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里桃花依旧微笑——莆田市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督察纪实纪实

春风里桃花依旧微笑——莆田市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督察纪实纪实

一、桃花依旧笑春风——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文物保护工作纪实(论文文献综述)

周晓瑾[1](2018)在《《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文中研究指明《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是党的政治宣传的具体方式之一,其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贡献了巨大力量。在此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宣传理论,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思想宝库。但是,时代的发展却暴露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局限性,民众主体意识的高涨、价值观的多元化、新媒体的勃兴、使《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巨大挑战,于此,非改进其报道无以阻止《人民日报》“英模报道”之颓势。本文在绪论部分梳理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研究的历史和界定了相关核心概念。第一章分别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苏联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并介绍了《人民日报》创刊和发展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与报道栏目变化。第二章分析了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情况。通过结合不同时期《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数量和类型的变化统计表,分析了变化的整体趋势和不同阶段的发展态势。在第三章中,论文分时期呈现了英模报道数量变化和英模报道类型变化、分析了报道英模的形象变化和形象变化的原因,最后阐述了《人民日报》“英模报道”形象变化造成的社会效应。论文第四章主要论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人民日报》“英模报道”构成的挑战和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具体而言,《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面临宣传理论更新的挑战、社会价值多元和英模精神单一的挑战以及政治宣传效应衰退的挑战。应对挑战,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和方法,其次,要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再次,要改进报道方式、技巧和风格,最后,要运用新媒体技术提升英模报道的实效性。

钟建华[2](2017)在《明清以来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以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综合的研究视角出发,强调田野调查与历史文献相结合,微观个案研究与宏观整体观察并重,对明清以来地处漳州府城东厢的九龙江西溪故道“浦头溪”中段的内河码头——浦头港的民间信仰历史与现状,进行了仔细的爬梳与再现,进而深入探讨明清以来以“大庙管十八庙门”而闻名遐迩的浦头港民间信仰的历史发展与其地方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认为,地处漳州府城城郊结合带且具有内河码头这一特殊经济地理区位的浦头港的民间信仰,其自明清至今的历史存在,实际上已经走过了一个半的发展周期:历经明清两代、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直至改革开放前,在这一个完整发展周期中,浦头港码头经济的兴起、繁荣与式微直接影响了浦头港民间信仰的复兴、发展与衰微,两者息息相关,堪成正比;在改革开放至今近四十年的这半个发展周期,完成经济转型后的浦头港的现代商业城市经济发展态势亦是浦头港民间信仰方兴未艾的决定性因素。此外,影响浦头港民间信仰存在的力量是多元的,战乱、改朝换代、国家大政方针、地方士绅、普通社民信众,以及神只自身神职功能的社会适应性等等因素,都曾对浦头港民间信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一切也都可从浦头港民间信仰核心内容“大庙管十八庙门”所涉及的民间诸宫庙各自的历史发展轨迹,一一得到印证。由此,综合构成了明清以来浦头港民间信仰及其社会变迁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为观察处在不同经济地理区位的闽南民间信仰的历史发展,提供一项具有一定历史深度,兼具代表性与启发性的研究个案。

张露[3](2015)在《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不断深入,词汇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甚至被视为教学的中心,动词、名词和形容词是词汇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三个部分。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以前人研究为基础,从基本动词、基本名词和基本形容词词表中按基本序的高低截取了单双音节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各前50个,对其搭配进行语料库的提取与分析。本文首先从《人民日报》、《读者》、《青年文摘》及《小说月报》等报纸和杂志2002至2011年语料建构成的超大规模真实文本中,使用Ant Conc软件进行搭配的机器提取。而后综合搭配词的频数、MI值和T值,并结合语言学知识,对提取结果进行人工的筛选,圈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各基本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常见搭配。接下来,我们根据常见搭配词出现在节点词左边与右边的频次,结合语义特征,参照原始语料,对提取结果进行分析,建立类联接,概括这些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的常规语法功能。最后,本文从搭配的角度对留学生在使用汉语时发生的偏误进行分析,将搭配上的偏误分为三类:语法搭配上的偏误、语义搭配上的偏误和语音搭配上的偏误,并以双音节动词“喜欢”的教学为例,将词语搭配提取计量研究与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联系起来,真正将词语搭配的教学落到实处。本文在大数据计量分析的基础上观察这些最基本的单、双音节动词、名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克服了以往相关研究大多依靠个人语感或有限语料所带来的主观限制性强的弊端。客观、全面的实证研究不仅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教和学提供了本文所研究词项的搭配特征和语义特征,为学习者提供了直观、科学的语言搭配板块,还为词典的编纂、对外汉语教材编写中的词汇处理及例句选用等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思路。

张皓[4](2010)在《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艺术地理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它既是新艺术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也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分支。本文首先重申地理、空间在艺术研究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意义,希望平衡时间和历史所主导的实践意识和理论意识,任何历史和时间的进程都必须在一定空间和地理层上展开,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文化通常通过一系列特定空间里的形式和活动来获得再现,不同的文化产出于不同的区域从而创造各不相同的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景观,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也深深根植于文化景观这一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上。艺术通过创造和想象,对不同的地理景观进行了表现和阐释,展现了多样的富有感情的理解世界的方法,赋予空间关系不同的社会意义,说明了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的变迁。艺术作为可定位的特定的现象,有着内在的地理学属性,本文将和艺术相关的地理环境和思维结合在“艺术场”结构语境中,揭示了地理空间的结构和所规范的社会行为,说明艺术图像和风格不是孤立和客体的存在,而是与特定地理空间中的行为及思维有着有机的特殊的历史关系。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地理纬度,就是探讨具体地理环境对中国当代艺术家和作品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勾勒出艺术地理景观所蕴含的内在差别及复杂意义。本文以地方意识作为把握不同空间意识结构的基本内核,由宏观的全球、国家、地方三者空间辩证关系对中国当代艺术创作影响的研究,过渡到乡村与城市相对微观的地理空间的研究,并且对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四个独特城市空间的进行具体分析。希望通过这样递进的地理层次分析,展现不同空间范畴中独特的富有象征性艺术景观,丰富观察的角度和解释的可能性,揭示艺术与地域间的现实情景,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研究抛弃种种空洞乏味的抽象性话语的叙述,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当下性。从而在地理空间中还原艺术生动的整体感,更好的了解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艺术的身份的根源及其发展方向,对中国艺术未来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重建新的文化定位和地域认同。

陈小辉[5](2005)在《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新思路》文中研究说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了经济建设发展的速度,加大了城市开发的力度,这就使得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问题日益突出,城市面貌越来越变得千篇一律,人们纷纷开始寻求根植于本土的城市历史文化。有感于建筑与城市规划业对历史环境的重视和对传统的推崇,结合自身所学和感悟,拟对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的问题进行论述与探讨。 论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有关的研究概况,并概述了当前城市历史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进行历史环境设计的意义,这些构成了本论文的立论依据。 然后,通过对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关于历史环境设计的研究,提出了历史环境保护的新思路——城市历史环境设计,文中阐述了城市历史环境设计与相关学科的概念分野和相互关系,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同时,结合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原则、方法以及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的理论及设计方法。这其中重点是:确立了一个富有魅力的城市历史环境景观至少应该包含的内容(标准)——具有清晰可读的历史轮廓和结构,拥有突出的历史主题,建立历史空间序列、保证历史环境的连续性;并根据这些标准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最后,以湖北省荆州古城历史环境设计为例,对以上的理论及设计方法进行实证,并进行总结。 随着国际上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理论和城市设计理论的发展,对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理论及方法进行研究进入了崭新的阶段。

郭雄飞[6](2002)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文物保护工作纪实》文中提出1999年以来,莆田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矛盾突出的问题,本着既有利于城市建设、又有利于文物保护的原则,依法行使监督权,督促市政府及有关部门把文物保护有机地溶入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促进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桃花依旧笑春风——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文物保护工作纪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桃花依旧笑春风——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文物保护工作纪实(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和核心概念界定
        (一)研究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五、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创新点
第一章 政治宣传与《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在苏联的实践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宣传理论的中国化
    第二节《人民日报》的创刊
        一、创刊及发展
        二、功能地位
    第三节《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英模报道的历史起源
        二、“英模报道”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栏目变化
第二章 英模报道中的“英模”构成
    第一节 历年英模报道总量统计
        一、报道统计概述
        二、报道数量与分布
    第二节 英模构成的类型分布
        一、英模行业结构分布
        二、英模性别结构分析
        三、英模的政治面貌结构统计
    第三节 英模报道的品质结构分析
        一、政治品质
        二、劳动品质
        三、道德品质
第三章 《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演变
    第一节 建国头十七年《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二节 极“左”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数量变化
        二、英模形象
        三、变化原因分析
        四、社会效应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
        一、报道数量变化
        二、形象分析
        三、形象变化之原因
        四、社会效应
第四章 《人民日报》英模报道的挑战及其应对
    第一节 英模报道的挑战
        一、新时代需要新宣传理论
        二、社会价值观多元,英模精神单一
        三、政治宣传的效应衰退
    第二节 改进英模报道的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宣传理论的基本原则、立场、方法
        二、群众路线理论的实践与坚持新闻宣传的“三贴近原则”
        三、改进报道方式、技巧、风格
        四、新媒体技术运用与提升英模报道实效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一:1950 年—1965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二:1966 年—1976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附录三:1977 年—2002 年《人民日报》英模报道题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明清以来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附图
绪论
    第一节 闽南民间信仰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论述框架
第一章 明清时期漳州浦头港的兴起与发展
    第一节 明代月港与清代厦门湾港口经济的相继兴起
    第二节 月港与厦门湾港口经济对浦头港的影响
第二章 明清时期浦头港民间信仰的重构与发展
    第一节 明代浦头港民间信仰的历史回溯
    第二节 清代浦头港民间信仰核心宫庙的建构
    第三节 清代浦头港角头庙的集体繁荣
第三章 近现代以来浦头港及其民间信仰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命运多舛的浦头港
    第二节 动荡时期中的浦头港民间信仰
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浦头港民间宫庙群的复兴
    第一节 浦头港民间信仰的复苏与发展
    第二节 城市化进程中的浦头港民间信仰
    第三节 浦头港“联合宫庙”东岗祖宫
    第四节 现代与传统的博弈:2006 年浦头港端午节“扒龙舟”
第五章 结论
    第一节 浦头港民间信仰的主要特点
    第二节 浦头港民间信仰周期性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3)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关于词语搭配的研究
        1.2.2 动/名/形容词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对象
第2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2.1 基本动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2.2 基本动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2.3 基本单音节动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2.4 基本双音节动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3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名词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3.1 基本名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3.2 基本名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3.3 基本单音节名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3.4 基本双音节名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4章 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形容词的搭配提取与计量分析
    4.1 基本形容词的选取与跨距的确定
    4.2 基本形容词的显着搭配词的选取
    4.3 基本单音节形容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4.4 基本双音节形容词的搭配词的提取与计量分析
第5章 基本动/名/形容词搭配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5.1 搭配偏误分析
    5.2 搭配研究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的应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读研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4)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上篇
    导论——从时间到空间
        一、湮没的空间
        二、空间的重申
        三、艺术地理史
        四、中国艺术地理
        五、空间框架
    第一章 回归大地
        第一节 人地关系
        一、人与自然
        二、景观形态
        第二节 艺术"场"
        一、场
        二、展场
        三、现场
        四、在场
    第二章 立足本土
        第一节 中国制造
        一、中心与边缘
        二、全球、国家与地方
        第二节 我爱北京天安门
        一、四方之极
        二、体国经野
        三、天安门前
    第三章 乡村与都市
        第一节 农村包围城市
        一、乡土寻根
        二、国家山河
        第二节 都市意识
        一、解读都市
        二、拼贴都市与拼贴艺术
        三、游荡者
        四、废墟景观
下篇
    第四章 京派文化与艺术北京
        第一节 意象北京:皇城根下
        一、城市元素
        二、首都北京
        三、国家视角
        第二节 北京艺术地图:庙堂和江湖
    第五章 海派文化与艺术上海
        第一节 意象上海:十里洋场
        一、租界摩登
        二、上海人家
        第二节 上海艺术地图:天堂孤岛
    第六章 岭南文化与艺术广州
        第一节 意象广州:别样实验
        一、珠江三角洲:大跃进
        二、日常实践
        第二节 广州艺术地图:寻常巷陌
    第七章 巴蜀文化与艺术成都
        第一节 意象成都:民间叙事
        一、本能生活
        二、街头市井
        第二节 成都艺术地图:闲适之境
    第八章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附录
    附录一:城市意象调查表
    附录二:北京意象图
    附录三:上海意象图
    附录四:广州意象图
    附录五:成都意象图
参考文献
后记

(5)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新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ACT
引子
一、国内外有关研究概况
    (一) 研究现状
        1. 国内学术届研究状况
        2. 国外历史环境设计理论的演进过程
二、当前城市历史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进行历史环境设计的意义
    (一) 当前城市历史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
    (二) 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的意义
三、城市历史环境设计与相关学科的概念分野和相互关系
    (一) 城市历史环境设计与城市历史环境保护
    (二) 城市历史环境设计与城市设计
四、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中对历史环境设计的研究
    (一) 分区级城市设计
        1. 分区级城市设计的对象和内容
        2. 以历史观与文化观考虑城市生态要素
    (二) 保存型城市设计和城市历史环境
    (三) 城市设计中的保护与改造
        1. 保护改造的意义
        2. 保护与改造的内容和方式
    (四) 对历史地段的设计
        1. 历史地段的定义
        2. 历史地段的城市设计
五、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的主要方法
    (一) 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二) 正确处理城市历史遗存要素的要求
    (三) 塑造城市景观特征突出的历史环境的设计方法
        1. 历史环境具有清晰可读的历史轮廓和结构的设计方法
        2. 历史环境拥有突出历史主题的设计方法
        3. 建立历史空间序列,保证历史环境的连续性
六、湖北省荆州古城(古城墙范围内)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的总体构想(基于以上这些设计方法)
    (一) 荆州市概况
    (二) 荆州古城整体历史环境保护
        1. 古城现状
        2. 保护古城历史环境的基本框架及重点
    (三) 以古城墙保护为纽带的历史环境设计(见图P56)
        1. 中国楚文化景区的历史环境设计
        2. 古城北片区历史环境设计:
        3. 关公文化和荆楚民风民情景区历史环境设计要点
七、结语
后记
参考文献

四、桃花依旧笑春风——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文物保护工作纪实(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1950-2002)[D]. 周晓瑾.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2]明清以来漳州浦头港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D]. 钟建华. 闽南师范大学, 2017(09)
  • [3]基于语料库的基本动词名词形容词搭配提取计量研究[D]. 张露. 湖南大学, 2015(03)
  • [4]艺术地理——中国当代艺术现象研究[D]. 张皓. 华东师范大学, 2010(12)
  • [5]城市历史环境设计理论与方法 ——城市历史环境保护的新思路[D]. 陈小辉. 武汉大学, 2005(05)
  • [6]桃花依旧笑春风——莆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文物保护工作纪实[J]. 郭雄飞. 人民政坛, 2002(01)

标签:;  ;  ;  ;  ;  

春风里桃花依旧微笑——莆田市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督察纪实纪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