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机动态监测下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

X线机动态监测下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

一、在X线机动态监测下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姜洪丰[1](2008)在《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文中指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指没有骨折或者脱位的颈部创伤导致的急性颈髓损伤,该型损伤临床上并不少见,自1982年Pang等将无放射影像异常脊髓损伤列为一类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以来,对该类脊髓损伤的报道逐年增多,但对该类型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国内外争论较多,主要由于目前有关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以临床回顾性分析为主,尚未建立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颈椎的过伸损伤是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最主要的损伤机制,大部分患者存在椎间盘突出、椎间盘退变、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骨化等致椎管狭窄、颈椎不稳定、颈椎发育异常等基础病变,外伤时引起颈椎后仰过伸,颈椎虽未发生骨折或脱位,但原已存在的退行改变使椎管有效储备间隙减少,颈髓前后受夹,在这种钳夹状态下导致急性脊髓损伤。此种损伤常导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如中央型脊髓损伤、脊髓前部损伤等,严重者可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目前实验所建立的SCI动物模型大致分为急性、亚急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慢性脊髓损伤动物模型、脊髓其他疾病动物模型等。临床SCI的伤情多种多样,损伤机制也十分复杂,因此,无论那种模型都不能完全满足临床上脊髓损伤每个方面的需要。其中,气囊压迫模型对脊髓急性损伤的研究较好,而螺钉或可膨胀材料对脊髓的压迫模型更适合脊髓亚急性性压迫的研究,利用颈椎正常运动产生脊髓的慢性压迫模型,其压迫机制更接近于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用于研究脊髓慢性压迫较为理想。为此我们首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实验模型来模拟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从而为进一步对该型脊髓损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条件。本实验通过采用颈椎前后路不同时间段联合压迫的方式建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模型。前路经椎体逐渐置入一定深度的螺钉,减小了脊髓前方的储备空间,形成节段性椎管变窄;后方经椎间孔插入导管球囊、膨胀后形成急性后路压迫,模拟后伸时黄韧带等的钳夹机制,两个方向均对脊髓的同一水平造成压迫。造模后动物采用Tarlov运动功能评分改良方法对其行为进行评分,造模过程以皮层诱发电位/肌电图仪监测皮质体感诱发电位,行CT和MRI检查观察脊髓受压情况,实验动物脊髓组织HE、Nissls染色后进行光镜观察,超薄切片铀铅染色后透射电镜观察。本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更接近临床实际,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动物模型,为进一步对该型脊髓损伤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提供了条件。

林刚[2](2008)在《全麻下闭合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屈曲牵张型下颈椎损伤的初步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特别是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下颈椎骨折脱位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我们治疗的目的就是尽早恢复颈椎正常排列,彻底减压,恢复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重建颈椎即刻稳定性,解除对脊髓和神经的机械压迫。因此,复位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目的:通过与传统闭合复位治疗方式的经验与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下颈椎骨折脱位在全身麻醉下行快速牵引闭合复位的优缺点及其对手术方式及效果的影响,进一步简化治疗过程和提高治疗水平。临床资料与方法:回顾2005年12月至2007年5月行全麻下闭合牵引复位手术治疗下颈椎脱位患者4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和分析全麻下牵引复位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结果:在本组全身麻醉下颅骨牵引复位4例患者中,均成功复位。所有患者术后3~12个月复查X线片证实植骨融合,随访期间未发现内固定物有松动、移位或断裂。所有患者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2级。结论:一、相对于传统复位方式的优势:全身麻醉下闭合牵引复位具有复位成功率高,复位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方式,缩短了脊髓受压时间,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患者无痛苦等优点。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有重要作用。二、对于手术方式的影响:全身麻醉下闭合牵引复位成功复位后进行前路减压融合治疗屈曲牵张型下颈椎损伤,可使手术简单化。与后路手术相比较,颈椎前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术中出血少,造成软组织损伤小而且能更好的稳定颈椎前柱等优点。所以,闭合复位结合最合理的手术方法治疗,对屈曲牵张型下颈椎损伤具有非常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陈尔东,张进军,李开南,杨懋华,赵平[3](2002)在《在X线机动态监测下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文中研究说明

二、在X线机动态监测下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X线机动态监测下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部分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研究现状
    一、概念
    二、流行病学
    三、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影像学及电生理学检查
    六、治疗
第二部分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的研究进展
    一、脊髓损伤模型种类及对理想模型的要求
    二、实验动物的种类
    三、脊髓损伤动物实验模型
第三部分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制作及评价的实验研究
    一、材料
    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2)全麻下闭合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屈曲牵张型下颈椎损伤的初步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展望
参考文献
中文摘要
Abstract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3)在X线机动态监测下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材料与方法:
    1.3 结果:
2 讨 论

四、在X线机动态监测下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D]. 姜洪丰. 吉林大学, 2008(11)
  • [2]全麻下闭合牵引复位结合前路手术治疗屈曲牵张型下颈椎损伤的初步临床观察[D]. 林刚. 吉林大学, 2008(10)
  • [3]在X线机动态监测下行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J]. 陈尔东,张进军,李开南,杨懋华,赵平. 四川医学, 2002(12)

标签:;  ;  ;  ;  ;  

X线机动态监测下颅骨牵引治疗颈椎损伤的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