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己酯的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聚己酯的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一、聚己酯的特性介绍及其应用前景(论文文献综述)

崔佳乐[1](2019)在《PLLGC/NBAG-β-TCP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骨组织工程复合支架能结合多种材料特性,弥补彼此不足,其构建是目前骨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脂肪族α羟基酸类生物医用可降解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由于缺乏生物活性基团且累积酸性降解物质,其应用范围被限制。纳米生物活性玻璃(NBAG)和β-磷酸钙(β-TCP)具有较高生物活性、骨结合强度和成骨诱导能力,但其脆性偏大而不利于加工成型。本论文基于国内外研究现状,拟将α羟基酸类高分子和NBAG及β-TCP两类材料复合,以得到具有生物相容性好、诱导成骨能力强、力学性能优良的骨组织工程新型支架材料。以L-乳酸、羟基乙酸为原料,首先通过减压蒸馏制备了L-丙交酯和乙交酯;两种单体纯化后,混合ε-己内酯,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通过熔融聚合制备PLLGC。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各产物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制备的L-丙交酯和乙交酯具有较高纯度,聚合得到的三元共聚物PLLGC重均分子量达到1.2×105 Da。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纳米生物玻璃,以固相反应沉淀法制备纳米级β-磷酸钙,用硅烷偶联剂(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对二者进行改性。通过FTIR、XRD、TG-DSC、SEM和EDS等表征手段对相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NBAG为非晶状态,β-TCP具有较好结晶程度,两种纳米颗粒粒径均在100200 nm之间,且其表面均成功被硅烷偶联剂改性。采用热致相分离法制备PLLGC多孔支架材料,并用SEM对其进行形貌观察,研究PLLGC浓度和冷冻温度对多孔支架材料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发现PLLGC浓度为10wt%,冷冻温度为-30℃时,多孔支架具有较好的形貌和较合适的孔径大小。聚合物浓度、冷冻温度对其孔隙率和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表明:聚合物浓度越大,支架材料孔隙率越低,抗压强度越大;冷冻温度越低,支架材料孔隙率越低,抗压强度越大。通过溶液共混-冷冻干燥法制备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材料。采用SEM对支架材料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制备的支架材料具有相互贯通的孔结构,且孔壁上均匀分布NBAG和β-TCP。研究无机物含量和冷冻温度对复合支架材料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无机物含量增大,复合支架材料孔隙率减小,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无机物含量为10 wt%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冷冻温度对复合支架材料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的影响趋势与PLLGC支架材料的一致。探究PLLGC多孔支架和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材料在PBS缓冲液中的降解状况。结果表明在降解过程中,两种支架材料均导致PBS缓冲液pH值降低,且其自身失重率和吸水率均逐渐增大,但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材料的失重率和吸水率一直高于PLLGC支架材料,此外两种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均逐渐下降,但复合支架材料始终保持着更高抗压强度;降解一个月之后,两种支架材料的孔结构相比降解前更加明显,孔隙更加疏松。采用脂肪干细胞分别对PLLGC支架材料和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材料进行体外细胞生物学实验研究。通过SEM考察支架上接种的细胞形态,通过共聚焦荧光显微镜定性考察细胞粘附、增殖情况,通过CCK-8法定量分析支架材料上细胞增殖情况,获得细胞增殖曲线。结果显示,接种的细胞随着培养时间增长,数量增加,两种支架材料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生物相容性更佳。

王羽[2](2016)在《适用于圣女果的自发气调保鲜膜制备及保鲜效果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旨在制备一种应用于圣女果自发气调包装的保鲜膜,以延长圣女果的保藏期,进一步拓宽圣女果的销售市场。首先,通过采用不同气体阻隔性的膜材料对圣女果进行气调保藏实验,研究薄膜阻隔性对圣女果气调保藏的影响及圣女果气调保藏期间品质的变化特征。其次,基于前期的研究基础,通过PL共混改性PE制备了PL含量为0、5、15、20%的PE/PL共混单轴拉伸膜,对其进行包装性能和保鲜效果测试,研究此改性膜的优缺点,为进一步改性研究奠定基础。最后,PB替代PE与PL共混,制备了PL含量为0、10、20、30%的PB/PL共混单轴拉伸膜,经过包装性能和包装效果测试,进一步了解共混改性膜的气调包装特性。结果显示改性后的PE/PL共混膜透湿性能较相似厚度的PE单膜提高了9倍以上,C02和02的透过比高达5.39,其中PE/PL5膜对圣女果的保藏时间达42天,而PB/PL共混膜的透湿性为相似厚度PE单膜的37.9倍以上,C02和02的透过比高达9.48,其中PB/PL30膜包装的圣女果保藏期高达66天。说明高C02、02选择透过性和适宜水蒸气透过性的气调膜可显着延长圣女果的保藏期。

施灿璨[3](2012)在《完全降解性玻璃纸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提高玻璃纸(PT)的阻隔性能和机械性能,不仅有利于玻璃纸在现有应用领域的发展,更可以使其应用拓宽至制药包装和对水蒸气和氧气敏感的食品包装领域。PT是以木纤维、棉纤维以及其它天然纤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制成薄膜。PT具有透明、无毒、无味、可完全降解等特性,对油性、碱性和有机溶剂有很强的阻隔作用。然而,它的高吸水率和低机械性能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食品包装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通过分别涂布不同浓度的聚己内酯(PCL)和聚碳酸亚丙酯(PPC)制成不同厚度PT复合膜。为了提高PT与PCL和PPC的相容性,将壳聚糖(CS)作为增溶剂涂于PT和聚合物夹层中。本实验通过涂布技术成功制得PT/PCL,PT/CS/PCL, PT/PPC和PT/CS/PPC复合材料,并且对复合膜的阻隔性能以及机械性能方面做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PT单膜相比PT复合材料表现出更好的水蒸气阻隔性,并且保持了良好的氧气阻隔性。PT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拉伸强度略有下降,断裂伸长率随着涂层厚度的增加而增高。随着涂布材料厚度的增加PT复合材料的阻隔性也随之增大。

姚志攀[4](2010)在《PCL/PVA/pNSR32静电纺丝材料作为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文中认为聚己内酯(PCL)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力学性能、药物通过性以及易加工等特点,并且该材料在体内降解之后的产物对机体没有毒害作用,已经广泛应用于组织工程生物材料领域。但由于PCL表面缺乏细胞亲和位点且降解速度较慢,因此,该材料在组织工程中应用还需对其进一步改性。本实验室前期将蜘蛛拖丝蛋白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原核表达体系,同时还引入与细胞粘附有关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三肽编码序列,构建了工程菌pNSR32/BL21(DE3),通过高密度发酵、分离纯化获得32聚体的RGD-重组蛛丝蛋白pNSR32(分子量108kD)。由于表达产物蛋白质含有RGD三肽,使pNSR32具有促进细胞粘附和增殖的特点,可以有效改善PCL细胞亲和力的不足。聚乙烯醇(PVA-124)是一种水溶性的高分子材料,具有较为良好的力学性能,作为一种医疗材料已加以应用。由于PVA-124具有一定的亲水性,可以改善PCL亲水性和降解速度慢的不足。静电纺丝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制备纳米纤维材料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纺织、军事、电子和能源等领域,由于纳米纤维在形态上与细胞外基质(ECM)十分相似,因此静电纺丝技术在组织工程生物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CL/PVA/pNSR32纳米纤维材料,通过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电纺材料,研讨PCL和PVA的最适配比、pNSR32的含量以及电纺的最佳工艺参数;通过红外光谱(IR)分析这三种材料的共混形式;利用比重瓶法测定支架材料的孔隙率;同时还对材料的生物降解性、细胞相容性、组织相容性以及材料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①在电压80kV、挤出速度5mL/h、固化距离20cm、温度45℃的条件下,在甲酸溶剂体系中PCL:PVA=2:1,添加5%RGD-重组蛛丝蛋白pNSR32,静电纺丝可获得纤维较为均匀的PCL/PVA/pNSR32纳米纤维材料。分析PVA、PCL和pNSR32在材料中以简单的物理形式共混;PCL/PVA和PCL/PVA/pNSR32的孔隙率高达90.2%和88.6%。②将PCL、PCL/PV PCL/PVA/pNSR32A、PCL/PVA/pNSR32三种电纺膜分别浸渍于含0.1%脂肪酶(w%)的PBS溶液(pH7.4),探讨三种材料的体外降解情况。结果表明:PCL/PVA、和PCL/PVA/pNSR32复合材料的降解速率明显优于PCL电纺材料,说明添加PVA能有效改善材料降解速率。③用PCL/PVA和PCL/PVA/pNSR32材料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NIH-3T3,根据生物材料细胞毒性反应分级标准,通过MTT法评价材料的细胞毒性。将细胞与处理过的PCL/PVA和PCL/PVA/pNSR32电纺膜材料共混培养,SEM和HE染色观察分析,MTT法检测细胞在材料上的增殖情况。结果表明:两种材料的细胞毒性均合格;细胞在PCL/PVA和PCL/PVA/pNSR32材料表面均可以粘附生长,但细胞在PCL/PVA/pNSR32表面的增殖情况要明显优于PCL/PVA表面,这是因为pNSR32中的RGD三肽序列能促进细胞的粘附和增殖。④将PCL/PVA/pNSR32、PCL/PVA电纺膜和医用胶原分别植入SD大鼠体内,术后3d、7d、14d和30d取材,石蜡切片,HE染色评价材料的组织相容性。结果显示,PCL/PVA/pNSR32复合支架材料可明显改善PCL/PVA的组织相容性,促进手术部位的愈合,有效降低材料周围的炎症反应,其效果与胶原相似。30d取材结果表明,PCL/PVA/pNSR32实验组的炎症细胞基本消失,大量的细胞聚集于材料,材料周围的组织反应与空白对照组相同,炎症反应<Ⅰ级,伤口完全愈合。各组材料组织相容性的顺序为:胶原>PCL/PVA/pNSR32>PCL/PVA。认为PCL/PVA/pNSR32符合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组织相容性要求,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复合生物材料。⑤将PCL/PVA/pNSR32电纺膜卷成长棒状,利用马尾辫编织法将三股长棒状PCL/PVA/pNSR32材料制成人工肌腱(长30mm,直径约1.48mm)。通过测量人工肌腱和PCL/PVA/pNSR32膜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对其材料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肌腱的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明显优于电纺膜,编织技术能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PCL/PVA/pNSR32电纺材料有望作为一种肌腱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俞雄军[5](2009)在《基于聚ε-己内酯的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多数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几乎没有形状记忆性能或者具有很差的形状记忆性能,这限制了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在生物医学工程上的应用。另外从临床上的要求来说,用现有的热致型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制备的医疗器械,会给医生带来很多的不便,需要开发新型形状记忆聚合物来解决这些问题。本论文针对现有形状记忆聚合物的不足,用新的工艺方法对现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进行了改性,大幅提高了其形状记忆性能,并尝试用一种新颖的诱导方式实现了形状的记忆回复。首先,从现有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改性入手提高其形状记忆性能。本实验开展了对聚ε-己内酯(PCL)进行交联改性的研究,所选用的交联剂是具有高活性和低毒性的过氧化苯甲酰(BPO)。采用溶液共混的方式首先把不同分量的BPO均匀分散在PCL基体中,然后对含有BPO的干燥PCL进行热压,条件是130℃、10分钟和4压力吨。BPO分解的小分子自由基能够使PCL大分子链变成活化链自由基,这些链自由基能够进一步彼此结合成立体交联结构。形状记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只需重量浓度1%的BPO就能使PCL的形状回复率达到40%~50%;当BPO的浓度增加到3%时,PCL的形状回复率已经接近100%。然后,针对常规的温度诱导形状记忆聚合物在医学上的局限性,本实验尝试了应用交变磁场诱导方式实现形状回复。首先,采用热压工艺制备交联聚ε-己内酯与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c-PCL/Fe3O4。形状记忆性能的表征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不仅能够在温水中具有至少90%的形状回复率,而且也能在20kHz的交变磁场中取得相同的回复率。但是,随着Fe3O4的加入量增多,c-PCL/Fe3O4复合物的形状记忆性能变差。最后,考虑到前面所述的c-PCL/Fe3O4复合材料是一种可生物降解高分子复合物,本论文进一步考察了其体外降解对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物经过降解后,其形状记忆性能越来越差。具体表现为形状回复率持续下降,而且含量越多,形状记忆性能下降趋势也越快。通过表面形貌特征和凝胶分数测试结果证明:复合材料中Fe3O4/有机两相结合力的破坏和c-PCL基体中交联网络的破坏是导致复合物形状记忆性能下降的两个主要因素。

李志宏,武继民,关静,张西正[6](2007)在《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医疗装备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SMP)是一类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形变后,再次成型得到二次形状,通过加热等外部刺激手段的处理,又可使其发生形状回复,从而"记忆"初始形状的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主要阐述了交联聚乙烯、聚氨酯及聚酯等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医疗装备中的应用。

黄源璐[7](2007)在《氟橡胶橡塑并用改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氟橡胶(FKM)具有耐高温、耐化学腐蚀、耐油、耐老化等优点,但同时FKM加工性能差,此外价格昂贵以及耐低温性能较差。如何改性FKM使其具有更优异的性能,获得品种更多、用途更广及成本更低廉是目前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通过橡塑并用改性氟橡胶是一种经济高效的途径。本实验使用两种胶种的氟橡胶(26型氟橡胶和246型氟橡胶),通过氟橡胶/聚偏氟乙烯(PVDF)的并用以改善FKM的力学性能和耐溶剂性能,讨论了PVDF对FKM性能和形态结构方面的影响。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PVDF后,FKM的平衡转矩N2有所下降: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FKM/PVDF并用胶的表观粘度下降,有明显剪切变稀行为,随着PVDF的含量的提高,FKM/PVDF并用胶的表观粘度的变化不显着;门尼粘度明显增大。硫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VDF的加入,FKM/PVDF并用胶的T10和T90有延长的趋势,硫化反应速度有所减缓,最小转距ML略微减小,最大转距MH有所下降。SEM结果表明:FKM/PVDF并用胶中,PVDF为分散相,FKM为连续相,分散相尺寸小于1μm,同时存在孔洞,当PVDF含量较多时,PVDF有变为连续相的趋势。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FKM/PVDF并用胶的拉伸强度、撕裂强度、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增大,同时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DMA结果表明:随着PVDF含量的增加,FKM/PVDF并用胶的储能模量在低温区域内有所减小,但在相对高温区域内有增大的趋势,FKM的玻璃化转变峰Tg在2.7℃附近出现,当PVDF含量较少时未发现PVDF的玻璃化转变峰Tg,当PVDF含量达到20%时PVDF的玻璃化转变峰Tg出现,但不明显;PVDF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FKM的耐极性溶剂性能。此外,本实验通过FKM/聚己内酯(PCL)的并用以改善FKM的流动性能,分析和讨论了PCL对FKM性能和形态结构方面的影响。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PCL后,FKM的平衡转矩N2显着下降;随着剪切速率的提高,FKM/PCL并用胶的表观粘度下降,有明显剪切变稀行为,随着PCL含量的提高,FKM/PCL并用胶的表观粘度下降显着;门尼粘度明显减小。硫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PCL,FKM/PCL并用胶的T10和T90减小,硫化反应速度加快,最小转距ML减小,最大转距MH有所下降。SEM结果表明:FKM/PCL并用胶中,PCL和FKM都为连续相,当PCL含量较多时,在局部有聚集的现象,两相相互扩散而形成过渡层,均匀地分布于连续相中。随着PCL含量的增加,FKM/PCL并用胶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逐渐减小,硬度、压缩永久变形增大:DMA结果表明:随着PCL含量的增加,FKM/PCL并用胶的储能模量在低温区域内有所减小,但在相对高温区域内有增大的趋势,FKM的玻璃化转变峰Tg在2.7℃附近出现,PCL的玻璃化转变峰Tg不明显。

宋斐[8](2007)在《聚已内酯(PCL)的共混改性研究》文中认为聚己内酯(PCL)是由ε-己内酯经过开环聚合而成的一种新型的聚合物,有着优良的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它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不会在重要器官聚集,在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有许多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同时其本身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缺陷,如材料的热变形温度比较低,作为骨科修复材料和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使用时,其在硬度和强度方面都达不到要求。 本论文拟采用含钙离子的无机粒子与PCL进行共混,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使之符合要求。分别研究了不同粒度的超细硫酸钙、纳米级碳酸钙与PCL进行共混改性后的性能,实验和分析了PCL与填料的配比、无机粒子的粒度、偶联剂的种类及其用量对共混材料性能的影响。 实验表明:PCL/CaSO4、PCL/CaCO3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随着无机粒子的含量的增多而降低。偶联剂处理过的无机粒子与PCL的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偶联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有显着影响,其中硫酸钙体系中用硅烷类偶联剂JH-0187处理过的效果最佳,偶联剂的最佳用量为2%。碳酸钙体系中使用偶联剂NDZ-101处理过的效果最佳。通过红外、沉降速度、活化率等分析也证明了偶联剂处理过的含钙粒子的确是发生了化学或物理的变化,并且与有机溶剂有一定的相容性,达到了预计的活化效果;偶联剂的种类和用量对其沉降速度和活化率都有着明显的影响。此外,无机粒子的粒径对共混后体系的力学性能也有影响,粒径越小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好。水降解试验表明:共混材料的失重率随着降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在短时间内变化不明显。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降解时间延长不断减小,但在实验的时间段内变化幅度均很小。

陈琳[9](2007)在《PCL的降解性能及其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生物可降解支架材料是组织工程研究的先导,组织工程的研究目的在于从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对组织、器官丧失或功能障碍进行永久性修复与重建,这就对支架材料在生物性能、微观孔隙结构及三维外形等方面提出综合要求。本文以聚己内酯(PCL)为可生物降解材料,主要研究了PCL的生物降解性能;针对材料特性,设计改进了两种有效的支架制备工艺——改进型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和单丝热熔结法,结合自制模具一次成型制得人耳状三维多孔支架;讨论了高温、酶等因素对PCL降解特性的影响;支架制备工艺对微结构形态包括孔径、孔隙率和贯通程度等参数的影响以及制备工艺的优化。结果显示:PCL为均相降解方式,降解周期较长,体外降解12周失重不明显,但分子量持续下降,符合两阶段降解机理;降解优先发生在无定形区;70℃高温处理和采用脂肪酶都有促进降解作用,样品外形和初始分子量亦会影响降解速度。因而PCL适用于制备较长周期的植入器官,可克服一些材料降解较快导致的炎症反应及组织再生和降解不匹配问题,同时降解产物可体内完全吸收,生物相容性也很好。致孔剂粘结结合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得的支架,孔隙率达90%、孔径为10~80μm,可适用于软骨组织的修复。致孔剂粘结过程辅以离心处理,以及高温抽真空的脱溶剂工艺可显着改善支架孔隙连通性、提高孔隙率。单丝熔结法是基于PCL低熔点特性的热粘结成型方法,制得的支架孔隙率>70%、孔径为70~300μm可控;一定熔纺条件纺得的单丝强度高于5cN/dtex,可保证粘结后支架的力学性能;恒温水浴和烘箱都是适宜的热熔结方式;控制适宜单丝尺寸可保证孔径的窄分布,并提高孔隙率。两种方法制得支架亲水性良好,将有利于细胞的黏附生长;同时提高孔隙率可改善支架的亲水性。本文研究表明,PCL具备优良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应用前景广阔。在支架制备方法中,对经典方法的改进提高和针对PCL材料设计的热熔结法都可以制得高性能的三维多孔支架,同时实现一定范围内对微孔结构的可控调节,满足组织工程的不同需要。

柳滢春[10](2006)在《交联淀粉/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制备可完全降解的材料,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采用了完全可生物降解的热塑性聚酯,如聚己内酯(PCL)、聚乳酸(PLA)、聚羟基丁酸酯(PHBV)、聚乙醇酸(PHA)等与淀粉进行共混。淀粉和脂肪族聚酯共混塑料可以完全被生物降解,是极有前途的淀粉基塑料,成了一大研究的热点。本实验采用的是聚己内酯(PCL)与淀粉共混。 用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与玉米淀粉反应,得到不同交联程度的玉米淀粉。分别将热塑性原淀粉(TPS)、不同交联程度的热塑性交联淀粉(TPCS)与聚己内酯(PCL)按不同配比共混后用挤出机挤出,然后用平板硫化仪进行压膜,制备可生物降解材料。通过测量淀粉的沉降积表征了交联淀粉的交联度,随着交联剂环氧氯丙烷用量的增加,玉米淀粉的交联度也随之增加,当环氧氯丙烷用达到8ml时,再增加其用量,交联度几乎不变。并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淀粉在不同交联度下其分子结构的特征做了进一步分析表征。 用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测定了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研究了温度、剪切应力、甘油含量以及TPCS与PCL的不同配比对共混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塑性淀粉/聚己内酯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均可用τw=K·γwn来表示,且n<1,属于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不同甘油含量的样品的非牛顿指数n值的研究表明,随着甘油含量的增加,n值增大。TPCS与PCL不同配比的共混物的非牛顿指数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TPCS百分含量的降低,n值逐渐变大。温度对不同甘油含量体系和不同PCL与TPS配比的影响均表现为升高温度,表观粘度下降;剪切应力对不同甘油含量体系的不同PCL与TPCS配比的影响趋于一致,都是随着剪切应力的加大,体系的表观粘度呈下降趋势;随着体系中甘油用量的加大,体系的粘度下降;随着体系中PCL百分含量的增大,体系的表观粘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研究还表明,在所考察的温度(100℃—140℃)及甘油含量(0%—32%)范围内,体系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较好的满足Arrheinus方程,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在甘油含量较高时,体系的粘度与温度的关系会稍微偏离Arrheinus方程。从粘流活化能数据也可以看出,甘油含量越小,粘度对温度的变化越敏感。 将XLY-Ⅱ型平板硫化仪压出的片材制备成哑铃型试样,用RGT-2型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测试了样品的力学性能,研究了淀粉的交联改性以及共混体系中PCL用量,增塑剂用量对共混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增塑剂用量对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明显的影响,使材料的拉伸强度下降,断裂伸长率上升,甘油跟水相比,甘油对断裂伸长率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共混体系中PCL含量越高,拉伸性能越好。淀粉的适度交联可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参照GB1034—70测试了材料的吸水百分率。研究了共混体系中PCL用量、淀粉

二、聚己酯的特性介绍及其应用前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聚己酯的特性介绍及其应用前景(论文提纲范文)

(1)PLLGC/NBAG-β-TCP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1.2.1 无机支架材料
        1.2.2 生物吸收高分子材料
        1.2.3 复合支架材料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本论文研究意义
        1.3.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PLLGC三元共聚物的制备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2.2 L-丙交酯的制备与纯化
        2.2.3 乙交酯的制备与纯化
        2.2.4 PLLGC的制备与纯化
        2.2.5 单体和聚合物的表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L-丙交酯的红外光谱
        2.3.2 L-丙交酯的1HNMR分析
        2.3.3 乙交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2.3.4 乙交酯的1HNMR分析
        2.3.5 PLLGC的红外光谱分析
        2.3.6 PLLGC的1HNMR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纳米生物玻璃与β-磷酸钙的制备、改性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3.2.2 纳米生物玻璃与β-磷酸钙的制备
        3.2.3 纳米生物玻璃与β-磷酸钙的改性
        3.2.4 纳米生物玻璃与β-磷酸钙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烧结前后纳米生物玻璃的红外光谱分析
        3.3.2 烧结后纳米生物玻璃的X射线衍射分析
        3.3.3 烧结后纳米生物玻璃的扫描电镜分析
        3.3.4 烧结前后纳米生物玻璃的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3.3.5 改性前后纳米生物玻璃的EDS分析
        3.3.6 β-磷酸钙的红外光谱分析
        3.3.7 β-磷酸钙的X射线衍射分析
        3.3.8 β-磷酸钙的扫描电镜分析
        3.3.9 β-磷酸钙的热重-示差扫描量热分析
        3.3.10 改性前后β-磷酸钙的EDS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LLGC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4.2.2 PLLGC多孔支架的制备
        4.2.3 PLLGC多孔支架的表征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LLGC多孔支架的SEM分析
        4.3.2 PLLGC多孔支架的孔隙率
        4.3.3 PLLGC多孔支架的抗压强度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5.2.2 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材料的制备
        5.2.3 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材料的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复合支架材料的红外结果分析
        5.3.2 复合支架材料的形貌分析
        5.3.3 复合支架材料的孔隙率
        5.3.4 复合支架材料的抗压强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PLLGC多孔支架与PLLGC/NBAG-β-TCP复合支架材料的体外降解性能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6.2.2 PBS溶液的配制
        6.2.3 体外降解实验
        6.2.4 体外降解实验表征
    6.3 结果与讨论
        6.3.1 PBS溶液的pH的变化
        6.3.2 失重率的变化
        6.3.3 吸水率的变化
        6.3.4 抗压强度的变化
        6.3.5 形貌的变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生物学评价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2.1 主要材料
        7.2.2 细胞在支架上的体外培养
        7.2.3 细胞培养后支架材料形貌观察
        7.2.4 细胞观察
        7.2.5 CCK-8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细胞培养后支架材料形貌
        7.3.2 细胞增殖
        7.3.3 细胞毒性
    7.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2)适用于圣女果的自发气调保鲜膜制备及保鲜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圣女果概述
    1.2 果蔬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1.2.1 低温保藏保鲜技术
        1.2.2 热处理保鲜技术
        1.2.3 生物保鲜技术
        1.2.4 保鲜剂保鲜技术
        1.2.5 辐照保鲜技术
        1.2.6 调压保藏保鲜技术
        1.2.7 电磁保藏保鲜技术
        1.2.8 气调保藏技术
    1.3 聚乙烯(PE)简介
    1.4 聚己内酯(PL)简介
    1.5 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简介
    1.6 聚合物的共混改性
    1.7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与试剂
    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方法
        2.3.1 不同阻隔性材料的选择
        2.3.2 复合材料的制备
        2.3.3 气调膜的气体透过分析测试
        2.3.4 差热扫描量热分析(DSC)测试
        2.3.5 动态热机械分析(DMTA)测试
        2.3.6 气调膜力学性能测试
        2.3.7 气调膜对圣女果的保鲜效果试验
    2.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包装材料气体阻隔性对圣女果气调保鲜效果的影响
        3.1.1 保藏期间包装袋内气体变化
        3.1.2 保藏期间圣女果感官的变化
        3.1.3 保藏期间圣女果Vc的变化
        3.1.4 保藏期间圣女果失重率的变化
        3.1.5 保藏期间圣女果糖度的变化
        3.1.6 保藏期间圣女果硬度的变化
        3.1.7 小结
    3.2 PE/PL共混单轴拉伸膜的包装性能及保鲜效果分析
        3.2.1 薄膜的气体透过性能分析
        3.2.2 机械性能分析
        3.2.3 热学性能分析(DSC)
        3.2.4 薄膜对圣女果气调保鲜效果的评价
        3.2.5 小结
    3.3 PB/PL共混单轴拉伸膜的包装性能及保鲜效果分析
        3.3.1 薄膜的气体透过性能分析
        3.3.2 机械性能分析
        3.3.3 热学性能分析(DSC)
        3.3.4 热机械性能分析(DMTA)
        3.3.5 薄膜对圣女果气调保鲜效果的评价
        3.3.6 小结
    3.4 PE/PL共混单轴拉伸膜与PB/PL共混单轴拉伸膜的比较
        3.4.1 O_2和CO_2选择透过性的对比
        3.4.2 水蒸气透过性的对比
        3.4.3 实用性的对比
        3.4.4 圣女果保鲜效果的对比
        3.4.5 两种材料的应用价值分析
4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作者简介

(3)完全降解性玻璃纸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可降解材料的概述
        1.1.1 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1.1.2 可降解材料的应用
    1.2 玻璃纸的性能与应用
        1.2.1 玻璃纸概述
        1.2.2 玻璃纸的特性
        1.2.3 玻璃纸的改性
    1.3 聚己内酯的性能与应用
        1.3.1 聚己内酯的概述
        1.3.2 聚己内酯的性能
        1.3.3 聚己内酯的应用范围
    1.4 聚碳酸亚丙酯的性能及应用
        1.4.1 聚碳酸亚丙酯概述
        1.4.2 聚碳酸亚丙酯性能
        1.4.3 聚碳酸亚丙酯的应用
    1.5 壳聚糖的性能及应用
        1.5.1 壳聚糖的概述
        1.5.2 壳聚糖的抑菌机理
        1.5.3 壳聚糖的应用
    1.6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2 聚己内酯/玻璃纸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剂与仪器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薄膜厚度测试
        2.2.2 复合膜的红外表征
        2.2.3 复合膜拉伸性能测试
        2.2.4 复合膜阻隔性能测试
        2.2.5 复合膜透光度的测试
    2.3 小结
3 聚碳酸亚丙酯/玻璃纸复合膜的制备性能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剂与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薄膜厚度测试
        3.2.2 复合膜的红外表征
        3.2.3 复合膜拉伸性能测试
        3.2.4 复合膜阻隔性能测试
        3.2.5 复合膜透光度的测试
    3.3 小结
4 聚己内酯涂层复合膜与聚碳酸亚丙酯涂层复合膜的比较
    4.1 复合膜厚度的比较
    4.2 复合膜拉伸性能比较
    4.3 复合膜阻隔性的比较
5 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PCL/PVA/pNSR32静电纺丝材料作为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绪论
    一、肌腱组织工程的研究现状
        1.1 种子细胞
        1.2 支架材料
        1.3 生长因子
        1.4 肌腱组织工程的完善策略
        1.5 展望
    二、静电纺丝技术
        2.1 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
        2.2 静电纺丝材料的特点
        2.3 影响静电纺丝的因素
        2.4 静电纺丝技术在组织工程领域的应用
    三、聚己内酯(PCL)材料应用及改性
        3.1 PCL生物学特点
        3.2 PCL材料的改性研究
        3.3 PCL的组织工程应用研究
    四、蛛丝蛋白
        4.1 蛛丝蛋白的表达
        4.2 蛛丝蛋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五、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技术路线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一章 PCL/PVA/PNSR32静电纺丝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第一节 材料
        1.1.1 主要试剂
        1.1.2 主要仪器
    第二节 方法
        1.2.1 静电纺丝技术制备pNSRl6/PCL复合纳米纤维
        1.2.2 PCL和PVA比例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1.2.3 重组蛛丝蛋白pNSR32添加量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1.2.4 静电纺丝条件的影响
        1.2.5 支架材料分析方法及性能表征
    第三节 结果
        1.3.1 静电纺丝材料的制备
        1.3.2 PCL和PVA比例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1.3.3 重组蛛丝蛋白pNSR32不同添加量对静电纺丝的影响
        1.3.4 静电纺丝条件的影响
        1.3.5 红外光谱分析(IR)
        1.3.6 孔隙率的测定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二章 PCL/PVA/PNSR32静电纺丝材料的体外降解
    第一节 材料
        2.1.1 支架材料
        2.1.2 主要试剂及溶液
        2.1.3 主要仪器
    第二节 方法
        2.2.1 体外水解
        2.2.2 体外酶解
        2.2.3 生物降解性计算
    第三节 结果
        2.3.1 体外水解
        2.3.2 体外酶解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三章 PCL/PVA/PNSR32静电纺丝材料的细胞相容性
    第一节 材料
        3.1.1 细胞株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器材
    第二节 方法
        3.2.1 支架材料的制备
        3.2.2 NIH-3T3细胞的培养和传代
        3.2.3 支架材料的体外浸提液毒性评价
        3.2.4 NIH-3T3细胞在复合支架材料上的生长情况
        3.2.5 支架材料与细胞复合培养的分析检测
    第三节 结果
        3.3.1 相差显微镜观察
        3.3.2 材料浸提液细胞毒性的评价
        3.3.3 NIH-3T3细胞与支架材料的复合培养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四章 PCL/PVA/PNSR32静电纺丝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第一节 材料
        4.1.1 主要试剂
        4.1.2 主要设备和器械
        4.1.3 动物及材料
    第二节 方法
        4.2.1 支架植处理
        4.2.2 体内植入材料
        4.2.3 取材观察
        4.2.4 组织病理学评价
    第三节 结果
        4.3.1 肉眼大体观察
        4.3.2 组织病理学评价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五章 PCL/PVA/PNSR32纳米复合材料人工肌腱的制作及力学评价
    第一节 材料
        5.1 实验材料与设备
    第二节 方法
        5.2.1 静电纺丝液液的制备
        5.2.2 静电纺丝
        5.2.3 人工肌腱的编织
        5.2.4 力学性能的测试
    第三节 结果
        5.3.1 人工肌腱的制作
        5.3.2 力学性能的测定
    第四节 讨论
    第五节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基于聚ε-己内酯的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形状记忆聚合物
        1.1.1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定义
        1.1.2 发展和研究现状
    1.2 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
        1.2.1 意义
        1.2.2 发展和研究现状
        1.2.3 用途
        1.2.4 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宏观过程和微观机理
        1.2.5 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分类
    1.3 生物降解聚合物
        1.3.1 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种类
        1.3.2 生物降解性的研究
    1.4 Fe_3O_4纳米磁性材料
        1.4.1 独特的磁学性能
        1.4.2 Fe_3O_4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方法
        1.4.3 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改性
        1.4.4 Fe_3O_4纳米磁性材料的应用
    1.5 本课题的来源、目的、研究内容及创新
        1.5.1 本课题来源
        1.5.2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
        1.5.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5.4 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交联聚己内酯(C-PCL)的形状记忆性能表征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c-PCL的制备
    2.3 实验结果表征
        2.3.1 c-PCL的热力学性能表征
        2.3.2 c-PCL的力学性能表征
        2.3.3 c-PCL的交联度表征
        2.3.4 c-PCL的形状记忆性能表征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热力学性能表征
        2.4.2 力学性能表征
        2.4.3 形状恢复性能和凝胶含量表征
        2.4.4 延伸率对形状记忆性能影响的表征
        2.4.5 交联规律和机制的探讨
    2.5 小结
第三章 C-PCL/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形状记忆性能表征
    3.1 实验试剂及仪器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器材
    3.2 实验方法
        3.2.1 Fe_3O_4纳米粒子的制备
        3.2.2 c-PCL/Fe_3O_4复合材料的制备
    3.3 实验结果表征
        3.3.1 Fe_3O_4纳米粒子的表征
        3.3.2 c-PCL/Fe_3O_4复合材料性能表征
    3.4 结果讨论与分析
        3.4.1 Fe_3O_4纳米粒子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
        3.4.2 Fe_3O_4纳米粒子磁性能表征
        3.4.3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3.4.4 形状回复率和交联度表征
        3.4.5 形状恢复速度表征
        3.4.6 粒径对形状恢复速度和凝胶含量影响表征
        3.4.7 静态力学性能表征
        3.4.8 动态力学性能表征
        3.4.9 温度诱导形状回复过程表征
        3.4.10 磁场诱导形状恢复过程表征
    3.5 小结
第四章 C-PCL/Fe_3O_4纳米复合材料的体外降解对其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
    4.1 实验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磷酸缓冲液的配制
        4.2.2 体外降解实验
    4.3 实验结果表征
        4.3.1 PBS的pH值表征
        4.3.2 样品的失重变化表征
        4.3.3 凝胶渗透色谱法表征
        4.3.4 凝胶含量(或溶胶含量)表征
        4.3.5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4.3.6 静态力学性能表征
        4.3.7 形状记忆性能的表征
    4.4 结果讨论与分析
        4.4.1 PBS的pH值表征
        4.4.2 样品的失重变化表征
        4.4.3 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
        4.4.4 静态力学性能表征
        4.4.5 凝胶渗透色谱法和凝胶含量表征
        4.4.6 形状记忆性能表征
    4.5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医疗装备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形象记忆高分子的实验研究
    2.1 交联聚乙烯
    2.2 聚氨酯
    2.3 聚酯
    2.4 其他形象记忆高分子
3 形象记忆高分子在医疗装备中的应用
4 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前景

(7)氟橡胶橡塑并用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氟橡胶概况
        1.1.1 氟橡胶种类及其性能
        1.1.2 氟橡胶的生产及应用
    1.2 氟橡胶改性研究
        1.2.1 化学改性
        1.2.2 橡胶并用改性
        1.2.3 橡塑并用及其它改性
    1.3 橡胶并用
        1.3.1 橡胶并用的热力学
        1.3.2 橡胶并用的理论依据
        1.3.3 橡胶并用的形态结构
    1.4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参考文献
2 氟橡胶/聚偏氟乙烯的并用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1.3 试样制备
        2.1.4 性能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流变性能
        2.2.2 硫化性能
        2.2.3 形态结构
        2.2.4 力学性能
        2.2.5 动态力学性能
        2.2.6 耐溶剂性能
    2.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3 氟橡胶/聚己内酯的并用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实验设备
        3.1.3 试样制备
        3.1.4 性能测试
    3.2 结果与讨论
        3.2.1 流变性能
        3.2.2 硫化性能
        3.2.3 形态结构
        3.2.4 力学性能
        3.2.5 动态力学性能
    3.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4. 总结论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8)聚已内酯(PCL)的共混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聚合物的改性技术
        1.1.1 共混改性
        1.1.2 化学改性
        1.1.3 填充改性
    1.2 无机粉体的表面改性
        1.2.1 无机粉体改性的目的
        1.2.2 无机粉体的改性方法
    1.3 聚己内酯(PCL)的性能及其应用
        1.3.1 PCL的生物降解性
        1.3.2 PCL的生物相容性
        1.3.3 PCL其它性能
        1.3.4 PCL的共混研究
        1.3.5 PCL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
        1.4.1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1.4.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PCL/CaSO_4共混物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设备
        2.1.3 CaSO_4的表面处理
        2.1.4 试样制备
        2.1.5 缓冲溶液的制备
        2.1.6 性能测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CaSO_4含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2.2.2 CaSO_4粒子的表面改性研究
        2.2.3 偶联剂的种类及用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2.2.4 CaSO_4的粒度对共混体系的影响
        2.2.5 PCL/CaSO_4共混物的水降解特性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PCL/CaCO_3共混物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
        3.1.2 主要设备
        3.1.3 CaCO_3的表面处理
        3.1.4 试样制备
        3.1.5 缓冲溶液的制备
        3.1.6 性能测试
    3.2 活化-取向-平衡吸附假设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aCO_3含量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3.3.2 CaCO_3粒子的表面改性研究
        3.3.3 偶联剂处理过的CaCO_3对PCL性能的影响
        3.3.4 PCL/CaCO_3体系的水降解特性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PCL的降解性能及其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组织工程
    1.2 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
        1.2.1 生物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1.2.2 天然生物材料
        1.2.3 合成类生物材料
    1.3 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
        1.3.1 支架材料的基本特征
        1.3.2 支架材料的设计与构建方法
        1.3.3 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1.3.4 聚己内酯用于支架材料的研究
    1.4 本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本课题的提出
        1.4.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2章 PCL基本特性及降解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2.2 PCL的纺丝
        2.2.3 PCL的体外生物降解
        2.2.4 表征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CL的热性能
        2.3.2 PCL的结晶形态
        2.3.3 PCL在模拟体液中的降解
        2.3.4 PCL的酶降解
        2.3.5 外观形态对降解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改进溶剂浇铸/粒子沥滤法制备支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和药品
        3.2.2 实验方法
        3.2.3 支架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2.1 致孔剂的粘结
        3.2.2 微结构与孔径
        3.2.3 孔隙率
        3.2.4 亲水性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PCL纺丝工艺及单丝熔结法制备支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4.2.2 熔融纺丝及牵伸
        4.2.3 单丝熔结法构建支架
        4.2.4 表征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纺丝工艺的优化
        4.3.2 支架外观及微结构形态
        4.3.3 熔结条件对支架孔隙结构的影响
        4.3.4 单丝尺寸对支架孔隙结构的影响
        4.3.5 支架亲水性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10)交联淀粉/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淀粉
        1.1.1 淀粉的分子结构
        1.1.3 淀粉的加工特性及热塑性淀粉的制备
    1.2 淀粉基降解塑料
        1.2.1 淀粉基塑料的降解机理
        1.2.2 淀粉基降解塑料的分类
        1.2.3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3 淀粉与可降解聚合物复合形成完全生物降解共混塑料
        1.3.1 国内外研究概况
        1.3.2 聚己内酯的降解机理
        1.3.3 淀粉/聚己内酯热塑性降解材料的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
    1.4 本课题设计思路及研究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试剂
    2.2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交联淀粉的制备及表征
        2.3.2 共混物的制备
        2.3.3 共混物的性能测定
        2.3.4 全课题流程简介
3 结果与分析
    3.1 交联剂用量对淀粉的交联程度的影响
    3.2 IR分析
        3.2.1 交联度对波数为3390cm~(-1)附近光谱带的影响
        3.2.2 交联度对波数为930cm-1附近光谱带的环醚类醚键的影响
    3.3 共混体系的流变曲线
        3.3.1 非牛顿指数n
        3.3.2 温度对共混物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
        3.3.3 粘流活化能En
        3.3.4 剪切应力对共混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
        3.3.5 不同甘油含量对共混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
        3.3.6 TPCS与PCL不同配比对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
    3.4 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3.4.1 增塑剂的含量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3.4.2 聚己内酯含量对拉伸性能的影响
    3.5 共混物的耐水性能
        3.5.1 PCL用量对材料耐水性能的影响
        3.5.2 甘油用量对材料耐水性能的影响
    3.6 共混材料的降解性能
    3.7 共混物的TG、DSC分析
        3.7.1 交联对淀粉热性能的影响
        3.7.2 PCL的含量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
        3.7.3 交联度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3.7.4 甘油含量对材料热性能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聚己酯的特性介绍及其应用前景(论文参考文献)

  • [1]PLLGC/NBAG-β-TCP多孔支架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崔佳乐. 湖南科技大学, 2019(06)
  • [2]适用于圣女果的自发气调保鲜膜制备及保鲜效果的研究[D]. 王羽.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6(02)
  • [3]完全降解性玻璃纸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D]. 施灿璨.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4]PCL/PVA/pNSR32静电纺丝材料作为肌腱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D]. 姚志攀. 福建师范大学, 2010(03)
  • [5]基于聚ε-己内酯的可生物降解形状记忆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 俞雄军. 西南交通大学, 2009(03)
  • [6]形状记忆高分子材料及其在医疗装备中的应用[J]. 李志宏,武继民,关静,张西正. 医疗卫生装备, 2007(09)
  • [7]氟橡胶橡塑并用改性研究[D]. 黄源璐. 四川大学, 2007(05)
  • [8]聚已内酯(PCL)的共混改性研究[D]. 宋斐. 西北工业大学, 2007(06)
  • [9]PCL的降解性能及其用于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方法研究[D]. 陈琳. 东华大学, 2007(05)
  • [10]交联淀粉/聚己内酯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柳滢春.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2)

标签:;  ;  ;  ;  ;  

聚己酯的特性及其应用前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