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瓷造型与装饰艺术

辽瓷造型与装饰艺术

一、辽瓷造型与装饰艺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翔宇[1](2021)在《解码辽代穿带扁壶装饰纹样内涵》文中研究表明辽瓷中以辽三彩、鸡冠壶为代表的器型享有盛誉,之前学者的学术研究大多将研究重点聚焦于辽瓷独特的造型艺术上。本文试图从新颖独到的辽代穿带扁壶入手,着眼于对辽代穿带扁壶的装饰纹样进行解码,基于翔实的考古资料和丰富的图像比对,结合辽文化所在地如内蒙古和辽宁地区所信仰的萨满教文化,从设计学角度对辽代穿带扁壶的装饰手法及纹样内涵进行分析与解读。

许鑫[2](2021)在《辽代装饰纹样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

焦雪倩[3](2019)在《东周青铜鬲形鼎探析》文中研究指明东周青铜鬲形鼎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流行于战国中期至战国晚期,广泛出土于山西、河南、陕西、甘肃、河北地区。该器青铜鬲形鼎形制特征明显,时代感较强,是东周时期中原青铜器的主要器类之一。目前,关于东周青铜鬲形鼎的研究相对薄弱,学术界尚未出现关于此类器物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专着。文章以东周青铜鬲形鼎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考古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统计学、艺术设计的方法对青铜鬲形鼎的形制演变、埋葬情境、艺术特征、区域特征及相关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东周青铜鬲形鼎的研究范围、前人的研究概况以及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形制分析及发展演变。主要依据出土材料,采用类型学分析方法,将东周青铜鬲形鼎分为附耳鬲形鼎、铺首衔环耳鬲形鼎和特殊形制鬲形鼎三类。结合器物形制演变关系将青铜鬲形鼎演变过程分为四组两期,推定其发展经历了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与战国中期至战国晚期两个发展阶段。第三部分,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埋葬情境。主要从青铜鬲形鼎的器物组合方式、器用制度、使用人群三部分展开,认为青铜鬲形鼎经历了一个等级区分度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第四部分,东周青铜鬲形鼎的造型与装饰。青铜鬲形鼎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器物的造型和装饰两方面。方圆、虚实、曲直的构图方法凸显了青铜鬲形鼎的造型工艺。鬲形鼎盖部和耳部的兽形立体装饰增加了鬲形鼎的美学价值;随着时代的变化,蟠螭纹、绚纹、花瓣纹等器物的平面纹饰,在组织方式和装饰位置等方面表现出一定差异。第五部分,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区域特征。青铜鬲形鼎主要分布在河南、山西、河北、陕西以及甘肃等地区。其中,鬲形鼎产生于山西地区,但发现数量最多的为河南地区,河北、陕西、甘肃等地发现较少,发现时间也较晚。结合青铜鬲形鼎的形制特征及分期结果,总结了各区域的器物特征。第六部分,相关问题讨论。讨论了青铜鬲形鼎与鼎、联裆鬲、敦的关系,认为鬲形鼎是鼎与联裆鬲两种器类相生关系下的产物。另外,本文从制器思想和社会背景两方面分别探讨了东周青铜鬲形鼎起源与消亡的原因。

李砚祖[4](2019)在《写在前面》文中研究说明本期的主题辽瓷为主。就这一主题而言,有历史研究的论文如"器物与文化——辽代陶瓷造型演变与游牧文化变迁"、"辽三彩与契丹文化"、"辽代社会变迁对辽瓷造型的影响"等,这三位作者都是博士或博士研究生,这三篇论文可以看做是辽瓷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在《大家与世家》栏目中,本期介绍的是林声先生,一位辽瓷艺术的传承创新者,也曾是这方面的领导者和学者,他80岁开始与辽瓷结缘,一刀代笔,刻画辽瓷新篇章,

崔想[5](2018)在《辽瓷的造型、装饰及美学艺术特征分析》文中提出作为长期活跃在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契丹族,他们在辽阔的草原上生活,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对山川、湖泊、草原、土地的热爱,在长时间的生产以及生活的过程当中,进而形成了强烈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情趣,这种独特的审美意识以及审美情趣在后期的辽大文化的不同领域当中都有所体现,特别是在辽瓷的艺术表现之上展现的更为的凸出,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水平。因此本文以辽瓷所表现出来的造型、装饰以及美学艺术特征进行分析,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让人们更加熟悉辽瓷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为辽瓷后期的延续和发展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出和实践经验。

刁颖瑞[6](2018)在《辽代陶瓷的装饰研究》文中指出辽代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特点突出,品种多样,是游牧民族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而形成的产物,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辽代陶瓷的装饰是当时人们审美传统、风俗习惯和思想文化的直观体现,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征,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希冀,有着十分重要的精神内涵。以往对辽代陶瓷的研究,主要以器物形制为出发点,对装饰的探讨大多不成体系。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丰富其研究资料,并对辽代陶瓷的装饰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本文对窑址、墓葬、城址、塔基、窖藏等遗址中出土的辽代本土窑场烧造的釉陶及瓷器,以及可靠的馆藏资料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收集,并主要从装饰技法、纹饰题材、纹饰布局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而对辽代陶瓷装饰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总结。研究中将主要借助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所收集资料从纹饰方面进行整理和比较研究,同时与文献记载相结合,并尝试从窑口差异、文化差异、与其他工艺美术品的关系方面进行横向对比,从而探究其变化背后的历史意义及文化内涵。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并简要回顾研究史。第二章从装饰技法角度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探讨,主要分为胎装饰与釉装饰两大类。其中胎装饰包括划花、刻花、剔花、印花、贴塑、戳印及镂空、白釉黑彩、白釉划/剔花填黑彩;釉装饰包括单色釉、双色釉、三彩。第三章从纹饰题材角度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探讨,主要分为植物纹、动物纹、人物纹、火珠纹、仿皮条纹、几何纹。第四章从纹样布局角度对所收集的材料进行了分类探讨,主要分为三彩器与非三彩器两大类,其中三彩器的纹样布局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是讨论的重点。第五章主要是对本文的总结,是通过上述讨论而得出的辽产釉陶及瓷器装饰的阶段性特征。

曹习芳[7](2017)在《骑风猎韵—辽代陶瓷器皿鸡冠壶艺术特征摭拾》文中研究说明辽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公元916年由耶律阿保机建国,公元1125年被金国所灭。鼎盛时期人口约900万,国土面积约489万平方公里。辽代时期的陶瓷制品极具鲜明的少数民族艺术风格,在我国古代陶瓷史中独树一帜,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鸡冠壶作为辽瓷的典型器皿,是一个非常好的物化了的文化历史载体,高度凝聚和有效储存了游牧民族在逐渐转变生活方式、融入汉族历史变迁进程中的珍贵信息。本文通过时间轴线分析辽代典型陶瓷器皿鸡冠壶的起源与命名、形制特点、装饰艺术特征及其演变,充分展示了辽代时期的审美情趣、工艺技法及艺术特征。

赵子钧[8](2016)在《从民族关系角度研究辽代陶瓷》文中研究说明辽代陶瓷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在少数民族陶瓷中特点突出,品种多样,整体上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在中国陶瓷艺术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纵观辽代的研究成果,对于辽代陶瓷的研究并不少见,大多是以考古学的角度,从陶瓷的审美造型、纹样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然而,从民族关系角度研究辽代陶瓷的着作与论文却鲜少见,本文的研究方向就是从民族关系角度研究辽代陶瓷。本文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辽土烧造,也被广大辽国人民所使用的陶瓷器,另一部分是辽境出土,外来输入辽境的陶瓷器。本文从民族关系的角度,结合当时民族关系的发展状况,以民族关系发展历程中的重点事件为线索,纵向从时间上分析辽代陶瓷的特征变化,横向从空间上分析辽代陶瓷的地域差异。指出辽代契丹族封建化、汉化不断加深的历程对辽代陶瓷的发展与演进产生重大影响。进而总结出辽代陶瓷所体现的文化因素。在辽境出土外来输入陶瓷研究这一部分,详尽阐述了辽国输入的邢窑、越窑、定窑、耀州窑和景德镇窑场生产的瓷器,分析了各窑瓷器总体比例和阶段性消长变化,结合历史文献指出瓷器输入辽国境内的途径主要有掠夺、贡奉馈赠和贸易等方式,在此基础上讨论10——12世纪辽与五代、北宋中原政权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对陶瓷器产生的影响。

张大伟[9](2016)在《论辽瓷的造型、装饰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传统陶瓷自新石器时代产生之日起已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担负着实用和审美的双重身份。在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中,陶瓷以实用为目的是第一位的,而人们创造出精湛的制瓷技术和美轮美奂的造型与装饰风格充分体现了人们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精神世界。在当下崇尚个性、以表达自我感受为核心的现代陶艺观念下,面对这一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瑰宝,中国传统陶瓷的美不能成为过去,它的光彩应该放射在现代陶艺创作的广阔天地中,创作出新的陶艺形式。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精髓是推动中国现代陶艺发展的根基。辽瓷是北方游牧民族地区陶瓷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重要的组成部分。辽瓷独具民族风格,其古拙无华的造型语言透露着永恒的感染力。在现代陶艺研究中,对于辽瓷的继承和创新问题一些陶瓷艺术家对此有所关注,但是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笔者试图找到创新辽瓷的新方法,力求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的辽瓷新形式。本文从辽瓷的造型、装饰语言出发,具体研究了辽瓷造型与装饰语言的艺术特色,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创作过程的分析,总结归纳出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创作思路,旨在开辟一条与现代观念相结合的,展现辽瓷新风貌的创新之路。这是本文的研究主题与创新点所在。

李艳阳[10](2014)在《辽代早期纪年瓷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辽朝的制瓷业在中华陶瓷史上虽起步较晚,却发展迅速。特别是辽早期,由于其政治经济的迅速崛起,与中原王朝的交流日益频繁,故对中原王朝先进的技术文化得以吸收借鉴,辽瓷便也在此期间从产生逐步走向成熟。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系列辽代窑址和早期的纪年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瓷器,对这些出土瓷器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辽早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尤其是对其窑口的判断,可以为今后辽代早期瓷器的鉴定提供依据。

二、辽瓷造型与装饰艺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瓷造型与装饰艺术(论文提纲范文)

(1)解码辽代穿带扁壶装饰纹样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辽代穿带扁壶代表作品的出土及纹样说明
    (一)鳝鱼黄釉雕几何纹穿带扁壶
    (二)绿釉穿带扁壶
    (三)酱釉穿带扁壶
二、辽代穿带扁壶纹样内涵解码
    (一)同心圆内部符号解读
    (二)同心圆外部几何纹符号解读
    (三)圈足保留鱼形的抽象纹样符号解读
三、辽代穿带扁壶纹样装饰特点及手法分析
结语

(3)东周青铜鬲形鼎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研究的缘起及范围界定
        一、东周青铜鬲形鼎研究的缘起
        二、东周青铜鬲形鼎范围界定
    第二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研究概况
    第三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研究目标与方法
        一、东周青铜鬲形鼎的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二、东周青铜鬲形鼎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形制分析及分期
    第一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形制分析
    第二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分期及年代
        一、东周青铜鬲形鼎分期
        二、各期年代的推断
    小结
第二章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埋葬情境
    第一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器物组合方式
    第二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器用问题
    第三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使用人群
        一、东周青铜鬲形鼎使用者的身份
        二、东周青铜鬲形鼎使用者的性别分析
        三、东周青铜鬲形鼎使用者的国别、族属
    小结
第三章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造型与装饰
    第一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造型
        一、方圆相融、曲直相济的几何构图
        二、对称与均衡的平衡形式
        三、虚实结合的对比构造
    第二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装饰
        一、立体装饰
        二、平面装饰
    小结
第四章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区域特征
    第一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分布概况
    第二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的区域特征
    小结
第五章 相关问题讨论
    第一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与相关器类的关系
        一、东周青铜鬲形鼎与鼎的关系
        二、东周青铜鬲形鼎与联裆鬲的关系
        三、东周青铜鬲形鼎与敦的关系
    第二节 东周青铜鬲形鼎起源与消亡的原因
        一、青铜鬲形鼎的起源
        二、青铜鬲形鼎消亡的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辽瓷的造型、装饰及美学艺术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辽瓷所具有的造型艺术表现特点
    1. 辽瓷整体造型所具有的特点
    2. 盘口长颈瓶的表现特点
    3. 辽瓷所表现出来的形体之美
    4. 以动物执行展现特殊的造型之美
二、辽瓷所具有的装饰艺术表现特点
    1. 特殊表现手法展现出极强的装饰之美
    2. 运用色彩表现展现出良好的装饰之美
    3. 良好的构图展现极强的装饰之美
三、辽瓷所具有的美学艺术表现特点
    1. 质地美与釉色相结合是辽瓷美学艺术表现的重要方面
    2. 采用烘托的形式展现主题进而达到奇妙的效果
    3. 独特的生活气息及生活情趣营造良好的艺术表现
    4. 自然与生活为基础再创出高于自然与生活的物象
结语

(6)辽代陶瓷的装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史回顾
    1.3 研究对象的范围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辽产陶瓷的装饰技法
    2.1 辽产陶瓷器的胎装饰
        2.1.1 划花装饰
        2.1.2 刻花装饰
        2.1.3 剔花装饰
        2.1.4 印花装饰
        2.1.5 贴塑装饰
        2.1.6 戳印及镂空
        2.1.7 白釉黑彩及白釉划/剔花填黑彩
    2.2 辽产陶瓷的釉彩装饰
        2.2.1 辽产陶瓷的单色釉
        2.2.2 辽产陶瓷的双色釉彩
        2.2.2.1 白釉绿彩
        2.2.2.2 其他双色釉
        2.2.3 三彩
第三章 纹饰题材
    3.1 植物纹
        3.1.1 莲纹
        3.1.2 牡丹纹
        3.1.3 菊花纹
        3.1.4 卷草纹
        3.1.5 蕉叶纹
        3.1.6 葡萄纹
    3.2 动物纹
        3.2.1 龙纹
        3.2.2 凤纹
        3.2.3 鱼纹
        3.2.4 鸟纹
        3.2.5 猴
        3.2.6 狮子
        3.2.7 蜂蝶纹
    3.3 人物纹
    3.4 火珠纹
    3.5 仿皮条纹
    3.6 几何纹
第四章 纹样布局
    4.1 三彩器的纹样布局
        4.1.1 海棠花式长盘
        4.1.2 方盘
        4.1.3 圆盘
        4.1.4 花口盘
        4.1.4.1 八曲圆盘
        4.1.4.2 八角方盘
        4.1.5 其他
        4.1.5.1 砚
        4.1.5.2 笔洗
        4.1.5.3 套盒
    4.2 非三彩器的纹样布局
        4.2.1 碗
        4.2.2 盘或洗
        4.2.3 注壶
        4.2.4 罐
        4.2.5 长颈瓶
第五章 辽产陶瓷装饰的阶段性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插图资料来源
作者简介
致谢

(7)骑风猎韵—辽代陶瓷器皿鸡冠壶艺术特征摭拾(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鸡冠壶的起源与命名
    第一节 鸡冠壶的起源
    第二节 鸡冠壶的命名
第二章 鸡冠壶的形制分类及特点
    第一节 扁身单孔式
    第二节 扁身双孔式
    第三节 矮身横梁式
    第四节 扁身环梁式
    第五节 圆身环梁式
第三章 鸡冠壶的装饰艺术特征
    第一节 装饰技法
    第二节 装饰纹样
    第三节 釉色装饰
第四章 鸡冠壶造型与装饰特征的演化
    第一节 使用由穿孔式向提梁式演变
    第二节 器型由矮胖扁身向高瘦圆身演变
    第三节 纹饰由契丹风格向中原风格演变
结语
参考文献

(8)从民族关系角度研究辽代陶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概念的界定
        1.3.1 辽代陶瓷
        1.3.2 民族关系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从民族关系角度研究辽代陶瓷在时间上的发展与变化
    2.1 契丹族与辽王朝概况
    2.2 辽代纪年墓(塔基)出土陶瓷一览表
    2.3 辽代陶瓷的分期
    2.4 各期陶瓷的阶段性特征
        2.4.1 早期
        2.4.2 中期
        2.4.3 晚期
    2.5 各期陶瓷变化的原因
    2.6 燕云十六州入辽对辽代陶瓷业的影响
        2.6.1 燕云十六州的范围及重要性
        2.6.2 燕云十六州入辽后对手工业的影响
    2.7 四时捺钵制度对辽代早期陶瓷的影响
        2.7.1 辽代四时捺钵制度
        2.7.2 辽代四时捺钵制度对辽代早期陶瓷的影响
第3章 从民族关系角度研究辽代陶瓷在空间上的特征及差异
    3.1 辽代五京
    3.2 辽中京赤峰缸瓦窑
    3.3 巴林左旗林东镇辽上京窑
    3.4 辽南京北京龙泉务窑
    3.5 辽东京辽阳冮官屯窑
    3.6 辽西京浑源界庄窑
    3.7 各窑制烧工艺的总结及与五代北宋的比较
第4章 辽代陶瓷的文化因素构成
    4.1 契丹文化因素
    4.2 唐宋汉文化因素
    4.3 靺鞨——女真文化因素
    4.4 西方文化因素
第5章 辽境出土的外来输入陶瓷研究
    5.1 辽境出土外来输入陶瓷一览表
    5.2 输入辽境的陶瓷器的消长变化及相关原因
    5.3 陶瓷输入的途径以及辽与五代北宋的交流
第6章 手机软件界面设计实践
    6.1 手机软件界面设计分析
    6.2 设计流程及组织框架
        6.2.1 目标用户及需求分析
        6.2.2 主要功能
        6.2.3 功能思维导图
    6.3 界面设计图样
结论
参考文献
图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9)论辽瓷的造型、装饰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问题
        1、研究内容及目标
        2、拟解决的问题
    (四) 研究方法和可行性分析
二、辽瓷造型、装饰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研究中的意义
    (一) 研究辽瓷的造型、装饰语言是现代陶艺创作传承和创新辽瓷的核心
    (二) 研究辽瓷的造型、装饰语言为现代陶艺创作提供鲜活的创作思路
    (三) 研究辽瓷的造型、装饰语言有利于传承民族精神
三、辽瓷造型、装饰语言的艺术特色
    (一) 辽瓷古拙生趣的造型之美
        1、简化的轮廓线
        2、对称平衡的构型原则
        3、象形的意趣感
    (二) 辽瓷有秩序感的装饰之美
        1、装饰纹样的符号化特征
        2、富有童趣的单独纹样
        3、有魅力的线
        4、稳定和谐的色彩语言
四、辽瓷的造型、装饰语言在中国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一) 保留“古意”,再现艺术生命之美
    (二) 博古通今,崇尚具有时代感的创新精神
    (三) 造型与装饰语言的重构
        1、造型的重构
        2、装饰语言的新表达
        3、辽瓷鸡冠壶系列创作解读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四、辽瓷造型与装饰艺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解码辽代穿带扁壶装饰纹样内涵[J]. 张翔宇. 芒种, 2021(11)
  • [2]辽代装饰纹样在现代陶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许鑫. 沈阳理工大学, 2021
  • [3]东周青铜鬲形鼎探析[D]. 焦雪倩.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写在前面[J]. 李砚祖. 陶瓷研究, 2019(02)
  • [5]辽瓷的造型、装饰及美学艺术特征分析[J]. 崔想. 艺术研究, 2018(04)
  • [6]辽代陶瓷的装饰研究[D]. 刁颖瑞. 吉林大学, 2018(01)
  • [7]骑风猎韵—辽代陶瓷器皿鸡冠壶艺术特征摭拾[D]. 曹习芳. 中国美术学院, 2017(04)
  • [8]从民族关系角度研究辽代陶瓷[D]. 赵子钧.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9]论辽瓷的造型、装饰语言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D]. 张大伟.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6(03)
  • [10]辽代早期纪年瓷器研究[J]. 李艳阳. 辽金历史与考古, 2014(00)

标签:;  ;  ;  ;  ;  

辽瓷造型与装饰艺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