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落实指导思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贯彻落实指导思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一、应用疏导方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雅[1](2021)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形势下,多元社会思潮涌动,加上席卷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空间都遭到了巨大的冲击。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健康是高校育人的重要价值归旨,高校作为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场所,应从学生内心出发,关注学生所思所想,挖掘问题的症结,不断发挥心理育人在高校中的作用,积极推进学校各育人板块的协同发展,促进新时代育人目标的实现。心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探索,在高校已经逐步得到了重视,二者的结合也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总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内涵以及发展状况,找到阻碍其深入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并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策略。文章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对当前学界的研究现状进行总体分析,梳理了近年来专家学者对于心理疏导的研究思路和成果。第二部分是在充分了解其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释了心理疏导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呈现的科学内涵,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的特点,总结出二者在具体融合实践环节的应用原则,这一部分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疏导二者之间的对比,又是具体的实践策略。第三部分阐明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在高校实施的依据,这一部分主要梳理了心理疏导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协同实施的理论资源、现实情况、国家政策趋向。第四部分结合理论资料与收集到的数据,从整体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现状及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从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方面着重分析了当前心理疏导方法应用困境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原因。第五部分根据所发现的问题,充分领会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并从提升专业化水平、深化育人思想、充分开发资源、健全体制机制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见解与思路,更期盼在此研究基础上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提供有益借鉴。

张博[2](2017)在《思想政治教育疏导问题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的深刻变化表现为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各种矛盾凸显,人们思想观念众多纷杂,极易产生各种思想困惑及矛盾。面对众多思想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来疏通不良情绪,化解思想矛盾、解决思想困惑,振奋人们的精神状态。将疏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进行深入探析,既丰富了疏导的理论内涵,又完善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策略,这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理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方法适应教育对象思想意识变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效性的要求。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对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将人们思想统一于主流意识形态,进而汇聚价值共识,凝聚民心,坚定人们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研究疏导的概念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是教育者在遵循教育对象思想规律的基础上,广开言路,让教育对象的意见、观点得以充分表达,帮助教育对象理顺不良情绪,疏通思想障碍,化解思想矛盾,提高思想认识,进而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具有导向性、主动性、交互性、共情性的特征,其理论基础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论述以及西方心理学相关借鉴。思想政治教育疏导,能够发挥凝聚社会精神力量构筑精神家园、疏通不良情绪化解思想矛盾、引导思想启迪调节个体行为、调整人的精神状态等功能。在历史层面上,回顾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历程,总结了疏导在党的历史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包括围绕中心工作结合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疏导,确立团结—批评—团结的教育方针,针对不同阶层和对象有针对性地疏导,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在现实层面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成绩,通过疏导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凝聚价值共识方面凸显重要作用、化解思想矛盾效果显着、作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取得了巨大成效以及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方法地位不可替代。但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疏导也存在一定的问题,表现为教育主体运用疏导能力不佳、教育客体对疏导接受力不高、疏导方法不完善、疏导条件不能得到满足。其影响主要有教育主体因素、教育客体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和机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应坚持的原则、遵循的规律,疏导的过程和机制。疏导遵循的原则即正面引导、平等尊重、情理结合、对症下药、循序渐进的原则并进一步从规律、过程和机制上进行了深入分析。继而,探索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实践路径,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疏导主体的疏导能力、提升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接受能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条件、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良好环境,以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有效应用,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陈欣欣[3](2017)在《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研究》文中指出高校是推进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高校网络舆情是做好高校网络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我们要通过创新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理念和方法路径,来推进高校的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研究,是根据目前国内高校网络舆情研究现状提出的论题,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原理引入高校网络舆情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另一方面,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研究课题,它对高校网络舆情工作本身、高校教育管理、学生健康成才和国家政策落实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研究的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社会调查法和综合分析法。高校网络舆情疏导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对这些理论的深入挖掘,使得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概念、构成要素及其特点、工作目标得到了进一步明确。目前,高校网络舆情处置现状存在工作观念被动保守、工作内容侧重失衡、工作方法过于简单和工作效果不很明显的问题,进一步彰显了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的必要性。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包括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两方面。其中,部署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的实施策略,是要通过明确主体、对话客体、丰富介体、优化环体,来推动疏导路径的具体开展。而探索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的保障措施,则是要通过全局联动配合和定期反馈评估,来促进疏导路径的科学构建。

罗佳[4](2016)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和快速转型,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极大变化,而人的心理也随之波动翻转、跌宕起伏。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的文化交织使人的心理方向愈加迷茫,社会各类问题的突发使人的心理感受愈加复杂,个体的具体遭受又不断引发新的心理困惑,这一切最终导致人的心理承受力不断降低,心理的幸福感与和谐感逐渐减少。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实施心理疏导,消除个体心理郁结、澄清心理困惑、转化心理态度、提升心理品质,帮助人们进行积极地心理疏通和心理引导,有助于人们以和谐健康的心理参与个体生活、参与社会,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发展。故而,本文以个体心理疏导为主要研究对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是什么”进行内涵与特征的阐述,“为什么”进行现实迫切性的回答,“怎么样”进行理论取向和规律遵循的学理论证,以及实施路径和方法技术的实践探索。总体来说,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系统筹划。除了绪论和结语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基本概述。主要从心理疏导的一般概念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特定概念解读,并这一概念与思想疏导、心理咨询、心理教育进行区分,以体现核心概念的准确性;同时,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其他学科的理论方法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把握;最后,从务虚与务实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方法与理念的统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进行了特征的论述,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进行完整概述。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现实诉求。首先是来源于学科发展的需要,即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增强需要突出人性化的疏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扩展需要延伸疏导的不同形式。其次是来源于个体心理健康平衡的需要,通过心理疏通净化心理空间,通过心理引导改变偏激认知,通过心理调适减少负性情绪,通过价值引导消除价值观的迷茫。最后是来源于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时代变迁导致的社会心理失衡,需要进行心理调节;各类负面事件导致的社会焦虑,需要进行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弱化导致的心理危机,需要进行心理关爱;多重矛盾导致的社会治理困境,需要进行心理疏导。第三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价值取向。照顾到教育对象的主体诉求,坚持以尊重、聆听、理解和体谅为要求的人本取向;凸显良好关系对心理疏导实施的重要性,形成心理疏导中关系取向双向互动、支持鼓励和引导提升的层次结构;强调文化之于个体心理的多重影响,突出心理疏导中的文化取向,以先进文化为主导、吸收传统优秀文化素材、适当融入轻松积极的大众文化产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属性提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取向,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并用先进价值理念引领和整合个人心理,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四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遵循规律。其一,从心理和思想的交互性、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的联系性入手,提出心理分析与思想分析同步的规律,只有在心理疏导中进行客观完整的分析,才能把握教育对象的真实状态。其二,从认知和情感的关系、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价值入手,提出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规律,只有在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状态下,才能促进个体心理的转变。其三,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既要帮助个体实现心理和谐与健康,更要符合社会发展要求规范,提出心理疏通与价值引导结合的规律,体现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统一的价值目标。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实施路径。要增强心理疏导的作用效果,就需要将实施途径多样化、实施范围扩大化,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立体网络。首先,依托日常生活,确立以人文关怀和心灵呵护为核心的心理疏导生活基础;其次,借助实践活动,利用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来促进个体心理态度的转化和心理品质的提升,体现心理疏导的实践形式;再次,注重大众传媒,通过正面信息传播、正确价值观宣传的方式扩大心理疏导的媒介平台;最后,利用网络空间,发展线上线下积极互动、虚拟现实齐进、关注引导并存的心理疏导网络体系。第六章;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方法技术。心理疏导既需要借鉴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已较为成熟的方法,包括理论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激励教育法;也要总结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特殊方法,如以心理郁结清除和心理空间净化为目的的心理宣泄法,以融入情感、体现情感价值的情感感染法,还有促进个体身心放松、促进心理疏导实施的放松调节法,以及找准问题焦点、集中解决的重点突破法。而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实施的科学化和有序化,也要也进行相关技术的探索,包括正确运用解释技术、合理使用面质技术、有效实施处理阻抗的技术。

亓凤香[5](2014)在《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继承性》文中研究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显示出特有的民族风格,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启发式原则,从大禹治水到疏导方针,从因材施教到"做宣传要看对象"的层次性原则,从知行统一到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从身教重于言教到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合理吸收与批判继承。

王树荫,韩华,温静[6](2014)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科经过30年建设,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形成了学科共识,界定了学科性质,明确了学科对象,规范了学科任务,构建了学科体系,拓展了学科领域,总结了基本经验。本文对30年来研究成果作了概要性评述。

黄冬福[7](2014)在《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校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并有逐步增加的趋势。突发事件由于其突发性、破坏性、不可预见性、不确定性、扩散性等特点,给高校正常教学、管理和高校师生学习、生活、工作秩序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甚至严重影响到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应对与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保持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更好地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与智力支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指导,立足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五年以来的社会现实,在高校突发事件的语境中,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理论对高校突发事件展开研究,将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理论贯穿于高校突发事件的潜伏期、爆发期、善后期三个阶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在预防、应对与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中的“软武器”作用。除了绪论和结论,文章共有五章,从探寻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理论依据出发,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行为理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理论、中国共产党关于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和依法治国理论、行为动态管理理论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寻“为什么”要开展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研究的问题,挖掘开展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所在;接着对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类型及其成因等进行了分析梳理,认识和把握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情况,解决高校突发事件“是什么”的问题;进而努力解析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理论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中存在问题与主要特点,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疏导目标明确性与疏导过程不确定性、疏导要求的正当性与对象诉求的不合理性、疏导主体愿望良好与处置力量有限、疏导对象对问题认知正确与执行迟缓等,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过程中的主要特点:疏导主体和疏导客体的交替性与互动性、疏导过程的系统性与快速性、疏导方法的规范性与导向性;最后,文章回归到“怎么办”的问题上,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理论具体分析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路径与措施。通过研究,文章认为,在高校突发事件语境中,只有把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与处置的焦点落实到“人”上,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理论在高校突发事件的预防、应对与处置中的“软武器”作用,加强对高校师生思想教育、危机意识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强高校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提升高校师生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才能降低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对高校稳定安定的影响,为建设和谐校园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撑。同时,在预防、应对与处置高校突发事件的过程中,通过有效的预防机制建构和各种矛盾及时化解,努力促进高校管理机制完善和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思考。

张悦[8](2014)在《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针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网络舆情作为一种新兴传播媒介,迅速的影响高校学生动态并引导着学生思想的走向。随着网络等新兴媒体的发展,高校网络舆情更多需要疏导方针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管理。本文通过对疏导方针在高校网络舆情中应用坚持的原则,高校网络舆情对疏导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实施疏导原则的保障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应用疏导方针的相关内容。

于钦明[9](2014)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如何有效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当代社会思潮,提升公民思想政治道德素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的新课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施教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结构要素等已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特别是随着我国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综合国力的逐步提升,经济发展的力度和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国内外各地域之间、各行业之间和各社会阶层之间的交流不断深化,使思想政治教育面对临前所未有的复杂状况,也极大地加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由长期的战争环境转入和平环境,这是个最大的不同。我们政治工作的根本的任务、根本的内容没有变,我们的优良传统也还是那一些。但是,时间不同了,条件不同了,对象不同了,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方法要想“管用”,就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而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从满足人精神世界的知、情、意心理需要的角度,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使“外部世界对人的影响表现在人的头脑中,反映在人的头脑中,成为感觉、思想、动机、意志。”能够从根本上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接受度和教育效果,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大业服务。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综合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比较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为中心,分别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概念特征、思想基础、时代要求、建构视阈、内容体系、程序机制以及实践应用等问题,以期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思想来源、新时期的要求,具体的方法结构、过程、内容体系、机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实践应用问题做出解答。具体来说,本文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时代要求和具体表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发展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实践应用”四个层次逐渐展开阐述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概念、特征和作用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实践的历史梳理是本文分析的逻辑起点和思想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以体现人“知、情、意”心理活动的“疏”和体现人的思想意识要求的“导”为双维视阈,遵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通过启发思维、疏通心理、引导思想,从而帮助人们澄清思想困惑、排解心理压力,提高思想认识,实现自我教育而选择正确行为方式的一种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虽始终未被系统研究,但历史上不乏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历史实践。本文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期梳理、考察和挖掘,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和反思,认为这是笔丰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和思想道德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进一步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确立和选择也应该注意时代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网络信息化的推进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显着的影响,也对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确立和选择应该有更加广阔的视阈,注重方法的多元性、实效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和时代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类型及具体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了包括宣传型心理疏导方法,团体型心理疏导方法、个体型心理疏导方法和内省型心理疏导方法,并对每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概念以及运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这是运用系统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结构内容进行的建构,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表现出系统化的特点,形成了层次分明、相对独立而又相互交叉、相互补充并呈现综合发展趋势的方法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明显的认识性和交流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结构、过程及运行机制也应该体现一定的交流性要求。本文主张把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结构分为内涵结构、过程要素结构和逻辑结构。在对相关的结构要素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结构运行条件、运行过程及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力求把“知、情、意”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行”的全过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唤醒情感、启发思维、引导需求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和价值。最后,本文在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相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具体实践应用对策,提出了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相结合、预防教育和反复教育相结合、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三个结合”实践途径,探讨了人际交往、社会实践、情境创设的有效手段,从而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独特作用。总之,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诠释和构建,需要在坚持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正确的研究方法,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针对现时代的特征和要求,形成有层次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体系。唯其如此,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接受度和教育效果,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宏伟大业服务。

魏强[10](2013)在《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管理活动。科学的社会管理既要通过公正的利益分配平衡各方的利益关系,又要通过思想的疏通和导引增进建设性的社会共识,两者相互助益、相互渗透、不可或缺。随着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已经发生复杂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多样化的利益诉求和显性化的利益矛盾。这些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不同程度的反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并将长期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主题。而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往往会通过人们的思想观念反映出来,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往往会引起思想观念的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思想疏导工作。因此,非常有必要及时、系统、深入地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这个十分重要而又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前沿课题。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为指导,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指向,以提升思想疏导能力为指引,总体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循序回答“为什么要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本质是什么”、“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资源包括哪些”、“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是什么”、“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包括哪些内容”、“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运行机制是什么”,以及“社会管理中如何有效实施思想疏导”等基本理论问题,以促进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创新和机制建构。于此,论文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开展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研究:第一部分重点回答研究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重大价值。当前,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大量激烈程度不同的人民内部矛盾,如何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认识问题,是亟待需要研究分析的重大现实问题,是迫切寻需要找到答案的时代课题。论文提出,充分探索和系统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既是适应社会深刻变革的紧迫需要,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内在呼唤,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课题,更是共产党正确开展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第二部分探讨揭示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涵与本质。论文指出,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是通过民主的方式让人们充分表达各种思想意见和利益诉求,以便人们通过讨论、交流和沟通,分清思想是非,消除思想疑虑,提高思想认识,形成思想共识,进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协调、维护和实现社会主体利益的活动,强调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本质是社会管理的价值引导活动,是利益关系的思想协调和社会秩序的精神建构,并认为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基本特点是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宣泄性与导向性的统一、预见性与防范性的统一、经常性与应急性的统一。第三部分梳理总结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资源。论文指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主要包括民主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理论、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理论、思想疏导提高人民群众觉悟的理论、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一致的理论、社会管理和思想疏导相统一的理论,中国古代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思想智慧包括“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决之使导,宣之使言”、“小决使导,闻而药之”等,西方国家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安全阀理论、说服改变态度理论、社会舆论控制理论和社会有机团结理论等。第四部分主要阐述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与内容。只有明晰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核心目标,分析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主要内容,才能比较全面深入地认识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这项特殊的实践活动。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是递进的目标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展开和体现。论文指出,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是理顺情绪、协调利益、维护秩序、凝心聚力、促进和谐。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统摄着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容,不同于非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管理中的心理调适、情感沟通、价值整合、舆论引导和共识凝聚。第五部分积极探索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运行机制。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核心内容是把握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在关联要素及其运作逻辑。论文指出,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在运作逻辑涉及系列的具体机制,主要包括:诉求表达机制、分析研判机制、沟通引导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评估反馈机制。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达成有效的社会管理,思想疏导的各个机制须是相互配合、层层递进。因此,需要深入全面地研究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运行机制,更加清楚地认识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运作过程,提高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程序性、操作性和规范性,并根据思想疏导运行的实际效果对思想疏导活动及时作出有效调整。第六部分主要研究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有效实施。研究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最终是为着指导社会管理实务工作,有效实施思想疏导。当前,社会管理领域,思想疏导能力欠缺或者能力不足情况还普遍存在,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势必要促使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有效实施。这就需要加强思想疏导的力量整合,注重思想疏导的虚实结合,贯彻思想疏导的群众路线,倡导相互批评的优良作风,优化思想疏导的方法组合。

二、应用疏导方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疏导方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创新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创新
第二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基本内涵及应用原则
    2.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概念解析
        2.1.1 心理疏导的概念
        2.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科学内涵
    2.2 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原则
        2.2.1 针对性与层次性相统一的原则
        2.2.2 共情性与保密性相统一的原则
        2.2.3 主动干预与规范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2.2.4 价值中立与价值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2.2.5 个别教育与群体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理论资源和现实依据
    3.1 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理论资源
        3.1.1 直接来源:中国共产党的疏导方针
        3.1.2 动力源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3.1.3 实践借鉴:心理咨询理论
        3.1.4 最终归宿: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3.2 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的现实依据
        3.2.1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政策趋向
        3.2.2 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应有之义
第四章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现状分析
    4.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发展成效
        4.1.1 高校重视程度提升
        4.1.2 教育实践广泛开展
        4.1.3 师资结构多元优化
    4.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现实困境
        4.2.1 师资队伍专业化不足
        4.2.2 教育对象参与积极性不强
        4.2.3 教育内容有待补充
        4.2.4 教育实效性亟需提升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问题归因
        4.3.1 教育主体: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仍需提升
        4.3.2 教育客体:教育对象存在抵触情绪
        4.3.3 教育介体:教育资源开发不足
        4.3.4 教育环体:运行机制仍需完善
第五章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对策研究
    5.1 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5.1.1 增强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疏导能力
        5.1.2 提升心理咨询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5.1.3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功能
    5.2 全方位深化高校心理育人思想
        5.2.1 纠正认识偏差,明晰思政与心理疏导的界限
        5.2.2 加强人文关怀,注重教育主体的亲和力培养
        5.2.3 推进全员协同参与育人工作
    5.3 充分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相关资源
        5.3.1 问题导向,推进心理疏导常态化建设
        5.3.2 运用新媒体,以信息化平台挖掘隐性数据
        5.3.3 找准时机,聚焦社会热点丰富教育内容
    5.4 建立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保障机制
        5.4.1 多方支持与联动机制
        5.4.2 心理危机干预与预警机制
        5.4.3 评估与监督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2)思想政治教育疏导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综述
    1.3 研究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之处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概述
    2.1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内涵及特征
        2.1.1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内涵
        2.1.2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特征
    2.2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疏导的论述
        2.2.2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疏导的论述
        2.2.3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疏导的观点
        2.2.4 西方心理学关于疏导的理论借鉴
    2.3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功能
        2.3.1 凝聚社会精神力量构筑精神家园
        2.3.2 疏通不良情绪化解思想矛盾
        2.3.3 引导思想启迪调节个体行为
        2.3.4 调整人的精神状态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历程及经验教训分析
    3.1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历程
        3.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功运用
        3.1.2 建国至改革开放之前曲折发展
        3.1.3 改革开放以来新时期不断完善
    3.2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经验
        3.2.1 围绕中心工作结合重大理论及实践问题进行疏导
        3.2.2 确立团结—批评—团结的教育方针
        3.2.3 针对不同阶层和对象有针对性地疏导
    3.3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教训
        3.3.1 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手段应用尚不成熟
        3.3.2 与法律法规相配合互为左右手功能发挥不到位
        3.3.3 对疏导与灌输关系认识不清有时处理不得当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现状
    4.1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取得的成绩
        4.1.1 凝聚价值共识凸显重要作用
        4.1.2 化解思想矛盾效果显着
        4.1.3 作为党开展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取得了巨大成效
        4.1.4 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性方法地位不可替代
    4.2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2.1 教育主体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疏导能力不佳
        4.2.2 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接受力不高
        4.2.3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不完善
        4.2.4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条件不能得到满足
    4.3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疏导问题的影响因素
        4.3.1 教育主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影响
        4.3.2 教育客体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影响
        4.3.3 社会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影响
        4.3.4 文化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影响
        4.3.5 机制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理论分析
    5.1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应坚持的原则
        5.1.1 正面引导原则
        5.1.2 平等尊重原则
        5.1.3 情理结合原则
        5.1.4 对症下药原则
        5.1.5 循序渐进原则
    5.2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规律
        5.2.1 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
        5.2.2 主导价值规范与个人多样价值取向对立统一规律
        5.2.3 思想内在要素层次递进协同规律
        5.2.4 过程充足规律
    5.3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过程
        5.3.1 共情与移情阶段
        5.3.2 理解与反应阶段
        5.3.3 接受与内化阶段
        5.3.4 迁移与整合阶段
        5.3.5 外化与践行阶段
    5.4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机制
        5.4.1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理论宣传机制
        5.4.2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主体责任机制
        5.4.3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长效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实践路径
    6.1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疏导主体的疏导能力
        6.1.1 提高教育主体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工作水平
        6.1.2 因事因时因势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疏导
        6.1.3 善于捕捉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有利时机
        6.1.4 突出问题意识切中教育对象思想结症
        6.1.5 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疏导话语表达能力
    6.2 提升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接受能力
        6.2.1 提高教育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自觉意识
        6.2.2 提升教育客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自身素质
    6.3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方法
        6.3.1 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多样性
        6.3.2 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艺术性
        6.3.3 在疏导方法运用中注重发挥正面教育引导
    6.4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条件
        6.4.1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物质条件
        6.4.2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精神条件
        6.4.3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技术条件
    6.5 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良好环境
        6.5.1 发挥大众传媒舆论导向的积极作用
        6.5.2 健全法律法规构建良好法治环境
        6.5.3 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个体环境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创新点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高校网络舆情疏导概述
    1.1 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概念界定
        1.1.1 高校网络舆情
        1.1.2 高校网络舆情疏导
    1.2 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构成要素及其特点
        1.2.1 疏导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2.2 疏导客体的全面性和主体性
        1.2.3 疏导介体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1.2.4 疏导环体的广泛性和可塑性
    1.3 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工作目标
        1.3.1 畅通高校网络社情民意反映渠道
        1.3.2 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
        1.3.3 促进高校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1.3.4 打造高校网络舆论绿色生态环境
第二章 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理论基础
    2.1 以马克思主义相关成果为指导
        2.1.1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理论
        2.1.2 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1.3 中国共产党的社情民意思想
    2.2 以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为依据
        2.2.1 思想政治工作的疏导方针
        2.2.2 思想政治教育的疏通与引导
        2.2.3 思想政治教育的堵塞与灌输
    2.3 以传播学和新闻学相关知识为借鉴
        2.3.1 拉扎斯菲尔德的意见领袖理论
        2.3.2 麦考姆斯和肖的议程设置理论
        2.3.3 诺尔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
第三章 构建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的必要性
    3.1 高校网络舆情处置存在的问题
        3.1.1 处置工作观念被动保守
        3.1.2 处置工作内容侧重失衡
        3.1.3 处置工作方法过于简单
        3.1.4 处置工作效果不很明显
    3.2 高校网络舆情处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2.1 对舆情组织机构和人员队伍的建设不足
        3.2.2 对舆情信息和舆情发布者的解读不全面
        3.2.3 对舆情处置理论和方法的结合不紧密
        3.2.4 对舆情影响环境的利用和优化不充分
第四章 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的实施策略
    4.1 明确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主体
        4.1.1 成立学校网络舆情领导小组
        4.1.2 建设高校网络舆情红客队伍
    4.2 对话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客体
        4.2.1 辨别舆情类型对话直接客体
        4.2.2 剖析舆情成因对话间接客体
    4.3 丰富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介体
        4.3.1 选定疏导内容调适疏导语言
        4.3.2 坚持网上疏导加强网下疏导
        4.3.3 坚持理论疏导加强实践疏导
        4.3.4 坚持柔性疏导加强刚性疏导
    4.4 优化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环体
        4.4.1 优化学生同辈群体环境
        4.4.2 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
        4.4.3 优化媒介道德法治环境
第五章 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的保障措施
    5.1 密切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全局联动配合
        5.1.1 拓宽舆情监测汇整疏导材料
        5.1.2 深化舆情分析制定疏导策略
        5.1.3 加强舆情管控统筹疏导工作
    5.2 跟进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定期反馈评估
        5.2.1 落实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反馈调节
        5.2.2 开展高校网络舆情疏导的检测评估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
致谢

(4)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 问题提出
        (二) 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简要评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成果的简要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 创新点
        (二) 不足之处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基本概述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内涵解读
        (一) 心理疏导的概念释义
        (二) 概念拆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究竟是什么
        (三) 概念辨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不是什么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理论基础
        (一)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指导思想
        (二) 思想政治教育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重要理论基础
        (三) 心理学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直接理论基础
        (四) 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知识来源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显着特征
        (一) 务虚与务实的统一
        (二) 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三) 方法与理念的统一
        (四) 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现实诉求
    一、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主体性的增强,需要突出人性化的心理疏导
        (二)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的扩展,需要延伸疏导的不同形式
    二、促进个体心理平衡健康的需要
        (一) 心理空间的阻塞,需要进行心理疏通
        (二) 个体认知的偏激,需要进行心理引导
        (三) 情绪体验的负性,需要进行心理调适
        (四) 价值观的迷茫,需要进行价值引导
    三、实现社会稳定和谐的需要
        (一) 时代变迁导致的社会心理失衡,需要进行心理调节
        (二) 各类负面事件导致的社会焦虑,需要进行心理干预
        (三) 社会支持弱化导致的心理危机,需要进行心理关爱
        (四) 多重矛盾导致的社会治理困境,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第三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价值取向
    一、人本取向
        (一) 心理疏导坚持人本取向的依据
        (二) 心理疏导人本取向的具体要求
    二、关系取向
        (一) 心理疏导坚持关系取向的重要意义
        (二) 心理疏导关系取向的层次结构
    三、文化取向
        (一) 心理疏导坚持文化取向的可能性
        (二) 心理疏导文化取向的内容表现
    四、社会取向
        (一) 心理疏导坚持社会取向的必要性
        (二) 心理疏导社会取向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遵循规律
    一、心理分析与思想分析同步的规律
        (一) 心理分析与思想分析同步的含义
        (二) 心理分析与思想分析同步的缘由
        (三) 心理分析与思想分析同步的要求
    二、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规律
        (一) 认知与情感关系律
        (二) 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价值律
        (三) 认知协调与情感平衡互补的实践律
    三、心理疏通与价值引导结合的规律
        (一) 心理疏通与价值引导结合的含义
        (二) 心理疏通与价值引导结合的实现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实施路径
    一、依托日常生活
        (一)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疏导何以必须
        (二) 日常生活中心理疏导的特点
        (三) 日常生活中心理疏导的实施要求
    二、借助实践活动
        (一) 实践活动之于心理的积极作用
        (二) 心理疏导的实践活动形式
        (三) 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疏导的原则和要求
    三、注重大众传媒
        (一) 大众传媒及其特点
        (二) 大众传媒对个体心理的主要影响
        (三) 构建大众传媒影响中的心理疏导机制
    四、利用网络空间
        (一) 网络空间的基本理解
        (二) 利用网络空间进行心理疏导的独特作用
        (三) 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空间中进行心理疏导的策略
第六章 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的方法与技术
    一、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方法的借鉴
        (一) 理论教育法
        (二) 疏导教育法
        (三) 激励教育法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特殊方法的提炼
        (一) 心理宣泄法
        (二) 情感感染法
        (三) 放松调节法
        (四) 重点突破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中心理疏导技术的探索
        (一) 正确运用解释技术
        (二) 合理使用面质技术
        (三) 有效实施处理阻抗的技术
结语
参考文献
学术成果
致谢

(5)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继承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到启发式原则
二、从大禹治水到疏导方针
三、从因材施教到“做宣传要看对象”的层次性原则
四、从知行统一到理论教育和实践相结合
五、从身教重于言教到党员干部率先垂范

(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概况
    (一)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教材和着作的编写与出版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学术论文的发表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立项与获奖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学科性质研究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的历史分期研究
    (一)以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分期为标准
    (二)以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为标准
    (三)以中共党史、新中国史和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相结合为标准
四、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史研究
五、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史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概念历史演变研究
    (二)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研究
    (三)党的领导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
六、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与当代启示研究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二)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三)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五)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六)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7)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目录
Contents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三、相关概念界定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一章 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行为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揭示
        二、突发事件中人的行为理论指导意义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理论内涵
        二、突发事件中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现实应用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关于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和依法治国理论
        一、中国共产党维护社会稳定的思想
        二、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的理论
        三、突发事件中维护社会稳定思想和依法治国理论的作用
    第四节 行为动态管理理论
        一、行为动态管理理论内涵
        二、突发事件中行为动态管理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中的意义和价值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理论意义
        一、疏导理论研究范畴延伸
        二、思想政治工作平台拓展
        三、社会治理方法手段创新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现实价值
        一、促进社会安定稳定
        二、维护校园有序运转
        三、实现家庭和谐发展
        四、保护个人生命财产
第三章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第一节 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一、高校政治类突发事件
        二、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
        三、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
        四、治安安全类突发事件
        五、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
        六、心理健康类突发事件
    第二节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分析
        一、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
        二、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
        三、高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师的不当言行带来的影响
        五、学生价值认同偏差带来的问题
        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产生的问题
        七、家庭教育错位、缺位与不到位
        八、网络世界恶意炒作造成的误导
第四章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中存在问题与主要特点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中存在问题
        一、疏导目标明确性与疏导过程不确定性
        二、疏导要求正当性与对象诉求不合理性
        三、疏导主体愿望良好与处置力量有限
        四、疏导对象对问题正确认知与执行迟缓
    第二节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中主要特点
        一、疏导主体和客体的交替性与互动性
        二、疏导过程的系统性与快速性
        三、疏导方法的规范性与导向性
第五章 思想政治教育疏导在处置高校突发事件中的路径与措施
    第一节 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疏导路径必须遵循的理念
        一、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民主体地位
        二、坚持科学管理,规范相应规章制度
        三、坚持法治思维,遵守法律评判标准
        四、坚持时机、适度与效率的统一,把握处置突发事件的最佳期
        五、坚持针对性,科学确立疏导目标和内容
    第二节 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路径
        一、通过价值观引导,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二、通过思想引导,化解各种社会矛盾
        三、通过心理疏导,构建良好心理环境
        四、通过舆论导向,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第三节 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的措施
        一、突发事件潜伏期贵在思想教育、问题化解与行为引导
        二、突发事件爆发期重在组织领导、舆论引导与信息沟通
        三、突发事件善后期旨在物质帮助、心理援助与信心重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8)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针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疏导方针在高校网络舆情中应坚持的原则
    1、讲清道理, 明确思想
    2、以人为本, 关注个体
    3、以鼓励为主, 强调正面引导
二、高校网络舆情对疏导方法有更高的要求
    1、善于利用网络载体, 加入学生网络社群
    2、主动引导, 营造互动氛围
    3、合理设置议题, 把握舆情引导的主动权
三、高校网络舆情监管实施疏导原则的保障
    1、建立和完善舆情表达的网络渠道
    2、健全舆情监测机制, 把握舆情脉络
    3、加强高校网络与传统媒体的互动

(9)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论文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
        1.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评述
    1.3 论文内容与方法
        1.3.1 论文思路与基本框架
        1.3.2 论文研究方法
    1.4 论文创新之处
第2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理论概述
    2.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内涵
        2.1.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内涵界定
        2.1.2 心理疏导方法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阐释
    2.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依据及地位
        2.2.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依据
        2.2.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地位
    2.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理论渊源
        2.3.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指导
        2.3.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遵循了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规律
        2.3.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借鉴了西方心理学的科学理论
第3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历史探析
    3.1 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历史积淀
        3.1.1 中国传统文化的“乐以教化”
        3.1.2 中国传统医学的“心理疏导疗法”
        3.1.3 中国“寓教于文艺”的育人传统
    3.2 近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探索
        3.2.1 梁启超、蔡元培心理学思想中的心理疏导方法
        3.2.2 鲁迅、陶行知儿童教育思想中的心理疏导方法
        3.2.3 陈鹤琴“活教育”教学思想中的心理疏导方法
    3.3 中国共产党建立及建国以后心理疏导方法的实践
        3.3.1 建国以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实践
        3.3.2 建国以后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发展
    3.4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当代启示
        3.4.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倡导“寓教于乐”
        3.4.2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注重“因材施教”
        3.4.3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肯定“主体自觉”
    3.5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历史局限
        3.5.1 重视“整体思维”抑制“个体意识”
        3.5.2 重视“师道尊严”忽略“人文关怀”
        3.5.3 重视“物式灌输”轻视“心理疏导”
第4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时代要求
    4.1 全球化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发展
        4.1.1 全球化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1.2 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要求
        4.1.3 全球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发展的特点
    4.2 网络信息化时代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发展
        4.2.1 网络信息化时代特点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影响
        4.2.2 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新特点
        4.2.3 网络信息化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应注意的问题
    4.3 市场经济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发展
        4.3.1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4.3.2 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要求
        4.3.3 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新特点
第5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类型、特征及建构原则
    5.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建构原则
        5.1.1 主体性原则
        5.1.2 传承性原则
        5.1.3 创新性原则
        5.1.4 发展性原则
    5.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建构视阈及类型
        5.2.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建构视阈
        5.2.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基本类型
    5.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根本特征
        5.3.1 表现形式具有艺术性
        5.3.2 运用过程具有亲和性
        5.3.3 功能价值具有启迪性
        5.3.4 教育内容具有感染性
第6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基本类型
    6.1 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宣传型心理疏导方法
        6.1.1 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宣传型心理疏导方法的内涵与要求
        6.1.2 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宣传型心理疏导方法运用理念与思路
        6.1.3 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媒介宣传型心理疏导方法
    6.2 思想政治教育团体型心理疏导方法
        6.2.1 思想政治教育团体型心理疏导方法的内涵与要求
        6.2.2 思想政治教育团体型心理疏导方法运用理念与思路
        6.2.3 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团体型心理疏导方法
    6.3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型心理疏导方法
        6.3.1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型心理疏导方法的内涵与要求
        6.3.2 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型心理疏导方法运用理念与思路
        6.3.3 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型心理疏导方法
    6.4 思想政治教育内省型心理疏导方法
        6.4.1 思想政治教育内省型心理疏导方法的内涵与要求
        6.4.2 思想政治教育内省型心理疏导方法运用理念与思路
        6.4.3 常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内省型心理疏导方法
第7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结构、功能及运行机制
    7.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结构
        7.1.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结构模式
        7.1.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结构运行条件
        7.1.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结构运行步骤
    7.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功能
        7.2.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7.2.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直接功能
        7.2.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间接功能
    7.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结构运行机制
        7.3.1 教育主体思想信息对象化传播的增益机制
        7.3.2 教育客体内化、接受过程的心理疏通机制
        7.3.3 教育环体及其对诸要素的筛选和整合机制
        7.3.4 心理疏导方法运行过程的反馈及调节机制
第8章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实践应用
    8.1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实践应用遵循的原则
        8.1.1 民主性原则
        8.1.2 启发性原则
        8.1.3 导向性原则
        8.1.4 实效性原则
    8.2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实践途径
        8.2.1 理性教育与感性教育相结合
        8.2.2 预防教育与反复教育相结合
        8.2.3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8.3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的实践手段
        8.3.1 以创设情境为手段营造心理疏导的良好氛围
        8.3.2 以人际交往为手段引导受教育者的思想运动
        8.3.3 以社会实践为手段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研究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1. 社会深刻变革的紧迫问题
        2. 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
        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课题
        4. 党的群众工作的基本方式
    二、研究的重点
        1. 社会管理中的官本位与民本位
        2. 社会管理中的强制性与民主性
        3. 社会管理中的硬约束与软约束
        4. 社会管理中的综合性与单一性
    三、研究的现状
        1. 现状概要
        2. 特点分析
        3. 内容解读
        4. 简要评论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涵与本质
    一、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涵
        1. 概念辨析
        2. 内涵界定
    二、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本质
        1. 社会管理的价值引导
        2. 利益关系的思想协调
        3. 社会秩序的精神建构
    三、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特点
        1. 政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2. 宣泄性与导向性的统一
        3. 预见性与防范性的统一
        4. 经常性与应急性的统一
第三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资源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
        1. 民主方法解决思想认识问题的理论
        2.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理论
        3. 思想疏导提高人民群众觉悟的理论
        4. 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相一致的理论
        5. 社会管理和思想疏导相统一的理论
    二、中国古代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智慧
        1. “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
        2. “决之使导,宣之使言”
        3. “小决使导,闻而药之”
    三、西方社会关于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理论
        1. 社会安全阀理论
        2. 说服改变态度理论
        3. 社会舆论控制理论
        4. 社会有机团结理论
第四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与内容
    一、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目标
        1. 理顺情绪
        2. 协调利益
        3. 维护秩序
        4. 凝心聚力
        5. 促进和谐
    二、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内容
        1. 社会管理中的心理调适
        2. 社会管理中的情感沟通
        3. 社会管理中的价值整合
        4. 社会管理中的舆论引导
        5. 社会管理中的共识凝聚
第五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运行机制
    一、诉求表达机制
        1. 保障诉求权利
        2. 畅通诉求渠道
        3. 倡导理性表达
    二、分析研判机制
        1. 综合整理诉求
        2. 深刻分析诉求
        3. 把握重大诉求
    三、沟通引导机制
        1. 聚焦诉求关切
        2. 坚持平等沟通
        3. 加强多方互动
        4. 深化思想引导
    四、利益协调机制
        1. 正视利益冲突
        2. 寻求利益共识
        3. 调处利益矛盾
    五、评估反馈机制
        1. 评估疏导效能
        2. 反馈评估结果
        3. 调控疏导过程
第六章 社会管理中思想疏导的有效实施
    一、加强思想疏导的力量整合
        1. 明晰管理各方的疏导职责
        2. 提高管理主体的疏导能力
        3. 促进疏导主体的力量整合
        4. 构建思想疏导的联动机制
    二、注重思想疏导的虚实结合
        1. 把握思想问题背后利益诉求
        2. 区分利益诉求的正当与失当
        3. 实现实际利益解决思想问题
    三、贯彻思想疏导的群众路线
        1. 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
        2. 把握群众的思想情绪
        3. 明晰群众的利益诉求
        4. 汲取群众的思想智慧
        5. 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
        6. 推动群众的社会实践
    四、倡导相互批评的优良作风
        1. 坚持团结和谐的批评愿望
        2. 倡导高度自觉的自我批评
        3. 加强良性互动的相互批评
    五、优化思想疏导的方法组合
        1. 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相结合
        2. 政策导向和思想导向相结合
        3. 自我省思和教育引导相结合
        4. 说服教育和行为示范相结合
        5. 启发自觉和制度规约相结合
参考文献
攻博成果
后记

四、应用疏导方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张慧雅. 电子科技大学, 2021
  • [2]思想政治教育疏导问题研究[D]. 张博.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7(02)
  • [3]高校网络舆情疏导路径研究[D]. 陈欣欣. 天津工业大学, 2017(10)
  • [4]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研究[D]. 罗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16(06)
  • [5]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民族继承性[J]. 亓凤香. 理论视野, 2014(11)
  • [6]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研究进展[J]. 王树荫,韩华,温静. 思想教育研究, 2014(08)
  • [7]高校突发事件思想政治教育疏导研究[D]. 黄冬福.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8]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针在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中的应用[J]. 张悦.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3)
  • [9]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方法研究[D]. 于钦明.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4(01)
  • [10]社会管理中的思想疏导研究[D]. 魏强. 武汉大学, 2013(07)

标签:;  ;  ;  ;  ;  

贯彻落实指导思想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