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川崎病11例误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忠[1](2020)在《89例婴幼儿川崎病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婴幼儿川崎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婴幼儿川崎病的认识。方法在2016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14例川崎病中选取89例婴幼儿为对象,回顾性分析69例典型川崎病组婴幼儿和2例不完全川崎病组婴幼儿临床资料,总结疾病特点。结果典型川崎病组婴幼儿WBC、PLT、CRP、ESR水平与不完全川崎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水平高于不完全川崎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川崎病组婴幼儿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为27.54%,不完全川崎病组为2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1,P>0.05);13例入院5 d内出现漏诊或者误诊,典型川崎病确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不完全川崎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治疗后症状稳定出院,2例转院,随访显示情况良好。结论川崎病中婴幼儿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其不完全型诊断所需时间更长,更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临床应该加强重视,进行全面检查,最大程度做到早期准确诊断,减少冠状动脉病变。
高凤英[2](2018)在《20例小儿川崎病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小儿川崎病误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择误诊的2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误诊情况。结果本次研究的20例误诊小儿川崎病患儿,5例为支气管肺炎,2例急性胃肠炎,5例急性淋巴结炎,2例败血症,2例猩红热,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麻疹。结论小儿川崎病误诊率高,诊断时,需综合分析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提高诊断效率,减少误诊现象。
张晟[3](2018)在《不完全性川崎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及处置对策》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误诊误治原因及处置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分析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误诊误治原因。结果 100例川崎病患儿中,不完全性川崎病45例(45. 00%),典型川崎病55例(55. 00%);不完全性川崎病的皮疹、眼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皲裂、杨梅舌、手足硬肿的临床特征发生率与典型川崎病有显着差异(P <0. 05); 45例不完全性川崎病患儿中,误诊4例肺炎(8. 89%)、1例败血症(2. 22%);100例川崎病患儿均恢复正常,无复发。结论详细询问患儿病史,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给予必要实验室检查,可提高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断率。
潘曙红,吴学勤,毛顺峰[4](2018)在《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的相关性》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其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就诊的川崎病患儿98例作为观察组,按照患儿有无冠脉损害分为有冠脉损害的A组与无冠脉损害的B组,并随机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49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儿童的心率变异性指标,并分析其与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组、B组患儿的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且A组显着高于B组(P<0.05);观察组、A组、B组患儿的SDNN、SDANN、VLF以及LF、HF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且A组患儿显着低于B组(P<0.05);川崎病患儿的血清NT-proBNP水平与SDNN及HF呈负相关(P<0.05);川崎病患儿的血清cTnI水平与SDNN及HF呈负相关(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指标与冠脉损害具有相关性,心率变异性指标的检测对判断川崎病患儿是否出现冠状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蒋运生,刘武辉,林友青[5](2018)在《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特征,为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信息。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确诊的56例典型川崎病患儿(对照组),抽取同期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27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观察组),观察临床表现,对比两组患儿在临床表现上存在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均有发热,观察组发热持续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肿大出现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唇症状、结膜充血、皮疹、指/趾端改变出现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4.81%,高于对照组患儿的1.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与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表现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前者的发热持续时间更长,与心血管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临床医师应加强对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的鉴别,以减少该疾病的漏诊和误诊。
张建青[6](2017)在《小儿川崎病20例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川崎病的误诊情况。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川崎病患儿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误诊情况。结果 20例患儿中误诊的疾病主要包含:5例(25.00%)误诊为支气管肺炎、3例(15.00%)误诊为感染腹泻、3例(15.00%)误诊为急性淋巴结炎、4例(20.00%)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10.00%)误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5.00%)误诊为败血症、1例(5.00%)误诊为猩红热、1例(5.00%)误诊为急性尿路感染。结论在川崎病患儿早期临床诊断中有着极高的误诊率,应强化其体征、临床症状与相关检查综合分析,降低误诊率。
王晓霞[7](2016)在《婴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总结婴儿不典型川崎病临床特点,提高早期确诊率。方法对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13年2015年期间收治的10例婴儿不典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 10例中9例早期误诊,1例查心脏彩超示冠状动脉扩张而早期确诊。结论婴儿发热>5 d,且早期发病仅有23条符合诊断标准,也应警惕此病。广大儿科医生在日常查房中应做到综合分析每一个可能与疾病有关的临床表现。
欧阳丽,戈妍[8](2016)在《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表现及误诊原因。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5例不完全川崎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分析统计患儿临床表现特征性及误诊原因。结果临床表现:持续性发热(100.00%),结膜充血(92.00%),口唇皲裂(88.00%),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上升(72.00%),血培养阴性(100.00%),各类临床表现百分比均较高,其中持续性发热、血培养阴性最高,显着高于其他临床表现(P<0.05)。早期误诊共7例:1例患儿误诊为药疹;2例患儿误诊为猩红热,4例患儿误诊为败血症,误诊为败血症百分比最高57.14%(4/7),显着高于其他误诊类型P<0.05。结论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具有一定典型性,其误诊原因复杂,应综合分析患儿临床检查结果,提高川崎病诊断准率。
陈荣寿,华春珍[9](2015)在《川崎病50例误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影响川崎病诊断的因素,了解误诊带来的后果.方法分析50例川崎病误诊病例的临床表现特征,误诊的病症,了解因误诊带来的不良后果.结果调查结果显示,50例误诊的川崎病患儿中,15例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占30%,误诊时间为5 d;10例误诊为肺部感染,占20%,误诊时间8 d;8例误诊为副伤寒,占16%,误诊时间为3 d;7例误诊为过敏性紫癜,占14%,误诊时间为15 d;6例误诊为心肌炎,占12%,误诊时间为11 d;4例误诊为药疹,占8%,误诊时间为9 d.50例误诊的患儿冠脉扩张以及心脏扩大情况与非误诊患儿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冠脉扩张误诊病例26例(52%)、瘤样扩张误诊病例12例(24%)、总冠脉扩张误诊病例38例(76%)、心脏扩大误诊病例11例(22%).均明显多于非误诊病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由于对川崎病认识的不足,病症临床表现不典型,造成川崎病在治疗中容易出现误诊.对此需要提高诊断水平,降低临床误诊率.
林菁,朱炜春,胡丹,谭丽丽,王周菊[10](2015)在《麻疹和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麻疹和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15例疑似麻疹患儿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515例疑似麻疹患儿中482例最终确诊为麻疹,33例误诊,占6.41%(33/515),其中12例为川崎病,21例为麻疹合并川崎病。482例麻疹患儿Ig M抗体均呈阳性,血常规检查显示120例白细胞低于4×109/L,占24.90%(120/482),肝功能检查157例AST升高,占32.57%(157/482),肾功能无异常。12例川崎病患儿中10例外周白细胞升高,占83.33%(10/12),9例C反应蛋白升高,占75.00%(9/12),9例血小板计数升高,占75.00%(9/12),5例肺纹理增粗,占41.67%(5/12),心脏彩超显示2例冠状动脉扩张,占16.67%(2/12)。21例川崎病合并麻疹患儿Ig M抗体均呈阳性,均伴随C反应蛋白升高,血常规检查1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占85.71%(18/21),18例血小板计数升高,占85.71%(18/21);影像学检查显示7例肺纹理增粗,占33.33%(7/21),心脏彩超显示6例冠状动脉扩张,占28.57%(6/21)。结论川崎病和麻疹患儿临床体征均相似,易出现误诊。临床应加强对实验室检查指标、心脏彩超、胸部X线、临床体征的综合分析,提高疾病确诊率。
二、川崎病11例误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川崎病11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89例婴幼儿川崎病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4 统计方法 |
2 结果 |
2.1 典型川崎病临床表现 |
2.2 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 |
2.3 川崎病的其他表现 |
2.4 实验室检查结果 |
2.5 超声心动图检查 |
2.6 诊断情况与住院时间 |
2.7 治疗及预后情况 |
3 讨论 |
(2)20例小儿川崎病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临床症状与体征 |
2.2 实验室检查 |
2.3 误诊分析 |
2.4 治疗 |
3 讨论 |
(3)不完全性川崎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及处置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诊断标准 |
1.3.1 川崎病诊断标准: |
1.3.2 不完全川崎病判断及诊疗程序: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4)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各组儿童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 |
2.2 各组儿童心率变异性指标 |
2.3 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与心率变异性指标相关性分析 |
3 讨论 |
(5)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研究方法 |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儿各种临床表现出现率及发热持续时间比较 |
2.2 两组患儿心血管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6)小儿川崎病20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2 结果 |
2.1 患儿体征与临床症状观察的结果 |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 |
2.3 患儿误诊情况 |
3 讨论 |
(7)婴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辅助检查方法 |
1.3 诊疗方法 |
2 结果 |
3讨论 |
(9)川崎病50例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
1.1一般资料 |
1.2临床表现 |
1.3诊断标准 |
1.4统计学方法 |
2结果 |
2.1患者误诊种类及误诊时间调查 |
2.2冠脉扩张以及心脏扩大情况比较 |
3讨论 |
(10)麻疹和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2.1 麻疹诊断标准 |
1.2.2 川崎病诊断标准 |
1.3 临床诊断 |
1.4 治疗 |
1.5 观察指标 |
2 结果 |
2.1 治疗转归 |
2.2 临床症状 |
2.2.1 麻疹临床症状 |
2.2.2 川崎病临床症状 |
2.2.3 麻疹合并川崎病临床症状 |
2.3 发病年龄及发病时间 |
2.4 实验室检查 |
2.4.1 麻疹 |
2.4.2 川崎病 |
2.4.3 麻疹合并川崎病 |
3 讨论 |
四、川崎病11例误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89例婴幼儿川崎病临床分析[J]. 王忠. 中外医疗, 2020(29)
- [2]20例小儿川崎病误诊分析[J]. 高凤英.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97)
- [3]不完全性川崎病误诊误治原因分析及处置对策[J]. 张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8(22)
- [4]川崎病患儿心率变异性指标与血清NT-proBNP及cTnI水平的相关性[J]. 潘曙红,吴学勤,毛顺峰. 浙江医学教育, 2018(03)
- [5]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临床表现分析[J]. 蒋运生,刘武辉,林友青. 中外医学研究, 2018(14)
- [6]小儿川崎病20例误诊分析[J]. 张建青. 基层医学论坛, 2017(20)
- [7]婴儿不典型川崎病早期误诊分析[J]. 王晓霞. 当代医学, 2016(32)
- [8]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J]. 欧阳丽,戈妍.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7)
- [9]川崎病50例误诊分析[J]. 陈荣寿,华春珍.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5(10)
- [10]麻疹和川崎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 林菁,朱炜春,胡丹,谭丽丽,王周菊. 海南医学, 2015(14)
标签:川崎病论文; 心率变异性论文; nt-probnp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