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项目中的作用

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项目中的作用

一、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课题中的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娇[1](2021)在《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开放科学背景下,科技论文等文献资源的爆炸式增长大大超过人工处理的极限,使得研究人员在合理时间内准确获取研究专题相关信息变得愈加困难,为解决这一文献获取困境,科研综述研究已成为近年来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现有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主要有面向文档数据的文本自动综述和基于文献数据的图表综述生成,受限于自然语言处理等文本计算技术水平的发展,存在数据资源处理规模有限、质量不稳定、知识挖掘深度不够、展示形态单一等问题,距离人工效果仍有一定差距,急需寻求新的技术路径。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及科研用户需求的提升,广义的综述在核心方法和展示形式上正在朝多元化发展。知识图谱作为学术大数据时代新的数据基础设施及知识组织形式,其语义规范性和链接思想可将原本非结构、无关联的粗糙数据逐步提炼为结构化、强关联的高质知识,可支持科技文献结构与主题信息的多角度组织与揭示,在数据分析与挖掘方面表现出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以面向科技文献资源和专题知识的科研知识图谱为重要技术支撑,探索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实现过程中的若干实用性科学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设计了深度融合科技文献与专题数据的科研本体数据模型,支撑多源数据的融合组织。针对现有学术资源语义描述模型中文献与主题关联过于简单且主题类数据模型缺乏层次结构的问题,本文结合专题数据中术语、概念等的逻辑表达特征设计了主题数据模型,并基于文献结构特征和主题语义元素之间的语义连通路径设计了融合主题、科技文献资源、科研活动主体的多维语义描述关联模型,为科研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语义基础。(2)研制了面向科技文献与专题数据的科研知识图谱构建方案与工具,实现多源语料的知识抽取与融合管理。设计了涵盖实体消歧、文献重要度计算、文献资源主题标引、摘要语步识别等算法模型的数据加工方法,基于开源ETL框架构建面向多源异构语料数据的图数据生成、更新、管理工具,形成以RDF图数据模型为主的知识图谱构建方法,工具功能的全面性及一站式操作特点在相关技术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强的应用价值。(3)集成应用了跨数据模型的知识图谱映射存储机制及基于知识图谱的点边关系计算,实现科研知识图谱的高效存储管理与应用支撑。基于知识图谱数据的RDF图数据和属性图数据映射关系设计支持多层子类的索引策略,制定科研知识图谱数据存储管理方法及基于图算法的接口支撑策略,实现面向查询的语义解析与实例匹配、基于子图结构的实体及关系聚类等关键技术,为科研综述的实现奠定数据流逻辑。(4)构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原型系统,实现面向查询的结构化聚合知识展示。研究设计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系统的体系架构和功能模块,支持面向主题词查询的专题知识及文献聚类、重要文献发展脉络、热点主题演化分析、高影响力专家推荐多种应用场景,实现多维度、结构化科研综述的验证,并结合知识图谱和POI自动生成可阅览下载的科研综述文档。与现有典型综述系统的对比分析显示,结合知识图谱的图结构特性的科研综述系统在数据处理规模、操作灵活性及展示形式上均有所创新和突破。

罗艺[2](2021)在《面向科技文献的主题发现及演化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快速精准地从科技文献中识别和预测热点科研主题是帮助科研工作者了解特定科研领域研究现状的重要手段。从海量的学术文献中获取科研热点及科研主题的演化趋势,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同时还可以帮助诸多科技创新主体和科技政策制定者从宏观、全局的角度出发,全面深入的了解相关科研领域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因此识别科技领域的热点主题和对主题热度的趋势预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科技主题识别和热度预测为核心,提出了面向科技文献的在线主题模型和主题演化预测方法,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实现了科技信息智能分析预测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工作如下:(1)提出了一种IOLDA(Improved OLDA)在线主题模型。针对传统OLDA模型由于内容演化矩阵的权重固定导致的新旧主题混合等问题,提出了动态权重计算方法;并结合主题相似度矩阵构建了伪变长的主题内容演化矩阵,改进了主题模型的建模效果。针对本文提出的IOLDA在线主题模型,使用科技文献数据集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IOLDA模型在困惑度等指标上要优于其他模型。(2)提出了一种面向主题热度的ESA(EEMD-SVR-Adaboost)组合预测模型。针对现有主题热度特征简单等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科技主题强度等特征的科技主题热度指标体系,提高了主题热度预测的鲁棒性。同时考虑到时间序列的周期性和趋势性等特点,本文提出了ESA组合预测模型,并采用从IOLDA模型中提取的主题热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预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ESA组合预测模型在MAE和RMSE等指标上优于LSTM等其他比较模型。(3)设计并实现了一套面向科技文献的科技信息智能分析预测系统。该系统以科技数据智能分析项目为基础,以主题发现及演化趋势预测为核心,设计并实现了科技信息智能分析预测系统的整体架构和主要功能模块。最后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总体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基本满足了科技信息的分析预测要求。

杜杏叶[3](2019)在《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学术论文为载体的科研成果是国家知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是进行知识创新绩效评价的前提。目前,科研成果评价主要以专家匿名的方式进行评审,这种方式受专家自身学术知识水平和学科领域范围等限制,其评审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使得一些优质科研成果被遗漏或迟滞发表,也可能使另一些学术价值相对不高的成果发表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这将给科学研究的发展带来比较严重的后果,对国家创新能力发展带来负向作用。当前,学术界科研作假等学术不端现象屡有出现,催生了全社会对科研成果尤其是学术论文进行科学评价的迫切需求。因此本研究以人工智能等理论与技术为基础,并结合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实践,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评价的关键指标,提出智能化评价方法,以期将学术成果评价从主要依靠人工评价转向智能化评价,克服纯粹依靠专家匿名评审的不足。在对当前学术论文评价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之上,本文将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构建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在对学术论文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专家评价意见进行编码分析,通过对五个主范畴的研究和比较分析,系统梳理了主范畴与学术论文评审因素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结构层次清晰的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进一步完善了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体系。(2)建立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在传统学术论文评审流程基础上,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其他信息技术融入到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过程,将智能化框架分为三个主要模块:一是自动规范性检查模块;二是专家评价系统模块;三是编辑部处理模块。该智能化评价框架有望将基于智能化评价的学术论文评价理论与方法形成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流程,在实施科学评价的同时,推动学术论文的规范化写作,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质量,并最终促进科学研究成果更好地传播与交流。(3)提出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方法。构建了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评价流程。进而提出了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通过构建研究热点地图、特征向量分析及新颖性判断实现选题新颖性指标的智能化评价。最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4)提出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在学术论文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模型,提出了知识元抽取规则,利用Word2Vec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方法对学术论文理论与方法创新进行分类,采用SVM模型构建知识元抽取规则库。在学术论文知识元库构建基础上,提出学术论文研究问题创新性、理论创新性、方法创新性、结论创新性智能化评价的基本方法,构建学术论文创新性智能化评价过程,最后采用实证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5)提出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方法。分析引文层次,构建引文评价维度。提出基于引文的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思路和步骤,包括高相关学术论文识别、目标文章引用类型识别等内容,构建引文评价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引文评价模型进行修正。本文基于智能化评价的研究视角,运用人工智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学术论文评价框架,突破了传统学术论文基于有限同行的评价模式,克服了专家评议的主观性弊端,同时提升了学术论文评价的效率和质量。在理论层面,通过建立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及其智能化评价框架,将人工智能理论、技术和方法融入了学术论文评价体系,完善和深化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实践层面,构建了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选题新颖度、内容创新性和引文科学性三个主要指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本研究建立了可供学术界实际应用的论文智能化评价流程,能够引导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化,促进科学研究成果高效传播与交流,提升科学成果评价的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国家科技创新成果评价的发展。未来将建立智能化综合评价系统,实现学术论文的创新性、科学性、价值性等的评价和自动评审意见的撰写,以推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学术评价领域的深度应用。

韩玲[4](2019)在《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选题中的重要作用》文中研究说明文章从科技报告制度的建立引发科研立项的精准性入手,论述了科技文献检索的内涵和方法,从帮助科研选题、避免重复立项、确定研究思路3个方面阐述了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选题中的重要意义,指出科研选题中文献检索的途径与方法,对文献检索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蒋昆仑[5](2019)在《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人类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升,以生命科学为代表的世界科技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迅猛发展。当前,世界医学科技创新发展进程持续加快,对医学人才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大力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健康中国”战略呼唤更多的创新型医学人才,高校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培养的研究生尤其是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已成为我国医学科研创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才来源。PI制作为一种重要的科研组织管理形式,其独特的优势已经被许多发达国家的高校教育实践所证明,这也为我国高校医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提供了成熟可靠的参考模式。在我国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上,由于PI制引入的时间还不算长,加之我国国情和高校体制的一些原因,PI制在实施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研究目的探索并解决PI制下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问题,从而进一步创新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及提升医学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PI制的特点分析以及PI制对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为研究逻辑起点,综合运用文献调研、专家访谈、德尔菲法等方法,在探索构建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PI制特点,利用层次分析法得到的权重结果为参照系,探讨了PI制对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揭示了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培养模式及其基本内涵;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针对存在的问题挑战提出基于PI制的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的对策与措施。研究步骤及结果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此部分从研究背景着手,提出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具体分析,明确所要研究的对象及主要内容,对PI制、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及SWOT分析法进行了概念的界定,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案及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国内外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本部分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以美国为例介绍并深入分析了国外基于PI制的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总结了其主要经验做法和存在不足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分析国内基于PI制的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时,介绍了北京协和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院三所高校的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培养情况,总结了国内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结合国内外PI制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经验,为我国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启示和借鉴。第三章为实施PI制对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本章综合运用文献调研法、专家访谈法及现场调研法整理出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指标范围,利用德尔菲法构建出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层次分析法,研究提出PI制对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指标体系的影响。第四章为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及实施策略。本部分总结归纳了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主要模式,并对5种具有代表性的基于PI制的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内涵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针对当前高校在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运用SWOT分析法研究提出了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实施的SO、ST、WO、WT四种策略。第五章为研究总结及展望部分,对本研究的主要结论、研究创新点及存在不足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创新人才培养需求,提出了下一步研究努力的方向。研究结论本研究认为,PI制是一种非常有利于促进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组织管理形式,研究和探索基于PI制的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对充分发挥PI制在医学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优势,探索建立有利于高层次医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宋芷薇[6](2019)在《基于科技文献的技术脉络信息的抽取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科技文献是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科技文献网络是一种特殊的信息网络,每一篇文献都有对应的标题、作者、刊物、关键词以及引用关系等信息,从而形成了以文献为中心,其他对象通过文献链接在一起的文献网络结构。无论在实际工程方面还是在科学研究方面,探索基于科技文献的技术脉络辅助生成技术都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基于现有文献数据库动态采集计算机领域的文献数据。具体采集内容包括施引文献和被引文献的题录信息以及文献之间的引用关系,随后对采集的文献数据进行清洗,包括删除非文献数据、不完整的数据以及合并重复的数据。其次,利用文献网络特有的引用关系对文献数据进行聚类。文献的题录信息属于短文本,本文在传统层次聚类算法的基础上,融合了文献之间的共引关系,基于计算机领域文献数据集,采用三种不同的簇间距离计算方法进行聚类,轮廓系数值有明显提升,有效的改善了施引文献和被引文献之间的聚类效果。将聚类后的文献簇投影到时间轴上,选出代表性文献,得到线性的技术脉络,运用BDP可视化工具展示技术脉络图。最后,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科技文献的技术脉络分析系统,该系统可以根据输入的检索词实现在线文献数据采集、文献数据预处理、文献聚类、技术脉络分析和技术脉络可视化的过程。

段菲菲[7](2017)在《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6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科技创新是发展的核心,同时也是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国家应以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由此可见国家已将科技成果的管理与发展提到了国家战略发展层面。Web2.0环境下,伴随信息技术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科技成果数量也飞速增加,其资源呈现出多类型、多媒体、跨时间、跨地理、跨语种等特点。面对数量庞大的异构科技成果资源,为解决其存在的开放程度低、服务粒度过大及集成度不高等问题,需要利用相关性原理和有序性原理对其进行有效组织,更重要的是在有序化基础上对资源进行深度聚合便于用户获取利用。因此,本文以“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为选题,借助于BIBFRAME在资源语义描述方面的优势,通过构建科技成果多维度语义聚合框架,以实现科技成果在内容维度、结构维度以及使用维度上的聚合与服务。本文按照“理论—模型—实证”的总体思路,以科技成果为研究对象,BIBFRAME框架为语义描述标准,从理论、方法和实践的角度探讨如何对科技成果语义进行标准化描述。以语义网技术为主要手段,运用知识组织、关联数据等理论及相关的方法与技术规范,揭示科技成果资源内部知识对象以及知识与对象的语义关系,使海量、多源、异构及分布式的科技成果重新组织为一个覆盖所有科技信息的资源网络。本研究不仅实现了科技成果信息在多维度上的有效聚合,也实现了基于科技成果资源聚合的知识发现与创新,同时满足了用户个性化需求。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深入分析科技成果的概念、内涵、外延及应用状况,系统梳理了科技成果资源的类型与利用现状,并对其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将BIBFRAME应用到科技成果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对其应用范式进行探讨。(2)将DC、MARC、RDA等多种元数据集进行融合,并与BIBFRAME进行映射转换,在BIBFRAME的规则和约束下,实现科技成果各类型资源及其属性内容相互关联,并借助D2R关联数据工具将非结构化的科技成果资源发布为科技成果信息关联数据,最终提供基于知识关联的语义服务。(3)使用归一化的语义模型来挖掘异构科技成果的内容关联之后,可以将科技成果结构信息、科技成果内容信息、科技成果使用信息有机关联在一张巨大的语义关联网络,利用相关的技术手段与方法,将大量分散的异构科技成果资源进行聚合,从而取得信息的全貌。(4)根据所设计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方案开展实证研究。以CNKI中的题录信息为具体应用背景,采用直接聚合转换与间接聚合转换两种模式,使用本体描述语言OWL为BIBFRAME的描述语言对科技报告资源进行语义描述,并使以上两种模式实现其形式与内容上的融合,共同达到科技报告资源中知识内容与知识对象间的关联。科技成果的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科技是否能真正融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也关系到不同创新主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如何将海量、多元、异构的科技成果资源通过聚合的方式序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以BIBFRAME的理论基础,深入的研究了基于BIBFRAME的语义描述机制,以及对科技成果资源进行关联数据的创建与发布,可实现信息资源的规范化描述、语义化的深度整合及知识化的深度揭示,显着提高了科技成果资源的利用价值。且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科技成果资源“海量”、“多源”、“异构”及“分布式”问题。

丁华[8](2017)在《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作为高校科研活动的“指挥棒”,对高校科技创新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机制和体系,高校科技成果的整体水平很难获得持续改进和提高。近年来,随着高校对科研活动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科技成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但是,相对于国家和社会对高校的期盼以及大量的科技投入而言,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还很低,与社会经济的实际需要还存在脱节的现象,低水平重复、良莠不齐等问题仍比较突出。本文从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入手,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是被评价者向评价人发出信号以及评价人对被评价者所发出的信号进行信息甄别的过程,这同时也是一个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过程。这种信息不对称首先是由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结构性因素造成的,它来自于高校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复杂性特点及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委托代理关系两个方面。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制是一种典型的行政主导的管理体制,行政力量始终是评价活动的主体,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这种行政主导的评价体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不是由实际用户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做出评价,行政官员和他们选出来的评审专家既缺乏对高校科技成果进行认真评价的足够动力,又缺少对高校科技成果实际情况的了解,因此在评价标准的选择上,往往只能通过论文数量、期刊的影响因子、项目的行政级别等形式上的、简单量化的主观信息和高阶信息指标来间接判断高校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由于奖金、职称等行政噪声的干扰,使得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后导致行政主导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制不但不能有效克服已有的结构性信息不对称,反而更加剧了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经典的信息不对称理论认为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给定评价指标体系,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高校科技工作者会在权重大的指标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或者粗制滥造、以次充好,甚至不惜采取学术造假和权力寻租的手段来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而那些在现行评价指标上不擅长,不擅于钻营,不屑于造假的高校科技工作者及其真实的科技成果却往往遭遇被埋没的命运,这就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问题。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道德风险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术造假和权力寻租问题,而行政噪声导致的信息差又是学术造假的源动力。最后本文提出了抑制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建议。针对结构性因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出了取消当前“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这种不合理的课题划分模式,按照“科学课题”和“技术课题”来重新划分课题类型的主张。把原来“横向课题”的全部和“纵向课题”中的技术开发与应用部分统一定义为“技术课题”,把原来“纵向课题”中的基础理论研究部分定义为“科学课题”。将“技术课题”成果交给市场去评价,只把“科学课题”成果的评价留在行政体系内。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存在的用主观信息评价客观信息的问题,提出将主观信息客观化的的解决思路:即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高校科技工作者个体以及高校整体科技成果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值分析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存在的用高阶信息评价低阶信息的问题,本文遵循“降阶”的原则,提出了剥离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淡化职称的资源分配功能的对策建议。根据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可知,在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客观信息差越大,信息不对称越严重,学术造假就越有利可图。要抑制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学术造假行为,一方面要减少行政噪声的干扰,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惩罚措施。本文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学术造假问题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通过计算博弈的纳什均衡解发现:提高惩罚的严厉性与确定性、提高评审专家的奖励因子和降低评审专家的信息甄别成本能有效抑制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学术造假问题。针对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寻租问题,本文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寻租问题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计算出了该博弈的均衡解。根据对纳什均衡解的讨论发现:增加对设租人和寻租人的惩罚力度以及增大监督成功的概率都有利于降低监督机关的最优监督概率;增加设租人的正常收益,可以减少设租人的设租行为;降低监督人的监督成本,可以有效减少寻租行为。最后,本文提出了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终极解决方案,即构建市场导向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包括大力发展独立的“第三方”科技评价机构、建立学术市场的声誉机制、加快科技成果评价立法工作的步伐。

王杉[9](2014)在《重视科技文献检索与分析 提高科研选题的创新性》文中研究说明指出科研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文献检索在科研选题中的重要意义,归纳出检索途径、重要信息源及相关数据库在选题中的运用,总结了文献分析研究的的主要方法。强调科技查新、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报告在科研创新性选题中的作用。通过文献分析使科研选题更加科学合理;合理选择文献检索的工具、方法及途径,有利于准确搜集科研资料、拓宽科研视野和凝练科学问题;通过对检索文献结果的分析与研究,综合运用科技查新手段,有利于实现科研选题和科学研究的创新性。

刘大新[10](2013)在《申报中医科研课题注意事项》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医耳鼻喉科逐渐重视科研工作,积极申报科研课题,这对本学科继承中医传统、发展专科事业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根据申请课题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综述了以下内容,就科研如何立题、如何分析、如何检索及研究目标和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与说明。

二、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课题中的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课题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与发展现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科研综述
        2.1.2 科研知识图谱
    2.2 科研综述相关研究进展
        2.2.1 面向文档数据的文本自动综述方法
        2.2.2 基于文献数据的图表综述生成方法
        2.2.3 科研综述相关工具对比与分析
        2.2.4 科研综述与知识图谱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2.3 知识图谱研究进展
        2.3.1 知识图谱数据模型
        2.3.2 知识图谱构建技术流程
        2.3.3 知识图谱存储与管理
        2.3.4 知识图谱在学术界的应用案例
    2.4 文献资源语义关联描述模型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研知识图谱构建与管理
    3.1 科研知识图谱模式层构建
        3.1.1 科研本体实体对象选取与定义
        3.1.2 科研本体多维度数据模型描述
        3.1.3 基于Protégé的本体构建与管理
    3.2 结构化语料获取解析与加工
        3.2.1 基于PID和消歧算法的实体消歧
        3.2.2 多因子复合加权文献重要度计算
        3.2.3 基于语义匹配的文献资源主题标引
        3.2.4 基于深度学习的论文摘要语步分类
    3.3 科研知识图谱数据层构建
        3.3.1 基于本体模型的实体与关系抽取
        3.3.2 多格式图谱数据的转换与加载
        3.3.3 多查询端远程图谱数据迁移
        3.3.4 图谱数据的动态更新
        3.3.5 性能评估与对比试验分析
    3.4 科研知识图谱的存储与管理
        3.4.1 知识图谱属性映射规则
        3.4.2 科研知识图谱存储过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知识图谱驱动的科研综述实现机制
    4.1 科研综述设计思路与技术需求
        4.1.1 多层次科研综述模型设计
        4.1.2 科研综述应用服务场景
        4.1.3 基于图算法的接口支撑策略
    4.2 知识计算在科研综述中的支撑应用
        4.2.1 面向查询的语义解析与实例匹配
        4.2.2 基于子图结构的实体及关系聚类
    4.3 结合知识图谱和POI的综述文档生成
        4.3.1 科研综述文档模板调研与设计
        4.3.2 知识图谱与POI的匹配与协同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验证
    5.1 科研综述生成体系架构设计
    5.2 专题科研知识图谱构建
        5.2.1 多来源专题及文献语料的遴选与加工
        5.2.2 机器学习专题科研知识图谱的构建
        5.2.3 机器学习专题科研知识图谱管理与查询
    5.3 科研综述生成实现
        5.3.1 专题知识及文献聚类
        5.3.2 重要文献发展脉络
        5.3.3 热点主题演化分析
        5.3.4 综述文档预览与下载
    5.4 与现有综述方法的对比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2)面向科技文献的主题发现及演化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主题发现的研究现状
        1.2.2 主题演化预测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
    1.4 章节安排
第二章 相关工作基础
    2.1 主题模型
        2.1.1 LDA主题模型
        2.1.2 OLDA在线主题模型
        2.1.3 主题相似度计算
        2.1.4 主题模型评价方法
    2.2 时间序列预测
        2.2.1 时间序列基础概念
        2.2.2 时间序列预测相关方法
        2.2.3 时间序列预测评估方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面向科技文献的IOLDA主题模型研究
    3.1 引言
    3.2 IOLDA在线主题模型设计
        3.2.1 主题相似度矩阵构建
        3.2.2 动态权重计算方法
        3.2.3 基于动态权重矩阵的伪变长内容演化矩阵
        3.2.4 Gibbs采样
        3.2.5 IOLDA模型的概率图模型
    3.3 IOLDA模型的生成过程和算法过程
        3.3.1 IOLDA模型的文本生成过程
        3.3.2 IOLDA模型算法
    3.4 实验与分析
        3.4.1 实验数据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面向科技文献的主题演化预测方法研究
    4.1 引言
    4.2 科技主题热度指标体系构建
        4.2.1 科技主题热度定义
        4.2.2 指标定义
        4.2.3 权重分配
    4.3 ESA组合预测模型设计
        4.3.1 理论基础及研究假设
        4.3.2 组合预测模型
        4.3.3 时间序列分解
        4.3.4 时间序列分量预测
        4.3.5 时间序列加权组合
        4.3.6 ESA预测模型整体流程
    4.4 实验与分析
        4.4.1 基于IOLDA模型的科技热度时间序列获取实验
        4.4.2 基于ESA预测模型的科技主题热度时间序列预测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信息智能分析预测系统
    5.1 课题来源
    5.2 开发目标及环境
        5.2.1 开发目标
        5.2.2 开发环境
    5.3 需求分析
        5.3.1 系统功能性需求
        5.3.2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5.3.3 系统用例分析
    5.4 系统设计
        5.4.1 逻辑架构设计
        5.4.2 功能架构设计
        5.4.3 数据库设计
        5.4.4 系统详细设计
    5.5 系统实现
        5.5.1 科技领域关键词检索功能
        5.5.2 科技主题识别功能
        5.5.3 科技主题热度趋势预测功能
        5.5.4 数据统计功能
        5.5.5 数据管理功能
    5.6 系统测试
        5.6.1 测试用例
        5.6.2 测试总结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3)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1 国内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1.3.2 国外学术论文评价研究
        1.3.3 相关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 研究创新点
    1.6 研究技术路线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学术论文
        2.1.1 学术论文的内涵、结构与要素
        2.1.2 学术论文与知识生产
        2.1.3 学术论文与知识创新
    2.2 学术论文评价
        2.2.1 学术论文评价涵义
        2.2.2 学术论文评价方法
        2.2.3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
    2.3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
        2.3.1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内涵
        2.3.2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过程
    2.4 扎根理论
    2.5 知识元理论
        2.5.1 知识元概念
        2.5.2 知识元分类与描述
        2.5.3 知识元的抽取与应用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人工智能技术及相关方法
    3.1 机器学习
    3.2 专家系统
    3.3 文本分析
    3.4 LDA主题识别模型
    3.5 知识图谱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学术论文关键指标分析及智能化评价框架
    4.1 学术论文评价关键指标解析
    4.2 专家评价意见数据分析
    4.3 关键指标体系构建
    4.4 学术论文智能化评价框架
    4.5 智能化评价指标提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
    5.1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5.2 学术论文选题新颖度识别与判断流程
    5.3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过程
    5.4 选题新颖性智能化评价实例研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学术论文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
    6.1 内容创新性智能化评价概述
    6.2 学术论文知识元本体
    6.3 学术论文知识元抽取
    6.4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过程
    6.5 学术论文创新智能化评价实证检验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学术论文引文科学性智能化评价
    7.1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概述
    7.2 引文评价层次
        7.2.1 引用层面
        7.2.2 引用评价
    7.3 基于引文的智能化评价过程
        7.3.1 评价思路
        7.3.2 评价步骤
    7.4 构建引文智能化评价指标模型
    7.5 引文指标智能化评价实例检验
        7.5.1 数据收集
        7.5.2 结果分析
        7.5.3 指标验证
    7.6 引文评价指标模型及计算的修订
    7.7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8.2.1 研究局限性
        8.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与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4)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选题中的重要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 科技检索的重要性
    1.1 为立项提供精准分析
    1.2 为科研人员节省时间
2 科技检索的方法
    2.1 基本途径
    2.2 依据文献内容特征的检索途径
    2.3 科技文献检索的一般方法
        2.3.1 追溯法
        2.3.2 常规法
        2.3.3 分段法
    2.4 科技文献检索的一般步骤
3 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选题中的意义
    3.1 科研选题的重要基础
    3.2 避免重复研究的重要手段
    3.3 提供研究思路的重要途径

(5)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基本概念界定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1 国外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2 我国在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2.3 国外PI制实践对我国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启示
第三章 实施PI制对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讨论和思考
第四章 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及实施策略
    4.1 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分析
    4.2 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SWOT分析)
第五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
    5.1 研究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美国科研PI制对我国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科技文献的技术脉络信息的抽取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章节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技术研究
    2.1 引文网络分析技术
    2.2 关键词共现分析技术
    2.3 聚类分析技术
    2.4 Aminer中的技术趋势分析
    2.5 信息采集技术
    2.6 难点分析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文献数据的采集与清洗
    3.1 文献数据采集
        3.1.1 施引文献数据采集
        3.1.2 被引文献数据采集
    3.2 文献数据清洗
        3.2.1 删除不符合要求的数据
        3.2.2 合并重复数据
        3.2.3 构建文献引文网络
    3.3 文献采集与清洗结果分析
        3.3.1 实验设置
        3.3.2 文献采集结果与分析
        3.3.3 文献清洗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文献聚类的技术脉络分析
    4.1 文献网络概述
    4.2 向量降维方法概述
    4.3 融合文献引用关系的层次聚类算法
        4.3.1 融合标题和关键词信息
        4.3.2 融合引文信息
    4.4 基于聚类结果的技术脉络分析
        4.4.1 多粒度层次聚类结果
        4.4.2 技术脉络分析
    4.5 实验
        4.5.1 聚类评价方法
        4.5.2 实验数据
        4.5.3 实验设置
        4.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框架
    5.2 系统具体实现
        5.2.1 基于关键词的文献采集模块
        5.2.2 文献数据预处理模块
        5.2.3 文献数据聚类分析模块
        5.2.4 技术脉络展示模块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7)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科技成果聚合研究现状
        1.2.2 BIBFRAME(书目框架)应用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
2 科技成果聚合理论基础
    2.1 科技成果组织与评价理论
        2.1.1 科技成果内涵及外延
        2.1.2 科技成果组织理论——方法、模型及工具
        2.1.3 科技成果评价理论—方法、模型及工具
    2.2 BIBFRAME相关理论
        2.2.1 BIBFRAME衍生背景
        2.2.2 BIBFRAME发展历程
        2.2.3 BIBFRAME支撑技术
        2.2.4 BIBFRAME的应用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语义描述
    3.1 传统资源描述方法
    3.2 基于BIBFRAME的资源描述方法
    3.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资源描述优势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模型构建
    4.1 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描述
    4.2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模型构建
        4.2.1 基于内容特征的科技成果关联
        4.2.2 基于外部特征的科技成果关联
    4.3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层级关系数据的创建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流程
    5.1 科技成果资源聚合的必要性分析
    5.2 聚合的目标与原则
        5.2.1 聚合的目标
        5.2.2 聚合的基本原则
        5.2.3 聚合的作用
    5.3 科技成果多维度语义聚合模式
        5.3.1 基于内容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3.2 基于结构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3.3 基于使用维度的多维度聚合
    5.4 BIBFRAME与传统数据格式的映射转换
    5.5 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效果评估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实证分析
    6.1 数据源获取
    6.2 映射转换结果
        6.2.1 直接聚合转换
        6.2.2 间接聚合转换
    6.3 UML转换法
        6.3.1 工具概述
        6.3.2 转化过程描述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学习期间参与的项目及研究成果
致谢

(8)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1.4.1 提出“主、客观信息”、“高、低阶信息”的概念
        1.4.2 提出行政噪声导致的信息差是学术造假源动力的观点
        1.4.3 提出构建市场导向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2章 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科技成果
        2.1.2 高校科技成果
        2.1.3 高校科技成果评价
    2.2 主要理论支撑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息论中的信息传递模型与信息不增原理
    2.3 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3章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概述
    3.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历史沿革
        3.1.1 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建立阶段(1958—1966年)
        3.1.2 科技成果评价的停滞阶段(1967—1977年)
        3.1.3 科技成果评价的恢复阶段(1978—1986年)
        3.1.4 科技成果评价的规范阶段(1987—2015年)
        3.1.5 科技成果评价的市场化改革启动(2016至今)
    3.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形式
        3.2.1 内部评价
        3.2.2 外部评价
    3.3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方法的类型
        3.3.1 行政评议
        3.3.2 同行评议
        3.3.3 定量评价
        3.3.4 综合评价
    3.4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特征
        3.4.1 评价主体以各级教育、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为主
        3.4.2 评价目的服务于政府科技管理需要
        3.4.3 评价对象以政府科技计划内项目为主
        3.4.4 评价标准过于简单量化
第4章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4.1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
        4.1.1 委托人与成果完成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1.2 委托人与评审专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1.3 评审专家与成果完成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4.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因
        4.2.1 结构性因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4.2.2 用主观信息评价客观信息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4.2.3 用高阶信息评价低阶信息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4.3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4.3.1 样本与数据来源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4.3.3 假设与检验
        4.3.4 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第5章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后果
    5.1 造成高校科技工作者行为的逆向选择
        5.1.1 逆向选择问题的理论模型
        5.1.2 逆向选择问题的现实表现
    5.2 增加了高校科技工作者的道德风险
        5.2.1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道德风险的表现
        5.2.2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道德风险的动力分析
        5.2.3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学术造假问题的博弈模型分析
        5.2.4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寻租问题的博弈模型分析
第6章 抑制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对策
    6.1 克服结构性因素对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影响
        6.1.1 取消“纵向、横向课题”的划分方式
        6.1.2 发挥市场对“技术课题”成果的评价作用
        6.1.3 缩减行政体系评价范围
    6.2 优化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指标体系
        6.2.1 增加对成果内容真实性的审查
        6.2.2 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
        6.2.3 注重开发应用类高校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与贡献
        6.2.4 实行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质量导向
        6.2.5 实行教学和科研并重
        6.2.6 增加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信息化指标
    6.3 科学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6.3.1 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主观指标客观化
        6.3.2 运用熵值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6.4 降低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指标的阶次
        6.4.1 剥离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
        6.4.2 淡化职称的资源分配功能
        6.4.3 减少行政噪声对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干扰
    6.5 打击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学术造假行为
        6.5.1 对学术造假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6.5.2 成立负责惩处学术造假行为的专门机构
        6.5.3 建立学术造假举报奖励制度
        6.5.4 降低评审专家的信息甄别成本
        6.5.5 提高对专家发现学术造假行为的奖励
    6.6 抑制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寻租行为
        6.6.1 加大对寻租行为的惩罚力度
        6.6.2 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活动的透明度
        6.6.3 适当增加设租人的正常收益
    6.7 构建市场导向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6.7.1 大力发展独立的“第三方”专业科技评价机构
        6.7.2 建立学术市场声誉机制
        6.7.3 加快科技成果评价立法工作
第7章 结论
    7.1 研究结论
    7.2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A 某高校理工科教师科研业绩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B 高等学校科技成果指标体系
附录C 2013年辽宁省部分高等学校科技成果统计
附录D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获奖情况

(9)重视科技文献检索与分析 提高科研选题的创新性(论文提纲范文)

1 科研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1 重复选题
    1. 2 脱离实际
    1. 3 科学性不强
2 文献检索在创新性科研选题中的意义
    2. 1 前沿性科研选题的基础
    2. 2 避免重复研究的重要手段
    2. 3 有助于厘清研究思路
3 科研选题中文献检索途径与方法
    3. 1 科技信息源和数据库的利用
        3. 1. 1 综合性数据库
        3. 1. 2 专业性数据库
    3. 2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形成的科技报告
    3. 3 选择恰当的检索方法
4 文献检索的分析与研究
    4. 1 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4. 2 注重查全率与查准率[5]
    4. 3 科技查新
5 结 语

四、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课题中的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科研综述生成研究[D]. 李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1)
  • [2]面向科技文献的主题发现及演化预测方法研究与应用[D]. 罗艺. 电子科技大学, 2021(01)
  • [3]学术论文关键指标智能化评价研究[D]. 杜杏叶. 吉林大学, 2019(02)
  • [4]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选题中的重要作用[J]. 韩玲. 江苏科技信息, 2019(33)
  • [5]基于PI制的高校医学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 蒋昆仑.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6]基于科技文献的技术脉络信息的抽取与分析[D]. 宋芷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7]基于BIBFRAME的科技成果多维度聚合研究[D]. 段菲菲. 华中师范大学, 2017(05)
  • [8]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 丁华. 东北大学, 2017(01)
  • [9]重视科技文献检索与分析 提高科研选题的创新性[J]. 王杉.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03)
  • [10]申报中医科研课题注意事项[A]. 刘大新. 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暨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 2013

标签:;  ;  ;  ;  ;  

科技文献检索在科研项目中的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