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结炉电气控制改造

烧结炉电气控制改造

一、烧结炉的电控改造(论文文献综述)

戴晨,南海娟,盛小洋,丛轮刚,李彩霞[1](2021)在《金属多孔材料真空烧结炉控制系统设计改造》文中指出针对金属多孔材料真空烧结炉的工艺和控制要求,对原有控制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工控机作为上位机并组态监控人机界面,可编程控制器(PLC)和温控仪作为下位机进行程序设计,提高原有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操作的自动化、工艺的稳定性。根据生产运行情况,改造后的系统解决了原有设备在工艺控制精度、操作便捷性及节约能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现了改造目的。

卢兵兵[2](2021)在《应力及组织结构变化诱发磁记忆现象的微观物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铁磁材料是机械制造领域广泛采用的基础材料。特别是装备的主承力结构均由铁磁材料制造,服役时承受极其复杂的工况载荷,这极易产生疲劳损伤,导致灾难性事故发生。如何对铁磁性构件进行定量损伤检测一直是工程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在铁磁材料的早期损伤检测方面极具潜力,但因其微观物理机制尚未澄清,直接影响了磁记忆技术的量化应用,因此本文从应力及组织结构变化诱发磁记忆现象出发,探索其微观物理机制。本文针对45钢,基于洛伦兹透射电镜,从静载开始研究,分析预处理工艺对试样初始磁信号的影响以及热处理退磁对试样初始磁信号的净化作用;研究压应力激励条件下磁畴结构的变化规律;探讨压力激励和外场激励条件下,试样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性对畴壁移动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1)压应力激励条件下,磁畴结构的变化受到应力大小和试样受力位置的影响。随着应力增大,磁畴结构变化呈现出以改变磁畴面积为主到改变磁畴结构为主的趋势变化,并且距离受力位置越近,磁畴结构变化越明显。(2)压应力激励下,磁畴产生不可逆的磁化反转,其结构介于初始状态和受力状态之间,形成对应力的记忆效应;应力各向异性影响试样的易磁化轴取向,压应力激励下,试样沿压力方向收缩,沿垂直方向伸长,垂直方向成为磁化容易方向,磁化矢量垂直压应力方向。(3)晶界和纳米级孔洞等微观缺陷对畴壁具有钉扎作用,钉扎强度随缺陷尺寸增大而增大,随畴壁距离缺陷的距离增大而减小;多晶组织结构不均匀的试样,由应力所产生的等效场不足以驱动畴壁移动;外加磁场激励条件下,畴壁快速产生位移,在晶界处被钉扎,形成以晶界位置为界的两大主畴,强化构件真实磁信号。

吴旭旭[3](2021)在《NOx传感器零点影响因素分析及陶瓷芯片工艺优化》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也成为了全世界关注的焦点,而NOx传感器正是汽车尾气净化的重要器件。目前柴油机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来净化尾气,NOx传感器作为SCR后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对尾气里的氮氧化物进行浓度监测并进行反馈,从而控制氮氧化物排放量以达到国家要求标准的目的。本文在了解NOx传感器的制备工艺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NOx传感器标定系统,该系统成本低,结构简单方便,适用范围广,整体上具有良好的精确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设计该NOx传感器的标定系统,能够精确又迅速地监测尾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对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分析研究了NOx传感器测量泵零点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芯片的结构、测试原理及狭缝的制备过程,对芯片进行信号测试,得到了不同厚度和宽度的狭缝及不同的氧气浓度与泵电流的关系曲线以及对测量泵零点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减小狭缝厚度、狭缝宽度以及降低氧气浓度从而使测量泵零点更小,以提高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研究了不同分散剂对氧化锆粉体分散效果和性能的影响。设计多种分散剂与氧化锆粉体改进优化实验,通过沉降高度和对沉积物用SEM扫描电镜进行形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鱼油的实验沉降高度最低为3.5cm,且形貌颗粒均匀无气孔,最适合作为本实验的最优分散剂。实验分析了不同配方下添加剂对流延坯片的性能影响。设计不同配方得到多组流延浆料,经球磨印刷流延得到坯片,采用独特的烧结温度和时间对其叠压烧结,通过测试得到的针孔宽度、对折次数以及烧结收缩率分析流延坯片的叠合性和强韧性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流延胶为7g,分散剂为3g时坯片叠合性和强韧性最好,而且坯片试样的烧结收缩率最符合氧化锆的理论收缩率值。

肖卓阳,王国辉,蒋伟忠[4](2021)在《电加热与燃气加热搪烧炉在实际使用中的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外搪瓷制品生产中,搪烧炉主要采用电加热和燃气加热。本文对比分析了电加热搪烧炉与燃气加热搪烧炉的优缺点及能源的利用效率,结合实际综合对比分析了海尔电热公司电加热搪烧炉与海尔厨电公司燃气加热搪烧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差异,并对电加热搪烧炉与燃气加热搪烧炉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管理、设备管理、使用寿命、维护保养、运行成本和安全性等做了详细的对比及说明,指出了搪烧炉的发展趋势。

王翠平[5](2020)在《石墨纤维材料高温导热系数获取及真空烧结炉温度场模拟》文中研究指明石墨材料凭借着它的导电性、耐腐蚀、耐高温等已经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我国拥有丰富的石墨矿产资源,占全世界石墨资源储备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我国石墨材料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前景,对石墨材料的研究也具有巨大的意义。提纯是石墨应用前不可或缺并且极为重要的一环,提取的石墨纯度决定了其应用的行业,越高科技的行业要求所用的石墨材料纯度越高,同时产能对于我国抢占市场资源也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所研究的石墨纤维材料作为保温材料用于提纯石墨的真空烧结炉中,其导热系数对于石墨的提纯过程具有较大的影响,由于传统的导热系数测试方法不适用于烧结炉中的高温真空环境,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试验和仿真结合获得高温真空条件下石墨纤维材料导热系数的方法。首先小型真空烧结炉作为试验炉,分别在炉内装上四种待测的石墨纤维材料并在其内外壁面布置温度测点,测出测点在不同功率下的温度数值,发现内外壁面的温度呈现一次函数关系,导热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通过同样炉温下功率的大小关系,初步推测出四种石墨纤维材料导热系数的大小关系。其次建立了试验炉的CFD仿真模型,根据试验记录的功率、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等数值确定其边界条件,先给定作为保温毡的石墨纤维材料的导热系数一个初值,然后经过观察仿真温度和试验温度是否吻合,经过迭代确定石墨纤维材料的导热系数,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对导热系数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对四种材料导热系数的分析,探究了温度和密度对石墨纤维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热系数增大,并且增大的幅度也越来越大,密度大的石墨纤维材料相对于低密度的材料对热辐射有抑制作用,当温度升高时导热系数的增大幅度不如密度低的材料。最后建立了用于批量提纯的大型真空烧结炉仿真模型,对其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和研究,确定其炉内放置石墨原料的马弗筒的温度梯度,并对其均温区的大小进行确定,对实际生产提供经验借鉴。针对大型真空烧结炉冷却过程耗时耗能的问题,本文还研究分析了缩短冷却时长的措施,结果表明,提前通入保护性气体可以有效缩短冷却时间,而通入气体的量越多虽然也可以缩短冷却时间,但优化的效果不如前者。

章毅[6](2019)在《铜粉烧结式热管自动填粉机设计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基于气液相变原理散热的热管是解决目前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首选,而铜粉烧结式热管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类热管,其传热性能主要取决于内部的吸液芯结构,填粉工序是吸液芯制作过程中的关键一步。本文通过对铜粉烧结式热管的填粉工艺进行研究,以理论分析、模型建立和实验测试为指导,研发一种新型自动填粉设备,并以新的设备为实验平台研究振动参数对不同类型热管铜粉填充密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对设备核心零部件进行了优化。本文介绍了铜粉烧结式热管的填粉工艺及吸液芯结构的制造流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分析现有填粉工艺得到的吸液芯结构,得出了相对于陶瓷芯棒,使用喷涂氮化硼的310S芯棒填粉烧结后形成的吸液芯结构表面会附着大量的氮化硼,影响液态工质回流,同时现有工艺得到的吸液芯结构铜粉颗粒分布不均匀,出现小颗粒在下大颗粒在上的现象,影响吸液芯结构的毛细力。对于采用微振动力方式设计制造的铜粉填充振动系统,当振动电机位于四个同规格支撑弹簧的中心时,其可以简化为二自由度的振动模型进行相应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并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测试验证模型的准确性。采用伺服系统、电缸、PLC等技术,研发出了两工位新型自动填粉机,设计的粉杯更换模块和铜管中部定位套更换模块能够快速满足管径?5?8mm、管长50400mm的圆直管、单边管、双边管和复合管填粉要求,单台设备填粉效率可以达到1200根/小时以上,并且实现了铜粉精确定量、边填粉边加粉、铜管芯棒精确定位、粉杯从铜管上自动套入和取出的功能,提高了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和铜粉填充质量,还减小了粉尘污染。利用研发的设备研究了振动参数对不同类型热管的铜粉填充密度影响规律并进行了温差和热阻性能对比分析,得出圆直管、单边管、双边管和复合管在激振力1000N、振动频率50Hz时填充的铜粉致密性最好,对应制造出来的热管性能也相对较好,在实际生产中,圆直管和复合管的最佳填粉时间在2550s之间,单边管和双边管的最佳填粉时间在5070s之间。然后对设备核心零部件进行优化,提高了设备的填粉质量和可靠性。

张立[7](2018)在《CANDU-6核燃料元件制造成型工序自动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国家核电建设正处于逐步提速阶段,核燃料需求将持续增长,导致核电燃料元件需求量巨大。重水堆燃料元件作为核电燃料元件之一,其在我国核电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加速发展重水堆燃料元件的相关制造岗位自动化,将有助于我国核电快速发展。重水堆芯块成型工序作为芯块制备车间的第一道工序,有着非常重要的生产作用,直接影响芯块制备车间的后续工序的生产效率。因此,重水堆元件厂的成型工序在原有基础上的自动化改造势在必行。为了分析改造对象和改造需求,论文中对芯块制备原理、当前生产方案以及成型岗的生产流程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芯块下料工作站功能布局图,制定了自动化改造之后的生产流程。然后根据改造方案对芯块下料工作站各部分机械结构进行设计并对舟单元机器人端拾器进行了有限元静力学分析以校验结构强度。机械结构设计完成后,首先从安全性、可靠性、维护难易程度、生态环保角度对设备电气设计原则进行了阐述。接着在满足改造对象、改造需求以及机械结构等约束条件下,基于电气设计原则对芯块下料工作站电气部分进行硬件选型。完成电气部分硬件选型后,根据设备动作流程和控制要求对电气电路以及PLC控制程序进行设计。最后,从改造成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本次改造进行效能分析评价。

党晓圆,陈龙灿,陈小军,马冬梅[8](2017)在《真空氢气烧结炉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设计》文中研究指明介绍了真空氢气烧结炉的性能和电气控制系统在烧结炉中起到的作用,改造了真空氢气烧结炉的电气控制系统。选用欧姆龙PLC为核心控制器进行过程自动控制,详细阐述了电气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设计流程。实践应用情况表明,改进的真空氢气烧结炉电气控制系统是可行的。

郑越[9](2017)在《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应用》文中提出随着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总体规划,中国核电事业进入了快速蓬勃的发展时.期,各类先进核反应堆相继投入使用,尤其是安全性较高的第四代核反应堆型也开始开工建设,并将逐步投入运营,为此,核燃料制造的国产化也迫在眉睫。本论文是针对示范性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自动化水平较低、工业化程度不够、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以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核燃料元件生产线为升级改造对象,结合生产核燃料元件的工艺流程以及核燃料制造产业化的分析与优化方法,系统地分析生产线设备及运行现状,剖析生产线制造原理,提出球形燃料元件生产线自动化升级设计技术方案,并引入机器人、自动传输线、视觉检测系统、自动清理工装等自动化装备取代人工操作,通过程序监控平台及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生产线自动控制及产品制造过程的监控。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有:(1)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现状分析。结合目前高温气冷堆球形燃料元件的生产线现状,针对当前生产线手工操作过多、生产效率较低、劳动强度较大、人机工程学设计不完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设计目标,为后续的改造升级奠定基础。(2)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实施。针对提出的生产需求以及问题剖析的原因,提出总体设计思路与性能指标及要求,并对烧结炉自动上下料系统、芯球压制与终压压制全自动生产线、双主轴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系统、球形燃料元件全自动包装系统分别进行设计,对设计方案反复进行论证以及效果比对验证,最终确定自动化技术方案,并实施升级改造。(3)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实施成效。通过分析生产线运营产生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展现改造升级后的生产线实施成效,并分析了生产线仍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后续改进方向。

葛伟伟[10](2015)在《基于PLC的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PLC得到了飞速的发展。PLC在模拟量处理、数字运算、人机接口和网络等方面的优异性能,具有通用性强、使用便利、适应面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编程简单等特点。在某些应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DCS系统。由于传统的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不能很好的对三段温度保持同步加热,难以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合格率低,生产效率低下。因此,是否拥有一套高效的温度控制系统对于一个硬质合金加工厂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控制烧结炉炉内上中下三段温度为目标,控制加热炉电阻丝电流,设计了一套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选用西门子S7-200 PLC为控制器,采用PID控制算法,用PLC梯形图编程语言进行编程,实现烧结炉温度的自动控制。采用天工上位机组态软件,实现了集中监控管理。本文介绍了烧结炉的工艺过程控制,给出了温度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组态软件及控制程序设计等。实际运行表明,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控制精度达到要求。

二、烧结炉的电控改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烧结炉的电控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金属多孔材料真空烧结炉控制系统设计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真空烧结炉工艺和控制原则
    1.1 真空烧结炉组成及工作原理
    1.2 工艺过程及改造原则
2 控制系统设计及改造
    2.1 控制系统组成
    2.2 硬件系统设计
    2.3 软件系统设计
3 结论

(2)应力及组织结构变化诱发磁记忆现象的微观物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1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检测机理研究
        1.2.2 磁记忆检测技术的损伤评价研究
        1.2.3 微观物理机制研究现状
        1.2.4 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
    1.3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3.1 课题来源
        1.3.2 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试验材料、设备和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备
        2.2.1 力学性能设备
        2.2.2 热处理退磁设备
        2.2.3 磁记忆信号检测设备
        2.2.4 透射电镜制样设备
        2.2.5 磁畴结构观察设备及装置
    2.3 试样制备
        2.3.1 普通预处理试样
        2.3.2 颈缩变形预处理试样
        2.3.3 洛伦兹透射电镜试样
    2.4 试验方法
    2.5 试验数据处理
    2.6 技术路线图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预处理工艺对试样宏观磁信号及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
    3.1 引言
    3.2 预处理工艺对试样初始磁信号的影响
    3.3 热处理退磁后试样表面磁信号变化
    3.4 热处理退磁对试样内部磁畴结构变化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试样在压应力激励条件下的磁畴结构变化规律研究
    4.1 引言
    4.2 压应力激发磁畴结构发生改变的影响研究
        4.2.1 应力大小对磁畴结构改变的影响
        4.2.2 受力位置对磁畴结构改变的影响
    4.3 负载对磁畴结构形成应力记忆效应的影响
    4.4 应力各向异性对磁畴结构改变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试样内部组织结构不均匀性对畴壁移动的影响研究
    5.1 引言
    5.2 微观缺陷对畴壁移动的影响
    5.3 多晶试样对畴壁移动的影响
    5.4 外场驱动下晶界对畴壁移动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NOx传感器零点影响因素分析及陶瓷芯片工艺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的市场现状和研究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柴油机SCR系统和减排方案
        1.3.1 柴油机SCR系统
        1.3.2 减排方案
    1.4 氧化锆陶瓷概述
    1.5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历史沿革
        1.5.1 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1.5.2 NO_x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1.6 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2章 NO_x传感器测量泵零点设计
    2.1 前言
    2.2 NO_x传感器标定系统
        2.2.1 标定系统测试原理
        2.2.2 标定系统模型设计
    2.3 NO_x传感器芯片
    2.4 NO_x传感器测试系统
        2.4.1 测试系统的功能
        2.4.2 测试系统的结构
        2.4.3 测试系统的电路
        2.4.4 测试系统的试验方案
    2.5 芯片狭缝的制备与测试过程
        2.5.1 芯片狭缝的制备
        2.5.2 试验设计
    2.6 试验结果与分析
        2.6.1 狭缝厚度或宽度对零点的影响
        2.6.2 氧气浓度对零点的影响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芯片制备工艺中分散剂的选取与测试
    3.1 前言
    3.2 分散剂的作用功能及使用
        3.2.1 分散剂的作用机理
        3.2.2 分散剂的类别
        3.2.3 分散剂的添加程序
        3.2.4 分散效果的评价标准
    3.3 试验材料及设计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设备
        3.3.3 试验方法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沉降实验结果
        3.4.2 形貌观察结果
        3.4.3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配方下的流延坯片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粉料制备
    4.3 工艺过程
        4.3.1 流延成型工艺
        4.3.2 等静压工艺
        4.3.3 丝网印刷工艺
        4.3.4 烧结工艺
    4.4 工艺要求
        4.4.1 球磨
        4.4.2 脱泡
        4.4.3 成型
    4.5 试验材料及设计
        4.5.1 试验材料
        4.5.2 试验设备
        4.5.3 试验方法
    4.6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1 叠合性分析
        4.6.2 强韧性分析
        4.6.3 烧结收缩率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全文总结
    5.1 总结
    5.2 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摘要
Abstract

(4)电加热与燃气加热搪烧炉在实际使用中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电加热搪烧炉及燃气加热搪烧炉的基本概况
    1.1 电加热搪烧炉
    1.2 燃气加热搪烧炉
2 对比分析电加热搪烧炉及燃气加热搪烧炉
    2.1 能耗及运行成本
    2.2 设备投资成本及制造工艺
    2.3 设备使用寿命
    2.4 维修和维护的方便性
    2.5 温度的均匀性及可控性
    2.6 设备生产的安全性
    2.7 余热利用
3 搪烧炉的发展趋势
4 结语

(5)石墨纤维材料高温导热系数获取及真空烧结炉温度场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导热系数测量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石墨化设备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温真空条件下导热系数测量试验
    2.1 试验目的及原理
    2.2 试验仪器及设备
        2.2.1 真空炉炉体
        2.2.2 真空炉加热体
        2.2.3 真空炉保温层
        2.2.4 真空炉抽真空系统
        2.2.5 测试方法设计
    2.3 试验过程
    2.4 试验结果及分析
        2.4.1 温度结果及分析
        2.4.2 功率结果及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试验炉温度场模拟
    3.1 热场仿真传热学机理
        3.1.1 热传导传热机理
        3.1.2 热对流传热机理
        3.1.3 热辐射传热机理
        3.1.4 真空烧结炉传热原理
    3.2 仿真计算
        3.2.1 仿真模型建立
        3.2.2 仿真计算假设
        3.2.3 边界条件
        3.2.4 仿真结果
        3.2.5 仿真结果验证
    3.3 导热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3.3.1 温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3.3.2 密度对导热系数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真空烧结炉温度场及冷却过程优化
    4.1 大型真空烧结炉保温过程温度场仿真计算及优化
        4.1.1 仿真模型的建立
        4.1.2 边界条件确定
        4.1.3 仿真结果及验证
        4.1.4 不同石墨纤维材料真空烧结炉温度场对比
    4.2 真空烧结炉冷却过程优化
        4.2.1 通入保护性气体的时间对冷却时长的影响
        4.2.2 通入保护性气体的量对冷却时长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6)铜粉烧结式热管自动填粉机设计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热管简介
        1.2.1 热管工作原理
        1.2.2 热管性能特性
        1.2.3 热管吸液芯制造过程
        1.2.4 铜粉烧结式热管吸液芯结构种类和应用研究
    1.3 热管填粉工艺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3.1 振动参数对粉体填充影响的研究进展
        1.3.2 粉体定量填充的研究进展
        1.3.3 振动填粉设备的研究进展
    1.4 论文研究目标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热管制造工艺研究
    2.1 铜粉烧结式热管制造工艺流程
    2.2 铜粉烧结式热管吸液芯制造工艺
        2.2.1 两种常用填粉设备
        2.2.2 现有填粉工艺原理
        2.2.3 填粉工艺流程
    2.3 铜粉烧结式吸液芯结构观测与分析
        2.3.1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2.3.2 铜粉烧结分析
    2.4 填粉工艺改进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填粉系统振动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1 填粉系统主动隔振降噪机构分析
    3.2 填粉系统振动模型和理论分析
        3.2.1 基于二自由度的振动模型建立
        3.2.2 填粉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与简化
    3.3 填粉系统动力学参数计算与实验测量
        3.3.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刚度计算
        3.3.2 填粉系统振幅、振动加速度、振动强度计算
        3.3.3 填粉系统实验测量对比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自动填粉机设备设计
    4.1 新型自动填粉机整体方案设计
        4.1.1 新型自动填粉机的功能要求
        4.1.2 新型自动填粉机流程设计
        4.1.3 新型自动填粉机整体机构设计
    4.2 铜粉精确定量模块设计
        4.2.1 储粉槽机构设计
        4.2.2 铜粉定量与卸料机构设计
    4.3 自动升降填粉模块设计
        4.3.1 升降填粉平台机构设计
        4.3.2 升降机构和平台定位机构设计
    4.4 旋转工作台模块设计
        4.4.1 振动平台机构设计
        4.4.2 振动减振与旋转机构设计
    4.5 控制系统设计
        4.5.1 控制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4.5.2 控制电路设计
        4.5.3 控制电路端口分配
        4.5.4 气动系统设计
        4.5.5 PLC控制程序编写
        4.5.6 人机界面设计
    4.6 设备组装和调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铜粉填充规律实验分析与设备优化
    5.1 振动参数对不同类别热管填粉的影响
        5.1.1 实验平台和参数选择
        5.1.2 激振力对不同类别热管填粉的影响规律分析
        5.1.3 振动频率对不同类别热管填粉的影响规律分析
    5.2 不同振动条件下热管性能对比分析
    5.3 自动填粉机有限元分析与优化
        5.3.1 振动电机与振动平台改进
        5.3.2 升降平台底板和压杆优化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CANDU-6核燃料元件制造成型工序自动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自动化生产线研究现状
        1.2.1 物料传送系统研究现状
        1.2.2 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内容安排
第2章 芯块成型工序改造总体方案设计
    2.1 当前生产方案
        2.1.1 芯块制备原理
        2.1.2 当前成型工序生产方案
    2.2 方案分析
        2.2.1 自动化改造必要性分析
        2.2.2 改造方案可行性分析
    2.3 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2.3.1 自动化改造方案组成
        2.3.2 自动化生产流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机械部分设计与分析
    3.1 工装设计
        3.1.1 原有工装介绍
        3.1.2 料盘设计
    3.2 弧形运输轨道设计
        3.2.1 结构设计
        3.2.2 限位机构方案比较及设计
        3.2.3 扶正机构方案比较及设计
    3.3 码盘机构设计
    3.4 缓存机构设计
        3.4.1 波纹板上料缓存位设计
        3.4.2 钼舟板上料缓存位设计
        3.4.3 舟单元缓存位设计
    3.5 直角坐标机器人设计
        3.5.1 机器人类型选择
        3.5.2 机器人动力装置选择
        3.5.3 拆码垛机器人端拾器设计
        3.5.4 舟单元机器人端拾器设计
    3.6 舟单元机器人端拾器有限元分析
        3.6.1 有限元分析基本思想
        3.6.2 舟单元机器人端拾器有限元分析步骤
        3.6.3 舟单元机器人端拾器静力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气部分设计与分析
    4.1 电气设计原则
        4.1.1 安全性设计原则
        4.1.2 可靠性设计原则
        4.1.3 生态环保设计原则
        4.1.4 易维护设计原则
    4.2 设备电气部分开发流程
    4.3 电气设备硬件选型
        4.3.1 可编程控制器硬件选型
        4.3.2 传感器选型
        4.3.3 低压开关器件选型
        4.3.4 伺服驱动器选型
    4.4 电气设备电路设计
        4.4.1 电路设计注意事项
        4.4.2 电路总体布局图
        4.4.3 供电电路设计
        4.4.4 安全电路设计
        4.4.5 伺服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4.5 PLC控制程序设计
        4.5.1 程序设计原则
        4.5.2 PLC程序架构
        4.5.3 PLC程序实现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效能分析
    5.1 改造结果
        5.1.1 生产流程自动化
        5.1.2 生产数据信息化
        5.1.3 生产控制一体化
    5.2 经济效益
        5.2.1 产品质量提高
        5.2.2 减员增效
        5.2.3 提高生产效率
    5.3 社会效益
        5.3.1 提高生产线本质安全性
        5.3.2 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促进技术提升
        5.3.3 树立标杆
        5.3.4 人才培养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8)真空氢气烧结炉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 真空氢气烧结炉电气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1 真空炉电控系统控制流程
    3.2 真空炉电控系统程序设计
4 结束语

(9)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 自动化生产线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自动化生产线国外研究现状
        1.3.2 自动化生产线国内研究现状
    1.4 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4.1 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发展趋势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2章 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现状分析
    2.1 引言
    2.2 生产线工艺路线简述
    2.3 烧结炉自动上下料系统
        2.3.1 烧结工艺流程简介
        2.3.2 烧结炉上下料现状分析
    2.4 芯球压制与终压压制全自动生产线
        2.4.1 芯球压制与终压压制工艺流程简介
        2.4.2 芯球压制与终压压制现状分析
    2.5 双主轴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2.5.1 双主轴数控车削工艺流程简介
        2.5.2 双主轴数控车削现状分析
    2.6 球形燃料元件全自动包装系统
        2.6.1 球形燃料元件包装工艺流程简介
        2.6.2 球形燃料元件包装工序现状分析
    2.7 设计目标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实施
    3.1 引言
    3.2 总体设计思路
    3.3 烧结炉自动上下料系统
        3.3.1 烧结炉上下料自动化设计性能指标及要求
        3.3.2 烧结炉自动上下料系统设计
        3.3.3 烧结炉自动上下料系统设备组成及功能
    3.4 芯球压制与终压压制全自动生产系统
        3.4.1 芯球压制与终压压制全自动生产系统性能指标及要求
        3.4.2 芯球压制与终压压制全自动生产系统设计
        3.4.3 芯球压制与终压压制全自动生产系统设备组成及功能
    3.5 双主轴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系统
        3.5.1 双主轴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系统性能指标及要求
        3.5.2 双主轴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系统设计
        3.5.3 双主轴数控车床自动上下料系统设备组成及功能
    3.6 球形燃料元件全自动包装系统
        3.6.1 球形燃料元件全自动包装系统性能指标及要求
        3.6.2 球形燃料元件全自动包装系统设计
        3.6.3 球形燃料元件全自动包装系统设备组成及功能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实施成效
    4.1 引言
    4.2 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实施成效
        4.2.1 经济效益
        4.2.2 管理效益
        4.2.3 社会效益
    4.3 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项目后续改进
        4.3.1 存在的问题
        4.3.2 已有详细设计
    4.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整体布局图
附录B 线体局部图
附录C 燃料球料盘转运及视觉上料检测
附录D 料盘摆放及直角摆臂上料装置
附录E 物料搬运图工艺流程及设备
附录F 焙烧炉布料器
附录G 还原炉布料器

(10)基于PLC的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发展现状
    1.2 常用控制系统概述
        1.2.1 DCS控制系统概述
        1.2.2 PLC控制系统概述
        1.2.3 FCS控制系统概述
    1.3 选用PLC作为温度控制系统的原因
    1.4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内容
第2章 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分析
    2.1 烧结炉简介
    2.2 对不同温控曲线进行自动控制策略
    2.3 上升段三点温度同步升温均衡自动跟踪控制策略
    2.4 保温段温度自动控制策略
    2.5 保温时间控制策略
    2.6 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结构
第3章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3.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步骤
        3.1.1 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3.1.2 控制系统设计一般步骤
    3.2 控制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3.2.1 监控管理级
        3.2.2 控制级
        3.2.3 现场级
    3.3 PLC的选型和硬件组态
        3.3.1 PLC型号的选择
        3.3.2 控制系统的I/O点数量统计
        3.3.3 S7-200 CPU的选型
        3.3.4 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选型
        3.3.5 电源模块的选型
        3.3.6 PLC硬件组态
    3.4 热电式传感器选型设计
    3.5 可控硅电气原理设计
    3.6 控制器电气原理设计
    3.7 网络通讯设计
        3.7.1 站地址分配
        3.7.2 现场通讯协议
        3.7.3 网络接.连接
第4章 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4.1 主要技术功能
    4.2 天工组态软件介绍
    4.3 上位机软件界面设计
    4.4 PLC程序设计方法
    4.5 PLC编程软件概述
        4.5.1 STEP7--Micro/WIN简单介绍
        4.5.2 计算机与PLC的通信
    4.6 PLC程序设计
        4.6.1 系统主程序设计
        4.6.2 温度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4.6.3 温控曲线选择程序设计
        4.6.4 保温段温度控制程序设计
        4.6.5 报警程序设计
        4.6.6 PID指令程序设计
第5章 系统测试
    5.1 操作步骤
    5.2 实时温度曲线观察
    5.3 分析历史温度曲线
    5.4 查看报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烧结炉的电控改造(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属多孔材料真空烧结炉控制系统设计改造[J]. 戴晨,南海娟,盛小洋,丛轮刚,李彩霞. 真空, 2021(04)
  • [2]应力及组织结构变化诱发磁记忆现象的微观物理机制研究[D]. 卢兵兵. 江西理工大学, 2021
  • [3]NOx传感器零点影响因素分析及陶瓷芯片工艺优化[D]. 吴旭旭. 武汉科技大学, 2021(01)
  • [4]电加热与燃气加热搪烧炉在实际使用中的对比分析[J]. 肖卓阳,王国辉,蒋伟忠. 玻璃搪瓷与眼镜, 2021(04)
  • [5]石墨纤维材料高温导热系数获取及真空烧结炉温度场模拟[D]. 王翠平. 山东大学, 2020(11)
  • [6]铜粉烧结式热管自动填粉机设计及性能研究[D]. 章毅.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7]CANDU-6核燃料元件制造成型工序自动化研究[D]. 张立. 湖南大学, 2018(06)
  • [8]真空氢气烧结炉电气控制系统的改造设计[J]. 党晓圆,陈龙灿,陈小军,马冬梅.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2017(09)
  • [9]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应用[D]. 郑越. 湖南大学, 2017(07)
  • [10]基于PLC的烧结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D]. 葛伟伟.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4)

标签:;  ;  ;  ;  ;  

烧结炉电气控制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