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一峰妇科病诊治经验举例

叶一峰妇科病诊治经验举例

一、叶益丰老中医诊治妇科病经验举隅(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燕[1](2019)在《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文中指出目的:近代着名学者章太炎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着。”中医医案是医家诊疗经验的积累和总结,能够反映其临床经验和学术特色,是具有参考和借鉴性的诊疗资料,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其的总结记述。研习医案可以获得关于疾病诊断、治疗、转归、预后等资料,尤其是对各种方剂、药物的应用范围、加减变化、配伍、剂量等方面研究能发挥较大作用,帮助我们培养知常达变的本领。原发性高血压属于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其发病率高、影响广泛、病因病机未明、服药周期长,对工作和生活造成极大不便,患者依从性较差。该病在祖国医学中多属于“眩晕”、“头痛”范畴,并在临床诊疗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留下了大量的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诊疗医案。面对数量巨大的医案信息,如何更便利、快捷、有效的汲取其精华,提升自己的临床诊疗水平,是一个每位医家都关注的问题。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大量近现代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医案,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高血压病“症-证-方药”数据知识库,并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的大数据知识发现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次统计、层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现代大数据处理技术,对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进行挖掘、分析,将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和用药规律等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从中总结经验、汲取精华,充分了解高血压病中医学理法方药的综合应用特点,以获取启迪思维的方法,为中医理论指导下诊疗原发性高血压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其一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1979年1月-2018年12月共40年间有关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头痛、眩晕相关文献中的个案;其二为检索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收集有关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头痛、眩晕相关书籍共13本中的个案。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收集到的医案进行原始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规范化,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将数据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系统,利用系统进行标准化,同时人工核查,最终生成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总库标准库。运用频次统计、层次聚类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医案的就诊者基本情况、症状体征、中医诊断证型、中药及药物用量、常见证素、常用中药等方面知识进行挖掘,并对常见证素及核心药物进行深入分析,以发现蕴藏在大量原发性高血压医案中隐性知识。结果:经筛选,共纳入1043篇医案,分析结果如下:男就诊者、女就诊者分别为591条(57%)、442条(43%),比例为1.33:1。在所有年龄段中,50-59岁的就诊者最多(占全部就诊者的33.24%),其次是60-69岁和40-49岁,三个年龄段的就诊者占所有就诊者的79.5%。原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症状是头晕、头痛,常见伴随症状有:阳亢-眼花、失眠、心烦、耳鸣、口干、多梦、眠差、口苦、头胀、易怒、心悸;阴虚-失眠、耳鸣、眼花、口干、心烦、心悸、多梦;瘀-胸部胀闷、乏力、心悸、小便正常、睡眠不实、麻木不仁、眼花、心烦;痰-头痛、胸部胀闷、恶心、眼花、纳呆、心烦、乏力、肥胖、麻木不仁;火-心烦、口干、失眠、眼花、口苦、头胀、胸部胀闷、易怒、梦多;风-眼花、失眠、心烦、肢体麻木、头胀;气虚-乏力、胸部胀闷、纳呆、心悸、眼花、气短、神疲;肝郁-心烦、口苦、失眠、梦多、胸部胀闷、心悸、性急、大便干燥、睡眠不实、口干、头胀、易怒、纳呆。原发性高血压常见的舌质、舌苔、脉象如下:最常见的舌质依次为舌红、舌暗、舌淡、舌胖大等,而在痰、瘀、气虚中舌暗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舌苔依次是苔白、苔黄、苔薄、苔腻,而在阳亢、阴虚、火、风、肝郁中则以苔黄出现频率最高,痰中以苔腻出现频率最高;最常见的脉象依次为脉弦、脉细、脉数、脉滑,而在瘀证中以脉细出现频率最高。原发性高血压所用药物的基本属性如下:以性平偏寒为主,瘀、痰、气虚相对其他证而言温性药物使用比例稍多;甘味药物使用最为广泛,其次为和苦味、辛味药,而火、肝郁则以苦味药的使用最广泛;总数据库及各证型均以归肝经的药物使用最为广泛,次要归经稍有不同,总库为肾经、脾经、肺经、心经、胃经,阳亢、阴虚为肾经、心经,痰、气虚、肝郁为脾经、肺经,瘀为脾经、心经,火为肺经、心经,风为心经、肺经。药物功效以强筋骨、平抑肝阳、平肝潜阳、补肝肾、清热凉血最多。各证所使用的的药物功效差别则较大,具体如下:阳亢-平肝潜阳、强筋骨、补肝肾、平抑肝阳、清热凉血;阴虚-强筋骨、平肝潜阳、补肝肾、清热凉血、平抑肝阳;瘀-润肠通便、活血祛瘀、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痰-燥湿化痰、利水渗湿;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风-平肝潜阳、平抑肝阳;气虚-润肠通便、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肝郁-清热解毒、平抑肝阳、清热燥湿、平肝潜阳、疏肝解郁。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的核心药物是牛膝、钩藤、白芍、茯苓、天麻、地黄、甘草,各证素使用药物差别较大,具体如下:阳亢-钩藤、牛膝、白芍、天麻、地黄、石决明、菊花、牡蛎、夏枯草;阴虚-地黄、牛膝、白芍、钩藤、牡蛎、天麻、石决明、菊花;瘀-丹参、牛膝、川芎、赤芍、当归、红花、天麻、钩藤、地龙、茯苓;痰-半夏、茯苓、天麻、钩藤、陈皮、白术、甘草、丹参;火-黄芩、夏枯草、钩藤、栀子、甘草、地黄、白芍、牛膝;风-钩藤、天麻、牛膝、白芍、地黄、石决明、菊花;气虚-黄芪、当归、甘草、川芎、茯苓、白芍、白术、党参、牛膝;肝郁-柴胡、栀子、白芍、甘草、黄芩、菊花、夏枯草、钩藤。原发性高血压最常用的药对有:钩藤-天麻、牡蛎-龙骨、茯苓-白术等,各证型常用的药对有阳亢:钩藤-天麻、牡蛎-龙骨、白芍-地黄;阴虚:白芍-地黄、钩藤-天麻、牡蛎-龙骨;瘀:川芎-当归;痰:半夏-白术;火:栀子-黄芩;风:钩藤-天麻;气虚:黄芪-当归;肝郁:柴胡-白芍。高频药物的常用剂量如下:常用剂量为6g的药物有:甘草;常用剂量为10g的药物有:陈皮、柴胡、天麻、黄芩、菊花、当归、川芎、地龙、牡丹皮、栀子、半夏;常用剂量为15g的药物有:牛膝、钩藤、白芍、茯苓、地黄、丹参、夏枯草、泽泻、桑寄生、杜仲、赤芍、酸枣仁;常用剂量为30g的药物有:石决明、牡蛎、龙骨、葛根、黄芪。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核心药物所对应的症状及药物配伍有所不同,除了头晕、头痛、眼花、心烦、失眠、这几个常见症状,牛膝常偏于心悸、梦多、耳鸣、口干、乏力;钩藤常偏于口干、头胀、睡眠不实、麻木、口苦;白芍常偏于心悸、梦多、耳鸣、口干、乏力;茯苓常偏于胸部胀闷、乏力、心悸、纳呆、睡眠不实、心烦、恶心;天麻常偏于睡眠不实、失眠、乏力、口干、麻木、胸部胀闷;地黄常偏于耳鸣、口干、腰酸、心悸、乏力;甘草常偏于胸部胀闷、乏力、心悸、失眠、纳呆、口干。结论:总的来说,通过构建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并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可以将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诊疗规律归纳为:辨证上,识标本虚实,辨阴阳盛衰,抓核心症状;治疗上,以肝为主、调和五脏;平气血、调阴阳;化痰、消瘀、疏肝、清火,据证应用;用药上,甘苦性寒药物为主,酌配辛温;成方运用有限,跟据证素选用核心药物为主;灵活使用药对;药量偏大,用时审慎。

李园白[2](2010)在《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往利用信息学方法研究中医药数据时主要是发现共性规律,但中医医案文献的主要贡献却恰恰在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方面,因而需要建立一套不同于以往的信息学方法来评价中医数据。医案传千载而不衰,古今文献中关于医案的分析方法和分析角度纷繁多样,然而当研究者需要获取医案中某些特殊的辨证及处方情况时,还存在一定困难。故本研究以哮喘医案为范例,利用现有的信息相似度比较技术,提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中医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为测度医案的辨证和处方的特殊性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需求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进行小规模调查。调查对象为三级甲等医院初、中、高级临床医师,共收回86份有效问卷,经统计分析后认为:医案特殊性评价研究受到临床医师的肯定,并认为“辨证”和“处方”这两点较适于作为医案特殊性的评价点。第二部分确定研究对象:在本研究中,研究对象分为被评价对象和参照对象,被评价对象是被评价的主体,而参照对象是凸显被评价对象特殊性的参照物。通过调查425种中医疾病文献发表量,分析不同疾病诊治复杂程度等因素后,最终确定哮喘作为被评价病种;同时比较分析了期刊医案、专着医案等不同载体的医案特点,发现期刊医案最具有特殊性这一特色,故最终确定以发表于期刊的中草药治疗哮喘有效医案为被评价对象,并制定了筛选细则,共筛选文献1347篇,时间限定为20年(1988年至2007年)。参照对象需要具有“普遍性”特征,故选择公认度较高、研究病例数较大、流传较久的哮喘诊疗文献信息作为参照对象。经调研确定参照对象信息来源为:中国方剂数据库(涉及书籍240种)、10例以上哮喘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文献1293篇)、书籍中记载哮喘的相关知识(涉及书籍44种)。第三部分确定评价具体目标:遵循评价目标有意义及有可比性的原则,并根据调查结果,最终确定“中药处方的特殊性”及“辨证特殊性”作为评价具体目标。第四部分遴选评价指标:本研究以筛选有效信息为目标,故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中药名称、中药剂量、中药功效、证候的特殊性评价指标确定为证素及基本证候。第五部分评价指标的预处理:由于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度量单位及变化幅度不同,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例如:中药的常用剂量不同。故本研究对中药名称、中药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名称四个方面的指标信息进行了预处理,即规范化处理:①中药名称规范处理:采用词典排序、正异名顺序标注建立标准表的方法处理中药名称,原文的中药名称被规范修动的比例为20%左右,处理后的规范数据占总数据的95%左右。②中药剂量规范处理:在以往指标标准化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本研究的中药剂量规范化公式,对中药剂量进行处理,消除了中药之间不同常用剂量范围所造成的计算误差。③中药功效预处理:根据中药功效、剂量信息,提出了功效信息处理方式,形成处方的功效信息集合。④证候指标预处理:运用从简单到复杂多层次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对证候指标进行预处理,共提取“病位”、“病性”、“病位-病性”等证候单元565个。第六部分评价模型的确定:本研究的评价模型使用相似度模型来计算特殊性。根据两个主要评价目标即“中药处方特殊性评价”和“证候特殊性评价”的不同特性,分别使用了不同的相似度模型进行计算。其中中药处方的特殊性评价模型采用了三层分析法:一层为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二层为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其中一层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通过比较Jaccard算法和Dice算法两种集合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对于被比较双方的相似部分与非相似部分应设置相同权重,故最终选择Jaccard相似系数作为计算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方法。二层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通过比较“相关系数比较法”和“夹角余弦比较法”这两种矢量相似度计算方法,认为“夹角余弦比较法”的计算结果取值范围、取值趋向等方面特点比较适合组成剂量相似度比较,故最终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进行处方组成剂量的比较。三层处方功效相似度:处方功效被评价信息与处方组成剂量信息类似,故同样选择“夹角余弦比较法”计算处方功效相似度。而证候相似度的计算模型,与处方信息不同,是文本信息比较,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计算模型、空间向量模型、本体中概念相似度计算模型三种方法进行比较研究,认为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敏感度较好、操作性较强,故选择欧式距离相异度方法计算进行证候相似度计算。第七部分评价结果计算:本研究按照评价指标采集、指标预处理、评价模型计算一系列步骤,进行哮喘医案被评价对象及参照对象的相似度比较,并制订出结果划分规则,筛选出有特殊性意义的被评价对象。被评价的中药处方信息共2779个,通过计算得出结论:①“全特殊处方信息”为0个,即被评价对象中没有处方组成、剂量、功效三方面信息均为特殊的处方信息。②“部分特殊处方信息”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信息”557个、“特殊处方组成剂量信息”16个,“特殊处方功效信息”0个。此类信息是从组成、剂量、功效三个角度分别独立分析,其中特殊处方药物组成及特殊处方组成剂量,均有部分阳性结果,而特殊处方功效信息方面并没有阳性结果。③“一般处方信息”为375个,即有375个处方信息基本没有新意,与普通成熟的处方信息基本雷同。另外除了上述三类处方结果外,还存在一些其他处方信息,本研究认为无意义故未予分类。证候信息共1506个,其中特殊证候为0,部分特殊证候为258个,常见证候为1248个。第八部分辅助软件开发:本研究开发了三个软件以辅助课题的评价工作,主要用于处理本研究中计算量大、手工难以处理、易出错的几个环节,提高计算的效率和准确率。其中“中药规范系统”辅助中药名称、剂量、功效标准表的建立,“正异名修正系统”可以辅助中药名称等规范工作,“方剂相似识别系统”可以进行相关方剂相似度的计算。小结:本研究的创新性贡献在于利用信息学分析方法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包括从处方药物组成、处方组成剂量、处方功效、证候四方面进行医案特殊性研究,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探求医案中特殊辨证和用药的信息。从研究结果分析,医案在辨证方面特殊性不高,大多数医案的辨证信息都在以往成熟文献中提及过;而在方剂特殊性方面具有阳性结果,其组成和剂量都筛选出一些较特异的处方,这些特异性用药信息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开拓思路,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新视角。本研究在特殊性评价方法学上进行了探索研究,创造性地提出了特定的评价指标处理方法、处方多层次相似计算方式及证候单元相似度的计算思路,最终确定了较为合理的相似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了特殊性计算结果的分类规则,在中医药处方和辨证信息相似性研究方面,提供了有意义的方法学上的探索和实践应用范例。

黄根珠[3](2002)在《叶益丰老中医诊治妇科病经验举隅》文中提出介绍叶益丰老中医诊治妇科病经验与特色 :制方效古方而不泥古 ,选药精练轻巧 ,屡起沉疴 ,并列举产后夜热、乳头出血、经期浮肿等 3则验案 ,以资印证。

俞芹[4](2015)在《谢兆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总结、传承与发扬谢兆丰老中医丰富独特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2、总结谢师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思辨规律及临证经验,予加味散积消脂汤(以谢师验方散积消脂汤组方原理为基础,结合个人认识组方)治疗NAFLD,并评价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的疗效与安全性,以便筛选出临床疗效肯定的经验方,为院内制剂进行前期准备。方法:本论文是在谢师的指导下,通过跟师抄方、实时整理病历、听课、反复研习谢师学术经验的论文等方式收集整理资料,结合钻研中医经典理论,对谢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并遵循其“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扶正重在健脾益肾”的理论,开展应用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的临床研究。论文的前言部分,简要介绍了跟名老中医师承学习的必要性,指出谢师积累了丰富的学术经验,总结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并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自拟加味散积消脂汤(以谢师验方散积消脂汤组方原理为基础,结合个人认识组方)治疗NAFLD。论文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论文的第一部分(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简介谢兆丰教授及其行医与治学理念,探学术根基,源于《内经》,法于《伤寒》,广涉诸家。通过三年跟师学习及中医经典的学习,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将谢师的学术思想归类为七大特色:以辨证施治为根据;强调分期论治;病证结合,中西合参;师古又不泥古;为病寻药,创制专方;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扶正重在健脾益肾。分别从慢性肾炎,肺痨,肝硬化腹水,小便失常等典型疾病的治疗中展示谢师丰富独特的临床诊疗经验,用药经验部分,介绍了藿香、生薏苡仁、川芎、郁金、佛手、木香、石菖蒲、苍术、仙灵脾等。论文的第二部分(中医药治疗NAFLD的研究进展):包括辨证论治、经方应用、自拟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单味药及有效成分、谢师治疗NAFLD经验的研究等方面。论文的第三部分(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临床研究):散积消脂汤是谢兆丰老中医的验方之一,用于治疗脂肪肝(轻、中度),也是体现谢师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学术思想的代表方。本研究是按照相关的标准,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NAFL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自拟加味散积消脂汤(以谢师验方散积消脂汤组方原理为基础,结合个人认识组方),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配合随症加减,如胸闷者加用薤白、瓜蒌等,腰膝酸软者加用川断、寄生、杜仲等,纳差者加用神曲、炒莱菔子、鸡内金、炒麦芽、炒谷芽等,嗳气频作者加用竹茹、旋覆花等,恶心者加用竹茹、法半夏等,转氨酶增高者加用垂盆草、五味子等;对照组予易善复胶囊,每日6粒,分3次口服;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3个疗程(1个疗程1个月),并随访3月;两组均配合控制饮食及适当运动;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肝功能、血脂、B超等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三大常规(血、尿、大便)、肾功能、心电图的情况;采用SPSS15.0行统计分析,认为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次研究是在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机遇下,对谢兆丰教授丰富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一次较全面的总结。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源于《内经》、法于《伤寒》广涉诸家。目前,治疗NAFLD西药不良反应多,西医缺乏有效办法,而中医药具有明显的优势,从病证结合的思路出发,临床采用专方论治,是目前脂肪肝治疗和研究的主流。谢师的学术思想可归类为七大特色:以辨证施治为根据;强调分期论治;病证结合,中西合参;师古又不泥古;为病寻药,创制专方;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扶正重在健脾益肾。谢师有丰富独特的临床经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B超痊愈43.33%(13/30);对照组B超痊愈16.67%(5/3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B超影像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27/30)与73.33%(22/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00%,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有显着的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的作用较优;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症状均有所改善,说明加味散积消脂汤对改善NAFLD(脾虚痰瘀证)患者的中医症状有一定的疗效;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有下降,但组内比较,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加味散积消脂汤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后对照,体重均有减轻(P<0.05),提示加味散积消脂汤与易善复类似,均有一定减轻体重的功效。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ALT、AST、GGT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TG、TC、HDL-C、LDL-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着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随访3个月治疗组患者的症状、体征、B超、TG、TC、HDL-C、LDL-C、 ALT、AST、GGT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有3例患者的症状、体征、B超、TG、TC、 HDL-C、LDL-C、ALT、AST、GGT有反复;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三大常规(血、尿、便)、肾功能、心电图均无异常改变。根据本课题研究成果本人已经以第一作者发表相关论文4篇: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纂要(四川中医2014年32卷11期3-5页)、散积消脂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0例临床研究(四川中医2015年33卷1期79~81页)、泻脾除秽汤(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5月14日第4版)、谢兆丰名老中医自拟方简介(中医药信息2015年32卷5期79~81页)。结论:谢兆丰教授学有渊源,师有所宗,有丰富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继承人创新观点:基于谢师经验方散积消脂汤组方原理,在继承学习及应用谢师验方的基础上,通过温习古典医籍,结合临床实践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认为“健脾、理气、化痰、祛瘀”是NAFLD的基本治疗大法,自拟加味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患者,临床效果较显着,且作用持久不易出现反弹,具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曾江琴[5](2006)在《《金匮要略》热入血室证治源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热入血室证主要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病治第二十二》篇(同见于《伤寒论》143、144、145及216条)。现在通行版本张仲景《金匮要略》有“热入血室”条文共四条,比较全面地指出了“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后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对“热入血室”的认识,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一些阐发,提出了“热入血室”的种种理论。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是《金匮要略》原文对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的论述,大致罗列了一些注家有代表性的观点。对于第一条的病因病机,注家多认为是表邪乘虚入于血室,与血相博,血结不行所致,只是对寒热发作有时产生的机理有不同的解释;对于第二条,历代医家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治疗本症。一种观点是着眼于“必自愈”,认为热可随血而去,故不药自愈。另一种观点着眼于“治之”二字,主张治之乃愈。对于第三条的病机,注家见解大致相同,只是对“脉迟”的解释略有分歧。此外对于刺期门的目的,注家多泛指为泻血分实热,然本证主要是瘀热内扰肝经,故刺募穴,既可泻实热还能还能通经络,实即去其瘀热。对于第四条注家见解大致相同,仅对“但头汗出”的机理略有分歧,对于“阳明病,下血谵语,此为热入血室”之“下血”的理解存在分歧,故也有了男子有无“热入血室”之争。 第二部分论述了热入血室的病名沿革。主要讨论了血室的部位之争,热入血室的性别之争及热入血室所属的现代疾病范畴。我们认为,一般认为血室即子宫,然其病理变化与冲脉、肝脏密切相关,故热入血室当为妇科特有疾病之一。对于热入血室的现代疾病范畴,宜认为热入血室一证可包括所述疾病的部分,但并不等于这些疾病,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可以依据病情参考热入血室的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讨论了热入血室的因机证治沿革,主要讨论了热入血室的证候性质、症状、病因病机及治疗,重点论述了后两者。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分为两汉~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三个时期来讨论。两汉~宋金元时期对张仲景热入血室因机证治的发展非常有限;明清时期,特别是温病学派发展起来以后,对热入血室因机证治的论述尤为详细,有了新的认识;近现代医家在前人

王俊[6](2006)在《咳喘从肝论治遣药组方规律探讨》文中指出咳喘诸病症从肺论治,乃古今辨证论治之常法。牵延日久,则兼顾补脾益肾诸法以治之。有关中医肝脏在咳嗽、喘促等病症中的病机变化,以及基于这些变化的辨证治疗,至今未能成为学术界的主流认识。考察表明,咳喘病症从肝论治,从古至今一直是部分医家崇尚的学术理念和治疗方法。 近、现代以来,咳喘从肝论治的理、法、方、药日臻完善,系统的学术思想呼之欲出。研究证明,咳喘诸病从肝辨证,则有肝气犯肺、肝火犯肺、肝郁血虚、气滞血瘀、血瘀、肝血不足、肝肾阴亏、肝寒诸证;常用药物有柴胡、香附、枳壳、小茴香、川楝子、沉香、乌药、郁金、赤芍、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苏木、丹皮、生地、白芍、栀子、山茱萸、枸杞子、吴茱萸、肉桂、代赭石、钩藤、僵蚕、全蝎、地龙、龙胆、泽泻等30余种;常用方剂则取四逆散、逍遥散、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丹青饮、龙胆泻肝汤、清肝汤、一贯煎、暖肝煎、四磨汤等加减。肝经药物治疗咳喘病症,不仅有本草学相关记载的支持;还有古今医家临床应用的群体经验为基础;同时,肝经药物的呼吸药理研究结论还提供了现代科学的佐证。 因此,建议在深入论证的基础上,补充从肝论治咳喘的辨证论治内容。

二、叶益丰老中医诊治妇科病经验举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叶益丰老中医诊治妇科病经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一、原发性高血压概念
        二、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
        三、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四、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及预防
    第二节 中医学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
        一、古今认识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分型与治疗
    第三节 中医药领域内数据挖掘技术应用概况
        一、数据挖掘方法及其应用概述
        二、数据挖掘在中医诊疗高血压方面研究进展
    第四节 文献研究小结
第二章 建立数据库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
        一、西医诊断标准
        二、中医诊断依据
    第二节 文献来源及筛选
        一、文献来源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第三节 数据录入及规范化
        一、数据录入
        二、数据规范化
    第四节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知识发现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总数据库知识发现
        一、患者基本信息统计
        二、常见症状统计分析
        三、常见舌质频次统计
        四、常见舌苔频次统计
        五、常见脉象频次统计
        六、中医诊断统计
        七、证型统计
        八、治法统计
        九、方剂统计
        十、药物基本属性统计
        十一、常用药物使用频次统计
        十二、常用药物聚类分析
        十三、常用药物使用剂量统计
        十四、中药-中药关联分析
        十五、中药-中药复杂网络分析
    第二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常见证素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一、阳亢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二、阴虚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三、瘀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四、痰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五、火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六、风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七、气虚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八、肝郁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第三节 原发性高血压医案数据库常见中药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一、牛膝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二、钩藤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三、白芍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四、茯苓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五、天麻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六、地黄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七、甘草子数据库知识发现
第四章 结果讨论
    第一节 就诊者基本情况分析
    第二节 症状体征分析
        一、症状分析
        二、舌质、舌苔、脉象分析
    第三节 中医诊断辨证及治法方剂分析
    第四节 用药分析
        一、药物基本属性分析
        二、常用药物分析
        三、药物配伍分析
        四、药物聚类分析
        五、常用药物用量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2)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前言
正文
    1 评价目的和意义
        1.1 探索医案特殊性评价方法
        1.2 筛选出辨证治疗独特的哮喘医案
    2 技术路线
    3 需求调查
        3.1 调查目的
        3.2 被调查对象
        3.3 调查方式
        3.4 调查结果
        3.5 调查结论
    4 研究对象
        4.1 病种及文献来源的确定
        4.1.1 病种确定
        4.1.2 被评价对象文献类型
        4.1.3 参照对象文献来源
        4.2 被评价对象
        4.2.1 入选及排除条件
        4.2.2 被评价对象概况
        4.3 参照对象
        4.3.1 入选条件
        4.3.2 参照对象概况
        4.4 检索来源及方式
        4.4.1 公开信息检索来源
        4.4.2 评价对象检索方式
    5 评价目标
    6 评价指标
        6.1 特殊性指标选择
        6.1.1 中药处方的特殊性指标
        6.1.2 证候的特殊性指标
        6.2 指标预处理
        6.2.1 中药指标预处理
        6.2.1.1 中药名称的预处理
        6.2.1.1.1 中药名称标准表的建立
        6.2.1.1.2 其他不规范现象处理
        6.2.1.1.3 规范处理概况
        6.2.1.2 中药剂量的预处理
        6.2.1.3 处方功效的预处理
        6.2.2 证候指标预处理
    7 评价模型
        7.1 中药处方相似度评价模型
        7.1.1 处方药物组成相似度
        7.1.2 处方组成剂量相似度
        7.1.3 处方功效相似度
        7.2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2.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2.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2.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 证候相似度评价模型
        7.3.1 三种评价模型比较
        7.3.1.1 空间向量模型计算
        7.3.1.2 本体概念相似度计算
        7.3.1.3 欧式距离计算
        7.3.2 证候评价模型选择
    8 评价结果
        8.1 评价结果处理
        8.1.1 中药处方相似度
        8.1.2 证候相似度
        8.2 评价结果概况
        8.2.1 中药处方评价结果
        8.2.2 证候评价结果
    9 辅助软件
        9.1 中药规范系统
        9.2 正异名修正系统
        9.3 方剂的相似识别系统
结论
    1 从特殊性角度分析医案
    2 评价方法学上进行探索
    3 数据规范上进行探索
展望
    1 方剂的查新工作可以开展
    2 中药、证侯信息的标准化工作待大力开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
    附录B 《医案阅读参考价值调查表》统计报告
    附录C 被评价对象文献名称详表
    附录D 参照对象书籍详表
    附录E 中医疾病临床研究数据库来源文献详表
    附录F 中国方剂数据库方剂来源详表
    附录G 证候单元详表
    附录H 处方特殊度结果(部分)
        表H-1 处方组成特殊度前50名
        表H-2 处方组成剂量特殊度前50名
        表H-3 处方功效特殊度前50名
    附录Ⅰ 证候特殊性前50名
致谢
个人简介

(3)叶益丰老中医诊治妇科病经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后夜热
2 乳头出血
3 经期浮肿

(4)谢兆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
    1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渊源
        1.1 谢兆丰教授简介
        1.2 谢兆丰教授行医与治学理念
        1.3 探学术根基,源于《内经》、法于仲景、广涉诸家
    2 谢兆丰教授学术思想总结
        2.1 以辨证施治为根据
        2.2 强调分期论治
        2.3 病证结合,中西合参
        2.4 师古又不泥古
        2.5 为病寻药,创制专方
        2.6 从痰气瘀论治难、急症
        2.7 扶正重在健脾益肾
    3 谢兆丰教授临床经验总结
        3.1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药治疗
        3.2 肺痨四大症的中医治疗
        3.3 肝硬化腹水消退后的中医治疗
        3.4 升陷汤治疗小便失常
        3.5 出血证治疗八法
        3.6 慢性肝炎从胃论治
        3.7 胃痛从肝论治
        3.8 用药经验分析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中医药治疗NAFLD的研究
    1 辨证论治
    2 经方应用
    3 自拟方运用
    4 中成药治疗
    5 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
    6 谢兆丰教授治疗NAFLD经验总结
        6.1 NAFLD病因病机
        6.2 重视调理气机
        6.3 化痰祛瘀贯始终
        6.4 辨症选药
        6.5 散积消脂汤,为谢师验方之代表
    7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加昧散积消脂汤治疗NAFLD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中止和退出临床试验标准
        1.6 一般资料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2 观察指标
        2.3 安全性观测
        2.4 疗效判断标准
        2.5 统计方法
        2.6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脏B超改变比较
        2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综合疗效比较
        3 两组患者主要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变化比较
        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的比较
        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比较
        7 随访3个月临床疗效、血脂、肝功能、肝脏B超改变比较
        8 安全性指标检测
    讨论
        1 加味散积消脂汤的立法依据
        2 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作用探讨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小结
致谢
个人简历
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5)《金匮要略》热入血室证治源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金匮要略》论热入血室
    1.1 原文释义
    1.2 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
    1.3 热入血室的症状
    1.4 热入血室的治疗
2 病名沿革
    2.1 “血室”病名沿革
    2.2 “热入血室”病名沿革
3 因机证治沿革
    3.1 热入血室的证候性质
    3.2 热入血室的症状
    3.3 热入血室的病因病机
    3.4 热入血室的治疗
        3.4.1 内治法
        3.4.2 外治法
4 热入血室的有关问题
    4.1 热入血室与热入血分有别
    4.2 热入血室与蓄血证有别
    4.3 对216条冠“阳明病”的认识
    4.4 对“血结”的认识
    4.5 关于“热入”
    4.6 热入血室为妇科常见病证,应引起医家重视
    4.7 临证时要注重的问题
    4.8 从肝辨治“热入血室”
5 热入血室相关文献选录
6 热入血室医案选
7 小柴胡汤现代研究
    7.1 小柴胡汤药理研究进展
    7.2 小柴胡汤应用概况
    7.3 结语
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6)咳喘从肝论治遣药组方规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一、咳喘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
二、咳喘从肝论治遣药组方规律探讨
三、咳喘从肝论治的用药依据和机理探讨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个人简历

四、叶益丰老中医诊治妇科病经验举隅(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原发性高血压医案知识发现[D]. 郭晓燕.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8)
  • [2]中医医案文献特殊性评价方法研究[D]. 李园白.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0(08)
  • [3]叶益丰老中医诊治妇科病经验举隅[J]. 黄根珠. 四川中医, 2002(01)
  • [4]谢兆丰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加味散积消脂汤对NAFLD的临床研究[D]. 俞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2)
  • [5]《金匮要略》热入血室证治源流研究[D]. 曾江琴. 湖北中医学院, 2006(10)
  • [6]咳喘从肝论治遣药组方规律探讨[D]. 王俊.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06(12)

标签:;  ;  ;  ;  ;  

叶一峰妇科病诊治经验举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