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行为类型及情绪性消化不良调查

医学生行为类型及情绪性消化不良调查

一、医学生行为类型与情感难言症的调查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晓玲[1](2020)在《内地西藏班高中生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的相关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大力提升藏族人才培养质量,满足藏区建设与发展需要,我国政府决定利用内地丰富、优质的教育资源为藏区培养人才,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16个省区专门开设了内地西藏班以接收西藏地区的高中生到内地学习。这群高中生离开家乡和亲人到陌生的环境生活和学习,必然面临诸多的适应问题,据一线教师反映这其中集体融入困难、不擅表达与交流尤为突出,严重影响了其同伴关系以及其他生活及学习适应。研究表明同伴关系是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对其社会适应及心理健康等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良好的同伴关系对于内地西藏班高中生顺利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关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促进,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有研究表明,个体情绪辨别不能、情绪表达不能等述情困难特征对同伴关系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Sifneos(1970)指出述情障碍特征伴随着特定的人际交往模式,且有研究指出,普通人群中大约10%的个体存在“情感难言”“情感表达不能”等述情障碍特质(Rodriguez&Tori,2014)。故而,本研究根据内地西藏班高中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研究结果,在考察内地西藏班高中生述情困难及同伴关系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二者的关系并尝试通过干预述情困难达到改善同伴关系的目的。本研究随机抽取某内地西藏班130名高中生被试,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和《同伴关系量表》进行调查;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设计制定团辅干预方案,对实验组进行干预,进而提升其同伴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内地西藏班高中生的同伴关系自我评价较低,其中,受欢迎性维度得分较其他维度偏低。2.内地西藏班高中生述情困难测试得分总体偏高,说明存在一定的述情困难。3.担任班干部的学生同伴关系的受欢迎性高于非班干部,而述情困难低于非班干部,存在极其显着的差异;而在年级、是否独生子等变量方面未见显着差异。4.内地西藏班高中生的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存在相关;内地西藏班高中生述情困难的三个维度对欢迎性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述情困难测试得分低的被试,在同伴中更易受到欢迎。5.在对被试述情困难进行干预从而改善同伴关系的研究中,实验组的前后测呈现显着差异,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存在差异,证明通过对被试述情困难进行团辅干预,最终改善同伴关系切实有效,但对同伴关系孤独性维度改善作用不明显。

袁孟琪[2](2020)在《太阴人格、述情障碍与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背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应用程序的丰富,手机已深度嵌入人们的日常。在极大便利人们的生活的同时,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也随之增加,其强度甚至可能达到成瘾水平。在全世界,手机成瘾率逐年递增,其中大学生成为社会关注的主要对象。手机成瘾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生活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并且还与个体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构建理论模型,探讨大学生手机成瘾行为的发生机制。目的本研究从中医阴阳学说出发,旨在考察具体人格特质与手机成瘾倾向之间的关系。在人格层次理论和一般性网络成瘾模型的指导下,从不同视角探讨述情障碍与消极应对方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机制。方法共选取来自湖南长沙3所大学的有效被试870人。采用手机依赖测验中文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中医五态人格量表简版实施测验。数据通过SPSS18.0和Mplus7.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1.太阴人格、述情障碍、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倾向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上得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2.经比较,在5种中医人格类型中,太阴人格与手机成瘾呈显着正相关(p<0.01),且相关系数达到最高。3.太阴人格、述情障碍、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成瘾之间,除外向性思维因子分别与突显性和戒断性因子相关性不显着外,其他因子间两两呈显着正相关(p<0.01)。4.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后,太阴人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有显着的正向预测作用。5.述情障碍和消极应对方式分别在太阴人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6.太阴人格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正向预测通过了述情障碍与消极应对方式形成的链式中介。结论述情障碍与消极应对方式在太阴人格对手机成瘾的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且述情障碍是预防和干预手机成瘾的关键节点。

方媛[3](2020)在《述情障碍亚类型个体情绪标注的脑电研究》文中指出本研究基于注意评价模型探索述情障碍亚类型个体进行情绪标注时的行为及脑电的特点。情绪标注指个体使用词汇来描述刺激和事件的情绪方面特征,是一种情绪调节的手段;述情障碍是以识别、描述情绪困难,外向性思维为核心特征的一类特殊个体。一方面述情障碍在概念上与情绪标注对情绪刺激的识别和命名的特点相重合;另一方面述情障碍与很多疾病的共患率高,而目前以特殊个体为被试的情绪标注研究结果并不一致,是何种因素在其中起作用尚不清楚;并且新近的研究发现述情障碍存在亚类型。因此,对述情障碍亚类型进行研究可以更好的探索述情障碍中的何种更普遍的因素对情绪标注产生影响。本研究依据注意评价模型,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得分61分以上的高述情障碍者进行聚类分析,最终选取两种典型的亚类型——注意困难型和评价困难型为被试,并以正常个体作为对照组,完成情绪标注任务的脑电实验。实验选取情绪面孔作为实验材料,采用3(被试类型:评价困难型,注意困难型和健康被试)×2(任务类型:情绪标注,性别标注)×6(情绪类型:愉快,惊讶,恐惧,悲伤,愤怒,厌恶)的混合实验设计,因变量指标为P1波幅,LPP波幅。行为结果发现,在情绪识别的正确率上,被试类型的主效应显着,多重比较的结果显示,与注意困难型和正常组相比,评价困难型识别六种情绪的正确率更低;本研究根据实验设置将情绪标注的脑电结果分为两个阶段,即判断阶段和反应阶段。结果显示,在判断阶段,相比于评价困难型和正常个体,在六种情绪下注意困难型个体诱发的P1波幅更高,无论哪种类型的个体,恐惧情绪诱发的P1波幅更高;在反应阶段,正常组及注意困难型个体进行情绪标注时LPP波幅更低,评价困难型个体的标注类型不显着。实验的结果表明,注意困难型个体对情绪面孔的回避出现在注意的早期阶段,并且不受情绪类型的影响;而评价困难型个体和正常个体不存在。评价困难型个体存在命名情绪的困难,也无法通过情绪标注抑制情绪。而注意困难型不存在命名情绪的困难,且能够通过情绪标注抑制情绪。

朱美玲[4](2019)在《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调查,了解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现状,分析膀胱癌术后病人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的差异,探讨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为降低述情障碍水平,提高其内在力量和家庭关怀水平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在力量量表(Inner Strength Scale,ISS)、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he 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进行便利抽样的方法对膀胱癌术后病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1)本研究中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总分为(74.42±15.60)分,内在力量在文化程度、照顾者身份、人均月收入和对疾病是否了解等因素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2)本研究中膀胱癌术后病人家庭关怀总分为(5.23±1.98)分,家庭关怀在年龄、民族、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照顾者身份、照顾者健康状态、人均月收入等因素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3)本研究中膀胱癌术后病人述情障碍总分为(64.19±7.29)分,述情障碍在年龄、居住地、婚姻状况、职业、文化程度、照顾者身份、医保类型、人均月收入等因素上有显着性差异(P<0.05)。(4)对本研究中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关系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内在力量与述情障碍之间呈负相关性(r=-0.417,P<0.01),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呈负相关性(r=-0.405,P<0.01),内在力量与家庭关怀呈正相关性(r=0.538P<0.01)。(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几个显示,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预测性从大到小排序是:内在力量、照顾者健康状态、病人职业、照顾者身份。结论:(1)本研究中膀胱癌术后病人的内在力量水平和家庭关怀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参与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处于述情障碍状态。(2)本研究中膀胱癌术后病人的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之间存在相关性,内在力量、家庭关怀分别与述情障碍呈负相关性,内在力量与家庭关怀呈正相关性。(3)本研究中膀胱癌术后病人的述情障碍影响因素中,内在力量作用最大,提高病人的内在力量有利于有效降低述情障碍。

林榕[5](2019)在《初中生人格特质、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分析及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走进千家万户,手机使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手机对个体生活方式、学习过程以及社会交往有着深刻影响,因此,对于伴随手机使用而产生的心理或行为问题不容忽视,其中手机依赖已成为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选取广州市番禺区某中学453名初中生作为被试,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及大五人格简式量表对被试手机依赖、述情障碍以及人格特质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三者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此后通过团体辅导对手机依赖者实施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个体手机依赖水平。具体结论如下:(1)受测初中生手机依赖程度不高,手机依赖者占比较低,述情障碍得分处于中等水平;(2)初中生人格特质中,神经质与手机依赖、述情障碍显着正相关,而宜人性、严谨性、外倾性、开放性与手机依赖、述情障碍显着负相关,神经质与外倾性对手机依赖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而严谨性与宜人性对手机依赖预测作用为负向。此外,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显着正相关,其对手机依赖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3)情感识别困难在初中生人格特质部分维度(神经质、宜人性、严谨性)与手机依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外向性思维在人格特质严谨性维度与手机依赖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且中介效应均显着;(4)基于调查研究结果,对10名手机依赖高分被试开展以治疗述情障碍为主的团体辅导,干预后,实验组被试述情障碍水平显着降低,同时实现了减轻初中生手机依赖症状的预期效果。

金平[6](2019)在《Wilson病患者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五种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Wilson病(WD)患者的情绪调节和认知策略的特征,并分析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探讨WD患者情绪调节认知策略在中医证型上的特征。方法:选取78例W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表现分为肝型组(16例)和脑型组(62例);健康对照组84例。详细记录W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BIS‐11‐C)、Buss‐Perry攻击性量表(AQ‐C)、情绪智力水平量表中文版(EI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的结果,记录WD患者组颅脑磁共振(MRI)结果和临床相关资料。同时,WD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气逆证(35例)、肝气郁证(43例)两型。分别对WD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WD患者肝型组、脑型组和健康对照组,肝气逆证组和肝气郁证组进行各量表比较分析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WD患者组在EIS、BIS-11-C、AQ-C、TAS-20、CERQ-C分上与健康对照组均有显着差异(p<0.05);脑型患者与肝型患者在EIS、BIS-11-C、AQ-C分上有显着差异(p<0.05)。病程(B=‐0.100,p=0.030)、改良Young量表评分(B=‐0.493,p=0.013)以及额叶(B=‐3.328,p=0.001)、苍白球(B=‐3.041,p=0.029)损伤是EIS分的影响因素;额叶(B=10.263,p=0.008)和苍白球(B=8.583,p=0.002)损伤是BIS‐11‐C分的影响因素;丘脑(B=23.477,p=0.000)和尾状核(B=10.030,p=0.017)损伤是AQ‐C分的影响因素;WD患者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受性别(B=1.524,p=0.030)、受教育年限(B=0.497,p=0.002)、病程(B=0.105,p=0.035)以及壳核(B=‐2.348,p=0.011)、丘脑(B=2.058,p=0.037)、额叶(B=‐2.142,p=0.035)的损伤影响;年龄(OR=0.819,p=0.009)、病程(OR=1.223,p=0.003)以及额叶(OR=9.377,p=0.010)、壳核(OR=5.164,p=0.026)损伤是WD患者述情障碍是否发生的影响因素。(2)WD患者不同中医证型肝气逆证组与肝气郁证组在BIS‐11‐C、AQ‐C、EIS、CERQ‐C、TAS‐20分上均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WD患者较健康人群情绪智力水平偏低,并具有更高的冲动性和攻击性,述情障碍的发生率也更高,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时会更多的使用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这三种非适应性策略。脑型患者情绪智力水平低于肝型患者,冲动性和攻击性也更高。患者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与中医证型有关。性别、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以及脑结构损伤对患者的情绪调节认知策略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李须[7](2018)在《情绪表达欠缺和敌意归因偏差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任何旨在对他人造成伤害的行为都可以被视为攻击行为,这种行为虽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却普遍存在。对攻击成因的探讨由来已久,情绪表达欠缺是近期较受关注的影响因素之一。情绪为个体提供了用以指导、控制和调节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必要信息,但是对情绪表达欠缺者来说,其往往在对情绪信息的获取、区分、描述以及解释等方面能力欠缺或者存在加工困难。部分研究发现,个体的这种情绪加工缺陷可能提高了其攻击性,但另外一些研究并未得出此结论,且相关研究结论大多基于问卷调查,缺乏实验研究层面的证据支持,也未对不同类型的攻击进行区分。因此,本研究旨在进一步考察情绪表达欠缺与攻击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本研究从情绪-认知的交互作用视角出发,基于社会信息加工模型,围绕情绪表达欠缺是否影响主动/反应性攻击以及敌意归因偏差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展开研究。此外,鉴于我国当代大学生情绪表达能力不容乐观的现状,以及情绪表达欠缺与攻击性的潜在联系,本研究结合MRI技术考察情绪表达欠缺的成因。总之,全文包括四个研究: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考察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与两种类型的攻击的关系。结果发现,敌意归因偏差调节情绪表达欠缺与主动性攻击特质的关系;敌意归因偏差不影响情绪表达欠缺与反应性攻击特质的关系。研究二采用内隐测验范式,考察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对攻击性信息加工早期和中期阶段的影响。实验1结果显示,在主动性和反应性攻击信息的干扰效应分数上,情绪表达欠缺和敌意归因偏差的交互作用均显着。实验2结果显示,在主动性攻击信息的内隐效应值上,情绪表达欠缺和敌意归因偏差的交互作用显着。实验3结果显示,在反应性攻击刺激的内隐效应值上,情绪表达欠缺的主效应及其与敌意归因偏差的交互作用不显着。研究三采用预期违反范式,结合ERP技术,考察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影响攻击性反应执行(攻击性信息加工后期阶段)的电生理层面的证据。实验4结果显示,在主动性攻击反应的N400幅值上,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的交互作用显着。实验5结果显示,在反应性攻击反应的N400幅值上,情绪表达欠缺的主效应及其与敌意归因偏差的交互作用不显着。研究四结合MRI技术探讨中国样本情绪表达欠缺的成因。结果显示,情绪表达欠缺与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和辅助运动区的灰质体积正相关;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是情绪表达欠缺和表达抑制共享的脑结构基础。总之,研究表明,情绪表达欠缺对两种类型的攻击的影响不同,其对主动性攻击的影响相对较大,并且这一效应的发挥是有条件的。关于情绪表达欠缺的成因,本研究认为可能与习惯采用表达抑制这一情绪调节方式以及负责情绪控制的脑区的结构异常有关。本研究所得结论可能为情绪表达欠缺和攻击行为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段好丽[8](2018)在《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现状调查与干预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癌症患者述情障碍进行现状调查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探讨自我表露干预在癌症患者述情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分为观察性研究和类实验研究两部分。其中观察性研究于2017年6月至7月开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郑州市某两所三级甲等医院选取276例癌症患者,以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情绪调节问卷(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pport Scale,PSSS)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评估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FACT-G)为研究工具进行现状调查。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法探讨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类实验性研究于2017年8月至12月开展,采用目的抽样法,在观察性研究所采样的患者(述情障碍总分>51分)中选取44例癌症患者进行干预。经抽签法,确定A医院为对照组,B医院为干预组,每家医院各22例。在干预前,对两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对比,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接受自我表露干预。在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述情障碍和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问卷测定。通过t检验、χ2检验、非参数统计秩和检验、Fisher’s确切概率法分析干预效果,双侧检验水准α=0.05。结果1.癌症患者的重度述情障碍(TAS-20总分>60分)发生率为14.9%,总分为(52.65±6.82)分,其中描述情感障碍得分指标最高;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情绪调节策略、领悟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与述情障碍均有相关性(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表达抑制、认知重评、医保支付方式、知晓疾病时长、朋友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家庭支持是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3.两组患者述情障碍的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述情障碍及其各维度得分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无差异;两组患者述情障碍及其各维度得分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各维度得分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的生活质量、社会家庭情况和功能情况得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生理情况、社会家庭情况和情感情况得分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情况得分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存在一定程度的述情障碍症状,但其述情障碍现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其主要影响因素有表达抑制、认知重评、医保支付方式、知晓疾病时长、朋友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家庭支持。自我表露干预对癌症患者述情障碍和生活质量水平的改善有积极意义,因此自我表露干预适用于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症状改善,且效果良好。

隋华杰,姜漫莉,张成林,王锋[9](2016)在《述情障碍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查阅了国内外关于述情障碍研究的资料和成果,总结了述情障碍的历史与发展状况,探究了述情障碍的研究领域,探讨了述情障碍现有的研究方法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等等。多方面的来展示现在述情障碍的研究动态。

郝学敏[10](2016)在《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干预效果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1、探讨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的干预效果,探索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2、了解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的辅导效果。方法:1、实验研究实验采用2×2析因设计探讨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的调节效果,并探索两种方法的效果差异。因素A心理健康课程包括A1(有)、A2(无)两个水平,因素B绘画辅导包括B1(有)和B2(无)两个水平。在符合纳入标准的女性戒毒人员中随机抽取80人作为被试,并随机分配到四个组,每组在所内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接受一种实验处理的结合。测量指标:述情障碍(TAS-20)、特质应对方式(TCSQ)、综合型房树人测验(SHTP)。2、质性研究从接受绘画辅导的女性戒毒人员中选取15人进行质性访谈。从女性戒毒人员的视角,基于戒毒人员自身体验,了解绘画对女性戒毒人员的辅导效果。访谈结束后将原始资料转录为文字稿,采用扎根理论的分析方法,对资料由下而上进行编码,最终形成理论。结果:1、实验研究(1)实验后课程-绘画组、课程组、绘画组的述情障碍得分均有所下降,其中课程-绘画组和绘画组的得分显着低于空白组(p<0.05),且在延时后测中,绘画组的下降幅度大于课程-绘画组。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能够减轻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症状,绘画辅导的效果优于心理健康课程辅导;(2)四组的特质应对方式在后测和延时后测中的得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特质应对方式的改变效果不明显,行为上的改变有赖于进一步的行为训练;(3)实验后,课程-绘画组、课程组、绘画组在绘画特征均有所变化,其中同时接受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的戒毒人员在绘画特征的改变上最为明显:画面完整性上由缺失趋于完整((?)前-(?)后=-0.786,p<0.01),画面远近上由分离趋于整合((?)前-(?)后=-0.702,p<0.01),画面大小上由偏大趋于((?)前-(?)后=0.300,p<0.05)适中,线条由杂乱向适中转化((?)前-(?)后=-0.600,p<0.01)。2、质性研究一级编码得到概念41个,二级编码得到副范畴10个、主范畴5个,三级编码得到核心类属2个。返回到原始资料分析后最终得到扎根理论5个。绘画辅导后戒毒人员的内省能力有所提升,分析能力增强、评价更为客观,对个人经历和当前生活现状更为接纳;情绪体验更为细腻、丰富,对情绪的区分、识别能力有所提高,情绪表达增加;对个人戒治生活的思考增加,改变意愿较强,其中参加过心理健康课程的戒毒人员在行为改变上有更多的尝试,但在应对方法上尚存在不足,对戒治方法的学习需求和主动性有所提高。结论:1、在减轻女性戒毒人员的述情障碍症状方面,绘画辅导的效果优于心理健康课程;在对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的干预中,将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相结合能够取到最优的辅导效果。2、绘画辅导在减轻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症状的基础上能够增强戒毒人员学习意愿,有利于防复吸等后续心理戒毒康复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课程能够为戒毒人员提供知识储备,有助于述情障碍症状减轻后的行为转变。

二、医学生行为类型与情感难言症的调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生行为类型与情感难言症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内地西藏班高中生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的相关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同伴关系的研究综述
        1.2.2 述情障碍的研究综述
        1.2.3 述情障碍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意义及价值
    2.3 研究目的
    2.4 总体研究思路
第3章 内高班学生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的相关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3.1 同伴关系测试量表
        3.3.2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3.3.3 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访谈提纲
    3.4 研究结果
        3.4.1 内高班学生同伴关系总体现状
        3.4.2 内高班学生同伴关系的差异统计
        3.4.3 内高班学生述情困难的总体现状
        3.4.4 内高班学生述情困难的差异统计
        3.4.5 内高班学生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的相关
    3.5 讨论
        3.5.1 内高班学生同伴关系受欢迎性不高
        3.5.2 内高班学生述情存在一定困难
        3.5.3 担任班干部有助于内高班学生降低述情困难、促进同伴关系
        3.5.4 内高班学生述情困难对同伴关系的预测作用
第4章 针对内高班学生述情困难开展团辅干预提升同伴关系的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对象
    4.3 研究工具与团辅干预方案
    4.4 研究程序
    4.5 研究结果
        4.5.1 实验组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的前后测结果统计
        4.5.2 实验组、对照组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的后测结果统计
        4.5.3 团体心理辅导的访谈结果
    4.6 讨论
        4.6.1 内高班学生同伴关系改善的效果
        4.6.2 内高班学生孤独性维度改善不明显的原因
第5章 结论、反思及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3 研究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述情障碍测试量表(TAS-20)(部分)
附录B 同伴关系量表(PRQ)(部分)
附录C 团体心理活动满意度回馈表(部分)
致谢

(2)太阴人格、述情障碍与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1 引言
    1.1 手机成瘾
        1.1.1 手机成瘾的概念界定
        1.1.2 手机成瘾的影响因素
        1.1.3 手机成瘾的理论模型
        1.1.4 手机成瘾的亚类型
    1.2 中医阴阳五态人格
        1.2.1 阴阳五态人格的概念界定
        1.2.2 人格类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1.3 述情障碍
        1.3.1 述情障碍的概念界定
        1.3.2 述情障碍与人格特质、手机成瘾的关系
    1.4 应对方式
        1.4.1 应对方式的概念界定
        1.4.2 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手机成瘾的关系
    1.5 问题提出
    1.6 研究目的
    1.7 研究意义
        1.7.1 理论意义
        1.7.2 实践意义
    1.8 研究假设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2.1 五态人格量表简版
        2.2.2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2.2.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
        2.2.4 手机依赖测验中文版
    2.3 施测程序
    2.4 统计方法
3 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2 人格类型与手机成瘾的关系
    3.3 研究变量在性别、年级、生源地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得分差异
        3.3.1 各项指标在性别得分差异
        3.3.2 各项指标在独生子女得分差异
        3.3.3 各项指标在生源地得分差异
        3.3.4 各项指标在年级得分差异
    3.4 太阴人格、述情障碍、消极应对方式与手机成瘾的相关
    3.5 中介效应检验
        3.5.1 中介检验流程
        3.5.2 直接效应检验
        3.5.3 述情障碍的中介效应检验
        3.5.4 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检验
        3.5.5 述情障碍和消极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检验:平行还是链式?
4 讨论与分析
    4.1 太阴人格、述情障碍、应对方式、手机成瘾人口统计学差异分析
        4.1.1 性别差异分析
        4.1.2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分析
        4.1.3 生源地差异分析
        4.1.4 年级差异分析
    4.2 各研究变量的相关分析
        4.2.1 太阴人格与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
        4.2.2 述情障碍与太阴人格、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
        4.2.3 消极应对方式与太阴人格、手机成瘾的相关分析
    4.3 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4.3.1 平行与链式中介模型比较
        4.3.2 链式中介作用分析
    4.4 教育启示
        4.4.1 根源干预
        4.4.2 枢纽干预
    4.5 研究的特色与创新
    4.6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5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问卷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述情障碍亚类型个体情绪标注的脑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情绪标注的概述
        1.1.1 情绪标注的概念
        1.1.2 情绪标注的分类
        1.1.3 情绪标注与情绪调节
    1.2 情绪标注的神经基础
        1.2.1 情绪面孔与P1
        1.2.2 情绪标注与LPP
    1.3 情绪标注与心理健康
    1.4 述情障碍的概述
        1.4.1 述情障碍的概念
        1.4.2 述情障碍与情绪调节
    1.5 述情障碍亚类型
        1.5.1 述情障碍亚类型的分类
        1.5.2 述情障碍亚类型的理论模型
    1.6 述情障碍与身心健康
    1.7 以往研究的不足
第2章 问题提出与假设
    2.1 问题提出
    2.2 研究目的
    2.3 研究假设
    2.4 创新点
    2.5 研究意义
        2.5.1 理论意义
        2.5.2 实践意义
第3章 实验
    3.1 实验目的
    3.2 被试的筛选
    3.3 实验设计
    3.4 实验材料
    3.5 实验程序
    3.6 数据采集与分析
    3.7 结果
        3.7.1 行为数据结果
        3.7.2 脑电数据结果
    3.8 讨论
        3.8.1 对行为数据的讨论
        3.8.2 对脑电数据的讨论
第4章 总讨论与结论
    4.1 总讨论
        4.1.1 述情障碍亚类型在情绪标注上的行为结果讨论
        4.1.2 述情障碍亚类型个体在情绪标注上的脑电结果讨论
    4.2 研究不足与展望
    4.3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附录
致谢

(4)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概念
    1.5 文献回顾
    1.6 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
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2.1 研究设计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2.4 资料收集
    2.5 统计方法
    2.6 质量控制
    2.7 伦理关注
    2.8 技术路线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社会人口学特征分析
    3.2 研究对象内在力量
    3.3 研究对象家庭关怀
    3.4 研究对象述情障碍
    3.5 研究对象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3.6 研究对象述情障碍的回归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膀胱癌术后病人群体特征
    4.2 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3 膀胱癌术后病人家庭关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4 膀胱癌术后病人述情障碍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5 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4.6 膀胱癌术后病人述情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5.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5.2 本研究的创新点与局限性
    5.3 本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癌症病人述情障碍及内在力量的相关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5)初中生人格特质、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分析及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手机依赖概述及研究现状
        1.2.2 人格特质概述及研究现状
        1.2.3 述情障碍概述及研究现状
        1.2.4 述情障碍的中介作用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 研究假设
    1.5 研究步骤
    1.6 创新点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对象
    2.3 研究工具
3 研究结果
    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3.2 调查结果分析
        3.2.1 手机依赖调查结果分析
        3.2.2 人格特质调查结果分析
        3.2.3 述情障碍调查结果分析
    3.3 人格特质与述情障碍的关系
    3.4 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3.5 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的关系
    3.6 人格特质、述情障碍对手机依赖的回归研究
    3.7 人格特质对述情障碍的回归研究
    3.8 述情障碍中介效应检验
4 初中生手机依赖干预研究
    4.1 干预研究现状
        4.1.1 手机依赖干预研究现状
        4.1.2 述情障碍干预研究现状
    4.2 干预研究目的
    4.3 干预研究理论基础
    4.4 干预研究假设
    4.5 干预研究方法
        4.5.1 被试选取
        4.5.2 评估工具
        4.5.3 团体干预方案设计
    4.6 数据处理与分析
        4.6.1 实验组干预前后比较
        4.6.2 对照组前后测比较
        4.6.3 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比较
5 讨论
    5.1 初中生手机依赖的基本特点
    5.2 初中生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的研究分析
    5.3 初中生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的研究分析
    5.4 初中生述情障碍在人格特质与手机依赖间的中介作用
    5.5 团体辅导干预效果分析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与教育建议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6)Wilson病患者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词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析
    3.2 W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EIS结果比较
    3.3 W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BIS-11-C结果比较
    3.4 W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AQ-C结果比较
    3.5 W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TAS-20 结果比较
    3.6 WD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CERQ-C结果比较
    3.7 相关性分析
    3.8 WD患者组神经心理测评量表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4.讨论
5.结论
6.不足与展望
7.参考文献
附录1 情绪智力水平量表中文版
附录2 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
附录3 Buss-Perry攻击问卷中文版
附录4 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附录5 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
附录6 WD神经症状评价量表-改良Young量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7)情绪表达欠缺和敌意归因偏差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情绪表达欠缺
        1.1 临床表现与测量
        1.2 相关的心理、生理与行为问题
        1.3 神经机制
    2 攻击
        2.1 概念
        2.2 类型: 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
        2.3 理论模型
        2.4 典型实验范式
        2.5 主要ERP成分
    3 情绪表达欠缺与攻击
    4 敌意归因偏差与攻击
第二章 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案
    1 问题提出
        1.1 区分反应性攻击和主动性攻击的必要性
        1.2 考察敌意归因偏差的调节作用的必要性
        1.3 开展相关实验研究的必要性
        1.4 在中国样本中考察情绪表达欠缺的脑结构基础的必要性
    2 研究方案
    3 研究意义
        3.1 理论意义
        3.2 现实意义
    4 研究创新
第三章 研究一: 情绪表达欠缺与攻击特质:敌意归因偏差的调节作用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测量工具
        3.3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 研究结果
        4.1 描述性结果分析及性别差异
        4.2 相关分析结果
        4.3 回归分析结果
        4.4 调节效应检验
    5 讨论
    6 结论
第四章 研究二: 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对攻击性信息加工的影响
    1 引言
    2 前期准备:实验材料的评定和筛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结果
    3 实验一: 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对攻击性信息加工早期的影响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4 实验二: 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对主动性攻击信息加工中期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5 实验三: 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对反应性攻击信息加工中期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6 讨论
        6.1 所选词汇材料的有效性
        6.2 不同组别对攻击性信息的早期注意偏好
        6.3 不同组别对攻击性信息的中期反应搜索偏好
    7 结论
第五章 研究三: 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对攻击性信息加工后期的影响:基于ERPs的证据
    1 引言
    2 前期准备一: 实验材料的编制
        2.1 研究目的
        2.2 材料编制
    3 前期准备二: 实验材料的评定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结果
    4 实验四: 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对主动性攻击信息加工后期的影响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结果
    5 实验五: 情绪表达欠缺、敌意归因偏差对反应性攻击信息加工后期的影响
        5.1 研究目的
        5.2 研究方法
        5.3 研究结果
    6 讨论
        6.1 所编情境材料的有效性
        6.2 不同组别在主动性攻击情境中的N400效应
        6.3 不同组别在反应性攻击情境中的N400效应
    7 结论
第六章 研究四:情绪表达欠缺的脑结构基础
    1 引言
    2 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
        3.1 被试
        3.2 测量工具
        3.3 数据采集和预处理
        3.4 数据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问卷分析结果
        4.2 兴趣区分析结果
        4.3 全脑分析结果
    5 讨论
    6 结论
第七章 总讨论和总结论
    1 总讨论
        1.1 情绪表达欠缺影响个体的主动性攻击性
        1.2 敌意归因偏差调节情绪表达欠缺者的主动性攻击性
        1.3 情绪表达欠缺是否影响个体的反应性攻击性结论不一
        1.4 情绪表达欠缺的关键脑结构基础:腹内侧前额叶皮层
    2 总结论
    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科研成果
致谢

(8)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现状调查与干预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文献回顾
        2.1 述情障碍的研究现状
        2.2 述情障碍与情绪调节、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
        2.3 自我表露干预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意义
    4 操作性定义及相关概念
        4.1 操作性定义
        4.2 相关概念
    5 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 癌症患者的述情障碍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1 研究类型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资料收集方法
        2.4 统计方法
        2.5 伦理原则及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
        3.2 研究对象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4 讨论
        4.1 研究对象述情障碍的现状
        4.2 研究对象述情障碍的影响因素
    5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5.1 研究创新点
        5.2 展望
    6 结论
第二阶段 自我表露干预对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的效果研究
    1 研究类型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工具
        2.3 干预方法
        2.4 资料收集方法
        2.5 统计方法
        2.6 伦理原则及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干预方案的实施情况
        3.2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基线的比较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述情障碍水平变化
        3.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水平变化
    4 讨论
        4.1 自我表露对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的影响
        4.2 自我表露对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5 研究创新点与展望
        5.1 研究创新点
        5.2 展望
    6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9)述情障碍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述情障碍的研究历史和进展
2 述情障碍的研究领域
    2.1 军事领域
    2.2 教育领域
    2.3 心身疾病领域
        2.3.1 述情障碍和身体疾病
        2.3.2 述情障碍和心理疾病
3 述情障碍的现有治疗方法

(10)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干预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对戒毒人员述情障碍干预效果的实验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设计
    2.3 实验程序
    2.4 结果分析
    2.5 讨论
    2.6 小结
3 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辅导效果的质性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4 结论与讨论
    4.1 研究结论
    4.2 对策(建议)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医学生行为类型与情感难言症的调查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内地西藏班高中生述情困难与同伴关系的相关及干预研究[D]. 张晓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2]太阴人格、述情障碍与应对方式对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影响研究[D]. 袁孟琪.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述情障碍亚类型个体情绪标注的脑电研究[D]. 方媛. 信阳师范学院, 2020(07)
  • [4]膀胱癌术后病人内在力量、家庭关怀与述情障碍的关系研究[D]. 朱美玲. 延边大学, 2019(01)
  • [5]初中生人格特质、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的关系分析及干预研究[D]. 林榕. 广州大学, 2019(01)
  • [6]Wilson病患者情绪调节认知策略的特征研究[D]. 金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情绪表达欠缺和敌意归因偏差对大学生攻击性的影响[D]. 李须. 上海师范大学, 2018(12)
  • [8]癌症患者述情障碍的现状调查与干预性研究[D]. 段好丽. 郑州大学, 2018(01)
  • [9]述情障碍研究综述[J]. 隋华杰,姜漫莉,张成林,王锋. 科技视界, 2016(27)
  • [10]心理健康课程和绘画辅导对女性戒毒人员述情障碍干预效果的比较[D]. 郝学敏. 山西医科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医学生行为类型及情绪性消化不良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