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走出经营困境的若干对策

农村信用社走出经营困境的若干对策

一、农村信用社走出经营困境的几点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毛逸飞[1](2019)在《湖南省H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驱动器,不断强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由于我国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风险高,而商业银行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使小微企业长期受到金融排斥。农商行成立的初衷是服务“三农”、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加上农商行强劲的区域地缘优势,这也为农商行发展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提供契机。虽然目前农商行开展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小微企业先天性条件不足以及农商行风控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原因导致绝大部分小微企业仍处于融资困境中。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小微企业经营利润严重缩水,而小微企业想要谋求进一步发展则需即刻在固有的经营模式上进行创新,此时就需要大量资金扶持它们的发展。而农商行可以借此契机大力创新发展现有小微企业贷款业务来提高自身绩效水平。本文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了湖南省H农商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首先,对H农商行目前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别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历程、产品种类及运营现状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得出H农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现阶段发展存在哪些问题。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方法来确定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绩效结果,然后再分两个层面分别对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绩效进行影响分析。其研究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三步:第一,基于微型金融理论三大框架,构建出了评价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绩效的指标体系;第二,基于熵权法与层次分析法分别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值,再用“集成法”进行组合权重的赋值;第三,运用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出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综合绩效。最后,结合国内外三家银行机构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差异化服务体系、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渠道建设等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借鉴,提出对H农商行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的对策建议。具体对策结论如下:(1)实施客户信息综合管理,缓解小微信息不对称问题。(2)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渠道建设,减低运营成本。(3)打造差异化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核心竞争力;其中包括了研发差异化的产品、构建差异化的流程、建立差异化机构和培养专业化团队三方面内容。(4)有效控制风险,促使小微企业信贷安全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加强风控人员的配置和管理、建立特色内部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三方面降低信贷风险。

黄雅慧[2](2018)在《我国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八大经济区数据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推行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从而达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效果,而实现该目标的关键之一是要提高金融支农效率,使农村金融在支持农村经济增长中发挥最大效用。因此,研究目前我国金融支农效率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实现支农政策的预期效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农村金融的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我国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必要性。其次对我国农村金融支农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而后,基于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我国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证分析时,首先采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我国2011-2015年金融支农动态效率状况,结果表明:我国金融支农TFP平均水平处于波动性负增长状态,此趋势主要是由技术落后造成的。其次用三阶段DEA模型研究了我国30个省市及八大经济区从2011年至2015年金融支农的静态效率,检验发现:在剔除外部环境和随机因素的干扰后,我国金融支农效率整体仍未达到有效状态,其中技术效率值非有效的主要原因是受规模效率偏低的影响,绝大多数省市的技术效率处于规模递减阶段,而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然后以第一阶段DEA实证结果所得的技术效率值作为因变量,选取相关影响因素变量,分别对我国整体和八大经济区金融支农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Tobit回归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整体及各经济区金融支农效率都受到了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金融业增加值、人均GDP、财政支农力度、城乡居民收入比、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对策建议。本文以我国30个省份为基础研究对象,进一步划分为八大经济区域,分别对我国各省份和区域间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一方面,是对目前我国整体金融支农发展现状的理论阐述以及相关研究内容和方法的实践检验;另一方面,通过探讨“十二五”期间金融支农有效性程度,挖掘影响金融支农效率的外界因素,可以为政策制定者就如何因地制宜实施金融支农政策使之与我国目前经济水平相匹配提供参考,从而使本篇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胡馨蕊[3](2017)在《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研究》文中认为农村金融的发展一直受融资难的瓶颈制约着,解决农户贷款难,促进农村金融发展迫在眉睫。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这一贷款品种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种新路径。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赋予抵押贷款的权利,使土地突破了以往不能抵押的制约,为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式。目前,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已经在全国部分地区试点多年,从已试点地区的开展情况来看,该贷款品种对维护农村经济稳定,扩大农户贷款需求,扶贫农户和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实地调研的方法,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后,总结出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相关概念,以产权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农户借贷行为理论为基础,以黑龙江省方正县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了解,深入分析了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演进过程和现状,吸取其多年实践中取得的成功经验,总结了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在土地经营权抵押方面取得的成效,提出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法律界限不清、抵押面积难确定、抵押物处置难、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难、贷款风险控制较复杂这五个问题。并通过对方正县农村信用社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选择4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表,构建指标体系,进行一致性检验和综合权重排名,得出信用风险控制水平、信贷体系完善水平、借款人信用、法律法规健全程度和农户基本收入是影响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结合各部分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果,提出完善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需要从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规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程序、健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控制、加强相关主体的密切协同、加强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政策宣传这六个方面进行改善,从而有利于方正县农村信用社进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全面推广。

高倩文[4](2016)在《湖南省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20年来,中国休闲农业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诸如休闲农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阻碍了休闲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案例分析,研究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现状与困境,分析导致融资困境的原因,提出破解融资困境的对策。现状研究表明,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具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支持,可以依托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和休闲农业金融支持政策来促进企业发展。调查发现,湖南休闲农业企业存在融资需求量大,实际融资额度较低,表明休闲农业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休闲农业企业融资难具体表现在:一是资金需求缺口大,资金周转期长;二是内源融资潜力小,抵押资产匮乏;三是外源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化;四是民间借贷利率高,银行贷款成本大;五是融资实施难度高,融资偿还压力大。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原因来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金融机构面对休闲农业企业存在惜贷现象;从休闲农业企业自身来看,融资操作能力不强、融资规模预控不当、抵押资源开发不力、忽视利益相关者积极、忽视特色化融资渠道开发等,都是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的影响因素。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因子分析实现了融资困境的深层次分析和量化表达。利用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综合得分为因变量,得到了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为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影响因素分析提供了数量化工具。研究表明,创新融资理念是破解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关键,运用融资需求减量化、资源资产资本化、融资结构优序化理念,全面提升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决策能力与水平。为此,适用内源融资最大化、股权融资规范化、债权融资适度化等策略,可有效破解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为其融资实施提供了操作性策略。

王俊杰[5](2016)在《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农业现代化的继续推进,国家加大了对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视程度,连续五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正式提出的时间不长,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融资问题就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内江市作为四川省典型的中小城市,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不容乐观,本文将以内江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其融资现状对其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以优序融资理论、麦克米伦缺口理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综述法研究国内外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相关文献并进行评述,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概念和构成进行界定。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的方法对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并且以实地调研、访谈所得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其融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通过分析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问题及原因总结出以下结论:第一、内江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存在较大的融资需求,并且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尤其是内江市的龙头企业,其融资满足程度最低。第二、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过分依赖银行借贷进行外源融资,而专业合作社因为外源融资困难,又过于依赖内源融资。第三、因为农业的弱质性和大多金融机构规避农村金融市场,造成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单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变窄,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难以获得金融机构的服务。第四、内江市政府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依靠政策支持难以改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1)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角度,其应该完善自身管理,增强其自身实力,优化融资结构。积极推进专业大户向家庭农场转变,开展专业大户工商注册登记,要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完善的财务制度,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至少应该进行账目记录,加强购买农业保险的意识。(2)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内江市要引导城市类商业银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贷款,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更符合其条件的贷款新品种,并加大现有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品种的推广,还有金融机构可以对更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授信工作;(3)调整政府资金支持的结构,增加政府资金投入数量,引导银企合作,采取一定奖励政策和补贴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鼓励社会资本入股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韩静雅[6](2015)在《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模式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在农村深化改革和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仍旧在于农村金融的部分。农村地区客户融资难、金融供给机构态势混乱、金融监管不力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难以有效满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农村金融监管作为农村金融发展中的重要防线,应当在农村金融工作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我国目前的农村金融监管体制已经不太适应农村金融的发展需要。因此,如何对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进行有效探索,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农村金融发展需要的监管模式,已经成为农村金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模式构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现状,在借鉴国外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的模式。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现行的监管模式进行研究发现,目前采取的统一监管模式虽然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现行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农村金融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监管架构中的权责不合理,农村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市场运营和市场退出的机制不健全,以及当前的政策制度难以有效规避包括非正规金融风险在内的农村金融风险等问题。通过分析我国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监管范围的漏洞、监管主体的不足以及监管制度的缺陷,强调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仅是监管的效率问题,更主要是监管的有效性问题,为选择分层监管模式埋下伏笔。然后借鉴国外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的相关理论实践,提出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的模式,并指出我国农村金融构建分层监管模式的必要性,运用主成分分析的实证分析方法验证了在农村实施分层监管的有效性。同时结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更好地推动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本文中提出的分层监管模式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工作出现的问题,希望能借此为农村金融有效监管提供参考,为农村地区金融稳态建设提供有效途径。

李坚未[7](2014)在《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困境及其模式选择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文中提出自2007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然而伴随其迅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内源资金越来越匮乏问题日益凸现,寻求外援资金支持已成为必然选择。合作社融资是其业务纵向一体化的客观要求。在我国合作社法颁布以后,农民专业合作发展迅速,扩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在政府的扶持下合作社发展已进入快车道。参照发达国家合作社的模式,我国农民专业必须实现纵向一体化经营才能缓和产品市场的波动,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收益,并且纵向一体化的发展可以深度发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提高农业竞争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发展壮大,我国农业要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科技化和现代化”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贷款是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现阶段发展的客观要求。本文在回顾了合作社融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交易费用理论、金融压抑金融深化理论和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获得性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陕西关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合作社贷款获得性影响因素的基本框架(固定资产规模、经营能力、合作社财务制度、银社关系、外部融资环境环境和社长因素),然后应用陕西关中地区225份实际调研数据对陕西省关中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基本情况及贷款获得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接着本文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现状、贷款用途、贷款主体、贷款特征和贷款困境,并提出贷款的几种主要模式、施用范围及其优缺点并在结合陕西关中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合作社的贷款模式。最后本文在结合实证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正规贷款获得性的措施有以下:(1)加强合作社自身建设,提高自身发展能力。(2)金融机构要提高自身服务效率,实行产品创新。(3)通过立法等完善农村地区担保问题。(4)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5)培育社员入股意识及能力。论文研究结果表明:(1)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显着性影响因素描述。固定资产规模对农户获得实际贷款额度有较大影响,但对合作社获得贷款的可能性没有显着性影响;合作社经营能力对合作社获得实际借款额度有非常显着影响,但对合作社能否获得借款没有显着性影响;银社关系对合作社获得实际借款额度有显着影响,但对合作社获得借款可能性没有显着性影响;合作社社长因素对合作社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及实际借款额度有显着影响;外部融资环境对合作社的获得实际借款额度及获得贷款可能性有显着影响。合作社是否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对合作社能否获得信贷有显着影响。(2)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贷款困境分析结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制度的约束、农村地区正规金融机构供给短缺和政府农业财政资金直接投资有限导致农民专业合作社陷入贷款困境。(3)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供选择的几种主要贷款模式。金融机构加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金融机构加政府在加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模式、资金互助合作社模式和合作社内部担保模式为现阶段陕西关中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选择的主要贷款模式。

张伟桄[8](2013)在《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湘西民族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等制约,农村金融发展任然处于较低水平,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欠发达的金融业不能及时有效的传导国家支持民族地区的金融政策,阻碍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同时抑制了地区资本形成,削弱了湘西地区农业产业扩大和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金融支持力度,制约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国内外农村金融发展研究的理论、论文和着作比较多,其中国外研究方向主要从农村金融市场及其供求关系、农村金融供给的主体及组织体系、农村金融管理体制、农村金融机构产权制度和农村金融组织微观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主要从农村金融抑制问题、农村城镇化与农村金融发展、农村金融与农村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方面研究。农村金融发展的主要理论有农业信贷补贴论、农村金融市场论、不完全竞争市场论、局部知识论和金融约束论。本文在研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情况时主要分了建国初期至文化大革命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发展阶段和新时期农村金融发展三个阶段。在研究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现状时,主要从农村金融经营主体、农村金融存贷款业务和农村金融市场份额三个方面研究。其中农村金融经营主体又细分为农村正规金融主体以及农村非正规金融主体。并且概括出湘西地区农村金融经营主体。农村金融存贷款业务是利用最近几年的数据做研究。通过研究现状,总结出湘西农村金融发展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然后构建农村金融发展的动力机制,再进行实证分析,以湘西保靖县农村金融为例。在研究过程中,本文结合他人的相关的优秀研究成果,从湘西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出其中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再运用相关理论构建湘西农村金融发展的动力机制,提出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策。通过分析和总结,本文认为要把湘西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的基础打牢,努力发展农村地区经济,不断加强农村金融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积极发挥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三农”的功能,政府提供更加有利的政策和财税支持,继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机制的改革、形成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等对策是当前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优化路径。

李春霄[9](2013)在《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 ——以陕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的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但总体来看,农村金融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的还是有限的,还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逐渐向城市撤并、获得贷款的农户和农村企业的比例偏低、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量流向城市、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数量都偏低等。理论界将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得度较低的现象称为“金融排斥”(Financial Exclusion)。欧盟将金融排斥定义为人们在从主流金融体系中获取和使用能够满足他们需要的,并确保他们能过上所在阶层正常生活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时遇到困难的一个过程。针对农村金融排斥问题专家学者们已经做了许多有益研究,普遍认为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程度相对城市地区较为严重,且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农户福利增加等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金融排斥问题,特别是农村金融排斥问题,逐步得到了专家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农村金融排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讨,得出了许多有益结论。但总体来看,关于金融排斥的研究,特别是关于农村金融排斥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系统性地研究与探讨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的文献较为少见。在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较为严重的背景下,系统研究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问题,分析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程度、形成机理、影响效应和破解对策,对于破解农村金融排斥难题,促进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建立,发挥农村金融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已有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运用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陕西省为例对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分析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程度、形成机理、影响效应和破解对策等问题。本文的结论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程度较为严重。在已有文献和理论的基础上,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排斥的维度进行了重新界定,确定了金融服务的深度、金融服务的可得度、金融服务的使用度和金融服务的可负担度等金融排斥的四个维度,并建立了基于距离的“金融排斥指数”(IFE)的测算方法。根据构建的金融排斥指数的测算方法和指标体系,本文对农村金融排斥的省域程度和县域程度进行了测度。测度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在2006—2010年间有加重的趋势,各县农村金融排斥程也较为严重。为分析农户受金融排斥的具体程度,本文依据陕西省的47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对农户受贷款排斥和储蓄排斥的程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被调查的农户中有62.49%受到了贷款排斥,有30.51%的农户受到了储蓄排斥。(2)分析并揭示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形成机理。为了分析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形成机理,本文首先基于需求和供给两个维度对其进行了相应的理论分析,并分析了农村金融排斥的传导路径。研究发现,农村地区金融排斥是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受宏观环境、个人特征、商业和监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通过对省际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的影响因素、县域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户受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农村金融排斥的影响因素做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农业化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居民的受教育水平、地理因素等因素对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具有显着的影响;农户家庭是否受到金融排斥主要受农户的收入水平、劳动力数量、户主的文化水平、社会互助度、对金融机构是否信任、距离金融机构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3)对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影响效应进行量化研究,发现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生产、农户福利、农村金融机构都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效应。为探讨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影响效应,本文首先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选择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粮食生产、农户福利和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等关系国家发展、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方面,分析农村金融排斥对它们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排斥对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农户福利具有负向的影响;农村金融排斥对不同收入地区农户的粮食生产具有不同的影响效应,总体来看影响是负向的。研究还发现,虽然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对其长期发展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农村金融排斥对非正规农村金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分析并探讨了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破解对策,提出了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目标、原则、思路和保障措施。本文在参考和借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孟加拉国等国家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的基础上,对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破解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研究发现,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必须遵循构建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提高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使用度,促进农村金融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的发挥。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需要进一步发挥正规农村金融机构、非正规农村金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作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小额信贷,同时需要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调整与重构、加强对破解农村排斥的支持力度等措施为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破解提供保障。

邓丽纯[10](2012)在《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我国乡镇企业出现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经过不断的发展、改革,如今已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是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支撑,是推动我国“三农”经济发展、实现城乡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企业面临着阶段性转型的任务,然而,目前资金短缺是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研究乡镇企业融资问题,帮助乡镇企业摆脱融资困境,是促进我国乡镇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解决我国乡镇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不应对国外融资理论生搬硬套,也不能盲目模仿国外成功融资经验,而应该对我国乡镇企业的内外部融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其融资困难的症结所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本文通过对云南、大连乡镇企业融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乡镇企业融资的整体现状进行阐述,进而归纳出目前我国乡镇企业融资状况的儿个基本特点,即融资渠道窄、银行贷款难、民间融资重要程度日趋上升、直接融资不畅通、不同地区企业主要资金来源差异大等。本文进一步从乡镇企业自身、农村融资环境、政策法律以及融资渠道四个方面对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认为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首先,企业资信水平低,财务信息透明度低,在成本效益与风险防范经营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银行不愿向乡镇企业贷款;其次,企业自身信用不足且缺乏抵押品的情况下缺少可以为其提供担保的中介担保机构,也阻碍了企业通过银行获得贷款;再次,我国资本市场缺乏层次差异性,没有适合乡镇企业上市融资的低层次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不畅通加剧了企业融资困难程度。在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置于农村金融的大环境中,提出了从农村信用体系、社会辅助体系、融资渠道体系及政策法律体系四方面着手,构建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体系的思路。同时,指出了构建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体系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即实现乡镇企业自身阶段性转型、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改革、农村担保体系的完善、民间融资的规范及低层次资本市场的构建,并在本文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二、农村信用社走出经营困境的几点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信用社走出经营困境的几点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湖南省H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
        1.4.1 论文研究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小微企业的概念
        2.1.2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内涵
    2.2 理论基础
        2.2.1 微型金融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贷配给理论
        2.2.4 关系型贷款理论
        2.2.5 绩效评价理论
第三章 H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H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现状
        3.1.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发展历程
        3.1.2 小微企业贷款主要产品及其业务流程
        3.1.3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的运营现状
    3.2 H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3.2.1 信贷审批流程繁琐、运作效率低
        3.2.2 针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渠道少
        3.2.3 信贷业务产品同质化严重且缺乏创新
        3.2.4 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成本控制不足
        3.2.5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控制能力较差
第四章 H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4.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权重的确定
        4.1.1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1.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4.2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的实证研究
        4.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4.2.2 指标权重的赋值
    4.3 绩效评价结果及分析
        4.3.1 评价结果
        4.3.2 结果分析
第五章 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提升的经验借鉴
    5.1 富国银行的经验与借鉴
    5.2 台州银行的经验与借鉴
    5.3 包商银行的经验与借鉴
第六章 H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提升的对策建议
    6.1 实施客户信息综合管理,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6.2 重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渠道建设,减低运营成本
    6.3 打造差异化小微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核心竞争力
        6.3.1 开发差异化产品
        6.3.2 构建差异化流程
        6.3.3 建立差异化机构和培养专业团队
    6.4 有效控制风险,促使小微企业信贷可持续发展
        6.4.1 加强风控人员的配置和管理
        6.4.2 建立特色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6.4.3 建立广泛的合作机制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我国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八大经济区数据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与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论文创新点
第二章 金融支农效率的基础理论
    2.1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2.1.1 农业信贷补贴理论
        2.1.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2.2 金融支农效率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效率的含义
        2.2.2 金融效率的含义
        2.2.3 金融支农效率内涵
        2.2.4 金融支农效率的形成机理
    2.3 金融支农效率区域差异的理论
        2.3.1 倒“U”型理论
        2.3.2 增长极理论
        2.3.3 循环累积因果论
    2.4 金融支农效率研究方法
        2.4.1 金融支农效率方法的选择
        2.4.2 传统DEA模型的原理
        2.4.3 三阶段DEA模型的原理
        2.4.4 Malmquist指数的原理
第三章 我国金融支农现状分析
    3.1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现状
        3.1.1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3.1.2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现状
    3.2 我国金融支农投入现状
        3.2.1 我国金融支农贷款投入量分析
        3.2.2 我国主要农村金融机构投入量分析
    3.3 我国金融支农现存问题
        3.3.1 金融支农区域发展存在差异化现象
        3.3.2 金融支农力量弱小,结构单一化
        3.3.3 支农资金严重回流,农户贷款难
第四章 我国金融支农效率实证分析
    4.1 投入产出指标的构建
        4.1.1 样本数据的介绍
        4.1.2 投入产出指标的说明
    4.2 基于DEA-Malmquist的TFP指数计算
    4.3 三阶段DEA模型的实证检验
        4.3.1 第一阶段DEA
        4.3.2 第二阶段DEA
        4.3.3 第三阶段DEA
    4.4 实证小结
第五章 我国金融支农效率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Tobit回归的理论介绍
    5.2 效率影响因素的确定
    5.3 Tobit模型的实证检验
        5.3.1 我国整体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5.3.2 各经济区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
    5.4 实证小结
第六章 提高我国金融支农效率的对策建议
    6.1 完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支农产品
    6.2 提升金融支农技术水平,扩大金融支农规模
    6.3 提高黄河中游综合效率,精准发展八大区域
    6.4 重点扶持落后经济区域,实现效率全面提升
    6.5 改善金融支农外部环境,提高金融支农效率
研究结论和展望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与研究成果

(3)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 国外研究动态
        1.3.2 国内研究动态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相关概念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农村土地经营权
        2.1.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
    2.2 理论基础
        2.2.1 产权理论
        2.2.2 制度变迁理论
        2.2.3 农户借贷行为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演进
    3.2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状
        3.2.1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贷款规模与结构
        3.2.2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规模与结构
    3.3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运行
        3.3.1 抵押登记运行方式
        3.3.2 土地价值评估方式
        3.3.3 风险防控措施
        3.3.4 贷后管理
    3.4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成效
    3.5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存在问题
        3.5.1 法律缺陷制约贷款业务发展
        3.5.2 抵押面积难确定
        3.5.3 抵押物处置难
        3.5.4 土地经营权价值评估难
        3.5.5 贷款风险控制较复杂
    3.6 本章小结
4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因素分析
    4.1 指标选取
    4.2 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
        4.2.1 方法的选取
        4.2.2 层次分析法步骤
    4.3 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影响因素模型构建及检验结果
        4.3.1 建立多阶梯层次结构
        4.3.2 构造判断矩阵、赋值并进行单排及一致性检验
        4.3.3 总层次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4.4 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总体设计
    5.1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设计目标
    5.2 农村土经营权抵押贷款设计原则
        5.2.1 市场运作原则
        5.2.2 风险可控原则
        5.2.3 操作规范原则
        5.2.4 金融机构主导原则
    5.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象、条件及用途
        5.3.1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象及条件
        5.3.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用途
    5.4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期限、利率及抵押比例
        5.4.1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期限设计
        5.4.2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利率设计
        5.4.3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比例
    5.5 农村土地经营权确认
    5.6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价值评估
    5.7 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物处置
    5.8 农村土地经营权贷款流程
    5.9 本章小结
6 完善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策建议
    6.1 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
    6.2 规范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程序
    6.3 健全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控制
    6.4 加强各相关主体的密切协同
    6.5 加强对农户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宣传
    6.6 本章小结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湖南省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中小企业融资研究动态
        1.2.2 农业企业融资研究动态
        1.2.3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研究
        1.2.4 简要述评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休闲农业相关概念
        2.1.2 融资相关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MM理论
        2.2.2 权衡理论
        2.2.3 优序融资理论
第3章 湖南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现状与困境
    3.1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现状
        3.1.1 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环境分析
        3.1.2 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数量特征
        3.1.3 休闲农业企业的融资结构特征
    3.2 休闲农业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
        3.2.1 资金需求缺口大,资金周转期长
        3.2.2 内源融资潜力小,抵押资产匮乏
        3.2.3 外源融资渠道窄,融资方式单一化
        3.2.4 民间借贷利率高,银行贷款成本大
        3.2.5 融资实施难度高,融资偿还压力大
    3.3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外部原因
        3.3.1 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滞后
        3.3.2 农村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
        3.3.3 经营风险带来的惜贷现象
    3.4 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内部原因
        3.4.1 融资操作能力不强
        3.4.2 融资规模预控不当
        3.4.3 抵押资源开发不力
        3.4.4 忽视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
        3.4.5 忽视特色化融资方式开发
第4章 湖南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实证研究
    4.1 项目实施
        4.1.1 问卷设计思路
        4.1.2 调研组织与实施
        4.1.3 研究思路与分析工具
    4.2 融资困境的因子分析
        4.2.1 研究假设
        4.2.2 变量选择
        4.2.3 结果分析
    4.3 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4.3.1 研究思路与变量选择
        4.3.2 融资影响因素筛选
        4.3.3 融资影响因素建模
第5章 破解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5.1 创新融资理念
        5.1.1 融资需求减量化理念
        5.1.2 资源资产资本化理念
        5.1.3 融资结构优序化理念
    5.2 内源融资最大化
        5.2.1 源于经营盈利的内源融资
        5.2.2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有资金
        5.2.3 积极发展会员制种养项目
    5.3 股权融资规范化
        5.3.1 吸纳外源股本
        5.3.2 员工持股计划
        5.3.3 特殊股权
        5.3.4 股权融资决策思路
    5.4 债权融资适度化
        5.4.1 善用民间资本
        5.4.2 适用农业贷款
        5.4.3 巧用抵押贷款
        5.4.4 活用融资租赁
        5.4.5 债权融资决策思路
第6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一:休闲农业企业融资情况调查表格
附录二:休闲农业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5)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标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访谈调查法
        1.5.3 案例分析法
    1.6 数据来源
    1.7 研究技术路线图
    1.8 文章的创新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农业经营主体
        2.1.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2.2 理论基础
        2.2.1 优序融资理论
        2.2.2 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2.2.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3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现状
    3.1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现状
        3.1.1 龙头企业
        3.1.2 农民专业合作社
        3.1.3 家庭农场
        3.1.4 专业大户
    3.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管理现状
        3.2.1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治理
        3.2.2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管理
        3.2.3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财务管理
4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现状及融资模式比较
    4.1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
        4.1.1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需求
        4.1.2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额及融资满足程度
        4.1.3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结构
    4.2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要融资模式及其特征比较
        4.2.1 政府主导的融资模式
        4.2.2 金融机构主导的融资模式
        4.2.3 合作社主导的融资模式
        4.2.4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模式特征比较
5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典型融资案例分析
    5.1 基于政府担保、金融机构贷款的龙头企业融资案例
        5.1.1 DM龙头企业基本情况
        5.1.2 DM龙头企业的融资情况
        5.1.3 DM龙头企业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
        5.1.4 DM龙头企业融资经验借鉴
    5.2 有限政府支持下的“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融资案例
        5.2.1 JL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情况
        5.2.2 JL专业合作社社员融资情况
        5.2.3 JL专业合作社社员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经验借鉴
    5.3 自身条件匮乏的专业大户小额信贷融资案例
        5.3.1 TZ专业大户的基本情况
        5.3.2 TZ专业大户的融资情况
        5.3.3 TZ专业大户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
        5.3.4 TZ专业大户融资经验借鉴
6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1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存在的问题
        6.1.1 融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6.1.2 融资结构不合理
        6.1.3 融资渠道单一
    6.2 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6.2.1 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身的原因
        6.2.2 基于金融机构的原因
        6.2.3 基于政府角度的原因
7 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结论
    7.2 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模式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框架
    第四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文献综述
        二、国外文献综述
    第五节 研究的主要贡献与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贡献
        二、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第一节 金融监管模式的定义
    第二节 金融监管模式的分类及特点
        一、统一监管
        二、分层监管
        三、其它监管模式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监管现状
        一、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整体概况
        二、当前农村各金融机构监管现状
    第二节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存在的问题
        一、监管权分配不合理
        二、实际监管架构存在弊端
        三、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退出机制不健全
        四、非正规金融监管问题
        五、对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营缺乏正确引导
        六、农村金融系统存风险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国外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实践的借鉴
    第一节 美国的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实践
    第二节 日本的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实践
    第三节 印度的农村金融机构监管实践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模式的选择
    第一节 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模式的构建
        一、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范围界定
        二、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的相关监管主体
    第二节 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模式的相关实证
        一、广东省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模型构建
        二、广东省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有效性的实例分析
        三、结论
第六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加强并完善农村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
        二、对农村金融机构监管法律制度进行重构
        三、进一步弱化省级联社的监管职能
        四、加强农村地区证券、保险行业服务及监管
        五、对农村金融进行创新
        六、适度进行农村利率自由化及非正规金融合法化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7)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困境及其模式选择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及评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评述
    1.4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理论框架
    2.1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提出与界定
        2.1.1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提出
        2.1.2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界定
    2.2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特点
        2.2.1 营利性
        2.2.2 风险性
        2.2.3 辅助性
    2.3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论基础
        2.3.1 新古典经济学合作社理论
        2.3.2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
        2.3.3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第三章 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困境现状分析
    3.1 调查地区选择及数据来源
        3.1.1 调查地区的选择
        3.1.2 数据来源
    3.2 陕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3.2.1 合作社登记注册时间及数量
        3.2.2 合作社经营产品类别
        3.2.3 合作社成立发起者
    3.3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困境成因
        3.3.1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状况
        3.3.2 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需求特点
        3.3.3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状况
        3.3.4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利率的评价
        3.3.5 农民专业合作社最近一笔贷款情况
    3.4 小结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中的主体行为及困境成因分析
    4.1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中的主体行为分析
        4.1.1 政府
        4.1.2 金融机构
        4.1.3 农民专业合作社
    4.2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困境分析
        4.2.1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制度的约束
        4.2.2 农村正规金融供给短缺
        4.2.3 政府农业财政资金直接投资有限
第五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影响因素分析
    5.1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影响因素选择
        5.1.1 变量选择
        5.1.2 合作社贷款获得性影响因素描述性统计分析
    5.2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1 模型设定
        5.2.2 结果分析
    5.3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5.3.1 模型设定
        5.3.2 结果分析
第六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模式选择
    6.1 金融机构+农民专业合作社
        6.1.1 运行机制
        6.1.2 优势
        6.1.3 条件和适用范围
    6.2 金融机构+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模式
        6.2.1 运行机制
        6.2.2 优势
        6.2.3 适用范围
    6.3 资金互助合作社模式
        6.3.1 运行机制
        6.3.2 优势
        6.3.3 适用范围
    6.4 合作社内部担保模式
        6.4.1 运行机制
        6.4.2 优势
        6.4.3 适用范围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表
致谢
作者简介

(8)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特色与创新
第二章 农村金融理论回顾及概念界定
    第一节 农村金融理论
    第二节 民族经济理论
    第三节 动力机制理论
第三章 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现状
    第一节 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历程
    第二节 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三节 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式构建
    第一节 动力机制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动力机制模式构建
    第三节 实证分析:湘西农村金融发展——以湘西保靖县农村金融为例
第五章 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路径
    第一节 东部发达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实践经验的借鉴
    第二节 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对策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9)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 ——以陕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1.3.1 国外研究动态综述
        1.3.2 国内研究动态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金融排斥
        2.1.2 农村金融
        2.1.3 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
    2.2 基础理论分析
        2.2.1 金融发展理论
        2.2.2 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
        2.2.3 金融约束理论
        2.2.4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第三章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程度的测度
    3.1 支持农村发展的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和现状——以陕西省为例
        3.1.1 陕西农村金融体系的历史变迁简介
        3.1.2 陕西地区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
    3.2 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
        3.2.1 金融排斥指数构建的目标和原则
        3.2.2 金融排斥维度的确定
        3.2.3 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
        3.2.4 各维度权重的确定方法
    3.3 基于省际数据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程度的测度
        3.3.1 具体评价指标及各个指标的权重的确定
        3.3.2 测度结果
    3.4 基于县域数据的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程度的测度
        3.4.1 具体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4.2 测度结果
    3.5 基于农户调查数据的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的测度
        3.5.1 基于农户视角的金融排斥类型分析
        3.5.2 基于农户视角的金融排斥程度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形成机理
    4.1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
        4.1.1 基于需求和供给的分析
        4.1.2 农村金融排斥的传导路径
    4.2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4.2.1 农村金融排斥程度省际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2.2 农村金融排斥程度县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4.2.3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影响效应
    5.1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影响效应的理论分析
    5.2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
        5.2.1 金融排斥影响农村经济增长的理论解释
        5.2.2 模型构建、指标选择与研究方法
        5.2.3 实证分析
    5.3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区域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效应
        5.3.1 金融排斥影响区域农民收入增长的理论解释
        5.3.2 指标选择和研究方法
        5.3.3 实证分析
    5.4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农户粮食生产的影响效应
        5.4.1 金融排斥影响农户粮食生产的理论解释
        5.4.2 指标选择、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5.4.3 实证分析
        5.4.4 实证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5.5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农户福利的影响效应
        5.5.1 金融排斥影响农户福利的理论解释
        5.5.2 研究方法和指标选择
        5.5.3 实证分析
    5.6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对农村金融体系的影响效应
        5.6.1 金融排斥对正规农村金融机构的影响效应
        5.6.2 金融排斥对非正规农村金融的影响效应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借鉴
    6.1 美国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
        6.1.1 美国的金融排斥程度
        6.1.2 美国破解金融排斥采取的主要措施
    6.2 英国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
        6.2.1 英国的金融排斥程度
        6.2.2 英国破解金融排斥采取的主要措施
    6.3 澳大利亚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
        6.3.1 澳大利亚的金融排斥程度
        6.3.2 澳大利亚破解金融排斥采取的主要措施
    6.4 孟加拉国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
    6.5 国外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总结与对我国的启示
        6.5.1 国外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总结
        6.5.2 国外破解金融排斥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破解对策
    7.1 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目标、原则与思路
        7.1.1 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目标和原则
        7.1.2 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思路
    7.2 破解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的保障措施
        7.2.1 通过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户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7.2.2 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7.2.3 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
        7.2.4 发展小额信贷破解农村金融排斥
        7.2.5 调整与重构农村金融体系
        7.2.6 优化农村金融的运行环境
        7.2.7 破解农村金融排斥的优惠政策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10)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乡镇企业概念界定
        2.1.1 乡镇企业的概念
        2.1.2 乡镇企业的特殊性
    2.2 企业融资相关概念
        2.2.1 企业融资的定义
        2.2.2 企业融资方式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
        2.3.2 企业金融成长周期理论
        2.3.3 信贷配给理论
        2.3.4 社会资本理论
    2.4 相关理论对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的启示
3 乡镇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3.1 乡镇企业融资案例分析
        3.1.1 云南乡镇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3.1.2 大连乡镇企业融资状况分析
    3.2 我国乡镇企业融资现状概述
        3.2.1 自筹融资状况
        3.2.2 银行贷款状况
        3.2.3 股票、债券资状况
        3.2.4 政府扶持资金
4 乡镇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探究
    4.1 乡镇企业自身整体素质低
        4.1.1 乡镇企业改制后失去了信用保障
        4.1.2 乡镇企业对自身信用建设的重视不够
        4.1.3 乡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落后
        4.1.4 乡镇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大
    4.2 农村融资环境差
        4.2.1 为乡镇企业服务的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专业人才缺乏
        4.2.2 缺乏为乡镇企业提供投资经营咨询服务的中介组织
        4.2.3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4.3 缺乏政策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4.3.1 政府出台的相关宏观政策不利于乡镇企业融资
        4.3.2 与乡镇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
    4.4 融资渠道不畅通
        4.4.1 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少,农村金融市场缺乏竞争
        4.4.2 商业银行向乡镇企业贷款成本高、风险高
        4.4.3 缺乏专门为乡镇企业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
        4.4.4 资本市场缺乏层次差异性
        4.4.5 民间融资不规范
        4.4.6 风险投资基金不发达
5 构建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体系
    5.1 解决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的基本思路
    5.2 构建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体系
        5.2.1 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体系的基本框架
        5.2.2 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关系
        5.2.3 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要点
    5.3 构建多元化乡镇企业融资体系的具体对策建议
        5.3.1 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转变
        5.3.2 改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
        5.3.3 建立健全农村担保体系
        5.3.4 规范民间融资的发展
        5.3.5 开发区域性资本市场
6 结论与建议
    6.1 本研究的结论
    6.2 创新点
    6.3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农村信用社走出经营困境的几点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省H农商行小微企业贷款业务绩效研究[D]. 毛逸飞. 湖南农业大学, 2019(08)
  • [2]我国金融支农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八大经济区数据的实证分析[D]. 黄雅慧. 福州大学, 2018(03)
  • [3]方正县农村信用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研究[D]. 胡馨蕊. 东北农业大学, 2017(03)
  • [4]湖南省休闲农业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D]. 高倩文. 湖南农业大学, 2016(08)
  • [5]内江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现状与对策研究[D]. 王俊杰.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4)
  • [6]农村金融机构分层监管模式构建研究[D]. 韩静雅. 安徽财经大学, 2015(06)
  • [7]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困境及其模式选择 ——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D]. 李坚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2)
  • [8]湘西民族地区农村金融发展研究[D]. 张伟桄. 吉首大学, 2013(03)
  • [9]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 ——以陕西为例[D]. 李春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12)
  • [10]乡镇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 邓丽纯.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11)

标签:;  ;  ;  ;  ;  

农村信用社走出经营困境的若干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