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畜禽的八项理由

养殖畜禽的八项理由

一、饲养畜禽八个为什么(论文文献综述)

陶君颖[1](2020)在《基于UTAUT模型的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补偿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畜禽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最大污染源,伴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问题越发严峻。2017年我国畜禽粪污产生量约为38.18亿吨,相比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的数据32.52亿吨,上升了5.66亿吨,其中畜禽养殖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约为1080.10万吨,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为85.36万吨和13.37万吨,畜禽污染物的大量排放不仅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给环境治理带来了巨大压力,也影响着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提升和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与产业转型。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是畜禽粪污治理的根本途径,近年来,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畜禽污染控制与粪便资源化利用的政策条例,但直至2017年,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仅为60%,总体仍然偏低,现有政策效用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实际的政策效果距目标也存在较大的差距。养殖户是畜禽废弃物最直接的处置者,也是畜禽养殖产业中最基本、最庞大的微观主体,从源头上改善养殖户的生产行为,引导其进行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与利用是改善畜禽粪污问题,引导畜禽养殖循环发展的有力途径。但由于畜禽废弃物处理的公共物品属性与非排他性,养殖户缺乏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与保护环境的内在动力。不少学者研究指出,只有在充分利用政府生态补偿政策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调动养殖户资源化处理畜禽废弃物的积极性,提升畜禽废弃物处理的正外部性,实现畜禽养殖的绿色转型。因此,本文以畜禽废弃物处理的“环境影响研究—潜在价值评估—行为意愿分析—补偿意愿估计—补偿标准讨论—补偿机制构建”为逻辑主线,系统分析畜禽养殖户的废弃物处理方式与行为意愿,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估计与补偿机制的设计,以期为政府的畜禽粪污治理给予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本研究的主体主要由五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以国家的统计资料数据为基础介绍畜禽养殖的发展概况以及畜禽废弃物的排放现状与环境影响,同时对其资源化处理的潜在价值进行测算与估量;第二部分主要基于实地调研数据揭示畜禽养殖户的废弃物处理现状,分析其行为特点,并借助UTAUT模型与无序多分类Logit回归分析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方式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三部分对养殖户三种不同程度的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进行了现状描述与原因分析,并以UTAUT模型为基础,基于二元Logit回归进一步识别影响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主观意愿与资金投入意愿的主要因素;第四部分主要依靠条件价值评估法与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对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补偿意愿进行讨论与估计,同时以UTAUT模型为研究框架分析影响养殖户资源化处理补偿意愿和意愿补偿水平的主要因素;第五部分则是在前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基于对影响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处理方式、补偿意愿及其水平的相关因素的综合分析考量,结合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偿意愿的偏好描述与补偿标准估计结果,参考以往学者的研究结论与我国实际情况,从基本思路与原则、基本框架、配套措施与保障等方面进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设计。通过本文研究,主要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畜禽废弃物排放的环境污染严重,但其资源化利用的价值潜力巨大,畜禽粪尿肥料化与能源化利用的价值空间与发展前景均十分可观;现阶段养殖户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水平很低,资源化利用的相关知识与技术在推广和应用上也缺乏力度,畜禽废弃物的处理总体上还处于低效利用阶段;养殖户大多具备资源化处理畜禽废弃物的意愿,但主要考虑到处理成本与家庭的经济压力难以将意愿转变为实际行动,而政府提供相应的生态补偿可以有效弥补养殖户的费用开销,激励畜禽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养殖户补偿意愿和意愿补偿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绩效期望、努力期望、社会影响、便利条件与自身基本特征和养殖特征的影响,在消除样本选择性偏误后,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补偿意愿期望值为98.02元/月·户;构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生态补偿机制需融合经济、行政、法律、技术、文化等多方面的努力,坚持公平性、普惠性、多样性、及时性、差异化、透明化、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等基本原则,明确补偿主客体、确定补偿对象及范围、丰富补偿方式与形式、扩充资金来源、细化补偿标准与定价方式,进一步完善补偿相关条例,同时通过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设立和优化相关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加大教育宣传与社会监督、进行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等工作,进一步落实配套辅助措施,加强多方位保障。

孙潇[2](2020)在《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打响环境保卫战,北京市积极推动落实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立农业废弃物全量利用技术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效。平谷区是北京市“农业大区”,全区农业废弃物多是农作物秸秆、养殖畜禽粪污、果树园林枝条、蔬菜植株残体等。平谷区围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开展“生态桥”专项整治工程,消纳全区农业废弃物用于有机肥生产,实现政府、企业、农户三方受益,取得阶段性成效。针对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这一热点话题开展研究。首先,基于北京市平谷区农业产业基本情况,结合文献选取适当的草谷比系数,分别对平谷区种植业废弃物、林果业废弃物、畜禽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量进行估算。其次,对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梳理分散田间堆肥、工厂化肥料加工、基料化三种典型利用模式,结合访谈法和实地问卷调查法,对农户可持续换肥意愿进行回归分析,为下文提出现存问题以及政策建议提供数据支撑。再次,结合调研资料总结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成效,从现行政策、运行机制、企业生产、农户主体四个角度对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平谷区农业产业基础良好,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大,全区农业废弃物年产生量理论上可达到6.15亿t。平谷区以生态桥治理工程为切入点,大力推广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覆盖面,现应用分散田间堆肥、工厂化加工、基料化利用三种重点处理模式。科学消纳农业废弃物的同时减少空气污染和面源污染,形成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带动企业与农户增收。农业废弃物处理也对提高平谷区农户生态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起到促进作用。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归纳为现行政策问题、运行机制问题、企业生产问题和农户主体问题四个方面。另外,农户持续换肥意愿与期望换肥比、省多少肥钱、得知途径以及换肥政策认知有关。通过对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情况进行梳理与总结,针对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拓宽农业废弃物利用途径、促进尾菜全面利用、提高对相关企业补贴力度、打造平谷区有机肥品牌、不断提高农户生态意识等对策建议,以期推动平谷区乃至北京市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开展。

陈齐畅[3](2020)在《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畜牧养殖行业因为投资大、技术水平要求高,是高风险行业。高风险的行业与低生产力水平、低生产关系水平之间的落差又给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带来巨大隐患。表现出来的畜牧养殖不标准、不规范,严重制约了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白羽肉鸡产业因为生产周期短,生产规模大,将不标准、不规范的生产后果放大。白羽肉鸡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对于解决我国肉鸡产业发展问题,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研究尝试揭示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肉鸡养殖户进行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以及白羽肉鸡养殖户采纳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内在机制。第一章对科学问题以及所处的背景作介绍,并简要描述研究的目标、范围和内容、框架等。第二章梳理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第三章介绍了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数据来源。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章分别是本研究的四个主要内容。第四章肉鸡养殖户的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运用超博弈理论模型分析社会资本嵌入有益于增加公司和农户的合作。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从信任、规范、人际网络等方面考察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基于肉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对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得出(1)养殖户进行市场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选择时,社会资本的三个方面,人际网络社会资本、信任社会资本、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均起到显着性影响;并且信任社会资本与人际网络社会资本对养殖户选择公司+农户模式有着显着正向影响;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对养殖户选择公司+农户模式有着显着负向影响。(2)养殖户在选择合作社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时,互惠规范社会资本越大,养殖户就越倾向于选择合作社+农户模式。(3)养殖户在选择垂直一体化模式还是公司+农户模式时,信任社会资本越高,养殖户就越倾向于选择稳定性程度更高的垂直一体化模式。因此社会资本中不同维度对养殖户契约选择行为带来不同的影响。增加信任社会资本和人际网络社会资本会促成选择公司+农户,增加互惠规范社会资本会促成选择合作社+农户。提高信任社会资本,会促成垂直一体化模式。第五章契约选择对肉鸡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契约理论将契约稳定性分解为组织服务、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并结合调研数据进行量化;然后基于农业部标准化评估标准将白羽肉鸡生产的标准化行为划分为六个分项标准,并对该六个分项标准进行打分。其中完全标准化率分别为:肉鸡品种良种化76.6%,养殖设施化78.1%,生产规范化57.7%,防疫制度化68.9%,污染无害化75.5%,监管常态化75.4%。然后使用组织服务、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作为解释变量,个体特征、生产特征、交易特征、风险特征、家庭特征等作为控制变量分别对肉鸡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污染无害化、监管常态化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出结论如下:(1)在对标准化生产的分项六化的影响中,控制变量包括养殖户个体特征、生产特征、交易特征、家庭特征、风险特征基本上对于标准化生产的行为选择无太大影响。(2)契约选择模式对标准化生产的分项六化影响均表现出至少一方面的显着性正向影响。(3)契约激励、组织服务、资产专用性对标准化六化影响程度表出现差异。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对污染无害化无显着性影响,组织服务对资产专用性有显着影响;组织服务对监管常态化无显着性影响,而契约激励和资产专用性对监管常态化有显着的影响。因此在对标准化生产行为推广时,需要针对性着力,比如对污染无害化的提升更要着力在组织服务,对于肉鸡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制度化就可以在契约选择模式的三个方面整体着力,对于监管的常态化就可以重点提升契约激励以及资产专用性。第六章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基于理性行为理论、计划行为理论对社会资本、契约选择对标准化生产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构建标准化生产行为决策模型。基于肉鸡养殖户的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提出的假设进行实证检验。对肉鸡养殖户的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以及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影响路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全样本模型之中,肉鸡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受标准化生产主观规范的直接影响和综合影响都是最大。社会资本和契约稳定性通过影响标准化生产意向,标准化生产态度以及感知行为控制等中介变量而发生作用,其中社会资本中的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对标准化生产意向的影响最为明显。按契约选择模式进行群组划分的实证模型检验,也验证了全样本的研究规律。按地域进行群组划分的实证模型检验,四个区域表现出和全样本模型相似的规律。由此说明社会资本认知以及契约强制性、组织服务性认知均会最终影响到肉鸡养殖户的标准化生产行为。第七章养殖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首先对肉鸡生产的技术投入产出指标,经济投入产出指标进行核算和比较分析。然后从三个方面分别去探讨肉鸡生产绩效和社会资本之间的关系,肉鸡生产绩效和契约稳定性程度之间的关系,肉鸡生产绩效和标准化生产程度之间的关系。结论分别是:(1)信任社会资本在1%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负的显着性影响;互惠规范社会资本在10%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负的显着性影响;人际网络社会资本在1%水平上对每只鸡的总生产成本有正的显着性影响,验证了更高社会资本对应更高生产绩效的前提假设。(2)契约选择模式对只鸡的总生产成本具有在1%水平上显着的正向影响。(3)肉鸡良种化在1%水平正向影响,养殖设施化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生产规范化在5%水平上正向影响,污染无害化在5%水平上负向影响,验证了标准化对生产绩效有显着影响的假设。由此说明了加强社会资本有益于提高契约选择模式的稳定性,有益于标准化生产行为,有益于提高生产绩效。第八章是本文的总结与政策建议。在对全文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分别是:(1)针对性的提高社会资本;(2)完善组织服务,促成高稳定性契约选择模式生产的发展;(3)加大对更稳定契约选择生产模式的宣传和引导;(4)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角度出发,促进肉鸡行业标准化生产的发展。

高殊净[4](2019)在《铁岭市农村典型畜禽散养密集区污染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畜禽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进而造成畜禽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已成为了当今关注的热点问题。铁岭市亮子河流域是辽宁省典型的畜禽散养密集区,多年以来由于畜禽养殖污染物直排入河流导致亮子河流域水质下降,流域COD、氨氮污染严重,并已对辽河水质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急需对其畜禽污染状况开展评价研究。本文对亮子河流域涉及的8个镇、125个村庄的畜禽养殖情况进行了调研,对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畜禽粪便负荷量、畜禽承载力预警值、畜禽养殖最大承载量三方面开展了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承载力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从畜禽养殖污染的“源强、途径、受体”三方面构建了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开展了典型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污染风险评价。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亮子河流域畜禽散养密集区畜禽养殖情况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畜禽养殖以养殖猪、鸡为主。但不同镇的养殖模式差异显着,其中泉头镇以鹅养殖为主,亮中桥以牛、猪、羊养殖为主。同时不同镇的畜禽养殖数量差异较大,折算后的畜禽养殖猪当量结果显示,亮中桥畜禽养殖猪当量最大,为15.11万头,而泉头镇畜禽养殖猪当量最少,仅为2.916万头,仅为亮中桥镇的五分之一。(2)研究区域畜禽承载力评价应用养分平衡法结合ArcGIS软件对铁岭市亮子河流域畜禽承载力进行评价,通过计算畜禽粪便负荷量、畜禽粪便最大负荷量的比得到研究区域畜禽承载力预警值,从预警值结果可以看出研究区域总体的畜禽粪便承载力预警值污染级别为二级、对环境存在一定的污染,各镇的预警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通江口镇、亮中桥镇、老城镇预警值污染级别为二级;大兴镇预警值污染级别最高,为三级,需对其畜牧业发展进行控制协调;其余各镇畜牧业尚存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计算得到了畜禽养殖最大承载量,通过各镇畜禽养殖最大承载量结果可以得到,研究区域农地畜禽最大承载量83.69万头,其中大兴镇、亮中桥镇、老城镇、通江口镇、昌图镇的畜禽养殖量均超过各镇的畜禽最大承载量,畜禽污染风险较高。(3)畜禽养殖污染风险评价参考多因子加权综合评分法,从源强、途径、受体这三方面筛选13项相关指标建立指标体系,结合ArcGIS软件对风险评价指标进行畜禽污染风险评价指数的计算,对畜禽养殖污染风险进行分析,通过风险评价等级划分,研究区域整体畜禽养殖污染风险偏高。其中,畜禽污染风险最高的是四级区域,面积为1.308万公顷,占典型区总面积的24%,主要分布在大兴镇、通江口镇、老城镇;畜禽污染风险区域的三级区域面积为1.756万公顷,占典型区总面积的32%,主要分布在亮中桥镇、昌图镇;畜禽污染风险区域的二级区域面积为1.765万公顷,占典型区总面积的33%,主要分布在庆云堡镇、八宝镇;畜禽污染风险区域的一级区域面积为0.602万公顷,占典型区总面积的11%,主要分布在泉头镇。因此,应加强对研究区域畜禽养殖的监测和管理,提高畜禽粪便的治理。

卫旻[5](2019)在《兽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猪粪厌氧消化的影响》文中认为养殖场的规模化发展,造成了大量畜禽粪便无法处置和兽用抗生素在畜禽粪污中的残留问题。沼气工程是一种既能生产可再生清洁能源,又能提供优质有机肥的有效处理方式,而厌氧消化是其关键技术。处理残留抗生素的畜禽粪便时,原料直接注入沼气工程的安全性问题是实践操作中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课题通过研究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猪粪中的残留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作用,从而找出残留在畜禽粪便中的最高浓度与抑制开始节点之间的关系,明确含有抗生素的畜禽粪便是否能够直接进入沼气工程的这一问题。具体研究如下:⑴研究了土霉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在30±1℃下,设置外源添加土霉素浓度为10mg/kg、50mg/kg、100mg/kg、500mg/kg、1000mg/kg、2000mg/kg进行猪粪批量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发现,外源添加土霉素量在01000mg/kg时,土霉素对厌氧消化有促进作用。当添加量达到2000mg/kg时,土霉素对厌氧消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000mg/kg2000mg/kg之间存在土霉素对厌氧消化开始的抑制节点且大于猪粪中最高残留浓度(524.4mg/kg)。因此,含有土霉素最高残留浓度的畜禽粪便可直接进入沼气工程进行厌氧消化。⑵研究了金霉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在30±1℃下,设置外源添加金霉素浓度为10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500mg/kg、1000mg/kg进行猪粪批量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发现,外源添加金霉素量在0150mg/kg时,金霉素对厌氧消化有促进作用。当添加量达到200mg/kg时,金霉素对厌氧消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150mg/kg200mg/kg之间存在金霉素对厌氧消化开始的抑制节点且略大于猪粪中最高残留浓度(139.4mg/kg)。因此,含有金霉素最高残留浓度的畜禽粪便可直接进入沼气工程进行厌氧消化。⑶研究了四环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在30±1℃下,设置外源添加四环素浓度为1mg/kg、10mg/kg、50mg/kg、8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500mg/kg进行猪粪批量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发现,外源添加四环素量在150mg/kg时,四环素对厌氧消化抑制作用对浓度的增加而增强。50mg/kg时,达到最强。之后,浓度增加仍显示抑制作用。外源添加四环素浓度为1mg/kg时对厌氧消化产生抑制,此浓度远低于禽粪便中最高四环素残留量(78.57mg/kg),因此,沼气工程中不能直接添加含有残留四环素的畜禽粪便,会抑制沼气的产量和品质。可采用两阶段发酵方式减少四环素的毒性对厌氧消化的影响,或是加入粪便时混合加入厌氧消化促进剂,如活性炭。⑷研究了强力霉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在30±1℃下,设置外源添加四环素浓度为10mg/kg、50mg/kg、100mg/kg、150mg/kg、200mg/kg、250mg/kg、500mg/kg、1000mg/kg进行猪粪批量式厌氧消化试验。研究发现,外源添加强力霉素量为10mg/kg时,对厌氧消化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之后外源添加强力霉素浓度增加,仍然显示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并未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抑制率基本维持在6070%左右。外源添加强力霉素浓度为10mg/kg时开始产生抑制,没有可对照的最高残留浓度,因此,不建议直接添加残留强力霉素的畜禽粪便进入沼气工程。可辅助混合添加厌氧消化促进剂,或采用两阶段厌氧消化降低强力霉素的毒性影响。⑸比较分析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以累积产甲烷量为考量指标,抗生素抑制强弱顺序:强力霉素>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

王晶[6](2019)在《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绒毛用羊产业是我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西部地区农牧民从事的主要产业,该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农牧民增收,也关系到边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绒毛用羊产业正处于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产品供需矛盾突出、养殖方式粗放、生产效率较低、标准化养殖水平不高、规模化比重偏低等诸多问题。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养殖模式的转变,以标准化为核心、以规模化为特征,逐步形成绒毛用羊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的新格局。因此,有必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经济效益、影响因素、运行模式及相关扶持政策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农牧户养殖经济效益增长和畜产品的长期有效供给。本文首先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的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程度进行定性评价和分析;其次,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和散养模式下农牧户的成本收益、单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测算和比较分析;然后,用模糊数学法和似乎无关方程组模型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5个环节标准化生产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农牧户养殖规模化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再次,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的实施路径、典型经验和运行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并对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相关扶持政策进行评价;最后,提出提高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各项措施,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参考和决策依据。主要研究结论是:(1)绒毛用羊各环节标准化程度存在差异,畜禽良种、养殖设施和疾病防控3个环节相对最高,生产管理次之,粪污无害化最低。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有长足发展,小规模散养仍占据绝对优势,规模化程度区域差异明显。(2)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总收益、纯收益和成本收益率均显着高于散养户,各投入产出指标及构成比例地区差异显着;标准化规模养殖户的单要素生产率显着高于散养户;标准化规模养殖户技术效率显着高于散养户,配置效率显着低于散养户,提升产出水平和压缩生产成本的空间都较大。(3)经济要素、技术要素、政策要素和个人家庭特征对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均有重要影响。养羊收入比重、固定资产比重有显着正向影响。人工授精、选址和棚圈设计、饲养管理、饲料配制、机械剪毛分级打包、病死羊无害化处理和粪便及污水处理7项养殖技术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8项政策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影响,种公羊补贴、能繁母羊补贴、人工授精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奖励、禁牧补助和贴息贷款7项政策有正向影响,草畜平衡奖励有负向影响;受教育程度、养殖时长、劳动力人数、加入合作组织4项因素对标准化养殖有显着正向影响,年龄有显着负向影响。经济、政策、环境和个人家庭特征对我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均有显着影响,养殖收益、受教育程度和加入合作组织有正向影响,禁牧政策、草场面积和养殖时长有负向影响。(4)“家庭草库伦”、“种羊场+农牧户”、“生产基地+农牧户”、“委托管理式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合作社”、“草畜联营合作社”和“公司+合作社+农牧户”7种模式运行机制各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主体构成、覆盖范围、资源供给、环境约束、协作程度和运行效果6方面。(5)农牧户对相关扶持政策的认知度、需求度、获取程度、满意度等各有差异,扶持政策较少且缺乏系统性,部分政策存在范围小、标准低、效果不显着等问题。

张丽娜[7](2015)在《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文中认为畜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涉及一个国家经济和民生的发展。畜牧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力量,也是农民提高收入的主要渠道。畜牧业可以说是一个产业链条较长的产业,向前可以关联种植业,中间紧密联系加工业,向后离不开流通业与服务业的支持。所以大力发展畜牧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优化产业结构,维护消费者健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吉林省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生产方式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可以说吉林省畜牧业正处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金融对畜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不足,金融资源向畜牧业发展领域投入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如何解决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困境问题显得尤其重要。正是在此背景下,本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个案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计量分析法以及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吉林省金融业、农村金融和畜牧业经济为研究对象,具体探讨了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本论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一是客观评判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特点以及金融支持的总体情况。以分析我国和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所处阶段、发展环境为重要背景,通过畜牧业所占比重、增长速度等指标具体研究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必要性。全面分析吉林省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金融创新手段,并以农村金融体系为视角,客观评价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对畜牧业的支持水平;二是从微观层面分析吉林省畜牧业金融供求情况。通过对部分金融机构、畜牧业企业和养殖户的实际调查,结合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实际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系统研究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资金供给与需求情况;并以部分市县的具体情况作为个案进行分析,以养殖户为分析对象建立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金融需求的因素;三是实证检验吉林省畜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关系。以吉林省畜牧业增加值和金融信贷额度为数量经济指标,通过建立VAR计量模型,对吉林省金融发展与畜牧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找出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生猪产业为例,利用生猪产业规模比重、金融信贷、财政补贴等指标,进一步建立灰色关联模型,检验金融的发展是否对产业发展规模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四是深入探讨吉林省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境及成因。吉林省农村金融市场、畜牧业自身发展等一些主客观因素,阻碍了金融向畜牧业倾斜的渠道。二者之间存在障碍的成因既有需求型抑制问题,也有供给抑制原因,此外政策性因素也是一定的客观存在;五是详细解读国内外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与经验模式。通过分析国内外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归纳总结各地区的先进做法和经验模式,以期为吉林省畜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六是提出金融支持促进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对上述内容的全面分析和客观研判,找出问题所在,最后得出以下主要结论:一是吉林省畜牧业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新阶段。从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征看,吉林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要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进程较快。现状特点表现出吉林省畜牧业已经进入到了由传统生产方式向规模化、标准化为表征的现代化方向转变的特殊时期;二是吉林省畜牧业增长与金融支持具有正向相关关系。本文对吉林省金融支持与畜牧业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金融的发展对畜牧业经济增长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作用强度有限,今后应该进一步推动吉林省农村金融的发展。进一步考察金融支持对产业规模影响时发现,畜牧业财政补贴和信贷投入对产业规模都有正向影响,且畜牧业信贷投入的作用要略强于财政补贴,但二者的作用在目前阶段表现较弱。三是吉林省畜牧业的金融支持有发展但仍存在一定困境。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困境主要是金融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这其中既有金融供给抑制方面的因素,也有需求抑制方面的问题。二者共同存在导致了畜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难以满足。探求原因发现,吉林省金融服务业发展滞后是其根本原因;农村金融市场资金供给能力有限是其直接原因;畜牧业发展的一些特性是其内在原因,而政府政策性缺位是其制度性原因。四是金融支持对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金融对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支持效应,必须从完善金融治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健全农业金融体系与功能、重塑畜牧业发展主体、制定畜牧业金融政策以及创新畜牧业金融手段等方面进行全面地改革和系统地深化。畜牧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金融支持是其转型升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论文以此为研究内容,利用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相结合、计量分析和统计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对宏观数据和微观样本开展研究,并且在实证结论和国内外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朱冠楠[8](2015)在《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中国,除了牧区之外的广大农业生产地区,畜禽业一直是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历史上向来是畜禽业高度发达的地方,近代江苏畜禽生产在全国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又因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作为近代最先受到海外畜牧业影响和冲击的地区,江苏畜禽业发展也因此处于中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最前沿。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仅有短暂的38年时间,但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传统畜牧科技与近现代畜牧科技相互交汇、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苏省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核心区,其畜禽业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方向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根据江苏畜禽业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将民国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二阶段是1927—1937年,国民党建立并巩固其南京政权阶段,第三阶段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沦陷阶段;第四阶段是1945—1949年,抗战结束,国民党政权崩溃阶段。在第一阶段1912—1927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乱,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江苏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在第二阶段1927—1937年社会政治相对平稳,各项建设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史称"民国十年黄金期",在此期间,畜禽业发展才开始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初步建立起来,大量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引进江苏,用以改良地方畜禽品种,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也逐渐建立起来,江苏畜禽业在这十年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阶段1937—1945年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江苏省因日本侵略沦陷,损失惨重,畜禽业发展被迫中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第四阶段1945—1949年期间,江苏畜禽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国民党政权日渐崩溃,导致这一时期江苏畜禽业的发展规划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完全付诸实践。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大都是围绕着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来制定的。这一时期的江苏畜禽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中兽医技术等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变化较小。而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良和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不仅是近代江苏整个畜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也是江苏畜禽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一时期初步建立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及改良地方畜禽品种和建立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等江苏畜禽业发展集中体现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建立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畜牧兽医组织机构在引进、推广、研究及传播西方畜牧兽医技术,保障中国畜禽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江苏畜禽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以及运用现代实验科学育种技术改良地方畜禽品种,是不同于以往历代传统育种技术的人工有意识的培育选种,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畜禽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建立后,采用了先进的现代畜禽生产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率与商品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尽管它们为数不多且发展缺乏连续性,但却代表了长江中下游畜禽业的近现代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挖掘我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畜禽业良性发展及畜牧业的现代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经验主要是: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间资本对现代畜禽业的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和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政府与专家主导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最后归纳反思,以史为鉴,以史观今,对当前我国畜禽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李鹏[9](2014)在《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在全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问题倍受关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不断强化,以及风险评估正逐步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之背景下开展的。在前期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体系的研究,旨在为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风险管理工作,降低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水平提供全新的、科学的、可靠的、可行途径和理论依据。本研究的核心内容分为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分析、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战略对策等五个部分:1、理论基础在对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研究、总结后,本研究认为: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是基于风险评估理念,着眼于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的饲养、生产、运输消费的监管、检疫以及动物疫病控制等环节,以重大动物疫病状况为因变量,设定特定区域和特定时期内的动物疫病状况影响因素为变量,从而对相应时期和相应区域的重大动物疫病状况水平进行的的宏观评判。2、影响因素分析综合分析了国际组织、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现阶段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典型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管理体系以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体系,把重大动物疫病状况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区域特征、疫病状况、兽医基础、实验能力、疫病预防、疫病监测、检疫监管、应急响应等八个大类。3、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构建首先通过对影响因素的分析,最终归纳、总结出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框架和评估指标的理想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前期制定的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框架内容以及我国现阶段动物疫病管理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就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框架和各指标内容的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调查。最终,通过德尔菲法综合专家组意见得到评估指标权重,构建起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评估模型,是着眼于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以某一重大动物疫病状况为因变量(Y),以所有可以影响该疫病状况的因素为自变量(X)的函数。4、实证分析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某市及其下辖的甲区、乙区和丙区等三个行政区域的布鲁菌病疫病状况进行评估,对评估结果进行布鲁菌病疫病状况评等级划分,并就评估结果进行差距分析,提出相应的重大动物疫病状况防控投入建议和区域间布鲁菌易感动物及其动物产品的移动控制策略等内容,同时表明评估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提升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宏观管理水平和拓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研究的新领域做出贡献。5、战略对策结合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风险管理现状和国外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提出加大研究力度、成立权威评估机构、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增加专项投入、推行新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等宏观战略对策,对于推进我国区域重大动物疫病风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进程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

孙忠超[10](2013)在《我国农场动物福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集约化饲养模式产生大量动物福利问题,导致畜禽疾病的发生和流行,进而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动物福利日益得到广大民众和政府部门的重视。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动物福利标准纳入《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强调保障动物福利是兽医的基本职责和任务,要求各成员国执行法典的最低动物福利标准,但我国在短时间内难以达到OIE动物福利要求。我国在动物福利领域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还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主要反映在动物福利科学研究滞后、动物福利评价标准缺失、动物福利法律不健全和动物福利认知度低等方面,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农场动物福利将成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畜产品贸易的一个瓶颈。本研究通过对国外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影响要素的分析,首次在国内构建了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和符合国情的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较新的评价指标权重计算方法,设计了4份农场动物饲养、运输和屠宰的福利评价表,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福利评估,针对养殖场和屠宰场出现的主要福利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分析与OIE动物福利标准的差距、我国动物福利发展的不足和今后动物福利工作的努力方向。本研究首次对我国农场动物福利评价体系进行了研究,为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提供一个初步的可操作范例,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参考,为建立农场动物福利标准提供理论依据,为养殖、屠宰企业提供改善动物福利的有效措施,最终减少动物疾病、保障畜产品安全、扩大畜产品贸易。论文在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和归纳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DelphiMethod,简称Delphi法)对原则层和标准层打分,建立比较判断矩阵,通过MATLAB(Matrix Laboratory)软件运算矩阵,计算出各层指标与目标层相对优劣的排序权值,最后根据总体排序权值,计算每个评价指标的分值,使用百分制评分表在养殖场和屠宰场进行实地评价,根据最终的评定结果划分其福利等级,分为优、良、中等、差四个等级。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构建以“饲喂-畜舍环境-疾病防控-行为-人畜关系”5个要素为主的饲养阶段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以“宰前处置-击晕-刺杀放血”3个要素为主的运输和屠宰阶段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10家养殖企业和10家屠宰企业的调研评估,结果表明各企业得分情况与其实际福利状况基本相符,证明体系构建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2)评价体系权重计算结果表明,“疾病防控”为影响饲养环节农场动物福利的最主要因素,所占权重比例为33.65%,“宰前处置”为影响运输和屠宰环节农场动物福利的最主要因素,所占权重比例为64.83%。(3)10家养殖企业的福利评价结果:5家养殖企业福利评级为差,5家养殖企业福利评级为中等,无养殖企业达到优、良的福利等级。其中养猪企业平均为56.4分,养鸡企业平均为62.3分,养牛企业评价平均为58.5分。10家养殖企业动物福利水平普遍较低,距离优、良福利级别还存在较大差距。“疾病诊疗”“卫生防疫”“天性表达”三个评价指标的得分较低,解决动物的健康问题、满足动物自然行为是今后改善饲养阶段农场动物福利工作的重点。(4)10家屠宰企业的福利评价结果:1家屠宰企业福利评级为优,4家屠宰企业福利评级为良,5家屠宰企业福利评级为中等,无屠宰企业福利评级为差。其中猪屠宰企业平均为76.4分,鸡屠宰企业平均为67.67分,牛屠宰企业评价为68分。10家屠宰企业动物福利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宰前处置”评价指标多,对屠宰福利影响最大。“宰前运输”的平均得分最低,动物福利问题也最严重。(5)结合农场动物福利实际评价结果,针对实际评价过程中发现的主要福利问题,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如下:饲养阶段猪的改进建议:改造地板提供垫料;减少混群;改善畜舍环境;减少非人道的手术操作;加强兽医和饲养员的培训;健全防疫制度。鸡的改进建议:监控腿部疾病;禁止暴力抓鸡;提供栖架;铺垫料;增设产蛋箱。牛的改进建议:提供适宜的牛床;防控乳房炎和腿部疾病;提供运动场地。运输和屠宰阶段猪的改进建议:加强对中间商的培训;调整升降平台的防滑条间隔;加强对驱赶人员的监督;将伤残或打斗猪只隔离或优先屠宰;减少单行通道入口处的猪群密度;调整刺杀时间及刀口的长度。鸡的改进建议:增设胸部抚摸板;改善拴挂操作。牛的改进建议:重要部位的地面设置防滑措施;采用穿透式和非穿透式击晕枪击晕。

二、饲养畜禽八个为什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饲养畜禽八个为什么(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UTAUT模型的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述评
        1.3.1 畜禽废弃物排放与环境影响研究
        1.3.2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式研究
        1.3.3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行为与意愿研究
        1.3.4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补偿意愿研究
        1.3.5 畜禽废弃物生态治理政策研究
        1.3.6 研究述评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畜禽养殖户
        2.1.2 畜禽养殖废弃物
        2.1.3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
        2.1.4 生态补偿
        2.1.5 相关概念对本研究的借鉴
    2.2 理论基础
        2.2.1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2 外部性理论
        2.2.3 激励理论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理论
        2.2.5 整合型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
        2.2.6 相关理论对本研究的借鉴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畜禽废弃物的排放现状与环境影响
    3.1 畜禽养殖的发展概况
    3.2 畜禽废弃物排放的环境影响
        3.2.1 畜禽粪尿的排放量与污染物产生量测算
        3.2.2 畜禽粪尿排放的环境承载力评价
    3.3 畜禽废弃物处理的潜在价值评估
        3.3.1 畜禽粪尿的可收集利用量测量
        3.3.2 畜禽粪尿肥料化利用的潜在价值估算
        3.3.3 畜禽粪尿能源化利用的潜在价值估算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行为研究
    4.1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行为研究的样本来源
        4.1.1 数据来源
        4.1.2 调查区域与抽样方法
    4.2 养殖户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4.2.1 养殖户基本特征
        4.2.2 养殖户养殖特征
        4.2.3 养殖户相关态度与认知特征
    4.3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的行为特点与现状描述
    4.4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方式的影响因素研究
        4.4.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4.2 研究方法与变量说明
        4.4.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研究
    5.1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的现状描述
    5.2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5.2.1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5.2.2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偿意愿与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6.1 研究方法
        6.1.1 条件价值评估法(CVM)
        6.1.2 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
    6.2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偿意愿的非参数估计
    6.3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偿意愿的参数估计
        6.3.1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偿意愿及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
        6.3.2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补偿意愿的参数估计结果
    6.4 养殖户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生态补偿标准的估计与讨论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生态补偿机制的优化设计
    7.1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的理论基础与概念内涵
    7.2 国内外畜禽废弃物管理生态补偿的实践经验
        7.2.1 国外实践
        7.2.2 国内实践
        7.2.3 启示与建议
    7.3 构建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思路与原则
        7.3.1 基本思路
        7.3.2 基本原则
    7.4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
        7.4.1 补偿主体与补偿客体
        7.4.2 补偿对象与补偿范围
        7.4.3 补偿方式与补偿形式
        7.4.4 资金来源与支付模式
        7.4.5 补偿标准与定价方式
    7.5 畜禽废弃物资源化生态补偿机制的配套保障措施
        7.5.1 法律法规与政策条例保障
        7.5.2 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保障
        7.5.3 教育宣传与社会监督保障
        7.5.4 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建设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不足之处与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B:养殖户畜禽废弃物处理行为与生态补偿意愿调查问卷
附录C:论文图表清单

(2)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2. 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分析
    2.1 平谷区农业产业概况
    2.2 平谷区农业废弃物产生量估算
    2.3 本章小结
3. 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现状及典型模式
    3.1 开展生态桥治理工程
    3.2 形成明确循环利用布局
    3.3 农业废弃物利用总体情况
    3.4 综合利用典型模式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成效及问题
    4.1 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成效
    4.2 农业废弃物处理存在问题
    4.3 农户参与换肥影响因素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处理结论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附录

(3)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和方法
    1.4 数据来源
    1.5 技术路线
    1.6 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研究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白羽肉鸡行业及行为主体
        2.1.2 社会资本
        2.1.3 契约选择及其稳定性
        2.1.4 垂直协作模式
        2.1.5 标准化生产
    2.2 相关理论回顾
        2.2.1 产业组织理论
        2.2.2 交易成本决定论
        2.2.3 契约理论
        2.2.4 生产者行为理论
        2.2.5 计划行为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3.1 农业产业化组织中契约关系的研究综述
        2.3.2 产业链组织与养殖户生产行为研究综述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及数据统计分析
    3.1 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现状
        3.1.1 白羽肉鸡起源、生产及消费
        3.1.2 白羽肉鸡的垂直一体化和标准化生产进程
    3.2 四省白羽肉鸡产业现状
        3.2.1 规模现状
        3.2.2 产量与企业现状
    3.3 数据来源及描述性统计分析
        3.3.1 样本选择
        3.3.2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3.3.3 变量选择
        3.3.4 样本与数据特征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肉鸡养殖的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
    4.1 社会资本与契约选择的静态博弈
    4.2 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影响的理论及实证模型构建
    4.3 社会资本的因子分析
    4.4 社会资本对契约选择的影响实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5.1 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认知及采纳情况
    5.2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5.3 实证模型构建及其结果分析
        5.3.1 模型设定
        5.3.2 统计性描述
        5.3.3 卡方检验
        5.3.4 模型估计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标准化生产行为的实证分析
    6.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6.2 结构方程模型介绍与描述性统计分析
        6.2.1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
        6.2.2 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步骤
        6.2.3 问卷设计与描述统计
        6.2.4 信度与效度分析
    6.3 模型估计结果与分析
        6.3.1 模型的拟合结果
        6.3.2 假说的检验
        6.3.3 结果分析
    6.4 不同契约选择模式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心理决策机制比较分析
        6.4.1 样本的特征分析
        6.4.2 基于契约稳定性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6.4.3 基于契约稳定性的模型结果分析
    6.5 不同地区的养殖户标准化生产心理决策机制比较分析
        6.5.1 样本的特征分析
        6.5.2 基于地域划分的结构方程模型验证
        6.5.3 基于地域划分的模型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肉鸡养殖户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与实证
    7.1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说
    7.2 描述性统计分析
        7.2.1 技术投入产出指标
        7.2.2 成本收益指标
        7.2.3 基于契约选择模式的影响因素的统计性分析
    7.3 生产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7.3.1 社会资本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7.3.2 契约选择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7.3.3 标准化生产行为对生产绩效的影响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8.1 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针对性的提高社会资本
        8.2.2 完善组织服务,促成高稳定性契约选择模式生产的发展
        8.2.3 加大对更稳定契约选择模式的宣传和引导
        8.2.4 从政府、企业、养殖户多角度出发,促进肉鸡行业标准化生产发展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
致谢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

(4)铁岭市农村典型畜禽散养密集区污染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畜禽污染现状
    1.2 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原因
        1.2.1 养殖投入品的不当使用
        1.2.2 畜禽排泄物物未能有效利用
        1.2.3 环保意识不强
        1.2.4 畜禽养殖污染法规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
    1.3 畜禽养殖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1.3.1 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1.3.2 对土壤环境和农作物的影响
        1.3.3 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1.3.4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1.3.5 对人体健康及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4 畜禽污染环境评价研究
        1.4.1 畜禽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1.4.2 畜禽污染风险评价研究
    1.5 研究方案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1.5.4 特色与创新
第2章 铁岭市典型区畜禽养殖特征分析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社会经济概况
        2.1.3 生态环境问题
    2.2 研究区域畜禽养殖特征分析
        2.2.1 畜禽养殖情况调查
        2.2.2 畜禽养殖特征分析
第3章 铁岭市典型区畜禽养殖承载力计算
    3.1 畜禽承载力模型
        3.1.1 土地畜禽粪便负荷量
        3.1.2 农地畜禽粪便承载力的风险评价
        3.1.3 畜禽养殖环境容量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土地畜禽粪便负荷量
        3.2.2 农地畜禽粪便承载力的风险评价
        3.2.3 农地畜禽最大承载量
    3.3 小结
第4章 铁岭市典型区畜禽养殖污染风险评价
    4.1 风险评价模型的建立
        4.1.1 风险评价模型概述
        4.1.2 研究区域畜禽污染风险评价指标选择
        4.1.3 研究区域畜禽污染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1.4 研究区域畜禽污染风险评价指数计算
    4.2 评价指标的获得与分析
        4.2.1 畜禽养殖产生污染负荷量指标的获得与分析
        4.2.2 迁移运输过程指标的获得与分析
        4.2.3 畜禽养殖粪便施用的适宜性指标的获得与分析
    4.3 各评价指标的风险等级确定
        4.3.1 畜禽养殖产生污染负荷量指标的风险等级确定
        4.3.2 迁移运输过程指标的风险等级确定
        4.3.3 畜禽养殖粪便施用的适宜性指标的风险等级确定
    4.4 铁岭市农村典型畜禽散养区风险评价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5)兽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猪粪厌氧消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现状
        1.2.1 我国畜禽养殖业分布情况
        1.2.2 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模式
        1.2.3 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规模
    1.3 我国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
        1.3.1 畜禽养殖废弃物
        1.3.2 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排放情况
        1.3.3 我国畜禽养殖业废弃物利用情况
    1.4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方式
        1.4.1 堆肥
        1.4.2 沼气工程
        1.4.3 畜禽粪便的饲料化
    1.5 厌氧消化处理畜禽粪便尚存问题
        1.5.1 兽用抗生素残留问题
        1.5.2 重金属残留问题
    1.6 研究内容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1.7.1 国外研究现状
        1.7.2 国内研究现状
    1.8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土霉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装置
        2.2.3 试验设计
        2.2.4 测定方法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2.3.1 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变化分析
        2.3.2 发酵过程中总产气量变化分析
        2.3.3 发酵过程中甲烷含量的变化分析
        2.3.4 不同土霉素添加量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金霉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材料
        3.2.2 试验装置
        3.2.3 试验设计
        3.2.4 测定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变化分析
        3.3.2 发酵过程中总产气量变化分析
        3.3.3 发酵过程中甲烷含量的变化分析
        3.3.4 不同金霉素添加量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四环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试验材料
        4.2.2 试验装置
        4.2.3 试验设计
        4.2.4 测定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变化分析
        4.3.2 发酵过程中总产气量变化分析
        4.3.3 发酵过程中甲烷含量的变化分析
        4.3.4 不同四环素添加量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4.4 结论
第五章 强力霉素对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装置
        5.2.3 试验设计
        5.2.4 测定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发酵过程中日产气量变化分析
        5.3.2 发酵过程中总产气量变化分析
        5.3.3 发酵过程中甲烷含量的变化分析
        5.3.4 不同强力霉素添加量对厌氧消化的影响
    5.4 结论
第六章 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猪粪厌氧消化比较研究
    6.1 土霉素对厌氧消化影响的比较分析
    6.2 金霉素对厌氧消化影响的比较分析
    6.3 四环素对厌氧消化影响的比较分析
    6.4 强力霉素对厌氧消化影响的比较分析
    6.5 四种四环素类抗生素对厌氧消化抑制率的比较分析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写简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说明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2.1 产业组织理论
    2.2 规模经济理论
    2.3 标准化理论
    2.4 农户行为理论
第三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现状分析
    3.1 国内外农业标准化发展历程与启示
    3.2 与绒毛用羊产业相关的国内外标准
    3.3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标准化程度分析
    3.4 中国绒毛用羊养殖规模化程度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经济效益比较分析
    4.1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成本收益比较分析
    4.2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单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
    4.3 标准化规模养殖(分规模)与散养模式的经济效率比较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1 绒毛用羊标准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2 绒毛用羊规模化养殖影响因素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分析
    6.1 标准化规模养殖模式
    6.2 不同运行模式特点比较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评价
    7.1 现有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
    7.2 农牧户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3 畜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扶持政策的评价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7)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述评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 本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范围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吉林省畜牧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状况
    3.1 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阶段划分
    3.2 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
    3.3 吉林省畜牧业金融支持的必要性
    3.4 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状况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供给与需求
    4.1 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供给主体及作用
    4.2 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需求主体及需求现状
    4.3 吉林省畜牧业金融供求的案例调查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吉林省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5.1 金融支持对畜牧业发展的作用机制
    5.2 基于VAR模型的吉林省金融支持与畜牧业发展互动关系分析
    5.3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的金融支持对畜牧业规模养殖的影响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融支持吉林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6.1 吉林省畜牧业金融支持面临的主要困境
    6.2 吉林省畜牧业发展金融支持困境成因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国内外金融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借鉴
    7.1 国外金融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及做法
    7.2 国内金融支持畜牧业的政策措施
    7.3 经验借鉴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结论
    8.2 对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致谢

(8)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况及以往研究局限
    三、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解释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五、创新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晚清江苏畜禽业发展概况
        一、养猪业
        二、养牛业
        三、养羊业
        四、养马、驴、骡业
        五、养兔业
        六、养禽业
    第二节 晚清中国畜禽业发展的困境
        一、中国畜禽业日趋衰落
        二、中国畜禽产品贸易的困境
    第三节 晚清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引进
        一、翻译介绍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文章和着作
        二、重视畜牧兽医教育,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三、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并建立畜牧试验场
第二章 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一、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二、江苏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三、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 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一、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二、位于江苏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三、各级畜牧兽医教育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四、畜牧兽医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及留学生教育
    第三节 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一、设立于南京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二、设立于上海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第三章 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品种的改良
    第一节 猪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猪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猪种改良
    第二节 牛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牛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牛种改良
    第三节 羊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羊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羊种改良
    第四节 马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马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马种改良
    第五节 兔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兔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兔种改良
    第六节 鸡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鸡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鸡种改良
第四章 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第一节 现代畜禽企业的建立
        一、现代奶牛企业的建立及发展
        二、现代养鸡场及蛋品公司的建立
        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畜禽企业的建立
    第二节 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一、建立畜产合作社的背景
        二、江苏畜产合作组织的概况
    第三节 现代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的特点
        一、由政府和畜牧兽医专家学者主导和发起
        二、发展缺乏连续性
第五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一、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
        二、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
        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
    第二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资本对畜禽业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
        二、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
        三、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及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
        四、政府与专家主导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五、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江苏省民国时期建制沿革
    附录2 江北各县二十四年度推进畜禽养殖业情形简明表
    附录3 无锡牛乳营业登记一览表
    附录4 《牛乳营业取缔规则》
    附录5 《南京市牛乳保证责任合作社章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主持科研项目

(9)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和附表清单
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严峻
        1.1.2 我国动物出口遭遇贸易壁垒
        1.1.3 我国立法明确建立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1.1.4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中长期规划的需要
        1.1.5 畜牧业发达国家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成功实践
        1.1.6 风险评估是重大动物疫病控制的有效手段
        1.1.7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亟待研究
    1.2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目的
        1.2.3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相关定义
第二章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理论基础
    2.1 重大动物疫病
    2.2 风险评估理论
        2.2.1 风险评估基础理论
        2.2.2 OIE有关进口风险分析的相关内容
    2.3 区域
第三章 国内外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成果
    3.1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进展
        3.1.1 OIE自我声明及OIE官方认证程序
        3.1.2 OIE-PCP-FMD手册对疫病状况的评级
    3.2 美国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进展
        3.2.1 美国动物疫病风险评估、预防及控制法案
        3.2.2 美国动物卫生检疫局(APHIS)区域认可
        3.2.3 美国《联邦纪事》就区域区划中的风险级别进行了定性说明
    3.3 我国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研究进展
        3.3.1 《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
        3.3.2 《进出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程序和技术要求》
    3.4 讨论
        3.4.1 研究概述
        3.4.2 启示
第四章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现状及动物疫病风险分析
    4.1 区域特征情况
    4.2 我国动物疫病流行现状
    4.3 兽医基础问题——兽医体系存在的问题
    4.4 技术体系
        4.4.1 兽医技术研发体系
        4.4.2 兽医体系实验室能力建设参差不齐
    4.5 疫病预防——强制免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6 疫病监测存在的问题
        4.6.1 法律制度不健全
        4.6.2 监测体系不科学
        4.6.3 监测工作保障力度不足
    4.7 检疫监管
        4.7.1 尚未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4.7.2 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检疫监督管理体系
        4.7.3 尚未建立完善的检疫监督工作机制
        4.7.4 尚未建立检疫监督工作、建设、发展的保障措施
    4.8 应急响应——重大动物疫情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
    4.9 小结
第五章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5.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
        5.1.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本质
        5.1.2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的意义
        5.1.3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的目标
        5.1.4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过程
    5.2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5.2.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的选取
        5.2.2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5.2.3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5.2.4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值的计算
    5.3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分级制度
        5.3.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分级制度基础
        5.3.2 我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分级
第六章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实例
    6.1 评估疫病的选择
        6.1.1 病原学
        6.1.2 流行病学特点
    6.2 内蒙古某市动物间布鲁菌病疫病状况评估
        6.2.1 评估材料来源
        6.2.2 某市重大动物疫病状况指数特征分析
        6.2.3 评估结果及其应用
    6.3 总结
第七章 我国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的现实目的与突破口
    7.1 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的现实目的
        7.1.1 防控动物疫病,提高动物卫生及公众健康水平
        7.1.2 保证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7.1.3 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
        7.1.4 保护本国产业,促进国际贸易
        7.1.5 为制定动物卫生法规和标准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7.2 我国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体系的突破口
        7.2.1 加大研究力度
        7.2.2 成立权威评估机构
        7.2.3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7.2.4 增加专项投入
        7.2.5 推行新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机制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讨论
    8.2 研究成果
        8.2.1 研究创新点
        8.2.2 主要结论
    8.3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10)我国农场动物福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农场动物福利现状
        1.2.1 动物福利的科学内涵
        1.2.2 我国的农场动物福利现状
        1.2.3 国外的农场动物福利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难点
        1.4.2 创新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2 国外农场动物福利评价体系研究
    2.1 国外农场动物福利评价体系分析
        2.1.1 TGI-35 动物福利评价体系
        2.1.2 TGI-200 动物福利评价体系
        2.1.3 基于兽医临床观察和诊断的因素分析评价体系
        2.1.4 畜舍生产系统评价体系
        2.1.5 危害分析关键点评价体系
        2.1.6 欧盟“福利质量”计划
    2.2 评价指标
        2.2.1 疾病
        2.2.2 生理指标
        2.2.3 行为指标
    2.3 评价方法
        2.3.1 以动物为基础的评价方法
        2.3.2 以生产为基础的评价方法
        2.3.3 以消费者为基础的评价方法
    2.4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动物福利标准
        2.4.1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的陆地运输标准
        2.4.2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屠宰标准
3 饲养、运输和屠宰阶段农场动物福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饲喂环节
        3.1.1 饲草料质量
        3.1.2 清洁的饮水
    3.2 畜舍环境
        3.2.1 畜舍物理环境
        3.2.2 畜舍设施
    3.3 疾病诊疗与卫生防疫
        3.3.1 畜禽疾病
        3.3.2 疾病防控配套设施
        3.3.3 驻场兽医人员资质
        3.3.4 外科手术操作
    3.4 畜禽行为
        3.4.1 异常行为
        3.4.2 表达天性
    3.5 人畜关系
        3.5.1 害怕反应
        3.5.2 人畜互动
    3.6 运输阶段的农场动物福利
        3.6.1 运输方式
        3.6.2 运输福利与疾病
        3.6.3 运输管理
    3.7 屠宰阶段的农场动物福利
        3.7.1 卸载
        3.7.2 屠宰阶段农场动物驱赶
        3.7.3 屠宰前休息
        3.7.4 击晕
        3.7.5 刺杀与放血
4 构建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指标体系
    4.1 构建原则
        4.1.1 系统性原则
        4.1.2 全面性原则
        4.1.3 科学性原则
        4.1.4 可操作性原则
        4.1.5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4.2 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建立
    4.3 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及步骤
    4.4 饲养阶段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指标权重结果及分析
        4.4.1 饲养阶段原则层权重结果及分析
        4.4.2 饲喂权重结果及分析
        4.4.3 畜舍环境权重结果及分析
        4.4.4 疾病防控权重结果及分析
        4.4.5 行为权重结果及分析
        4.4.6 人畜关系权重结果及分析
        4.4.7 权重结果总排序
    4.5 运输和屠宰环节农场动物福利评价权重结果及分析
        4.5.1 运输和屠宰阶段原则层权重结果及分析
        4.5.2 宰前处置权重结果及分析
        4.5.3 击晕权重结果及分析
        4.5.4 刺杀放血权重结果及分析
        4.5.5 权重结果总排序
5 饲养阶段农场动物福利评价实例分析
    5.1 饲养阶段农场动物福利评价表
    5.2 评估企业概况
    5.3 评估方法和结果分析
    5.4 猪饲养福利问题及改进措施
        5.4.1 猪饲养福利问题
        5.4.2 猪养殖企业改进措施
    5.5 鸡饲养福利问题及改进措施
        5.5.1 鸡饲养福利问题
        5.5.2 鸡养殖企业改进措施
    5.6 牛饲养福利问题及改进措施
        5.6.1 牛饲养福利问题
        5.6.2 奶牛养殖企业改进措施
6 运输和屠宰环节的农场动物福利评价实例分析
    6.1 评估企业概况及评分表设置
    6.2 评价结果统计
    6.3 猪屠宰福利问题及改进措施
        6.3.1 猪屠宰福利问题
        6.3.2 猪屠宰企业改进措施
    6.4 鸡屠宰福利问题及改进措施
        6.4.1 鸡屠宰福利问题
        6.4.2 鸡屠宰企业改进措施
    6.5 牛屠宰问题及改进措施
        6.5.1 牛屠宰福利问题
        6.5.2 牛屠宰企业改进措施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四、饲养畜禽八个为什么(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UTAUT模型的畜禽废弃物处理与补偿机制研究[D]. 陶君颖. 江南大学, 2020(01)
  • [2]北京市平谷区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问题研究[D]. 孙潇. 北京农学院, 2020(02)
  • [3]社会资本、契约选择与养殖户标准化生产行为 ——以中国白羽肉鸡生产为例[D]. 陈齐畅.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4]铁岭市农村典型畜禽散养密集区污染评价研究[D]. 高殊净. 沈阳大学, 2019(08)
  • [5]兽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对猪粪厌氧消化的影响[D]. 卫旻.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6]中国绒毛用羊标准化规模养殖研究 ——以西部地区细毛羊为例[D]. 王晶. 中国农业大学, 2019(02)
  • [7]吉林省畜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 张丽娜. 吉林农业大学, 2015(04)
  • [8]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D]. 朱冠楠.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9]重大动物疫病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建设及研究[D]. 李鹏.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4(01)
  • [10]我国农场动物福利评价研究[D]. 孙忠超.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09)

标签:;  ;  ;  ;  ;  

养殖畜禽的八项理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