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蜜丸的临床应用经验

中药蜜丸的临床应用经验

一、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祝青[1](2021)在《服饵休粮古籍文献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通过梳理有关服饵休粮的古籍文献,掌握服饵休粮的整体面貌,结合历代服饵休粮的特征,分析、归纳、总结服饵休粮历史沿革,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揭示常用休粮方特点、功效,服饵休粮操作方法,以期为服饵休粮理论发展及现代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利用电子数据库全面检索休粮古籍文献资料(1911年以前)。首先,查阅不同朝代的代表性着作及休粮相关硕博论文,记录休粮同义的“辟谷”“绝粒”“绝谷”“却粒”“却谷”“清肠”“不食五谷”“断谷”“空肠”“去谷”“不食谷”“停谷”“停厨”“食气”等词,并作进一步分析,确立检索关键词;其次,利用《瀚堂典藏》医药类古籍及中医智库数据库进行检索,为确保检索文献的全面性,充分利用国学大师、道人家、超星读秀学术搜索等数据库网站进行补充检索,导出文献,并进一步筛选、整理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服饵休粮文献及休粮方剂;再次,将收集好的资料以朝代为纲,分为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六个历史发展阶段,分析、概括、总结不同阶段服饵休粮特点;最后,在对资料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基础上,利用access2010和sas9.4软件对历代休粮方药、休粮方制备工艺、休粮方剂型、休粮方功效主治进行频数统计,同时对服饵休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结果:(1)本研究共查找出2170条休粮相关古籍文献资料,其中《瀚堂典藏》医药类古籍数据库1709条,涉及458本古籍;中医智库数据库461条,涉及87本古籍。合并两数据库检索结果,剔除重复及非服饵休粮数据,共筛选出服饵休粮数据546条,涉及古籍文献122本,服饵休粮方261首。(2)服饵休粮相关的文献朝代分布如下:汉及以前2本,休粮方共6首;魏晋南北朝时期11本,休粮方37首;隋唐时期12本,休粮方101首;宋金元时期28本,休粮方140首;明代34本,休粮方170首;清代27本,休粮方80首;年代不详古籍数量8本,休粮方12首。(3)服饵休粮方中有药食共258种,使用频次共计1421次,频数在30以上的常用休粮药食有茯苓、松脂、芝麻、蜂蜜、火麻仁、天冬、黑豆、枣。从服饵休粮方组成来看,频数排在前10的多数为单方,单方组成以芝麻、黄精、松脂、松根、菱角、松仁、松叶为主,其次是黑豆、火麻仁组合。休粮食物(含药食同源中药)共85种,使用频数765次,使用频率53.83%。(4)休粮方制备方法丰富多样,共有捣、蒸、晒、浸、煮、拌、煎等50种(5)休粮方的剂型频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丸剂、散剂、饼剂、酒剂、膏剂、汤剂,丸、散、饼剂为固体剂型,占89.71%。(6)休粮方功效共90余种,主要包括抗饥救荒、长生成仙、轻身益气、治病却疾等。休粮方可治疗内、外、妇、皮肤、五官各科疾病。(7)休粮方的服用方法也是有讲究的,不同的休粮方服用方法、服用量、服用周期、添加的辅料皆不同,休粮期间饮食要忌口、方药忌多服、要忌房事。(8)复食要遵照一定的方法执行,主要的复食药物有葵子、猪膏、硝石(芒硝)、大麻子(火麻仁)。复食要重视固护脾胃,忌食对脾胃有刺激的食物,不可暴饮暴食,要从少到多逐渐增加食量。结论:服饵休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休粮方法,历代道家文献、本草和方剂等书籍中均有记载,服饵休粮在汉代已经产生,魏晋南北朝时期进一步发展,隋唐时期趋于成熟,宋代及以后相当成熟稳定。历代服饵休粮书籍均以介绍休粮方为主,详细介绍了休粮方的组成、制备方法及服用方法,尚未见专门论述整个服饵休粮过程的专着。历代休粮方的组成较为集中,以茯苓、松脂、芝麻、蜂蜜、火麻仁、天冬、黑豆、枣等药食同源中药或食物为主,服用较为安全。论文整理和挖掘的休粮饵料及休粮方的特点,服饵休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可为现代休粮疗法提供借鉴。

郭晓媛[2](2021)在《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滋肾丸(ZiShenWan,ZSW)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通过网络药理学研究分析ZSW治疗DN的靶点及通路,为ZSW治疗DN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动物实验: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将雄性6周龄db/db小鼠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ZSW高剂量组、ZSW中剂量组、ZSW低剂量组(n=10);非糖尿病db/m小鼠为正常对照组(n=10)。适应性喂养2周后,ZSW各剂量组给予ZSW乙醇提取物灌胃(高剂量:6.0g/kg;中剂量:3.0g/kg;低剂量:1.5 g/kg);阳性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灌胃(1.0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同时给予等体积去离子水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2周。每2周检测体重、尾静脉FBG;每4周检测尿液ACR、NAG酶、NGAL和CysC;给药12周后摘眼球取血,称量右肾脏重量,固定或冻存肾组织。血清检测HbA1c、BUN和CRE。肾组织经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后光镜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超微结构改变,进行病理半定量评分;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强度;TUNEL染色观察分析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的损伤水平;Western blot及RT-qPCR分别检测NLRP3炎症小体相关蛋白NLRP3、ASC、Caspase-1以及焦亡相关炎症因子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2.细胞实验:正常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进行复苏、传代及培养。通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筛选细胞培养条件及药物干预剂量,以高渗葡萄糖(45μmol/L)培养HK-2细胞48 h诱导焦亡及EMT,分为高糖组、ZSW低剂量组、ZWS中剂量组、ZSW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ZSW各剂量组给予ZSW乙醇提取物干预(高剂量:15μg/ml;中剂量:7.5μg/ml;低剂量:3.75μg/ml);阳性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干预(0.1μmol/L)。另设空白组为正常对照、甘露醇组为高渗对照。光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染色评估细胞核的损伤、LDH试验评估细胞膜的损伤、Annexin V/PI双染检测细胞焦亡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IL-18水平;Western blot 及 RT-qPCR 分别检测细胞 NLRP3、ASC、Caspase-1、IL-1β、cleaved IL-1 β、IL-18的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3.网络药理学: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ZSW的药物活性成分和DN的疾病靶点,获得ZSW治疗DN的作用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构建ZSW治疗DN的“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构建ZSW治疗DN的关键靶点的PPI网络,筛选ZSW治疗DN的核心关键靶点;应用Cytoscape软件和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功能和通路分析。[结果]1.动物实验:(1)药效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FBG、HbAlc、BUN、血CRE及尿ACR、NAG酶、NGAL、CysC显着升高(P<0.01)。经ZSW干预后上述指标均显着降低(P<0.01)。(2)肾组织病理学:模型组肾小球出现体积增大、基底膜不均匀增厚、系膜基质增生;肾小管出现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染色面积、基底膜厚度、肾小管损伤指数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减轻上述病理改变,显着降低病理半定量评分(P<0.01)。(3)肾小管上皮细胞EMT: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表达强度、肾组织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E-cadherin表达强度、肾组织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ZSW显着改变肾小管上皮细胞α-SMA和E-cadherin表达强度,不同程度降低肾组织α-SMA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肾组织E-cadherin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或P<0.01)。(4)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碎裂增多,TUNEL染色阳性率显着升高,肾组织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减轻肾小管上皮细胞核碎裂,显着降低细胞TUNEL染色阳性率,显着降低肾组织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P<0.01)。(5)肾组织NLRP3炎症小体活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肾组织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降低上述指标的蛋白表达(P<0.05或P<0.01),显着降低NLRP3、ASC mRNA表达(P<0.01),高剂量ZSW显着降低Caspase-1 mRNA表达(P<0.01)。2.细胞实验:(1)EMT:高糖培养使HK-2细胞形态发生间质细胞样改变,迁移能力显着增强,α-SMA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ZSW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的间质样改变,显着降低细胞迁移能力,显着降低α-SMA蛋白及mRNA表达,不同程度升高E-cadherin蛋白及mRNA表达(P<0.05或P<0.01)。(2)焦亡:高糖培养使HK-2细胞的细胞核及细胞膜损伤加重,焦亡水平升高,IL-1β、IL-18释放增加,IL-1β、cleaved IL-1β和IL-18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明显减轻细胞核及细胞膜损伤,显着降低焦亡水平,显着减少IL-1β、IL-18释放以及 IL-1β、cleaved IL-1β 和 IL-18 蛋白及 mRNA 表达(P<0.01)。(3)NLRP3炎症小体活化:高糖培养使HK-2细胞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及m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ZSW不同程度降低上述指标的蛋白及mRNA表达(P<0.05 或 P<0.01)。3.网络药理学:经筛选获得ZSW的56个有效活性成分,与数据库中DN的疾病靶点映射获得166个ZSW治疗DN的靶点,与51个ZSW的有效活性成分共同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通过PPI网络筛选获得154个关键核心靶点,诸多靶点涉及炎症反应相关,主要富集在钙通道复合体、膜区、突触和细胞质等细胞组分;G蛋白偶联受体活性、神经递质结合等分子功能;脂多糖介导的信号通路、氧化还原、突触传递等生物学过程;包含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在内的炎症反应、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细胞增殖分化、内分泌抵抗、神经组织传导等相关信号通路。[结论]1.ZSW有效降低db/db小鼠血糖,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小管早期损伤指标及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损伤,抑制肾小管上皮EMT及焦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实现的。2.ZSW有效抑制高糖诱导的HK-2细胞EMT及焦亡,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实现的。3.ZSW中的多种有效成分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N,干预炎症反应是ZSW治疗DN的重要作用机制。

沈春林[3](2020)在《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治疗,观察其方药的疗效机理。方法:将入选的40例患者,依照对照原则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予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对照组予复方芦荟胶囊治疗,疗程均为4-6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的中医症候疗效、中医症候积分、排便困难积分、PAC-QOL积分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两组受试者具有可比性。1.中医证候疗效:对40例受试者治疗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为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2.中医症候总积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3.中医症候单项积分:治疗结束后,治疗组在改善大便干结、便后不爽、四肢困重、嗳气四个症状的积分上治疗效果显着,且明显优于复方芦荟胶囊对照组(P<0.05)。4.排便困难症状积分:治疗后,治疗组的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缓解受试者的排便困难方面治疗组疗效更佳。5.治疗前后PAC-QOL积分: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更佳(P<0.05)。结论:1.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能够提高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临床疗效。2.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能够改善老年人习惯性便秘的生活质量。

郝峰[4](2020)在《徐灵胎通治方配伍特点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兰台轨范》中通治方的组方分析,从而探究徐灵胎通治方之配伍特点及其学术思想。方法:整理《兰台轨范》中“通治方”一卷中7首方剂,利用统计分析及分类、比较等方法,结合相关文献,梳理、分析通治方之配伍特点。结果:1.分析通治方的组方及病机特点。徐氏组方配伍认识之核心为证,并强调证与药之联系,即用药上强调“依其现证之异,而为之加减”,以药—证为根本,重视组方中药证之相应,即“无一药之不对证”,体现组方配伍中“合群之妙用”。对通治方整体用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通治方中用药多为甘温或甘平之补益之品,多归脾肺二经,表明通治方之运用多重视顾护脾胃。2.对通治方中相类之方进行归纳总结。补肾诸方,辨识疾病之精气阴阳等病变层面,重视调整阴阳之平衡。补气剂10首方中,运用频次较高的为人参、甘草、白术、茯苓四味药,其中人参运用频次为10,甘草运用频次为7,白术运用频次为6,茯苓运用频次为5,表明补气诸剂中尤其重视补益中焦脾胃,且重视人参之药证。补血剂9首方中,运用频次较高的为当归、地黄、芍药、川芎四味药,其中当归运用频次为8,地黄运用频次为6,芍药运用频次为5,川芎运用频次为4,表明补血剂中重视调养肝血,且重视当归之药证。治汗证诸方中,重视“阳加于阴”之病机,详审自汗盗汗之别,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治火热证诸方,重视病变脏腑的不同,选用针对不同药证之君药。3.通治方之治主要为“异病同证”与“异病异证”两类,其通治之理念仍以辨证论治思想为根本,重视不同证之内在联系性及部分证之特殊性。“通治方”针对“异病异证”的治疗,体现于组方中则为方证之多向性及药证之多向性。4.徐氏重视体质因素对方剂发挥力量的影响,体现于治疗中即为不同的药针对其证发挥能力的大小。结论:本文“以方为纲”“因证相类”,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方证、药证是徐氏探讨通治方配伍之基础。2.体质是徐氏通治方中药物药力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之一。

朱俐颖[5](2019)在《古代不寐方文献整理研究》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对历代中医文献中记载用于治疗不寐的方剂进行整理,掌握不寐证论治的整体面貌,结合历代的论治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历代对不寐证论治的沿革。同时,还结合证型和方剂的统计结果,对不寐的主要证型以及代表方剂进行探讨。再结合现代临床跟师医案统计,对两者证型、方药进行比较。方法运用《中华医典》软件,搜索关键词“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等,对搜索所获得医着中用于不寐证治疗的方剂进行整理,以朝代和着作的顺序,列出历代论治不寐证的方剂总表。以整理所得的方剂为基础,结合书中所描述的症状为依据,对方剂进行分类,对各代论治不寐证的辨证和方药特色进行概括。并且,对上述所划分的证型,以及各证型所用方剂进行统计,对统计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与探讨,再与100例现代医案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探讨。结果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初步搜集了历代论治不寐证的方剂共434个案例,并且以朝代时间顺序列出一份较为完整的清单。从搜集的医籍对不寐症状的描述上来看,可以将这434首方剂对应的证型划分为7类:心肾不交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肝火扰心型、心胆气虚型、外邪入侵型、肺气壅盛型。从各证型的数量上来看,又以心肾不交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不寐这三型出现频次最多。从以上三型治疗的方剂来看,又分别以酸枣仁汤、温胆汤、归脾汤最具代表性。现代医案以心肾不交、痰热扰心、肝火扰心最为常见,方药以血府逐瘀汤、温胆汤,酸枣仁、茯神最为常见。结论1.通过对古代不寐方的研究,可以看出,历代医家论治不寐证时,常用的方剂有酸枣(仁)汤,温胆汤,归脾汤,半夏(秫米)汤,养心汤等。最常见的证型有心肾不交型、痰热扰心型、心脾两虚型不寐等,而上述各型不寐证的治疗,又分别以酸枣仁汤、温胆汤、归脾汤为代表方。2.现代一般治疗失眠多归为体质问题,但从古代文献研究发现,外感证型导致的失眠也不在少数,如伤寒霍乱过后,有外感邪气导致失眠,此与现代不寐分型不同。3.笔者据跟师经验体会到,临床上心肾不交型、痰热扰心型、肝火扰心型不寐较为常见,常用方剂血府逐瘀汤、温胆汤、归脾汤等疗效颇佳。心肾不交型不寐方药使用上跟诊医案使用温阳药和血府逐瘀汤居多,古代方使用滋阴养血药居多,两者侧重点有所不同;痰热扰心型都善用温胆汤加减,心脾两虚型两者均用归脾汤居多。养心安神药酸枣仁,茯神为治疗不寐常用药,基本可涵盖不寐所有证型。

胡秋实[6](2019)在《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医学书目》是一部用于登记满洲医科大学馆藏中医药古籍的登记式目录书。该书记载详实,体例独特,存世量少,对当今中医药文献研究有着重要的价值。目前,有关《中国医学书目》的研究尚少,国内仅闫海军在其博士毕业论文《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书目研究》一文中深入地研究了《中国医学书目》的成书背景、书目体例等基本信息;并从目录学角度入手,对《中国医学书目》载24本明版书籍,进行系统分析研究。《中国医学书目》共载明版中医药类书籍54种,尚有30本有待研究,其中不乏有初刻本、官刻本,多数医书刻工精良,保存完好,若利用得当,将对我国中医药文献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贡献力量。在待研究的30部医书中,方书类共有5部,包括《备急千金要方》《摄生众妙方》《医方考》《扶寿精方》和《众妙仙方》。其中《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唐代,虽此版为明代刻本,但究其内容并不能代表明代中医药发展水平,况且《备急千金要方》内容宏富,又是现代中医药学界研究的热点,相关研究极多,故本次研究不列入其中。《医方考》作为我国第一部方论专着,其体例、内容与《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本书不尽相同,故亦不列入研究范围。明代是我国医药养生理论与方法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补益类方剂,配伍用药更注重实用、切合实际。其理论核心与中医药理论基础更加紧密的结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则较明显的反应了这一时期的养生理念及养生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方书的作者均为明代官宦,书籍成书时间均为明代中期,从内容上看3书均首重养生,均将补益类方剂置于卷首,且3本书补益类方剂中有部分方剂存在一定的传承关系,故将《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本书确定为研究主体。其中部分首见补益类方剂流传较广,功效明确,安全性高,若能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必将有益于中医药的临床应用。因此,《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方书值得我们深度挖掘和系统研究。由于《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书籍大都记录书名、卷数、作者、序跋的作者及作序时间、刊校者、行款、板框等详细信息,故研究过程中我们团队专程赴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查询并现场核对包括《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等明代方书的详细信息,并做详细记录,以确保材料的可靠性。本文以中医文献学的理论与方法作指导,以所收集的《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明版方书相关古今文献为研究基础,通过文献考证、比较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明代方书作者生平及其成就、书目版本及其流传、书籍编撰过程及作者心路历程,进行深入挖掘。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实地访问、电话或微信咨询等方式,向中国中医科学院文献学专家请教,得到重要的帮助。同时对《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2本方书中补益类方剂进行研究,筛选出38首首见方剂。通过对首见方剂仔细对比分析,结合后世对诸方剂的继承和流传,从中选择6首流传较广,时至今日仍在广泛使用,或仍有临床价值的方剂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通过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部方书的研究,明确以下内容:(1)《摄生众妙方》《摄生众妙方》,作者张时彻。其家族为鄞县大家富户,早年在其父教导下学习诸子百家之说,并接触到中医药知识。稍长,便师从其族侄张邦奇。后走入仕途,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辞官归田后,从事文学创作,主持“甬上诗社”,提携了大量青年才俊。张时彻爱好医学,为官之余多收集验方,并汇辑为《摄生众妙方》11卷,加以刊行,后附《急救良方》2卷。两书作为张时彻主要医学成就,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时至今日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通过对《摄生众妙方》现有版本相关材料的整理研究,确定目前各大图书馆藏明版《摄生众妙方》存世明代版本主要分为两大类:其一,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张时彻自刻本,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另外还有原刻的翻刻本,包括嘉靖四十一年(1562)江西布政使司本,现收载于《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丛刊》;万历三十八年(1610)夏邑彭氏刻本,收载于《珍本医籍丛刊》中。其二,为明隆庆三年己巳(1569)衡王府增补刻本,此本目前未见现代刊本及校勘本,但该本刻功精良,字迹清晰,可谓善本,现多用作校本。《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正是衡庄王朱厚燆命马崇儒校对、李用中负责刊刻完成的衡王府增补刻本。故《中国医学书目》记录“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马崇儒刊本”有误,应更正为“隆庆三年衡王府重刊本”。而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摄生众妙方》应为张时彻自刻本。隆庆三年衡王府重刊本《摄生众妙方》曾被满铁大连图书馆委托保存于满洲医科大学,后被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现两版《摄生众妙方》均收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通过对《摄生众妙方》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初步确定《摄生众妙方·卷二·补养门》中共有首见补养类方剂19首,并对其中流传较高,且适合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的“八仙添寿丹”“秘传十子丸”“千金不易比天助阳补精膏”3首方剂进行了探讨,对其主治病症、组方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影响均作了深入研究。认为该3首方剂对现代临床应用有指导意义,通过适当的化裁方药或改良剂型,将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2)《扶寿精方》《扶寿精方》,作者吴旻,曾于嘉靖年间任陕西华州(今陕西省华县)知州,他十分重视中医养生治病,收集方药,辑成《扶寿精方》。开篇首卷为“诸虚门”,第二篇为“药酒门”,两篇共收载补养类方剂50首。该书后于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经王来贤续补,成书后更名为《新刊续补扶寿精方》,增加了医学理论探讨、养生药膳、药酒等内容。其理论探讨多遵循《内经》之旨,所选用药膳简单实用,共30首,多摘抄于《饮膳正要》。经实地考察确定,国家图书馆网站所载洪武元年金陵李惟德本《扶寿精方》的记载时间“洪武元年(1368)”有误,该版刊行时间应不早于嘉靖十三年(1534)。研究确定现存《扶寿精方》的版本主要分为三大体系:第一,《扶寿精方》不分卷本,即万历元年曹水峪复刻本,现收录于《珍本医书集成》。第二,《扶寿精方》2卷本,为万历五年丁丑(1577)徐栻复刻本,2016年由中华书局影印日文政四年(1821)之抄本,收于《海外中医珍善本丛刊》。第三,《扶寿精方》3卷本,包括1986年中医古籍出版社据中国中医科学院馆藏万历十五年王来贤(1587)刻本影印本,和1995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发行的《明清验方三种》版,两书现均行于世。另外,《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扶寿精方》书名为误,应为《新刊续补扶寿精方》。《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李焘、朱一柏、刘王选同阅”中“刘王选”有误,应为“刘应选”。且该书记载校勘人为“杨九成”疑误,实地考查未见此人校勘记载。该书在南满洲时期曾收藏于满洲医科大学,后在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新中国成立后被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收藏至今。通过对《扶寿精方·诸虚门》《扶寿精方·药酒门》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初步确定首见补益类方剂19首,并对其中流传较广,且适合应用于现代临床常见疾病的有“太极丸”“胡尚书壮阳丹”“一醉不老丹”3首方剂进行探讨,对其主治病症、组方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影响均作深入研究。认为“太极丸”“胡尚书壮阳丹”“一醉不老丹”3首方剂对现代临床尤其是养生保健有实用价值,通过适当的化裁或改良剂型后,应用于亚健康人群,或用以大众调养、美容,将创造更大的市场价值。(3)《众妙仙方》《众妙仙方》,作者冯时可。受其父冯恩影响,对中医药理论掌握牢固,辑有《众妙仙方》4卷,着有《上池杂说》1卷(后附《经目屡验良方》1卷),收录在《三三医书》中。另外,《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万历二十三年《众妙仙方》作者为“杨应兆”,误。应改为“冯时可”。所载刊刻时间为“万历二十三年”,误。当改为“万历二十四年”。该书曾收藏于满洲医科大学图书馆,民国时期由当时的中央卫生研究院收藏,建国后转藏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现该书保存良好。通过以上研究发现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明版《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众妙仙方》3书虽内容详细,但仍有疏忽之处,还需有关学者进一步考察研究,去伪存真。对《摄生众妙方》《扶寿精方》2书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研究,提示我们对于中医药古方新用仍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想将古书中的宝贵方剂应用于现代临床,深入研究其中主治病症、药物配伍、药物炮制及其流传是非常必要的。

甘嘉荷[7](2018)在《不同剂型附子理中丸化学成分与入血成分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附子理中丸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制附子、干姜、党参、炒白术和炙甘草5味中药组成,具有温中健脾的功效,是临床治疗脾胃虚寒、呕吐、脘腹冷痛最常用方剂之一。传统剂型为大蜜丸、水蜜丸,经剂型改造后制成片剂、浓缩丸,前3种剂型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目前4个剂型均在临床使用,描述功效一致。影响方剂整体疗效的因素很多,如物质基础、病/证生理病理状态、辅料等等,其中物质基础是决定因素。附子理中丸同方不同剂型物质基础是否存在差异,目前研究不多。此外,制附子为本方君药,目前药典仅以佐使药甘草中一个成分含量进行质量控制。而方剂的功效是多成分整体作用的结果。因此,本研究从多成分角度,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技术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比较不同剂型附子理中丸活性成分含量;采用药代动力学方法,探讨辅料炼蜜用量对活性成分吸收的影响;采用正常和脾阳虚模型动物,研究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中活性成分在正常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从体内外探讨同方不同剂型药效物质基础的差异,为完善附子理中丸质量评价方法和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在文献研究基础上,本文从下述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1 制备工艺对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浓缩丸和片剂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浓缩丸和片剂,除制附子外,其余4味中药提取工艺不同,成型工艺也存在差异。为确定制备工艺对不同剂型活性成分的影响,选取同一批次原料饮片,制备3种剂型的成品。采用RRLC-TQ-MS/MS方法,经方法学考察,建立了同时测定处方中16个活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因制附子均为原粉入药,因此3种剂型中制附子6个生物碱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由于大蜜丸各药味均为原粉入药,而浓缩丸和片剂经过提取、浓缩等热处理过程,因此干姜、党参、炒白术和炙甘草中的9个成分(除异甘草素在大蜜丸与浓缩丸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在大蜜丸中的含量均显着高于浓缩丸和片剂(P<0.01);浓缩丸和片剂比较,干姜和白术均采用渗漉,但乙醇浓度不同,后续成型工艺也存在差异,引起对应的成分6-姜辣素和3个白术内酯成分具有显着差异(P<0.01);党参在浓缩丸中采用乙醇提取,而在片剂中采用水提取,显示腺苷含量在浓缩丸中显着高于片剂(P<0.01);甘草在浓缩丸中部分采用乙醇提取、部分原粉入药,而在片剂中采用水提取,显示浓缩丸中甘草黄酮成分甘草素、异甘草素和甘草苷的含量都显着高于片剂(P<0.01)。显示测定的16个活性成分中有9个含量存在显着差异。结果提示,不同提取溶剂和乙醇浓度等制备工艺不同,能引起3种剂型成品中活性成分含量显着差异。同时,遇光遇热不稳定的成分,在制备工艺复杂的浓缩丸和片剂中,容易受到影响而显着降低。2不同厂家生产的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与浓缩丸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对比研究复方整体成分组成还受到原料差异的影响,为从整体上比较附子理中丸传统剂型与现代剂型活性成分含量的差异,选取11个厂家生产的共49个批次成品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大蜜丸27个批次、浓缩丸22个批次,将原料饮片质量可能存在的差异纳入考虑范畴,测定16个活性成分含量,并采用PCA和OPLS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以科学评价两种剂型成分含量的异同。结果显示,有14个批次成品原料制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总含量超过0.01%,5个批次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总含量低于0.01%,均不符合药典规定;大蜜丸与浓缩丸成分差异显着,差异主要来源于干姜中的6-姜辣素、白术中的白术内酯Ⅰ、白术内酯Ⅱ和白术内酯Ⅲ,大蜜丸成分含量显着高于浓缩丸;同一剂型不同厂家成品含量差异大于同一厂家的;大蜜丸不同厂家成分含量差异,主要源于制附子中的6个生物碱成分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浓缩丸不同厂家差异,源于干姜中的6-姜辣素、党参中的腺苷、以及制附子中的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结果提示,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与浓缩丸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显着差异成分为对光和热不稳定的成分,与制备工艺有关。在复方的质量控制中,需要更加注意这些不稳定的成分。同时,需要加强中成药原料质量,尤其是有毒中药制附子的质量控制。3附子理中丸大蜜丸和水蜜丸药代动力学特征对比研究——炼蜜量的影响附子理中丸大蜜丸和水蜜丸两种剂型唯一的区别在于辅料炼蜜的用量不同,大蜜丸的炼蜜用量为水蜜丸的两倍。为了探究辅料炼蜜对附子理中丸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选择SD大鼠,分别给予含蜜量不同的附子理中丸大蜜丸和水蜜丸,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RRLC-TQ-MS/MS方法,经方法学考察,建立了同时测定其中21个活性成分血药浓度的方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具有显着差异的药动学参数包括,制附子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和半衰期(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清除率(CL)为大蜜丸<水蜜丸;单酯型生物碱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AUC(0-t)、Tmax和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max和CL为大蜜丸>水蜜丸,两种剂型均未检测到苯甲酰乌头原碱;醇胺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的AUC(0-t)、Tmax和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max和CL为大蜜丸>水蜜丸;干姜中6-姜辣素在两种剂型中均未被检测到;党参中腺苷和党参炔苷在大蜜丸中均检测到,而在水蜜丸中均未检测到;甘草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AUC(0-t)和Cmax均为大蜜丸>水蜜丸,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甘草酸的t1/2为大蜜丸>水蜜丸,异甘草苷和甘草酸的Tmax为大蜜丸>水蜜丸,异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和甘草酸的CL为大蜜丸<水蜜丸;白术中白术内酯Ⅲ的AUC(0-t)、Cmax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L为大蜜丸<水蜜丸,白术内酯Ⅰ和白术内酯Ⅱ的AUC(0-t)、Cmax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L为大蜜丸>水蜜丸。即与水蜜丸比较,大蜜丸中制附子3种双酯型生物碱、甘草4种黄酮和甘草酸、以及白术中白术内酯Ⅲ或达峰时间延长,或消除缓慢。辅料炼蜜具有缓和药物某些成分吸收的作用。4附子理中丸大蜜丸在正常和模型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比研究药物主要应用于病理状态下,不同机体状态对药物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特征可能产生影响。因此采用已建立的RRLC-TQ-MS/MS方法,比较了附子理中丸大蜜丸在正常和脾阳虚模型大鼠单次给药、以及模型动物单次和多次给药21个活性成分体内吸收情况。正常动物与模型动物单次给药结果显示,具有显着差异的药动学参数包括:制附子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AUC(0-t和 Cmax均为模型组>正常组,而CL为模型组<正常组,次乌头碱的t1/2为模型组>正常组,;单酯型生物碱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AUC(0-t)、Cmmx和t1/2均为模型组>正常组,而Tmax和CL为模型组<正常组,正常组未检测到苯甲酰乌头原碱,而在模型组中检测到;醇胺型生物碱中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AUC(0-t)均为模型组<正常组,新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Cmax均为模型组<正常组,而乌头原碱的CL为模型组>正常组;干姜中6-姜辣素在两种动物中均未被检测到;党参中腺苷和党参炔苷在正常组中均检测到,而在模型组中均未检测到;甘草中甘草苷和异甘草苷的AUC(0-t)、Cmax和t1/2均为模型组>正常组,而CL为模型组<正常组,甘草素和异甘草素的AUC(0-t)和t1/2均为模型组<正常组,而CL为模型组>正常组,甘草酸和甘草次酸的AUC(0-t)和Cmax均为模型组>正常组,而甘草次酸的CL为模型组<正常组;白术中白术内酯Ⅰ的AUC(0-t)、Cmax和t1/2均为模型组<正常组,白术内酯Ⅲ的AUC(0-t)、和Cmax均为模型组<正常组,白术内酯Ⅱ在正常组中检测到,而在模型组中未检测到。提示与正常动物比较,模型动物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苷、异甘草昔、甘草酸及甘草次酸9个成分入血增多,消除减慢。表明脾阳虚病理状态促进了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活性成分的吸收入血,代谢和消除减慢,作用时间延长,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模型动物单次和多次给药药动学结果显示,具有显着差异的药动学参数包括:制附子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AUC(0-t)和Cmax均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而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的CL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AUC(0-t)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Cmax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t1/2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而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CL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醇胺型生物碱中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的AUC(0-t)、和t1/2均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而CL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新乌头原碱的Cmax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甘草中异甘草苷的AUC(0-t)、t1/2和Cmax均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而CL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白术中白术内酯Ⅲ的AUC(0-t)和Cmax均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而Tmax和CL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白术内酯Ⅰ的AUC(0-t)和Cmax均为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而Tmax和CL单次给药组>多次给药组,白术内酯Ⅱ在多次给药组中检测到,而在单次给药组中未检测到。即与模型动物单次给药比较,模型动物多次给药后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毒性最大的3种双酯型生物碱、甘草中异甘草苷以及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入血减少且消除加快,并接近于正常动物单次给药的药动学参数。提示病理状态下随着给药次数增加,活性成分体内吸收发生改变。结论不同剂型的附子理中丸中对光和热不稳定的成分含量存在显着差异。传统剂型中的辅料炼蜜能够起到延缓成分吸收的作用。病理状态能够促进附子理中丸活性成分吸收,从而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此外,应加强中成药原料尤其是有毒中药制附子的质量控制。

邓曦[8](2018)在《中成药抗骨增生丸标准提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抗骨增生丸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收载的中成药,其处方由淫羊藿、熟地黄、酒肉苁蓉、狗脊(盐制)、女贞子(盐制)、鸡血藤、炒莱菔子、骨碎补、牛膝九味药材组成,其中熟地黄、狗脊、淫羊藿药材取一部分粉碎后生药入药,其余药味经过水煎煮后浓缩成浸膏,与生药粉末混合后制丸,可制成水蜜丸、小蜜丸和大蜜丸三种剂型。抗骨增生丸标准始载于中药部颁标准(编号:WS3-B-0084-89),后被收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标准含熟地黄、狗脊药材显微鉴别,生物碱和黄酮类的化学鉴别以及制剂检查项,《中国药典》2010年版,该品种的标准取消化学鉴别,新增淫羊藿、女贞子TLC鉴别以及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并沿用至《中国药典》2015年版。1.抗骨增生丸质量现状调研此次收集样品总数为150批次,其中大蜜丸32批次,小蜜丸1批,水蜜丸117批次,涉及生产企业12家。150批次样品覆盖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生产企业获得样品7批次,市场获得样品143批次。抗骨增生丸执行标准为《中国药典》,根据所抽样品生产日期的不同,分别执行2010年版和2015年版,两版标准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限度无差异,样品合格率为100%。但是在检验中发现一些问题,部分样品显微特征出现疑似非药用部位组织细胞和不明黑色团块;女贞子薄层鉴别灵敏度不够,检验方法存在瑕疵,提示现行标准存在质量控制缺失。现行标准仅对处方中熟地黄、狗脊、女贞子、淫羊藿4味药材有定性鉴别以及淫羊藿定量控制,对于其余5味药材没有质量监控方法,且现行标准中的TLC鉴别方法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故现行质量标准不能全面体现抗骨增生丸的质量,亟待完善。同时,市场调查发现,鸡血藤、骨碎补的混淆品较多,淫羊藿存在用同属的多种植物冒充的情况,熟地黄存在掺杂增重的现象,且不同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差别较大,对原料药材和辅料的质量控制也不尽相同,导致产品质量存较大的差异。2.抗骨增生丸标准提高研究针对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和市场调研发现的问题,为使质量标准能更全面的反应药品质量,本实验在薄层鉴别、含量测定、指纹图谱及其他检查项目方面进行了研究,并起草了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草案。薄层色谱研究:新增熟地黄、骨碎补、牛膝薄层鉴别,对原标准中女贞子、淫羊藿薄层鉴别进行修订,薄层鉴别主斑点清晰,且阴性无干扰,说明新建方法有较好的灵敏度和专属性,方法切实可行。含量测定研究:新增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新增柚皮苷并修订淫羊藿苷含量测定,能有效地对熟地黄、肉苁蓉、骨碎补、淫羊藿四味主要药味进行定量控制。指纹图谱研究:建立以松果菊苷为S峰的指纹图谱,并确定25个共有峰,涵盖熟地黄、淫羊藿、莱菔子、鸡血藤、牛膝、骨碎补、肉苁蓉七味药材信息,对整体控制药品质量提供重要信息。农药残留量、重金属、非法添加研究:农药残留量、非法添加检验全部合格,部分样品重金属测定超限。该研究为系统性评价抗骨增生丸质量现状及抗骨增生丸标准提高研究,为建立更加全面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蒙浩[9](2018)在《温阳活血方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及其对大鼠阴茎生物分子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温阳活血方对糖尿病大鼠阴茎的影响以及阴茎勃起功能障碍患者阴茎血流的影响,证实温阳活血方治疗本病的效果和优势,探讨温阳活血方治疗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机理,为传统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方法:临床研究:对象共80例,来自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泌尿外科门诊部患者,年龄20~60岁,符合勃起功能障碍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属肾虚血瘀,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勃起功能障碍。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措施:治疗组给予温阳活血方,对照组予西地那非口服,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2个月后记录2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表(IIEF-5)评分、彩色多普勒超声阴茎收缩期血流峰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和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结果用Excel2007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全部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动物实验:60只雄性SPF级SD大鼠,体重(220±15)g,对60只大鼠进行编号,查随机数字表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地那非组、温阳活血方小剂量组,温阳活血方组和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每组10只。置于8:00~21:00光照、21:00~8:00黑暗的实验室中,饲养1周后,除空白组外均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模型,所有组均进行APO试验评价其勃起功能,成模后模型组予5ml纯净水/只灌胃,1次/日。温阳活血方小剂量组予常规量一半的温阳活血方药液灌胃,每日给予5ml/只。温阳活血方组予常规量的温阳活血方药液灌胃,每日给予5ml/只。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予常规量1.5倍的温阳活血方药液灌胃,每日给予5ml/只。西地那非组予该药水溶液灌胃。空白组常规喂养,不作干预处理。干预1个月后处死大鼠,获取阴茎标本,进行内皮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 NOS)、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 nitrc oxide synthetase,n NOS)、5型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5,PDE5)、Rho关联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1(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1,Rock1)、Rho关联含卷曲螺旋蛋白激酶2(Rho 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 2,Rock2)的检测。实验结果用Excel2007和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分子生物学检测指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临床实验: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年龄比较,P=0.9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际勃起功能评分病情比较,P=0.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有可比性。2.治疗后将治疗组结果与对照组结果进行疗效的比较,P=0.14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活血方与西地那非均能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3.阴茎收缩期血流峰值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第一、二次检查相互比较,q=0.688,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q=5.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一、二次检查相互比较,q=7.7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q=13.9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活血方与西地那非均能提高阳痿阴茎收缩期血流峰值,西地那非作用更快。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0.195,P=0.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检查组间比较,t=5.017,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t=4.480,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阴茎收缩期血流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之后两次检查西地那非组数值均优于温阳活血方组。4.阻力指数比较,组内比较:治疗组第一、二次检查相互比较,q=2.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q=6.1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第一、二次检查相互比较,q=6.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q=13.4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活血方与西地那非均能减低阳痿阴茎血管阻力,西地那非作用更快。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比较,t=1.309,P=0.3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次检查组间比较,t=4.329,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t=7.36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阻力指数有可比性;两次疗程后,检查西地那非组数值优于温阳活血方组。动物实验:1.体重方面,实验前组间比较,总体比较F=1.425,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前后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空白组t=4.1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t=-6.72,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活血方小剂量组t=-5.60,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活血方组t=-5.89,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t=-4.80,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地那非组t=-5.17,P=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体重除空白组外,均较造模前减轻。造模前各组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有可比性,造模后除空白组外体重较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造模成功。2.各组勃起次数比较。总体比较F=2.872总体P=0.02,各组勃起次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q=8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温阳活血方小剂量组比较,q=9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温阳活血方组比较,q=9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比较,q=9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西地那非组比较,q=9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STZ造成DM模型后,大鼠勃起功能下降。3.实验后各组eNOS的含量比较:总体比较F=366.7,总体P=0.000,各组e NO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q=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DM模型大鼠阴茎中e NOS含量减少;空白组与温阳活血方小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比较,q值分别为8.16及7.06,(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温阳活血方组及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比较,q值分别为2.65及1.71,(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两种中药剂量均能恢复DM大鼠阴茎中e NOS的含量。4.实验后各组nNOS含量方面比较:总体比较F=134.9,总体P=0.000,各组n NOS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q=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DM模型大鼠阴茎中n NOS含量减少;空白组与温阳活血方小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比较,q值分别为4.53及4.51,(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温阳活血方组及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比较,q值分别为1.76及1.71,(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大、中两种中药剂量均能恢复DM大鼠阴茎中n NOS的含量。5.实验后各组PDE5含量比较:总体比较F=177.8,总体P=0.000,各组PDE5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q=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DM模型大鼠阴茎中PDE5含量增加;模型组与温阳活血方小剂量组比较,q=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西地那非组比较,q=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温阳活血方组及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比较,q值分别为6.18及6.84,(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中两种中药剂量及西地那非均能减少DM大鼠阴茎中PDE5的含量。6.实验后各组Rock1含量比较:总体比较F=238.9,总体P=0.000,各组Rock1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q=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DM模型大鼠阴茎中Rock1含量增加;模型组与温阳活血方小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比较,q值分别为0及1.77,(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空白组与温阳活血方组及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比较,q值分别为-0.88及-0.86(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大、中两种中药剂量均能减少DM大鼠阴茎中Rock1的含量7.实验后各组Rock2含量比较:总体比较F=213,总体P=0.000,各组Rock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与模型组比较,q=21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DM模型大鼠阴茎中Rock2含量增加;模型组与温阳活血方组、温阳活血方大剂量组及西地那非组比较,q值分别为171.28、188.15及183.64(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大、中两种中药剂量及西地那非均能减少DM大鼠阴茎中Rock2的含量。结论:温阳活血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在动物实验中表现为DM模型大鼠阴茎中的e NOS、n NOS的表达增加,使PDE5、Rock1、Rock2的表达减少。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不亚于西地那非的疗效。因此可以认为温阳活血方有效改善阳痿阴茎的血供及营养环境,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方药。通过对本研究结果的分析以及对温阳活血方作用机制的探讨,温阳活血方法治勃起功能障碍的中医机制在于:温阳活血方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具有温肾壮阳,活血通络,营养宗筋之功,其药理机制可能是改善了末梢循环(阴茎血管的循环),减少了缺血缺氧等因素造成的阴茎损伤和重构,进而改善勃起功能。

甘嘉荷,王淳,宋志前,刘元艳,宁张弛,马新玲,赵思宇,刘振丽[10](2018)在《炼蜜用量对附子理中丸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建立大鼠口服附子理中丸2种剂型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考察辅料炼蜜对附子中主要生物碱类成分药代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SD大鼠分别给予2种含炼蜜量不同的附子理中丸大蜜丸(19.44 g·kg-1)和水蜜丸(19.22 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采用RRLC-TQ-MS测定血浆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的血药浓度,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计算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在大鼠血浆中检测到9种生物碱中的8种。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药峰浓度(Cmax),达峰时间(Tmax)和半衰期(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清除率(CL)为大蜜丸<水蜜丸;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AUC,Tmax和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max和CL为大蜜丸>水蜜丸,苯甲酰乌头原碱未被检测到;醇胺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和次乌头原碱的AUC,Tmax和t1/2均为大蜜丸<水蜜丸,而Cmax和CL为大蜜丸>水蜜丸。结论:炼蜜能够影响附子理中丸中制附子主要生物碱成分的药动学特征,炼蜜量大的大蜜丸与炼蜜量小的水蜜丸比较,作为制附子的特征性标志物双酯型生物碱在体内达到药峰时间延长,消除速度减慢,提示炼蜜在复方中能够起到延缓吸收的作用。

二、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服饵休粮古籍文献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综述
    1 饮食限制疗法的临床应用
        1.1 饮食限制对肥胖的影响
        1.2 饮食限制对高血压的影响
        1.3 饮食限制对2 型糖尿病的影响
        1.4 饮食限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
        1.5 饮食限制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影响
        1.6 饮食限制对肿瘤的影响
        1.7 饮食限制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影响
        1.8 饮食限制对外科手术的影响
        1.9 饮食限制对其它疾病的影响
    2 饮食限制疗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2.1 饮食限制疗法的临床适应症
        2.2 饮食限制疗法的禁忌症
    3 饮食限制疗法的挑战和任务
1 服饵休粮涵义
    1.1 休粮涵义
    1.2 服饵涵义
    1.3 服饵休粮涵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来源
    2.2 检索词
    2.3 文献纳入排除标准
        2.3.1 文献纳入标准
        2.3.2 文献排除标准
        2.3.3 检索与筛选结果
    2.4 数据管理
        2.4.1 数据库构建
        2.4.2 术语规范
        2.4.3 频数统计
3 结果
    3.1 服饵休粮古籍文献概况
    3.2 不同朝代服饵休粮文献分析结果
        3.2.1 汉代关于服饵休粮的记载
        3.2.2 魏晋南北朝关于服饵休粮的记载
        3.2.3 隋唐时期关于服饵休粮的记载
        3.2.4 宋金元时期关于服饵休粮的记载
        3.2.5 明代关于服饵休粮的记载
        3.2.6 清代关于服饵休粮的记载
    3.3 休粮方挖掘整理研究结果
        3.3.1 常用休粮饵料
        3.3.2 服饵休粮方食物使用情况
        3.3.3 常用休粮方
        3.3.4 休粮方制备方法
        3.3.5 休粮方剂型
        3.3.6 休粮方功效主治
4 讨论
    4.1 常用休粮饵料分析
    4.2 服饵休粮食物使用情况分析
    4.3 常用休粮方分析
    4.4 休粮方制备方法分析
    4.5 休粮方剂型分析
    4.6 休粮方功效主治分析
        4.6.1 休粮方功效
        4.6.2 休粮方主治
    4.7 服饵休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4.7.1 服用方法
        4.7.2 复食方法
        4.7.3 注意事项
    4.8 服饵休粮养生保健意义及应用价值
        4.8.1 为现代休粮疗法提供借鉴
        4.8.2 治疗疾病
        4.8.3 开发保健品及药品
结论
创新与不足
    创新之处
    不足之处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2)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糖尿病肾病炎症机制及中医药干预研究进展
        1 概述
        2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
        3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4 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中医病机与辨证
        5 中医药干预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
        6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现代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滋肾丸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
        1 概述
        2 滋肾丸的源流与命名
        3 滋肾丸的方证与方义
        4 滋肾丸的制方与化裁
        5 滋肾丸的名家应用经验
        6 滋肾丸的临床应用研究
        7 滋肾丸的现代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实验一 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小鼠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二 滋肾丸干预高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实验三 滋肾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网络药理学研究
        1 资料
        2 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诊断标准
        3 病例选取
        3.1 纳入标准
        3.2 排出标准
        3.3 剔除、脱落标准
        4 观察指标
        4.1 中医症候积分
        4.2 主要症状积分与评价
        4.3 生活质量评价
        5 判定标准
        6 治疗方法
        6.1 治疗方案及用药
        6.2 注意事项
        7 统计学方法
第三部分 统计结果
    1 一般疗效分析
    2 中医证候疗效
    3 治疗前后患者排便困难症状积分比较
    4 治疗前后PAC-QOL积分比较
    5 安全性分析
讨论
    1 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分析
        1.1 立题依据
        1.2 方药分析
    2 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机理探讨
        2.1 便秘的成因
        2.2 老年人便秘的成因
        2.3 常用中药及方剂治疗便秘的机制
        2.4 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治疗便秘的机理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4)徐灵胎通治方配伍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徐灵胎之生平简述
    2.徐灵胎之学术思想
        2.1 .学术思想之文化背景
        2.2 .学术思想之时代背景
        2.3 .徐氏之体质观
        2.4 .徐氏之方证药证观
    3.组方法则探讨
    4.通治方的内涵
第二部分 “通治方”组方及病机分析
    1.通治方方药数据分析
        1.1 .研究资料
        1.2 .数据处理
        1.3 .数据结果
        1.4 .结果分析
    2.“通治方”之组方分析
第三部分 方剂配伍探讨
    1.桂芍配伍,首识药证,次辨方证
    2.补肾之品,识病层面,重调阴阳
    3.气虚之证,治从中焦,因证变方
    4.血虚之证,重调肝血,视证选药
    5.汗证之治,详辨病因,别其阴阳
    6.火热之证,详辨脏腑,多以寒凉
第四部分 讨论
    1.通治之旨,实为辨证论治
    2.配伍之法,首重药证方证
        2.1 .据证配伍,药证为先
        2.2 .虽重药证,未忽方证
    3.方之通治,且涵同证异证
        3.1 一方一证,证应多病
        3.2 一方数证,药证未变
        3.3 一方数证,药证多向
    4.药力探讨,尤审体质观念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5)古代不寐方文献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研究现状
    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关于不寐的概念与机理
    1、不寐概念的讨论
        1.1 不寐名称的历代变革
        1.2 关于概念的规范化问题讨论
    2.历代医家对不寐机理的认识
        2.1 先秦两汉时期
        2.2 两晋至五代时期
        2.3 宋元时期
        2.4 明清时期
二、历代不寐方文献的收集与统计分析
    1.文献收集
        1.1 收集对象
        1.2 不寐方收录的标准
    2.相关数据统计分析
        2.1 不寐方的数目统计与分析
        2.2 不寐方所涉及证型统计与分析
        2.3 不寐方不同证型所涉及的方剂统计与分析
        2.4 高频代表方剂的用药规律统计与分析
三、笔者临诊跟师医案统计与分析
    1.跟师医案收集整理
    2.跟师医案相关数据统计
    3.跟师医案数据统计及分析
        3.1 临诊不寐医案证型统计及分析
        3.2 临诊不寐医案涉及方剂数目分析
        3.3 临诊不寐医案常用药物统计分析
四、讨论
    1.不寐治疗应注重三因制宜
    2.关于不寐方药应用的讨论
    3.关于温胆汤治疗不寐的讨论
    4.关于阳虚不寐的讨论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书目
附录1:历代不寐方文献资料
附录2:临床跟师医案纪录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1 《摄生众妙方》研究
    1.1 《摄生众妙方》作者相关研究
        1.1.1 家庭背景
        1.1.2 生平事迹
        1.1.3 文学成就
    1.2 《摄生众妙方》的编撰
    1.3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摄生众妙方》研究
        1.3.1 明代版本考
        1.3.2 刊刻人物考
        1.3.2.1 衡王乐善子与《摄生众妙方》
        1.3.2.2 马崇儒与《摄生众妙方》
        1.3.3 近代流传考
    1.4 《摄生众妙方》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1.4.1 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确定
        1.4.2 三首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1.4.2.1 八仙添寿丹
        1.4.2.2 秘传十子丸
        1.4.2.3 千金不易比天助阳补精膏
2 《扶寿精方》研究
    2.1 《扶寿精方》作者相关研究
        2.1.1 吴旻生平事迹
        2.1.2 王来贤相关研究
        2.1.2.1 生平事迹
        2.1.2.2 医学成就
    2.2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扶寿精方》研究
        2.2.1 明代版本考
        2.2.2 近代流传考
        2.2.3 书名及校勘人考
        2.2.3.1 书名考
        2.2.3.2 校勘人考
    2.3 《扶寿精方》中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2.3.1 首见补益类方剂的确定
        2.3.2 三首首见补益类方剂研究
        2.3.2.1 太极丸
        2.3.2.2 胡尚书壮阳丹
        2.3.2.3 一醉不老丹
3 《众妙仙方》研究
    3.1 《众妙仙方》作者相关研究
        3.1.1 家庭背景
        3.1.2 生平事迹
        3.1.3 医学成就
        3.1.3.1 《众妙仙方》概述
        3.1.3.2 《上池杂说》概述
        3.1.3.3 《经目屡验良方》概述
        3.1.3.4 冯时可中医学术思想
    3.2 《中国医学书目》所载《众妙仙方》研究
        3.2.1 明代版本考
        3.3.2 近代流传考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查新报告
附录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介

(7)不同剂型附子理中丸化学成分与入血成分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文献综述
    1 附子理中丸方源、方解研究
    2 附子理中丸制剂工艺研究
    3 附子理中丸质量标准研究
        3.1 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
        3.2 指纹图谱分析
        3.3 检查
        3.4 含量测定
    4 附子理中丸药代动力学研究
    5 附子理中丸药理学研究
        5.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5.2 抗炎、镇痛作用
        5.3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5.4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6 附子理中丸临床研究
        6.1 腹泻、慢性肠炎
        6.2 胃炎、胃下垂
        6.3 其它
    7 附子理中丸毒副作用研究
前言
第一章 制备工艺对附子理中丸大蜜丸、浓缩丸和片剂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
        2.2 不同剂型附子理中丸的制备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5 标准曲线的制备与检测限、定量限
        2.6 精密度考察
        2.7 重复性试验
        2.8 稳定性试验
        2.9 回收率试验
        2.10 含量测定及16种成分含量对比
    3 讨论与小结
第二章 不同厂家生产的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与浓缩丸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对比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方法学考察
        2.5 含量测定
    3 讨论与小结
        3.1 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与浓缩丸对比
        3.2 不同厂家同一剂型含量对比
        3.3 药典中有含量限度的原料质量分析
第三章 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与水蜜丸药代动力学特征对比研究——炼蜜量的影响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
        2.2 附子理中丸大蜜丸与水蜜丸的制备及药物配制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动物分组与给药方案
        2.5 血样采集与血浆处理方法
        2.6 混合对照品系列溶液和质量控制(QC)样品的制备
        2.7 RRLC-TQ-MS/MS方法学考察
        2.8 药代动力学参数
    3 讨论与小结
        3.1 制附子中生物碱成分药代动力学分析
        3.2 干姜和党参中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分析
        3.3 甘草中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分析
        3.4 白术中活性成分药代动力学分析
        3.5 样品处理方法及检测条件的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附子理中丸大蜜丸在正常和模型动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对比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与质谱条件
        2.2 药物配制
        2.3 动物分组
        2.4 脾阳虚造模方法及给药方案
        2.5 指标观察及测定
        2.6 血样采集与血浆样品处理
        2.7 药代动力学参数
    3 讨论与小结
        3.1 正常与模型动物单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分析
        3.2 模型动物单次与多次给药的药代动力学对比分析
        3.3 小结
参考文献
研究总结
致谢
个人简历

(8)中成药抗骨增生丸标准提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抗骨增生丸质量现状调研
    第一节 抗骨增生丸基本概况
        1 处方及制法
        2 主要药味
        3 标准情况分析
    第二节 样品信息
        1 批准文号情况
        2 样品批数
        3 样品分布
    第三节 厂家及药材市场调研
        1 厂家生产情况及工艺调研
        2 药材市场调研情况
    第四节 依据标准检验结果及分析
        1 检验标准
        2 分项检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3.1 小结
        3.2 讨论
第二章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提高研究
    第一节 研究样本、试剂、仪器
        1 研究样本
        2 试剂
        3 对照药材和对照品
        4 仪器
    第二节 定性鉴别研究
        1 熟地黄薄层鉴别
        2 淫羊藿薄层鉴别
        3 骨碎补薄层鉴别
        4 牛膝薄层鉴别
        5 女贞子薄层鉴别
        6 样品薄层色谱检验结果
        7 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 含量测定研究
        1 柚皮苷、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1.1 色谱条件
        1.2 对照品溶液配制
        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4 方放学考察
        1.5 样品含量测定及限度制定
        1.6 小结与讨论
        2 熟地黄、肉苁蓉含量测定研究
        2.1 色谱条件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2.4 方法学考察
        2.5 样品含量测定及限度制定
        2.6 小结与讨论
    第四节 指纹图谱研究
        1 色谱条件筛选
        2 供试品制备
        3 参照峰选择
        4 方法学考察
        5 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建立
        6 样品检测
        7 小结与讨论
    第五节 农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检测
        1 农药残留
        2 重金属
        3 非法添加
    第六节 其他检验
    第七节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草案及修订说明
        1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草案
        2 标准草案修订说明
第三章 总结与讨论
    第一节 总结
        1 抗骨增生丸质量现状调研
        2 抗骨增生丸标准提高研究
        2.1 新建和改良薄层色谱鉴别
        2.2 新建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含量测定方法
        2.3 新建柚皮苷含量测定方法、优化淫羊藿苷含量测定方法
        2.4 液相指纹图谱研究
        2.5 农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检测
    第二节 讨论
        1 修订标准草案与药典收载标准比较
        2 修订标准草案与药典收载标准检验结果比较
        3 液相指纹图谱中淫羊藿4种黄酮类成分分析
        4 农药残留、重金属、非法添加检测结果讨论
        5 其他检验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
附图
附件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9)温阳活血方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及其对大鼠阴茎生物分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古代中医对阳痿的认识
    第二节 古代中医对阳痿的治疗
    第三节 现代中医对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概况
        一、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病机研究
        二、阳痿的中药辨证治疗
        三、阳痿的专方中药治疗
        四、阳痿的外治疗法
    第四节 西医对勃起功能障碍的研究概况
        一、勃起功能障碍的病因
        二、勃起功能障碍相关的机理研究
        三、勃起功能障碍的现代医学诊断与治疗
    第五节 中医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优势、不足及展望
第二章 立项依据与组方原则
    一、立项依据
    二、温阳活血方的组方原则
第三章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二、研究方法
    三、观察项目
    四、治疗结果
第四章 实验研究
    第一节 实验基本条件
        一、实验动物、饲养环境和分组
        二、实验仪器设备
        三、实验试剂
    第二节 实验方法和过程
        一、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以及阿扑吗啡(APO)试验
        二、治疗方法
        三、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四、统计分析
        五、技术路线图
    第三节 结果
        一、实验动物数量分析
        二、数据统计结果
第五章 讨论分析与结论
    一、讨论分析
    二、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炼蜜用量对附子理中丸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2.1 附子理中大蜜丸与水蜜丸的制备
    2.2 检测条件
    2.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4 给药方案与血浆样品处理
    2.5 方法专属性
    2.6 标准曲线和定量限 (LOQ)
    2.7 精密度和准确度
    2.8 提取回收率试验和基质效应
    2.9 稳定性试验
    2.1 0 药物动力学研究
3 讨论
    3.1 RRLC-TQ-MS的条件优化
    3.2 样品处理方法考察
    3.3 药动学分析

四、中药蜜丸临床应用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服饵休粮古籍文献整理研究[D]. 祝青.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滋肾丸干预糖尿病肾病肾小管上皮细胞焦亡作用及机制研究[D]. 郭晓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加味升阳益胃汤(水蜜丸)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 沈春林.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徐灵胎通治方配伍特点研究[D]. 郝峰.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古代不寐方文献整理研究[D]. 朱俐颖.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6]满洲医科大学《中国医学书目》明版方书研究[D]. 胡秋实.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7]不同剂型附子理中丸化学成分与入血成分对比研究[D]. 甘嘉荷.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8]中成药抗骨增生丸标准提高研究[D]. 邓曦.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8(01)
  • [9]温阳活血方治疗阳痿的临床研究及其对大鼠阴茎生物分子的影响[D]. 蒙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5)
  • [10]炼蜜用量对附子理中丸中9种生物碱类成分药代动力学的影响[J]. 甘嘉荷,王淳,宋志前,刘元艳,宁张弛,马新玲,赵思宇,刘振丽.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8(03)

标签:;  ;  ;  ;  ;  

中药蜜丸的临床应用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