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统一“绿色标志” 8种误导消费者被取缔

我国统一“绿色标志” 8种误导消费者被取缔

一、我国统一“绿色标志”8种误导消费者说法禁用(论文文献综述)

朱紫荆[1](2020)在《基于MECCAS模型的绿色广告策略框架与因素分析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广告中表达对环境问题以及社会责任的关注。但滥用绿色广告将带来“漂绿”问题,致使企业陷入虚假绿色广告的危机,因此,企业如何评估与改进所使用的绿色广告策略便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法,研究如何建立并运用适合中国绿色发展现状的广告策略框架的问题。这一大问题可分解两个小问题,第一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绿色广告策略框架是什么。第二解决是“如何做”问题,即通过框架下各因素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广告在表达上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首先,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法建立了绿色广告策略框架。进行内容分析时,研究以2015年至2019年出版的《IAI广告作品与数字营销作品年鉴》为抽样框,筛选出493则绿色广告样本,对其进行了开放式编码。框架制定借鉴了中外学者评估绿色广告时使用的指标,并提出自创指标。最终制定出的绿色广告策略框架分为四个因素,分别为广告深浅度、广告评价、杠杆作用力、驱动力,因素下设12个二级类目,每个类目下另设2-8个具体指标。其次,本研究使用实证研究探究了绿色广告策略框架下各因素的关系问题。通过交叉分析、多元对应分析、与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证实了绿色广告深浅度与广告评估、杠杆作用力和驱动力因素间均存在显着相关性。具体表现在为:绿色广告特殊性,绿色广告强调性,道德诉求,保护地球,保护动物,保护人类福祉与绿色广告深浅度成正向相关性,绿色广告实质性、有效性以及理性诉求与绿色广告深浅度成负向相关性,但保护植物驱动力对绿色广告深浅度并无显着影响。以上发现证明,不同深浅度的绿色广告会呈现出不同表现特征,其中浅绿广告出现虚假绿色广告问题严重,这能够帮助企业厘清伪装在“绿色”外衣下的虚假广告本质,优化绿色广告表现方式。最后,研究发现中国绿色广告发展存在生态保护式微、绿色诉求泛化、绿色诉求情感失重、绿色证明缺失以及绿色行动不足问题,建议企业在实施绿色广告策略时从浅绿广告转向深绿广告,并从广告表达、广告定位、广告风格、广告主题等角度给出了可操作化的建议。

袁婷[2](2017)在《基于供应链视角的食品欺诈及其治理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从阜阳奶粉事件到三聚氰胺事件,从金华敌敌畏火腿事件到上海福喜过期肉事件,可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大都是食品欺诈造成的。有些企业为了谋求高额利润,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以致食品行业出现了大量欺诈行为。一些学者开始对食品欺诈进行研究,2017年2月政府也出台了食品欺诈行为查处办法意见稿,可见如何治理食品欺诈,保障消费者健康和权益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基于供应链视角对食品欺诈现状及治理对策进行探讨,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包括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国内外食品欺诈现状,对欧盟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中食品欺诈数据、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关于食品的官方报道及央视节目《每周质量报告》的食品安全报道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欧盟进口食品欺诈现状、我国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欺诈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食品欺诈是食品安全中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而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是食品欺诈中最严重的问题。第三部分食品欺诈模式供应链节点分布,对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欺诈模式在供应链各环节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官方报道和媒体披露的食品欺诈行为主要是产品欺诈、食品生产经营欺诈、食品宣传欺诈、标签说明欺诈这4种,而其他欺诈行为仍是各类报道的盲点。第四部分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发生机理分析,通过文献归纳法,分析食品供应链各环节、供应链主体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引致进口食品及国内食品欺诈的内在发生机理。第五部分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分析,在总结已有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借助前人研究并结合食品欺诈的内涵和特点,构建出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的初步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对初步指标体系进行修正得到最终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接着采用DEMATEL方法对食品欺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出食品欺诈问题外部影响因素的关键因素,包括: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程度、食品行业协会的自律程度、食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水平、针对食品欺诈行为所采取的处罚力度、食品可追溯建立的精确度、食品可追溯体系建立的制度建设、食品可追溯体系建立的监督和管理。第六部分食品欺诈治理对策,根据前面各章分析结果,对我国进口食品和国内食品欺诈治理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大食品欺诈处罚力度、建立食品欺诈数据库、推进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推进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提高食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水平。

黄勇[3](2012)在《基于安全与效率的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有利于水产业发展的政策引导、科技支撑、市场推动及各种要素的积极参与下,武汉市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推进、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全面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水产业,使其水产业保持着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好势头,并且随着武汉市经济持续快速而健康地发展,未来水产业将在武汉市的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因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在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武汉市面临着水产品供应链效率低下和一定的质量安全问题,这阻碍着武汉市水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在党中央提出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背景下,武汉市如何在资源与环境刚性约束日益突出的条件下进一步巩固全国第一淡水产品生产大市的地位、解决好“大”而不“强”的问题,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推进水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由“大”变“强”的跨越式发展,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当前我们的必然选择和紧迫任务,本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从安全与效率并重的角度,对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进行研究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将有助于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整体运营效率的提高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将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促进武汉市水产业由“大”变“强”的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从而为武汉市水产业引入供应链管理提供实证支持。本文在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借鉴供应链结构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物流、供应链的前沿理论,通过比较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博弈分析法等方法,在对武汉市水产业生产与流通的发展现状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首先从整体上对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的现状、模式及问题进行了描述,以对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的整体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然后通过对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中所涉及的水产品养殖、加工、销售的大型龙头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对影响水产品安全和水产品供应链效率的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有利于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的良好互动的机理。同时运用豪泰林模型从水产品供应链终端入手,从注重安全因素和不注重安全因素两个方面对超市、农贸市场和消费者三个经济主体进行博弈分析,并引出在水产品供应链中最优的监管者应该是政府。最后在提出优化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主要措施。相关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现状。调查表明,武汉市现行的水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式主要有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水产品供应链、以加工企业为中心的水产品供应链和以连锁超市为中心的水产品供应链三种类型的结构模式,其中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水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式是目前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中最为主要的结构模式,但却是一条断裂的链条。而以农业协会或合作社为依托和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依托的供应链结构模式仍然不成熟,还不是当前甚至未来武汉市主流的水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式。因此,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在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水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式中,武汉市应大力发展养殖合作社,即首先由养殖户成立养殖合作社,负责技术和管理上的交流和协调,养殖户只用养殖出高品质的水产品,由专业市场提供交易和储存场所(比如建立一个水产品活体恒温贮藏基地),最终通过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运作吸引采购商直接到生产地采购水产品,从而减少了中间环节,增加了养殖户效益。因此,养殖合作组织在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应逐渐成为武汉市大力发展的一种主要组织形式。2.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模式。目前武汉市的水产品供应链体系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以超市为终端的水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模式,另一种是以农贸市场为终端的水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模式。由于武汉市居民的消费者偏好、收入、文化程度等的不同,使不同的消费者的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使得当前这两种发展模式互相依存,互为补充,并在未来较长的时间内长期共存,在某种程度上,当前两个特征差异较为明显的水产品供应链的存在应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虽然当前农贸市场仍然是武汉市水产品流通主渠道,但是,伴随着武汉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态度的改变以及武汉市连锁超市经营理念和管理思路等的变化,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的未来发展模式也会同发达国家一样向着效率更高和质量更加安全的以连锁超市为终端的水产品供应链体系方向发展。3.影响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质量与安全的因素。通过对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中处不同环节上经济主体的调查,并获取相关数据,再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计量分析后,发现“水产品安全认知”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对水产品供应链的影响”对武汉市水产品安全有非常大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水产品安全认知的影响则更为重要,其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指导性,他也是水产品供应链内各经济主体不断自我完善的外在力量,而供应链内各经济主体对水产品安全的合作对有助于提高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的竞争力。4.水产品供应链主体基于产品质量安全的博弈。分析表明:如武汉市水产品消费者自身不提高安全认知,整个水产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般不会主动而自觉的增加水产品的安全投入。而通过建立一种供应链内部的协调或内部的监督机制也无法促进各经济主体间就水产品安全问题进行合作,这主要是因为水产品安全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因此,对水产品安全监督应当通过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来进行,尤其是需要政府逐步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水产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其中,对其进行监管的重点应该在源头,即要能够追根溯源,因为只有源头是安全的,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进入供应链内的水产品是安全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水产品的流通、销售等环节应进行“关键点”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者吃到质量安全的水产品。5.影响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组织效率的因素。通过对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组织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合作效率是诸多影响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而合作效率主要受合作能力和合作意向影响,因此,要提高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效率即要强化合作意向,又要提高合作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最为重要的就是应当通过构建水产品供应链纵向联盟,建立强有力的信用机制,使各经济主体共担风险,以达到有效降低不可控因素所导致的损失;同时,还要求处在水产品供应链上的各个不同环节的主体有实现共同目标的愿望和实现该目标的合作机制。另外,由于合作能力和合作意向也影响着企业合作条件和合作的不可控性。其中合作能力是影响企业合作条件的主要因素,而合作意向是影响合作不可控性的主要因素,因此,一方面,应大幅度提高企业的合作能力促进水产品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另一方面,还需要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各经济主体间加强沟通与协商,对其长期发展目标达成共识,消除合作的不可控性。6.优化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主要措施。目前,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已初步形成,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政府和企业未来应从加快武汉市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水产品养殖结构的调整、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培育以大型批发市场和大型连锁超市为主导的水产品供应链、构建水产品供应链的HACCP体系、加快水产企业的品牌建设、培育水产品牌、积极推进武汉市水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提高水产品供应链合作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完善水产品供应链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完善水产品供应链的约束机制。最终从安全与效率并重的角度优化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

苏彩和[4](2011)在《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在广西实施农业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发展,深化广西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广西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广西农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本文运用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的研究成果,针对广西农业发展的现状,采用案例分析法、数据统计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法,重点研究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推广模式、影响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促进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广西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本文主要内容和结论如下:第一,分析国际主要农业标准化机构,论述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在发展农业标准化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概况,对比我国农业标准化“起步-停滞-复苏-发展-高速发展”历程和发展农业标准化做法,提出了我国在发展农业标准化方面值得借鉴的五条国际经验。第二,从广西区位、土地、气候等方面论述广西农业发展概况,分析广西农业呈现的特征;总结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做法,并采用指标体系法分析宾阳糖料甘蔗标准化示范区和田阳香米标准化示范区成效,采用生产函数模型增长速度方程分析钦州火龙果标准化示范区成效。第三,对政府主导型、龙头企业带动型、经济合作组织主导型、行业协会自律互动模式和市场拉动引导模式等五种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优缺点进行分析。通过容县沙田柚标准化的实施、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瘦肉型猪养殖标准化的实施和凌云白毫茶标准化的实施等进行模式系统分析,得出“政府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建设+农户参与+标准化”的最佳模式。第四,通过对广西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当地政府相关人员、示范区技术人员、农业龙头加工企业负责人、农户等访谈,确定影响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因素、监管因素、标准因素、贸易因素、文化素质因素、市场机制因素、家庭承包责任制、龙头企业和农户关系因素等7类。结合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和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农业标准化经验,同时根据影响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障碍因素,提出发展农业标准化的十八条对策。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以下几点:1、对广西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进行了评价对比。系统研究了质量监督部门、农业管理部门等各方面的行政手段构造和监管模式及其对农业示范区建立的影响;分析了农业标准化内外部环境的具体情况,对中外标准化实施的状况进行了的比对;对各种类型的农业示范区企业的优劣、特点和成效进行了评价对比;2、研究了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组织措施。综合分析了农业、质监、畜牧、林业、工商、财政等管理部门和农业示范区企业在发展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提出必须紧紧依靠具体实施部门的努力,获得行政主管部门的鼎力支持、取得相关单位和广大农民朋友积极帮助;3、提出农业标准化的对策。通过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相关的政策法规,比对国际、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在深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企业和市场开展调研,征求并吸收了政管理部门和示范区企业的建设性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科学可行的农业标准化对策;4、建立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结合实施农业标准化企业的行业管理特点,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企业,建立了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衡量标准化经济效果的指标体系。

毕思勇[5](2011)在《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企业绿色营销战略研究》文中指出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人类社会已经达成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共识。中共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绿色营销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有效途径。随着全球环保运动的日益高涨、绿色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的不断增加,绿色营销成为企业在生态文明时代的必然选择,对绿色营销理论的研究已成为现代营销学理论研究与发展的重要方向。尽管我国绿色营销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由于我国企业接触绿色营销的理论时间不长,传统营销观念和营销手段仍具主导地位,绿色消费需求不够旺盛,营销战略组合效果不佳,从而影响了我国企业绿色营销的进展。本文通过对绿色营销战略的分析探索,既丰富了我国绿色营理论研究,又可以对企业绿色营销的实践提供借鉴。本文采用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以及产品环境属性的全生命周期分析法,按照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必要性分析→绿色需求调研→绿色企业文化→绿色STP→绿色4Ps→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依据2009年、2010年在淄博市进行的两次绿色需求调研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利用SPSS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因子分析,认为影响绿色消费需求的因素包括价格、绿色产品的认知度、信息来源、环保意识和绿色产品的可信度五个方面。2.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分析了绿色产品从设计、原材料采购、清洁生产加工制造、包装、服务、消费使用到回收再利用的环境属性。认为随着绿色营销的不断发展,绿色设计的理念从单纯的微观产品设计扩展到企业生产流程的绿色设计以及工业园区的共生合作生态设计,并给以实证说明。提出企业可以采取六种(4R2D)绿色包装策略,建立高效的绿色回收体系。3.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以家电行业为例,建立了绿色产品的评价模型,并以某品牌的洗衣机为样本,运用以上绿色产品评价体系模型进行了产品绿色度的实际计算。4.分析了环境成本在绿色价格中的具体构成因素,包括绿色采购、研发、清洁技术、环保监测、绿色标志认证申请、绿色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七个方面。5.认为绿色供应商的评价因素包括实力、合作/服务意识、质量、成本/价格、反应速度和环保程度6个方面;从制定渠道成员环境评选标准、建立绿色激励机制、推广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等11个方面分析了对绿色渠道的管理;分析概括了绿色渠道的发展趋势,指出绿色渠道除了扁平化之外还具有网络化、虚实结合和逆向性的发展趋势。6.针对企业绿色营销战略实践中存在的借绿色营销之名,行非绿色营销之实的“漂绿”问题,归纳分析了“傍绿”和“伪绿”两种“漂绿”的表现形式,从经济利益、行政监管、经济学和消费者认知四个方面解释了“漂绿行为”的成因,提出了解决“漂绿行为”的措施对策。

洪文艺[6](2011)在《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世界饭店业迅猛发展的浪潮之下,有两大问题困扰着我国饭店业的未来发展:①饭店业给环境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②饭店业的未来发展缺乏先进理论的支撑。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饭店与环境的协调问题一直被世界饭店业所关注;饭店业也在不断地寻找着新的支撑理论。在此过程中先后出现的环保饭店、节约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等,就是在解决上述问题中进行的有益探索。然而,近30年的实践证明,“绿色饭店”所依托的主体理论越来越表现出局限与不足;“循环饭店”的成功离不开国家层面强大的循环体系的支撑;“低碳饭店”的发展则离不开国家和国际层面的“碳”交易平台的支撑。因此,在现有条件之下,中国饭店业要想“突出重围”,必须走“生态饭店”之路。论文以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学理论为指导,对生态饭店的理论构建和实现途径进行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从饭店的产品、行业、功能、管理等饭店的属性变化,分析了中国饭店从业态形式到产品内涵的深刻变化,并通过饭店的本质属性、主体、功能、组成结构及特征的分析,对饭店的概念进行了再定义,即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2)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了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提出饭店是一个典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人本性、复合性、消费性、污染性、依赖性、开放性和高度敏感性的特征,其中,消费(消耗)是饭店系统的生态本质。(3)通过对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提出饭店生态系统中所有影响到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的稳定平衡、互惠共生的和谐关系问题都是饭店生态问题。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具体表现在:饭店自身、饭店对人、人对饭店、饭店对环境和环境对饭店等5个方面的生态问题。(4)基于绿色饭店的分析,重新修订了生态饭店的概念,即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5)探讨了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特征,指出人、饭店、环境三大因子共同组成了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逐步递进的五个层次构成了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是生态饭店的四大功能;自然、经济和文化特征是生态饭店的本质特征;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饭店生态系统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6)提出了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三要素: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其中生态设计是关键,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的问题;系统管理是基础,它解决的是生态饭店的系统功能是否能够正常发挥的问题;社会支撑是保障,它解决的是各种环境为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的问题。(7)以江西景德镇紫晶宾馆为案例,通过对宾馆室内外环境质量的检测,分析了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和生态问题;建立了生态饭店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饭店等级划分导向,评价结果表明紫晶宾馆属于EEE级(中级)生态宾馆;最后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提出了紫晶宾馆达到更高等级的生态宾馆的实现途径。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1)对饭店和生态饭店进行了再定义,饭店是为人们提供住宿及相关环境和服务的公共系统;生态饭店是一个基于生态学原理,在全面协调饭店、人、环境三者之间互惠共生、稳定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高效、安全健康、环境友好、社会和谐四大本质功能而建立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2)初步建立了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从生态饭店的组成、结构、功能角度提出“人、饭店、环境”的三元结构,“普通饭店、环保饭店、绿色饭店、循环饭店、低碳饭店、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经济高效运行、安全健康舒适、环境友好持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四大功能。生态饭店具有自然、经济和文化的综合特征,而生态伦理的哲学思想和自然道德是协调生态饭店中人、饭店、环境三者之间的生态关系的道德准则。(3)提出了生态设计、系统管理和社会支撑是实现生态饭店三条途径,生态设计可解决生态饭店的结构合理、功能优化,系统管理能满足生态饭店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社会支撑是维持生态饭店的稳定运行。(4)探索性地构建了生态饭店评价指标体系和等级划分导向,并以景德镇紫晶宾馆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为我国饭店的生态化建设提供了借鉴。总之,本研究通过对国内外该领域研究的理论总结,运用生态学和现代饭店管理理论对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研究,建立了一套生态饭店的理论体系与方法,研究成果将对我国生态饭店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张延琪[7](2011)在《绿色壁垒对我国林果出口检验检疫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保持持续地高速增长,中国制造已经走向世界,在此过程中,中国对外贸易对国外市场的依存度逐渐加大,国际贸易中的各种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而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一方面给我国的对外贸易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带来了绿色与环保理念,促进了我国进出口产品升级、技术革新和生存环境改善等。如何面对绿色贸易壁垒,保障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是进出口企业和检验检疫机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种形势下,认真研究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正视绿色贸易壁垒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考并提出解决措施,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本篇论文通过对绿色贸易壁垒条款、趋势的研究,在阐述分析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壁垒现状,结合新疆库尔勒香梨出口的情况,对绿色壁垒下我国如何开展检验检疫工作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应对壁垒的具体措施。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特点、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第二章对国际上关于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规定和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的壁垒情况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第三章介绍绿色壁垒下新疆库尔勒香梨出口的优势及问题;第四章介绍绿库尔勒香梨出口国外市场的发展思路及对策;第五章指出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唐胜军[8](2010)在《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农产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也是国家繁荣安定、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素。农产品质量安全已不仅仅涉及到人类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农产品贸易的迅速发展,各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发生,消费者消费观念逐渐改变,新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而近几年,农产品安全问题依旧层出不穷,重大农产品安全事故不断,并显示出一些新特点。这些都要求政府不断完善农产品安全的管理,为保障国民的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尽责,研究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更具意义。本文根据发展背景以及国内外相关研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科学界定,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信息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博弈论、西方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出发,分析、总结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历程、现状、动态、趋势与经验。’本文通过对中外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体系建设、监管机构及其权责、监管中的重要思路与方法等进行国内外比较,探讨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可取之处。在分析现阶段全国、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情况,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提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战略目标和新疆政府的职能定位以及新疆农产品安全政府管理体系的组织构架。进而提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战略目标应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解决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以整个农业及其产品为对象,政府推动,强制执行,以提供公共产品为中心,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第二层次是增强新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以优势特色农业及其产品为对象,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以为市场提供优质农产品为中心,追求经济效益。根据总体目标,新疆农业质量安全战略必须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绿色农业的生态保护功能。立足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实施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战略,确定新疆绿色农业的优势产业;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绿色农业;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升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分别从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两个方面提出完善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对策。剖析农产品安全利益相关者责权,对农业环境、功能区划、基地建设,农户、农业企业、经济合作组织等生产环节和市场、消费者的政府监管提出政府管理措施。探讨新疆政府建立农产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绿色农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和舆论监督以及新疆政府建立、完善农产品(农产品)安全风险分析、预警与应急体系。认为新疆需要优先建立适合的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构建农产品安全预警体系框架,着重建设体系中的信息源系统、预警分析系统、反应和快速反应系统,提高预防和控制农产品安全卫生的能力。又进一步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措施,健全新疆政府农业质量安全管理的支撑体系,包括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化体系、检测检验体系。提出增加投入,完善绿色农业保护措施,加大绿色农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整合现有农产品(农产品)认证机构加快推进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进程。最后得出论文的主要结论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高建[9](2009)在《国内外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问题与包装标准差异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经济持续近30年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的安全和卫生问题,食品包装作为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卫生性受到更广泛的重视。包装制品原辅材料的选择、包装制品的结构设计、包装制品的加工制作以及包装标识都直接影响着被包装食品的食用安全性。从我国有关管理机构对餐饮具、食品包装材料生产及管理的抽查结果看,我国塑料食品包装的卫生安全性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本课题将首先深入分析常见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包装性能和适用范围及条件、有关的塑料包装技术和方法及分析塑料包装整体结构和包装材料对食品的影响。并对我国出口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理化性质卫生安全性问题和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的使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了国内标准和国外标准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再进一步通过西方发达国家塑料食品包装生产技术水平、现状和管理方法和我国的有关食品包装标准法规的对比,找出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掘我国塑料食品包装出现问题的原因,就此提出观点,高起点高标准完善我国的市场监督管理与标准体系,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如何对食品包装安全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使食品安全得到最有效的保障。

山丽杰[10](2008)在《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文中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蔬菜贸易发展迅速,1995年至2005年,出口量由213.49万吨增加到680.19万吨,增加了2.19倍,出口量居世界第一。蔬菜产业是加入WTO后中国农产品出口中为数不多的优势产品之一。然而,随着我国蔬菜出口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绿色贸易壁垒已经成为我国蔬菜贸易发展遭遇的重要贸易壁垒之一。特别是2006年5月29日,我国蔬菜的主要进口国日本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我国的蔬菜特别是蔬菜初级加工产品受到了较为严重的影响。2006年我国对日蔬菜出口量为166.76万吨,首次出现—2.24%的负增长。因此,如何量化分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为我国政府和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供依据和对策建议,已成为一项重大的社会研究课题。本研究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深入分析和研究绿色贸易壁垒问题,具体的逻辑思路如下:首先,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盛行的原因,即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其次,本文界定了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较为深刻的剖析;阐述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游戏规则。《TBT协议》、《SPS协议》、发达国家制定的绿色法规与指令是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的法律依据,主要表现为污染物与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包装与标签的要求以及对生物技术产品的规定和其他环保法规。其中,日本新近实施的《肯定列表制度》是最为严格的绿色标准法规之一。其次,从绿色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入手,研究其对发展中国家形成的相关效应。对出口商而言,绿色贸易壁垒的负面效应主要表现为导致额外的“符合成本”或被迫退出出口市场承担的“市场价值”。本研究在局部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对二者进行了量化分析。再次,研究我国目前的蔬菜生产和贸易现状,特别针对《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其负面影响分别为导致我国蔬菜出口量下降、受到检查的案例增多、出口企业成本增加、利润下降。就蔬菜类别而言,干制蔬菜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于鲜冷冻蔬菜和加工保藏菜。但现有数据表明,干制蔬菜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量化分析《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对日出口的影响。目前,量化分析方法大概分为调查法、经济学研究方法、局部均衡模型、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四大类。由于,本研究针对一类具体的产品——大葱对日出口进行分析,采用局部均衡模型的价格差值法较为适宜。量化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2007年,tGBT均高于200%,2006年的tGBT比2005年增长了60%以上。随σ值的增大,tGBT逐渐变小;当α值为0.5,t R为43.193日元/公斤时,无论σ取何值,我国的净福利皆为负值,即我国福利始终会有所损失。随着σ值的不断增大,我国的净福利损失呈现下降趋势。我国2006年的福利损失比2005年大幅上涨,2007年又略有下降。因此,《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出口形成较为严重的贸易壁垒。最后,通过成功企业的实证研究表明通过HACCP体系认证和良好农业规范(GAP),建立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管理体系是出口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保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思路及对策。我国应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以绿色化和产业化为发展途径,以提升蔬菜产业的标准化水平为核心,加速蔬菜产业的产业升级,尽快提高我国蔬菜产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能力。

二、我国统一“绿色标志”8种误导消费者说法禁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统一“绿色标志”8种误导消费者说法禁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MECCAS模型的绿色广告策略框架与因素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MECCAS模型理论
    2.2 文献综述
3 策略框架设计
    3.1 内容分析的研究对象选择
    3.2 绿色广告策略框架的制定
    3.3 基于框架的编码过程与信度分析
    3.4 基于框架的描述性统计
4 策略框架下的各因素关系分析
    4.1 理论推断与假设提出
    4.2 因素间的交叉分析
    4.3 因素间的多元对应分析
    4.4 因素间的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4.5 检验结果总结与讨论
5 策略框架应用讨论
    5.1 反馈绿色广告发展问题
    5.2 提出绿色广告发展建议
6 研究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基于供应链视角的食品欺诈及其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与食品欺诈定义及模式相关的研究
        1.3.2 与食品欺诈数据统计分析相关的研究
        1.3.3 与供应链食品安全相关的研究
        1.3.4 与食品欺诈治理相关的研究
        1.3.5 与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相关的研究
        1.3.6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食品欺诈及其现状分析
    2.1 食品欺诈的界定
    2.2 食品欺诈模式
    2.3 食品分类标准
    2.4 国内外食品欺诈现状
        2.4.1 国外食品欺诈现状
        2.4.2 国内食品欺诈现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食品欺诈模式的供应链节点分布
    3.1 基于进口食品报道的欺诈模式供应链节点分布
        3.1.1 进口食品14种欺诈模式的具体分析
        3.1.2 进口食品14种欺诈模式供应链节点分布
        3.1.3 基于2017办法的进口食品欺诈模式供应链节点分布
    3.2 国内食品欺诈模式供应链节点分布
        3.2.1 2017 办法中10种食品欺诈行为供应链节点分布
        3.2.2 基于媒体披露的国内食品欺诈模式供应链节点分布
    3.3 网购食品欺诈模式供应链节点分布
第四章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发生机理分析
    4.1 信息不对称是食品欺诈问题发生的根源
    4.2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中的信息不对称
        4.2.1 食品自身特性导致信息不对称
        4.2.2 食品供应链流通环节的信息不对称
        4.2.3 食品供应链主体与食品监管部门的信息不对称
    4.3 信息不对称带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4.3.1 信息不对称产生卖方道德风险
        4.3.2 信息不对称产生买方逆向选择
        4.3.3 网购食品中的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
第五章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分析
    5.1 食品安全影响因素相关概述
    5.2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的影响因素指标构建
        5.2.1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指标构建原则
        5.2.2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指标构建
    5.3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DEMATEL分析
        5.3.1 基于DEMATEL方法的数据处理流程
        5.3.2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治理对策
    6.1 完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加快食品欺诈法律实施的推进
    6.2 加大食品欺诈处罚力度,尤其是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
    6.3 建立食品欺诈数据库,实现食品欺诈信息共享
    6.4 推进食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减少食品信息不对称问题
    6.5 推进食品行业协会自律监管,发挥非政府机构监督力量
    6.6 提高食品企业供应链一体化水平,提升食品企业安全生产行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1: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 2:供应链视角下食品欺诈重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调查问卷

(3)基于安全与效率的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一) 关于供应链结构及其作用的研究
        (二) 关于供应链结构优化的研究
        (三) 关于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的研究
        (四) 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简要评价
    三、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 研究内容
        (二) 研究方法
        (三) 技术路线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 主要创新点
        (二)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供应链结构及其优化的理论基础
    一、供应链结构及其特征
        (一) 供应链结构的基本内涵
        (二) 供应链结构的基本类型
        (三) 供应链结构的特征
    二、供应链结构优化的一般理论
        (一) 市场效率理论
        (二) 交易成本理论
        (三) 协同效应理论
        (四) 一体化理论
    三、供应链结构优化的基本步骤与方法
        (一) 供应链结构优化的基本步骤
        (二) 供应链结构优化的方法
第三章 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现状分析
    一、武汉市水产品生产与流通发展现状
        (一) 水产品养殖品种结构逐渐优化
        (二) 水产品加工率不断提升,但总体水平不高
        (三) 水产品流通增加值不断增加
        (四) 批发市场在水产品流通中居于主导地位,供应链终端为农贸市场与连锁超市同时并存
    二、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现行结构模式
        (一) 以批发市场为中心的水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式
        (二) “公司+农户”型的水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式
        (三) “超市+农户”型的水产品供应链结构模式
    三、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现状评价
        (一) 完善的水产品供应链体系尚未形成
        (二) 水产品供应链终端明显分化,农贸市场依然是水产品流通的主渠道
        (三) 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仍不够理想
        (四) 水产品物流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水产品供应链效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四章 水产品供应链质量与安全的影响因子分析
    一、假定条件
    二、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的说明
        (二) 调查问卷设计的说明
        (三) 数据来源的说明
    三、数据处理结果与说明
        (一) 分析指标体系
        (二) 对比矩阵的构造
        (三) 各层中因素指标的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四) 各因素对目标权重的计算
    四、本章小结
第五章 水产品供应链主体基于产品质量安全博弈分析
    一、博弈问题
    二、博弈模型的选择及其假设条件
    三、超市、农贸市场和消费者之间不注重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博弈
    四、超市和消费者注重产品质量安全因素的博弈
        (一) 仅超市注重水产品质量安全时经济主体间博弈分析
        (二) 超市、消费者注重质量安全条件下经济主体间博弈分析
    五、政府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
    六、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产品供应链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假定条件
    二、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 研究方法的说明
        (二) 调查问卷的设计
        (三) 数据来源的说明
    三、数据处理结果与分析
        (一) 分析指标体系
        (二) 方案层对目标层权重的确定
        (三) 方案层对各准则层权重的确定
        (四) 准则层对目标层权向量的确定
        (五) 影响企业合作的各指标间关系的分析
    四、小结
第七章 基本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优化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的对策建议
        (一) 构建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体系的原则
        (二) 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三) 优化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的主要措施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
附录
    附录Ⅰ 超市水产品专柜(区)的调查
    附录Ⅱ 农贸市场水产品个体经营者调查问卷
    附录Ⅲ 安全水产品生产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Ⅳ 基于供应链的水产品安全调查问卷
    附录Ⅴ 水产品供应链企业调查问卷
致谢

(4)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中国三农问题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1.1.2 绿色贸易壁垒与农产品标准化
        1.1.3 广西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的必要性
    1.2 论文内容和创新点
        1.2.1 论文内容
        1.2.2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农业标准化概念及文献综述
    2.1 农业标准化定义
        2.1.1 标准
        2.1.2 标准化
        2.1.3 农业标准和农业标准化
    2.2 农业标准化特点
        2.2.1 主要对象是生命体或有机体
        2.2.2 地区性
        2.2.3 复杂性
        2.2.4 文字标准与实物标准同在
    2.3 国外农业标准化研究
        2.3.1 有机农业领域的研究
        2.3.2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研究
    2.4 国内农业标准化研究
        2.4.1 我国实施农业标准化存在问题研究
        2.4.2 推动农业标准化发展措施研究
        2.4.3 农业标准化成效研究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3.1 国际主要农业标准化机构介绍
        3.1.1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3.1.2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
        3.1.3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
        3.1.4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ISTA)
    3.2 欧、美、日国家农业标准化发展概况
        3.2.1 欧盟
        3.2.2 美国
        3.2.3 日本
    3.3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历程及做法
        3.3.1 我国农业标准化的历程
        3.3.2 我国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做法
    3.4 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3.4.1 政府法规力推农产品标准执行
        3.4.2 政府加大农业标准化投入
        3.4.3 实行农产品质量识别标志
        3.4.4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和采用国际标准
        3.4.5 涉农部门通力合作
第四章 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现状分析
    4.1 广西农业发展概况
        4.1.1 以种植业为主转变为林、牧、渔业共同发展
        4.1.2 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
        4.1.3 实施农业产业化
        4.1.4 推进农业对外开放
    4.2 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4.2.1 广西农业标准化取得成效
        4.2.2 广西农业标准化主要做法
    4.3 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成效分析
        4.3.1 宾阳县糖料甘蔗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4.3.2 钦州火龙果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4.3.3 田阳香米生产标准化示范区效果分析
第五章 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模式选择
    5.1 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模式
        5.1.1 政府主导型模式
        5.1.2 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
        5.1.3 经济合作组织为主导模式
        5.1.4 行业协会自律互动模式
        5.1.5 市场拉动引导模式
    5.2 广西农业标准化推广实施模式案例分析
        5.2.1 政府主导型
        5.2.2 龙头企业带动型
        5.2.3 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标准化
    5.3 广西实施农业标准化模式的选择
第六章 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6.1 政府因素
        6.1.1 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的影响
        6.1.2 农业标准化经费的影响
    6.2 监管因素
        6.2.1 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认证机制的影响
        6.2.2 农产品质量安全多部门管理的影响
    6.3 标准因素
        6.3.1 农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的影响
        6.3.2 农业标准的宣传培训欠缺的影响
    6.4 贸易因素
        6.4.1 东盟自由贸易区实施“零关税”的影响
        6.4.2 农产品绿色物流落后的影响
    6.5 文化素质因素
        6.5.1 农民文化素质的影响
        6.5.2 农业技术推广人才素质的影响
    6.6 市场机制因素
        6.6.1 农产品配套流通渠道缺乏的影响
        6.6.2 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效益不高的影响
    6.7 农村家庭承包制度因素
        6.7.1 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影响
        6.7.2 龙头企业和农户关系不稳定的影响
第七章 促进广西农业标准化发展对策研究
    7.1 提高认识、制定规划和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7.1.1 提高对农业标准化的认识
        7.1.2 制定好农业标准化发展规划
        7.1.3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7.2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农业监测体系和监管制度
        7.2.1 健全农业标准体系
        7.2.2 健全农业监测体系
        7.2.3 健全五项监管制度
    7.3 培育品牌农产品
        7.3.1 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7.3.2 抓农业龙头企业
        7.3.3 培育广西农产品品牌
    7.4 打造优质优价“标准化”产品渠道
        7.4.1 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标准化培训宣贯
        7.4.2 培育和引进一批农业标准化人才
        7.4.3 推动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与市场对接
    7.5 实施土地流转的信贷优惠政策和建立风险基金
        7.5.1 使有限的土地向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集中
        7.5.2 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提供金融优惠政策
        7.5.3 以风险基金保护农户和龙头企业双方利益
    7.6 扩大广西与东盟农产品贸易
        7.6.1 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
        7.6.2 在东盟国家推广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7.6.3 建立健全广西农产品输出的绿色物流体系
第八章 结论和不足
    8.1 结论
    8.2 不足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企业绿色营销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文明的内涵
        1.2.2 绿色营销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路线
    1.4 绿色营销战略研究的构成
第2章 生态文明背景下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的必要性
    2.1 生态文明与绿色营销的关系
        2.1.1 生态文明与绿色营销的统一性
        2.1.2 生态文明与绿色营销的内在联系
    2.2 我国企业实行绿色营销战略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第3章 绿色企业文化
    3.1 绿色企业文化的内涵
    3.2 绿色企业文化的结构层次
    3.3 绿色企业文化的构建
    3.4 小结
第4章 绿色市场调研及绿色消费需求分析
    4.1 绿色消费与绿色营销
    4.2 我国目前绿色消费的现状
    4.3 绿色消费的需求分析
        4.3.1 分析方法选择
        4.3.2 样本选择和变量设计
        4.3.3 因子分析
        4.3.4 绿色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
    4.4 小结
    附
第5章 绿色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和定位
    5.1 绿色市场细分
        5.1.1 绿色市场细分简介
        5.1.2 绿色市场的细分变量
        5.1.3 绿色市场细分的方法
    5.2 绿色目标市场选择
        5.2.1 影响绿色食品市场选择的因素
        5.2.2 绿色食品市场的进入模式
        5.2.3 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策略选择
    5.3 绿色市场定位
        5.3.1 绿色市场定位的含义
        5.3.2 绿色食品市场定位的步骤
        5.3.3 绿色食品市场定位的方法
    5.4 小结
第6章 绿色产品
    6.1 绿色产品的内涵
    6.2 绿色设计与研发
        6.2.1 绿色设计
        6.2.2 绿色产品研发
    6.3 清洁生产
    6.4 绿色包装与回收
    6.5 绿色服务
        6.5.1 环保性是绿色服务的本质特征
        6.5.2 绿色服务的作用
        6.5.3 企业提高绿色服务质量的途径
    6.6 绿色产品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家电行业为例
        6.6.1 模糊层次分析法介绍
        6.6.2 建立绿色产品评价模型
        6.6.3 构造判断矩阵
        6.6.4 计算指标权重
        6.6.5 计算最底层指标的隶属度
        6.6.6 综合评价
        6.6.7 产品绿色度计算实例
    6.7 小结
第7章 绿色价格
    7.1 绿色价格的构成
        7.1.1 环境成本的构成要素
        7.1.2 市场需求
    7.2 绿色产品定价策略
        7.2.1 高价策略
        7.2.2 低价策略
        7.2.3 适中策略
    7.3 小结
第8章 绿色渠道
    8.1 绿色渠道的内涵
    8.2 绿色渠道成员的的选择与评价
        8.2.1 对绿色供应商的选择与评价
        8.2.2 不同产品分销渠道的差异及对绿色中间商的选择
        8.2.3 对绿色渠道的管理
    8.3 绿色渠道的发展趋势
    8.4 小结
第9章 绿色促销
    9.1 绿色促销的内涵
        9.1.1 绿色促销与生态文明
        9.1.2 绿色促销方式的比较及运用
        9.1.3 实施绿色促销策略的博弈分析
    9.2 绿色促销的手段与方法
        9.2.1 绿色广告策略
        9.2.2 人员绿色推销策略
        9.2.3 绿色营业推广策略
        9.2.4 绿色公关策略
    9.3 小结
第10章 绿色营销战略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漂绿
    10.1 漂绿的内涵
    10.2 漂绿的表现形式
        10.2.1 “傍绿”
        10.2.2 “伪绿”
    10.3 漂绿的原因分析
    10.4 解决漂绿行为的措施对策
    10.5 小结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1.全文总结
    2.结论
    3.创新之处
    4.存在问题、不足
    5.展望与下一步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2.1 生态饭店的研究进展
    1.2.2 饭店生态系统及管理研究
    1.2.3 饭店环境管理研究进展
    1.2.4 生态建筑研究进展
    1.2.5 研究不足与展望
1.3 生态饭店的理论支撑
    1.3.1 基础生态学理论
    1.3.2 应用生态学理论
    1.3.3 现代饭店管理理论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2 饭店与饭店生态系统
2.1 饭店的属性变化与再定义
    2.1.1 饭店的属性变化
    2.1.2 饭店定义的再研究
2.2 饭店生态系统分析
    2.2.1 饭店人工复合生态系统
    2.2.2 饭店生态系统的组成
    2.2.3 饭店生态系统的结构
    2.2.4 饭店生态系统的功能
    2.2.5 饭店生态系统的特征
2.3 本章小结 3 饭店系统的生态问题
3.1 关于饭店自然、环境与生态问题的辨析
    3.1.1 饭店生态系统中的自然、环境、生态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1.2 饭店环境管理理论将被饭店生态思想所取代
3.2 饭店生态问题的系统分析
    3.2.1 饭店自身的生态问题
    3.2.2 饭店对人的生态问题
    3.2.3 人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3.2.4 饭店对环境的生态问题
    3.2.5 环境对饭店的生态问题
3.3 本章小结 4 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架
4.1 生态饭店的定义与内涵
    4.1.1 绿色与生态的辨析
    4.1.2 生态饭店的内涵理解
4.2 生态饭店的组成
    4.2.1 生态饭店中人的因子
    4.2.2 生态饭店中的环境因子
4.3 生态饭店的结构
    4.3.1 生态饭店的三元结构
    4.3.2 生态饭店的金字塔结构
4.4 生态饭店的功能
    4.4.1 功能一:经济高效运行
    4.4.2 功能二:安全健康舒适
    4.4.3 功能三:环境友好持续
    4.4.4 功能四:社会和谐稳定
4.5 生态饭店的特征
    4.5.1 生态饭店的自然特征
    4.5.2 生态饭店的经济特征
    4.5.3 生态饭店的文化特征
4.6 生态饭店的生态伦理
    4.6.1 人和饭店在系统中的道德规范
    4.6.2 饭店"以人为本"的生态准则
    4.6.3 鉴别饭店生态行为的基本原则
    4.6.4 生态饭店产品的道德伦理尺度
    4.6.5 环境责任与市场结合的饭店伦理
    4.6.6 生态饭店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
4.7 生态饭店的分类
4.8 本章小结 5 生态饭店的实现途径
5.1 生态饭店实现途径的关键
    5.1.1 传统环境措施的局限性
    5.1.2 构建生态饭店的三要素
5.2 生态饭店的设计建设
    5.2.1 饭店设计的生态化
    5.2.2 饭店建设的生态化
    5.2.3 饭店改扩建的生态化
5.3 生态饭店的系统管理
    5.3.1 饭店系统管理理论的创新
    5.3.2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优势
    5.3.3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原则
    5.3.4 生态饭店系统管理的内容
5.4 生态饭店的社会支撑
    5.4.1 政策体制的支撑
    5.4.2 生态技术的支撑
    5.4.3 生态人才的支撑
5.5 本章小结 6 生态饭店的案例研究——江西景德镇市紫晶宾馆
6.1 景德镇与紫晶宾馆概况
    6.1.1 作为案例研究的理由
    6.1.2 景德镇市概况
    6.1.3 紫晶宾馆简介
6.2 紫晶宾馆的生态现状分析
    6.2.1 重要生态指标检测分析
    6.2.2 紫晶宾馆的生态优势
    6.2.3 紫晶宾馆的生态问题
6.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6.3.1 评价原则与评价方法
    6.3.2 指标筛选与权重确定
    6.3.3 紫晶宾馆的生态评价
6.4 紫晶宾馆生态化的实现途径
    6.4.1 硬件途径
    6.4.2 软件途径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几点建议
7.4 尚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7)绿色壁垒对我国林果出口检验检疫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四、论文不足与创新
第一章 绿色贸易壁垒概述
    第一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定义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背景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三、绿色贸易壁垒的发展趋势
    第三节 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公约和协定
        一、关贸总协定的例外条款
        二、动植物和卫生检疫措施协议
        三、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四、多边环境协定的相关规定
    第四节 我国主要贸易对象国的绿色条款
        一、美国
        二、欧盟
        三、日本
第二章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和检验检疫工作的影响
    第一节 中国检验检疫工作基本情况
        一、中国检验检疫工作的主要职能
        二、检验检疫工作的重要作用
        三、检疫检验工作对于我国林果业出口的影响
    第二节 国外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林果业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市场准入难度加大
        二、降低了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
        三、引发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
    第三节 我国绿色贸易壁垒不完善对自身进口贸易的影响
        一、国外商品冲击国内市场
        二、大量转基因产品进入我国
        三、污染转移到我国
    第四节 绿色贸易壁垒对检验检疫工作的影响
        一、促进我国检验检疫工作迅速发展
        二、检疫检验工作面临的压力
第三章 绿色壁垒下新疆库尔勒香梨出口国外市场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新疆库尔勒香梨出口的优势
        一、库尔勒香梨概述
        二、库尔勒香梨的生产情况
        三、库尔勒香梨出口美国的情况
        四、库尔勒香梨的竞争优势
    第二节 绿色壁垒下库尔勒香梨出口存在的问题
        一、总体规模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绿色果品生产意识较差,急功近利思想较为严重
        三、检验检疫标准与发达国家尚有较大差距
第四章 绿色壁垒下库尔勒香梨出口国外市场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第一节 加强新疆库尔勒香梨检疫检验工作的标准化
        一、生产环境管理的标准化
        二、生产过程管理的标准化
        三、产品质量的标准化管理
    第二节 完善库尔勒香梨检疫检验工作机制
        一、推广先进技术,开展科技攻关
        二、改变传统的检验检疫管理理念
        三、完善检疫检验制度,带动绿色果品产业化链条
        四、提高生产质量水平,强化出口基地建设
第五章 我国检验检疫工作应对绿色壁垒的措施
    第一节 我国林果业出口检验检疫工作应对绿色贸易壁垒存在的问题
        一、林果业法律、法规及标准体系不健全
        二、林果业检测技术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
        三、林果业标准化工作相对薄弱
    第二节 我国林果业检验检疫工作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措施
        一、提倡绿色林果业产业化发展
        二、加强林果业检疫检验制度建设
        三、加快推进林果业对外贸易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8)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理论基础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其管理的基本概念
    2.2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经济学特征
    2.3 政府经济学:政府干预的基础
    2.4 政府在管理中的职能
    2.5 政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问题
第3章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国际比较分析
    3.1 农产品(食品)安全政府管理模式
    3.2 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监管
    3.3 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3.4 国外政府加强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经验对新疆的借鉴意义
第4章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分析
    4.1 现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4.2 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原因分析
    4.3 案例分析
第5章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现状分析
    5.1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机构及职能现状分析
    5.2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现状分析
    5.3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监管措施
第6章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的总体构想与管理体制
    6.1 新疆政府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总体目标
    6.2 总体构想和策略
    6.3 实施统一监管模式
    6.4 新疆农产品安全政府管理体系的组织构架
    6.5 建立新疆政府农产品(食品)安全管理体制
第7章 政府对生产源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7.1 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管理
    7.2 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督管理
    7.3 突出安全农产品基地管理
    7.4 政府对农产品(食品)生产者的监管
    7.5 推广支持安全农产品产业化发展
第8章 政府对市场、消费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8.1 政府市场治理模式的选择
    8.2 市场准入
    8.3 大力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
    8.4 政府引导农产品安全消费
    8.5 实施名牌发展战略
    8.6 案例:谁让"三聚氰胺"如此猖狂
第9章 构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和信息系统
    9.1 建立农产品可追溯制度意义重大
    9.2 新疆主要农产品可追溯系统建设
    9.3 新疆农产品可追溯制度的内容建设
    9.4 政府推动农产品追溯制度
    9.5 建立新疆农产品安全信息系统
    9.6 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第10章 构建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
    10.1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
    10.2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体系
    10.3 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处理机制
    10.4 典型案例
第11章 新疆政府农业质量安全管理支撑体系建设
    11.1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政策体系
    11.2 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
    11.3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
    11.4 增加投入,完善农业保护措施
    11.5 加大农业人才队伍建设
    11.6 建立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11.7 整合现有农产品认证机构的认证职能
第12章 结论
    12.1 主要结论
    12.2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9)国内外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问题与包装标准差异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1.1.1 我国塑料食品包装的消费市场状况
        1.1.2 我国塑料食品包装安全性问题
        1.1.3 我国塑料食品包装安全问题多的原因
        1.1.4 我国塑料食品包装生产及管理现状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论文工作的内容
第二章 塑料包装材料概论
    2.1 聚合物
        2.1.1 聚合物的概念
        2.1.2 聚合物的分类
        2.1.3 聚合物的结构
        2.1.4 聚合物的生产
        2.1.5 聚合物的性能
    2.2 塑料
        2.2.1 塑料的分类
        2.2.2 塑料的成分
        2.2.3 塑料的特性
        2.2.4 塑料制品的加工
第三章 常见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及技术
    3.1 常见塑料包装材料及特性
    3.2 常见食品塑料包装技术及方法
第四章 食品塑料包装安全问题分析
    4.1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主要安全问题
        4.1.1 塑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的影响
        4.1.2 包装印刷过程中使用的有毒溶剂的残留物的影响
        4.1.3 复合包装材料使用的粘合剂及其稀释剂的残留物的影响
    4.2 对我国出口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抽样检测
        4.2.1 对出口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检测的必要性
        4.2.2 对食品用塑料包装材料主要的检测项目
        4.2.3 对天津口岸出口塑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理化检测
第五章 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增塑剂安全性研究
    5.1 增塑剂的作用机理
    5.2 我国塑料增塑剂生产使用的现状分析
        5.2.1 国内市场状况
        5.2.2 增塑剂行业存在的问题
    5.3 对我国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增塑剂检测的必要性
    5.4 对天津口岸出口塑料食品包装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检测
    5.5 对增塑剂行业发展的建议
第六章 国外食品包装管理现状研究
    6.1 国外关于食品包装的技术法规
    6.2 国外对包装标签上的要求
    6.3 国外对塑料食品包装的管理现状
第七章 我国塑料食品包装现状研究及建议
    7.1 我国食品包装塑料制品安全性规定
    7.2 我国食品包装塑料制品安全性调查
    7.3 我国与国外在食品塑料包装标准和管理上的差异
    7.4 对我国食品包装材料卫生标准与监管的建议
第八章 论文结论和展望
    8.1 总结
        8.1.1 论文完成的工作
        8.1.2 论文的创新点
        8.1.3 存在的不足之处
    8.2 思考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天津口岸出口食品塑料包装材料理化项目部分检测数据
附录3 天津口岸出口食品塑料包装材料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部分检测数据

(10)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技术路线与框架
    1.5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2 绿色贸易壁垒基本情况的考察
    2.1 贸易保护主义与绿色贸易壁垒
        2.1.1 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渊源
        2.1.2 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理论分析
        2.1.3 绿色贸易壁垒盛行的背景分析
    2.2 绿色贸易壁垒概念界定
        2.2.1 概念界定
        2.2.3 表现形式
        2.2.4 主要特征
    2.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3 绿色贸易壁垒的相关协议与法规
    3.1 绿色贸易壁垒与WTO
        3.1.1 序言中的规定
        3.1.2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绿色条款
        3.1.3 《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中的绿色条款
        3.1.4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3.2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绿色法规与指令
        3.2.1 与残留限量有关的法规与指令
        3.2.2 与包装与标签要求有关的法规与指令
        3.2.3 其他与绿色贸易壁垒有关的规定与制度
    3.3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概述
        3.3.1 肯定列表制度的出台背景
        3.3.2 《肯定列表制度》的主要内容
        3.3.3 肯定列表制度的基本特征
    3.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4 绿色贸易壁垒理论及效应分析
    4.1 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
        4.1.1 环境标准法规的影响分析
        4.1.2 绿色贸易壁垒的博弈分析
        4.1.3 绿色贸易壁垒的作用机制
    4.2 绿色贸易壁垒对出口国产生的效应分析
        4.2.1 正面效应
        4.2.2 负面效应
    4.3 "符合成本"及"市场价值"分析
        4.3.1 导致出口商损失的关键影响因素
        4.3.2 额外"符合成本"分析
        4.3.3 "市场价值"分析
    4.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5 绿色贸易壁垒与中国蔬菜的出口贸易
    5.1 中国蔬菜产业现状分析
        5.1.1 蔬菜产业的生产概况
        5.1.2 中国蔬菜出口贸易总量及布局、结构分析
    5.2 《肯定列表制度》对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的影响
        5.2.1 绿色贸易壁垒对农产品及食品贸易影响
        5.2.2 《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蔬菜贸易的影响
        5.2.3 干制蔬菜贸易量变化分析
    5.3 绿色贸易壁垒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分析
        5.3.1 竞争优势
        5.3.2 劣势分析
        5.3.3 原因分析
    5.4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6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大葱对日出口影响的量化分析
    6.1 量化分析的国外研究综述
        6.1.1 调查法
        6.1.2 经济学研究方法
        6.1.3 局部均衡分析
        6.1.4 可计算的一般均衡分析
    6.2 量化分析《肯定列表制度》对我国大葱出口的影响
        6.2.1 量化分析框架
        6.2.2 以大葱为例的实证分析
        6.2.3 基于分析框架的思考
    6.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7 基于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的企业实证研究
    7.1 出口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功经验
        7.1.1 建立"环境友好型"种植基地,规模化管理
        7.1.2 采用先进设备,提高硬件水平
        7.1.3 强化企业质量意识,实行标准化管理
        7.1.4 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劳动者素质
    7.2 蔬菜基地的良好农业规范管理
        7.2.1 GAP的概念
        7.2.2 GAP的基本原理
        7.2.3 GAP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7.3 蔬菜加工的HACCP体系质量控制
        7.3.1 干制蔬菜HACCP体系关键控制点(CCPs)的分析确定
        7.3.2 干制青葱加工过程中的风险评估
        7.3.3 关键控制点(CCPs)的临界值及其他加工步骤监控程序及纠偏措施
        7.3.4 实施HACCP体系需要注意的问题
    7.4 应对绿色壁垒的企业策略选择
        7.4.1 充分掌握和灵活运用WTO相关规则
        7.4.2 从源头抓起,实现绿色规模生产
        7.4.3 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努力提高技术水平
        7.4.4 完善企业标准化体系,积极申请国际认证
        7.4.5 积极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7.5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8 应对蔬菜绿色贸易壁垒的战略思路与对策
    8.1 基本战略思路的构建
        8.1.1 发展战略思想
        8.1.2 绿色化战略
        8.1.3 规模化战略
        8.1.4 标准化战略
    8.2 扩大中国蔬菜出口的具体对策
        8.2.1 健全完善技术标准法规
        8.2.2 规范完善认证制度
        8.2.3 创新农民经济组织
        8.2.4 加大科技投入
        8.2.5 实现蔬菜产业精深化
        8.2.6 发挥政府公共管理职能
        8.2.7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
    8.3 简要评述与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结论与展望
论文创新点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四、我国统一“绿色标志”8种误导消费者说法禁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MECCAS模型的绿色广告策略框架与因素分析研究[D]. 朱紫荆. 暨南大学, 2020(07)
  • [2]基于供应链视角的食品欺诈及其治理研究[D]. 袁婷. 广东工业大学, 2017(02)
  • [3]基于安全与效率的武汉市水产品供应链结构优化研究[D]. 黄勇. 华中农业大学, 2012(11)
  • [4]广西发展农业标准化的模式选择及对策研究[D]. 苏彩和. 天津大学, 2011(06)
  • [5]生态文明背景下的企业绿色营销战略研究[D]. 毕思勇.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2)
  • [6]生态饭店的理论构想及实现途径研究[D]. 洪文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1(05)
  • [7]绿色壁垒对我国林果出口检验检疫工作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以新疆库尔勒香梨为例[D]. 张延琪.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
  • [8]新疆农产品质量安全政府管理研究[D]. 唐胜军. 新疆农业大学, 2010(07)
  • [9]国内外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安全性问题与包装标准差异的对比研究[D]. 高建. 江南大学, 2009(06)
  • [10]基于绿色壁垒制度框架下的中国蔬菜出口贸易研究[D]. 山丽杰. 江南大学, 2008(05)

标签:;  ;  ;  ;  ;  

我国统一“绿色标志” 8种误导消费者被取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