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一、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论文文献综述)

廖怡[1](2021)在《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三山五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也是当今挖掘历史、传承文化价值的重要研究领域。香山静宜园在“三山五园”中占有一山一园,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均体现出特殊的文化价值。近年来,对于香山静宜园“二十八景”和“别垣二景”的个例研究与复建工程正在逐步开展,“别垣二景”之一的见心斋是静宜园内唯一一处具有江南文人园特色的园中园,其保存完好、文化价值突出,值得深入研究挖掘。当今快速发展的三维数字化技术,为见心斋园林的研究与保护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首先在第一章绪论中,概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提出了关于古典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方面的不足。第二章本文梳理了信息模型理论源流,分析国内外信息模型建构的实践案例。第三章运用三维数字化技术,探讨了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的体系和方法。该信息模型包括园林实体信息、园林空间信息、园林属性信息,建构步骤包括园林数据数字化采集、园林数据精细化分类处理、园林要素信息化保护与管理三个方面。第四章,在见心斋园林数字化采集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综合考量了工作环境、条件、效率等因素,利用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了见心斋园林三维数据,并对其进行预处理与配准,最终获得见心斋全园点云模型及二维测图。证明该技术在古典园林实体信息数据的获取中的可行性。第五章,在见心斋园林数据精细化分类处理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综合风景园林、测绘实操、文化遗产相关理论,提出古典园林信息模型建构需求的要素分类系统。将点云滤波、分类方法应用于见心斋中,探究园林环境中点云数据的分类方法,印证了以上分类系统的可行性。第六章,在见心斋园林要素信息化保护与管理方面进行了详细论证,以数字化采集和精细化分类的结果为基础,构建见心斋园林管理系统,分别利用BIM技术和GIS技术对见心斋内建筑单体和园林环境进行系统性管理。该部分证明了北京皇家园林信息模型的建构需要BIM和GIS技术的综合应用,文化遗存的数字化管理已成必然发展趋势。第七章,总结了全文的结论。本文首次提出了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该信息模型包含了园林各方面的信息,是集园林实体信息、园林空间信息、园林属性信息于一体的数据库,其文件形式是点云模型、建筑信息模型、场地模型、文字及图片信息,具有检索、可视化展示等功能。以上数据中,实体信息数据主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采集,利用激光雷达处理软件进行分类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古典园林地形环境及假山空间的采集和处理以提高准确性和效率。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数据主要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收集、归纳、整理,在处理时应注意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匹配度和全面性。已完成的信息模型建构逻辑和方法可靠,预计达到多源信息的可视化录入、管理、查询、展示效果,在北京皇家园林的研究与保护领域有比较大的应用前景。我们相信,随着未来新兴技术和平台的更加成熟,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中多源信息数据之间的关联性会更进一步提高,以更好的实现检索、交互等功能。

辛俊婕[2](2021)在《“风”意象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创作手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园林意象是我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的重要部分,蕴含深厚的园林美学内涵,其中,很多意蕴丰富的意象在园林中被反复使用,对古典园林空间营造与意境审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风意象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园林意象的研究当中,但对于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审美方式的风意象的研究还比较匮乏。现有的对风意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传统文化与哲学角度,少量的从园林角度研究风意象的学术成果也仅停留在对景观实例的罗列与简要分析,对其在园林空间营造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未做深入探讨。基于此,文章以风意象的发展溯源为研究基础,探讨了风意象与我国古典园林的关系,从多方面挖掘出风意象的园林审美意蕴,并通过实例研究总结其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创作手法。文章主要从理论研究、实例研究和结论展望等方面对主题展开研究:理论研究:通过对史料文献和现有研究成果的搜集与整理,从园林意象产生的渊源出发,提出园林风意象产生的必然性,从而探讨风意象从自然崇拜到诗文再到园林意象的演变过程。并以此为基点,深入挖掘园林风意象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方式。然后在研究清代皇家园林风意象造景成因的基础上,从立意和得景方式两个方面,对皇家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风意象景观实例进行分析,为后续对其造园技法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实例研究:主要选取北京、河北地区的清代皇家园林作为研究范围,只侧重于与文章主题相关的风意象景观实例的研究,选取其中最具有典型性的景观实例作为研究主体。从触、视、听、嗅等4种景观感知方式上对景观实例进行分类,通过园记、诗文等历史文献的考据,在对各个景观实例进行实地走访与调研的基础上,从其历史沿革、相地选址、空间布局、掇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匾额与楹联等七个方面对其空间营造手法进行研究,并对每一类的造园之法进行对比与总结。结论展望:在理论研究和实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梳理与分析,归纳总结出风意象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创作手法特点。首先,园主造园目的与需求不同,影响了风意象景观的立意;其次,选取风意象文化内涵的不同,影响了景观的选址与空间布局;最后,对风意象的审美方式不同,影响了各个造园要素的组织方式。通过对具体创作手法的概括,总结出文章的结论。以期通过对风意象这一典型园林意象的深入挖掘与研究,进一步丰富古典园林意象论的理论内涵,更好地继承清代皇家园林的优秀创作手法,为古典园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一定贡献。

陈阳[3](2021)在《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文中认为植物园营造在现代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伴随植物园的发展,植物园引种的专类植物越来越多,自然就形成了植物的专类园。植物专类园的功能是植物园功能的体现,它的功能包括了收集研究、自然教育、休闲娱乐等,植物文化科普作为自然教育的一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植物本身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凝聚了深厚的底蕴,植物专类园中的植物是其部分文化的体现。本文是基于对植物文化的了解,研究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及方法,美化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景观、增加植物科普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我们对植物的审美层次,丰富景观空间。通过文献查阅法,探讨植物文化、植物专类园、植物文化景观、植物园、交互性景观的相关概念,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实地考察国内武汉中科植物园、上海辰山植物园、深圳仙湖植物园、杭州市植物园、成都市植物园五个植物园,了解植物园中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如何表现、怎么转换应用在植物专类园中,总结了其植物文化应用特色。在实地调研考察国内植物园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广义的植物文化与传统习俗、宗教和士大夫的渊源;植物文化的深厚内涵,以及植物本身作为其文化的情感表现。鉴于对于广义植物文化的研究,提出艺术性、互动性、创新性、教育性、特色性四个应用原则和景向心生,植物营建;因地制宜,挖掘文化;创新表达,提炼手法;尊重场地,再现特色四个策略。其次归纳总结出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主要有建筑、园林小品、水体、现代高科技术、植物园活动。表达方法有借鉴与创新、保护继承与重新利用、象征隐喻与符号化。对植物文化在植物专类园的应用归纳总结的基础之上,以湖南省森林植物园植物专类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植物专类园中的植物文化景观现状,对现有植物文化景观,缺失的植物文化景观进行分析,总结现有专类植物品种,并且对专类植物进行文化挖掘,从而在原有规划设计定位之上,以游客游览较多的七个专类园为主,新增植物文化科普游览路线,以“一轴七景”为路线,着重对世界名花园、樱花园、山茶园、桂花园、竹园、梅园、国家杜鹃园进行景观提升,填补植物文化科普的空缺,增加植物文化景观内容,打造特色专类园。希望通过此次研究,提升植物专类园的植物文化景观效果,提升植物文化的科普内容和形式,增加群众接受自然教育的机会,深入感受植物园的文化氛围。

张亚琳[4](2021)在《基址环境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进城市,各类居住区随之拔地而起,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起来。特别是近年来,新中式居住区的兴起,复制雷同,缺乏个性等诸多等问题涌现,老旧居住区也面临改造升级等问题,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以及生活质量有了显着的进步与提高,对居住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的营造成为学界研究热点。本文主要是从基址环境的角度探讨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的优化方法,进而总结意境营造的模式,旨在促使新中式居住区逐渐从传统借鉴型向高端品质型方向转变,预防设计师盲目无规则设计所带来的环境不合理现象的产生,促进古典园林意境营造精髓的传承和应用,帮助居住人群获得更好的景观空间体验。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案例调研,基于目前城市的发展方向,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探索居住区的发展趋势,研究基址环境与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元素之间的关系,总结基址环境对意境营造的影响因子,通过层次分析法,提取主要影响因子,如文化、山水、植物等。此外,通过对意境营造的原则进行研究和分析,运用KANO模型对设计原则可行性验证,总结指标体系下主要元素之间的主次关系,抓住主要元素之间的主要矛盾,如地域文化在意境营造中如何应用,主要空间之间如何结合做到丰富性,且多而不乱等,提出意境营造的优化方法,以此探析意境的营造章法。并将应用于实践。

陈真[5](2020)在《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我国城市住区建设呈井喷式发展。同时,住宅的商品化,为住区建设提速,也为景观行业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伴随而来的住区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水景设计的问题也相继出现。比如,水景位置选择不合理,水量过多面积过大、分布过于分散、空间单一、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缺乏内涵与品位等。为了解决水景设计存在的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分别从生态、技术、艺术、文化各个角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也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面对日趋紧张的城市住区绿地用地上的水景设计现状,仍然是需要研究的新课题。纵观目前我国南方中式住区的水景设计,总体上仍是处在“有”的阶段,有待向“优”的方向提升。中国传统园林具有悠久历史和高超的艺术造诣,在世界造园史上独树一帜。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是中国造园思想和艺术的结晶,是值得挖掘和运用的宝库与源泉。譬如,传统园林理水蕴含主题思想及意境;根据区域环境与场地的特点进行合理的选址与水景布局;以及“芥子纳须弥——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艺术手法等等。其对提高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品位、识别性,以及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启发与借鉴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意在选取中国中小型传统园林作为研究范围,以南方中式风格住区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档案资料,调研传统园林理水案例,从中梳理与总结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点,并有针对性的将其在南方住区中式水景设计中进行转译与应用。论文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梳理国内外水景研究的现状,并说明研究目的、内容、方法意义及研究框架。与此同时,指出当今南方住区中式水景设计所遇到的问题。接下来第二章,总结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基本特征及形态类型,归纳其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及影响因素,为下文的研究作铺垫;第三章,分析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构思立意,布局手法及五种“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的理水手法;第四章,首先分析传统园林理水手法与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并进一步提出转译的原则与策略、方法。其次,分别从构思立意、总体规划、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水景细节设计等四个方面分析住区水景设计。最后,结合安徽滁州翰林雅院、广西玉林绿地城的两个案例进行分析。总而言之,本论文从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现代转译的视角的研究丰富了南方中式住区水景设计理论,并为今后中式水景研究及设计工作提供参考。

陈中铭[6](2020)在《园林画境景观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古典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表达,具有画意的园林景观是古典园林艺术的追求之一。数千年来传统绘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二者在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创作元素等诸多方面具有很大程度的统一性和互通性。通过对文献的收集和整理,发现现存的园林画境研究也都是基于传统绘画的角度。而现代园林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在园林审美上也吸收了多方面现代艺术的熏陶。园林画境作为人的审美感受,不仅包括了传统绘画所带来的艺术美体验,现代艺术带来的艺术美同样可作为画境之美的感受。因此本文以传统和现代两个角度入手,从园林画境景观设计理论、设计途径、设计案例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1)设计理论层面,从传统绘画和现代艺术两个角度整理了与园林的关系。传统绘画角度从创作思想、创作风格、创作元素三个方面阐述了与园林的关系。现代艺术从现代艺术思潮、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形式美法则三个方面阐述了与园林的关系。(2)设计途径层面,从传统和现代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传统角度,以传统画论“六法论”为切入点,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个角度归纳了设计途径。在现代角度,从“独特的形式”、“创新的材料”、“多样的色彩”、“流动的空间”四个角度归纳了设计途径,总共10种画境景观设计途径。(3)在案例分析层面,根据前文现代与传统两个角度所提出的画境景观设计途径,分析了第四届中国绿化博览会浙江展园所体现的园林画境景观。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提出从现代角度的多层次研究来探讨园林画境景观设计,在基于传统画论的画境景观研究上,丰富了园林画境景观的内涵。为我们今后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对画境的理解具有启发作用,对今后的现代园林艺术美的设计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陶欣冉[7](2020)在《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自然界是生命赖以生存的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要的元素。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不断发生变化,人类越来越关注环境与自身健康的联系,有了保养生命精神的意识,并且认识到人体的任何养生之道都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和中国古典园林都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生命智慧的结晶,中国古典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与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将生命规律与自然循环统一起来,从园林营造到园林艺术都蕴含着许多养生理论。中国古典园林有着自然居住和精神居住的双重意义,作为生理层面和精神层面的载体,可以劳身养体、陶冶情操、寄托情感,从而达到疗愈身心的功效。苏州古典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和古典园林的典范,本文在中国传统养生理论与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的基础上,总结了苏州古典园林中山、水、植物、建筑、装饰等物质元素和园林自然生活中的声、色、光、影等非物质元素,及诗情画意的园林艺术,共同营造的园林自然养生、情志养生、意境养生和艺术养生的智慧,对现代健康景观的设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本文运用文献调查与实地调研的方法,首先选取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四个不同时代、不同特色的古典园林,以苏州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入手,从园林选址、建筑布局、山水植物、装饰艺术等自然和人文因素展开具体分析,深入探讨了其中的养生奥妙;然后运用举例分析法,进一步对国内外园林对苏州古典园林养生设计手法的运用进行实例分析;最后对我国现代营造具有养生性质的园林空间发展进行思考和探讨,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韦明娟[8](2019)在《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调研与实践》文中认为江南传统园林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留下了许多传世经典。陆生草本植物是园林中重要造园要素,在江南传统园林早期历史上,就有相关记载,但当代研究甚少。由于富具特色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使江南地区陆生草本植物造景手法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本论文将江南地区传统园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实地调研的研究手法,从现存古籍文献记载入手研究,梳理出江南庭园草本各个时代的发展脉络,总结江南传统园林草本植物造景手法,并探究其背后的造景特色与文化韵味,丰富古典园林艺术的研究,探索中国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景观营造方法,为建设现代园林陆生草本植物景观提供借鉴。论文认真梳理了从先秦到清代时期陆生草本植物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应用简史,分析了江南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对江南陆生草本植物园林应用过程中的影响。在对前期古籍资料的基础上,着重整理了《长物志》《广群芳谱》《花镜》中的陆生草本植物名录,并对其中几种最常应用的植物种类进行进一步研究。关于陆生草本植物的诗歌和绘画也进行了搜集和整理。通过具体的调研,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总结陆生草本植物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造景方式,主要有与建筑小品结合、与其他植物搭配种植结合、与山石地形结合和与其他造园因素结合等方式。且不同的植物在相同的造景方式背后也有不同的文化韵味。陆生草本植物和园林中其他要素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这样一座座独特的江南传统园林。在此研究基础上,对网师园中的殿春簃进行陆生草本植物植物景观拟古设计,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分析殿春簃的植物种类和造景方式,重现殿春簃的植物景观,对江南传统园林中陆生草本植物造景手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吕超[9](2019)在《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表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如今,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公园城市”理念中,都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高要求,作为园林工作者,需要在园林建设中将这一思想贯彻进去。西蜀名人纪念园是西蜀地区地域性文化的重要体现,研究西蜀名人纪念园对成都建设“公园城市”及“三城三都”具有意义和可研究性。而植物作为文化的载体与传递者,以其在园林要素中唯一有生命的材料,则对西蜀名人纪念园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主要的内容有:(1)提出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2)归纳总结植物景观文学意境在国内外的研究,为本研究打下理论基础;(3)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的种植方式和植物与其余园林要素之间的搭配关系;(4)实地考察研究西蜀园林其中的西蜀名人纪念园的植物景观栽植方式,以及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与水体、建筑、山石园林要素之间的搭配关系;(5)重点研究阐述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文学意境表达方式以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体现;(6)总结归纳西蜀园林植物景观配置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植物景观文学意境的表达方式和对现代园林建设,文化保护传承,公园城市建设的启示。

马真[10](2019)在《基于风水理论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与自然的问题是当今各行各业关注重点,人与自然的共生和谐相处模式,既中国传统园林观的“天人合一”原则重新回到人们视野。如何结合当代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将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今园林设计相结合,形成适宜本土并兼具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是行业发展研究的方向。通过植物配置手段,营造传统风水相地理论中的有利环境,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应用策略,以达到让植物环境发挥对人体最大改善作用,形成具有具有生理意义和美学意义的双重植物景观。本文做了如下工作: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课题的背景与来源,分析课题研究意义,明确研究价值。并对当今国内外在风水领域及植物风水领域研究现状进行调查。第二章对风水理论与现代科学相关性进行研究。先对风水的概念进行了概述,进而对风水理论的形成、发展过程及哲学基础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进而对风水理论与现代科学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包括了水文地质学、生态学、心理学等领域,并研究了风水理论的文化表征与美学哲学的关联性。第三章对植物的风水性进行科学性分析。通过植物生理学、人体健康医学、环境物理学及环境心理学等现代科学,分析植物风水对人体生理及心理上的促进作用。基于此对具体植物种类进行了阴阳、五行、吉凶上的分类,辨明其科学性与伪科学性的存在,并列举大量实例阐述不同植物在风水上的具体应用。第四章提出风水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策略。分别从遵循原则、选择植物、营造格局三个方面进行研究论述,并对应用植物配置营造风水环境格局提出相应策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论证该策略的可行性。第五章对全文进行总结,概述结论并进行展望。通过对植物配置营造风水环境格局策略的探究,一方面是传承中国古典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与发展,另一方面将其应用于现代园林设计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代园林风格,扩充园林理论体系,创造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环境,推动我国园林行业的长远发展。

二、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论文提纲范文)

(1)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创新点
    1.7 本研究所涉及的几个主要概念
第二章 园林信息模型建构的理论源流
    2.1 信息模型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1.1 早期信息模型理论
        2.1.2 中期信息模型理论
        2.1.3 近期信息模型理论
    2.2 几种主要信息模型系统的结构
        2.2.1 建筑信息模型(BIM)的结构
        2.2.2 景观信息模型(LIM)的结构
        2.2.3 历史建筑信息模型(HBIM)的结构
    2.3 近年与古典园林信息模型建构相关的实践及评价
        2.3.1 古典园林数字化测绘
        2.3.2 嘉峪关信息化测绘研究
        2.3.3 苏州环秀山庄三维数字化信息研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体系建构
    3.1 见心斋园林概况
        3.1.1 见心斋园林造园意匠
        3.1.2 见心斋园林价值评价
        3.1.3 见心斋园林数字化研究特点
    3.2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内容与结构
        3.2.1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创新性
        3.2.2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内容
        3.2.3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结构
    3.3 实现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建构步骤与技术条件
        3.3.1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的建构步骤
        3.3.2 见心斋园林信息模型建构的技术条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见心斋三维数字信息模型的实体信息采集
    4.1 见心斋园林三维数据采集方案选择
        4.1.1 见心斋园林测绘内容及难点
        4.1.2 各测量技术适用性比较
        4.1.3 数据测量方法确定
    4.2 见心斋园林优化布站方案及数据获取
        4.2.1 资料收集与现场踏勘
        4.2.2 三维激光扫描布站要求
        4.2.3 见心斋全园数据获取
    4.3 见心斋全园点云数据预处理
        4.3.1 数据导入
        4.3.2 数据预处理
        4.3.3 点云配准
    4.4 处理结果表达
        4.4.1 见心斋全园三维点云模型
        4.4.2 见心斋园林总览图量化研究
        4.4.3 现状点云正射影像图
        4.4.4 二维图纸表达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实体信息处理
    5.1 古典园林信息要素的分类
        5.1.1 古典园林要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5.1.2 风景园林理论中已有园林要素分类
        5.1.3 基于测绘需求的园林要素分类的提出案例
        5.1.4 历史园林遗产保护的框架体系
    5.2 信息模型建构导向的园林要素分类系统的提出
        5.2.1 古典园林要素量化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5.2.2 信息模型建构导向的园林要素分类的原则
        5.2.3 基于古典园林信息模型建构的园林要素分类
    5.3 点云分类处理在见心斋园林要素中的应用
        5.3.1 点云数据格式对接与转换
        5.3.2 见心斋全园点云数据分类处理的目标
        5.3.3 见心斋园林要素点云量化分类方法
    5.4 点云的精细分类与目标提取在古典园林要素中的应用
        5.4.1 见心斋山地条件下的地面点改进式渐进加密滤波提取
        5.4.2 人机交互提取见心斋假山点
        5.4.3 见心斋各植被单体信息精细区分
        5.4.4 见心斋全园建筑单体分离
    5.5 基于见心斋园林要素特征的点云数据处理
        5.5.1 见心斋各园林要素特征提取及处理目标
        5.5.2 见心斋三维数据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处理
        5.5.3 见心斋各园林要素基本处理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的应用
    6.1 见心斋信息化平台选择
        6.1.1 见心斋信息模型建构中的需求分析
        6.1.2 见心斋信息模型建构中所需的关键平台
    6.2 见心斋三维数据信息的管理
        6.2.1 见心斋园林环境要素的管理
        6.2.2 见心斋园林建筑要素的管理
    6.3 见心斋三维信息系统的应用
        6.3.1 见心斋系统的使用
        6.3.2 信息化视野下的古典园林保护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2)“风”意象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创作手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及内容概述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2.3 研究内容
        1.2.4 相关概念
    1.3 已有研究与评述
        1.3.1 对古典园林意象的研究
        1.3.2 对清代皇家园林的研究
        1.3.3 对风意象的研究
        1.3.4 综合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中国古典园林风意象概述
    2.1 中国古典园林意象产生的渊源
        2.1.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总纲
        2.1.2 取意诗画的审美情趣
        2.1.3 强调意境的造园思想
    2.2 风意象的发展演变
        2.2.1 自然崇拜阶段——商周至南北朝
        2.2.2 诗文意趣阶段——隋、唐、宋
        2.2.3 园林意象阶段——元、明、清
    2.3 园林风意象的文化内涵
        2.3.1 借凉意,表现畅怀之情——清风、乐风、儒风等
        2.3.2 借植物,表现人格精神——松风、荷风、竹风等
        2.3.3 借诗文,表现理想志向——惠风、仁风、熏风等
    2.4 风意象影响下的园林审美方式
        2.4.1 风与自然景象
        2.4.2 风与材质肌理
        2.4.3 风与自然声音
        2.4.4 风与花木芳香
        2.4.5 风与符号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清代皇家园林中风意象景观的成因和类型
    3.1 清代皇家园林风意象的造景成因
        3.1.1 历史因素:追求凉爽的生活习惯
        3.1.2 文化因素:引经据典的重文倾向
        3.1.3 政治因素:宣扬仁政的政治需求
        3.1.4 思想宗教:内圣外王的道德要求
        3.1.5 造园活动:对江南文人园林的写仿
    3.2 清代皇家园林风意象景观实例与分类
        3.2.1 究其文化内涵,从立意上分类
        3.2.2 究其审美方式,从得景上分类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清代皇家园林风意象景观实例分析
    4.1 从触觉体验风意象,营造“透风有式,四季清明”的意境
        4.1.1 圆明园“招凉榭”——岛中水榭,四季透风
        4.1.2 静宜园“畅风楼”——山谷池边,野趣生风
        4.1.3 对比与总结
    4.2 从视觉表现风意象,营造“化风有形,观风取意”的意境
        4.2.1 圆明园“松风萝月”——风卷碧浪,花落木斜
        4.2.2 颐和园“扬仁风院落”——化风为象,抱德炀和
        4.2.3 对比与总结
    4.3 从听觉体验风意象,营造“风声瑟瑟,万物借音”的意境
        4.3.1 静明园“风篁清听”——千篁迎风,竹丛借音
        4.3.2 避暑山庄“风泉清听”——山谷生风,泉涌清音
        4.3.3 避暑山庄“万壑松风”——风行有序,松间闻籁
        4.3.4 对比与总结
    4.4 从嗅觉体验风意象,营造“风物交织,千香揽怀”的意境
        4.4.1 避暑山庄“香远益清”——水面生风,香远风清
        4.4.2 圆明园“曲院风荷”——遥遥十里,递香幽室
        4.4.3 对比与总结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清代皇家园林风意象景观的空间营造手法总结
    5.1 相地选址
        5.1.1 卜邻:借景与呼应
        5.1.2 究源:水近临水,水远引水
        5.1.3 察地:山麓避风,山谷生风
    5.2 空间布局
        5.2.1 开敞性空间布局:感风纳凉
        5.2.2 封闭性空间布局:悟风取意
        5.2.3 内外结合的空间布局:纳风造境
    5.3 掇山理水
        5.3.1 掇山:叠石迎风,堆山引风
        5.3.2 理水:奥而朗风,幽而听风
    5.4 建筑营造
        5.4.1 类型:亭榭纳凉,馆室取意,细节表象
        5.4.2 布局:随势赋形,兼具观景与点景功能
    5.5 植物配置
        5.5.1 选择:兼具自然和精神属性美
        5.5.2 种植:因地制宜,因意置景
    5.6 匾额与楹联
        5.6.1 匾额:点明意象
        5.6.2 楹联:深化意境
    5.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自然教育的推广和普及
        1.1.2 植物文化科普是自然教育的一环
        1.1.3 对于植物文化科普的重视不够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实地考察法
        1.5.2 综合分析法
        1.5.3 归纳分析法
        1.5.4 文献阅读法
    1.6 技术路线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植物园
        2.1.2 植物文化
        2.1.3 植物专类园
        2.1.4 植物文化景观
        2.1.5 交互性景观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园林美学理论
        2.2.2 环境心理学理论
        2.2.3 符号学理论
        2.2.4 认同理论
        2.2.5 历史文脉延续理论
3 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景观实地调研案例分析
    3.1 调研时间及地点
    3.2 调研方法
        3.2.1 文字记录
        3.2.2 照片记录
    3.3 调研案例分析
        3.3.1 湖北.武汉·武汉市中科植物园
        3.3.2 上海市.辰山植物园
        3.3.3 广东省·深圳市·仙湖植物园
        3.3.4 浙江省.杭州市·杭州植物园
        3.3.5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植物园
4 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
    4.1 植物文化相关研究
        4.1.1 植物文化的渊源
        4.1.2 植物的文化内涵
        4.1.3 植物情感之美
    4.2 植物文化的应用原则
        4.2.1 艺术性原则
        4.2.2 互动性原则
        4.2.3 创新性原则
        4.2.4 教育性原则
        4.2.5 特色性原则
    4.3 植物文化的应用策略
        4.3.1 景向心生,植物营造
        4.3.2 因地制宜,挖掘文化
        4.3.3 创新表达,提炼手法
        4.3.4 尊重场地,再现文化特色
    4.4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载体
        4.4.1 植物文化与建筑
        4.4.2 植物文化与园林小品
        4.4.3 植物文化与水体
        4.4.4 植物文化与高科技术
        4.4.5 植物文化与花卉节、科普节日
    4.5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的表达方法
        4.5.1 借鉴与创新
        4.5.2 保护继承与重新利用
        4.5.3 象征隐喻与符号化
5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
    5.1 项目概况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社会历史沿革
    5.2 实地调研与分析
        5.2.1 交通分析
        5.2.2 水系分析
        5.2.3 植物专类园分析
        5.2.4 景观分区
        5.2.5 植物文化在植物专类园中应用的必要性
        5.2.6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景观现状分析
    5.3 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挖掘
        5.3.1 樱花文化
        5.3.2 山茶文化
        5.3.3 竹文化
        5.3.4 梅花文化
        5.3.5 桂花文化
        5.3.6 杜鹃文化
        5.3.7 郁金香文化
    5.4 植物专类园中植物文化应用构思
        5.4.1 应用理念
        5.4.2 目标性质
        5.4.3 应用方法
    5.5 植物文化的应用
        5.5.1 总体布局
        5.5.2 植物专类园景点优化
        5.5.3 植物文化特色服务设施
        5.5.4 植物专类园植物文化特色活动开展
    5.6 小结
6 结果与讨论
    6.1 结果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4)基址环境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趋同性”
        1.1.2 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迫切性”
        1.1.3 城市居住区景观改造“必要性”
    1.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课题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相关概念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理论和发展现状
    2.1 国内外理论相关研究
        2.1.1 国外相关理论
        2.1.2 国内相关理论
        2.1.3 国内外相关理论总述
    2.2 国内案例现状调研与分析
        2.2.1 古典园林案例
        2.2.2 新中式居住区案例
    2.3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设计问题总述和发展趋势
        2.3.1 问题总结
        2.3.2 发展趋势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址环境对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的重要性分析
    3.1 景观设计基址环境分析
        3.1.1 自然资源
        3.1.2 人文资源
    3.2 景观意境构成要素与功能
        3.2.1 非物质要素
        3.2.2 物质要素
        3.2.3 其他要素
    3.3 基址环境与意境营造的关系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址环境对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选取
    4.1 选择层次分析法的原因
    4.2 建立基址环境基础指标体系
        4.2.1 基址环境影响元素指标选取
        4.2.2 指标优化
        4.2.3 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层次分析法
        4.3.1 构建判断矩阵
        4.3.2 层次总排序计算
        4.3.3 权重值结果分析
    4.4 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
        4.4.1 指标评分
        4.4.2 加权计算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的设计原则和创新发展模式
    5.1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的设计原则
        5.1.1 生态性原则
        5.1.2 人文性原则
        5.1.3 艺术性原则
    5.2 基于KANO模型指标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原则可行性验证
        5.2.1 KANO模型简述
        5.2.2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原则可行性验证
    5.3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优化方法
        5.3.1 区位环境优化—因地借景
        5.3.2 山水环境优化—筑山理水
        5.3.3 植物环境优化—应绿营境
        5.3.4 气候环境优化—顺境而为
        5.3.5 人文环境优化—铸魂于境
    5.4 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模式
        5.4.1 “借助”文化确立意境主题
        5.4.2 “引导”主题融入景观空间
        5.4.3 “阐释”主题构筑文字意境
        5.4.4 “赋予”情感营造意境空间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址环境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研究结果应用
    6.1 基址环境分析
    6.2 设计策略
    6.3 设计方案与意境营造
        6.3.1 设计方案
        6.3.2 意境营造
    6.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术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附录一:关于基址环境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指标分类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关于基址环境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因子权重的调查问卷
附录三:基址环境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原则双向调查问卷

(5)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商业房地产的快速发展
        1.1.2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现代转译是当前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
        1.1.3 现代中式居住区水景设计的问题凸显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和相关概念
        1.3.1 研究对象
        1.3.2 基本概念
    1.4 相关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4.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1.5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特征与形态类型
    2.1 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理念: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2.2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基本原则
        2.2.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2.2 因地制宜,随曲合方
        2.2.3 诗情画意,蕴含意境
    2.3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影响因素
        2.3.1 自然环境
        2.3.2 思想观念
        2.3.3 文心画意
    2.4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形态类型
        2.4.1 形态与类型
        2.4.2 布局形态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构思立意与手法分析
    3.1 中国传统园林理水的构思立意
        3.1.1 神话主题立意
        3.1.2 文学主题意象
    3.2 因地制宜、随曲合方的理水布局手法
        3.2.1 结合区域环境的水景布局
        3.2.2 结合场地特点的水景布局
    3.3 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理水手法
        3.3.1 通过水景平面布局扩大视觉效果
        3.3.2 通过水景空间变化扩大视觉效果
        3.3.3 通过水景的设计要素扩大视觉效果
        3.3.4 通过视线的组织扩大视觉效果
        3.3.5 通过借景手法扩大视觉效果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在南方住区水景设计中的转译
    4.1 传统园林理水与现代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与转译原则、策略
        4.1.1 传统园林理水与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的差异
        4.1.2 传统园林理水手法在南方住区中转译的原则与策略
    4.2 水景的主题意境
        4.2.1 水景主题的意义
        4.2.2 主题水景的构建方法
    4.3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4.3.1 尊重自然先天条件
        4.3.2 联系周边景观资源
        4.3.3 总体规划与水景位置选择
    4.4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4.4.1 水景设计的原则
        4.4.2 水景空间的规划布局
        4.4.3 水景形态组合
        4.4.4 水源点与流向设计
        4.4.5 地形设计
        4.4.6 观景点与观景路线设计
    4.5 水景细节设计
        4.5.1 倒影设计
        4.5.2 山石与池岸设计
        4.5.3 建筑
        4.5.4 植物配置
        4.5.5 配套设施及小品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南方住区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1 安徽滁州翰林雅院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1.1 水景的构思与立意
        5.1.2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5.1.3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5.1.4 水景环境要素设计
    5.2 广西玉林绿地城水景设计案例分析
        5.2.1 水景的构思与立意
        5.2.2 总体规划与水景设计
        5.2.3 场地特点与水景布局
        5.2.4 水景细节设计
    5.3 本章小结
结语
    结论
    研究创新点
    研究的局限性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6)园林画境景观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
        (2)案例分析
        (3)综合归纳法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创新点
    1.3 园林画境的涵义
    1.4 文献研究综述
        1.4.1 传统绘画与园林研究综述
        1.4.2 现代构成艺术与园林研究综述
        1.4.3 小结
2 传统绘画与园林
    2.1 传统绘画与园林的创作思想
        2.1.1 隐逸文化
        2.1.2 道法自然
        2.1.3 意境营造
    2.2 传统绘画与园林的创作风格
        2.2.1 师法自然
        2.2.2 写意风格
        2.2.3 含蓄蕴藉
    2.3 传统绘画与园林的创作元素
        2.3.1 植物
        2.3.2 山石
        2.3.3 水体
        2.3.4 建筑
    2.4 小结
3 现代艺术与园林
    3.1 影响园林的现代艺术思潮
        3.1.1 解构主义
        3.1.2 大地艺术
        3.1.3 极简主义
        3.1.4 波普艺术
    3.2 构成艺术的基本组成要素与园林
        3.2.1 点
        3.2.2 线
        3.2.3 面
        3.2.4 色彩
    3.3 形式美法则与园林
        3.3.1 多样、统一法则
        3.3.2 对称、均衡法则
        3.3.3 对比、调和法则
        3.3.4 节奏、韵律法则
        3.3.5 比例、尺度法则
4 园林画境设计途径
    4.1 从传统画论“六法论”的角度探讨园林画境设计途径
        4.1.1 气韵生动
        4.1.2 骨法用笔
        4.1.3 应物象形
        4.1.4 随类赋彩
        4.1.5 经营位置
        4.1.6 传移模写
        4.1.7 小结
    4.2 从现代艺术的角度探讨园林画境设计途径
        4.2.1 独特的形式
        4.2.2 创新的材料
        4.2.3 多样的色彩
        4.2.4 流动的空间
    4.3 小结
5 园林画境景观设计案例分析——绿博会浙江展园
    5.1 项目背景
        5.1.1 绿博会区位分析
        5.1.2 绿博会主题
        5.1.3 展园位置与用地
    5.2 设计构思
        5.2.1 设计主题
        5.2.2 设计策略
    5.3 画境设计分析
        5.3.1 传统角度的画境设计分析
        5.3.2 现代角度的画境设计分析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1)古今园林画境的区别
        (2)园林画境追求的至高目标——真善美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7)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本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背景介绍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园林养生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对象及选题依据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1.4.3 框架流程
2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论述
    2.1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概述
        2.1.1 养生的含义
        2.1.2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类别
        2.1.3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概述
    2.2 中国古典园林养生的历史发展概况
        2.2.1 秦汉以前
        2.2.2 魏晋至唐
        2.2.3 宋元明清
    2.3 道家养生思想在不同园林类型中的体现
        2.3.1 皇家园林的神仙思想——蓬舟吹取三山去
        2.3.2 私家园林的隐逸风尚——白云深处结茅茨
    2.4 小结
3 苏州古典园林蕴含的养生思想
    3.1 苏州古典园林自然养生
        3.1.1 天人谐和
        3.1.2 动静相协
        3.1.3 阴阳互生
        3.1.4 顺应四时
    3.2 苏州古典园林情志养生
        3.2.1 园林选址
        3.2.2 叠山治水
        3.2.3 花鸟虫鱼
        3.2.4 地面铺装
        3.2.5 楹联匾额
        3.2.6 装饰元素
    3.3 苏州古典园林意境养生
        3.3.1 空间构成
        3.3.2 显隐之道
        3.3.3 曲径通幽
        3.3.4 气脉相通
        3.3.5 声色光影
        3.3.6 集虚守心
    3.4 苏州古典园林艺术养生
        3.4.1 画意园境
        3.4.2 文心诗情
        3.4.3 装饰之巧
        3.4.4 生活闲趣
        3.4.5 音律曲艺
    3.5 苏州古典园林养生思想对其他园林的影响
        3.5.1 皇家园林
        3.5.2 寺观园林
        3.5.3 文人园林
        3.5.4 岭南园林
    3.6 小结
4 传统养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应用
    4.1 沧浪亭
        4.1.1 选址布局
        4.1.2 建筑营造
        4.1.3 筑山理水
        4.1.4 植物配置
        4.1.5 艺术鉴赏
    4.2 狮子林
        4.2.1 选址布局
        4.2.2 建筑营造
        4.2.3 筑山理水
        4.2.4 植物配置
        4.2.5 艺术鉴赏
    4.3 拙政园
        4.3.1 选址布局
        4.3.2 建筑营造
        4.3.3 筑山理水
        4.3.4 植物配置
        4.3.5 艺术鉴赏
    4.4 网师园
        4.4.1 选址布局
        4.4.2 建筑营造
        4.4.3 筑山理水
        4.4.4 植物配置
        4.4.5 艺术鉴赏
    4.5 小结
5 苏州古典园林对中外园林养生营造的启示
    5.1 苏州古典园林养生之道在日本园林中的体现
        5.1.1 阴阳五行与风水布局选址
        5.1.2 园林的禅宗境界
        5.1.3 道家神仙思想
        5.1.4 山水林泉之心
    5.2 苏州古典园林养生思想在国内现代公共健康环境中的应用
        5.2.1 北京地坛中医药养生文化园
        5.2.2 武汉火神山医院与雷神山医院
    5.3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2 讨论
        6.2.1 研究苏州古典园林中养生造园方法对现代园林设计的启示
        6.2.2 思考与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A:图片
附录 B:表格
附录 C:致谢
附录 D:在学期间成果

(8)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调研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
    1.3 研究现状
        1.3.1 古代文献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2.1 江南陆生草本植物专着
        1.3.2.2 江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研究
        1.3.3 国外研究动态
        1.3.4 小结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选题意义
    1.5 研究内容
        1.5.1 对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种类进行系统梳理
        1.5.2 对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实例详细调查分析
        1.5.3 结合植物景观拟古项目,总结现代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的方式
    1.6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1.1 文献归纳与资料分析
        1.6.1.2 实地调研法
        1.6.1.3 归纳总结法
        1.6.2 技术路线
2 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应用概况
    2.1 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应用简史
        2.1.1 先秦至汉—初现萌芽
        2.1.2 魏晋南北朝—逐渐兴起
        2.1.3 隋唐—一路繁花
        2.1.4 宋元明清—持续发展
        2.1.5 小结
    2.2 影响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应用因素
        2.2.1 自然条件因素是前提
        2.2.2 经济文化因素是基础
        2.2.3 宗教文化因素是内源
3 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名录古籍整理及研究
    3.1 古籍所见陆生草本植物专着
        3.1.1 综合性专着
        3.1.1.1 《长物志》介绍及陆生草本植物名录整理
        3.1.1.2 《广群芳谱》介绍及陆生草本植物名录整理
        3.1.1.3 《花镜》介绍及陆生草本植物名录整理
        3.1.2 谱录类专着
        3.1.3 古籍常见陆生草本植物重要性分析
    3.2 江南传统园林重要陆生草本植物应用简史
        3.2.1 芍药
        3.2.1.1 芍药栽植历史概况
        3.2.1.2 芍药品种
        3.2.1.3 芍药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应用
        3.2.1.4 芍药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3.2.2 菊
        3.2.2.1 菊栽植历史概况
        3.2.2.2 菊品种
        3.2.2.3 菊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应用
        3.2.2.4 菊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3.2.3 兰
        3.2.3.1 兰花的栽植历史概况
        3.2.3.2 兰花品种
        3.2.3.3 兰在江南传统园林中的应用
        3.2.3.4 兰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3.3 小结
4 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模式研究
    4.1 陆生草本植物与山石地形的结合
    4.2 陆生草本植物与建构筑物的结合
    4.3 陆生草本植物与其他植物的结合
    4.4 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结合
    4.5 小结
5 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应用实例
    5.1 拙政园
    5.2 狮子林
    5.3 环秀山庄
    5.4 网师园
    5.5 影园
    5.6 小结
6 陆生草本植物景观拟古设计—网师园殿春簃
    6.1 项目概况及分析
        6.1.1 项目简介
        6.1.2 基地内部植物现状概况
        6.1.3 基地变迁
        6.1.4 项目愿景
    6.2 拟古设计总体方案
        6.2.1 设计理念
        6.2.2 设计方法
        6.2.3 园内总体布局
        6.2.4 景观节点种植分析
        6.2.4.1 庭院景观节点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6.2.4.2 建筑景观节点草本植物种植分析
        6.2.5 乔木搭配种植分析
        6.2.6 主要所用陆生草本植物种植依据
    6.3 小结
7 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的问题与思考
    7.1 问题
        7.1.1 传统园艺品种有所遗失
        7.1.2 中国特色陆生草本植物造景手法消失
        7.1.3 陆生草本植物审美文化断裂
        7.1.4 古园保护与陆生草本植物配置风格相离
    7.2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十九大的文化建设要求
        1.1.2 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相关论述
        1.2.1 植物景观文学意境在国外的研究
        1.2.2 植物景观文学意境在国内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收集阅读法
        1.4.2 资料分析归纳法
        1.4.3 学科交叉法
        1.4.4 实地考察法
        1.4.5 问卷调查法
        1.4.6 技术路线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解读
        2.1.1 西蜀名人纪念园
        2.1.2 意境
        2.1.3 文学意境
        2.1.4 植物造景
        2.1.5 植物文学意境
    2.2 相关理论
        2.2.1 植物造景理论
        2.2.2 园林美学原理
        2.2.3 环境心理学
        2.2.4 传统空间意境
3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景观文学意境表达研究
    3.1 中国古典园林文学意境概述
    3.2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美学原理
        3.2.1 空间配置
        3.2.2 种植方式
    3.3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文学意境表达
        3.3.1 植物与美学
        3.3.2 植物与文学
        3.3.3 植物空间意境表达
    3.4 小结
4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文学意境表达研究
    4.1 成都平原植物景观概述
        4.1.1 竹类植物
        4.1.2 名人与植物
    4.2 西蜀名人纪念园归纳概述
    4.3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特色
        4.3.1 武侯祠(柏树)
        4.3.2 望江公园(竹)
        4.3.3 桂湖(桂花、荷花、紫藤)
        4.3.4 杜甫草堂(梅花、香樟、竹)
        4.3.5 其他(罨画池的梅、三苏祠的竹)
        4.3.6 小结
    4.4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造景
        4.4.1 植物景观造景手法
        4.4.2 植物空间组合
    4.5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文学意境
        4.5.1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诗文表达
        4.5.2 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文学意境表达方式
        4.5.3 小结
    4.6 问卷调查及分析
        4.6.1 西蜀园林文学意境游览现状分析
        4.6.2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存在的问题
        4.6.3 解决措施
5 现代园林植物景观文学意境应用启示
    5.1 自然朴素、收放自如
    5.2 文学表达、文化氛围
    5.3 诗情画意、意境深远
    5.4 小结
6 结论与讨论
    6.1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现状
    6.2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的优化建议
        6.2.1 遵循美学原理,减少无序栽植
        6.2.2 深挖历史文化,增加意境之美
    6.3 西蜀园林植物景观文学意境的表达手法
        6.3.1 美学造景,植物入诗
        6.3.2 取自于诗,用之于景
        6.3.3 既是造景、亦是造境
    6.4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调查问卷
附录2 :西蜀名人纪念园常用植物表

(10)基于风水理论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来源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风水理论研究现状
        1.3.2 植物风水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风水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关联性
    2.1 风水理论相关概念
        2.1.1 风水释义
        2.1.2 风水理论发展简史
        2.1.3 风水理论的阴阳五行哲学观
    2.2 风水理论与现代科学的关联性
        2.2.1 风水理论与水文地质学
        2.2.2 风水理论与生态学
        2.2.3 风水理论与风景园林学
    2.3 风水理论的文化表征与哲学原理
        2.3.1 风水理论与传统文化
        2.3.2 风水理论与心理暗示
        2.3.3 风水理论下的哲学与美学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风水植物应用与现代科学关系
    3.1 植物风水理论与现代科学耦合关系
        3.1.1 植物风水学
        3.1.2 植物风水与植物生理学
        3.1.3 植物风水与环境物理学
        3.1.4 植物风水与环境心理学
    3.2 植物风水对人体健康的有利影响
        3.2.1 植物风水与健康医学
        3.2.2 对人体生理状态的改善作用
        3.2.3 对人体心理状态的激励作用
    3.3 植物的风水属性分类
        3.3.1 依据心理学原理的植物五行分类
        3.3.2 依据植物生理学原理的植物阴阳分类
        3.3.3 依据传统文化符号的植物吉凶分类
    3.4 风水植物及其应用
        3.4.1 利于生理健康的风水植物及应用
        3.4.2 利于心理状态的风水植物及应用
        3.4.3 具有双方面作用的风水植物及应用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风水理论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策略
    4.1 风水理论应用于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4.1.1 天人合一因地制宜原则
        4.1.2 协调周围环境平衡原则
        4.1.3 符合当地地域文化原则
    4.2 风水植物的选取策略
        4.2.1 利于生理健康恢复的风水植物选取策略
        4.2.2 利于心理状态调节的风水植物选取策略
        4.2.3 风水植物谱系表
    4.3 依据植物配置的风水格局营造策略
        4.3.1 宏观风水格局营造策略
        4.3.2 微观风水格局营造策略
        4.3.3 利用植物配置改造园林风水格局策略
    4.4 古典园林植物风水案例分析——以拙政园为例
        4.4.1 对象概述
        4.4.2 宏观植物配置风水分析
        4.4.3 微观植物配置风水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创新与不足
        5.2.1 研究创新点
        5.2.2 研究的不足
    5.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传统风水及风水环境认知调查表
附录二 园林建筑行业对风水认知及应用情况调查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四、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论文参考文献)

  • [1]北京香山静宜园见心斋园林三维数字信息模型建构研究[D]. 廖怡. 北方工业大学, 2021(01)
  • [2]“风”意象在清代皇家园林中的创作手法研究[D]. 辛俊婕.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3]植物园中专类园植物文化的表达与应用研究[D]. 陈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4]基址环境影响下新中式居住区景观意境营造研究[D]. 张亚琳. 青岛理工大学, 2021(02)
  • [5]基于中国传统园林理水手法的南方住区水景设计研究[D]. 陈真.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6]园林画境景观设计研究[D]. 陈中铭.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6)
  • [7]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营造中的应用研究[D]. 陶欣冉. 福建农林大学, 2020(02)
  • [8]江南传统园林陆生草本植物造景调研与实践[D]. 韦明娟.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 [9]西蜀名人纪念园植物景观的文学意境表达研究[D]. 吕超. 四川农业大学, 2019(06)
  • [10]基于风水理论园林植物配置的应用研究[D]. 马真.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古典园林中的植物配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