本表征特点结合实例为教师提出教学建议。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各主题及整体文本表征学习难度研究结果表明:1.“物质及其变化”文本表征难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鲁科版、人教版、苏教版;2.“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文本表征难度由小到大依次为:苏教版、鲁科版、人教版;3.“元素化合物”文本表征难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鲁科版、苏教版、人教版;4.“化学反应能量”文本表征难度由小到大依次为:苏教版、鲁科版、人教版;5.“有机化学”文本表征难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鲁科版、苏教版、人教版;6.三版新教科书整体文本表征难度由小到大依次为:鲁科版、苏教版、人教版。

二、《分析化学实验》的编写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析化学实验》的编写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农业院校专业分析化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
2 知识体系层次递进
3 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3.1 科学设计教学内容
    3.2 典型案例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3.3 知识的关联与差异
    3.4 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相辅相成
    3.5 突出知识的系统性
4 网络教学辅助
5 学科交叉并融入思政元素
6 精编课程教材
7 施行过程考核模式
8 结语

(2)编写分析化学教材的思考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科学性
2 时代性
3 前瞻性
4 适用性
5 结语

(3)农业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化学类公共基础精品课程群教材建设
    (一)点面结合,构建化学类公共基础精品课程群教材体系
    (二)结合农学专业,凸显农化特色
    (三)内容稳定与学科融合渗透相统一
    (四)利用多种手段,进行立体化教材建设
    (五)联合农业院校共同编写教材
二、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二)构建科学的课程教学体系
    (三)改进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
    (四)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五)推行教学全过程考核方法
三、结语

(4)中英高中化学教材“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比较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1.2.2 元素化合物部分教材比较研究现状
    1.3 问题呈现及意义
        1.3.1 问题呈现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2 核心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的鉴定
        2.1.1 教材比较
        2.1.2 元素化合物
        2.1.3 教学实践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最近发展区理论
        2.2.3 “教、学、评”一体化
3 中英高中“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教材比较
    3.1 课程标准的比较
        3.1.1 我国新课标“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和学业要求
        3.1.2 英国课标“元素化合物”部分的内容和学业要求
        3.1.3 两国课程标准对元素化合物部分的要求异同点
    3.2 教材内容的比较
        3.2.1 编写思路的比较
        3.2.2 结构体系的比较
        3.2.3 呈现方式的比较
        3.2.4 内容选择的比较
    3.3 教材比较结论及教学策略
        3.3.1 教材比较结论
        3.3.2 “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教学策略
4 教学实践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过程
    4.3 研究对象
    4.4 教学内容的选择及依据
    4.5 教学案例开发
        4.5.1 基于两版教材比较结论的教学策略的应用
        4.5.2 以“氯及其化合物,卤族元素”为例的教学设计
    4.6 教学实施安排
    4.7 教学效果测评方法
        4.7.1 测试题编制
        4.7.2 访谈问题编制
    4.8 实践结果检测与分析
5 结论与反思
    5.1 结论
    5.2 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附录5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5)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以“化学平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研究现状
        1.2.1 内涵研究
        1.2.2 教学研究
    1.3 教学现状观察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标和内容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框架
3 教材内容分析
    3.1 课标解读
        3.1.1 内涵解析
        3.1.2 课程目标
        3.1.3 水平划分
    3.2 素养解构
    3.3 教材分析
        3.3.1 知识内容
        3.3.2 知识内容中各素养的权重分析
    3.4 研究总结
4 教学设计研究
    4.1 “化学平衡”教学研究现状
        4.1.1 国内研究
        4.1.2 国外研究
        4.1.3 对教学现状研究的思考
    4.2 教学设计流程
        4.2.1 理论基础
        4.2.2 确定教学主题
        4.2.3 确定学习目标
        4.2.4 制定教学计划
        4.2.5 教学实施策略建构
        4.2.6 开展教学评价
        4.2.7 教学反思
    4.3 具体教学设计案例
    4.4 对教学设计的思考
5 实践测评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对象
    5.3 测评工具
        5.3.1 素养发展情况测试卷
        5.3.2 素养发展影响因素问卷
    5.4 测评工具的质量分析
        5.4.1 测评工具发放及回收情况
        5.4.2 测试卷的质量分析
        5.4.3 问卷的质量分析
        5.4.4 测评工具质量分析小结
    5.5 测评研究思路
6 研究结果与分析
    6.1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分析
    6.2 实验班与对照班后测分析
        6.2.1 测试卷整体分析
        6.2.2 一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6.2.3 二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
    6.3 实验班素养发展影响因素结果分析
        6.3.1 学习兴趣的影响
        6.3.2 学习方法的影响
        6.3.3 教师教学的影响
        6.3.4 实验班素养发展影响因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过程维度分类及对应化学示例
    附录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 版)对化学平衡的要求
    附录3 对照班教学设计
    附录4 测试卷——专家意见汇总表
    附录5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发展情况测试卷
    附录6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核心素养发展影响因素问卷
    附录7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致谢
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6)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新课改新要求,重视培养“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
        二、网络智能设备普及,多样化教学方式发展,微课教学应运而生
        三、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应用微课加强培养综合素质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研究现状
        二、微课的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二、微课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二、STSE教育理论
        三、生活教育理论
        四、微型学习理论
第三章 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教学现状研究
    第一节 问卷分析
        一、调查对象
        二、问卷质量分析
    第二节 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调查问卷
        二、学生调查问卷
第四章 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
    第一节 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设计
        一、微课设计主题
        二、微课设计类型
        三、微课设计原则
        四、微课设计过程
        五、微课设计案例
    第二节 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教学实践
        一、测试问卷的编制
        二、实验方案
        三、测试问卷质量分析
        四、实验数据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发展核心素养是化学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1.1.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是重要的化学学科思想
        1.1.3 教材对比分析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必要前提
    1.2 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意义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化学教材
        2.1.2 教材比较
        2.1.3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2.2 理论基础
        2.2.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2.2 奥苏贝尔学习理论
        2.2.3 学习进阶理论
        2.2.4 解释结构模型
第3章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视角下研究对象的选取
    3.1 教材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内容分析
        3.1.1 内容整合的分析方法
        3.1.2 教材中内容主题的划分
    3.2 高考试题中“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考查分析
        3.2.1 试题素养考查的分析方法
        3.2.2 试题素养考查的具体情况
    3.3 研究内容的选取
第4章 不同版本教材知识体系结构的对比
    4.1 电解池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4.2 电解池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4.3 化学平衡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4.4 化学平衡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4.5 弱电解质的电离内容知识体系结构
    4.6 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结构对比分析
    4.7 三版本教材知识结构整体比较结果
第5章 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呈现的对比
    5.1 教材中“电解池”内容呈现
    5.2 教材中“化学平衡”内容呈现
    5.3 教材中“弱电解质的电离”内容呈现
    5.4 三版本教材内容呈现整体比较结果
    5.5 新教材凸显核心素养的特点
        5.5.1 聚焦学科基本观念,突出知识功能价值
        5.5.2 重视搭建认识思路,促进知识迁移应用
        5.5.3 落实学生必做实验,注重核心活动设计
        5.5.4 体现先进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5.6 新教材使用建议
        5.6.1 深入体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5.6.2 挖掘内容的素养培育价值
        5.6.3 把握不同教材的优势特点
        5.6.4 拓宽教师视野以提升专业素养
    5.7 教学建议
        5.7.1 重视知识内容的结构化教学
        5.7.2 合理实施“观念建构”教学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附录4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的科研项目

(8)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一)课程改革背景
        (二)现实需要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五、本文的创新之处与论文结构
        (一)创新之处
        (二)论文结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教科书
        (二)一致性
        (三)教科书语言
    二、相关的理论基础
        (一)信息加工理论
        (二)结构主义课程观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高中化学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一致性的研究
    一、一致性分析研究工具
    二、课程标准与教科书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一)对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水平进行编码
        (二)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进行编码
        (三)SEC一致性检验
        (四)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第四章 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研究
    一、章与节素养维度、水平之间的关联性
    二、“钠及其化合物”语言逻辑结构
        (一)“钠及其化合物”语言逻辑结构图
        (二)“钠及其化合物”语言逻辑结构具体分析
    三、“氯及其化合物”语言逻辑结构
        (一)“氯及其化合物”语言结构图
        (二)“氯及其化合物”语言逻辑结构具体分析
    四、“物质的量”语言逻辑结构
        (一)“物质的量”语言逻辑结构图
        (二)“物质的量”语言逻辑结构具体分析
第五章 教科书语言呈现方式分析
    一、“钠及其化合物”语言呈现方式分析
    二、“氯及其化合物”语言呈现方式分析
    三、“物质的量”语言呈现方式分析
第六章 教科书编写及教学建议
    一、教科书编写建议
    二、教师教学建议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七章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模型法
        (四)文本分析法
        (五)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内容与思路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思路
    五、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化学核心素养
        (二)教科书语言
        (三)化学课程标准
        (四)一致性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SEC一致性分析模式
        (三)教科书评价原则
第三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
    一、SEC一致性分析模式的建构
        (一)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内容主题的选择
        (二)SEC一致性分析模式认知水平的选择
        (三)SEC一致性分析模式“内容×认知”矩阵
    二、编码数据统计
        (一)课程标准编码统计
        (二)教科书编码统计
    三、一致性系数及一致性相关参数计算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一)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的内容主题总体一致性分析
        (二)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的认知水平总体一致性分析
    五、小结
        (一)“有机化合物”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对素养维度的体现特征
        (二)“有机化合物”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对各素养维度体现的成因分析
第四章 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一、课程标准对应素养水平的统计
    二、“认识有机化合物”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三、“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四、“乙醇与乙酸”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五、“基本营养物质”教科书语言逻辑结构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第五章 教科书语言呈现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一、“认识有机化合物”教科书语言呈现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二、“乙烯与有机高分子材料”教科书语言呈现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三、“乙醇与乙酸”教科书语言呈现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四、“基本营养物质”教科书语言呈现与核心素养一致性分析
第六章 研究启示
    一、课程标准对知识的表述应更加具体明确
    二、教科书编写应紧扣课程标准
    三、教师应深入剖析教科书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一)扩大研究对象
        (二)动态分析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迎接新高考的需要
        (三)熟悉新教科书的需要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新版教科书研究现状
        (二)教科书难度研究现状
        (三)化学教科书难度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对比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教材
        (二)教科书
        (三)教科书文本表征
        (四)难度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四)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
第三章 化学教科书学习难度评估工具
    一、化学教科书学习难度评估工具的介绍
        (一)化学教科书学习难度评估工具选择
        (二)“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评估工具”使用方法
    二、“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评估工具”信效度验证
        (一)信度验证
        (二)效度说明
第四章 国内三版新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
    一、教科书主题划分
    二、“物质及其变化”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
    三、“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
    四、“元素化合物”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
    五、“化学反应与能量”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
    六、“有机化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
    七、教科书整体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研究结论
第五章 基于教科书文本表征难度分析的教学建议
    一、“物质及其变化”主题教学建议
    二、“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主题教学建议
    三、“元素化合物”主题教学建议
    四、“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教学建议
    五、“有机化学”主题教学建议
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评估标准
    附录2 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评估工具信度检测问卷
    附录3 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评估工具信度检测数据
    附录4 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各章节文本表征难度评级赋分汇总表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四、《分析化学实验》的编写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农业院校专业分析化学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J]. 吕海涛. 高师理科学刊, 2021(10)
  • [2]编写分析化学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 陈永雷,何疆,陈宏丽,陈兴国. 大学化学, 2021(09)
  • [3]农业院校化学类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吕海涛,曲宝涵. 化工高等教育, 2021(03)
  • [4]中英高中化学教材“元素化合物”部分的比较与教学实践研究[D]. 李欣.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5]高中化学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的教学实践探索 ——以“化学平衡”为例[D]. 孙金凤.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6]基于“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微课教学研究[D]. 张丽铭.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1(08)
  • [7]基于“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的高中化学教材比较研究[D]. 邓仲华.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8]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章为例[D]. 李克双.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9]基于核心素养的教科书语言与课程标准一致性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七章为例[D]. 徐冰.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10]国内三版新高中化学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对比分析[D]. 王玉晶.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标签:;  ;  ;  ;  ;  

《分析化学实验》的编写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