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邮件电话网关的研究与开发

电子邮件电话网关的研究与开发

一、电子邮件—电话网关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文献综述)

杨晓平[1](2011)在《融合IP语音指挥调度在人防中的设计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防系统由国家人防办总体部署,各地人防办结合自身的人防设备/设施状况提出符合本地使用的具体需求,总体目标是:根据既能用于战时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增强指挥的及时性、可靠性、稳定性,又能为平时抢险救灾提供一个应急指挥的平台;实现平战结合、统一指挥、统一调度、资源共享。目前国外生产指挥调度产品的厂商主要有摩托罗拉、爱立信、美国友利、江森等。摩托罗拉、爱立信的集群系统是专门为各自公司制定的空间信令,且信令不公开。泛欧使用MPT-B27信令标准。美国友利电公司和江森公司使用LTR信令,台湾东讯公司使用TACS信令标准,各个公司设备即不能互联互通又不能兼容。每个单位使用不同的公司设备,每个公司在中国市场份额有限,因此各公司仅是卖现有设备,不愿意进一步对符合中国专用网特点进行研究开发,同时各公司卖出设备不多,市场规模不大,从而设备的价钱一直居高不下,降价不多。中国各个公司也不知应该研究开发那种设备更有市场,所以不敢投入大量人力和资金对集群系统进行开发研究,中国制造的模拟集群系统在市场份额很少。另外在指挥调度的软件方面,国外公司也很少投入力量来开发适合我国实际需要的调度产品,因此即使是使用国外的通信设备也必须自己开发适合人防工程需要的软件产品进行支撑。本课题(融合IP语音指挥调度)作为人防机动指挥通信系统中的一个核心子系统,它是整个系统的中心和灵魂。它的主要任务就是要解决多种通信体制下的融合通信,提供一个界面友好的操控平台,建成一套完全符合国家人防要求的指挥调度系统。融合IP语音指挥调度采用基于先进的IP软交换通信技术和DSP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将不同频段的无线电台、模拟集群、数字集群、固定电话、无线手机、卫星电话等各类不同类型的通信设备组成的一个统一的通信平台,可以实现不同终端之间快速组网,完成语音信息的交换,实现互联互通,是一个完整的基于IP的图形化语音调度解决方案。

李文杰[2](2009)在《VOIP业务发展趋势及发展管制问题的研究》文中指出当前,伴随着VoIP技术的发展和宽带业务的逐步普及,VoIP业务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迅猛的发展。但是面对这一对传统电信业务极具替代性的新事物,如何对其进行管制,很多国家的电信管制机构仍在探讨过程中,没有最终结论。本论文首先对VoIP和传统电话进行了技术、发展因素方面的分析对比,探索VoIP的技术优势;其次对VoIP业务的运行方式进行了分类并依次做分析,探讨IP网络的演进和VoIP业务发展规律;鉴于对VoIP技术和VoIP业务发展规律的分析,论文接下来对VoIP业务的发展的原因和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论文最后落脚于VoIP业务管制政策的研究,对各国VoIP业务的管制方式和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并对国内VoIP管制政策提出“逐步开放、不同发展方式采取不同管制政策”的建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探究VoIP业务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发展趋势,引起大家的思考,加深对VoIP技术的理解;其次,希望结合对国外VoIP业务管制现状的了解、分析,为我国VoIP业务的管制政策提供一部分借鉴;另外,作者尝试弥补我国VoIP业务发展与管制政策研究层面的缺位,至今我国此方面的研究着作基本空白,希望本文能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周舟[3](2009)在《NGN网络中QoS的部署策略及其在软交换中的应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信业务和网络的快速发展,各种新业务、新技术层出不穷,特别是近十年来伴随着IP网络的迅速膨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电信的概念和体系。正是在IP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语音网络开始尝试运用IP网络承载语音业务,从而实现业务控制与承载的分离,让新业务的部署更加便捷、迅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NGN网络,特别是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语音技术孕育而生。在NGN技术为传统PSTN网络带来生机的同时,也带来了IP网络固有的QoS问题。为了保证NGN网络的服务质量达到电信级的要求,学界、设备制造商、运营商都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QoS的问题也随着NGN网络的不断扩大而逐渐成为整个信息业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从NGN网络与软交换的历史发展出发,分析了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对NGN网络中QoS做了全面的基础性研究(包括QoS的研究综述及QoS的主要功能)。对QoS的限定性条件以及业界提出的解决QoS问题的三种模型:IntServ模型、DiffServ模型、MPLS VPN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优势和不足。并依据笔者所在运营商NGN的网络部署情况,结合具软交换网对丢包、时延、抖动的具体要求,给出了现阶段条件下解决QoS问题的具体方案:用户接入层引入多业务家庭网关的设备,该设备具备的多PVC通道实现不同业务在接入层的分离。家庭网关通过PPPoE或IPoE的方式实现接入DSLAM, DSLAM上部署QinQ业务,实现将家庭网关软交换业务配置专用PVC转换为二层VLAN,并根据规划好的VLAN配置优先等级对软交换业务进行QoS标记和业务质量保障。DSLAM的上层设备BRAS,也同样根据VLAN配置优先等级对软交换业务进行QoS保障,并将数据送入核心层的SR(PE),实现二层VLAN转发到三层IP转发的过程。在核心层共划分了三个MPLS VPN,分别是软交换MPLS VPN、公众用户上网VPN、专线用户VPN,三个MPLS VPN域之间不能互通。最后笔者还选择了两天测试方案对QoS的部署方案进行了模拟测试,验证了QoS部署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不过笔者认为NGN网络的QoS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首先软交换业务实时的呼叫接纳控制(CAC)问题和承载网对业务的感知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目前CAC控制技术与网络的实际带宽利用情况存在偏差。其次,还需要研究动态的用户SLA协商机制,让NGN网络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灵活的QoS。最后,由于NGN网络需要承载各种不同的媒体业务,与传统的语音业务相比它流量模型上会有所不同,因此进一步研究业务和会话接纳控制算法及业务的流量模型也将是NGN的QoS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韦炜[4](2009)在《异种通信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研究》文中指出在远程教学中,师生间的远程交流与互动是其重要环节和基本特征,也是远程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而这一功能的实现主要依靠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在充分分析国内外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应用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适应中国远程教学的需求和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应中国省(地)级广播电视大学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基本形式,并对其中的远程交互实现方式(电话呼叫、短信互动、E-mail及在线答疑)进行了研究。针对以往远程教育教学交流环节中,学习支持服务分散、技术手段落后、方式单一的不足,展开以下研究。1、对远程通信数据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确定采集方式;2、建立远程通信信息数据的数据库:设计构建基于定制和普通两种通信模式的通信数据信息采集系统:对定制的通信模式(短信、E-mail、QQ)的数据信息采集;对一般通信模式的数据采集,并为采集的数据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3、建立远程通信数据服务子系统:电话呼叫系统、短信互动系统、E-mail交流系统、QQ(MSN)在线答疑系统;4、完成对远程通信数据信息的整合处理;相关通信数据信息的自动应答;通信数据信息的自动分类处理;5、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通信数据库相结合的方式,研制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平台。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建立了为远程教育中的各种交互方式提供的一个统一的平台。该系统现已于2008年9月在贵州广播电视大学挂网试用。初步运行结果表明:学生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电话、短信、QQ(MSN)交流或E-mail方式,向系统查询有关学习信息;经过授权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可在任何时间、地点,使用系统坐席终端处理和回复各种远程呼叫。

王晖[5](2008)在《基于CTI技术的中小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CTI)成了新的发展热点。CTI技术横跨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两大领域,它将电信与Internet结合在一起,掀起语音信息的浪潮。电话通信系统是CTI技术典型应用。企业电话通信系统以电话接入为主要方式,利用交互式应答设备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呼叫中心、统一消息处理等功能,可帮助企业提高办公效率,有效地管理通信费用,降低成本。中小型企业、个人用户可以借助CTI技术把语音信箱、传真收发和网上查询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小型办公环境,丰富了企业营销渠道,能够更有效地为客户服务,整合了通信资源,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已引起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关注。论文介绍了CTI技术的基本概念,介绍了CTI技术的标准、协议、功能、应用和发展趋势,分析了不同类型的电话通信系统解决方案的特点,阐述了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的构成、性能参数、相关技术及设计关键,给出了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针对中小型科技企业选择了基于计算机语音板卡的电话通信系统解决方案。论文详细给出了电话通信系统网关和局域网终端的设计,重点论述了电话通信系统网关的物理结构、功能设计、语音卡编程、网关数据库设计、语音信箱等功能模块的实现和终端软件的功能实现及设计流程,并将该系统应用于企业,提供了一套完善的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系统采用Windows2000的开发平台,以界面和操作性极好的VC++为开发语言,开发了电话通信系统网关和终端的应用软件及界面,具有很强的通用型,通过简单的数据封装后可以应用于不同环境的企业中。

付鹰[6](2008)在《基于SIP的具有服务质量的网络电话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因特网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应用,很多综合业务利用IP网络来实现。网络电话技术的提出,使得数据网络通信逐渐的融入了传统的话音业务领域。利用会话发起协议开发网络电话,满足IP网络上的多媒体会话需求,并且添加服务质量保证网络电话的语音质量。因此,在会话发起协议和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开发网络电话能实现廉价的,有语音质量保证的语音服务。利用会话发起协议开发网络电话,使系统结构清晰,可扩展性好。在商业级会话发起协议栈的基础上,利用订户线路接口,将普通电话的模拟信号转换为IP网络数据包,从而实现语音网络传输。当网络出现拥塞或传输差错时,语音包就会产生时延、抖动甚至丢失,导致语音不连续或中断,严重影响语音质量。因此服务质量的研究对网络电话的应用也至关重要。为提供服务质量,通常采用的是资源预留协议。但是当路由不支持资源预留协议时,服务质量就难以保证。因此,在实现网络电话,特别是网络电话网关时,采用区分服务模型,则可以应用不同的策略来满足服务质量,能在网络状况不是很好的情况下,较好的保证传输质量。测试结果表明,会话发起协议栈能满足使用要求;采用了一定的服务质量策略后,语音质量得到明显改进。参考RFC3261所提出的结构模型,添加服务质量,设计一个网络电话网关,保证语音质量。采用会话发起协议完成信令传输,使系统有着很好的可扩展性,并且根据用户的需求,重写了会话发起协议状态机和电话动作状态机,使得系统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普通电话的操作完全相同。最后,通过测试得出,服务质量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语音服务质量,在网络带宽受到限制时,也能正常进行语音通讯。

高颖[7](2008)在《人工电话交换网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全军各话务台站已基本实现了利用计算机完成电话接续任务。然而,由于通信设备厂家的不同,生产的各类人工台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为实现对多类型无绳电话交换设备的统一管理,急需要通过一个平台将各种接口的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人工电话网管理信息化、考核科学化、训练网络化和作业智能化。首先,论文介绍了人工电话交换网支撑平台的相关背景知识、军内外研究现状,确定了课题的研究内容。其次,文章介绍了人工电话交换网的总体设计。主要从基本目标、基本功能、系统组成、工作原理、总体结构和信息流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再次,详细阐述了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实现三级数据传输;采用VOIP语音技术,实现对语音实时采集、压缩、打包和传输;采用MPEG4视频技术,实现对视频图像时实编解码和传输;采用流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训练和考核。这套系统实现了对多类型无绳电话交换设备的统一管理,对全军人工电话网各类运行信息、质量状况信息、通信资源信息的可靠存储和综合查询、统计、分析;实时监视和评估人工电话网的运行状态和服务质量;提供事务处理功能,如:管理信息传递、表报资料填写等;具有强大的话务音频、视频纠察能力,可同时对多个指定的座席进行监听并全时录音;实现网络训练、远程教学及异地考核。最后,通过测试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证实了研究成果应用价值,并为今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提供了基础的实现平台。

慕红云[8](2007)在《新一代呼叫中心及其应用 ——大规模跨国实时呼叫中心关键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对新一代呼叫中心进行了系统性理论研究,并在实践需求中完善了“大规模跨国实时呼叫中心关键技术”的研究,推出了呼叫中心运营新模式,它包含了两项商业创意模式、两项专有支撑技术。第一项商业创意模式是利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人员成本的悬殊差别,以发达国家的座席代表用语音(母语)对应客户,由第三方国家座席代表同步的进行呼叫中心后处理业务的方式,既充分发挥、利用了第三方国家座席人员的语言优势,又规避了其会话上的劣势。在利用互联网等网络进行实时对应的同时,实现了语音通信业务本地与远程座席的互联互通功能,实现了异地电脑终端录入数据拟本地化输入模式,从而建立起一个最适应服务的整体分工体制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组合。在这项商业创意模式中双方的座席操作员可通过网络和电脑终端分担处理语音通信业务和信息处理业务,座席可根据自己的特性、能力,更有效、正确、迅速地确立业务对应和录入方法,在提高生产力、提高精度、削减成本、改善顾客满意度的同时,使实时业务对应成为可能,消除了异地间录入替代使用业务的限制,可以期待异地及当地的飞跃性的雇用需求增加。第二项商业创意模式是利用计算机系统语音自动应答IVR(InteractiveVoice Response)系统,代替原来的打电话者从录音播放的问题中选择并按下所需服务号码层层深入的方法,而以任何开放性方式对应,即打电话者可以自由讲话,其语音通过网络将电脑界面数据和语音数据实时转发给异地,当地的录入操作员利用电脑终端听取对应。这时,可以利用处理方具有极高听力的特征实现有人对答方式,语音识别率可以达到99%以上,回答顾客时,又可以利用语音合成(Text To Speech)等语音转换系统答复,这样避免直接和打电话者接触,回避语言发音习惯不同等现实问题。针对上述业务实现,本论文提出了相应支撑技术,分别为语音合成技术、MyCapture多路语音听取技术、MyData网络信息加密技术。第一项有关语音合成技术是在现有语音合成技术(将事先预备好的内容进行合成)的基础上,在内容、作业量不定,但是要求整个过程的延迟在顾客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实现实时语音合成。第二项MyCapture多路语音听取技术解决了互联网上同时听取多路(几百至上万路规模)语音的延迟和自动分配功能,从而实现了通过互联网进行实时处理跨国业务成为可能,削减了庞大的国际专线或长途电话成本。第三项MyData网络信息加密技术采用国际首例的加密方式实现了互联网上数据和语音的高度、有效的加密功能,减轻了由于数据加密给互联网带宽增加负担和造成堵塞本身业务数据量传输的本末倒置的现象,并且即使万一数据从网络上泄漏也可以保证偷窃者无法打开或窥测到内部信息,从根本上保护了企业客户的信息安全和利益。本论文深入探索和研究了呼叫中心的系统平台及涉及的软交换技术,并对网络协议、网络信息安全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在研究并实践了呼叫中心运营管理模式和品质管理机制以及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在呼叫中心运营系统中的应用的基础上,特别在支持大规模的跨国实时通信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已成功应用。异地实时呼叫中心模式和其座席排队模式的数学解析、TTS语音合成技术的成功改造、MyCapture多路语音听取技术和MyData安全保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是本人在学习期间的主要学术贡献。

范冬萍[9](2007)在《IP电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IP电话是目前IT业内的一个热门的话题,IP电话是指在Internet网上实时传送语音信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更重要的是价格便宜的通讯手段。随着IP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及其覆盖范围不断扩大,有关骨干IP网如何延伸至企业用户的问题日益成为困扰各电信运营商的难题。本文以建立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VOIP网络结构和发展自己的VOIP设备为研究背景,研究了基于H.323协议的IP电话系统。本文通过对IP电话系统关键技术的认真分析,选择IP Centrex系统设计,实现了IP网络在用户级的具体延伸应用。作为一种骨干延伸应用,该系统向个人用户及中小企业用户提供了基本语音通讯和多种增值业务服务,拥有QoS保证。本文就IP电话的四种关键技术做了研究,对IP Centrex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六个子模块的组成方法做了深入阐述,并对网守进行了详细设计。

冯根[10](2007)在《基于VoiceXML的Web语音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文中认为计算机作为互联网的一种重要信息终端,是目前人们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工具。然而,由于传统的上网方式限制了上网人数,互联网的访问模式逐渐从单一访问方式向多种用户终端发展。近年来,由于语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语音浏览技术的突破,电话等通信设备已成为互联网的另一种信息终端。VoiceXML(语音扩展标记语言)是一种基于XML(扩展标记语言)的互联网标记语言,它可以用来开发语音应用系统。通过语音应用系统,用户就能通过电话来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服务。VoiceXML语言从较高的层次来描述语音应用,有效回避了语音交互中复杂的并发与同步控制问题,将开发者从底层平台相关细节中解放出来。使用VoiceXML,可以像建立基于HTML的Web应用一样轻松建立Web语音应用系统。本文在学习VoiceXML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语音应用系统框架、应用范围、功能及特性进行了介绍,讨论了Web语音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以及基于VoiceXML的语音浏览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以语音为驱动界面,以电子邮件和RSS新闻为导向,完成了语音邮件客户端和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设计方案,并实现语音邮件客户端的原型系统。具体包括:基于VoiceXML的语音应用系统开发模式的研究;基于J2EE框架的分布式多层Web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和模式的研究;常见邮件协议的分析(SMTP、POP3和IMAP4)、RSS规范的研究和针对RSS的扩展规范VRSS(Voice-RSS,下文将详细描述)进行可行性分析;利用语音应用系统开发模式,在CaféBevocal语音平台上进行语音电子邮件的收发原理实验,最终实现基于VoiceXML语音电子邮件的系统原型;在充分理解RSS新闻阅读器原理的基础上,将RSS技术与语音浏览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VoiceXML的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设计方案。

二、电子邮件—电话网关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邮件—电话网关的研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1)融合IP语音指挥调度在人防中的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技术特点及优势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本文的主要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总体规划
    2.1 设计目标
    2.2 设计原则
    2.3 系统主要功能
    2.4 人防机动指挥系统整体构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主要技术介绍
    3.1 CTI 技术
        3.1.1 CTI 标准简介
        3.1.2 CTI 实现方式
    3.2 软交换技术
    3.3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
        3.3.1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组成
        3.3.2 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分析
    3.4 软交换的主要通信协议
        3.4.1 H.323 协议
        3.4.2 SIP 协议
        3.4.3 MGCP 协议
        3.4.4 几种通信协议小结
    3.5 信令方式简介
第四章 融合IP 语音指挥调度设计
    4.1 系统概述
    4.2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4.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3.1 设计依据
        4.3.2 系统设计考虑
        4.3.3 系统的组成
    4.4 硬件设计
        4.4.1 系统设计思路
        4.4.2 系统硬件设备
        4.4.3 应用端开发软件
        4.4.4 智能交换机的选择
        4.4.5 语音卡的选择
        4.4.6 系统工作流程
        4.4.7 编程实现
        4.4.8 系统界面设计
    4.5 功能特点
    4.6 JZRT6000 基本型IP 语音调度管理软件的使用
        4.6.1 概述
        4.6.2 主要特性
        4.6.3 终端软件--调度管理平台主要功能介绍
        4.6.4 用户操作
    4.7 数字录音系统
    4.8 语音调度系统的测试
第五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2)VOIP业务发展趋势及发展管制问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VOIP的基础知识
    2.1 VoIP的起源和发展
    2.2 VoIP的概念
    2.3 VoIP的通信过程
    2.4 VoIP的主要技术标准
第3章 VOIP的技术、经济因素对比分析
    3.1 VoIP和传统电话的技术因素对比
        3.1.1 交换技术对比
        3.1.2 信令技术对比
        3.1.3 寻址技术对比
        3.1.4 路由技术对比
        3.1.5 延迟性对比
    3.2 VoIP业务与传统电话的经济因素对比
        3.2.1 价格因素
        3.2.2 业务因素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VOIP业务的运行方式分析
    4.1 VOIP业务的运行方式分类
        4.1.1 第一类运行方式(C/S-两端PSTN)
        4.1.2 第二类运行方式(C/S-单端PSTN)
        4.1.3 第三类运行方式(C/S-纯IP)
        4.1.4 第四类运行方式(P2P-两端PSTN)
        4.1.5 第五类运行方式(P2P-单端PSTN)
        4.1.6 第六类运行方式(P2P-纯IP)
    4.2 部分运行方式特点和发展情况分析
        4.2.1 第一类运行方式
        4.2.2 第二类和第三类运行方式
        4.2.3 第五类和第六类运行方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VOIP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5.1 VoIP业务的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5.1.1 外在驱动因素
        5.1.2 内在驱动因素
    5.2 VoIP业务的发展趋势分析
        5.2.1 VoIP出现带来革命性变化
        5.2.2 VoIP市场将逐步发展和成熟
        5.2.3 VoIP将严重冲击传统电信行业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VOIP业务的管制政策研究和建议
    6.1 VoIP业务的管制现状分析
        6.1.1 VoIP业务管制现状
        6.1.2 VoIP业务管制问题
    6.2 VoIP业务管制思路探讨
        6.2.1 横向分层管制趋势探讨
        6.2.2 电信业务分类方法探讨
    6.3 VoIP业务管制政策建议
        6.3.1 确定逐步放开的基本管制态度
        6.3.2 就不同方式采取不同管制政策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束语
    7.1 全文总结
    7.2 进一步研究
缩略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NGN网络中QoS的部署策略及其在软交换中的应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NGN网络与软交换的历史发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目前存在关键问题
        1.3.3 NGN网络与软交换技术的发展前景
    1.4 项目实施的理论价值与重要意义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NGN网络中QoS的基础性研究
    2.1 关于QoS的研究综述
    2.2 QoS的主要功能
第三章 NGN网络中QoS的部署策略分析
    3.1 基于NGN网络QoS的限定性条件分析
    3.2 基于NGN网络QoS模型的比较研究
    3.3 NGN网络中QoS的部署策略研究
        3.3.1 NGN的体系结构及其QoS问题
        3.3.2 QoS框架模型和关键技术
        3.3.3 NGN对承载网QoS的要求
        3.3.3.1 时延
        3.3.3.2 抖动
        3.3.3.3 丢包
        3.3.3.4 MOS
        3.3.3.5 NGN业务对承载网QoS的总体要求
        3.3.3.6 NGN业务带宽的要求
第四章 NGN网络中软交换技术QoS部署的应用性分析
    4.1 某运营商软交换网的QoS解决总体思路
        4.1.1 IP承载网上实现软交换业务流与其他业务的隔离
        4.1.2 对软交换数据流的分类标记和监管
        4.1.3 在承载网引入多业务及层次化承载的思路
    4.2 某运营商软交换网的QoS具体解决方案
        4.2.1 用户接入层及汇聚层QoS部署方案
        4.2.2 核心层QoS部署方案
    4.3 QoS策略部署方案的效果评估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4)异种通信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目标及内容
2.远程通信数据的基本理论分析
    2.1 语音通信基本技术概述
        2.1.1 CTI技术标准及应用
        2.1.2 VOIP语音编码技术
        2.1.3 H.323
    2.2 短消息网关结构及功能
        2.2.1 短消息网关结构
        2.2.2 短消息网关通信模块分析
    2.3 E-MAIL通信协议
        2.3.1 STMP协议
        2.3.2 POP3协议
3.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交互方式研究
    3.1 电话呼叫系统
        3.1.1 电话呼叫系统的基本要求
        3.1.2 电话呼叫系统模型
        3.1.3 IP电话呼叫系统服务流程设计
        3.1.4 IP电话呼叫系统的关键技术
    3.2 短信互动系统
        3.2.1 短信互动系统的设计目标与功能
        3.2.2 短信互动系统整体技术方案
        3.2.3 短信互动系统功能模块
    3.3 E-MAIL交流系统
        3.3.1 E-Mail交流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3.3.2 E-Mail交流系统设计
        3.3.3 E-Mail交流关键技术的实现
    3.4 在线答疑系统
        3.4.1 在线答疑系统功能描述
        3.4.2 在线交流系统设计与实现
4.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平台的研制
    4.1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设计
    4.2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平台的数据模型
    4.3 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平台的建立
5.总结与展望
    5.1 主要研究成果
    5.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基于CTI技术的中小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来源
    1.3 课题内容
    1.4 课题意义
第2章 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CTI)
    2.1 概述
    2.2 CTI的标准和协议
        2.2.1 总线标准
        2.2.2 接口标准
        2.2.3 CTI语音处理标准
    2.3 CTI的功能和应用
        2.3.1 呼叫中心
        2.3.2 IP语音技术
        2.3.3 智能网技术
        2.3.4 Internet呼叫中心
    2.4 CTI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3章 基于CTI技术的企业电话通信系统设计
    3.1 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的几种解决方案及比较
        3.1.1 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的几种解决方案简介
        3.1.2 CTI应用的语音卡解决方案
        3.1.3 CTI应用的交换机解决方案
        3.1.4 CTI应用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3.1.5 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的解决方案选择
    3.2 基于CTI技术的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
        3.2.2 系统需要实现的协议和算法
        3.2.3 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3.2.4 系统在设计实现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3.2.5 系统性能参数
        3.2.6 所需要的研究条件
    3.3 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的总体结构
        3.3.1 计算机电话语音卡
        3.3.2 计算总线连接
        3.3.3 电话线接口
        3.3.4 语音总线
        3.3.5 软件结构
    3.4 本文电话通信系统的方案选择
        3.4.1 系统构成
        3.4.2 硬件构成
        3.4.3 系统开发平台和开发语言的选择
        3.4.4 电话通信系统网络传输模型的选择
第4章 网关设计
    4.1 网关系统结构
    4.2 网关功能设计
        4.2.1 初始化
        4.2.2 用户权限管理
        4.2.3 电话管理
        4.2.4 信号检测
        4.2.5 录音模块
    4.3 语音传输流程
    4.4 语音信箱功能
    4.5 录音功能
    4.6 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4.7 网关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第5章 桌面端软件设计
    5.1 终端软件功能
        5.1.1 终端软件功能
        5.1.2 各模块详细功能
    5.2 终端软件设计流程
    5.3 终端软件实现
        5.3.1 客户端主界面
        5.3.2 语音呼叫实现
        5.3.3 语音传输的实现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6)基于SIP的具有服务质量的网络电话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1.2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相关技术分析
    2.1 VOIP 技术
    2.2 SIP 技术
    2.3 QoS 技术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SIP 的VOIP 开发
    3.1 需求分析
    3.2 体系结构设计
    3.3 详细设计与实现
    3.4 本章小结
4 QoS 在 VOIP 中的应用
    4.1 应用环境
    4.2 应用过程
    4.3 应用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和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7)人工电话交换网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军内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总体设计
    2.1 基本目标
    2.2 基本功能
    2.3 系统组成
    2.4 工作原理
    2.5 总体结构
        2.5.1 总部级平台
        2.5.2 战区级平台
        2.5.3 军级单位平台
    2.6 信息流程
第三章 硬件设计
    3.1 计算机网络及人工电话交换网支撑平台网络
        3.1.1 计算机网络
        3.1.2 计算机网络数据的交换方式
        3.1.3 计算机网络的构成
        3.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3.1.5 局域网的拓朴结构
        3.1.6 网络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
        3.1.7 网络的连接方式
        3.1.8 人工电话交换网支撑平台计算机网络构成
    3.2 音视频采集部分硬件
        3.2.1 语音采集设备
        3.2.2 视频采集设备
        3.2.3 视频采集设备连接关系
第四章 软件系统
    4.1 数据库系统
        4.1.1 数据库系统的组成与特点
        4.1.2 数据模型
        4.1.3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
    4.2 人工电话交换网支撑平台数据库的建立
        4.2.1 SQL Server 2000特点
        4.2.2 SQL Server系统数据库简介
        4.2.3 SQL Server系统表简介
    4.3 VolP语音技术
        4.3.1 网守的功能
        4.3.2 呼叫处理功能
        4.3.3 用户界面和参数设置
        4.3.4 RADIUS Client程序
        4.3.5 网管功能
        4.3.6 其它功能
    4.4 视频技术
第五章 系统实现
    5.1 系统信息流程
    5.2 软件实现
        5.2.1 平台管理
        5.2.2 平台网管分系统
        5.2.3 运行管理分系统
        5.2.4 训练考核分系统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新一代呼叫中心及其应用 ——大规模跨国实时呼叫中心关键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要约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第二章 呼叫中心系统、平台
    2.1 什么是呼叫中心(Call Center)
    2.2 呼叫中心发展历程及回顾
        2.2.1 第一代呼叫中心:人工热线电话系统
        2.2.2 第二代呼叫中心:交互式自动语音应答系统
        2.2.3 第三代呼叫中心:兼有自动语音和人工服务的客户系统
        2.2.4 第四代呼叫中心:网络多媒体客服中心
    2.3 呼叫中心系统构成
        2.3.1 计算机电话集成系统
        2.3.2 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
        2.3.3 自动呼叫分配系统
        2.3.4 数据库应用系统
        2.3.5 呼叫中心服务器公共信道信令
        2.3.6 用户接口服务器
        2.3.7 监控代理服务器
        2.3.8 来话呼叫管理系统
        2.3.9 去话呼叫管理系统
    2.4 呼叫中心的优点
    2.5 呼叫中心的特征
        2.5.1 和传统电话服务相比所具有的显着优势
        2.5.2 和传统商业模式相比的鲜明特征
    2.6 现代化呼叫中心的发展趋势
        2.6.1 Web呼叫中心(Web Call Center)
        2.6.2 多媒体呼叫中心(Multimedia Call Center)
        2.6.3 IP呼叫中心(IP Call Center)
        2.6.4 虚拟呼叫中心
    2.7 网络呼叫的实例
        2.7.1 网络呼叫中心的功能结构
        2.7.2 网络呼叫的内部处理过程
        2.7.3 网络呼叫中心的组网方式
        2.7.3.1 将NIRC配置在某一个呼叫中心所在的局域网中
        2.7.3.2 将NIRC配置在一个独立的中立位置
    2.8 企业级呼叫中心的特殊性
        2.8.1 企业呼叫中心的特殊功能需求
        2.8.2 服务一站式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品牌
        2.8.3 高科技提高企业运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
        2.8.4 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强化客户忠诚
第三章 软交换及VOIP技术
    3.1 软交换技术及应用
    3.2 软交换的体系结构
        3.2.1 软交换技术产生的背景
        3.2.2 软交换网络的总体结构
        3.2.3 边缘接入层
        3.2.4 业务应用层
        3.2.5 核心传送层
    3.3 软交换技术有待研究的问题
        3.3.1 媒体网关与软交换机之间的协议
        3.3.2 软交换技术与H.323协议的关系
        3.3.3 H.323与SIP的比较
    3.4 私网穿越技术在软交换体系中的应用
        3.4.1 私网的概念与NAPT技术的产生
        3.4.2 NAPT影响软交换的问题
        3.4.2.1 NAT问题
        3.4.2.2 PAT问题
        3.4.3 解决NAPT穿越问题的方法
        3.4.3.1 NAT/ALG方法
        3.4.3.2 为私网设备设置代理的方法
        3.4.3.3 其他的一些方案
        3.4.4 用NAT/FW Proxy解决私网PAT问题
        3.4.5 用NAT/FW Proxy解决私网NAT问题
    3.5 用NAT/FW Proxy实现媒体流的代理连接
    3.6 其他问题的考虑
        3.6.1 在软交换体系中的扩展应用
        3.6.2 可以保护软交换设备免遭攻击
        3.6.3 防止通信欺诈行为
        3.6.4 可以使媒体流授控
    3.7 组网路由方案的演进过程
        3.7.1 演进前期的组网路由方案
        3.7.2 演进后期的组网路由方案
    3.8 软交换的主要协议
        3.8.1 H.323协议
        3.8.2 SIP协议
        3.8.3 MGCP协议
        3.8.4 H.248/MEGACO协议
    3.9 有关SIP协议
        3.9.1 SIP协议的功能和背景
        3.9.2 SIP网络元素
        3.9.3 SIP协议的实现机制
        3.9.4 sIP消息的组成
第四章 网络信息安全
    4.1 信息安全的目的
    4.2 有关加密危机(COMPROMISE)的调查
    4.3 数据加密算法DES
    4.4 有关将来加密技术的安全性(可推测)
第五章 大规模跨国实时呼叫中心的模式
    5.1 技术特征和支撑平台
    5.2 技术可行性分析
        5.2.1 技术背景
        5.2.2 原有语音-数据录入方法存在的问题
        5.2.3 技术手段
        5.2.4 技术效果
        5.2.5 图表说明
        5.2.6 符号说明
    5.3 模型的建立和解析
        5.3.1 模型的建立
        5.3.2 模型的解析
        5.3.3 参数推定
第六章 大规模跨国实时呼叫中心关键支撑技术及本人学术贡献
    6.1 语音合成(Text To Speech: TTS)技术
        6.1.1 功能概述
        6.1.2 采用TTS并加以改造后而形成的特色
        6.1.3 包含组件
        6.1.4 主要指标
        6.1.5 合成系统性能特性
        6.1.6 测试环境
        6.1.6.1 硬件标准测试环境
        6.1.6.2 软件标准测试环境
        6.1.6.3 基准测试环境
        6.1.6.4 网络调用时的性能
    6.2 MyCapture多路语音听取技术
        6.2.1 听取的应用
        6.2.2 系统结构
        6.2.3 听取原理和实现机制
    6.3 MyData网络信息加密技术
        6.3.1 MDsec的主要特征
        6.3.2 守护重要数据库的安全措施
        6.3.3 My Data软件安全包的特长
    6.4 整体技术综合集成和集成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致谢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附注1 参考文献

(9)IP电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表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IP网络电话发展概况
        1.1.1 IP网络及IP协议
        1.1.2 基于网络协议的IP电话
        1.1.3 目前IP电话技术存在的问题
    1.2 IP电话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 IP电话系统
    2.1 IP电话原理
    2.2 IP电话的系统结构
        2.2.1 IP电话终端
        2.2.2 IP电话网关
        2.2.3 IP电话网守
    2.3 语音终端及其实现方案
        2.3.1 语音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播放模块
        2.3.2 语音数据的自适应压缩和解压模块
        2.3.3 网络通信及压缩后的语音包在IP网络的实时传输模块
    2.4 语音终端的具体实现流程
第三章 IP电话系统关键技术及技术标准
    3.1 IP电话系统的基本结构
    3.2 IP电话系统的两种组网方式及其特点
    3.3 IP电话的关键技术
        3.3.1 语音处理技术
        3.3.2 通信协议
        3.3.3 系统管理和安全技术
        3.3.4 服务质量QoS
    3.4 IP电话技术标准
        3.4.1 IP电话技术标准
        3.4.2 国际标准研究组织
        3.4.3 中国IP电话标准研究现状
第四章 IP CENTREX系统的设计
    4.1 IP CENTREX系统简介
    4.2 系统的设计方案
    4.3 系统的总体结构
    4.4 系统的模块组成
        4.4.1 Gatekeeper模块
        4.4.2 Media Switch模块
        4.4.3 Gateway模块
        4.4.4 Voice Mail Server模块
        4.4.5 Terminal模块
        4.4.6 Billing模块
第五章 网守的基本功能和总体设计
    5.1 网守的基本功能
    5.2 网守的主要性能指标
    5.3 网守的总体设计
    5.4 Xy-Com型网守的实现目标方法
        5.4.1 Xy-Com型网守的实现目标
        5.4.2 Xy-Com型网守的开发环境和实现方法
    5.5 Xy-Com型网守的实现
        5.5.1 Xy-Com型网守功能模块
        5.5.2 Xy-Com网守主程序
        5.5.3 RAS消息处理线程
        5.5.4 呼叫处理线程
        5.5.5 搜寻多播接收处理线程
    5.6 呼叫转移的实现
        5.6.1 RAS过程后的两种信令和消息传送方式
        5.6.2 实现呼叫转移的信令过程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0)基于VoiceXML的Web语音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现实意义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内容、途径
    1.4 主要贡献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WEB语音信息服务技术综述
    2.1 语音技术及应用领域
        2.1.1 语音技术
        2.1.2 语音合成技术
        2.1.3 语音识别技术
        2.1.4 语音技术的应用领域
    2.2 WEB语音服务的关键技术
        2.2.1 CCXML
        2.2.2 SIP
        2.2.3 VOIP
    2.3 VOICEXML
        2.3.1 VoiceXML规范的设计目标、优势
        2.3.2 VoiceXML的发展现状
        2.3.3 VoiceXML的技术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VOICEXML的语音浏览器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理
    3.1 WEB语音应用系统的业务模型
    3.2 语音网关
        3.2.1 语音网关结构
        3.2.2 语音网关规范
    3.3 语音浏览器的结构
    3.4 语音浏览器的功能
    3.5 基于语音浏览技术的语音界面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VOICEXML的语音邮件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4.1 电子邮件及相关技术
        4.1.1 电子邮件和邮件服务器
        4.1.2 重要的邮件协议
        4.1.3 电子邮件的收发原理
        4.1.4 JavaMail
    4.2 可行性分析
        4.2.1 传统邮件客户端的工作原理
        4.2.2 语音邮件客户端的工作原理
        4.2.3 语音邮件客户端的开发、部署平台
        4.2.4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3 语音电子邮件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4.3.1 总体框架及部署
        4.3.2 模块设计
        4.3.3 代码结构设计
        4.3.4 一个执行过程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VOICEXML的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设计
    5.1 RSS技术
        5.1.1 RSS的相关概念
        5.1.2 RSS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应用
        5.1.3 RSS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
    5.2 可行性分析
    5.3 总体框架
        5.3.1 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物理部署结构
        5.3.2 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逻辑部署结构
        5.3.3 "收听"RSS新闻的流程设计
    5.4 关于构造VRSS规范的可行性分析
        5.4.1 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可行性分析
        5.4.2 VRSS规范的设计目标和意义
        5.4.3 VRSS和RSS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未来工作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基于VOICEXML的语音邮件客户端的测试说明

四、电子邮件—电话网关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参考文献)

  • [1]融合IP语音指挥调度在人防中的设计与应用[D]. 杨晓平. 电子科技大学, 2011(04)
  • [2]VOIP业务发展趋势及发展管制问题的研究[D]. 李文杰. 中国海洋大学, 2009(02)
  • [3]NGN网络中QoS的部署策略及其在软交换中的应用性研究[D]. 周舟. 贵州大学, 2009(S1)
  • [4]异种通信数据采集与管理系统的研究[D]. 韦炜. 贵州大学, 2009(S1)
  • [5]基于CTI技术的中小企业电话通信系统研究与应用[D]. 王晖. 湖南大学, 2008(12)
  • [6]基于SIP的具有服务质量的网络电话应用研究[D]. 付鹰. 华中科技大学, 2008(05)
  • [7]人工电话交换网支撑平台的研究与实现[D]. 高颖. 沈阳工业大学, 2008(02)
  • [8]新一代呼叫中心及其应用 ——大规模跨国实时呼叫中心关键技术的研究[D]. 慕红云.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 2007(10)
  • [9]IP电话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范冬萍.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
  • [10]基于VoiceXML的Web语音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D]. 冯根.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标签:;  ;  ;  ;  ;  

电子邮件电话网关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