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社区”创新商务关系新模式

“四个社区”创新商务关系新模式

一、“四个共同体” 创新工商关系新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陈家喜,付汀汀[1](2021)在《构建党建共同体: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建实践与启示》文中研究表明如何在人员、信息和资源高度流动的商圈开展党建工作,是执政党推进新兴领域党建的重要难题。深圳华强北街道党工委立足商圈实际,围绕组织整合、商圈发展、党群服务和商圈治理,形成商圈党建有机共同体:建设商圈"组织共同体",成立商圈党委吸纳党商社企群组织资源,构建"一核多元"商圈党委组织架构;打造商圈"发展共同体",吸纳商圈主体共同参与环境提升改造,通过组织资源撬动行政资源和财政资源,带领商圈企业转型升级;构建商圈"服务共同体",聚焦商圈企业商户党员需求,打造服务阵地,连接红色家园,举办创客沙龙和研修课程;打造商圈"治理共同体",通过"党建引领+"体系建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商圈走向善治的强大动力。通过探索商圈党建共同体,深圳华强北商圈全面强化了党在新兴领域的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凝聚力,实现对于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影响覆盖。

郭露蔓[2](2021)在《疫情下中国“云外交”研究 ——基于“国际话语权”的分析框架》文中研究指明新冠疫情的突然出现和迅速扩散,给国际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各国的外交方式受疫情影响也进行调整,开启非常态模式——线上“云外交”,这种外交方式甚至成为2020年中国外交的最大亮点。本文试图将疫情期间中国进行“云外交”的具体内容和措施,放在国际话语权的框架下进行分析,论述其在疫情期间对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和国家形象塑造的作用与意义。首先,本文对云外交的基本概念和三种表现形式——电话、视频、信函,以及中国在疫情期间面临的话语权挑战进行了梳理和阐释;其次是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文献资料,将2020年按照日期划分为上、下半年,对疫情期间中国开展的“云外交”进行综述;第三是对本文所采用的国际话语权的分析框架进行阐释,将其分为思想引领、议题设置和国际认同三个维度,并依次进行展开阐述;最后是根据前文所搭建的分析框架,将中国在疫情中开展云外交的对象分为大国、国际组织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个部分,并从中选取较为典型的国家和组织,对中国在疫情期间与其开展的“云外交”从思想引领、议题设置和国际认同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经过梳理和分析,本文认为中国在疫情期间开展的“云外交”,有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和国际话语权的提升。

陈亚州,罗金[3](2020)在《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其贸易动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提出的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重大倡议,具有利益、安全、价值和情感四个维度上的重要内涵。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就是将上海合作组织打造成一个由价值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情感共同体构成的"四位一体"的复合型地区合作组织。在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由于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的经济合作明显滞后于安全合作进程,因此,需要进一步提升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的水平,深入挖掘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贸易内涵及动力。借助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相关观点。在梳理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成就与困境的基础上,可为上海合作组织通过提供贸易类公共产品以促进经贸合作这一问题,提供些许政策建议。

李佳威[4](2018)在《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基于当前日益严峻的全球挑战而提出的根本性解决方案和人类未来发展新理念,它的主张与实践超越了种族、文化、国家与意识形态的界限,为推动人类持久和平、共同发展提供一种可资借鉴的理性可行的方案。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进行系统性梳理,可以突显其深度内涵精义与时代追求。引言部分主要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这一选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对国内外关于这一思想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方法、重点、难点以及创新点。第一部分梳理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背景和形成过程。首先梳理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背景。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着一系列全球性挑战,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三大难题,在各国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这就要求国际社会从全人类持久和平、永续发展的全局视野,提出全面系统、标本兼治的治理方案或行动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应运而生。体现了中华民族逐步回到世界舞台中心后的时代担当。其次,总结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最先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其后,伴随习近平的外交足迹,呈现了“国内提出—国际传播—发展成熟”的发展路径。第二部分对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渊源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要有两大来源:其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对马克思共同体理念的当代设计。其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吸收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中的生态和谐观、“天下一家”中的责任观、“和而不同”中的发展观、“天下公欲”中的利益观。第三部分阐述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创新性。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共同利益为客观基础、以共同价值为核心原则、以合作共赢为基本途径,以“四个共同体”为具体目标。其创新性在于实现了中国梦和世界梦的统一,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的统一。第四部分探讨了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思想的时代价值与中国经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引领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一带一路”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中国经验。

王晓博[5](2017)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理论组成,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关涉人类社会发展问题的重中之重,更是亟待深入挖掘的潜藏宝库。本文着重分析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历史形成脉络与理论路径,通过理论演进与社会实践发展的双重线索探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旨归与现实关怀。联系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社会利益协调问题的现实诉求,致力于探寻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现实启示与解决路径,为当前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研究提供多样性的探索与时代新发展。马克思有关共同体的思想火花最早是萌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其致力于回答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类究竟是如何生活的,个人与整体社会的关系又是如何,个人能否脱离共同体而生存,以及共同体对于个体的保障是否又是限制的一种。马克思认为,共同体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架构和社会关系形式,是基于某种特殊的关系模式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根据经济生产的发展而同时考量并基于共同利益和共同解放诉求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存和生活的模式。马克思在进行共同体思想的研究时,着力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考察,关注其在特殊社会制度条件下所形成的共同体模式、基本的特征表现,以及共同体内部各个主体的利益冲突现象等。并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模式,以及在该模式下不同民众及其国家间的利益分配情况,进行深刻的剖析与揭示。由此,通过对共同体的历史发展演化的探讨,从现实社会和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出发,结合物质利益的视角,揭示资产阶级国家——“虚幻共同体”以共同体的“普遍利益”为名实质上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的虚假性与欺骗性,这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最核心的重中之重。实际上,马克思在进行共同体思想探讨上,相关论述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形成的历史进程中,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对人类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探索都伴随着共同体思想的火花。他对古代东方社会公社部落等原始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研究、对市民社会及资本主义国家等“虚假冒充共同体”的批判、对“自由人联合体”真正的共同体的畅想,这些较为集中的论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本致思路径:人类社会共同体的逻辑演进是现实利益的协调与矛盾,共同体的本质是利益共同体。马克思提出,在共同体中,个人和集体的利益是统一的,而虚假的共同体中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充满着对立限制,只有到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中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才会达到了协调统一。关照当前社会建设中的社会利益协调的现实问题,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理论指导与启示。新世纪的到来与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人新时期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焕发了新的时代的意涵与生命力,真正为践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迈出了有益的尝试探索。本文在分析上,从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整体视角出发,就该理论观点的基本历史成因,以及其理论致思路径,通过理论演进与社会实践发展的双重线索探讨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旨归与现实关怀。联系当前中国社会建设中社会利益协调问题的现实诉求,致力于探寻出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现实启示与解决对策,从而一方面更好的推进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研究的发展和延伸,另一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多样化的理论指导与路径建议。遵循这一思路,各章内容简述如下:第一章探讨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发展轨迹。从历史逻辑的角度梳理提炼马克思不同历史时期对共同体的研究与探索,由最初对“自由意志”的关注与共同体的存在,个人与共同体的反抗与独立,到后来的关注现实问题反思共同体,成熟时期历史分析共同体中共同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完善时期追溯原始自然共同体以探求解决之道。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石,共同体思想是立足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上形成的,二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实际上马克思在进行共同体思想的阐述上,其论述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本质中潜在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审视与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科学构想。第三章阐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重点明确凸显了对现实利益的关注是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核心问题与逻辑线索,个体利益与共同体利益、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关系张力始终贯穿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而且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立足现实的视角,结合现实利益的相关探讨,就马克思共同体的相关概念区分、逻辑演进与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阐述。第四章论述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建设的实践困境。任何理论的发展终需关注社会现实,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利益协调困境尤为严峻,新时期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日益推进,加强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面临着复杂的利益协调困境,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表现在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利益冲突日益复杂化、社会利益差剧呈现扩大化,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第五章探讨了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社会利益协调困境提供了有益的实践指导与理论启示,具体体现在:以社会公正为准绳构建社会共同体,以实现公共利益为指向构建政治共同体,以利益共享为导向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以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指导构建文化共同体。第六章主要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新时期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精神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出自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滋养,蕴含着利益共享的发展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和共生和谐的国际观;其价值内涵是追求共识的社会共同性、共享的利益共同性、共生的意义共同性、追求和谐的秩序共同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几代领导集体智慧的延续与创新,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实践开拓精神与理论创新能力

陈晓爽[6](2016)在《简析欧盟治理模式的特点》文中研究指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在把世界各地相互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又把世界分割成了几个部分。作为世界上一体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欧洲各国在20世纪中叶以来所做的一体化探索,改变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以来所建立的独立民族国家的治理模式,创立了以国家联合共同治理为主要特征的新政治、经济治理模式。欧洲一体化的实践,对于全球的区域合作治理研究具有特别的意义,本文主要探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洲治理的特点,以期为区域治理提供一些借鉴。

颜真[7](2015)在《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互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我国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背景下,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改革总目标。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小单元,又反应着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所以,作为国家治理体系末梢具体体现的社区治理,影响着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是多元治理主体在社区内如何良性互动以及合作方式的制度化和程序化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和归纳我国以及其他地区的社区发展历史过程中,治理主体互动的特点和经验,提出改善社区主体互动机制的关键在于:重塑社区治理理念、完善社区法治建设和创新社区治理主体互动机制建设。

二、“四个共同体” 创新工商关系新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四个共同体” 创新工商关系新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1)构建党建共同体: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建实践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商圈党建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支点
二、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建共同体的构建维度
    (一)汇聚力量、融通商圈,打造“组织共同体”
    (二)组织引领、繁荣商圈,打造“发展共同体”
    (三)服务党群、服务商圈,打造“服务共同体”
    (四)群策群力、善治商圈,打造“治理共同体”
三、跟党走强起来:华强北商圈党建的经验与启示
    (一)通过组织纽带整合党员力量,提升党在新经济领域的组织力
    (二)通过发展繁荣商圈团结商户,提升党对新经济领域的引领力
    (三)通过服务开展凝聚党心民心,扩大党面向商圈主体的服务力
    (四)通过治理优化商圈环境,提升党对商圈场域的凝聚力

(2)疫情下中国“云外交”研究 ——基于“国际话语权”的分析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序论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一章 概念与现状
    第一节 “云外交”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第二节 国际话语权
    第三节 疫情期间中国“云外交”综述
    第四节 疫情期间中国国际话语权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章 基于国际话语权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思想引领
    第二节 议题设置
    第三节 国际认同
    小结
第三章 疫情期间中国与大国的“云外交”
    第一节 疫情期间中国与大国的“云外交”综述
    第二节 思想引领
    第三节 参与议题设置
    第四节 国际认同
    小结
第四章 疫情期间中国与国际组织的“云外交”
    第一节 疫情期间中国与国际组织“云外交”的梳理
    第二节 思想引领
    第三节 议题设置
    第四节 国际认同
    小结
第五章 疫情期间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云外交”
    第一节 疫情期间中国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云外交”综述
    第二节 思想引领
    第三节 议题设置
    第四节 国际认同
    小结
第六章 中国“云外交”的特点与意义
    第一节 特点
    第二节 意义
结论
参考文献

(4)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 选题背景
        2.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国外研究综述
        2. 国内研究综述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1. 研究的重难点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背景与发展阶段
    (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
        1. 全球化浪潮构筑了日益紧密的全球联系
        2. 全球问题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
    (二)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形成的国内背景
        1. 中华民族正逐步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心
        2. 中国未来发展与世界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三)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发展阶段
        1. 国内提出阶段
        2. 国际传播阶段
        3. 发展成熟阶段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溯源
    (一)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之源
        1.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概述
        2.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马克思共同思想的当代设计
    (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供了养分
        1. “天人合一”中的生态观
        2. “天下一家”中的责任观
        3. “和而不同”中的发展观
        4. “天下公欲”中的利益观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创新性
    (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1. 以共同利益为客观基础
        2. 以共同价值为核心原则
        3. 以合作共赢为基本途径
        4. 以“四个共同体”为具体目标
    (二)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创新性
        1. 空间上:中国梦与世界梦相统一
        2. 时间上:当代发展与未来发展相统一
四、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与中国经验
    (一)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1. 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
        2. 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世界意义
        3. 引领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
    (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经验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
        2. 新发展理念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新思路
        3. “一带一路”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阶段研究成果

(5)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水平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四、研究创新之处和不足
第一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形成发展轨迹
    第一节 早期萌芽时期:初现认识
        一、《博士论文》:自由意志的呼唤,原子偏斜与共同体可能
        二、《莱茵报》时期:“合乎理性的共同体”——初涉现实利益
    第二节 初步探索时期:理性反思
        一、《论犹太人问题》:反思政治共同体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政治共同体与市民社会共同体的对立
    第三节 系统论述时期:实践解析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虚假共同体”的国家和阶级
        二、《共产党宣言》:追求真正的共同体-“自由人联合体”
    第四节 完善构建时期:追溯历史
        一、《1857-1858年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公社、部落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共同体”
第二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理论基石
    第一节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一、现实性的物质生产是共同体的存在基础
        二、对资产阶级社会内在属性的批判
        三、市民社会是异化的社会共同体
    第二节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审视与批判
        一、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是现实客观的存在
        二、个人在社会分工中实现形式联合
        三、世界市场为更高级共同体奠定发展基础
第三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一、共同体的相关概念解析
        二、共同体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三、实现人类普遍利益是共同体形成的驱动力
    第二节 共同体思想的逻辑演进:现实利益
        一、原始自然共同体: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浑然一体
        二、虚幻共同体: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对立限制
        三、真正的共同体: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协调统一
    第三节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利益关系是共同体思想的核心内容
        二、普遍利益是共同体存在的根本基础
        三、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关系张力是共同体发展的内在动力
第四章 我国当前社会建设中的利益协调困境
    第一节 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的利益矛盾特征
        一、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
        二、社会利益诉求日渐激烈化
        三、社会利益冲突日益复杂化
        四、社会利益差剧呈现扩大化
    第二节 当前我国社会利益矛盾产生根源的解析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利益矛盾的根本因素
        二、所有制结构的转变是社会利益矛盾的突出原因
        三、利益观念的转变是社会利益矛盾的思想因素
    第三节 社会利益矛盾对我国社会建设的挑战
        一、社会利益矛盾的复杂性使社会建设任务艰巨
        二、社会利益冲突的过大给社会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三、社会利益冲突的剧烈度影响社会和谐的实现
第五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当前社会建设实践的启示
    第一节 以社会公正为准绳构建社会共同体
        一、社会公正:合理差别的正义
        二、均衡保障个体利益的实现
        三、增进社会整体利益
    第二节 以维护公共利益为指向构建政治共同体
        一、政府切实保障公共利益的体现
        二、制度规范合理规约政治共同体
        三、以人为本理念引导政治共同体
    第三节 以利益共享为导向构建经济共同体
        一、利益共享:利益共同体的基础上
        二、增进利益主体的包容开放性
        三、倡导利益主体的对话协议
    第四节 以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为指导构建文化共同体
        一、发扬中华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认同感
        二、培育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以提高社会凝聚力
        三、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利益整合功能
第六章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时代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一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
        二、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
        三、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
    第二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维量度
        一、利益共享的发展观
        二、公平正义的价值观
        三、共生和谐的国际观
    第三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重内涵
        一、追求共识的社会共同性
        二、追求共享的利益共同性
        三、追求共生的意义共同性
    第四节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一、“三个世界”构想为人类命运发展提供初始探索
        二、国际秩序新理论与和谐世界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雏形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完善与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6)简析欧盟治理模式的特点(论文提纲范文)

1 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
2 欧盟治理模式的特征分析
    2.1 经济合作的广度与深度前所未有
    2.2 欧洲认同观念强烈
    2.3 多层次的治理结构
    2.4 独特的法律治理体系

(7)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互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1 网络化社区治理视角
        1.3.1.2 公民治理视角
        1.3.1.3 政府职能转变视角
        1.3.1.4 小结
        1.3.2 国内研究现状评述
        1.3.2.1 公民社会维度
        1.3.2.2 地方政府改革维度
        1.3.2.3 治理和善治维度
        1.3.2.4 府际关系维度
        1.3.2.5 小结
    1.5 研究重点与难点
    1.6 研究方法与路径
        1.6.1 文献分析法
        1.6.2 比较研究法
        1.6.3 社区调查法
    1.7 研究的拟创新点
        1.7.1 研究视角的创新
        1.7.2 研究理论的创新
2 理论适用
    2.1 社区及社区治理理论
        2.1.1 社区与社区治理概念界定
        2.1.2 经典治理理论
        2.1.2.1 类型学理论
        2.1.2.2 区位学理论
        2.1.2.3 社会互动理论
    2.2 公共管理理论与善治理论
        2.2.1 公共管理理论
        2.2.2 善治理论
    2.3 其他理论
        2.3.1 社会资本论
        2.3.2 结构功能理论
        2.3.3 社区冲突理论
        2.3.4 社区权力理论
3 我国社区体制的历史沿革
    3.1 1949年至“文革”前期:城市社区二元主体的建立
    3.2 “文革”期间:“革命委员会”在城市的一元化统治
    3.3 “文革”结束到1987年:城市社区自治主体得到宪法保障
    3.4 1987年到2000年:社区服务业的重点发展
    3.5 2000年至今:社区建设的全面展开
    3.6 小结
4 我国社区治理现状
    4.1 我国社区治理体制机制现状
        4.1.1 政府主导型模式——以上海为代表
        4.1.2 合作型模式——以沈阳为代表
        4.1.3 自治型模式——以武汉为代表
        4.1.4 小结
    4.2 我国社区治理主体现状
        4.2.1 我国社区治理主体的界定
        4.2.1.1 理论上的治理主体
        4.2.1.2 实践中的治理主体
        4.2.2 我国社区及主要治理主体的类别
        4.2.2.1 单位型社区及其治理主体
        4.2.2.2 街坊型社区及其治理主体
        4.2.2.3 商品房小区型社区及其治理主体
    4.3 我国社区治理主体互动困境
        4.3.1 街道与居委会的矛盾
        4.3.2 社区党组织与社区组织的角色错位
        4.3.3 社区内非政府组织的困境
        4.3.4 物业管理公司与社区业委会的矛盾
5 其他地区的实践对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互动的启示
    5.1 美国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互动关系
        5.1.1 美国的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互动关系
        5.1.1.1 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
        5.1.1.2 第三部门与企业的合作关系
        5.1.2 美国城市社区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5.1.2.1 完善的法律体系
        5.1.2.2 完善的市场化服务
    5.2 新加坡城市社区的主体互动关系
        5.2.1 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互动关系
        5.2.2 新加坡城市社区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5.2.2.1 政府精细的法治化行政方式
        5.2.2.2 多元化的财政保障体制
        5.2.2.3 注重社区治理人才建设
    5.3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主体互动关系
        5.3.1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的主体互动关系
        5.3.1.1 政府以合作互动社区,以服务互动居民
        5.3.1.2 社区居民间的“自助与互助”互动关系
        5.3.1.3 社会组织以满足多元需求互动居民
        5.3.2 台湾城市社区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5.3.2.1 政府职能转变是居民自治的前提
        5.3.2.2 以社区文化构建居民互动的精神共同体
6 优化我国社区治理主体互动机制的建议
    6.1 重塑社区治理理念
    6.2 完善社区治理法制
        6.2.1 社区主体法治地位亟需建立
        6.2.2 健全社区服务相关法律制度
    6.3 创新社区治理主体互动机制
        6.3.1 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
        6.3.1.1 加强社区党组织领导功能
        6.3.1.2 加强社区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6.3.1.3 加强社区党组织整合共同利益功能
        6.3.1.4 社区的维稳功能
        6.3.2 居委会与基层政府建立“去行政化”互动机制
        6.3.2.1 确立准入基本原则
        6.3.2.2 建立准入审批程序
        6.3.2.3 建立准入监督机制
        6.3.3 完善社会组织社区合作治理机制
        6.3.3.1 提升多元主体的合作合力
        6.3.3.2 强化合作治理的制度建设
        6.3.3.3 构建多元支持体系
        6.3.3.4 健全用人机制
7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四个共同体” 创新工商关系新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 [1]构建党建共同体:深圳华强北商圈党建实践与启示[J]. 陈家喜,付汀汀.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21(06)
  • [2]疫情下中国“云外交”研究 ——基于“国际话语权”的分析框架[D]. 郭露蔓.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1(02)
  • [3]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及其贸易动力研究[J]. 陈亚州,罗金.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20(01)
  • [4]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D]. 李佳威. 浙江工商大学, 2018(06)
  • [5]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研究[D]. 王晓博. 中央财经大学, 2017(07)
  • [6]简析欧盟治理模式的特点[J]. 陈晓爽. 科教文汇(中旬刊), 2016(08)
  • [7]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互动机制研究[D]. 颜真.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2015(11)

标签:;  ;  ;  ;  ;  

“四个社区”创新商务关系新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