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探索与研究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探索与研究

一、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探索与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茫[1](2021)在《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文中认为在国家创新体系中高校科研创新地位举足轻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高校科研创新过程变得更具复杂性和时效性,科研人员对于科研所需的知识需求也日益强烈,而从图书馆获取所需的科研知识资源和专业的科研服务支持,是实现科研创新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智能服务的需求和情境正成形成,并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目前国内外一些着名的高校图书馆正开展智能服务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应用;然而,在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开展过程中,却存在着服务联系松散、服务推进缓慢、服务效果不佳等诸多问题。那么,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具体是什么,是什么推动着图书馆智能服务的有序推进?有哪些关键影响因素,相关影响因素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能否对其过程进行有效的模拟仿真?这些研究问题亟待深入的展开研究。本文围绕图书馆智能服务展开相关理论研究,对于完善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提升图书馆智能服务效果,促进高校科研创新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首先,运用多案例研究的分析方法,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模型,从人的智力支持、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知识交互等方面,揭示了图书馆智能服务各要素间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该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各阶段过程中有其核心的服务需求与服务内容,并构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模型;其中,人的智力支持、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知识交互等方面各要素间存在紧密的内在关联性和规律性,且彼此关联和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着该服务的有序进行。其次,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分析方法,构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关键影响因素模型,识别并揭示了该图书馆智能服务的关键因素构成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通过深度访谈分析共获得27个概念范畴,并汇总形成了知识服务资源、科研服务参与、智能服务感知、科研服务需求、服务应用动机、智能技术体验、服务科研效果等主范畴;其中,智能服务感知和智能技术体验等是新变量。该模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识别为后续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接下来,运用结构方程的定量分析方法,基于上文识别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相关的研究假设与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并揭示了各关键影响因素对于服务科研效果的作用影响。研究发现:知识服务资源、科研服务参与、智能服务感知、科研服务需求、服务应用动机、智能技术体验等,对服务科研效果存在显着正向影响;而服务应用动机和智能技术体验等是重要的中介变量。该模型的实证分析为揭示关键影响因素的复杂作用关系提供了证据支持。最后,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模拟仿真方法,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刻画和揭示了该服务系统内部的动态结构、运行趋势与反馈回路等。研究发现:该服务系统有其特有的系统构成、系统特性、建模目的、模型边界和因果反馈回路等;在服务开展初期,服务主体位于较高的知识位势,利用智能服务技术支持提升服务科研效果;而服务主体的知识存量、科研人员的知识存量、智能服务技术支持等是系统运行的关键变量。本论文探究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这一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的新课题。揭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机理;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关键影响因素模型,识别、揭示并验证了各关键影响因素对服务科研效果的作用影响;构建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系统动力学模型,模拟了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中知识交互,为图书馆智能服务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借鉴。

郑卉奇[2](2020)在《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图书馆正在建设更完善的服务体系,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服务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将六西格玛管理这一全面提高服务质量的先进理论和工具引入其中十分必要,而且具有极强的可行性。笔者试图建立起一套适合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六西格玛管理流程,引导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服务。本文以黑龙江大学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为例,应用网络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模拟利用六西格玛管理设计个性化服务的流程。模拟结果显示,六西格玛管理有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质量,能够帮助高校图书馆明确其在个性化服务中的任务,更好地组建管理团队、开展跨部门协同合作,为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质量管理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许春荣[3](2019)在《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现途径及其服务创新策略 ——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要求高校图书馆通过空间再造,改善用户作业空间质量,由被动式服务转向主动式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空间。图书馆不仅要打破传统以馆藏为中心的布局模式,重新开发利用闲置的或利用率较低的空间资源,满足到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还要完善虚拟空间建设,满足非到馆用户的时效性和便利性需求。而高校图书馆基于再造后的空间进行服务创新,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缩短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提高图书馆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宣传力度,有助于图书馆树立良好的形象,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馆舍空间的变革与变革后的空间服务进行调研,结合用户相关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环境心理学、建筑美学等相关理论,提出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现途径,选取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又玄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以图书馆用户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进行辅助分析后,提出又玄图书馆空间再造的设想,并从再造后空间功能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策略。

向晴[4](2019)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文中指出电子图书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拥有版权并正式出版、发行,经过法律允许,以销售和服务为手段,最终实现阅读的一种非连续性出版物的文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使汉字得以被计算机处理,并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自90年代以来,我国互联网、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中国电子图书的形式在数据库商、图书馆、平台商、馆配商等的共同推动下几经变化,其内容更加丰富、功能不断完善,逐渐改变了读者的信息获取方式和阅读习惯。但是,对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的梳理与总结不论在出版史,还是数字资源史中都较为欠缺。论文针对这一薄弱领域,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广泛调研、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将中国电子图书的每个阶段和特定社会背景加以联系,旨在从源头开始,梳理其发端与形成过程,展现其丰富精彩的发展史。论文一方面阐述了电子图书的含义、类型及其相关概念,有助于明确什么是电子图书,为深入研究打好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从中国电子图书产业链中的主要角色入手,通过调查其生产、发行与使用环节等情况,有利于把握电子图书当前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并提出参考建议。文章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网络调查、访谈、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进行研究。从纵向上,根据中国电子图书每个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标志性事件,确认其产生于1991年,并将1991-2018年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起源阶段(1991-1999)、兴起阶段(2000-2008年)、繁荣阶段(2009-2014)和转型阶段(2015-2018);在横向上,从社会背景、各阶段主要角色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不同时期电子图书的特征和发展状况。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绪论部分明确研究背景、意义和基本概念,概括电子图书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阐述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2)梳理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历史,共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1)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时期,通过对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分析,认为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与我国计算机存储介质变化、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等密不可分,是我国书籍形式不断演变的结果。并以1991年11月武汉大学出版社将《国共两党关系通史》以软盘形式连同其印刷版同时正式发行,成为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产生的标志,伴随其产生,相应的制作工具、技术手段等为中国电子图书的发展奠定基础;2)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时期,数据库商不断研发新技术、积极提出版权解决方案,推动电子图书不断进步。以2000年1月超星数字图书馆在互联网上正式开通为划分依据,此后逐渐形成以超星、方正Apabi、书生之家主要数据库商为代表,成为这一时期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兴起的重要力量;3)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时期,以2009年1月3G正式发牌为划分依据,加速了智能手机的普及,扩宽了用户规模,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电子图书的用户范围从以图书馆机构用户为主逐渐向个人用户过渡;4)电子图书行业转型与挑战(2015-2018)时期,为出版社、馆配商的转型阶段,以2015年5月北京人天书店正式面向全国推出“畅想之星”馆配电子书为划分依据。该平台的问世填补了馆配电子书领域的空白,使产业链上游出版商认识到这是未来的重要业务,并开始推出电子图书业务。与此同时,电商平台将业务拓展到馆配领域,为图书馆创新服务方式,也刺激了出版商、馆配商的竞争。(3)总结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和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以及在梳理其历史过程中所引起的思考与对中国电子图书未来趋势的展望。当前电子图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渐渐成为读者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图书的经费占比也越来越重,同时也引起生产、发行行业的互相竞争。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必然与周围事物相互联系着,论文中几大数据库商、馆配商、出版社、读者、图书馆,甚至是刚刚涉足的新秀电商,皆是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缩影。有了他们的参与才会不断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历史发展的巨轮,促使其不断完善与进步。

谭映媛[5](2019)在《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需要面对更多信息化条件下的挑战,由于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的日益发达,高校图书馆也需要加入新技术从而革新自身图书馆管理水平,进而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改善其构成元素以及建构的基础模型。另外,对于高校图书馆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也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探索,最终对今后高校图书馆的未来发展进行建设性的思考,并提出恰当的意见建议。

李超群[6](2019)在《以波特五力模型为基础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竞争力分析》文中提出数字时代下,我国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数字出版,快速增长的行业规模和收入印证了数字出版已经成为我国出版产业中的主流业务。而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对数字化信息资源和数字化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数字出版活动是高校图书馆进行资源体系升级和服务体系转型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开展数字出版工作拥有丰富的馆藏和信息资源、专业人才储备、提供图书馆员优质服务等优势,结合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发展现状,本研究借助波特五力模型,找到对应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活动的五种能力的各种竞争因素,从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竞争能力、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替代品的代替能力、供应者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五个方面分析高校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优势与劣势。我国高校图书馆应该强化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竞争意识,通过完善各项服务政策、改善管理制度、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来保证竞争优势;对各类型用户进行有效营销,形成品牌标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弥补竞争劣势。关于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的理论不是很成熟,许多活动也只是初步探索阶段,是行业内的新兴业态,但有良好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基础,发展空间大,在未来的出版行业发展中必会占有一席之地。

陈彬,陈文婷,郭延会[7](2019)在《VRIO模型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开发利用》文中认为以延安大学图书馆路遥研究数据库的建设为例,从VRIO模型着手,剖析馆内资源与能力状况,具体分析了针对高校图书馆内部资源条件与能力优势的竞争情报开发利用途径,以期引导高校图书馆获取竞争优势,把握发展先机。

张善杰,陆亦恺,李慧,陈伟炯[8](2018)在《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意义]开展专利信息服务是当前高校图书馆业务转型和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在众多高校图书馆纷纷提出要重点发展专利信息服务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一定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导。[方法/过程]利用网络调研、文献调研、专家访谈等方法,对国内高校图书馆提升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所采取的主要做法和模式进行调研,包括:建立专门的服务部门、与外部机构资源合作、拓展服务业务等。[结果 /结论]提出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5大构成要素:管理竞争力、信息资源竞争力、人力资源竞争力、服务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并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验证。最后,提出高校图书馆应对照竞争力要素采取"分步走"的路径策略,系统性地规划提升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

葛林,杨小敏,李雨函,陈丽霞[9](2016)在《论中医院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介绍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现状,指出中医药高校图书馆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并结合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围绕突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加强馆员素质培养、完善服务模式和科学管理方式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李静云[10](2013)在《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述评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知识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普及,给高校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升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图书馆在未来激烈竞争中生存的关键所在。文章回顾了已有关于"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科研现状,发现: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不高、实践操作落后于理论研究、研究的系统性、延续性不够。笔者认为未来研究应重视理论研究、研究的深度有待增加、研究方向应进行调整。

二、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探索与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探索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3.1 基于知识图谱的研究现状分析
        1.3.2 高校科研创新的研究综述
        1.3.3 图书馆智能服务的研究综述
        1.3.4 面向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服务研究综述
        1.3.5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内容
        1.4.2 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知识服务理论
        2.1.2 复杂系统理论
        2.1.3 系统动力学理论
    2.2 高校科研创新概念及内涵
    2.3 智能服务情境概念及内涵
    2.4 图书馆智能服务概念及内涵
    2.5 本文研究的整体逻辑与框架
        2.5.1 研究的整体框架
        2.5.2 研究的子框架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过程及机理分析
    3.1 智能服务过程的分析框架
    3.2 智能服务的过程阶段分析
        3.2.1 智能服务创建阶段
        3.2.2 智能服务实施阶段
        3.2.3 智能服务收尾阶段
        3.2.4 智能服务归档阶段
    3.3 智能服务过程机理的多案例研究
        3.3.1 机理分析步骤
        3.3.2 案例研究设计
        3.3.3 案例简要介绍
        3.3.4 过程机理分析
        3.3.5 案例研究结论
    3.4 管理启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关键因素识别
    4.1 扎根理论方法及流程
        4.1.1 扎根理论方法
        4.1.2 具体操作流程
    4.2 访谈设计与资料收集
        4.2.1 样本对象的选择
        4.2.2 研究问题的设计
        4.2.3 访谈资料的处理
    4.3 扎根编码与范畴提炼
        4.3.1 编码有效性
        4.3.2 开放式编码
        4.3.3 主轴编码
        4.3.4 选择性编码
        4.3.5 理论饱和度检验
    4.4 模型阐释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影响因素实证
    5.1 研究假设与实证模型
        5.1.1 知识服务资源的影响
        5.1.2 科研服务参与的影响
        5.1.3 智能服务感知的影响
        5.1.4 科研服务需求的影响
        5.1.5 服务应用动机的影响
        5.1.6 智能技术体验的影响
        5.1.7 研究假设与概念模型
    5.2 调查问卷与实证方法
        5.2.1 调研目的与调查对象
        5.2.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5.2.3 调查问卷的变量测量
        5.2.4 结构方程模型及流程
    5.3 实证研究的数据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量表的信度
        5.3.3 量表的效度
    5.4 假设验证与模型拟合
        5.4.1 研究假设检验验证
        5.4.2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5.4.3 研究结果实证分析
    5.5 管理启示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系统动力学仿真
    6.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6.1.1 模型应用原理
        6.1.2 模型构建步骤
        6.1.3 模型应用意义
    6.2 系统分析
        6.2.1 系统分析与构成
        6.2.2 系统建模的目的
        6.2.3 系统模型的边界
    6.3 系统建模
        6.3.1 系统边界的限定
        6.3.2 因果关系与反馈
        6.3.3 模型的系统流图
        6.3.4 系统动力学方程
        6.3.5 初始参数的设置
        6.3.6 模型有效性检验
    6.4 系统模型仿真与结果应用讨论
        6.4.1 运行趋势及应用
        6.4.2 关键变量及应用
        6.4.3 主导回路及应用
    6.5 管理启示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调查问卷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六西格玛管理和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述
    第一节 六西格玛管理概述
        一、六西格玛管理的内涵
        二、六西格玛管理的基本原则
        三、六西格玛管理的实施流程
        四、六西格玛管理的主要优点
        五、六西格玛管理的应用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概述
        一、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内涵
        二、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内容
        三、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形式
        四、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现状
        五、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存在的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引入六西格玛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 必要性分析
        一、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提高服务质量的需要
        三、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第二节 可行性分析
        一、适用对象合适
        二、追求目标一致
        三、管理方法适合
        四、管理经费合理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流程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 实施流程
        一、界定个性化服务需求
        二、测量个性化服务问题
        三、分析个性化服务情况
        四、实施改进措施
        五、进行效果控制
    第二节 注意事项
        一、界定读者需求
        二、设定阶段性目标
        三、量化成果
        四、注重分享与实现创新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团队组建及其任务
    第一节 团队组建
        一、选拔六西格玛管理人员
        二、建立六西格玛执行小组
        三、进行六西格玛人员培训
    第二节 任务
        一、树立六西格玛管理思想
        二、提高六西格玛管理人员的领导力
        三、建立完善的六西格玛管理体系
        四、建立长远的发展规划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现途径及其服务创新策略 ——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图书馆空间再造概述
    第二节 其他相关理论
第二章 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途径
    第一节 预先调查分析了解用户需求
    第二节 空间效能评估提高空间利用率
    第三节 制定长远规划完善保障体系
    第四节 合理规划空间立足长远发展
    第五节 虚拟空间建设实现虚实互联
第三章 福建师范大学又玄图书馆空间再造之探索
    第一节 又玄图书馆空间再造背景
    第二节 又玄图书馆空间再造进展
    第三节 又玄图书馆空间现状及用户需求调研
    第四节 又玄图书馆空间再造设想
第四章 基于再造后空间功能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策略
    第一节 结合学校特色打造空间服务品牌
    第二节 打通虚实空间开展智慧融合服务
    第三节 开展艺术文化服务提升用户艺术素养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存在不足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4)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电子图书发展史的研究意义
    1.2 电子图书的概念辨析
        1.2.1 国内外电子图书的概念考据
        1.2.2 电子图书的含义与类型
        1.2.3 相关概念辨析
    1.3 电子图书研究的现状
        1.3.1 年代分布
        1.3.2 主题词分析
        1.3.3 电子图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创新点
2 电子图书溯流求源(1991-1999)
    2.1 电子图书的产生背景
        2.1.1 书籍的演变
        2.1.2 电子载体的出现
        2.1.3 汉字的数字化进程
    2.2 中国电子图书的产生
        2.2.1 我国第一部电子图书
        2.2.2 早期的电子图书制作
3 电子图书在机构市场兴起(2000-2008)
    3.1 互联网开创阅读新时代
        3.1.1 我国的互联网时代背景
        3.1.2 电子图书的新面貌
    3.2 锐意创新和不断进取的超星集团
        3.2.1 数字化开创时期
        3.2.2 版权建设时期
        3.2.3 资源服务时期
    3.3 立足数字出版实力雄厚的方正APABI
        3.3.1 起步阶段
        3.3.2 快速发展阶段
        3.3.3 缓慢进展阶段
    3.4 以自主研发技术领先的书生集团
        3.4.1 书生数字图书馆之路
        3.4.2 调整战略转型
4 用户需求促使电子图书繁荣(2009-2014)
    4.1 个人市场开始形成
        4.1.1 网络文学风靡
        4.1.2 移动阅读终端的普及
        4.1.3 电子图书阅读平台兴起
    4.2 机构市场持续升温
        4.2.1 馆藏电子图书来源
        4.2.2 电子图书整合方式
        4.2.3 电子图书服务方式
5 电子图书行业的转型与挑战(2015-2018)
    5.1 出版社寻求转型
        5.1.1 出版模式变化
        5.1.2 主要出版社的电子图书发展概况
        5.1.3 传统出版社的困境
    5.2 馆配商服务创新
        5.2.1 馆配电子书市场新格局
        5.2.2 北京人天“畅想之星”的电子图书发展
        5.2.3 主要馆配电子书平台及特点
    5.3 京东进军馆配电子书市场
        5.3.1 从零售市场到机构市场
        5.3.2 京东阅读的优势和不足
6 主要问题与解决方式
    6.1 推动中国电子图书发展的重要力量
    6.2 主要问题
        6.2.1 电子图书长期受到版权制约
        6.2.2 电子图书资源重复建设
        6.2.3 纸电同步效果不佳
        6.2.4 电子图书市场不成熟
        6.2.5 馆配电子书产业链割裂
    6.3 解决方式
        6.3.1 利用区块链技术创新解决思路
        6.3.2 用户、出版社积极转变观念
        6.3.3 共同构建电子图书产业链生态
        6.3.4 政府发挥监管和引导的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7.1 启示
        7.1.1 读者需求是影响电子图书的主要因素
        7.1.2 技术是推动电子图书发展的根本动力
        7.1.3 电子图书的社交化值得重视
        7.1.4 电子图书行业需要合作才能共赢
    7.2 未来展望
        7.2.1 新技术催生电子图书的变革
        7.2.2 电子图书将脱离纸书模式
        7.2.3 电子图书行业将重新洗牌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超星集团访谈记录
    D.畅想之星访谈记录
    E.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大事记
    F.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5)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一、核心竞争力培养要素
    1. 人力资源
    2. 先进技术
    3. 管理团队
二、核心竞争力培育手段
    1. 特色建构
    2. 文化培育
三、结论

(6)以波特五力模型为基础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竞争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政策背景
        1.1.2 行业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创新点
    1.4 文章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2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现状
    2.1 图书馆数字出版相关概念
        2.1.1 图书馆出版
        2.1.2 图书馆数字出版
    2.2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现状
        2.2.1 高校图书馆政策发展不均衡
        2.2.2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项目
    2.3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优势
        2.3.1 丰富的文献资源和学术资源
        2.3.2 高效且准确的满足用户需求
        2.3.3 人力资源优势
        2.3.4 数字出版项目的管理经验丰富
3 波特五力模型及应用
    3.1 波特五力模型概念
        3.1.1 波特五力模型概念及应用
    3.2 波特五力模型与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的关系
        3.2.1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的现有竞争者
        3.2.2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的潜在竞争者
        3.2.3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的替代品
        3.2.4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产品供应者
        3.2.5 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产品购买者
    3.3 本章小结
4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竞争力分析
    4.1 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竞争能力分析
        4.1.1 出版资源类型类似
        4.1.2 竞争对手众多且有实力
    4.2 潜在竞争者的威胁分析
        4.2.1 进入壁垒
        4.2.2 数字出版产业整体增长速度快
        4.2.3 品牌识别性
    4.3 替代品的代替能力分析
        4.3.1 替代品的用户群众基础良好
        4.3.2 知识付费趋势
    4.4 供应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4.4.1 供应者的集中程度高
        4.4.2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4.5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4.5.1 购买者的转换成本比较高
        4.5.2 产品价格接近成本
        4.5.3 具备后向一体化能力
    4.6 本章小结
5 提高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竞争力发展战略
    5.1 提高图书馆的发展意识
        5.1.1 强化图书馆参与数字出版的竞争意识
        5.1.2 培养馆员主动服务意识
    5.2 改进管理方式,保证竞争优势
        5.2.1 创新的管理模式
        5.2.2 人力资源管理
        5.2.3 数字化学科服务的管理制度
    5.3 向不同用户进行有效营销,形成品牌标识
        5.3.1 学习型的学生
        5.3.2 教学型与科研型的老师
        5.3.3 外部社会企业或社会公众
        5.3.4 品牌化战略
    5.4 自主创新,提升与供应者的议价能力
        5.4.1 数字资源的自主开发
        5.4.2 出版技术的自主研发
    5.5 本章小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VRIO模型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开发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解读
    1.1 竞争理念导入
    1.2 竞争环境扫描
    1.3 竞争对手分析
2 VRIO模型解读
    2.1 VRIO模型定义
    2.2 VRIO模型内容
        2.2.1 价值问题。
        2.2.2 稀有问题。
        2.2.3 难以模仿问题。
        2.2.4 组织问题。
    2.3 VRIO研究现状
3 基于VRIO模型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开发利用
    3.1 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VRIO识别
    3.2 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VRIO定位
4 案例分析:以延安大学图书馆“路遥研究数据库”的建设为例
    4.1 数据库开发的竞争情报VRIO识别
    4.2 数据库建设的竞争情报VRIO定位
5 结束语

(8)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提升做法调研
    2.1 建立专门的服务部门
    2.2 与外部机构资源合作
    2.3 扩大服务对象
    2.4 拓展服务业务范围
    2.5 争取机构和人才资质
    2.6 开展学术研究
    2.7 举办/承办各类学术活动
3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构成要素分析
    3.1 理论基础与概念
    3.2 构成要素设计
    3.3 理论验证
4 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提升路径
    4.1 规划准备阶段 (第一阶段)
    4.2 全面建设和提升阶段 (第二阶段)
    4.3 品牌形成阶段 (第三阶段)
5 结语

(10)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述评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总体概况
2 研究综述
    2.1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内涵诠释研究
    2.2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特征研究
    2.3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研究
    2.4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2.5 西部或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
    2.6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3 研究述评与展望
    3.1 研究述评
    3.2 未来研究展望

四、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探索与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面向高校科研创新的图书馆智能服务研究[D]. 陈茫.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02)
  • [2]基于六西格玛管理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D]. 郑卉奇. 黑龙江大学, 2020(04)
  • [3]高校图书馆空间再造的实现途径及其服务创新策略 ——以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为例[D]. 许春荣.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4]中国电子图书发展历史研究(1991-2018)[D]. 向晴. 重庆大学, 2019(01)
  • [5]新时代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探索[J]. 谭映媛. 南国博览, 2019(05)
  • [6]以波特五力模型为基础的高校图书馆数字出版竞争力分析[D]. 李超群. 辽宁师范大学, 2019(12)
  • [7]VRIO模型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竞争情报开发利用[J]. 陈彬,陈文婷,郭延会.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9(01)
  • [8]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竞争力构成要素与提升路径[J]. 张善杰,陆亦恺,李慧,陈伟炯. 图书情报工作, 2018(21)
  • [9]论中医院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河南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为例[J]. 葛林,杨小敏,李雨函,陈丽霞.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02)
  • [10]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研究述评与展望[J]. 李静云. 晋图学刊, 2013(06)

标签:;  ;  ;  ;  ;  

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探索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