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检测高压脉冲跟踪电路电子接收设备

动态检测高压脉冲跟踪电路电子接收设备

一、动态检测的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电子接收设备(论文文献综述)

司涌波[1](2021)在《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SM),其功能是实现信号设备集中维护管理。目前,我国CSM以车站、电务段为基础,由铁路总公司、各级铁路分公司及电务段三层体系结构组成,承担着铁路信号系统监测与维护工作。现场维护人员通过CSM获取设备运行状态和实时监测数据等信息完成日常维护工作,通过CSM获取设备报警信息并结合历史数据做出故障初步诊断。随着铁路信号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其对应的监测系统也在向着智能化、数字化转变。建立一个综合性大数据分析平台将会是未来监测系统的发展方向,平台通过机器学习等智能算法对存储海量运维数据进行分析,实现设备的生命周期管理,设备故障智能诊断,从而达到信号设备维护工作智能化的最终目标。数据与人之间的交互伴随过程始终,因此对数据进行可视化设计能够将数据变得形象生动易于人理解,采用正确的可视方法实现数据在系统中的完美展现对运维工作效率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中设备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主要从道岔设备运行状态过程特征提取可视化方法研究、运维设备综合数据可视化组件设计、可视化应用系统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应用研究。首先,文章以S700K型转辙机作为铁路信号系统中关键设备进行分析。通过对其阐述结构原理,总结分析其8种故障模式、故障原因。在此分析基础上,采用深度置信网络DBN方法进行网络训练,训练过程包括各层RBM的无监督训练及微调。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优化每层RBM神经元数量建立DBN网络,利用DBN网络对道岔动作功率数据实现自动提取特征功能,采用立体散点图展现数据的三位特征的可视化。其次,针对信号监测系统中的设备故障信息、设备报警信息等综合运维信息进行可视化组件设计。根据数据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具有较强实时性等特点,采用直方图与折线图组合设计、日历热土与树图联合设计及桑基图数据流向设计三种可视化方法设计可视化应用组件,并采用Vue框架实现Web端可视化综合数据大屏数据展示界面开发。最后,以可视化需求分析为基础,采用Node.js搭建Web端开发环境,使用Vue.js框架、ECharts可视化工具等设计铁路信号安全监测可视化应用。完成首页设计、设备运行状态监测页面设计及用户登录页面设计等工作。

李晗辰[2](2020)在《无人机巡检输电线放电的紫外探测定位方法及系统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是产电大国,同时也是用电大国,通过广泛架设高压、特高压输电线来平衡国内电能的需求与供给。输电线等各类电力设施的劣化时刻威胁着电网的安全,一旦爆发将会造成大面积停电等用电事故。本文针对输电线放电检测问题进行研究,在放电紫外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无人机巡检设计一种高效安全地放电定位方法,同时完成放电紫外探测系统的设计开发。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光电倍增管作为放电紫外信号探测器,通过摆动光电倍增管进行多角度探测。使用到达角度(Angle of Arrival,AOA)定位方法求解放电点,为了避免无解情况,联立任意两个探测点求解出一个放电点,全部联立完全后可得一个放电点集;将这些放电点集中较离散的点剔除,然后导入K-means聚类算法中进行二次求解,最终定位出放电点。设计放电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距离放电源18m、30m和50m处,放电定位的误差分别为 1.5m、2.7m 和 3.1m。(2)使用光电倍增管和“日盲”滤光片设计开发一套无人机巡检输电线放电的紫外检测系统。考虑到无人机对输电线进行放电巡检时会途经基站信号盲区,将紫外检测系统分为无人机机载探测端和电脑显示端,机载探测端对放电数据进行本地记录,电脑显示端是一个放电数据查询程序,对机载探测端的本地数据进行读取和存储,使操作人员对放电数据更方便地进行分类查询和地图观测。最后,对放电检测系统进行调试,该系统能够按要求进行正常工作,能够实现放电现象探测、放电数据记录、放电信息存储和查询以及放电位置地图显示的功能。本文提出的无人机巡检放电紫外探测定位方法能够对放电源进行有效地位置定位,设计开发的紫外探测系统满足设计要求,能够对放电源进行探测、数据记录和查询。

车永越[3](2020)在《超声自动无损检测系统的设计》文中认为超声无损检测技术凭借其在可靠性、探测深度与灵敏度、应用范围、成本等方面的优点,在无损检测领域中被广泛应用。本文在对超声无损检测的原理和需求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超声自动无损检测系统,完成了系统硬件和FPGA数字逻辑的设计,并对系统的电气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论文制定了系统的设计目标和整体方案,完成了十通道超声采集板的电路设计和PCB设计。通过提取发射控制电路、接收控制与信号调理电路的模型,并结合仿真分析确定器件参数,完成超声同步扫查电路的设计;围绕嵌入式核心板完成由USB 2.0等电路组成的数据处理与传输电路的设计;在系统硬件功耗分析的基础上,完成电源网络的设计。PCB的设计以信号完整性理论为指导,设计PCB叠层并对电路中的关键信号进行仿真与分析,总结发射控制电路、接收控制与信号调理电路和高速数字电路的PCB布局策略和布线方法。采用模块化的思想,设计了基于FPGA的ADC采样控制、数据预处理和USB控制等模块的数字逻辑。通过控制双通道、采样率为100Msps的ADC,并结合数字信号的插值和滤波,实现了对回波信号200Msps的采样率;设计了与外部USB芯片的通信时序并计算了FPGA中异步FIFO所需的深度;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跨时钟域处理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结合系统的设计目标,论文最后利用测试软件对超声自动无损检测系统的电气性能进行测试。在对影响测试结果的电路参数进行仿真与分析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发射控制电路、接收控制与信号调理电路中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发射脉冲反冲、发射脉冲上升时间、串扰和等效输入噪声等关键电气性能指标达到我国超声类检测仪器的行业标准。

李丁一[4](2020)在《分析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危害及防治》文中提出本文主要以分析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危害及防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铁路信号系统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危害的影响因素,其次从选择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技术,设置分路不良区域的台账、清理轨道的道床,落实信号设备连锁工作、了解电压调节方式,在微机监测的作用下判断电路电压、更新信号设备的维修手段,制定管理机制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有效防治,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刘磊[5](2020)在《微纳卫星太阳能电池阵驱动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微纳卫星以其体积小、功能密度高、研发周期短、成本低、发射方式灵活等诸多优势,成为世界各国航天工业的重点研究方向。随着微纳卫星功能密度的逐步提升,传统的体装固定式太阳能电池阵已经难以满足微纳卫星的能源需求。本论文提出了一套基于六单元微纳卫星的太阳能电池阵驱动装置,并根据太阳同步轨道特点设计了其对日定向方法,本学位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利用STK对典型太阳同步轨道微纳卫星进行了在轨光照条件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了SADA系统的对日定向方案,采用正常定向模式与备选定向模式结合的方式,使系统在定向方法上实现了冗余备份,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2)对SADA系统进行了整体结构设计,首先根据设计需求对驱动电机以及导电滑环等主要零部件进行了选型,进而对固定电机与电滑环的固定机构以及连接电池阵与电机的展开铰链机构进行了设计,然后对控制电池阵展开的烧线机构以及对日定向机构进行了设计,最后对装备SADA系统的6U微纳卫星进行了模态分析,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可靠性。(3)对SADA系统进行了控制电路的设计,选用低功耗STM32L151C8T6芯片为控制电路的核心,进而对芯片的复位电路、时钟电路、转压电路、光电检测电路、烧线及展开状态检测电路、RS422通信电路、AD7490电压采集电路等进行了设计,然后分析了步进电机的控制方法及原理,最后对PCB电路板进行了元器件布局和布线设计。(4)根据所选SADA系统的内核进行了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然后详细介绍了两种主要定向模式的软件控制流程,并进行了C语言控制程序的编写。进而搭建了实验平台,对模拟太阳光源进行了选择。最终通过整体试验测试,确定了SADA系统的整体工作可行性,并对SADA系统的重要功能参数进行了测试试验与分析。

贺凤珂[6](2019)在《基于组合式行波测距法的AT牵引网故障定位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高新技术快速可靠发展,在未来几年,高速铁路将逐步建成“八横八纵”高速铁路网。而作为高铁运营线路动力设施的牵引供电系统,其安全可靠的供应电能,以保障电力机车稳定运行十分重要。现阶段,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铁路相关部门仍利用计算简单、投资低的阻抗法完成牵引网线路故障定位工作,但其定位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本文试图采用一种组合式行波故障定位的方法,以实现高速铁路牵引网线路故障精准定位。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分析了牵引网的结构与常见的四种供电方式,对AT牵引网多导线电气参数数值计算以及等值合并进行了分析计算,并在传统相模变换理论基础上,推导出适合于牵引网不平衡线路的相模变换矩阵的求解过程,对AT供电单行线路进行相模解耦,计算出各模波速度。其次,结合行波测距的研究现状和AT接触网故障特点,通过对比A型、C型和D型行波测距法的优缺点,综合考虑本文构想一种组合式行波故障测距法对AT接触网进行故障测距研究。并选用UM220-III北斗/GPS双系统模块对两端时钟同步精度进行改进。之后研究了小波变换奇异点检测理论与模极大值理论,对暂态行波波头到达时刻进行检测提取。最后,基于ATP软件仿真平台搭建了单线AT、复线AT以及全并联AT供电方式下的三种牵引网仿真模型,重点研究了AT牵引网输电线路架构,利用J.Marti线路模型搭建了更接近真实线路结构的AT线路仿真模块。利用组合式行波测距法对AT供电方式下的不同种可能发生的情况以及三种线路结构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测距算法的测距误差小,可靠性高,并且几乎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相位角、故障位置、故障类型、电力机车以及线路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利用实验室现有装置搭建简易的模拟实验系统,验证了组合式行波测距法是有效可行的,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马论论[7](2018)在《基于STM32F407的电动机匝间短路测试仪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电动机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时,电动机绕组匝间容易出现短路等故障,利用信号采集技术、通信技术和嵌入式系统等技术,研制了一套基于STM32F407的电动机匝间短路测试仪。该系统可对大中型电机或小型高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进行快速检测,可及时发现故障,有效改善电动机工况和使用寿命,也可将其应用于相关企业的线圈制造过程,及时发现绕组匝数出错现象的发生。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通过对电机匝间短路测试技术参数分析,结合企业对航空电机线圈故障检测的实际需求,确定采用了基于STM32F407主控芯片的总体方案,它可以实现2.8MHz的A/D波形采样率,外部24位高精度A/D芯片TM7711构建了静态方法实现了电机线圈匝间故障检测。(2)针对电机线圈动态检测难题,采用重复脉冲法和直流电阻法结合的方案,利用瞬间高压阶跃脉冲冲击被测线圈的方法,实现各种频率成分的响应,通过谐振电容测试自激振荡频率,实现对电机线圈匝间故障的准确检测。论文分析设计了高压大电流脉冲电路,信号调理,零位调节等电路,以及系统软件程序设计,完成了对测试仪的研制。(3)论文研制了一种便携式电机匝间短路测试仪,上位机采用WINCE操作系统的工业触摸屏,完成对实验数据的显示和系统的控制,人机界面友好。通过对故障线圈和无故障线圈进行实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采用重复脉冲法对线圈进行动态检测时,得到的两组谐振波形的差异较大,无故障线圈绕组两端测试得到的波形完全重合,故障线圈绕组两端测试得到的波形差异较大,通过测试仪可以分辨故障线圈。(4)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使用UDP网络通信协议,实现它们之间的快速数据通信,其传输速率可达10Mbps,两条波形曲线传输时间小于0.01秒。本测试仪与目前市场上原有产品相比,不管是输出信号的图形分辨率,还是数据处理智能化等都有很大的提升。

马岚[8](2018)在《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骚扰源辐射特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速动车组的电磁环境复杂,研究电磁骚扰源、提高电磁兼容性变得越来越重要。弓网离线放电是高速铁路中重要骚扰源之一,也是众多电磁兼容问题的核心之源。其产生的电磁骚扰频率范围很宽,通过辐射耦合的方式可进入车载通信系统,对敏感设备造成干扰。由于弓网离线放电与列车运行速度及环境等众多因素相关,难以通过铁路现场实测来分析它的辐射特性。本文从弓网离线放电的产生机理出发,通过计算机仿真和模拟实验平台测量等方法对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骚扰源的辐射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基于弓网离线放电的产生机理,建立了弓网离线放电机理的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列车正常运行、接触网覆冰两种情况下的弓网离线放电电压电流特性。第二,通过对列车行驶过程中弓网离线全过程的分析,建立了弓网离线放电发生模型,分析列车行驶过程中发生弓网离线放电的规律,重点研究了列车运行速度对放电发生频率的影响。第三,根据弓网离线放电的产生机理和弓网物理结构,搭建了弓网离线放电辐射特性模拟实验平台,能够模拟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时的弓网离线放电现象。第四,根据弓网离线放电电弧特点,提出了一种使用脉冲作为参考源的测量方法,即采用脉冲宽度小于2.5倍混响室时间常数的周期非调制脉冲信号作为参考源,在混响室中对弓网离线放电的总辐射功率进行测量。最后,通过结合模拟实验平台测量和电磁场数值仿真结果,计算了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在各位置处的辐射场及场的衰减特性,提出了计算车顶天线辐射耦合功率的方法。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具体如下:一、首次分析了接触网覆冰导致的弓网离线放电电压电流特征,为冻雨极端天气时弓网离线放电产生的骚扰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二、设计并建立了弓网离线放电模拟实验平台,通过结合缩尺模型技术,用于模拟高速铁路中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时的弓网离线放电现象。该实验平台能够连续2小时稳定的放电,为弓网离线放电辐射特性的研究提供了实验环境保障。三、提出了混响室脉冲参考测量法。该方法可用于测量周期短脉冲信号总辐射功率,是在实验室内研究弓网离线放电辐射特性的有效方法。四、提出了一种计算弓网离线放电辐射场的方法。通过结合模拟实验平台测量和电磁场数值仿真,解决了仿真模型中骚扰源重塑的问题,为研究弓网离线放电的辐射特性和预测对车载敏感设备的辐射骚扰提供了方法。这些成果对提高高速动车组的电磁兼容性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其中,弓网离线放电等效电路模型和放电发生模型可用于分析骚扰源的电压电流特征,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时的放电发生规律;弓网离线放电模拟实验平台可应用于研究不同列车运行速度时的弓网离线放电辐射特性模拟实验;计算弓网离线放电辐射场及对敏感设备的辐射骚扰的方法可为车载敏感设备的合理安排、列车提速时的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优化方案。

张宏涛[9](2017)在《铁路列车车轴损伤无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列车的不断发展,重载列车的增多以及运行周期不断增长,列车车轴承受各种复杂应力也相应增大。车轴处于高周期、高强度的条件下运行,在扭转、拉伸和压缩的作用下,材质易发生疲劳裂纹并且裂纹位置隐蔽,当裂纹的尺寸发展到一定长度时,如果不及时对车轴进行检测,有可能发生切轴断裂的事故,给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给国家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带来不良的社会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列车车轴进行无损检测及时发现缺陷以防患于未然。本论文旨在对相控阵超声波铁路列车车轴检测的相关技术进行研究,针对特定的列车车轴检测平台,利用相控阵超声波声束的垂直、偏转、聚焦和聚焦偏转的发射特性,设计了单探头条件下的“全面扫查+重点探伤”的车轴检测策略。论文设计了相控阵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系统,重点是设计了8通道的相控阵超声波发射时序控制模块以及对现有的高压脉冲发射电路进行改进。使用Verilog语言编写了相控阵超声声束垂直发射、偏转发射、聚焦发射和聚焦偏转发射的程序,借助Model Sim软件对时序控制模块进行仿真;借助Proteus软件对设计的高压脉冲发射电路的合理性进行仿真验证。论文通过分析将ME模型作为车轴相控阵超声缺陷回波信号模型,基于此模型对超声回波信号进行小波降噪研究,讨论了利用小波降噪时最优小波基函数、分解层数和小波降噪阈值的选取问题,通过计算和MATLAB仿真实验确定了最优小波基、分解层数和合适的降噪阈值。论文在对超声回波进行了降噪处理的基础上,分别从时域、频域和时频域角度对缺陷回波信号进行分析,利用小波包对回波信号进行分解,提取了不同的缺陷特征值,构造特征向量达到对缺陷识别的目的。然后针对特定的轨道车辆车轴缺陷检测平台研究了缺陷的定位方法,分别从缺陷的轴向距离、埋藏深度和周向距离对缺陷定位,最后介绍了-6d B法和曲线跟踪法两种计算缺陷尺寸大小的方法。

杜国涛[10](2016)在《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数字化电子发码器的设计》文中指出随着铁路现代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人们对铁路交通的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轨道电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在轨道交通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更加重要,因此对轨道电路应该深入研究,使轨道电路实现现代化的数字控制。高压脉冲轨道电路包括电子发码器和电子接收器两部分,其中电子发码器是本文的研究重点。高压不对称脉冲电路电子发码器是一种用来产生高压不对称脉冲来击穿因铁轨表面的油污锈蚀层而引起列车分路不良的装置。本文是以传统发码器为基础,对其进行数字化改进。传统发码器采用模拟电源给电容充电,这种充电方式在电容放电时会引起充电电源的短路,给电源带来巨大的冲击。此外,传统电子发码器没有对其工作过程中的各个模块的重要工作参数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码器出现工作故障,工作人员很难及时准确判断发码器的故障点。基于以上传统发码器的不足,本设计对传统发码器进行了全数字化改进,用恒流源取代了模拟电源,并且用微处理器对发码器的电容、轨面电压和反馈频率进行实时检测,在安全可靠性方面,采用两台电子发码器热切换和双线同步信号设计方式,这样大大增强了发码器的安全稳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型电子发码器的硬件电路和软件功能符合本次设计要求。改进型电子发码器能够稳定运行,发码器的状态参数电容容值计算值达到要求的50uF±5%,反馈脉冲周期误差小于0.5ms,轨面电压计算值符合功能要求。

二、动态检测的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电子接收设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动态检测的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电子接收设备(论文提纲范文)

(1)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2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与可视化理论概述
    2.1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功能
        2.1.1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
        2.1.2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功能
        2.1.3 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中的智能分析与故障诊断
    2.2 数据可视化理论与技术简介
        2.2.1 可视化理论
        2.2.2 数据可视化流程
        2.2.3 数据可视化设计
        2.2.4 可视化基本图标
        2.2.5 可视化工具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DBN的道岔监测数据特征提取
    3.1 S700K型电动转辙机
    3.2 S700K转辙机运行状态分析
        3.2.1 S700K转辙机正常状态分析
        3.2.2 S700K道岔故障状态分析
    3.3 DBN网络及训练过程
        3.3.1 DBN网络概念
        3.3.2 DBN网络结构
        3.3.3 DBN网络训练过程
    3.4 基于DBN算法道岔监测数据特征提取方法
        3.4.1 PSO优化算法
        3.4.2 基于DBN的特征提取方法
        3.4.3 数据特征提取结果可视化
    3.5 本章小结
4 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数据可视化模块设计
    4.1 直方图和折线图组合设备监测数据可视化设计
        4.1.1 直方图与折线图
        4.1.2 设备维护计划综合视图设计
    4.2 日历热图与树图结合设备故障数据可视化设计
        4.2.1 日历热图和树图
        4.2.2 设备报警信息数据视图设计
    4.3 基于桑基图报警信息流动可视化设计
        4.3.1 桑基图
        4.3.2 设备报警信息流动视图设计
    4.4 可视化综合数据大屏设计
        4.4.1 大屏数据可视化概述
        4.4.2 可视化大屏视图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铁路信号安全监测系统可视化应用设计
    5.1 可视化应用需求分析
    5.2 可视化系统开发环境及架构介绍
        5.2.1 开发环境
        5.2.2 可视化应用架构
        5.2.3 数据可视化工作流程设计
    5.3 可视化应用的数据库设计
        5.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5.3.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5.4 可视化应用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5.4.1 用户权限管理模块
        5.4.2 数据导入模块
        5.4.3 系统界面显示模块
        5.4.4 设备故障信息统计模块
        5.4.5 地图信息模块
    5.5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可视化设计界面代码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无人机巡检输电线放电的紫外探测定位方法及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放电检测与定位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放电紫外探测的研究进展
        1.2.2 无人机巡线的研究进展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组织安排
2 放电及紫外检测理论
    2.1 气体放电原理
    2.2 输电线放电及检测方法
        2.2.1 输电线电晕放电理论
        2.2.2 输电线电晕放电影响
        2.2.3 放电检测方法
    2.3 放电紫外探测原理
    2.4 小结
3 基于紫外探测的无人机巡检放电定位方法
    3.1 放电紫外探测功率模型
    3.2 无源定位方法
    3.3 无人机紫外探测及放电定位方法
        3.3.1 无人机紫外探测巡线方法
        3.3.2 放电定位
        3.3.3 放电紫外光功率估算
    3.4 实验安排及结果分析
        3.4.1 实验装置介绍
        3.4.2 探测角度及放电源定标实验
        3.4.3 放电源定位及功率估算实验
    3.5 小结
4 无人机巡检输电线放电的紫外探测系统设计
    4.1 总体设计方案
    4.2 无人机机载探测端
        4.2.1 紫外探测模块
        4.2.2 GPS模块
        4.2.3 嵌入式开发板
    4.3 电脑显示端
        4.3.1 放电数据查询程序
        4.3.2 数据库
    4.4 系统实现及调试
        4.4.1 无人机机载探测端
        4.4.2 电脑显示端
    4.5 小结
5 总结和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超声自动无损检测系统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简介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1 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2.2 大型工件无损检测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1.3 研究意义及内容
        1.3.1 研究意义
        1.3.2 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超声无损检测的基本原理
    2.1 超声场与声传播特性
    2.2 超声波探头
    2.3 基于脉冲反射法的超声无损检测技术
        2.3.1 脉冲反射法的原理
        2.3.2 缺陷的定量方法
        2.3.3 脉冲反射法的扫查方式
    2.4 超声自动无损检测系统的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自动无损检测系统硬件设计
    3.1 系统设计目标
    3.2 系统方案
        3.2.1 系统框架
        3.2.2 系统工作流程
    3.3 超声同步扫查电路的设计
        3.3.1 发射控制电路
        3.3.2 接收控制与信号调理电路
        3.3.3 同步电路
    3.4 数据处理与传输电路的设计
        3.4.1 嵌入式核心板
        3.4.2 USB 2.0 电路
        3.4.3 千兆网电路
        3.4.4 光耦隔离电路
        3.4.5 OTG电路及调试接口
    3.5 电源网络的分析与设计
        3.5.1 系统硬件功耗分析
        3.5.2 电源网络的设计
    3.6 信号完整性分析与PCB设计
        3.6.1 PCB叠层设计
        3.6.2 信号完整性仿真与分析
        3.6.3 PCB设计结果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FPGA数字逻辑设计
    4.1 ADC采样控制模块的设计
    4.2 数据预处理模块的设计
        4.2.1 数字信号的插值
        4.2.2 数字滤波器的选择
        4.2.3 IIR滤波器的实现
    4.3 USB控制模块的设计
        4.3.1 通信时序及模块功能分析
        4.3.2 异步FIFO深度的计算
    4.4 跨时钟域处理
        4.4.1 亚稳态
        4.4.2 单比特信号的处理方法
        4.4.3 多比特信号的处理方法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电气性能测试与分析
    5.1 发射控制电路测试与分析
        5.1.1 测试前准备
        5.1.2 发射脉冲重复频率测试
        5.1.3 发射脉冲电压测试
        5.1.4 发射脉冲宽度测试
        5.1.5 发射脉冲反冲测试
        5.1.6 发射脉冲上升时间测试
    5.2 接收控制与信号调理电路测试
        5.2.1 测试前准备
        5.2.2 串扰测试
        5.2.3 放大器频率响应测试
        5.2.4 动态范围测试
        5.2.5 等效输入噪声测试
    5.3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分析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危害及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危害的影响因素
    (一)车轮轮对分路电阻因素。
    (二)轨道生锈因素。
    (三)粉尘污染。
二、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有效防治
    (一)选择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技术,设置分路不良区域的台账。
    (二)清理轨道的道床,落实信号设备连锁工作。
    (三)了解电压调节方式,在微机监测的作用下判断电路电压。
    (四)更新信号设备的维修手段,制定管理机制。
三、结束语

(5)微纳卫星太阳能电池阵驱动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微纳卫星太阳能电池阵技术研究现状
        1.2.2 微纳卫星太阳能电池阵驱动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研究意义
    1.4 本论文研究内容
2 对日定向方法的研究
    2.1 太阳电池阵驱动系统基础理论
        2.1.1 太阳同步轨道概述
        2.1.2 卫星相关坐标系概述
    2.2 微纳卫星光照条件仿真分析
        2.2.1 微纳卫星光照条件仿真基础
        2.2.2 光照条件仿真分析
    2.3 驱动系统对日定向方法
        2.3.1 传统对日定向方法分析
        2.3.2 对日定向优化方案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3 太阳能电池阵对日定向驱动系统结构设计
    3.1 设计要求与原则
        3.1.1 功能要求
        3.1.2 技术指标要求
        3.1.3 设计原则
    3.2 结构材料的选择
    3.3 结构设计
        3.3.1 电机与滑环的选型
        3.3.2 展开传动机构的设计
        3.3.3 烧线机构的设计
        3.3.4 对日定向机构的设计
    3.4 模态分析
        3.4.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4.2 特征值求解模态问题
        3.4.3 模态分析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太阳能电池阵对日定向驱动系统硬件设计
    4.1 控制系统整体设计
    4.2 系统控制电路设计
        4.2.1 主芯片选型及其电路
        4.2.2 光电检测电路
        4.2.3 转压电路
        4.2.4 烧线及展开状态检测电路设计
        4.2.5 RS422 通信接口电路
        4.2.6 AD7490 电压采集电路
    4.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与原理
        4.3.1 步进电机PI控制
        4.3.2 步进电机转速与角度控制
        4.3.3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4.4 PCB设计
        4.4.1 PCB布局及布线设计原则
        4.4.2 PCB最终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太阳能电池阵对日定向驱动系统软件调试与地面测试
    5.1 软件调试
        5.1.1 软件开发环境与开发流程
        5.1.2 对日定向软件控制整体流程
        5.1.3 两种主要定向方法软件控制流程
    5.2 实验平台搭建
        5.2.1 吊架的设计
        5.2.2 模拟太阳光源
        5.2.3 试验平台整体安装及接线
    5.3 步进电机转速及系统功耗检测试验
    5.4 对日定向指向精度测量试验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组合式行波测距法的AT牵引网故障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2 牵引网故障测距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行波测距的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AT牵引供电系统及其参数计算
    2.1 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简介
    2.2 牵引网供电方式
    2.3 AT牵引网多导体电气参数计算
        2.3.1 多导体阻抗计算
        2.3.2 多导体电容计算
        2.3.3 贯通地线
        2.3.4 AT牵引网导线等值合并
    2.4 实例解算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行波理论在AT牵引网故障测距中的应用
    3.1 行波基本理论
        3.1.1 行波的产生
        3.1.2 单根无损线路的波动方程
        3.1.3 行波的折射与反射
        3.1.4 行波分析信号的确定
    3.2 行波的模量分析
        3.2.1 三相输电线路模量分析
        3.2.2 AT供电牵引网的模量分析
        3.2.3 AT供电牵引网行波的模波速求解
    3.3 行波故障测距原理
        3.3.1 A型行波测距法
        3.3.2 C型行波测距法
        3.3.3 D型行波测距法
        3.3.4 两端时间同步技术
        3.3.5 综合分析
    3.4 故障行波到达时间的检测技术
        3.4.1 小波变换基本原理
        3.4.2 小波变换的信号奇异性检测原理
    3.5 组合式行波测距方案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AT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4.1 ATP和 MATLAB仿真软件的介绍
    4.2 基于ATP的牵引网故障仿真模型建立
        4.2.1 牵引变电所模块
        4.2.2 自耦变压器(AT所)模块
        4.2.3 牵引网线路模块
        4.2.4 短路故障模块
        4.2.5 机车模块
        4.2.6 高压脉冲发生器模块
    4.3 AT供电方式牵引网完整模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AT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
    5.1 AT接触网短路故障与模量分量的确定
    5.2 单线AT供电方式的行波测距
        5.2.1 线路空载下不同过渡电阻时组合行波法故障测距
        5.2.2 机车负荷下不同过渡电阻时组合行波法故障测距
        5.2.3 不同故障相位角时组合行波法故障测距
    5.3 复线AT供电方式的行波测距
    5.4 全并联AT供电方式的行波测距
    5.5 组合式行波测距方案模拟实验验证
        5.5.1 模拟实验系统设计
        5.5.2 实验验证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7)基于STM32F407的电动机匝间短路测试仪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电机匝间短路测试仪的研究现状
        1.2.2 电机匝间短路测试仪的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2 电机匝间短路测试仪的总体方案设计
    2.1 电机匝间短路故障特性分析及检测方案设计
        2.1.1 电机绕组线圈故障分析
        2.1.2 重复脉冲电压法的可行性研究
        2.1.3 计算机模拟仿真
        2.1.4 电机匝间短路测试仪设计技术要求与功能方案
    2.2 电机线圈匝间短路测试仪测控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测试仪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及电路设计
        2.2.2 测试仪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2.3 本章小结
3 测试仪下位机硬件电路设计
    3.1 主控芯片CPU选型与性能特征
        3.1.1 主控芯片CPU功能模块需求分析
        3.1.2 主控CPU选型
        3.1.3 主控芯片I/O资源配置
    3.2 基于线性电源原理设计的系统控制电源
        3.2.1 电压为5V的电源模块选型与设计
        3.2.2 电压为3.3V的电源模块选型与设计
        3.2.3 电压为12V的电源模块设计
    3.3 毫欧表测试电路设计
    3.4 储能电路设计
    3.5 高压脉冲触发电路设计
    3.6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
    3.7 零位调节电路设计
    3.8 环境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3.9 以太网通信电路设计
        3.9.1 网络通信芯片W5200简介
        3.9.2 网络通信芯片接口电路
    3.10 其他辅助电路设计
    3.11 硬件抗干扰设计
    3.12 本章小结
4 测试仪测控系统下位机程序设计
    4.1 软件开发环境
    4.2 测试仪系统下位机软件结构设计
    4.3 主程序结构设计
    4.4 各功能模块子程序设计
        4.4.1 毫欧表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4.4.2 高压脉冲触发控制方案设计
        4.4.3 电机线圈谐振信号的采集子程序设计
        4.4.4 温度数据采集子程序
        4.4.5 以太网通信子程序
    4.5 本章小结
5 测试仪界面设计及实验结果分析
    5.1 测试仪人机交互界面概述
    5.2 基于WINCE工业触摸屏的控制系统界面设计
        5.2.1 高压脉冲触发控制与波形显示界面设计
        5.2.2 毫欧表界面设计
    5.3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5.3.1 硬件主要功能调试
        5.3.2 测试系统功能验证
        5.3.3 A/D模拟转换精度测试实验
        5.3.4 温度采集精度测试实验
        5.3.5 电机线圈短路故障测试实验
        5.3.6 毫欧表稳定性实验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骚扰源辐射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铁路现场实测弓网离线放电电磁骚扰
        1.2.2 弓网离线放电电路仿真及电磁场仿真
        1.2.3 弓网离线放电模拟实验装置及测量方法
        1.2.4 弓网离线放电骚扰源辐射特性研究面临的问题
    1.3 论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内容安排
2 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电压电流分析
    2.1 弓网离线电磁骚扰的产生机理
        2.1.1 弓网离线
        2.1.2 弓网离线放电电磁骚扰
    2.2 弓网离线放电的电压电流
        2.2.1 弓网离线放电等效电路模型
        2.2.2 弓网离线放电影响因素
        2.2.3 离线放电电压电流
    2.3 接触网覆冰时弓网离线放电的电压电流
        2.3.1 介质阻挡放电的基本原理
        2.3.2 接触网覆冰时弓网离线放电等效电路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发生频率研究
    3.1 弓网离线放电发生模型
    3.2 弓网离线相关参量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关系研究
        3.2.1 弓网离线概率
        3.2.2 弓网动态接触压力和最大离线距离
        3.2.3 弓网离线概率、动态接触压力、最大离线距离与速度的关系
    3.3 弓网离线放电发生频率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关系
        3.3.1 弓网离线的发生频率
        3.3.2 单次离线过程中放电的发生频率
        3.3.3 列车运行速度对弓网离线放电发生频率的影响
    3.4 小结
4 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辐射特性模拟实验平台研制
    4.1 实验场地的选择
    4.2 弓网离线放电模拟实验装置
        4.2.1 物理结构设计
        4.2.2 电气结构设计
        4.2.3 模拟实验装置总体结构
    4.3 测量系统
    4.4 综合数据处理程序
    4.5 模拟实验平台总体结构
    4.6 列车高速运行情况的模拟
        4.6.1 缩尺模型技术
        4.6.2 高速时弓网离线放电的模拟
        4.6.3 列车运行速度为350km/h的模拟
    4.7 小结
5 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总辐射功率测量方法研究
    5.1 混响室
    5.2 脉冲信号在混响室中的行为
        5.2.1 射频调制脉冲在混响室中的响应
        5.2.2 混响室的时间常数测量
        5.2.3 弓网离线放电电弧的脉冲宽度
    5.3 混响室脉冲参考测量法
        5.3.1 测量方法的提出
        5.3.2 测量方法的验证
    5.4 弓网离线放电总辐射功率
        5.4.1 离线距离对弓网离线放电总辐射功率的影响
        5.4.2 列车运行速度对弓网离线放电总辐射功率的影响
    5.5 小结
6 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骚扰源的辐射特性研究
    6.1 弓网离线放电电磁场数值仿真模型
    6.2 弓网离线放电的辐射场及衰减特性
        6.2.1 弓网离线放电的辐射场强度
        6.2.2 弓网离线放电辐射场衰减特性
    6.3 弓网离线放电对车顶天线的辐射耦合
        6.3.1 弓网离线放电和车顶天线的耦合系数
        6.3.2 辐射耦合功率
        6.3.3 应用范围
    6.4 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研究成果
    7.2 论文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9)铁路列车车轴损伤无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论文研究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1 列车车轴检测技术及设备
        1.2.2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发展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车轴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及检测策略研究
    2.1 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
        2.1.1 相控阵超声波探头
        2.1.2 相控阵超声波声束特性
        2.1.3 相控阵超声波检测结果的显示模式
    2.2 车轴缺陷分析及检测策略研究
        2.2.1 车轴缺陷分析
        2.2.2 车轴检测策略研究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车轴相控阵超声波检测发射与接收系统研究
    3.1 相控阵超声发射与接收系统的方案选择
    3.2 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发射系统的研究
        3.2.1 PCI总线
        3.2.2 发射时序控制模块设计与仿真
        3.2.3 高压脉冲发射电路设计与仿真
    3.3 相控阵超声波无损检测接收系统的设计
        3.3.1 放大器
        3.3.2 滤波器
        3.3.3 A/D转换器
        3.3.4 缓冲存储器SRAM
        3.3.5 接收相位延迟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小波变换的车轴相控阵超声检测回波信号预处理
    4.1 相控阵超声回波信号模型
    4.2 小波变换的基本理论
        4.2.1 小波变换的类型
        4.2.2 小波基函数的类型
    4.3 相控阵超声回波信号的小波降噪
        4.3.1 最优小波基函数的选取
        4.3.2 分解层数的选取
        4.3.3 小波降噪阈值的选取
        4.3.4 小波降噪的仿真实验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车轴缺陷的识别与定位定量研究
    5.1 基于超声回波信号的车轴缺陷识别方法研究
        5.1.1 超声回波信号时域和频域分析
        5.1.2 回波信号时频域分析
        5.1.3 特征向量的构建
    5.2 车轴缺陷定位与定量方法研究
        5.2.1 车轴缺陷的定位方法研究
        5.2.2 车轴缺陷定量方法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10)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数字化电子发码器的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4 本章小结
2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
    2.1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系统组成
    2.2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
        2.2.1 不对称高压脉冲波形选择
        2.2.2 不对称高压脉冲轨道电路原理
    2.3 不对称轨道电路的组成
        2.3.1 晶闸管
        2.3.2 发码器组成
        2.3.3 译码器组成
    2.4 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的特点
    2.5 本章小结
3 传统发码器的系统改进及算法设计
    3.1 传统电子发码器存在的问题
    3.2 改进型发码器的整体设计及数字电源
        3.2.1 发码器整体功能设计
        3.2.2 数字化电源供电
        3.2.3 恒流源充电
    3.3 数字化控制
        3.3.1 微处理器控制
        3.3.2 CAN数据通信
        3.3.3 数字化频率控制
    3.4 安全隔离及热切换设计
        3.4.1 安全隔离
        3.4.2 主备热切换
    3.5 状态数据测量
        3.5.1 数据采集
        3.5.2 频率测量
        3.5.3 轨面电压测量
    3.6 算法设计
        3.6.1 不对称脉冲滤波算法设计
        3.6.2 容值计算算法设计
        3.6.3 轨面电压算法设计
    3.7 本章小结
4 改进型电子发码器的硬件电路设计
    4.1 不对称脉冲产生电路
    4.2 状态参数测量及热切换电路
        4.2.1 容值测量电路
        4.2.2 主备热切换电路
        4.2.3 反馈频率测量电路
    4.3 CAN通信电路
    4.4 触发脉冲周期选择时钟电路
        4.4.1 触发脉冲周期配置电路
        4.4.2 时钟电路
    4.5 电源电路
    4.6 本章小结
5 系统软件设计及数据结果分析
    5.1 改进型电子发码器的整体软件设计
    5.2 容值计算及热切换模块设计
        5.2.1 容值测量模块
        5.2.2 主备热切换模块
    5.3 轨面电压及反馈频率测量模块设计
        5.3.1 轨面电压测量模块
        5.3.2 反馈频率测量模块
    5.4 软硬件联合调试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动态检测的高压脉冲轨道电路电子接收设备(论文参考文献)

  • [1]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研究[D]. 司涌波. 兰州交通大学, 2021(02)
  • [2]无人机巡检输电线放电的紫外探测定位方法及系统设计[D]. 李晗辰. 西安理工大学, 2020
  • [3]超声自动无损检测系统的设计[D]. 车永越. 东南大学, 2020(01)
  • [4]分析铁路信号系统轨道电路分路不良的危害及防治[J]. 李丁一. 中国新通信, 2020(02)
  • [5]微纳卫星太阳能电池阵驱动系统设计与研究[D]. 刘磊. 南京理工大学, 2020(01)
  • [6]基于组合式行波测距法的AT牵引网故障定位研究[D]. 贺凤珂. 石家庄铁道大学, 2019(03)
  • [7]基于STM32F407的电动机匝间短路测试仪的研制[D]. 马论论. 西安科技大学, 2018(12)
  • [8]高速铁路弓网离线放电骚扰源辐射特性研究[D]. 马岚. 北京交通大学, 2018(06)
  • [9]铁路列车车轴损伤无损检测关键技术研究[D]. 张宏涛. 吉林大学, 2017(09)
  • [10]高压脉冲轨道电路数字化电子发码器的设计[D]. 杜国涛. 西安理工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动态检测高压脉冲跟踪电路电子接收设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