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浅谈(续)

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浅谈(续)

一、对我国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续)(论文文献综述)

覃慧,王婷,吴金凤[1](2022)在《基于SWOT分析法的国内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发展现状》文中指出通过战略管理学的SWOT分析法介绍国内外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分析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在我国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明确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发展优势和劣势并存、机遇和威胁同在是促进专科护理队伍快速发展的前提。

陈伟伟,刘娟,白朝晖,樊晓奇[2](2021)在《骨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综述国外骨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的相关制度、认证机构、认证条件、认证考核、资格再认证现状;指出国内骨科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应建立全国统一的骨科专科护士认证制度、建立经过认证机构认证的培训基地、明确资格认证条件、制定骨科专科护士再认证制度,从而为骨科专科护士的规范化培养、人才队伍高标准建设以及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的高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蒋旗,金瑞华,淮盼盼,张豆豆,徐丽华,张然,欧瑞肖,王娟娟[3](2021)在《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共识模型对我国专科护士培养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介绍了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共识模型及模型中监管的基本要素,比较了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认证机构、认证制度、实践领域及监管现状,旨在为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和培养提供参考。

张丽[4](2021)在《2010-2020年我国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Meta整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专科护士工作的真实体验,为专科护士的工作管理提供借鉴。方法检索万方数据、CNKI、维普资讯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0年6月,采用2017版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对文献进行描述性质量评价,整合分析我国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相关研究。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提炼17个类别(共计86个结果),整合为资源支持、岗位职责优化、工作心理感受、成长与收获、职责与使命等5项主题。结论专科护士能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但管理模式仍需改进,资源支持仍需加强,重视专科护士的心理感受,以促进专科护士工作的发展。

魏玉玲,谢慧芳,彭超,杨静,曾立云[5](2021)在《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的研究现状》文中研究说明从灾害护理专科护士的定义、国内外灾害护理教育及培训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李改娟,李春英,李夏,孙静[6](2021)在《2015年—2020年基于CiteSpace我国专科护士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梳理2015年—2020年我国有关专科护士的相关文献,分析其研究热点的演变,以推动我国专科护士的可持续发展。方法检索2015年—2020年公开发表在中国知网资源总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专科护士的中文文献,通过不同领域文献量的年度分布以及利用CiteSpace软件中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和突现词分析其研究热点。结果近6年我国专科护士相关研究发展相对较快,研究热点聚集在重症、手术室、糖尿病、肿瘤、急诊等各领域专科护士的研究,特别集中在专护护士的培训与培养、管理能力以及核心能力、岗位胜任力方面。结论管理者应借鉴和参考现有研究热点,深入和拓展相关研究,以推动和促进我国专科护士研究的不断深化。

黄智慧[7](2021)在《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旨在为疼痛专科护理领域构建一套在普通护士核心能力基础之上的疼痛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今后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考核及分层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在未来能够优化疼痛专科护理领域的资源配置,促进疼痛护理服务同质化,从而改进疼痛护理行业服务质量,减轻患者痛苦并促进其康复。方法:1.文献的检索与分析:通过检索与分析关于疼痛、疼痛护理、专科护士、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护士核心能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等文献资料,分析关于疼痛专科护士及其核心能力的相关理论,为评价指标框架的构建奠定理论基础。2.半结构式访谈:本研究对疼痛专家(包括护理和医疗专家)及疼痛患者、健康人进行面对面访谈,选取与疼痛密切相关的科室:疼痛科、肿瘤科、骨科。探讨疼痛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要求,为进一步确定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3.Delphi法:对来自江西、山东、江苏等7个省的22位专家进行2轮的专家函询,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整理、分析,最终确定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1.半结构式访谈结果:根据对访谈资料的分析,整理出三大主题(主题一:我国疼痛专科护理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不容乐观;主题二:疼痛专科护士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主题三:疼痛专科护士在每一能力下,应具备的具体能力),根据主题内容初步建立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草案。2.专家积极性程度:两轮函询表应答率分别为95.5%和90.5%(均大于70%)。函询应答率较高,说明专家参与本研究的积极性较高。3.专家权威程度: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14(大于0.7),表明专家较为权威,结果较为可靠。4.专家意见协调情况:两轮函询各指标重要程度评分的CV值范围分别为0.000~0.227和0.000~0.225(均<0.30),两轮函询专家的Kendall’s W分别为0.209、0.212,第二轮的协调程度高于第一轮,说明第二轮意见更趋于一致。显着性X2检验均为P<0.01,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一致性。5.各级指标权重系数:一级指标权重范围在0.1527~0.1727,二级指标权重范围在0.2371~0.5146,三级指标权重范围在0.0881~0.5249。结论:本研究最终形成了包含6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56个三级指标的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可为今后管理者对疼痛专科护士的培养、考核及分层管理等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通过分析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可为今后评价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侧重点奠定理论基础。

成守珍,陈玉英,王路英,李云[8](2021)在《专科护士在我国的发展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专科护理逐渐成为护理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对专科护士在国内外的发展进行简述,总结专科护士的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探讨专科护士在解决疑难问题、创新教学科研及投身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等专科护理实践中的作用,对我国专科护理的发展提出展望。

毕亚平[9](2021)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构建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研究生专科化培养现状;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构建MNS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为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新思路。方法1.采用网络信息检索法,通过对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方向调研,了解我国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情况;采用内容分析法,对MNS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分析,了解我国MNS研究生专科化人才培养现状。2.基于MNS研究生专科化培养现状研究结果,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专家会议法,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分层教育理论为指导,对重庆医科大学的MNS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构建MNS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结果1.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方向设置情况共获取了8个护理学会的专科护士培养方向信息,设置了46个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各护理学会普遍设置了重症护理、急诊急救护理、手术室护理、血液净化护理、肿瘤护理等专科方向。存在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名称不统一的问题。2.MNS研究生培养方案内容分析(1)培养目标:38所(76%)高校的培养目标将MNS研究生培养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31所(62%)高校培养目标中对专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工作能力提出了要求。(2)专科方向:50所高校共设置了61个专科方向,设置危重症护理方向的高校最多,有23所(46%)。其次是设置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肿瘤护理方向的高校,均有18所(36%)。(3)课程设置:专科课程与专科方向对应情况:50所高校中专科课程与专科方向完全对应的有11所(22%),部分对应的有9所(18%),未设置专科课程的有30所(60%)。(4)临床实践:28所(56%)高校采用“基础培养阶段+专科实践阶段”两阶段的临床实践培养模式,其中7所(14%)院校允许有临床经验者可以缩短基础能力培养阶段的时间或直接进入专科阶段培养。10所(20%)高校要求对专科知识和专科护理技能进行考核。(5)带教教师资格:3所(6%)高校对临床带教教师的专科工作资质作出要求,其余高校未提及专科工作能力的要求。(6)学位论文要求:13所(26%)高校要求学位论文选题应与所选专科方向一致。(7)与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衔接情况:3所(6%)高校MNS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训进行了衔接,3所(6%)高校鼓励MNS研究生考取专科护士证。3.MNS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的构建组织召开2轮专家会议,共10位校内外专家参与讨论。对MNS研究生培养方案新增了7个方面的内容、修改了3个方面的内容。根据专家意见和课题组讨论结果,构建了MNS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向、课程设置、临床实践、考核评价及授位标准等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突出了MNS研究生培养职业化、专科化的特点。结论1.我国专科护士培养方向数量多,需求广泛,但存在专科方向名称不统一、不规范等问题。同时,MNS研究生的专科培养方向与专科护士培养方向吻合度低,不利于MNS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2.MNS培养方案中普遍存在专科培养目标要求不具体,课程设置、临床实践及考核评价均缺乏专科特色的问题,与MNS“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的总体目标定位存在较大差距,亟需开展MNS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研究构建的MNS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符合我国MNS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和专科化护理发展需要,可促进MNS院校教育与专科护士职业资格衔接,为护理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杨艳林[10](2021)在《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近年来,我国大力开展专科护士培训,专科护士队伍不断壮大。但是,目前我国专科护士的管理和使用现状不容乐观,专科护士经过资格培训后,工作岗位和职责并无明显变化,“重培训轻使用”现象普遍,同时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资格认证和培训标准,致使专科护士专业能力也存在较大差距,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专科护士队伍的稳定和专科护理事业的发展。护士层级管理体系是以专业能力的高低对护士分层、定岗、定薪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各层级护士的护理能力,受到全球护理管理者的广泛关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专科护理发展较早的国家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专科护士管理制度,而我国尚未形成系统的专科护士岗位管理体系。因此,构建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尤为必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采用德尔菲法构建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并初步应用于临床,以期为今后专科护士的选拔、培养、分层、任用、晋级与考核等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和专家预咨询,参考国内外专科护士管理经验,依据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现状、专家意见,初步构建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基本框架。(2)采用德尔菲法选取25位专家进行2轮咨询,通过专家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对本研究咨询结果的可靠性进行分析,使用条目的合理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和满分比,结合专家指导意见等筛选、修改条目,最终形成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3)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甘肃省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7个专科科室为试点专科,成立管理小组对管理体系进行修订形成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办法、专科护士初次定级申请表,采取自愿申请的原则对试点科室的护士进行初次定级。研究结果(1)本研究初步构建的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基本框架包含层级框架、培训准入标准、认证机构最低标准、再认证标准、核心能力、岗位职责、继续教育课程安排、考核标准、初次定级标准和晋级标准共10个一级指标、44个二级指标、252个三级指标。(2)本研究第1轮专家咨询,共发放问卷25份,全部回收,专家积极程度100%,专家权威系数0.862,平均协调系数0.171;第2轮专家咨询,发放问卷25份,回收24份,专家积极程度96%,专家权威系数0.894,平均协调系数0.210,两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经过卡方检验,均P<0.05,符合统计学要求。构建的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包含专科护士准入标准、核心能力、层级框架、岗位职责标准、初次定级标准、晋级标准、继续教育课程、考核标准和岗位绩效9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250个三级指标,其中专科护士层级框架为:S1级专科助理护士、S2级初级专科护士、S3级中级专科护士、S4级高级专科护士以及S5级护理专家。(3)本研究初步应用的7个试点专科为手术室专科、急诊急救专科、重症专科、麻醉专科、血液净化专科、伤口造口失禁专科、新生儿专科;共有251名专科护士提交初次定级申请,经管理小组审核后,最终纳入专科护士232名,初次定级后S1级专科助理护士94名(40.52%)、S2级初级专科护士75名(32.33%)、S3级中级专科护士42名(18.10%)、S4级高级专科护士18名(7.76%)、S5级护理专家3名(1.29%),专科护士从低层级到高层级呈金字塔状,符合理论依据。研究结论本研究咨询专家的代表性强、权威性高,构建的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包括9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250个三级指标,专家意见集中、内容全面、结构合理,体系初步应用切实可行且结果符合理论依据,有望为医院在临床专科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提供决策参考。

二、对我国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我国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续)(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SWOT分析法的国内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发展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内外发展现状概述
    1.1 国内外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
    1.2 国内外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养现状
    1.3 国内外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的职能范围
2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SWOT分析
    2.1 优势(Strength)
        2.1.1 顺应新时代医疗卫生发展要求,满足专科化需求
        2.1.2 提供护士职业发展新途径,提高护士的影响力
    2.2 劣势(Weakness)
        2.2.1 国内不同地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发展不均衡,专科护理质量参差不齐
        2.2.2 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养体系不统一,使用及管理制度不完善
    2.3 机会(Opportunity)
        2.3.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中坚力量,医疗紧急救护的中流砥柱
        2.3.2 专科护士国际化流动,全面开启专科护士的中国机遇
    2.4 威胁(Threats)
        2.4.1 整体专业素质水平不高,核心能力有待加强
        2.4.2 工作压力与工作强度大,缺乏职业归属感与成就感
3 结语

(2)骨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相关概念
    1.1 专科护士
    1.2 资格认证
2 国外骨科专科护士认证相关制度
    2.1 美国骨科专科护士认证相关制度
        2.1.1 认证机构
        2.1.2 认证条件
        2.1.3 认证考核
        2.1.4 资格再认证
    2.2 加拿大骨科专科护士认证相关制度
    2.3 日本骨科专科护士认证相关制度
3 中国骨科专科护士认证相关制度
    3.1 认证机构
    3.2认证条件
    3.3 资格再认证
4 启示与建议
    4.1 建立全国统一的骨科专科护士认证制度
    4.2 建立经认证机构认证的培训基地
    4.3 明确资格认证条件
    4.4 制定骨科专科护士再认证制度
5 小结

(3)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共识模型对我国专科护士培养的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 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共识模型
2 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的内涵
    2.1 注册麻醉护理师
    2.2 注册助产士
    2.3 临床护理专家
    2.4 开业护士
3 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的实践领域
4 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共识模型的基本要素
    4.1 教育
    4.2 评审
    4.3 认证
    4.4 注册
5 我国专科护士发展现状
    5.1 专科护士的内涵
    5.2 专科护士的实践领域
    5.3 专科护士的监管
        5.3.1 教育培训不统一
        5.3.2认证机构不统一
        5.3.3 岗位设置欠缺,实践范围不统一
6 启示
    6.1 构建适合我国的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6.2 展望

(4)2010-2020年我国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Meta整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1.2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
    1.4 质量评价与资料分析
    1.5 资料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文献质量评价和纳入文献特征
    2.3 Meta整合结果
        2.3.1 成长与收获
        2.3.1.1 类别1:专业能力提升
        2.3.1.2 类别2:紧跟专业发展
        2.3.1.3 类别3:明确职业发展方向
        2.3.1.4 类别:4:自我价值得到体现
        2.3.2 职责与使命
        2.3.2.1 类别1:对患者的责任感增强
        2.3.2.2 类别2:对专科的使命感增强
        2.3.3 资源支持有待加强
        2.3.3.1 类别1:护理人员配备不足
        2.3.3.2 类别2:团队合作支持不足
        2.3.3.3 类别3:继续教育支持不足
        2.3.3.4 类别4:硬件设施待优化
        2.3.3.5 类别5:制度支持不足
        2.3.3.6 类别6:管理者的重视不足
        2.3.4 职责岗位待优化
        2.3.4.1 类别1:职责不明
        2.3.4.2 类别2:岗位设置待优化
        2.3.4.3 类别3:薪酬考核不完善
        2.3.5 工作中的负性心理感受
        2.3.5.1 类别1:心理压力大
        2.3.5.2 类别2:难过和无力感
3 讨论
    3.1 专科护士的工作体验
    3.2 专科护士需要的资源支持
    3.3 专科护士工作管理的建议

(5)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的研究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灾害护理专科护士的相关概念
    1.1 灾害
    1.2 灾害护理
    1.3 灾害护理专科护士
2 灾害护理教育及培训的发展
    2.1 国外灾害护理教育及培训的发展
    2.2 国内灾害护理教育及培训的发展
3 灾害护理专科护士的培训现状
    3.1 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模式
    3.2 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内容
    3.3 灾害护理专科护士资格认证
4 启示
    4.1 探索灾害专科护士培训模式
    4.2 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灾害护理教育培训体系
    4.3 建立完善的灾害护理专科护士资格认证制度

(6)2015年—2020年基于CiteSpace我国专科护士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领域文献量的年度分布
    2.2 关键词分析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2.2.2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分布图
        2.2.3 突现词分析
3 讨论
    3.1 我国专科护士服务领域根据临床需求不断拓展
    3.2 我国专科护士的研究方向与国家政策及临床需求一致
    3.3 本研究不足之处
4 小结

(7)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研究进展
调查研究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的检索与分析
        2.2 半结构式访谈
        2.3 Delphi法
    3 研究过程
        3.1 成立研究小组
        3.2 构建核心能力框架
        3.3 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3.4 制定函询表并进行预调查
        3.5 进行专家函询
        3.6 进行统计及结果处理
    4 技术路线
结果
    1 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1.1 访谈对象基本资料
        1.2 访谈结果
    2 预调查结果
    3 Delphi法函询结果
        3.1 专家基本情况
        3.2 专家积极性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协调情况
        3.5 专家函询意见结果
        3.6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3.7 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讨论
    1 科学性、可靠性分析
    2 各级指标权重分析
        2.1 一级指标权重分析
        2.2 二级指标权重分析
        2.3 三级指标权重分析
    3 局限性分析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8)专科护士在我国的发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专科护士发展与资格认证
    1.1 专科护士的发展
    1.2 专科护士的资格认证
2 专科护士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
3 专科护士临床作用与专业价值
    3.1 解决临床疑难复杂问题
    3.2 创新专科护理教学与科研
    3.3 投身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4 展望

(9)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构建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内容
    四、技术路线图
    五、相关概念及理论
第二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化培养现状分析
    一、研究目的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三章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构建——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全文总结
    一、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性
    三、研究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10)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操作性定义
        1.3.1 专科护士
        1.3.2 护士层级管理体系
    1.4 理论基础
        1.4.1 护理职业三阶梯理论
        1.4.2 Benner理论
    1.5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方法与步骤
    2.1 体系构建原则
        2.1.1 科学性
        2.1.2 动态性
        2.1.3 实用性
        2.1.4 系统性
    2.2 构建体系基本框架
        2.2.1 成立研究小组
        2.2.2 文献分析法
        2.2.3 头脑风暴法
        2.2.4 专家预咨询
    2.3 实施德尔菲法
        2.3.1 遴选咨询专家
        2.3.2 实施专家咨询
    2.4 初步应用体系
        2.4.1 成立管理小组
        2.4.2 研究对象
        2.4.3 研究工具
    2.5 统计分析方法
    2.6 伦理原则
    2.7 质量控制
        2.7.1 管理体系构建的质量控制
        2.7.2 体系初步应用的质量控制
    2.8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专家基本信息
    3.2 专家积极程度
    3.3 专家权威程度
        3.3.1 专家的判断依据
        3.3.2 专家的熟悉程度
        3.3.3 专家的权威程度
    3.4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3.5 第一轮专家咨询意见
        3.5.1 专科护士层级框架
        3.5.2 专科护士培训准入标准
        3.5.3 专科护士认证机构标准
        3.5.4 专科护士再认证标准
        3.5.5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
        3.5.6 专科护士岗位职责
        3.5.7 专科护士继续教育课程安排
        3.5.8 专科护士考核标准
        3.5.9 专科护士初次定级标准
        3.5.10 专科护士晋级标准
    3.6 第二轮专家咨询意见
        3.6.1 专科护士层级框架
        3.6.2 专科护士培训准入标准
        3.6.3 专科护士认证机构标准
        3.6.4 专科护士再认证标准
        3.6.5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
        3.6.6 专科护士岗位职责
        3.6.7 专科护士继续教育课程安排
        3.6.8 专科护士考核标准
        3.6.9 专科护士初次定级标准
        3.6.10 专科护士晋级标准
        3.6.11 专科护士岗位绩效
    3.7 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
    3.8 体系初步应用结果
        3.8.1 初次定级专科护士基本信息
        3.8.2 专科护士初次定级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研究的科学性及可靠性
    4.2 体系的内容
        4.2.1 专科护士准入标准
        4.2.2 专科护士层级框架
        4.2.3 专科护士核心能力
        4.2.4 专科护士岗位职责
        4.2.5 专科护士初次定级标准
        4.2.6 专科护士晋级标准
        4.2.7 专科护士继续教育课程
        4.2.8 专科护士考核标准
        4.2.9 专科护士岗位绩效
    4.3 体系的实用性
        4.3.1 专科护士培养层次有待提高
        4.3.2 体系的可行性强
第五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
    5.3 研究的局限性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四、对我国专科护士培训的探讨(续)(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SWOT分析法的国内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发展现状[J]. 覃慧,王婷,吴金凤. 卫生职业教育, 2022(04)
  • [2]骨科专科护士资格认证研究现状[J]. 陈伟伟,刘娟,白朝晖,樊晓奇. 护理研究, 2021(16)
  • [3]美国高级实践注册护士共识模型对我国专科护士培养的启示[J]. 蒋旗,金瑞华,淮盼盼,张豆豆,徐丽华,张然,欧瑞肖,王娟娟. 护理研究, 2021(15)
  • [4]2010-2020年我国专科护士工作体验的Meta整合[J]. 张丽. 护士进修杂志, 2021(15)
  • [5]灾害护理专科护士培训的研究现状[J]. 魏玉玲,谢慧芳,彭超,杨静,曾立云. 护理研究, 2021(14)
  • [6]2015年—2020年基于CiteSpace我国专科护士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李改娟,李春英,李夏,孙静. 现代临床护理, 2021(07)
  • [7]疼痛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 黄智慧.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8]专科护士在我国的发展及展望[J]. 成守珍,陈玉英,王路英,李云. 中国护理管理, 2021(05)
  • [9]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科化培养模式构建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D]. 毕亚平.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10]专科护士分层级岗位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D]. 杨艳林. 兰州大学, 2021(09)

标签:;  ;  

我国专科护士培训浅谈(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