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警务与智慧公安机关建设

电子警务与智慧公安机关建设

一、电子警务与智能化公安机关的构建(论文文献综述)

伏佩宣[1](2021)在《警务体系能力研究 ——“技术-制度”互构视角下N市公安局“警务大脑”的经验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现代警务模式下,运用信息技术提升警务效能,开展智慧警务建设已成为警务治理领域发展的普遍共识。起初,公安机关沉浸于新技术所带来的“美好想象”,但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行却发现:改革并未达到预期目标,甚至陷入“中等信息化陷阱”。面对这样一个高度复杂和迅速变化的新兴领域,客观冷静的思考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尤为重要。究其本质而言警务体系能力在智慧警务建设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较为遗憾的是,目前还未有学者以警务体系能力的研究视角对这一现实警务运行困境展开深入分析。警务体系能力是公安机关整体效能的创新型表述,它是各警种相互联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效能,而不是各警种单项效能的简单相加,其核心聚焦于公安机关整体效能的最大化释放。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基本形态,警务体系能力早在警务组织成立之初就已初具雏形,并随着警务模式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按照警务模式从传统向现代的演进规律,警务体系能力的基本形态可以划分为基于科层制背景下的警务体系能力(也可称之为“既有警务体系能力)和基于信息系统的警务体系能力两个阶段。其中,基于信息系统的警务体系能力是在尝试消除科层制“反攻能”的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并随着信息技术扎根警务组织的时间序列展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其最终目标是实现警务体系能力的现代化。作为全国首批科技强警示范单位,N市公安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警务大脑”建设的先行试点,在这长达三年的“先行先试”过程,信息技术扎根警务组织的阶段性特征展现得非常充分,为分析者更好地洞察警务体系能力提供了绝佳的分析“窗口”。有基于此,笔者以“技术—制度”为理论视角,基于技术执行的分析框架对N市公安局“警务大脑”建设过程进行经验分析,旨在探讨“警务体系能力现代化何以可能?”这一核心命题。既有警务体系能力是基于科层制背景下产生的,其容易受到科层制背景下警种协同的动力不足及共识机制的缺失、警务在综合治理中的封闭和内敛趋向等“反功能”因素影响,而无法实现公安机关整体效能的最大化释放。N市公安局“警务大脑”作为消除既有警务体系能力“反功能”的新尝试被技术执行者们赋予“美好想象”,但就实际效果而言,其陷入了警务治理“困境”。技术执行者们愈加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警务大脑”中的简单嫁接只是单纯地构建了一种基于技术理念的警务体系能力,其仍处于警务体系能力现代化的初级阶段。从N市“警务大脑”的实际应用效果来看,信息技术只是起到技术支撑作用,优化和再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才是根本。有基于此,N市公安局在“警务大脑”建设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引入合成警务机制,通过相应的制度匹配实现信息资源、组织结构和警务要素的整合及警务流程的优化再造。最终,在信息技术与合成警务机制的有机结合下实现了警务体系能力的现代化。总之,警务体系能力现代化是技术与制度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信息技术本身暗含着一种网络化逻辑,其在被运用于特定的组织时,提供了一种解决组织联结问题的空前弹性,为警务体系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其通过技术赋能,以信息化驱动;通过技术赋权,推动公安战斗生产模式转变。另一方面,合成警务机制从宏观层面上构建一体化的警务模式;从中观层面上推动警务组织结构变革;从微观层面上重构行动者理念和行为;其为警务体系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相应的制度形塑空间。最终,在“技术—制度”的互构作用下,各警种作战能力达到了有机融合,实现了警务效能的最大化释放。

张义中[2](2020)在《电子警务中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在警务办公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成熟。自1998年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金盾工程”的电子警务改革以来,公安部及各地公安机关相继建立了各种各样的数据平台,旨在为公安机关在社会管理和打击犯罪提供便利,这些平台数据几乎廊括了公民所有的隐私信息。而如今,在高度商业化的社会中,公民个人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高利用性的商业资源,精准推销的骚扰电话、定点打击的电信诈骗在日常生活中高发不断,这些无不与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有关。由于公安机关平台数据的完整性和全面性,这些数据就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甚至与公安机关的内部人员进行勾结,导致公民个人信息面临被泄露的威胁。公安机关本就属于执法机构,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会大大降低政府的公信力,所以做好数据管理,确保信息安全是公安机关的头等大事。本文是以公安机电子政务、电子警务理论为基础,着眼于公安电子化办公实务中公民个人信息管理的现实做法,列举出电子警务办公中出现的个人信息泄露的实例,结合当前社会背景以及当前学术界中公民个人信息的相关理论,分析比较国内外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状况,借鉴国外立法、监督及数据管理方面的一些先进做法。旨在运用管理学的思维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公安机关在电子警务办公中造成个人信息泄露这一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可行性建议和方案,以期能指导和规范公安机关电子警务办公中对于公民个人信息的采集、管理、处理以及利用。

王苏醒[3](2020)在《智慧社区视野下智慧社区警务模式创新研究——以Z省J市N区的“智慧e警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智慧社区时代,社区治安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传统社区警务模式已不能满足需求。社区警务作为智慧社区治理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急需探索以智慧理念和技术手段为依托的创新模式。通过个案调查研究发现,当前智慧社区背景下社区警务模式创新主要存在未能实现精准化治理、未能实现整体性治理及未能实现参与式治理等问题。为此,从理念—技术—制度三个维度提出构建智慧社区警务,以期为智慧社区时代社区警务模式创新提供借鉴。

李敏[4](2019)在《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网络的不断普及,更多智能、快速的信息技术不断涌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都在不断地步入信息化轨道,传统的运行体制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极大地变革。公安机关作为政府机构的一个职能部门,对内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各警种之间协同合作,打破原有工作模式的制约,提高工作效率;对外面对人民群众的服务需求,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工作目标。要想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和效率,必须从信息化角度入手,让“电子警务”助力工作提升。在以破窗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人群自然监视理论的基础上,电子警务建设进程在不断加快,警务工作越来越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水平和能力。然而,由于电子警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依赖于设备、人员、软件建设、制度、警务模式等方面的综合建设,所以电子警务在运行过程中势必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和困境。因此,要进一步推进电子警务的发展,必须找出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以便针对要害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方面对研究意义进行探讨,梳理评述了相关国内外研究情况,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进入正文写作部分,通过对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念进行提炼、分析和整理,对电子警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阐述了本课题是以破窗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人群自然监视理论为基础进行的研究。第三部分进一步阐述了滨州市电子警务发展的背景,通过介绍滨州市电子警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对内外网警务平台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展示了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第四部分探讨了滨州市电子警务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建设与管理相脱节,日常维护不到位,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警务公开内容不明确,公民权利的救济缺乏实效,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五个方面。第五部分深入剖析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相关工作人员的认识不到位,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制度不完善,对公众信息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缺乏完整的权利救济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基于上述问题和原因,第六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水平的对策建议: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宣传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力度,实行公安警务公开,明确公开内容,完善权利救济系统,切实保障信息安全。本论文旨在通过在理论层面对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中存在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与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可行的办法,并结合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的现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操作中,解决滨州市电子警务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使滨州市电子警务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朱云军[5](2019)在《怀化市警务现代化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文中认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都在不断加速。公安机关的职责任务,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转型升级,各类社会矛盾相互交织,这些都要求公安机关加快推进警务现代化进程,全面推进警务机制改革,不断提升警务实战效能。警务现代化作为新时代公安工作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公安改革的重点目标,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工程。自2016年开始,怀化市公安局开始在全市公安机关试点推行警务机制改革,通过对警务资源、力量、手段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构建了符合公安工作长远发展的现代警务机制,取得了显着成效。但是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随着警务机制改革的深化,推进改革的力度弱化、警务体制支撑不足、中心实体化运行程度不高和警务保障跟不上等问题逐渐凸显,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以国内外警务机制改革相关理论为基础,借鉴河南、福建厦门、江苏、浙江、上海等地警务机制改革经验,以全国第一个从市县所三级进行全方位改革的怀化为样本,多次深入怀化市公安机关一线实地调查,对怀化市警务现代化进程中警务机制改革进行全面分析,详细阐述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主要措施和成效,客观剖析其警务机制改革的特点和问题,并对下一步深入推进提出建议。对进一步认识当前警务现代化对警务机制改革的要求以及适应警务现代化条件下警务机制的特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其他省市的警务机制改革,加快构建现代警务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赵印[6](2019)在《超大城市应急警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市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中央决定成立应急管理部,可见国家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视。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特殊而重要的主体之一,其在应急处突工作中担负着不同寻常的使命,加强应急警务建设对于公安机关应急处突能力的提升有着重大意义,甚至将会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产生深远影响。伴随着社会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城市逐渐步入特大城市甚至超大城市的行列。由于超大城市人、房、车、物、路等要素高度集聚,突发事件尤其是非常规突发事件对超大城市的影响无疑将是放大性甚至是灾难性的。如何确保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确保人们诗意地栖居,是当前政府管理部门所面临的重大课题。面对新形势,政府部门尤其是公安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和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应急处突工作的现代化、专业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解决人民群众对公共安全应急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与不充分不平衡供给之间的矛盾,以满足人民的新需求、新期待。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一年》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意指只有平日多加思考和探索,才能在危机真正到来之时临战不乱,处置有序。这一古老的“未雨绸缪”的危机思想同样适用于城市应急管理工作,因此笔者在结合应急管理过程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超大城市的现状出发,以上海市应急警务建设的实践为例,重点思考了当前超大城市应急警务建设的必要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终,笔者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对超大城市应急警务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索,以期对上海市应急管理工作有所启示,同时希望为全国乃至全球超大城市的应急警务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李艳[7](2018)在《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研究》文中指出2004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服务型政府”这一重要理念,“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表明政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变革,从“划桨”变为“掌舵”,从传统的管制型政府过渡为服务型政府。警察机构,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之一,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提出必然要求警察及时转变警务理念,调整警务工作方针,准确定位“人民公仆”这一角色,优化服务供给的方式方法,以更好地契合民众当前的社会需求。文章着重对当前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在立足我国特有的国情基础之上对其它国家在警察服务供给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充分汲取,以摸索出实现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的改进进路。本文约有四万三千字,框架结构上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视角分析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的研究现状。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阐释旨在为本文的研究创作提供理论背景支撑。首先阐述警察公共服务职能在国外的发展趋势,对国外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方法作详细概述,然后厘清当前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当前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的发展转变趋势。第二部分,着力厘清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的相关概念。从语义学角度明晰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相关概念是本文写作的基石,该部分对本文的研究创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首先阐释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概念,明确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准确定位对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的方式方法起着导向作用。其次,对警察公共服务供给这一概念进行多层次分析,以为本文的研究创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梳理国内外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演变并分析当前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困境。该部分首先对国内外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随后分析了当前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演变规律及发展趋势,然后从警察和民众两个视角切入深入分析当前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第四部分,阐述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的理论依据。该部分主要对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进行理论阐释,并分析其对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的重要启示。第五部分,设计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的改进进路。该部分是本文研究创作的核心内容。从内容、程序、监督机制三大层面进行大胆研究设计,提出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的改进进路,以期促使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实现法制化。

李晨曦[8](2017)在《江苏省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子警务建设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工具在改造传统警务模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警务模式逐步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和科技化时代。与传统警务模式相比,电子警务拥有多元的数据采集方式、庞大的数据库以及高效的数据分析处理技术,极大提升了公安部门的数据分析、警情掌控、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犯罪社会学理论、破窗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电子警务建设成效显着,在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电子警务借助信息技术创新警务模式、提升警务能力,其相对于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加之各项制度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电子警务建设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和问题。因此,要推进电子警务建设的发展,必须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全面诊断,分析其出现的深层次原因所在,进而制定相关的措施修正电子警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进电子警务建设的发展。本文以江苏省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其电子警务建设的现状着手,全面总结了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找出了思想上重视程度不足、建设“碎片化”以及“电子”、“警务”错位等问题,并从宣传、规划和人才培养方面探索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然后从建立制度机制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建议,以期为解决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和推进其电子警务建设发展贡献一定的智力支持。

祝武明[9](2017)在《网上警务督察的问题及对策 ——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文中指出警务督察制度是我国公安机关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在信息化潮流中虽已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益处,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监察制度,正面临传统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的碰撞。网上警务督察在警务督察中的应用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以永州市公安机关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永州市公安机关的网上警务督察运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分析警务督察现状、了解网上警务督察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国内外信息化警务督察的发展情况以及理论研究情况进行详细论述,同时对与警务督察相关的理论进行阐述,确认信息化手段运用于警务督察的方式主要以网上警务督察系统为主,了解永州市公安机关网上警务督察运用情况并进行成因分析。在借鉴国内较为成功地区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永州市公安机关网上警务督察的对策。具体来讲,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1)在阐述论文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警务督察的研究现状以及现实情况,结合与警务督察相关的理论,对警务督察的含义、性质,理论学说进行了详细的论述。(2)本文详细介绍了网上警务督察系统的基本情况,从视频督察子系统、语音督察子系统、执法业务督察子系统、警务评议子系统、卫星定位督察子系统、可视化督察调度子系统、综合应用子系统等七个子系统的进行解读。同时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了系统地调查和研究,主要是对永州市公安机关督察人员结构以及系统方面进行了分析,确认永州市公安机关网上督察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3)基于提升警务督察工作效率的目标,并结合永州市公安机关警务督察问卷调查的结果,本文提出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从完善对网上警务督察系统的升级改造和加强督察队伍建设两个方面来提升永州市警务督察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素质,并以此加强督察系统的建设。

薄苏文[10](2017)在《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研究》文中提出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中,信息化建设理所当然成为了其中的重要一环,其内容既包括通过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包括以电子政务、商务等的普及推广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形成,还包括打造健康的数字文化,实现科技、网络与先进文化的和谐发展等。在此意义上,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公安机关在创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而且也是公安机关建设现代警务机制,节约警力成本,全面提高工作效能和警员素质,改变传统社会面管控模式,建立更为和谐的信息控制模式的根本途径。本文拟围绕公安基础信息化这一核心,结合政府信息管理的概念及相关理论,对当前公安基础信息化的现状、已经取得的成效和发现的不足、如何继续深化基础信息化工作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梳理、展开剖析研究,进一步明确基础信息化的努力方向。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信息、政府信息化以及公安基础信息化的概念及相关问题进行阐述,对当前时期着力加强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以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情况作为实证进行研究,分析其建设路径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公安基础信息化工作实际提炼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如何继续深化基础信息化的构想,进一步明确基础信息化的努力方向。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从公共管理领域政府信息管理的角度着手,阐明了当前“大数据”社会条件下加强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从学术角度为推进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大量运用实证分析的方式,一方面,为论点的提出提供了诸多生动的例证,另一方面,也较为全面的展现出了当前以信息化引领公安工作现代化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电子警务与智能化公安机关的构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子警务与智能化公安机关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警务体系能力研究 ——“技术-制度”互构视角下N市公安局“警务大脑”的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技术与组织的关系研究
        1.2.2 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研究
        1.2.3 警务效能研究
        1.2.4 已有研究评价
    1.3 研究方法与个案选取
        1.3.1 个案研究
        1.3.2 N市公安局图景
        1.3.3 个案进入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创新与难点
        1.5.1 研究的创新
        1.5.2 研究的难点
2 理解警务体系能力: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警务体系能力的概念解读
        2.1.1 体系
        2.1.2 警务体系
        2.1.3 体系能力
        2.1.4 “警务体系能力”的释义
    2.2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2.2.1 理论基础:“技术—制度”的互构论
        2.2.2 分析框架:技术执行
3 既有警务体系能力的“反功能”
    3.1 在分割中协同:动力不足与共识机制的缺失
        3.1.1 警种协同的动力不足
        3.1.2 警种分工过细导致共识机制的缺失
    3.2 警务在综合治理中的两面性:在开放与封闭间徘徊
        3.2.1 社会安全形势变化与综合治理的基本取向
        3.2.2 警务在综合治理的显性取向:开放与整合
        3.2.3 一种“暗存”的反向运动:封闭和内敛趋向
    3.3 小结:“集合式”警务的现实与无奈
4 “警务大脑”:消除既有警务体系能力“反功能”的新尝试
    4.1 “警务大脑”初期架构及新技术之期望
        4.1.1 “警务大脑”的初期架构
        4.1.2 新技术之“美好想象”
    4.2 治理“乌托邦”:基于技术实体警务体系能力的现实困境
        4.2.1 工作增负:技术的有效性困境
        4.2.2 孤岛现象:警务治理的内卷化困境
        4.2.3 虚拟的美丽:警务治理的“唯技术主义”困境
    4.3 小结:组织表面秩序下隐藏着巨大的无序
5 制度匹配与新技术的“自我强化”
    5.1 制度匹配:合成警务机制的确立
        5.1.1 信息资源整合:从分散走向共享
        5.1.2 组织结构整合:综治警务一体化
        5.1.3 警务要素整合:“情指行”一体化
    5.2 新技术的“自我强化”
        5.2.1 技术制度调适:警务流程再造
        5.2.2 新技术的“刚性外显”与组织运行
    5.3 小结:技术扎根的深层基础
6 技术与制度的互构:警务体系能力现代化何以可能?
    6.1 信息技术:警务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技术支撑
        6.1.1 技术赋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
        6.1.2 技术赋权:推动公安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
    6.2 合成警务机制:警务体系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形塑
        6.2.1 宏观层面:构建一体化警务模式
        6.2.2 中观层面:推动组织结构变革
        6.2.3 微观层面:重构行动者理念和行为
    6.3 小结:技术与制度的互构
7 结论与反思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2)电子警务中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方向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重难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相关概念的界定及辨析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及关系
        2.1.1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2.1.2 电子警务概念
        2.1.3 警务数据的概念及范围
        2.1.4 公民个人信息的概念
        2.1.5 电子警务与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
        2.1.6 电子警务数据信息与公民个人信息之间的关系
    2.2 电子警务中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必要性分析
        2.2.1 警务办公法治化的要求
        2.2.2 保护公民信息免受侵害的需要
        2.2.3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3.我国公安信息库数据及公民信息安全现状
    3.1 我国公安信息库数据建设及安全状况
    3.2 我国公民信息安全状况
4.电子警务中公民信息泄露的表现形式
    4.1 内部人员贩卖公民信息造成公民信息泄露
    4.2 内部人员非法查询公民信息造成公民信息泄露
    4.3 技术外包的第三方造成公民信息泄露
    4.4 警务信息开放造成公民信息泄露
    4.5 技术入侵造成的公民个人信息泄露
5.电子警务中造成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5.1 电子警务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产生的原因
        5.1.1 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不完善
        5.1.2 数据管理人和使用人保密意识差
        5.1.3 技术外包过程缺乏相应的审查及管理
        5.1.4 计算机技术层面防护能力不足
        5.1.5 缺乏完善的警务数据管理和监督体系
    5.2 电子警务中造成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的对策
        5.2.1 加强相关法制建设
        5.2.2 提高数据管理人和使用人保密意识
        5.2.3 强化技术外包过程中相关人的审查及管理
        5.2.4 技术层面上提升计算机安全防护能力
        5.2.5 构建完善的警务数据管理和监督体系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智慧社区视野下智慧社区警务模式创新研究——以Z省J市N区的“智慧e警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智慧社区的兴起及社区警务模式创新的缘起
二、智慧社区视野下社区警务模式创新的实践应用
    (一)智慧社区视野下社区警务模式创新的主要类型
    (二)引入个案:Z省J市公安局N区公安分局的“智慧e警务”及其运用
        1. 该平台的创建秉承了O2O(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建设模式
        2. 该平台创建及运用的实质是信息化驱动下的“一站式”社区警务模式
        3. 该平台的创建是注重收集民意基础上的以警民互动为主的模式
三、智慧社区视野下社区警务模式创新的现实困境及主要不足
    (一)未能实现精准化治理
    (二)未能实现整体性治理
    (三)未能实现参与式治理
四、迈向智慧社区警务:智慧社区时代社区警务模式创新构想
    (一)理念层面
        1. 智慧社区警务的实质是以社区居民需求为中心提供智慧社区警务服务
        2. 智慧社区警务的关键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协作共享
        3. 智慧社区警务的过程是强调各主体间的多元互动参与和社区自组织
    (二)技术层面
        1. 基础层
        2. 数据层
        3. 支撑层
        4. 应用层
        5. 呈现层
    (三)制度层面
        1. 信息共享机制
        2. 利益协调机制
        3. 绩效评价机制

(4)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电子警务的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破窗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人群自然监视理论
第3章 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的现状
    3.1 滨州市电子警务发展的背景
    3.2 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的现状
        3.2.1 滨州市电子警务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3.2.2 内网警务平台功能分析
        3.2.3 外网警务平台功能分析
第4章 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1 建设与管理相脱节,日常维护不到位
    4.2 人员素质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4.3 警务公开内容不明确
    4.4 公民权利的救济缺乏实效
    4.5 信息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第5章 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 相关工作人员的认识不到位
    5.2 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制度不完善
    5.3 对公众信息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
    5.4 缺乏完整的权利救济系统
    5.5 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
第6章 提升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水平的对策建议
    6.1 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宣传力度
        6.1.1 树立“以服务为导向”的理念
        6.1.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程度
    6.2 加强人才培养和人员培训力度
    6.3 实行警务公开,明确公开内容
    6.4 完善权利救济系统
    6.5 切实保障信息安全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致谢

(5)怀化市警务现代化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警务现代化与警务机制的理论阐释
    2.1 相关理论
        2.1.1 多中心治理理论
        2.1.2 公共治理理论
        2.1.3 社会资本理论
    2.2 相关概念
        2.2.1 警务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2.2.2 警务现代化的主要特征
        2.2.3 警务机制的基本内涵
        2.2.4 警务机制的演变过程
        2.2.5 警务机制的构建路径
    2.3 警务现代化与警务机制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2.3.1 当前警务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2.3.2 警务现代化对警务机制改革的要求
        2.3.3 适应警务现代化条件下警务机制的特点
第3章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实证分析
    3.1 怀化市警务工作的现状分析
        3.1.1 怀化市公安机关的基本情况
        3.1.2 怀化市公安工作存在的问题
    3.2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概述
        3.2.1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的背景
        3.2.2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的实施步骤
        3.2.3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的措施
        3.2.4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的特点
        3.2.5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的成效
        3.2.6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的启示
    3.3 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存在的问题
        3.3.1 对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的认识不统一
        3.3.2 机制改革缺乏体制改革的支撑
        3.3.3 中心实体化运行的程度参差不齐
        3.3.4 警务保障的能力有待提高
第4章 深化怀化市警务机制改革的建议
    4.1 推进改革强警战略
        4.1.1 坚定推进警务改革的信心
        4.1.2 推进公安机关机构改革
        4.1.3 推进人民警察管理制度改革
    4.2 完善警务标准体系
        4.2.1 完善指挥情报标准体系
        4.2.2 完善侦查打击标准体系
        4.2.3 完善治安防控标准体系
        4.2.4 完善便民服务标准体系
        4.2.5 完善督导评估标准体系
    4.3 加强警务保障支撑
        4.3.1 强化组织保障
        4.3.2 强化科技保障
        4.3.3 强化法治保障
        4.3.4 强化经费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超大城市应急警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一)国内应急警务研究综述
        (二)国外应急警务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一)超大城市
        (二)应急警务
        (三)应急管理
        (四)突发事件
    二、理论基础
        (一)应急管理过程理论
        (二)理论适用性
第三章 上海市应急警务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城市公共安全现状与挑战
        (一)城市要素高度聚集
        (二)社会矛盾纷繁复杂
        (三)安全保障相对脆弱
    二、应急警务建设现状
        (一)应急机制建设
        (二)应急队伍建设
        (三)应急保障建设
    三、应急警务建设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应急预警细致程度不够
        (二)应急指挥能力需要加强
        (三)应急培训环节较为薄弱
        (四)应急预案准备不够充分
        (五)队伍“软”警力有待提升
        (六)特殊应急装备供给不足
    四、应急警务建设不足之处的原因分析
        (一)技术层面
        (二)机制层面
        (三)理论层面
第四章 境外应急管理经验对我国应急警务建设的启示
    一、健全的法规体系
        (一)完备的应急法律体系
        (二)完整的应急预案体系
        (三)完善的操作规范体系
    二、高效的处置机制
        (一)权威的应急管理部门
        (二)专业的应急指挥机制
        (三)常备的应急处置力量
    三、全面的应急保障
        (一)注重社会协作
        (二)强化信息管理
        (三)妥善应对媒体
第五章 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超大城市应急警务建设的路径探索
    一、缩减阶段——完善应急防控体系
        (一)提高技术防范水平
        (二)加大人力防范力度
    二、预备阶段——提高感知预警水平
        (一)利用现代科技促进广泛感知
        (二)综合传统手段实现精准预警
    三、响应阶段——健全高效处置机制
        (一)提高快速反应能力
        (二)增强专业处置能力
    四、恢复阶段——提升救援恢复能力
        (一)组织现场保护
        (二)提升救援能力
        (三)适时介入调查
        (四)加强舆情管控
        (五)评估整改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一、专着期刊类
    二、学术论文类
    三、外文资料类
后记

(7)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二、警察公共服务供给相关概念明晰
    (一)警察公共服务职能概念
        1.警察
        2.警察公共服务职能
    (二)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概念
        1.公共服务
        2.警察公共服务供给
三、警察公共服务职能发展演变的历史梳理
    (一)英美国家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历史演变
        1.历史演变过程
        2.演变规律及启示
    (二)我国警察公共服务职能的发展演变
        1.发展演变历程
        2.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面临的困境
四、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的理论依据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1.主张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效益理念
        2.塑构“服务员”形象,凸显“顾客至上”理念
    (二)委托代理理论
        1.增强警察职业素养,实现委代双方目标利益一致性
        2.打破警民信息不对称,实行警务公开
        3.增设独立投诉机构,合理调配代理成本
五、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的改进进路
    (一)内容设计
        1.服务机制法制化,凸显警察“服务性”
        2.细化警察服务供给内容和方式
        3.完善警察管理制度,优化服务供给行为
    (二)程序设计
        1.简化警察服务供给程序
        2.明确服务供给程序节点,增设“导警”
    (三)监督机制设计
        1.服务向社会公众公开
        2.设置独立于警察机构的投诉机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江苏省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2章 电子警务建设的理论分析
    2.1 电子警务建设研究的相关理论
        2.1.1 电子警务的概念
        2.1.2 电子警务的特点
        2.1.3 电子警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
    2.2 理论基础
        2.2.1 犯罪社会学理论
        2.2.2 破窗理论
        2.2.3 公安工作的基本方针
    2.3 电子警务建设的重要意义
        2.3.1 电子警务是转变公安管理方式的“助推器”
        2.3.2 电子警务是传递警令、信息的“千里马”
        2.3.3 电子警务是公安机关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2.4 电子警务建设的必然性
        2.4.1 电子警务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
        2.4.2 发展电子警务是做好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必然选择
        2.4.3 电子警务建设是强化公安工作依法管理的必经之路
第3章 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3.1 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演变历程
    3.2 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取得的成绩
        3.2.1 电子警务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3.2.2 电子警务建设相关规章制度日渐完善
        3.2.3 电子警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3.2.4 积极开发电子警务建设的新渠道、新模式
    3.3 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面临的困境
        3.3.1 电子警务建设思想上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3.3.2 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碎片化”依然存在
        3.3.3 电子警务建设过程中“电子”与“警务”错位
    3.4 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3.4.1 缺乏全局规划和标准
        3.4.2 宣传工作存在缺位
        3.4.3 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4章 推进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4.1 构建电子警务建设制度机制体系
        4.1.1 制定全国性的电子警务法律法规
        4.1.2 强化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绩效评估机制
        4.1.3 建立电子警务数据运行质态监测分析机制
        4.1.4 建立健全电子警务数据安全保障机制
    4.2 强化扬州市电子警务基础设施建设
        4.2.1 建立扬州市电子警务综合资源库
        4.2.2 推进扬州市电子警务数据可视化建设
        4.2.3 优化扬州市电子警务信息系统
    4.3 推进扬州市电子警务人才队伍建设
        4.3.1 加强电子警务人力资源开发力度
        4.3.2 创新扬州市电子警务人才管理理念
        4.3.3 加强扬州市电子警务数据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网上警务督察的问题及对策 ——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网上警务督察现状
        1.1.3 网上警务督察的重要性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网上警务督察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警务督察相关理论及网上警务督察系统
    2.1 警务督察的相关概念
        2.1.1 警务、督察、警务督察、网上警务督察的含义
        2.1.2 警务督察的性质
        2.1.3 警务督察与公安机关内部其他督察的关系
    2.2 警务督察的相关理论基础
        2.2.1 激励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网上警务督察系统
        2.3.1 视频督察子系统
        2.3.2 语音督察子系统
        2.3.3 执法业务督察子系统
        2.3.4 警务评议子系统
        2.3.5 卫星定位督察子系统
        2.3.6 可视化督察调度子系统
        2.3.7 综合应用子系统
第三章 永州市网上警务督察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3.1 永州市网上警务督察现状
        3.1.1 永州市网上警务督察的建设情况
        3.1.2 永州市网上警务督察实施成效
        3.1.3 网上警务督察工作运行机制
    3.2 对永州市网上警务督察情况的问卷调查
        3.2.1 对问卷调查的说明
        3.2.2 问卷调查的内容及分析方法
    3.3 永州市网上警务督察存在的问题
        3.3.1 网上警务督察系统不健全
        3.3.2 督察人员经验和水平差距较大
    3.4 永州市网上警务督察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硬件系统方面的客观因素
        3.4.2 督察人员主观方面的因素
        3.4.3 激励机制不健全,培训力度待加强
第四章 国内其他地区网上警务督察经验借鉴
    4.1 山东省网上警务督察机制
    4.2 湖南省网上警务督察机制
    4.3 广东省网上警务督察机制
    4.4 对永州市公安机关网上警务督察的启示
        4.4.1 以警务评议保态度
        4.4.2 以信息保公正
        4.4.3 以制度保规范
        4.4.4 以智能化保便利
第五章 完善永州市网上警务督察对策
    5.1 完善对网上警务督察系统的升级改造
        5.1.1 确立网上督察系统建设原则
        5.1.2 明确各部门的分工职责
    5.2 加强督察队伍建设
        5.2.1 提升督察人员素质
        5.2.2 注重督察人才培养
        5.2.3 完善激励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 A永州市公安机关网上警务督察调查问卷

(10)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 文献综述
        1. 国外研究情况
        2. 国内研究情况
    (三) 思路方法与写作框架
    (四) 论文研究的创新
第二章 公安管理基础信息化建设概述
    (一) 公安管理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含义、构成内容和特点
        1. 公安管理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2. 公安管理基础信息化建设的构成内容
        3. 公安管理基础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基本要素
        4. 公安管理基础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5. 信息化应用对公安工作的影响
        6. “警务云”概述
    (二) 公安基础工作与信息化建设的辩证关系
        1. 基础工作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内容
        2. 信息化建设是基础工作效能释放的重要途径
        3. 两者有机结合是基层公安工作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 理论基础
        1. 电子政务概述
        2. 电子警务概述
        3. 电子政务同电子警务的对比分析
第三章 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局“警务云”建设分析
    (一) “警务云”建设的成效分析
        1. 夯实基础,信息化支撑能力显着增强
        2. 推进共享,大数据汇聚效应初步显现
        3. 创新应用,信息化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4. 强化保障,推进基础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二) “警务云”建设的问题分析
        1. 规划设计不足,系统建设的科学性有待提升
        2. 信息质量不高,民警采集信息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3. 应用技能不足,信息支撑实战的成效性有待提升
        4. 机制上下脱节,部门存在壁垒,跟进措施不强
第四章 加强公安基础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一) 切实转变观念,强化队伍建设,深化实战应用
    (二) 夯实建设基础,充实数据内容,完善警务运作
    (三) 加强控制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推进深度运用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四、电子警务与智能化公安机关的构建(论文参考文献)

  • [1]警务体系能力研究 ——“技术-制度”互构视角下N市公安局“警务大脑”的经验分析[D]. 伏佩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2021(12)
  • [2]电子警务中公民个人信息泄露问题研究[D]. 张义中.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0(07)
  • [3]智慧社区视野下智慧社区警务模式创新研究——以Z省J市N区的“智慧e警务”为例[J]. 王苏醒.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4)
  • [4]滨州市电子警务运行问题研究[D]. 李敏.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5]怀化市警务现代化进程中的警务机制改革研究[D]. 朱云军. 湖南大学, 2019(07)
  • [6]超大城市应急警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以上海市为例[D]. 赵印.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 2019(01)
  • [7]我国警察公共服务“供给”法制化研究[D]. 李艳. 西南政法大学, 2018(07)
  • [8]江苏省扬州市电子警务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李晨曦. 湘潭大学, 2017(01)
  • [9]网上警务督察的问题及对策 ——以湖南省永州市为例[D]. 祝武明.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10]山东省济宁市公安基础信息化建设研究[D]. 薄苏文.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2)

标签:;  ;  ;  ;  ;  

电子警务与智慧公安机关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